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为了加深您对于教育叙事论文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7篇教育教学叙事论文,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教育叙事论文 篇一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已走过十六个春秋。二十多年来年间,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我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再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兴趣作伴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始终是愉悦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三、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四、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过于简单。教学中,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课本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学习成了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感兴趣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激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

二、培养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逐步帮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许多孩子可谓是“痛心疾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

困惑二: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何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

爱想象,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总是喜欢在想象的王国里遨游。在他们眼里,星星会眨眼,小草会微笑,小鸟会歌唱……他们总是喜欢用独特的想象去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总能在想象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生活的美妙。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这是真正的理解。正如别林斯基所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爱想象的孩子是快乐的,爱幻想的孩子是幸福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始变的迟缓,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喜欢想象。曾几何时,想象的大门正在逐步向学生们关闭。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再热衷于想象呢?

一、想象时间和机会的缺失导致了学生想象思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想象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有足够想象的时间和想象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时间了吗?给予他们充分想象的机会了吗?在现有的考试评价体制下,教师们为了追求高分,引领学生进入“题海”,让学生一味地沉浸在学习中,沉浸在“题海”中;为了追求高分,我们挤占了学生太多的课余活动时间,挤占了学生想象的时间。没有充分的想象时间,学生的想象思维会得到发展吗?

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些课程往往被挤占,尤其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没有充分想象的机会,怎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呢?

二、“标准化”的评价限制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为了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知识,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们总是以一些现成的、常规的思维去引导学生,害怕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害怕学生出错,影响分数。很多时候,教师总是对参考书爱不释手,总是热衷于“标准答案”,一切唯书是从。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书犹如一把矩尺,限制了教师的思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的想象思维会获得发展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呢?

一、创设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学生的学习、成长应该是全方位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而是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能力来换取学生分数的提高。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学生的思维会随着科学家的大胆想象而任意驰骋;音乐课上,优美、激昂的旋律会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乐池中;美术课上,伴随着学生画笔的飞舞,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感受艺术的快乐,感悟艺术的真谛……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广阔舞台。语文课上,学生的情感应该是愉悦的,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同样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想象,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回答。如“冰融化以后是什么?”学生可以回答是“水”,也可以回答是“春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还有一些独特、奇妙而又富有诗意的想象。只要我们给予学生足够想象的机会,我们一定会为他们的想象而欢呼、喝彩!

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想象的能力,我们要善于保护并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鼓励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信的最好方法。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学生就会信心十足,就会喜欢上想象。而想象又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快乐,他们便会更加乐此不疲。

当然,也不可否认,学生的想象也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错误而限制学生的想象,更不能因此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机会。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给予足够的指导,肯定合理之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信任、尊重。久而久之,学生不会因为害怕错误而畏惧想象,不会因为害怕指责而逃避想象。在老师一次次的尊重、信任、鼓励、期望中,学生的想象思维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美妙的花朵。

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与困惑同行,与思索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们攀上更高的教学高峰,品味教学的甘甜,享受教学的幸福。

教育叙事论文 篇二

教海拾贝

教师之业,神圣而悲壮,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凡步入教师之行业,就意味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培育亿万民族之脊梁,谱写中华文明之颂歌,教师,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甚至无怨无悔并为之付出毕生的心血。

随着奥运年的到来,我已在三尺讲台度过了二个春秋了,回想教师之路,平凡而激情,三尺讲台十数书桌,斗转星移,校园教室简陋寒舍,同样之路反反复复,平凡之事岁月蹉跎,也有辛酸苦辣,也有悲欢离合,也知世事冷暖,也食人间烟火。面对童真,檫干泪水,让春风轻拂蓓蕾,登上讲台,激扬文字,让智慧洒满希望的田野,平凡之路,平凡生活,每每洋溢着崇高,让人难以忘怀,难以诉说。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其在班级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组织作用、建设良好的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和科任教师沟通等,可以说班主任在一个班级是一个中心纽带。

20xx年9月,我有幸担任文公中学高一(4)班的班主任,历经半载,感受颇多,下面略谈一下在过去一年里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和体会。

树立威信、严明纪律

开学初,班主任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树立威信、严明纪律, 我想如果班主任工作一开始就受到学生的抗拒、抵触,那么,你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很难开展。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有纪律约束的。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他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有保证。因此,开学之初,严明纪律是很重要的。当有学生第一个违反了班规时,就要严格地按照班规校纪的具体条款,对违纪的学生进行奖罚分明的处理。处理了第一个学生后,班上的其他学生就会有一种共同的认识:班主任说话算数,讲到做到,并且奖罚分明。这样,对于一些平时纪律比较懒散的学生起到了一种阻吓作用,平时一些不太符合班规的行为也会因此有所收敛,这对形成一个守纪律的班集体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不过,对被你进行处理了的学生过后应再找他(或她)谈心,并进行艺术的批评和说理教育,再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班主任也是凡人,也有真性情,也会犯错,重要的是在适当的时机勇于真诚的认错,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信服、听从、遵守。 学生工作有时需要真刀真枪、针锋相对,有时却需要虚晃一枪、以柔克刚;有时需要明敲锣明击鼓,有时却需要旁敲侧击、迂回进攻;有时需要大张旗鼓,有时却需要偃旗息鼓,于无声处胜有声,青少年富有个性,我们的思想工作也应因人因事因地而不断变化。这样学生才能取得实效。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随时都可能出现与班规、校纪相悖的举动。这时,教师不要贸然地去对学生的举动进行指责,更不要对学生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动,应始终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要以师生平等的身份去问清缘由,要用饱满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灵。对碰到困难和受到挫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及时给于中肯的批评和诚挚的帮助,一桩桩,一件件,都能在学生心灵中经久不息地泛起清纯美丽的涟漪。这样,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感化,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赢得学生的尊敬、理解和支持,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就会感到很温暖、很自在、有上进心,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去履行正确的道德规范,自觉地去执行班级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记得去年刚分班时,我班有个学生很调皮,每天都在犯不同的错误及扣分,我经常找他谈心,询问他的各种情况,最后在我的教导和说服下,他很快改了这些不良的习惯,并主动担任了班长一职,且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并把本班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

换位思考 相互理解

为一名班主任用“换位”思想去管理班级很有必要。。我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体会到,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样才能与学生情感沟通。在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教育引导学生,,同时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教育管理的切入点。我认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一切,每当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自已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如:我要求学生保持好卫生,我习惯主动将垃圾丢到垃圾桶。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时,班主任首先要遵守作息时间,言行一致。这样做不仅能约束班主任工作的随意性,同时也能起到示范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商议有关班级事宜时,一定要多听同学们的见解,看看学生怎么想,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做为一名班主任只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认识、体验、思考和处理问题,班主任就不会为学生犯错误而火冒三丈,班级管理中教师就能理智地纠正那些过激的做法,教师和学生更易平等相处。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时刻与学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增进师生相互理解,不仅利于寻求切合学生实际的工作方法,利于做好班级工作,而且也能很好地建立自己的威信。

及时鼓励、营造和谐

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备。我们应该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表现尽量做到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备,而且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要讲究艺术。鼓励表扬更能触发人的进取心理。每当学生有进步,教师应抓住他的某一点优点或成功之处及时地、恰当地加以鼓励表扬,引导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进步。通过实践,我觉得让学生在赞扬中前进是行之有效的。如,我班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差,自己情绪低落,厌学、甚至有弃学的念头等。面对学生这一心理障碍,我帮助他分析原因,指出他努力的方向,赞美每一次最细小的进步,使这位学生在老师及时的肯定和赞美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希望,最终变化很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都能这样做,我想不仅能使学生有较大的转变,还能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有艺术的工作,每个人的做法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教育叙事研究论文 篇三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指叙事研究者通过对教育事件、教育故事的描述、呈现、叙述与分析,进而挖掘内隐在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从而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与价值意义。其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事实本身

胡塞尔的“面向事情本身”的思想,经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改造,成为其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其含义就是通过对现象进行深描,以此揭示社会行为的实际发生过程以及事物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育叙事研究吸收了“面向事实本身”的有益视角,强调深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世界”。与科学实证主义研究比较,教育叙事研究更加关注与人们教育经验的联系,并通过故事叙述来描述人们在自然情境下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以及作为教育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在研究过程中,它所致力的不再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而是在充分尊重个体的生活世界基础上,通过故事、口述、现场观察、访谈等方式来深入探索个体的教育经验和实践本身。

2.追求意义探索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的解释学核心是“理解”。这种“理解”使人类的表达具有了深层的意义,使个体生命体验得以延续和扩展。否则,没有理解,而只是文本的简单性、浅表性的陈述与呈现,那就毫无意义。教育叙事研究借鉴了解释学的这种思维和表达的模式,力求通过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呈现,在展现教育真实事件的同时,达到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沟通与融合,从而建构起一种以意义诠释为核心的`教育经验的理解方式。所以,一项优秀的叙事研究,决不能是仅仅停留在教师个人日常教育教学事件和个体心理感受的简单记录,而是要关注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教育规律和价值,在使故事本身意义丰富化、不断超越故事自身意义的同时,叙事主体也完成了对自身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意义探索与超越。

3.注重故事建构

教育叙事研究中的故事叙述,并不只是个体教育故事的简单陈述与描述,而是一个主客观相互建构的意义生成过程。叙事研究通过故事叙述将个体的生活经历加以描述与记录,并且逐步将经验内化为内隐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探索自身教育行为背后隐藏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以及支配自己行为的价值观念和实践理念。另一方面,叙事研究要求教师通过对故事的主观选择和建构,将自己的个人体验纳入个体发展规划中,“并在教师生活的整体社会背景和文化历史环境中去选择并解释这些经验记录,从而形成一种关于未来发展的框架,对自己的后续行为起到一种规范和引导的作用。”从以上两层意义上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实质上就是一个客观实践、主观体验与阐释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探索过程。

教育叙事论文 篇四

会教一门课,不见得能带好一个班;能当好一个教师,却未必能当好一个班主任。可见,班主任工作远比文化课教学复杂得多。要当一个好班主任,不但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更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特别是班级中少数个性较强的孩子,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他们,要用宽容、善良的心态去教育、引导,而不是挖苦、讽刺。尊重每个孩子,用教师的真诚去感动学生,让教师的真诚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我一直担任高段数学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我认识的学生很多,但是真正能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却很少。说起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我的感受很深。不知道是因为我太喜欢这份工作,还是因为我作为母亲爱惜孩子的天性。遇到学生犯错误了,我都能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解决问题,不恶语相逼,打骂解气。尽量不与学生为敌。但是一些年龄稍大的学生就故意考验老师的耐力。下面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今年我教过的一个孩子的事。他可气又可恨,却给我的影响很深。

我接这个班是学校临时调整的,我当时既担心又着急,不知所措。因为先前就比较了解这班学生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些学生大部分比较活波、开朗、有个性,而且我还特别注意到了一个叫小伟的男孩。我了解到这个学生家庭较贫寒,父亲体弱,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有轻微的精神病,有两个姐姐正在上高中,它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也许是从小父母对他娇宠吧,他总自以为是,喜欢与同学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他的个性了,就不与他计较,男生都喜欢和他一起玩,于是,他的周围总有许多孩子围着转。有一次他提议凡是有违纪行为的罚扫清洁区。大家一呼百应。从那时起我就确实感到这个孩子的特别,他还很有才能。后来我就让他当班上的生活委员。他非常乐意,工作干的很出色。一年多过去了,他还是偶尔犯一些小错误,但基本还算可以。

转眼,到了六年级第二学期,我渐渐地发现他又不安分了。刚开始不交英语作业,后来在周五放学时,乘老师没在外面,就提前逃跑,更为严重的是有一次竟然聚集全班的男生下河去洗澡。我当时非常生气,找到他进行批评教育,可是他嘴上说自己错了,回到教室又依然如故。()有一次,我发现他竟然没上晚自习,这一次我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他讲道理,我讲了很多人的典型事例,他终于惭愧地低下了头,他说下次再也不敢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他突然说要请假,理由是他母亲精神病发作了,请假在家照顾她。我当时觉得他挺孝顺的,认为讲道理起作用了,还在班会上表扬了他。可是,他竟然三番五次地请假,理由都是与第一次相同。我非常着急,因为再过一个月就要进行升学考试了,而他还这样耽误学习。于是我找到他,当我提出要去看他母亲,还想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时,他惊慌了,他一直低着头,不说话。我意识到它一定有事瞒着我,我没有逼他,也没有让他说什么,因为我还想给他一次机会,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向我说明实事。于是我就让他先回宿舍了。第二天,他在数学作业本里给我写了一张纸条,他说:老师,昨天晚上,我回到宿舍就哭了,我真没想到你会这么有耐心,没想到你会对我这么好,而我这几天一直在骗你。其实,我妈根本没有病,我故意逃课,请假是故意想气你的。我保证以后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请你原谅我的无知,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看完这张纸条,我很茫然,不知道他又会耍什么花招。给他带课快两年了,我太了解他了,这一次我还能相信他吗?经过考虑,我决定在相信他最后一次,看他是否真的会有所转变。很快,初中招生考试紧张地开始了,又匆匆地结束了。一个月以后,我看到了成绩,我惊奇的发现小伟的数学竟然考了一百多分,而语文、英语的成绩也很不错。

通过这个孩子的故事,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学生不仅要有细心、耐心,更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心。针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怎样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长期研究的课题。而站在教育一线的班主任更应该有宽广的心胸、坚强的毅力,要多鼓励,少训斥。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些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是无私的奉献、真诚的关怀。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老师。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勉励自己发奋读书,学有所为,从而以点带面激励群体共同进步。让我们都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

教育叙事研究论文 篇五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要想发挥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学校管理者需要从制度建设、氛围构造、活动开展等方面全面推进教育叙事研究的开展。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校本叙事研究制度。完善而科学合理的研究制度是发挥学校教研组织功能、教科研工作顺利运行的保障。制定叙事研究制度时要遵循~定的原则:(l)人本性,即从满足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出发,以服务教师为宗旨,叙事研究制度要合乎学校实际并为教师所接受。(2)科学性,即制度设计遵循教育规律,符合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制度逻辑的严密性和条文之间的联系性。(3)民主性,即制度制定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吸纳教师参与制度设计、方案选择等环节。(4)校本性,即制度设计时,不应照搬照抄,而要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水平及对科研的需求,设计适合本校实际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叙事研究制度。

第二,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浓厚的叙事研究氛围。学校良好的研究氛围是一所学校的学习、活动、研究的文化积淀。而积极开展丰富的科研活动,是学校形成良好研究氛围的主要途径。学校要经常组织有关教育叙事研究的活动,比如,组织“我的教育故事”论坛,邀请教师漫谈自己的教育故事,交流心得,各抒己见;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征文比赛,动员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故事形成文字,并且设置奖项,优秀者可推荐在公开刊物发表,也可以集结教师的优秀叙事作品,以学校文集的形式予以出版。在开展这些活动时,不仅仅只是作为履行行政管理的程序,而是每次设置一个活动主题,积极动员教师参与,引领教师反思,真正让教师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真诚倾诉,共同分享教育智慧和经验。

第三,给予教师发展非正式组织以科学的指导和关注。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草根活动”日渐兴起,这种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非正式组织,较正式组织而言,运行机制更具灵活性、自发性,成员基于信任建立起的关系更为密切,研究氛围更为浓厚。组织内的教师通过合作叙事,讲述彼此的教育故事,共享教育经验和智慧,营造一种合作共进的科研氛围。但该组织由于缺乏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教育专家的引领,加之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成员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价值,缺乏研究勇气,缺乏科学的科研知识,不能很好地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长期规划。所以,学校管理者在抓好校内常规研究活动的同时,也应给“草根”组织以科学的引领和扶持,邀请教育专家给教师讲解教师科研方法和知识,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使非正式研究组织健康成长。

第四,利用校园网络空间,鼓励引导教师撰写教育博客。博客以其“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利用博客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学校管理者可以将教育博客作为教育叙事研究的有效平台,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行为客观地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入反思;成立校内教师博客群,定期组织主题叙事研究;定期举办校内优秀教育博客评比,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学校,撰写博客已成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之一,完全与名誉利益、晋级评优挂起钩来,使博客写作染上了很大的功利色彩,很容易引起教师的逆反心理、浮躁功利思想,最终也只能是事与愿违。所以要让教师自觉、主动参与叙事写作,不是监督、硬性规定,而是重在引导。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学院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教育叙事论文 篇六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xx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

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那些没有中心论点、没有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没有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的议论文,都是围绕某一论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标题)阐述作者的一系列见解,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以让读者信服,而是为了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见解以让读者明白,有人称这类议论文为“阐明文”。《劝学》也一样,它不过是作者围绕着“劝学”这一论题,从与之有关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师说》不也一样。

五、反思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教材议论文少了,可高考议论文却越来越多。旧版教材的绝大多数议论文其实就是“阐述文”。无怪乎学生写作很难出现“规范”的议论文。

很想大声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教育叙事论文 篇七

执教人:周慕珍

教学内容:议论文写作——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步,揭示议论文写作搭好架子很重要?

根据学生作文中的表现情况,发现这样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将写议论文作为作文文体的首选,但很多作文有写议论文的意向,写出来却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和记叙。结尾不能够进行道理上的总结或引申,却出现大量抒情。

第二步,分析原因:

一是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二是不重视段落层次。很多学生写作没有分段分层意识,对各段各层的功能、地位、长短没有固定看法,导致该简短的段落却冗长拖沓,该丰富完整的段落却支离破碎。

三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

为此,写好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第三步,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规范议论文写作(结合学生作文)

1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方向分层展开论述。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方向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例如:议论文范文1(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2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3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 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学生作文、范文)

(二) 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学生作文、范文)

(三) 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学生作文、范文)

第四步,总结:议论文是特别注重结构的,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结构上像样的像样的议论文了。

教学得失:

收获: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议论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和提高写作效率有很大促进。好的结构可以从直观上很好的显示议论的条理层次,使作文“面貌一新”

不足:从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对议论文写作仍然难以根本纠正随意议议评评,一事一议一事一评。

理论思考和解决方法:

学生论辩思维较差,对议论文写作缺乏系统的操作方法,对于结构这种基本要求都不太重视。

所以训练写议论文,在提出论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证等基本意识已经养成后,如何提高议论文作文水平,应该从规范结构上做起。

一、 总分式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一: 本论(证明论点 ) 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论据并列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二: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论点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结论(照应全文))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并列式(主体部分并列式)

1、并列式模式结构(1):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一: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论点并列 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具体要求:(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2、并列式模式结构(2):分论据并列式

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二: 本论(证明论点 ) 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论据并列

三,对照式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1、基本结构(一)

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

引论(提出论点)

论点正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结构模式:本论 对照

论点反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结论(评析照应)

2、基本结构(二)

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

四、层进式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设问导思,纵深拓展,要钻牛角尖

基本模式:

是什么(概念) ——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为什么(原因) ——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怎么办(方法) ——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 ——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1、基本结构(一)

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

2、基本结构(二)

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以上7篇教育教学叙事论文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教育叙事论文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