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这里的15篇《陈情表》教案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陈情表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陈情表》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温习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赏析本文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构思艺术
3、懂得“孝”的价值观基础上,探讨这篇课文最核心的价值在哪?
教学重难点:
领会真挚感情、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悟出做真人,说真话的“真”的文化内涵,从而领会自由生活的价值,获得生活的智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文本,在领悟李密的孝道忠信和机心重重的说话技巧之外,引领学生思考“真”的背后文化的内涵。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用“谈-读-译-析”的教学方法和大家一起学完了《陈情表》。这篇高中名篇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诉忠情赤胆忠心。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密对祖国的拳拳深情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感悟,也深深的让我们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给予我们的亲人一份微薄但却真挚的回报。
至此,这篇文章的教学任务似乎顺理成章地完成了。那你们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无非是觉得李密很真挚,很孝顺祖母,说话很有技巧,最终说服了晋武帝。我们的学习也好像得以圆满解决。很明显,这是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然而,这篇课文最核心的价值就止于此吗?
二、回顾旧知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大家现在能概括出李密在《陈情表》里的“陈情”的方法吗?
明确: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思维导图:
动之以情:不幸遭遇,诉祖孙之情——进退狼狈,诉两难处境
晓之以理:孝治天下,找理论依据——先孝后忠,想办法解决
最终保全自身的安全,求得照顾祖母的自由身
3、细思极恐,不单纯是警示大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紧迫性,老师在生活里又有一些思考,关乎这篇文章的主旨的思考,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讨。
①李密真的是一个“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读书人吗?
有限地拒绝、计算着生命的安危,处处恐惧——谎言的真实
②试想,晋武帝如果标榜的是以忠治天下,李密的这篇《陈情表》还能写得出来吗?
对极权的绝对服从乃根本原因,但李密表现得却至诚至性、至情至性。
用真话对抗极权的扭曲,过分的说真话,没有自由意志的真话——真实的谎言
③再来说说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李密的“孝”。全文四段,每一段都有涉及“祖母”的文字。何以反反复复从始至终地说相同的一件事,一样的心情呢?
27次“臣”,换一种形式表达对帝王的忠心而已
小结:
清代的学者文人认为这篇文章“至情至性”,这样看来也就不足奇怪了。在清代极权专制极为怖惧之时,他们的社会境遇跟李密最接近,所以容易引起共鸣。把心毫无掩饰的给你,只为你同情我、爱我,为我做一点点事。
三、课堂延展
1、这篇《陈情表》如果只允许说一句话,你认为作者应当说什么?允许说第二句话呢?允许说第三句话呢?
依照常理哪些话是必须说的,哪些话是不应当说而被说了出来,从而领会作者的“犬马不惧之情”何其真也?为自由生活的意志,为真情而声声叹息
2、你对“自由”“真”这样的命题有过思考吗?结合现实生活自己,谈谈你的看法?
因为无力,所有执着,让我想起说这句话的熊培云,是从江西农村走出的一位我早年就特别偏爱的作家,他在2011年出版的《自由在高处》这本书有这么一句话:“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
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是我的人生,我必让它自由。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那些能够带领干军万马的人,未必能带领好自己。要么成为自己,要么一无所成。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厂,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把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把当下的`每一件枯燥的事情每一句忠言逆耳当作做好,就是通向未来的自由生活的路。
自由不是任性妄为,自由不是执迷不悟,自由不是置别人冷暖妄顾,自由就是自救,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
四、课堂总结
不论怎样上课,采用什么方法,我想,我都想在文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间构建一个平台,引领大家思考“真”背后的文化内涵,从中获得智慧,而不应止于表层的理解,取椟还珠。
这篇表的教学,学习李密机心重重的说话技巧不该是重点,领会李密的孝道忠信也不是重点;认识古代专制对人的扭曲是重点,领会自由生活的价值是重点,懂得珍惜真实的生活和对你真的人,获得生活的智慧是重点。
国破山河在,因为无力,所以执着
推荐大家两本书——熊培云《自由在高处》《思想国》
五、作业
假如我若为王,请回复一下李密的奏折,字数自由,看你所写的态度和内容。
《陈情表》教案 篇二
一、教材解析
《陈情表》来自人教版第四册的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主要讲中国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赏重点是语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叙述中兼以议论或抒情的手法。就《陈情表》来讲,在语言上骈散结合,自然纯粹,在构思上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来看,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1、教学目标
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和文体的有关文学常识
积累文言文词语,背诵文章。
赏析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以及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2、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把握行文层次,体悟以其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理解诸多实词和虚词,并进行分类归纳。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分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学生采取的学法是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拟定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以后人的评价导入课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2、 整体感知
1)首先多媒体投影作者及写作背景及文体常识
2)听读,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的节奏感以及感情。
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学生提出字词方面的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学生自己小结。自由朗读课文中,理清文章思路。
3)归纳每一段的大意
3、研读赏析:
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
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讨论后明确: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他为了达到奉养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文章,情辞恳切,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
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个两难的处境中,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李密是怎样化解这个矛盾的?(换位思考、列数字)
孝:身世凄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报养刘之日短也(情) 解决 先尽孝
忠: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理) 矛盾 后尽忠
语言的个性鉴赏(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
4、拓展阅读:
让学生讨论一下《出师表》和《陈情表》的异同。
不同:《出师表》全文无不流露出作者忠君爱国之情。
《陈情表》则通过陈述自己的“苦情”“亲情”“忠情”
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
《陈情表》备课指导教案 篇三
1、一读课文,弄清字词的读音。然后点击以下网址,先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疏通本文文字,弄清大意:
2、朗读课文第一段,看《“人性”与“奴性”之间的“陈情”》一文。
3、学生讨论: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如答不出,可登陆下述网页,看看老师的看法:
4、分组朗诵课文2-4,讨论交流疑难,理清全文思路,弄清: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如弄不清,可参阅“《陈情表》赏析”:
5、背诵或默写全文:输入电脑中(老师巡视或通过“监控”了解情况)
6、探讨分析艺术特色及本文的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详见《明师对话》中的“学法指南篇”)。
7、口语训练:设置情境,由学生自选一则作答,直接在网页上留言。考察婉曲的言辞技巧。具体内容请看相关网址:
8、布置作业: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可参考任继俞的《谈谈孝道》:
或
[1]
《陈情表》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一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三是体会古代散文在记叙中兼以议论或者抒情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理解“险衅、夙遭闵凶、见背、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夙婴疾病、乌鸟私情”等文言词语。
(3).积累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零丁孤苦、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保卫危浅、朝不虑夕等。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2).鉴赏哂文直抒真情、不加雕饰又用词得体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形象。
3、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李密的言外之意,即对统治者的反抗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切情感。
2.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3.把握文 意,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体会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四、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高二年同学,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五、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要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再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参考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本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点拨法。点拨重要的字、词、句,使学生积累字词;学生在质疑讨论时,老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苦情、孝情、和因进退两难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2、诵读法。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3、质疑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讨论,培养思考提问的学习习惯, 培养自学能力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工具书,课内资料 课外查阅有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里多媒体打开 学生分组坐好
七、课时安排:
3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
2.研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字词,深入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熟读背诵。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三)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
让学生阅读课下注释①,标划要点,老师再补充。
1、 解题 点拨: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也是一种文体。“陈”是陈述的意思,“情”,课下注释中没有注解,那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情:
①情况(事实);
②衷情(孝情、忠情);
③情理(忠孝之道)。
点拨:李密为什么要给皇帝写《陈情表》呢?自然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2.作者及背景?李密自幼丧父,四岁时母亲改嫁,依靠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闻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屡次出使东吴,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国灭亡后,李密退居家里侍奉祖母。
《陈情表》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和名人对本文有关评价;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题目是《陈情表》,文章选自梁萧统编的《文选》,作者李密。
李密,三国时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他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以侍奉祖母为名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陈述的情。
板书:陈情表 李密
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二.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明确作者陈情目的。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
2.提问:
陈,陈述;情,情感;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读完全文,说说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陈述了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句子作答。
……
陈述了自己的亲情、孝情、忠情。
以情感人,目的是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要求,可以辞官不做。
三.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或词义:
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陨首 逋慢 矜育 拨擢
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日笃
(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或用法:
以: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 形影相吊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拜表以听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四.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亲情)
第二段:感激,恳切;(孝情)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忠诚)
五.作业。
完成《成才之路》45页1-8。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主要是翻译课文1-2段,理解作者动之以情,扣住“亲”“情”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陈情表》,了解了作者李密向晋武帝陈情的目的:
委婉表达辞官不做的目的,作者是借助陈情这种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李密到底陈述了哪些情感,又是如何陈述自己的情的。
二.朗读第一段。翻译理解第一段。
1.朗读。
2.注意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险衅 xìn 夙sù 闵mǐn凶 愍mǐn 终鲜xiǎn兄弟
门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 床蓐rù 茕qióng茕独立
3.学生翻译第一段。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4.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或变化
闵:通“悯”,忧伤
见背:古今异义,背弃我,这里是死的委婉说法。见,我。
不行:不能行走。古今异义,今译不好,不可以。
成立:古今异义,成人自立。今译成功或建立。
儿息:儿子。
外:在外面,名词作状语。与下面的“内”同。
吊:安慰。形影相吊意思是只有形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极其孤单。
婴:缠绕。
5.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朗读第一段,说说作者说了自己哪些不幸的人生经历。
……
臣以险衅,夙遭闽凶,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
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
6.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
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上表辞官的'事,而是从自己幼年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回忆了自己幼遭不幸与祖孙俩相依为命的经历,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下面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理解朗读第一段。
三.朗读第二段。翻译理解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逵kuí 猥wéi 陨yún首 洗xiǎn马 逋bū慢 日笃dǔ
3.学生翻译第二段。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4.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和变化。
察:察举,举荐。
举:推举。
拜:授予官职。
寻:不久。
除:拜官授职。
孝廉、秀才、洗马:晋代的官职。
陨首:杀身,牺牲生命。
闻:使……知道,使动用法。
逋慢:怠慢。
急于星火:比星火还急。状语后置,于,比。
奔驰:赴京就职。古今异义。
日笃:一天天沉重。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
告诉:古今异义。申告诉说,报告申诉。
进退:到朝廷做官,辞官不做。古今异义。
5.如果第一段作者借助亲情博取同情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动之以理。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自己的恩遇,哪些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的?
……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表达感恩的句子: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6.其实这段文字还是扣住了一个“情”字来说的,如果第一段说的事亲情,这段说的是恩情。因此朗读基调应该是——感激恳切的。
7.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朗读第二段。
四.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主要是翻译课文3-4段,理解作者晓之以理,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一.复习巩固。
前面我们学习了《陈情表》扣住“亲”和“情”为自己委婉辞官作了铺垫,但是我们知道,仅仅以情动人还是不够的,还要晓之以理。今天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说理来说服及武帝的。
二.朗读第三段,翻译理解第三段。
1.学生朗读第三段。
……
2.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矜jīn育 拔擢zhuó 优渥wò 更gēng相xiāng
3.翻译。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自以为清高。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
4.注意下面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形作名词
仕伪朝:在蜀汉做官。仕,做官,名作动。
不矜名节: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矜,顾惜,夸耀(矜育,怜悯抚育)
拔擢:提拔。
优渥:优厚。
希冀:过分的祈求。
日薄西山:太阳迫近西山,快到傍晚。这里是比喻刘氏的寿命即将终止。
更相为命:相依为命。更相,交替相互。为,作为。
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废远: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5.这段文字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特别是他的说理尤为突出。同学们能说说他说理精彩在哪里么?
……
首先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论据,接下来写自己忠孝难以两全的狼狈境地,最后说明自己选择了尽孝,很有说服力。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写得合情合理,感人至深,使人不得不产生同情。
“日薄西山,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用来形容刘氏的垂死状态,使人顿感怜悯,这些语言至今很有生命力。
6.因此这段文字要读得真挚诚恳。下面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理解朗读这段文字。
三.朗读第四段,翻译理解第四段。
1.学生朗读第四段。
……
2.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又yòu 矜jīn愍mǐn 陨yǔn首
3.翻译第四段文字。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4.注意下面几个重要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也有反哺之情,我希望能为祖母养老送终。
辛苦:古今异义。辛酸苦楚(多指内心),今译坚信劳累(多指身体)。
明知:明白知晓。
鉴:明察。
听:准许。
卒:尽,终。
结草:表示死后报恩。典故见课文注解。
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因为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用
圣朝以孝治天下 用
谨拜表以闻 来
四.学生朗读全文
李密煞费苦心,扣住“情”字,委婉表达自己辞官的目的。那么他这样做有没有达到目的呢?据《晋书》记载,李密上了这道《陈情表》之后,晋武帝看后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而却大加赞赏。由此看来,在交际的时候,我们应该因人而异,采取最有效的手段,这样既保护自己,又不伤他人。
五.作品拓展
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
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六.作业。
写一篇联想亲情的文章。
《陈情表》备课指导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学习时数:三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对照注释,翻译全文。
2.相关知识介绍
①李密,字令伯,武阳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晋武帝多次召他为官,以故脱辞。祖母死后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
②西晋王朝初年,武帝为了安抚、吸引蜀汉的士族倾心于晋朝,对蜀汉的旧臣采取了笼络收买的怀柔政策: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为官,或征召他们到京城洛阳任职。晋武帝立太子,下诏聘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是亡蜀降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另一方面做为亡国之臣,忧于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顾虑多多,所以他要坚辞。可若不应诏,又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难免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写了这篇《陈情表》,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真情可鉴,晋武帝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比较优厚的待遇。待刘氏死后,服丧期满,李密才出仕晋朝。
③《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称《昭明文选》。《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人言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检查预习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更相为命
2.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三、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言知识。
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并把你认为重要的其它词语整理在空白处。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④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⑤而刘夙婴疾病 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⑦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⑧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⑩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⑾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⑿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⒀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⒁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⒃谨拜表以闻
⒄无以至今日 ⒅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3.辨析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
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臣欲奉诏奔驰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⑦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⑧臣之辛苦
4.指出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③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⑤臣具以表闻 ⑥则以刘病日笃
⑦猥以微贱,当待东宫 ⑧历职郎署
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⑩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⑾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⑿谨拜表以闻
5.一词多义
舅夺母志 保卒余年
博闻强识 卒成帝业
志 寻向所志 卒 五万兵难卒合
项脊轩志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门衰祚薄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厚古薄今
戍卒叫,函谷举 犹蒙矜育
举一反三 矜 不矜名节
举世闻名 愿陛下矜悯愚诚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臣具以表闻
得复见将军于此 臣以供养无主
于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以 谨拜表以闻
急于星火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吾祖死于是 猥以微贱,当待东宫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余船以次俱进
6.指出下列句式类型
①臣具以表闻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③今臣亡国贱俘 ④而刘夙婴疾病
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⑥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⑦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⑧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背诵1、2段。
二、文本研读
1.文章题为“陈情表”,思考:本文作者陈了什么样的“情”?
2. 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
3.文章第一段的陈述?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4.第二段交待事态的紧迫和自己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5.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行不行?说明你的理由。
6.合作探究:为什么作者以奉养祖母为由就能够得到皇帝允许可以不出来应聘呢?
第三课时
课堂能力检测巩固及讲评
《陈情表》课堂能力检测
命题、校对:刘霞 .3.1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茕茕孑立(qióng)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为命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日薄西山:靠近
c.寻蒙国恩:不久 听臣微志:听从
d.刘病日笃:病重 夙婴疾病:缠绕
4.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生孩六,慈父见背 ②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c.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②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②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5.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进退:取消句子独立性
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6.与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 d.圣朝以孝治天下
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实为狼狈 d.举臣秀才
8.填空: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无祖母,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崇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翼。
选择题答题栏
姓名 成绩
附参考答案:
1.a(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 d逮(dài)奉圣朝) 2.b
3.c (听:准许) 4.b 5.a 6.a
7.c(a成立:成人自立;b告诉:申诉;d秀才:优秀人才)
8.①零丁孤苦 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②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9.①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户衰败,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内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慰问。
②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马上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苟且顺从私情,向上官申诉却不被允许。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
③现在我是个亡国的俘虏,是最微贱最鄙陋的,过分地蒙受朝廷的破格提拔,恩宠优厚,怎么敢徘徊逗留、犹疑不决,有什么非分的企图呢?
.
附参考答案:
1.a(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 d逮(dài)奉圣朝) 2.b
3.c (听:准许) 4.b 5.a 6.a
7.c(a成立:成人自立;b告诉:申诉;d秀才:优秀人才)
8.①零丁孤苦 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②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9.①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户衰败,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内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慰问。
②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马上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苟且顺从私情,向上官申诉却不被允许。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
③现在我是个亡国的俘虏,是最微贱最鄙陋的,过分地蒙受朝廷的破格提拔,恩宠优厚,怎么敢徘徊逗留、犹疑不决,有什么非分的企图呢?
《陈情表》教案 篇七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传诵千古、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情理兼备、诚款感人;缘情挥洒、流畅自然。在设计时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难以理解的段落,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新知。同时,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口语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深入体会文章婉转的陈情技巧,感受作品浓浓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掌握重要的古汉语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两难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四、教学时数:
3课时
五、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中重要语句的`意义和用法。
2、初步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不定。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召汉蜀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一面是至高无上、不容推脱的皇帝,一面是年迈多病至亲至爱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两位同学分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感情)读后纠正易读错字音并标示于黑板上。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夙遭闵凶门衰祚薄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臣之辛苦
(2)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提问:
(1)陈情的含义?(学生回答)
[明确]陈述自己的感情,陈述事情的理由。
(2)是谁陈情?(多媒体显示)(找一同学高声朗读)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
(3)在什么背景下陈情?(多媒体显示)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李密到洛阳任职。
(4)陈什么情?(学生思考后回答)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5)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导学生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齐读第一段。
2、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3、找两名学生口译本段文字。
4、(1)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2)它包括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结束语:
一味的诉苦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李密又是怎样陈述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继续积累古汉语基础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第一段的背诵。(找三至五位同学)
(二)导入: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李密祖孙间相依为命、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是在搞政治的晋武帝眼里,会不会不堪一击呢?
(三)分析课文: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找一至位二学生疏通文意,重点词句大声读出。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依据课文回答,注意抓住动词,教师利用多媒体分条显示)
4、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坚决态度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明确: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像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1、默读第三段,自己完成文意的疏通。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同学们讨论并作出解答)
明确:一、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作者就利用当今人主的这种心理来做文章。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怀疑。
二、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
三、陈述祖母的苦情,以唤起同情。
1、教师范读第四段。
2、找二三位同学翻译本段文字。
3、(1)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忠孝两全
无比恳切
“尽节”
“报养”
(2)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
“愿矜悯”
“听臣微志”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四)学生试背全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检查背诵;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做练习;口语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总结本课古汉语知识、文化知识:(由学生展示成果,教师补充)
1、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名词,忧患,不幸的事察臣孝廉:动词,作孝廉,为孝廉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词,远离猥以微贱:名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用法,使皇上闻则刘病日笃:状语,一天天地
2、古今异义:
例句
词语
古义
今义
臣欲奉诏奔驰
奔驰
急速就道
(车、马等)很快地跑
则告诉不许
告诉
申诉
(1)说给人听,使人知道(2)受害人向法院告发。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不行
不能走路这里指柔弱
不可以
臣之辛苦
辛苦
辛酸苦楚
身心劳苦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星火
流星的光,比喻急迫
微小的光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至于
到
表示另提一事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
长大成人
(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同“褥”,草褥子
4、一词多义:(多媒体显示并有所扩展)(略)
5、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
7、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8、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
(三)阅读并翻译《石奢自刎》(下发讲义)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四)口语训练:
我们学习了李密的《陈情表》,感受到从作者笔端流淌的浓浓亲情,请同学将文中第一段作者的凄惨身世用想象填补并做口头表达,不能翻译原文。
《陈情表》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点和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弄清陈情的层次和“辞不就职”的原因是重点。对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3、探究法。理清结构,把握文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用导入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
1、初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朗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初读感受。(考查学情,调整教学对策)
学生读后或听后感略。
讨论各段感情基调小结如下(确保读出感情):
【板书】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2、 板书强调重点读音。(确保读准字音)
险衅(xìn) 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 应(yìng)门
茕茕(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 陨(yǔn)首 逋(bū)慢 伏渥(wò)
刘病日笃(dǔ) 犹蒙矜(jīn)育 拔擢(zhuó)
气息奄奄(yǎn)(yǎn) 盘桓(huán) 更(gēng)相为命
三、再读整体把握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师巡回辅导并通过提问检查落实预习情况。(要求积累的文言词句,老师帮助学生在书中标示出来)
①实词
险衅 陨首 东宫 伏惟 伏渥 区区
②古今异义同形词
成立 告诉 区区 不行 沐浴 无主 上报 辛苦
③成语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④单音文言实词
夙 鲜 息 吊 婴 逮 拜 寻 除 矜 听 闻
⑤通假字
闵——悯 蓐——褥 有(同)又
⑥重点文言虚词
见(慈父见背) 更(更相为命) 于(介词,“胜过”、“比”之意)
以(介词,“凭”)
⑦句式
判断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副词,否定判断)
实为狼狈 (动词“为”肯定判断)
本图宦达 (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来是的意思)
⑧省略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前太守臣逵察(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为)洗马。
具以表闻(之)/拜表以问(之)。
⑨被动句
而刘宿婴疾病
倒装句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⑩固定句型
既……终……,(既……又……)
有所……,(有……的人)
无以,(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
是以,(因此)
非独,(不单,不仅)
2、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的层次大意。(每组由推选出的代表陈述)
老师归纳后明确(学生参考):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四、扩展训练
结合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后老师再明确: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业设计
1、熟读并开始背诵课文。(争取三天之内背诵并默写)
2、李密“辞不就职”除了课文的理由,还有没有其他的考虑?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一节课,大体疏通了文意,初步了解了李密想要表达的情感。今天,我们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讨。
二、检查
1、检查背诵。
学生准备两分钟。后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干部或语文课代表)。每人背诵完,学生点评。
2、师生齐读或背诵,再次体悟。
三、合作探究
1、李密陈什么情?
讨论后回答。(考查学生会不会借助原文回答,对能有意识用原文回答的同学提出表扬)
老师明确: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原文:“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供养无主“,“愿乞终养”)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明确:⑴晋武帝 “以孝治天下” ,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
⑶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
3、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⑴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⑵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引导:⑴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四、艺术鉴赏
1、语言艺术。
排比、对偶句式,骈散结合
2、构思艺术
【板书】陈情于理、寓理于情
陈情: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似海 供养无主 孝情
沐浴清化 过蒙拔擢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
情理: 祖母病笃 尽孝日短 (情)
孝治天下 尽忠日长 (理)
请求: 先尽孝后尽忠
五、作业设计
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
2、忠孝真的不能两全吗?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辅导课重点考查内容)
【教学反思】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了学生的亲情意识,许多学生通过日记和博客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愧疚意识溢于言表,让人倍感欣慰。这是教案体现出的人文性最为成功的一面。
不过,毕竟是古文,古文知识积累相当重要。在教案设计时,除了朗读背诵突出外,对古文言知识的检查落实稍感不足,这一点,在辅导课安排的测验中已经表现了出来。另外,古文背诵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都有畏难情绪。我发现解决的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进,通过默写检查落实;二教师示范背诵能消除学生背诵的畏难情绪三奖励背诵也富有成效。
陈情表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研读全文,体会作者至诚至真的情感。
2、学习用至诚的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重点
1、分析内容、结构,把握陈述的层次
2、分析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语之切,理之透。
教学难点
在吟诵中解读作者所陈之情和陈情的艺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游必有方”就是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去做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期盼,离家的艰辛。
“人孰能不老,百事当以孝为先!”所谓孝顺,就是说为人子女应该对父母长辈能够时时嘘寒问暖,父母年老体弱,应该多抽出闲暇时间陪伴左右。《论语》中对“孝”的强调,注重的是情感与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质的满足。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几千年来,“孝”一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支柱。孝不单单是让人可以老有所终,老有所养,孝更是对每个人自身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乃至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要求和约束。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找)。
1、作者为何上表陈情? ——除臣洗马,辞不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2、为什么不想到晋为官?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为什么祖孙如此情深似海,可以使李密放弃高官厚禄不愿废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扶养。
穿插介绍李密生平(作者详细介绍见课文):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其才气在当时也是出类拔萃的,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4、进一步发问:李密在文中明确表明不想到晋为官吗?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忠”与“孝”的矛盾,也许是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的困境。事实上,李密之所以拒绝出仕,不仅仅是为了祖母,还有自己避祸的因素。李密对蜀汉还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那个时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有一点本事的人,都遭遇了惨死的结局。问题就在于,在那样一个君臣猜忌、相互不信任的年代,你就算陈述的是真情,也是会遭到人们的怀疑的。于是,作者反复表明心迹,申述自己的苦衷。我是不矜名节的,我的本意也是愿意做官的,实在是为了尽孝。
陈情表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温习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赏析本文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构思艺术
3、懂得“孝”的价值观基础上,探讨这篇课文最核心的价值在哪?
教学重难点:
1、领会真挚感情、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悟出做真人,说真话的“真”的文化内涵,从而领会自由生活的价值,获得生活的智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文本,在领悟李密的孝道忠信和机心重重的说话技巧之外,引领学生思考“真”的背后文化的内涵。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用“谈-读-译-析”的教学方法和大家一起学完了《陈情表》。这篇高中名篇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诉忠情赤胆忠心。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密对祖国的拳拳深情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感悟,也深深的让我们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给予我们的亲人一份微薄但却真挚的回报。
至此,这篇文章的教学任务似乎顺理成章地完成了。那你们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无非是觉得李密很真挚,很孝顺祖母,说话很有技巧,最终说服了晋武帝。我们的学习也好像得以圆满解决。很明显,这是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然而,这篇课文最核心的价值就止于此吗?
二、回顾旧知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大家现在能概括出李密在《陈情表》里的“陈情”的方法吗?
明确: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思维导图:
动之以情:不幸遭遇,诉祖孙之情——进退狼狈,诉两难处境
晓之以理:孝治天下,找理论依据——先孝后忠,想办法解决
最终保全自身的安全,求得照顾祖母的自由身
3、细思极恐,不单纯是警示大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紧迫性,老师在生活里又有一些思考,关乎这篇文章的主旨的思考,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讨。
①李密真的是一个“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读书人吗?
有限地拒绝、计算着生命的安危,处处恐惧——谎言的真实
②试想,晋武帝如果标榜的是以忠治天下,李密的这篇《陈情表》还能写得出来吗?
对极权的绝对服从乃根本原因,但李密表现得却至诚至性、至情至性。
用真话对抗极权的扭曲,过分的说真话,没有自由意志的真话——真实的谎言
③再来说说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李密的“孝”。全文四段,每一段都有涉及“祖母”的文字。何以反反复复从始至终地说相同的一件事,一样的心情呢?
27次“臣”,换一种形式表达对帝王的忠心而已
小结:
清代的学者文人认为这篇文章“至情至性”,这样看来也就不足奇怪了。在清代极权专制极为怖惧之时,他们的社会境遇跟李密最接近,所以容易引起共鸣。把心毫无掩饰的给你,只为你同情我、爱我,为我做一点点事。
三、课堂延展
1、这篇《陈情表》如果只允许说一句话,你认为作者应当说什么?允许说第二句话呢?允许说第三句话呢?┈┈
依照常理哪些话是必须说的,哪些话是不应当说而被说了出来,从而领会作者的“犬马不惧之情”何其真也?为自由生活的意志,为真情而声声叹息
2、你对“自由”“真”这样的命题有过思考吗?结合现实生活自己,谈谈你的看法?
因为无力,所有执着,让我想起说这句话的熊培云,是从江西农村走出的一位我早年就特别偏爱的作家,他在2011年出版的《自由在高处》这本书有这么一句话:“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
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是我的人生,我必让它自由。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那些能够带领干军万马的人,未必能带领好自己。要么成为自己,要么一无所成。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厂,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把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把当下的每一件枯燥的事情每一句忠言逆耳当作做好,就是通向未来的自由生活的路。
自由不是任性妄为,自由不是执迷不悟,自由不是置别人冷暖妄顾,自由就是自救,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
四、课堂总结
不论怎样上课,采用什么方法,我想,我都想在文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间构建一个平台,引领大家思考“真”背后的文化内涵,从中获得智慧,而不应止于表层的理解,取椟还珠。
这篇表的教学,学习李密机心重重的说话技巧不该是重点,领会李密的孝道忠信也不是重点;认识古代专制对人的扭曲是重点,领会自由生活的价值是重点,懂得珍惜真实的生活和对你真的人,获得生活的智慧是重点。
五、作业
假如我若为王,请回复一下李密的奏折,字数自由,看你所写的态度和内容。
《陈情表》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目的: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分析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第一节
一、导入:
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二、解题: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陈”是陈述的意思,标题中的“情”当为辞不赴命,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文学家。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朱提太守。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成人的。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好学。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事晋。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河南温县西)令。在任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李密很有才能,本望在朝担任高职,充分施展其才能。但李密刚正不阿,当权者惮其公直,无人推荐,不久竟去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罢官归田。
四、写作背景: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且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而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推重孝道,因此李密屡被征召。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当时的李密对出仕新朝有所顾虑:李密的祖母年事已高,年老多病,无人供养;李密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蜀汉旧臣思想;李密可能有亡国之臣顾虑新朝而暂存观望的谨慎,更何况司马氏有篡取天下之嫌。李密的这些想法,多少被晋武帝觉察到,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写下此文。
五、诵读课文,感知课文: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指出要重要字词的读音
2、精读课文,感知以下问题:
A、是谁陈情?
李密。
B、向谁陈情?
晋武帝。
C、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先尽
孝后尽忠的衷情。
D、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至于作者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我们学习文章时慢慢体会。
六、讲解第一段:
1、讲解第一段词句:
2、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那么作者从小遭遇了哪些不幸之事?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作用:
正是基于上述四个原因,故作者不能“废远”。所以这一句又为下文埋下伏笔。
4、围绕“夙遭闵凶”,作者的叙述的层次是怎样的?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横的方面:(外、内)
5、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不赴命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辞不赴命之事,而是从自己幼年不幸的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使晋武帝的恼怒斥责化为同情,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第二节
一、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同情了。但是他一再推辞,这样很容易给晋武帝产生误会——你李密不识抬举;甚至很容易被误解为不肯与新兴的晋王朝合作,就很危险了。那么李密在这段中又是如何陈情的?
二、第二段词句的学习:
1、指定学生朗读该段。
2、讲解该段中重要词句。
3、巩固整理该段词句。
三、问题解析:
1、同学概括该段主要内容:一方面写朝廷对自己征召之殷的感激之情,另一面写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所以本段分为这两个层次来写,在第一层中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自己的恩遇,李密对朝廷的恩遇持怎样的态度?哪些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的语句?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表达感恩: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3、面对郡县的逼迫和州官的催促,李密陷入了怎样的境地?
进退两难的。境地。
4、大家思考:李密的“进”难在哪里?“退”难在哪里?
进,无以报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5、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坚决辞不赴命,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四、第三段词句的讲解:
1、指定学生朗读该段。
2、讲解该段中的重要词句。
3、巩固整理该段词句。
第三节
一、问题讲析: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但本段文势有个三转折,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
伏惟、且、但。
2、据此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不就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氏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3、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况”句有何含义?
A、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谈“孝”就给作者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使自己供养祖母的要求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B、“凡”是指一般情况,是凡是的意思;“况”是指特殊情况,是何况的意思。行孝道既然遍及一般,对于特殊情况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4、李密不为官事晋,他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李密怕晋武帝认为自己是矜守名节。因为古代崇尚一种“忠臣不事二主”观念,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5、那么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多余的?有何作用?
作者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作者一再称颂君恩,“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辞不就职与“名节”无关,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为了“孝”。
6、最后作者以“祖母病日笃”是想向晋武帝表达什么信息?
让晋武帝明白: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
二、讲析最后一段:
1、学生朗读该段。
2、讲解该段词句。
三、问题讲析:
1、本段中哪一句话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愿乞终养”。
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种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先尽孝后尽忠。
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四、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五、“陈情表”,文中主要陈述了什么情?
陈述了孝情、忧情、惧情、忠情。主要是孝情和忠情,因为,忠孝难以两全才“忧”,才“惧”。
六、梳理课文结构: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陈情表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步骤:
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
C、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薄 更(gēng)相为命
分析:B责臣逋(bū)慢,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四、梳理课文
(一)第一段:
1、先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的字的解释: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问题串讲: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翻译下列红色词语和句子: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舅夺母志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字体的解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自由诵读第2段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明确:
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明确:
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3、翻译红色词语和句子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供养无主除臣洗马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责臣逋慢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三)第三段:
1、同上: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串讲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具体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五、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课文结构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七、艺术特色
1、融情于事。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八、讨论课后练习
九、字词整理
2.古今异义:
至于:到成立:长大成人辛苦:辛酸苦楚
告诉:申诉不行:不能行走
3.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蓐:同“褥”,草褥子
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陈情表》教案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1.体会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二、背景分析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2)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3)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四、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译本段文字。
1)、实词
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
2)、古今异义
不行至于成立
3)、通假字
闵—悯蓐—褥零丁—伶仃
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学生对照板述试背第一段。
五、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
1、学生齐读第二段。
举臣秀才寻蒙国恩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刘病日笃告诉不许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晋对李 李对晋陈情
察臣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举臣
拜臣 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除臣
责臣 刘病日笃
催臣
告诉不许 进退两难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1)通译第三段;
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有所希冀人命危浅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5、教师范读第四段。
臣之辛苦听臣微志
第四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
“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稍稍从长远着眼就根本没有矛盾,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决尽忠跟尽孝暂时发生矛盾的措施的有力依据。
6、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一)融情于事。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可引导学生讨论: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只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废远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于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也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他人的同情心。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李密“实话实说”,反倒容易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
(二)融情于理
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
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司马氏集团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但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三)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四)陈辞婉曲,屈伸适宜。
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作业:1、练习册题
2、背诵课文
《陈情表》教案 第十四篇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解说:可请学生对“孝”字小议一二,以活跃思维,加强感性认识,为阅读本文和解决课后练习三作准备。)
二、解题
1、出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卷三十七。
2、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解说:解题可先停留在题上,弄清“表”的意思,然后由点拨“陈情”直接过渡到文章内容,而将有关作者和背景知识穿插在课文内容品析中,以便于记忆。)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等读音变化的字,以及“闵凶”“见背”“祚薄”“儿息”“逋慢”“盘桓”“希冀”等词语的解释。
②内容与形式梳理。
范读全文,由题目展开思考: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
内容梳理:
“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结构梳理: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
(解说:以宽泛的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本文写作的内容及意图,感受“情”的魅力。内容、形式梳理可制作成投影片。)
2、具体研习1~2段
①自由诵读第1段。
A.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
(抓住本段的纲)下面哪些内容属于“闵凶”?
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解说:把握作者陈述思路,以便于理解、品味和记忆)
提示: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语言简洁,寥寥数语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横的方面:外、内
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
相依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
凄苦: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
作用: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D.开头以“险畔”“闵凶”备述孤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层层叙述,极言凄苦,落在“未曾废离”上,为表主旨蓄势。
(解说:教师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回答,回答同时即解释重点字词句,为词语理解创造语境,不孤立地、割裂地、僵硬地解释、记忆。在回答的同时引用、整理、理解、诵读、记忆,并将品味穿插其中。部分提示可制作投影片。)
②自由诵读第2段。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二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采追加问的方式)
提示:
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解说:将词句理解、内容探究、语言品味及背诵记忆融合起来,做到读在口中,感在心中,记在脑中。因此穿插在讨论中的朗读必不可少,朗读也成为本课训练的重点。)
3、课堂小结
文章简洁生动、真挚朴实。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的感情,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语言形式,骈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语表情达意。思路清晰,语言机智得体,内涵丰富,惟多读方能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列出“陈情”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2、与第1段“未曾废离”照应的地方有哪几处?可见作者的什么感情?
(解说:作业1为识记之用;2为进一步熟悉下文,体察感情。)
陈情表教学设计 第十五篇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传诵千古、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情理兼备、诚款感人;缘情挥洒、流畅自然。在设计时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难以理解的段落,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新知。同时,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口语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深入体会文章婉转的陈情技巧,感受作品浓浓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掌握重要的古汉语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两难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四、教学时数: 3 课时
五、课前预习:
1 、通读全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中重要语句的意义和用法。
2 、初步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不定。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召汉蜀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一面是至高无上、不容推脱的皇帝,一面是年迈多病至亲至爱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找两位同学分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感情)读后纠正易读错字音并标示于黑板上。
2 、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臣之辛苦
(2)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 、提问:
(1)陈情的含义?(学生回答)
[明确] 陈述自己的感情,陈述事情的理由。
(2)是谁陈情?(多媒体显示)(找一同学高声朗读)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
(3)在什么背景下陈情? (多媒体显示)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李密到洛阳任职。
(4)陈什么情? (学生思考后回答)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5)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导学生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3、找两名学生口译本段文字。
4、(1)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2)它包括了哪几个 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 、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结束语:
一味的诉苦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李密又是怎样陈述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继续积累古汉语基础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
二、教学过程:
(一) 检查第一段的背诵。(找三至五位同学)
(二)导入: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李密祖孙间相依为命、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是在搞政治的晋武帝眼里,会不会不堪一击呢?
(三)分析课文:
1 、学生齐读第二段。
2、 找一至位二学生疏通文意,重点词句大声读出。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依据课文回答,注意抓住动词,教师利用多媒体分条显示)
4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坚决态度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明确: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像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1、默读第三段,自己完成文意的疏通。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 “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同学们讨论并作出解答)
明确:
一、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作者就利用当今人主的这种心理来做文章。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怀疑。
二、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
三、陈述祖母的苦情,以唤起同情。
1、教师范读第四段。
2、找二三位同学翻译本段文字。
(1)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忠孝两全
无比恳切
“尽节”
“报养”
(2)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
“愿矜悯”
“听臣微志”
(3)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四)学生试背全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检查背诵;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做练习;口语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总结本课古汉语知识、文化知识:(由学生展示成果,教师补充)
1、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动词,作孝廉,为孝廉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词,远离 猥以微贱:名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用法,使皇上闻 则刘病日笃:状语,一天天地
2、古今异义:
例句
词语
古义
今义
臣欲奉诏奔驰
奔驰
急速就道
(车、马等)很快地跑
则告诉不许
告诉
申诉
(1)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2)受害人向法院告发。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不行
不能走路这里指柔弱
不可以
臣之辛苦
辛苦
辛酸苦楚
身心劳苦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星火
流星的光,比喻急迫
微小的光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至于
到
表示另提一事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
长大成人
(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一词多义:(多媒体显示并有所扩展) (略)
5、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8、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
(三)阅读并翻译《石奢自刎》(下发讲义)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四)口语训练:
我们学习了李密的《陈情表》,感受到从作者笔端流淌的浓浓亲情,请同学将文中第一段作者的凄惨身世用想象填补并做口头表达,不能翻译原文。(时间为三至四分钟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15篇《陈情表》教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陈情表教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