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丰碑》教案设计(精选11篇)(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快回答分享了11篇《丰碑》教案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丰碑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的:

1、通过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学习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前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课前准备:幻灯片四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释题引入新课。"丰碑"本意是高大的石碑。本文比喻不朽的功绩。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2、学生自读"自学要求"和"自学程序与方法",议一议学习本文的学习计划。

二、读练一 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自学提示:

1、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写了那些人物,主要写了什么?

2、借助字典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型,理解词义。

3、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知一

1、请四生试读课文,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议。

2、分别请三生汇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要点如下:

(1)"碑"注意右半部份的写法。"豹"注意左边的写法。

"覆"注意右下角不要写成"复"字。

(2)恶劣:本文指环境很坏。

袭击:出其不意的打击。

愣:因突然发生的情况,显得失神的样子。

镇定:在紧急的情况下不慌不忙的样子。

军需处长:负责办理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质部门负责人。

安详: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的样子。

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本文指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

3、一生说说这篇课文写的主要人物及事件。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

教师提示: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划出重点段落,说说各段大意。

学生读、想、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一生汇报课文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第3-13自然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四段(第14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六、读练三自学课文第一、二段

教师提示:借助旁批,逐句读懂课文第一、二段,说说红军行军途中有那些困难。

七、知三

1、一生说说红军行军途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出描写严寒的词语。

2、请一生说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及红军在行军途中将会遇到的困难。

教师点拨: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说明红军行军的艰难,不得不使将军思索。

八、结

回顾本节课时学习过程。说说第一、二段写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启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在恶劣的环境中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那么,课文是怎样写这件事的呢?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三段、四段,完成自学程序四、五、六。

二、读练一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教师提示:

1、精读第三部份,按"读-思-议-说"的方法自学;

2、找出描写有关老战士的段落,结合旁批和插图理解人物的高贵品质;

3、说说将军神态有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自学第四部份,结合旁批理解重点词句。

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知一

1、请一生汇报第三部份的主要内容。

2、一生读描写老战士的段落。

3、生读描写"老战士"神态的句子: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教师插话:课文是如何写老战士的镇定、安详的呢?(出示插图)

4、一生读出有关的句子:"右手……左手……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5、生汇报划横线的句子及"单薄破旧"、"贴"等词语对体现人物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

师问:我们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大家想想,军需处长是负责部队生活的,他没有棉衣穿,说明了什么?

6、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7、指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一段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作了细致的描写。他十分镇定、安详,一动不动地好似一尊塑像,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这些都突出表现了他那为了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8、生继续汇报将军感情及神态的三次变化。

9、生汇报旁批,说说课文是怎样通过对将军的侧面描写来体现军需处长的精神的。

教师小结:将军感情发生了三次变化,课文从"愣"、"快步"、"严峻"、"吼"、"愣住"、"湿润"等词语体现了将军当时的心情是由焦急、愤怒、自责、崇敬而变化的,从侧面突出了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

(出示句子)师读句子:"这时,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如何理解?

10、生汇报这句话的解释:这句话中,"晶莹"的意思是光亮透明;"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这里比喻不朽的功绩。这一句是比喻句,把军需处长比作石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他的身体,确实象一座石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11、师小结,并指导学生齐读这一句。

12、生继续汇报第四段的主要内容及旁批内容。

教师小结:课文的开头与结尾都提到了风雪,首尾相呼应,"大步走进"说明将军先前的疑虑已完全消失了。他坚信,在红军队伍中还有无数象军需处长这样好的同志,这支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读练知二

教师提示:

1、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2、完成课后练习1、4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生汇报文章中心思想及课后练习题1、4题。

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五、结

1、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2、结学习方法。

3、结学生情况,表扬后进生。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目的要求

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习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 自然段)

第二段(2 自然段)

第三段(3—13 自然段)

第四段(14 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2.讨论。“冰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了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讨论:

(1)“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布置自学思考题:

(1)将军的神态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说说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学生按思考题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问题。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将军还有疑虑吗?

2.讨论:

(1)为什么“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2)“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3)“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丰碑》教学设计 篇三

1.情景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手势示意生齐读课题——“丰碑”)

2.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什么是“丰碑”?

[板书: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绩]

3.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吗?

[板书:军需处长]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呢?请用“——”把它划出来。

4.出示中心句:“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谁能围绕这句话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5.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6.自由读第7自然段,小组合作:根据这一段内容设计问题,问题里必须有为什么或怎样这两个词语。

点拨:

⑴从哪里看出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为什么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说明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a 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

b 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尽到了职责……

c 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

⑵巡视参与讨论。

引导:①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

②老战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

③从哪里还能看老战士有着这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品质?

[出示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身上。”指名读——抠“贴”要读重音,为什么单薄,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换词读。(出示:……裹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披在……)]

7. 你对这段内容有哪些不明白?

8.指导朗读、师生评议。

(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9.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10.过渡:课文不仅直接描写老战士牺牲时的样子与神态,还通过刻画谁来表现老战士的精神?[板书:将军]

11.自由组合讨论研究:认真朗读课文第3至14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情绪变化的有关句子,细读这些句子,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12.组织学生自学研究。

13.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①“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着急]

②“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愤怒]

③“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愤怒]

④“将军愣住了……敬了一个军礼。”[震惊、敬佩]

⑤“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自豪]

点拨:

①“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

[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②“大家自己再轻声读第12自然段,仔细体会将军的这些想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怎样读才能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读出来?”(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③“同学们,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礼,它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表达了对军需处长的沉痛哀悼和无限崇敬。是啊,这样的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和无比自豪的感情再读第7自然段,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④“作者是怎样歌颂军需处长这些高贵品质的呢?大家自读第13自然段。”(引导:谁读给大家听?回顾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老师还有疑问,军需处长再高也不过两米,那怎么说是晶莹的丰碑呢?)[板书:舍己为人]

⑤过渡:军需处长的精神在红军战士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可见军需处长的精神对战士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在哪?(读句子⑤)

A 先前将军有这种信心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请读出有关句子。(生读第2自然段。)[板书:担心]

B 是啊,将军先前是那样的担心,现在又是这样的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请大家再通过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读句子⑤)

C 战士们又是怎样的呢?“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D 战士们必胜的信念来自于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请大家再读第7自然段,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这种感情!

⑥过渡:有了军需处长的这种舍己为人精神,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所以,课文最后一句告诉我们(师生齐读字幕: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引导:“这样的队伍”指的是怎样的队伍?——学生自由发言——导读]

A 同学们!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所以红军战士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B 还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所以将军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C 更因为这样的队伍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所以我们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5.回顾开头,总结全文:“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不仅留在战士们心中,同样也印在我们心中。自由读中心句,想想通过学习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师总结:不仅仅军需处长形象上与碑相似,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激励了战士们,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丰碑,也成了我心目中的丰碑,是你心目中丰碑吗?希望这丰碑永远留在你我心中,留在我们所有在座人的心中!]

16.拓展思维训练。

学到这,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们是否也跟我一样呢?(显示图片,出示要求:假如你是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请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题上一两句碑文。)

17.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红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他们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不怕牺牲,这是当时支撑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社会腾飞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这样的精神,更要发扬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

18.研究性作业: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以“我们应从红军身上学什么”为专题,自由组合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丰碑》教学设计 篇四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62更新时间:2003-10-30教案录入:xxywja]

1.情景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手势示意生齐读课题——“丰碑”)

2.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什么是“丰碑”?

[板书: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绩]

3.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吗?[板书:军需处长]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呢?请用“ ”把它划出来。

4.出示中心句:“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谁能围绕这句话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5.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6.自由读第7自然段,小组合作:根据这一段内容设计问题,问题里必须有为什么或怎样这两个词语。

点拨:

⑴从哪里看出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为什么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说明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a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b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尽到了职责……c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

⑵巡视参与讨论。引导:①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②老战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③从哪里还能看老战士有着这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品质?

[出示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身上。”指名读——抠“贴”要读重音,为什么单薄,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换词读。(出示:……裹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披在……)]

7.你对这段内容有哪些不明白?

8.指导朗读、师生评议。

(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9.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10.过渡:课文不仅直接描写老战士牺牲时的样子与神态,还通过刻画谁来表现老战士的精神?[板书:将军]

11.自由组合讨论研究:认真朗读课文第3至14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情绪变化的有关句子,细读这些句子,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12.组织学生自学研究。

13.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①“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着急]

②“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愤怒]

③“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愤怒]

④“将军愣住了……敬了一个军礼。”[震惊、敬佩]

⑤“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自豪]

点拨:

①“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

[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②“大家自己再轻声读第12自然段,仔细体会将军的这些想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怎样读才能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读出来?”(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③“同学们,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礼,它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表达了对军需处长的沉痛哀悼和无限崇敬。是啊,这样的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和无比自豪的感情再读第7自然段,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④“作者是怎样歌颂军需处长这些高贵品质的呢?大家自读第13自然段。”(引导:谁读给大家听?回顾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老师还有疑问,军需处长再高也不过两米,那怎么说是晶莹的丰碑呢?)[板书:舍己为人]

⑤过渡:军需处长的精神在红军战士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可见军需处长的精神对战士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在哪?(读句子⑤)

A先前将军有这种信心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请读出有关句子。(生读第2自然段。)[板书:担心]

B是啊,将军先前是那样的担心,现在又是这样的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请大家再通过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读句子⑤)

C战士们又是怎样的呢?“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E战士们必胜的信念来自于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请大家再读第7自然段,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这种感情!

⑥过渡:有了军需处长的这种舍己为人精神,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所以,课文最后一句告诉我们(师生齐读字幕: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引导:“这样的队伍”指的是怎样的队伍?——学生自由发言——导读]

A同学们!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所以红军战士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B还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所以将军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C更因为这样的队伍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所以我们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5.回顾开头,总结全文:“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不仅留在战士们心中,同样也印在我们心中。自由读中心句,想想通过学习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师总结:不仅仅军需处长形象上与碑相似,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激励了战士们,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丰碑,也成了我心目中的丰碑,是你心目中丰碑吗?希望这丰碑永远留在你我心中,留在我们所有在座人的心中!]

16.拓展思维训练。

学到这,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们是否也跟我一样呢?(显示图片,出示要求:假如你是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请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题上一两句碑文。)

17.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红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他们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不怕牺牲,这是当时支撑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社会腾飞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这样的精神,更要发扬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

18.研究性作业: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以“我们应从红军身上学什么”为专题,自由组合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丰碑》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上课时间:1999/12/30

上课地点: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翘倒蛭迩ю锍ふ髀穑?lt;br>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

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小结: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导读: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导读: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五、全文总结: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板书设计:

丰 碑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美观)

bei      lie    xi     yi

丰(  )  恶(  ) (  )击 ( )*

bao      run      fu

(  )子  (  )湿 (  )盖

二、回忆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环境  (  )的战斗

(  )的考验  (  )的丰碑

三、按要求完成填空: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b:自己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2、能力点:读书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点:学习军需长的崇高精神,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以及将军动作、神态的前后几次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预习设置:

1、读懂生字词,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初步朗读课文。

2、什么是军需部门,“给养”是什么意思,军需处长和在军队里是负责什么工作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找出文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部分做记号,并想想课文其他部分各讲什么意思?

4、细读第三到第十三自然段,完成下表:

神态动作心情将 听到“有人冻死”时 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军 听到“他就是军需处长”时   5、课后思考练习1、2。

教学过程:

一、切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准备学习哪一课?(板书:丰碑:齐读课题两遍)

“丰碑”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的是谁?(板书:“丰碑”简笔画和“军需处长”)

你是怎么知道的?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把军需处长比作“丰碑“的一个句子,读一读。

二、细读讨论感悟

㈠自读第3至第13自然段,分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1、交流一:第七自然段

从军需处长的神态和衣着描写你分别体会到他的什么精神?

(幻灯出示课文插图:师引读全段)

2、交流二:第十二自然段

⑴从将军的神态你体会到什么?

⑵从将军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⑶比较读句子,深入体会将军沉重、愧疚、崇敬的复杂心情。

句1: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句2:(句1中带点词语去掉以后的句子。)

3、交流三:

⑴生据预习题4的表格再读课文第3至第13自然段,对照幻灯中的表格小组交流。

⑵据表质疑。

4、小结:

⑴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⑵生自由上台把体会到的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写到“丰碑”的简笔画中。

㈡导读理解一、二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你都读懂了什么意思?你是怎样读懂的?

2、讨论交流。

三、感情朗读升华

1、听录音读。

2、自由练读。

四、作业

思考:第一、二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写与表现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有什么联系?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册

①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读懂课文,能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能感受到军需处长为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

本课时教学难点:

弄清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你欢听英雄故事吗?你知道哪些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

2、谈话导入:是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节课,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再次拉回那艰苦的斗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

二、学习活动

(一)一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解决难读词句,读通读顺课文。

(二)二读课文:弄清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三读课文:质疑探究,找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四读课文:品味词句,弄清句子的深刻含义。

· 品读一、二自然段,感受环境恶劣与队伍装备差。

学生想象:当时部队的装备怎样?

· 品读“将军”听到“死讯”后情绪变化的词句。

学生讨论:将军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品读第七自然段。

学生交流:读到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 品读第14自然段。

学生探讨:(1)文中“坚定的脚步声”实际上指什么坚定?

(2)文中“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的“这样的队伍”指怎样的队伍?

· 品读第14自然段。

学生体会:“晶莹的丰碑”指什么?

(五)整体感知全文,为“丰碑”写碑文,升华情感。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写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第十册《丰碑》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弄清课文哪些地方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习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从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描写的语段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丰碑的含义。

三。德育目标: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从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语段中体会他

的献身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弄清课文中的详写和略写。

教学用具: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代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丰碑》(板书课题)。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谁?(板书:军需处长)

2.为何把军需处长称为丰碑呢?

3.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待目标:这节课我们在理解重点句段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习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落实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投影: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感人画面。问: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一画面的?(第7自然段)

2.指名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感人画面的?(三方面)(生答有关语句后,师板书:倚靠、坐着、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贴)

3.作者描写哪些方面用得笔墨较多?(神态)他是怎样把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写具体的?(生读有关语句)

4.比较句子。

A:……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 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原句不但写出了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还通过左手和右手的姿势具体写出了老战士的神态如何镇定、安详。)

5.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呢?(因为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所以他牺牲的时候是十分坦然、从容的。)

6.放录像,让学生感受当时恶劣的环境。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恶劣环境。

7.天气这么寒冷,作为掌管军需物资的军需处长因衣服单薄而冻死了,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8.小结指导朗读。

这位普通的军需处长,他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然而在他身上那种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下面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导:课文除了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外,还描写了谁?

(二)学习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1、自由读文,画出将军语言、神态的句子。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将军语言的句子。

A: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B: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问:将军为什么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停下来有冻死的危险。)将军为什么要吼,“吼”字说明了什么?(将军非常生气,他责怪军需处长没有尽到责任。)“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说这句话时,两腮肌肉为什么要抖动?说明了什么?(说明将军已经愤怒到极点,以至于连两腮的肌肉都在颤动。)

指导学生理解将军语言句子的基础上,朗读每一句话,读出当时的语气。

导: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此时将军的心情如何?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将军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指导读出将军惊讶、悲痛、内疚、沉重的心情。

(四)学习第13自然段。

1.齐读第13自然段,问:“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什么?(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2.理解后,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导: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这样的队伍面对困难会怎样呢?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投影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A: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B: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

2.原句是什么句?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反问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表达了更加肯定的语气。)

3.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是受了军需处长崇高精神鼓舞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战胜的,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六)小结:

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他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

四。总结写法,反馈目标。

1.你觉得哪些内容最能突出中心?(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语言、神态变化。)作者是为了赞扬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为什么还要用浓墨描写将军?

2.师生总结。(对于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写,而关系不是紧密又必须交待的内容要略写。通过将军的语言、神态的变化可以了解到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到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五。作业:1、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第7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23丰碑

一心为公 ↓ 倚靠、坐着

毫不利己 军需处长 镇定、安详

专门利人 单薄破旧、贴

人教第十册《丰碑》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三、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写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  )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  )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  )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丰碑》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特别注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 小学, 教学

人教第十册《丰碑》教学设计 篇九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第三小学何娟

一、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教法、学法设计

1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3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人教第十册《丰碑》教学设计 篇十

一、平江区校长示范课

1、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

2、 授课时间: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3、 授课地点:平江实验学校电教室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 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 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2、 小卡片,字幅。

五、教学过程:

(一)

1、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丰碑。《丰碑》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 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军需处长的: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 大家轻轻读这句话,想一想,提出一个问题。

4、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

1、 打开课本,我们先看课文开头。

2、 同学们注意,开头一段话中除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之外,突出交代了什么情况,用了哪些词语?

(三)课文开头具体描写了天气恶劣的情况,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因此在读书的时候,描写天气恶劣的词语要注意。

1、 行军途中,红军不光遇到了恶劣的天气,还会遇到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看下一段课文是怎样写的?

2、 这段话中连用了哪一个词语把它圈出来。

3、 “可能”一词连用了四次说明了什么?

4、 面临重重困难,作为部队的首长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能不能”一词表达了什么?

(四)

1、 接着下文写队伍中发生的一件事,请一个同学当警卫员和吕老师一起读下面的几句话。

2、 分角色读。

3、 “将军愣了一下”,“愣”是什么意思?

4、 注意这里是将军神态第一次变化。

5、 当将军快步走到前面,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情景。(插图)

6、 说说你从画中看到的情景。

7、 看课文中怎样具体描写这幅动人情景的。

8、 在这段话中,划出令人感动的词语。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9、 这段话将一位老战士的形象写得十分具体、感人,怎么读好这段话呢?

(1) 教师范读

(2) 指名朗读

(3) 配音朗读

(4)指名背诵

(五)

1、 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被冻死的一幕动人情景后,神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看课文中怎样写的,读一读,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2、对将军不同神态的描写文中共有几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些神态描写的?

3、 最后将军庄重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表达了他什么感情?

4、 将军被军需处长一种什么精神感动了?

5、 课文描写将军神态、语言、动作的几段话,写得十分具体,生动,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感情。

(六)

1、“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读到这里,我们想一想,前面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七)

1、 朗读最后一段话:

2、 这段话共三句,哪一句用了反问句式?怎么读?

3、 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

4、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赞扬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为了表达这一中心思想,课文详细描写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形象,还通过将军神态变化的具体描写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心情。

(一) 再读读全文,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

(二) 作业:

1、 造句:

湿润——

晶莹——

2、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概括中心思想。

4、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板书:

22 丰碑

军需处长

毫不利已

专人利人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写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 )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 )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 )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11篇《丰碑》教案设计就到这里了,希望在丰碑教学设计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