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老师师德论文范文【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的5篇小学老师师德论文范文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师德论文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小学教育师德论文 篇一

《意见》中针对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五个不适应”,明确提出了“坚持七个必须”的正确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蕴含有极深的思想内涵,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强有力的指针。其中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总之,“坚持七个必须”,实际上也就是创新性地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七条基本原则,即:方向性原则、首要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约束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协同性原则。坚持这七条基本原则,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就能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二、分层次地提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过去,《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均是较概括地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而《意见》则分小学、中学,中学又专门对高中、职业学校分别提出了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紧迫要求。这样就更有利于各级各类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操作,更有利于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利于克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此外,与《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比较,新增加了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即社会常识教育、国情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即“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党和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措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从小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些新增加的德育内容和目标要求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等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对中小学主辅渠道实施德育提出了新的系统的要求

与《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比较,《意见》对中小学主辅渠道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是要加强“三课”建设和教学。“三课”即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和职业学校德育课。过去一般只提出了搞好“两课”建设和教学,《意见》新增加了职

业学校德育课,使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强调,也使中小学主渠道德育课的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全面,也更加系统。

二是首次提出了学科德育的要求。《意见》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其中要求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注意“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要注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三是首次提出了“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意见》提出,要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提出了“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是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小学德育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和高度概括,也是对过去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教书育人”、“整体育人”、“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改革实践和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四是首次提出了德育活动课程的要求。《意见》指出:中小学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并分别对校园文化活动、校外教育活动、校班的有益活动、业余党团校教育、改进教育活动手段等提出了系统的要求。尤其是专门对“社会实践活动”作了概念界定,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还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提出了有力措施。这应当说是对同志“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①的正确理解和切实贯彻。对此,中小学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四、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系统思想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曾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出过一些要求,但《意见》则首次专门明确地提出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系统思想,这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即“以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的规定,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广大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使广大教师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指导,应当准确地把握。

二是明确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即“四要”: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二“要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三“要大力宣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四“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只要坚持并创新地运用这四种方式,我国的中小学师德教育工作就会卓有成效。

三是明确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保障措施,即“三个建立”一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三是“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这“三个建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机制,也是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

五、强调指出了社会各部门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履行的主要职责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对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出了一些要求,《意见》根据同志关于“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②的指示,进一步强调指出“全社会共同努力,各部门通力协作,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并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主要职责任务。

《意见》指出:要“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其中要做到“三个加强”,即“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管理”,“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这样就能减少社会消极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达成有效统一。

《意见》对新闻宣传、文化、广播电视、出版、公安、工商、司法、工会、妇联、共青团、综合治理、教育行政部门等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教育,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出了要求,其中的主要要求是:“两个大力宣传”、“两个积极开展”和“四个加强”。“两个大力宣传”是“大力宣传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积极开展”是“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积极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四个加强”是“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治安管理”,“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总之,就是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我国广大青少年都得到健康成长。

六、强调指出了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和必须实行强化的运作保障评估机制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都曾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管理问题作过一些要求,还曾在《规程》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并创新地提出了领导管理体制和运作保障评估机制等系列问题。

首先《意见》站在国家命运和教育战略的高度严肃指出:“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必须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为此,《意见》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实行和不断强化“一个体制”、“三个机制”。“一个机制”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三个机制”是建立健全校内外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运

行机制、德育工作运作的保障机制、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表彰奖励和督导评估机制。这“一个体制”和“三个机制”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管理系统,一个整体工程,缺一不可。如果我们能较好地建立健全并实施强化之,就能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运作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促进作用。

总之,《意见》是指导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文献,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力求克服八种不良倾向,即只重视文化知识教育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只重视小学德育不重视中学德育,只重视普通学校德育不重视职业学校德育,只重视学生德育不重视师德教育,只重视课内德育不重视课外德育,只重视学科德育课程不重视隐形德育课程,只重视校内德育不重视校外德育,只重视轰轰烈烈的德育活动不重视实际的德育效果等不良倾向,从而使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真正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真正能够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的需要,为二十一世纪我国的伟大复兴培养大批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②《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教育》2000年第2期。

小学教育师德论文 篇二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为促使外国教育事业的顺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工作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等的研究。这些研究兴奋点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实验此起彼伏,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体而言,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形势令人振奋,研究问题日益集中,研究焦点正在形成。实际上,这些研究焦点就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一、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

受全球化、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等社会思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正朝着四面开花、各放异彩、不拘一格的方向发展,各种德育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相继呈现,不断丰富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研究领域。从德育理念上来看,德育体验论、对话德育论、交往德育理论、生活德育论、德性论等各领风骚,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观念智囊;从德育实践上来看,网络德育、生态道德教育、校本德育、叙事德育、活动德育、欣赏型德育等都是德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德育实践样式。由此可以说,我国的德育理论深化了,德育实践丰富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视野与思路拓宽了。然而,与之并行不悖的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到底什么样的德育形态最适合我国中小学的需要开始成为令所有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如若对该问题给不出一个科学的答案,德育工作者极有可能在这五彩缤纷的德育理论面前无所适从、乱了阵脚。所以,在吸收、统整、综合所有德育理论形态与实践样式的优势和智慧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创新、整体转换,就成为摆在我国德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进而言之,这种“整体化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德育工作为中心对各种德育理论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学校校情的德育思路;以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为纽带来协调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培育学生应对特定社会境遇、道德问题的道德智慧;以学校德育工作为线索来协调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网络德育,构建立体交叉、合力最大的德育网络,为学生品德的发展建立一条高速公路等等。这些工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德育工作者与教育者思考的重点问题。

二、德育工作要回归生活

在90年代以前,德育工作者一直将德育视为一项道德规范、道德认识的传达活动、道德理论的教授活动,甚至认为它与一般的学科教学活动别无二致。其结果,德育工作沦为课堂教学事件,沦为一种游离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毫无关联的事情,学生对道德教育产生了一种无言的抵制情绪,导致德育影响难以深入学生的心灵。近年来,随之德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越来越多地认为:德育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和源泉;一种合理的德育活动应该时刻保持与学生生活间的血肉联系,必须回归生活,获得德育活动的生动形象;德育必须在走进生活的同时将自己“隐藏”起来,着力构建一种“无痕”、“无言”的德育形态。正是在此背景下,德育回归生活成为德育研究者们炙手可热的一个课题,并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现实生活出发,使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儿童在生活中认识到道德法则对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道德就在自己身边,是为保障自己生活服务的”。[1]关注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历,努力构筑一种社会与个体发展所期待的道德教育,这正是德育回归生活的真正目的所在。在当前,德育到底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是日常生活还是非日常生活?怎样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与联系生活、面对生活的区别何在?到底是德育要回归生活还是面对生活等等,这都是让德育工作者绞尽脑汁的问题,是需要德育工作者给出创造性答复的问题。因此,德育回归生活这一问题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德育研究的现实和状况。

三、德育观念现代化

当前,现代化是许多社会领域追求的目标之一,是社会实践追求创新和自我超越的表现。与之同理,德育也需要现代化,德育现代化的基础就是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的其他现代化内容,如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德育内容的现代化等都是德育观念现代化的表现与延伸。德育观念现代化是推动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稳步前进的引擎,是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合理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学者们对德育观念现代化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认识德育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德育视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一个能动因素来认识;对中小学德育的科学性进行反思和深究,提高德育目标、德育功能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同度,切实转变德育工作的思路,创造一种服务于学生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增进的德育观念形态;认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摆正学生与教师间的地位,实现从灌输型德育向学习型德育、从规范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从道德知识传授向道德素质提升的转变;推行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面德育的观念,贯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渗透德育、全面关注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发展的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顺利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

中小学德育不是一项面面俱到的教育工作,而是有其特定的关注对象、目标定位的,那种将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都一股脑地放进德育工作的做法,即所谓的“大德育”,日益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所拒绝。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品德,如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关爱社会等品德。一句话,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道德的方式去做人、做事、处世,学会用自己的道德“心”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非用一定的政治标准、法律准则等去参与社会生活,处理社会关系,这就是“小德育”。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转变的发生。这一转变必将促使中小学德育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培育上,促使德育工作者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叶澜教授指出,德育具有四个层次的内容:最基本的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其次是责任心,再次是爱国,最后是追求自我完善的“立身之德”。[2]应该说,这一概括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是一个从爱己到爱人,从爱家到爱社会,从爱国到爱人类依次推进的过程,推己及人、爱及社会是当代德育应该具有的一种视野。因此,那些基础品德的培养正是德育的重中之重、立根之基,正是中小学德育的直接目的、核心使命所在。从“大德育”向“小德育”的转变体现着德育研究者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认识的深化,体现着中小学道德教育正步入一个科学的轨道。

五、德育工作者专业化

在中小学中,德育工作者主要包括两部分:德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和学校的其他专职德育教师(德育处、团队专职教师)两部分。所谓德育工作者专业化就是指按照专业的标准来培养、管理上述人员。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基础是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源自德育教学和德育工作自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学校德育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按照综合性、高水平的德育教师专业标准来要求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实质。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德育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德育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与其在德育实践中的积累。[3]同时,德育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西方,伴随着品格教育运动的兴起,开设专门德育课程的问题再一次被提出,德育专业化问题随之出现。因此,教师德育专业化是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前提。要实现德育教师专业化,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其一,确立“将德育作为教育目的与教育任务同样重要”观念;其二,建立对所有教师的德育素养专业标准;其三,对狭义德育教师(即专职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提出有更高要求。[4]

六、德育实验研究活跃

要推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德育实验是一条有效路径。在探索中认识德育、开展德育、改进德育是当代我国德育工作的一大优势。同时,随着国家德育类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的有序化,一批有识之士、专业德育研究人员对德育实验研究青睐有加,倍受关注。随之,德育实验研究在我国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性认识。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中央教科所开展的“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体验德育研究”实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开展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研究实验”、肖川教授等人开展的“主体性德育研究实验”、山东师范大学戚万学教授主持开展的“活动德育模式研究”实验、江西省黎川一中开展的“3+1”德育改革、黑龙江省小学开展的“德育整体改革”实验、广东省小学的开展的“信息化条件下德育课程改革”实验、重庆石柱中学校的“开发人性化德育校本教材的实验研究”等等。这些实验的开展为开拓我国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提供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值得所有德育工作者重视和借鉴。

纵观上述研究焦点,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德育研究正日益呈现出面向实践、注重创新、专业发展的道路。这一研究势头的形成有助于提升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效能,有助于拉近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间的距离,从而为促使我国德育研究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功能。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儿童道德生活该如何加强。教育科学研究,2004(11).

[2] 骆风。上海市中小学生品德状况调查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6(11).

小学教育师德论文 篇三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239-01

在中职教育中,德育课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在重视基本文化教育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学教人,以德养人。特别是,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和人的转型,而中职德育教育,所要担当的任务就是在中职生正在形成自己人格的关键时期,培养其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顺利走向职场。因此,作为从事中职德育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找出中职德育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 存在的问题

中职德育课,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不重视,学生厌烦之”。

1.1 教师不重视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作为德育课的主持者、教学者的教师,对待德育课的态度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为:认为中职学生普遍素质不高,难以教养,上德育课的效果很有限,因此,教师从主观上就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只是象征性的进行课程,而不注重教学实际效果,以致更不会去考虑教学方法的设计创新。而且,德育教育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像说教,枯燥且乏味,不只是学生会这么觉得,教师在主观上也对德育教育相关教材的内容有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因此,只会刻板地念教材,没有改变教学方式的动力。

1.2 学生厌烦

德育教育作为普及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必要性是由社会要求的。国家、社会需要具有高度道德素养的人才,对于中职教育培训出来的技术型人才来说,德育水平十分重要,这意味着是否符合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然而,作为学生,面对刻板、空泛的德育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却很可能产生无法抑制的厌烦感。这种厌烦感,很大原因是因为德育教育课程教学的枯燥,内容的空泛,实际上无法对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有什么良好的效果。总之,学生会对德育教学厌烦,源于两点:其一,教学方法的刻板突出了教学内容的枯燥;其二,德育教育教学过程过于单调,无法引起共鸣。

2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2.1 “学生督促教师”法

针对教师不够重视德育课堂教学的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学生督促教师”法。这是一种互动式教学,这将在下文也会提及,但在这里,针对的是解决教师态度不积极这个问题。从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上,可以通过“学生要求型”的互动教学方式来做到。即,让学生对教师的德育教学做出要求,要求教师怎么教,并给教师的教学评分。学生集体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做顺序安排,打破以往死板的按教材顺序教学的规律,让学生给课程安排排序,这样就能从学生那里,给予教师一定的压力,教师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甚至不用备课就可以教学,学生对教师做出了要求,教师就会有受到重视的责任感,有责任感,就有相应的动力。同时,对教师教学的评分,也可以作为年级教学组长对教师的考评标准。这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师自身对德育课堂教学的不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就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法

适合的教学方法有:案例讨论法、案例辩论法、情境教学法。

(1)案例讨论法。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别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优化教学必然在教学互动中实现。任何个体,都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非智力因素起推动、调节的作用。因此,教师照本宣科念教材,教师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没有形成互动,使学生台下没兴趣,德育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空话一场。教师应该放弃传统的教书先生形象,只在台上当道德伟人,传授道德言论。而应该选择当下社会现实案例,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对该案例的分析讨论中,一边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案例”的看法,一边在讨论过程中介绍社会上对该案例的道德评价。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个问题,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去站在一个道德人的角度,去感受,去评价,再通过教师对一些观点的修正、正确引导,才能够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如,对“路边摔倒的老人,你是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老师在总结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完成对学生道德观的引导。

(2)案例辩论法。课堂辩论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选择一个相关的具有争议的案例,提出一个命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正反一方,展开辩论。征服对手的重要方法,就是了解对手,要在辩论中获得胜利,就必须对对方的论点有所了解,而同时又要牢牢掌握好本方的论据,这实际上就从不同的角度都进行了思考。德育教学在这个时候,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中职的学生,都处于年少气盛时,不服输是重要的心理共性,把握这种共性,通过辩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一来,就能解决学生德育课上的“木偶人”现象。

(3)情境教学法。只有从生活的细节,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口头上的君子,谁都可以做到,而真正的君子敏于行。这种教学设计,指通过借助一定的设施、设备、场所和工具,为学生创设一种共同活动的环境气氛,让学生参与如分小组制作模型等需要团结协作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创设有关体现德育素养的环节,如不同小组有不同资源,但要完成任务,需要小组互助,所以小组就面临着内部团结,外部竞争,再加上外部合作。在活动情境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从学生实际表现中寻找德育课程内容的切入点,还能从该情境中的一些细节入手,教育学生。这种教学法有其操作的难度,需要教师的细心策划,但效果会是显著的。

3 结语

提高中职的德育课堂教学效果,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进行考虑。教师是传道授业者,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需要进行德育教育的主体。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反思,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最终使中职德育课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宜光。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黑河学刊,2012,2(2):123-124.

小学老师师德论文 篇四

一、立足敬业爱岗,梦想团队创新发展

在行政党务工作上,敬业爱岗,以“四化”建设为导向,致力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是着力做好校园“绿化”工作。与市政园林绿化队养护公司签定协议,督促市政园林绿化队对校园美化进行养护,把原本闲置在操场的花盘进行梳理,添置花草,变废为宝,美化校园。二是着力做好校园“净化”工作,暑期安排专人对学校所有厕所,男女生宿舍进行清洗;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校园卫生净化工作。针对校园教学楼铁窗锈迹斑斑,安排专人,自行购买油漆,进行重新刷漆,旧颜换新貌。三是着力做好校园“美化”工作,启动第二届“5s温馨小家”美化校园比赛,举办了5s温馨之家宿舍文化建设月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努力营造浓郁的5s宿舍文化,提升大学生5s素养。四是“优化”服务工作。进一步清晰明确后勤岗位职责,明确后勤总务科日常办事制度,要求后勤总务人员树立主人翁服务意思,严格执行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总务科日常报修登记本,后勤服务人员常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做到随报随修,注重高效高质,开学来,共完成报修600多件,日均3件,为广大师生解除后顾之忧。

二、立足中心工作,梦想学院平安发展

一年来,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着重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致力建设节约型校园。重视水电节约管理,依托学生会生活部,完善巡查制度,人走灯灭,依托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节省水电的宣传工作,聘请自来水集团检漏公司来校检查维修,做好了做好学校漏水的维护检修工作,针对学院厕所因使用陈旧设备导致长流水的现象,对学院厕所有的水厢改造成为人工感应装置,大大节省了学校的水电开支。为控制电话经费的开支,考虑到使用中国电信公司电话,每月电话经费开支要2500来元,对学院电话申请使用中国移动公司电话,800元包打3800元,而且,今年还得到中国移动学子情的6.4万元的爱心捐助。重视内控建设,决定把女生寝室整(体搬迁到学院内,以节省房租开支,对搬迁整改预算一改再改,经费预算从原来的30来万缩减到10多万。为建设舞蹈房,对原来舞蹈房的镜子,不锈钢支架进行整体迁移,节约预算开支。考虑校车使用率不高,决定停开校车接送。二是做好预防甲型h1n1流感后勤保障工作,为每个洗手池旁配置洗手液和肥皂,积极进行校园和周边环境消毒工作,建立预防甲型h1n1流感区域。三是重视对食堂进行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堂卫生监管员职责,食堂卫生工作有了一定的完善,本学期,先后接受了市卫生监督所,龙湾区行政执法局就有关卫生和消防的检查。四是协助学院做好招生工作,完成本人个人招生指标,负责片招生,虽排名在各县市区招生总人数中并列第三,但只有完成70%多的指标,颇为遗憾。

三、立足教书育人,梦想个人能力提升

一年来,本人承担《教育学》、《现代教育原理》、《管理学》《教育管理专业(开放本科)“毕业论文”》四门功课教学与辅导工作,静心教书,注重师生互动,很受师生好评,月,有幸被推荐为省电大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大组副组长。同时担任2个教学班班主任,潜心育人,2班,以寝室文化建设在学校赢得美誉,财会班大多毕业生能先后到银行、证券公司、民营企业就业,以好就业赢得了好评。致力科研,以排名第二参与的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班主任培训机制研究--以为例》已经结题,并荣获市年度教科规划课题一等奖。以排名第二参与的《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荣获省(年度)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积极笔耕,《电大成人脱产生就业环境和对策研究》发表在年第六期《中共市委党校学报》杂志上,暑假期间,还曾受教育局邀请为400多位中小学老师作有关教师师德培训专题讲座。

小学教育师德论文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为根本,以造就一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推动广大教师力行师德规范,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行为,优化育人环境,使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方法步骤

"师德建设年"活动分宣传发动、学习讨论、对照检查、整改落实、总结验收等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初-3月中旬)

学校召开"师德建设年"动员大会,制定"师德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大力宣传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目的、意义,明确"师德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方法步骤,发动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积极参与"师德建设年"活动。学校通过在校园内设立师德警示牌,开辟宣传栏,"师德建设年"博客,张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

(二)学习讨论阶段(3月中旬-4月中旬)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5篇小学老师师德论文范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小学师德论文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