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1篇科学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科学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南师大幼儿园渗透领域课程大班科学活动《转动的乐趣〉。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目标制定、重难点分析、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大部分进行我的课。
一、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风车的转动、水车的转动、车轮的转动。在成人看来是理应如此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了顺应孩子的心理,我选择了《转动的乐趣》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来帮助幼儿去发现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
二、说目标制定:
依据新《纲要》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并在实施中重视幼儿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凡是有教育目标的地方我们总要关注幼儿积极的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儿童去学习。同时我还依据教材内容及本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运动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操作探索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并做好记录,同时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在教学中,通过让幼儿玩陀螺,看课件使幼儿事先回忆有关转动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转动现象的兴趣。利用大量的材料帮助幼儿探索转动并给幼儿适时的帮助。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孩子顺利开展探索活动并获得知识经验,我做了以下准备:
1、不同样式的陀螺,可转动的玩具用具等。
2、课件。
3、绳子、筷子、牙签、橡皮泥、雪花片、纸板等。
4、记录表、白纸、哭笑脸标志、水彩笔、轻快的音乐。
这些准备一是可以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便于幼儿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二是能使幼儿理解转动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突破活动的难点。
五、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启发提问法、课件展示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来进行我的教学,克服了说教的传统形式,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课件展示法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使幼儿更有兴趣去学习、探索。克服了许多幼儿观察一幅小画面的现象。如在活动中让幼儿观察课件回忆生活中见过的转动的物品让幼儿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转动是来自某种力量。
2、学法:本次活动从幼儿角度出发主要运用了操作法、观察法、分类法等。其中操作法是幼儿运用最多也是最感兴趣的一种方法,幼儿在操作中体验转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在造作法中幼儿能通过亲自动手而获取知识经验。
其次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让幼儿有意识有目的的通过视觉器官来感知事物。通过对陀螺转动的观察来理解转动。
六、说教学流程:
(一)通过操作陀螺和其他玩具用具引发幼儿探索转动的兴趣。
1、幼儿自由玩桌面上的物品并仔细观察会发现什么?
自由的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会有安全感,愉悦感,有了心理上的放松幼儿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察探索中去。
2、通过亲自观察,探索,体验幼儿具备了大胆自信讲述自己发现的条件。所以这一环节就请幼儿说说桌面上的物品都是怎么运动的。怎样才能使他们转动起来呢?
(二)课件展示再次提起探索兴趣。请幼儿观看课件,总结转动需要的力量来源。
(三)探索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根据做中学的要求我首先让幼儿进行猜想,怎样才能使它们转动起来呢?(可以两件物品合作)
其次,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用亲自实验来验证刚才自己的猜想。教师为幼儿投放丰富的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探索操作并做好记录,记录形式没有过多要求只要幼儿自己能看懂就行。此时有的幼儿在寻找材料,有的幼儿在与伙伴商量使其转动起来的方法,有的幼儿边做实验边记录、教师也参与其中作为他们中的一员跟幼儿一起探索讨论,可适时的给予帮助和支持。
最后,请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并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用大记录表来帮助他们总结:能转动的用笑脸表示,转不起来的用哭脸表示。如果实验有疑义可以共同验证一下,允许孩子有不同的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幼儿自己验证得到的答案,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游戏:我们的身体也能转动。
通过游戏来更好的巩固所获得的转动的知识经验。
(五)活动延伸部分:让转动走进区角,结合幼儿一日生活使幼儿进一步利用各种材料通过各种形式探索转动的现象。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能使一个好的科学活动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探索,为此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科学活动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一些物体的可变性。
2.体验“变大”或“变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气球(与幼儿人数相等)、木耳、茶叶、胖大海、扇子,手工纸、毛巾、幻灯片。
【活动过程】
导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巴拉魔仙棒)请魔仙棒带我们到魔仙城堡。
第一部分:让孩子体验气球变化带来的快乐。
1.魔仙城堡里有好多会变的东西,你们想玩吗?你能让气球变大吗?(每人一个气球试一试)
2.小朋友使劲往气球里吹气,气球会变大。有的小朋友力气太小,没能让气球变大,怎么办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谁还能想个别的办法让气球变大?(往气球里面充水、用打气筒往里面打气等)
3.小朋友能让气球变大,但你能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吗?用什么方法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幼:把手松开气球就变小了
第二部分:经验提升:什么东西会变大或变小?
4.魔仙城堡里除了气球能够变大变小,还有好多东西能够变大变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
出示:木耳、茶叶、胖大海(加入水)——变大;
雨伞、被子、纸(折叠)——变小。
5.提问: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东西都会变大变小?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变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会变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自己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变大”或“变小”的快乐。
6.你们想变吗?可是我们哪儿能变呢?(身体、眼睛、手、嘴巴等)
7.和魔仙棒一起游戏:变大变小。
第四部分:延伸活动
8.现在我们就拿着魔仙棒用睁得的大大的眼睛到院子里去发现更多的能变大变小的东西吧!
一、设计意图
通常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孩子的理解力和认知程度,会更多地对大班的孩子进行科学等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更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小班孩子。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可看,虽然他们的无意意识占优势,逻辑思维能力缺乏,但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探索欲也很强,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摆弄一些小玩意。根据这些特点,我设计了小班科学活动《变大变小》这一科学活动,让小班的孩子置身情境中玩玩耍耍的过程中去感受、去学习,既获得同一种物体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的知识与经验,更培养了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二、活动目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根据颁布《指南》对科学领域的要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具体目标:1.初步感知一些物体的可变性。2.体验“变大”或“变小”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物质准备主要有没吹气的气球(与幼儿人数相等)、木耳、茶叶、胖大海、扇子,手工纸、毛巾、幻灯片等等。知识经验准备是事先请家长丰富孩子一些可变的物体的知识。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用四部分来完成:
第一部分:导入在导入环节我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巴拉巴拉小魔仙》中的魔法棒变身,带孩子们进入魔仙堡一下子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然后用小魔仙送礼物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我通过出示孩子最喜欢的气球让孩子探索气球变大变小的变化,让孩子在玩中体验气球变化带来的快乐。接着以魔仙城堡里除了气球能够变大变小,还有好多东西能够变大变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进入第三部分,在这一部分由于木耳、茶叶、胖大海是加入热水才会迅速变化,幼儿年龄小,要顾及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性,我选择教师操作,然后集体观察变化。同时出示扇子、小手绢、手工纸,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给他们充分的探索时间,让孩子从中了解到这些物体的可变性,在操作结束后进行经验提升及小结: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变大或变小?让幼儿把在课前在家里和家长一起了解的知识和其他幼儿一起分享。然后以你们想变吗?过渡到第四部分:游戏部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自己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变大”或“变小”的快乐。幼儿很自然的就想出了用五官来变大变小,如睁大眼睛就是变大,闭起眼睛就是变小,幼儿越玩越开心,既巩固了知识,又开发了幼儿的智力。最后就是结束活动:让幼儿继续发现能变大变小的东西,从开始到结束,衔接自然、轻松,从而使探求的目光投向周围的生活。
总之,在整个活动中,我追求一种“宽松、自然、科学、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在与合作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这是我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忠旨。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出来的快乐超出我的想象,连平时最不愿意动手的李雨成都在那忙的不亦乐乎,看来我们应该注重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科学学习,比为了追求知识的掌握去灌输和强化训练要效果要好的多。
科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活动准备
白醋、食用碱,热水。
带有茶垢的玻璃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垢
1.幼儿观察玻璃瓶内的茶垢,认识水垢 。
2.有水垢的玻璃瓶和没有水垢的玻璃瓶
教师分别将两个瓶内倒入白水,请幼儿观察水的清晰度。
3.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二、了解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1.请幼儿想一想,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
2.教师讲解水垢的`危害
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
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
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
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
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三、实验:除垢
1.认识食用碱
幼儿观察,白色、粉状的食用碱。
2.将食用碱放入有茶垢的玻璃瓶,然后倒入开水,摇晃瓶子。
请幼儿观察瓶壁发生的变化。
3.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4.教师小结:碱面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
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5.知道除了用碱面,还可以用白醋或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科学教案 篇四
一、活动时间:
20xx年10、30上午8:00——11:00
二、活动地点:
xx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青少年活动中心,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和了解科技的重要性,激发孩子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2、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和思考,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相互关系。
四、参加班级及人员分工:
㈠参加班级:大一班大二班
㈡人员分工:此处略
五、活动过程安排:
1、幼儿8:00准时上车,教育幼儿上车要遵守纪律,排队,在车内不吵闹。
2、幼儿进入青少年活动中心后,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下车,排队,遵守集体规则。
⑴下车后,将两班幼儿分成三组,每一队由组长带队,按照路线图有秩序的参观,体验。
①第一队:先观看陶艺制作——观看模拟飞行——地震馆——捏泥雕
(1楼)(上4楼)(下2楼)(下1楼)
②第二队:先观看捏泥雕——做陶艺——模拟飞行——地震馆
(1楼)(1楼)(上4楼)(下2楼)
③第三队:先体验地震馆——制作陶艺——捏泥雕——模拟飞行
(上2楼)(下1楼)(1楼)(上4楼)
⑵爱护馆内的设施设备,不损坏,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
3、活动中心的简单介绍:地震科普馆,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和题号自救互助技能,提高幼儿对地震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陶艺活动室,寓造型艺术于游戏之中,寓情于泥性之中,培养动手能力,走向艺术,发挥其美育功能。电子积木,可以在安装底板上像拼积木一样拼装电路组合,将电学,光学,磁学原理快乐的融入到奥妙无穷的电子世界。模拟飞行,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环境,配置飞行摇杆、耳麦等专用设备,在模拟飞行软件平台上进行高仿真度的体验飞行。(在由指导教师讲解示范后,每组的队长老师将每队幼儿分成四组,并有序的找到活动室内前后左右相应的座位上进行感受和体验)
4、观看陶艺老师上课制作陶艺的整个过程,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神奇与独特。
5、11:00各班教师组织好幼儿,排队上车,安全回到幼儿园。
6、回到幼儿园后的延伸活动:
⑴表达与交流:你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看到了些什么?
⑵表达与创造:把自己在活动中心看到的、听到的、印象最深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科学教学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 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对橘子的认识和发现。
2. 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愿意探索剥橘子的方法。
3. 体验观察、认识橘子和自己动手剥橘子、品尝橘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每人一个小的布口袋且里面装有1个小橘子(橘子事先擦干净)
2. 餐巾纸、大框、小盘子。
活动过程
1. 调动感官初步感知口袋中的橘子。
教师:这里面是什么?怎么做才可以知道?(引导幼儿调动各种感官,摸摸、闻闻、掂掂)
教师:袋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讲述用感官感知橘子的特点,如用鼻子闻到了橘子的气味,用手摸上去的感觉…)
2. 观察认识橘子
教师:到底是什么?我们把它拿出来看一看。(橘子)再把袋子放到桌上的框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使用材料的习惯)
教师:橘子看上去是什么样的。?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用眼睛仔细观察橘子的颜色以及橘子上下的蒂和脐等部位的特点)
教师: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你们的橘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橘子的大小、颜色)
3. 引导幼儿尝试探索剥橘子。
教师: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自由大胆猜测橘子的内部特征)
教师:请你拨开橘子皮,看一看里面是什么样的?数一数有几瓣?(鼓励幼儿自己尝试拨开橘子了解其内部结构——橘皮、橘肉、橘子核,并感知一个橘子分成了几瓣)
教师:我们再尝一尝,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启发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述品尝的感觉,如酸、甜、凉凉的、有汁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电话,了解电话的发展、性能、功用及使用方法。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增进幼儿的交往,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重点:
了解电话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
活动难点:
了解现代通讯设备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鼓励幼儿发明创造,积极寻求科学知识。
活动准备:
1、一组情境表演《该怎么办》。
2、教具:自制电话两部、大哥大、“小灵通”手机、磁卡、IC卡、一元硬币、磁卡电话图片、IC卡电话图片、可视电话图片、自制小电话(包括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两种)若干、磁铁。
3、学具:酸奶盒30个、1米长细管(或毛线)15根、曲别针、大牙膏盒20个、细棍20根、水彩笔10盒、大泡沫板、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看一组情境表演《该怎么办》,引出电话。
提问: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帮小红,让她尽快和妈妈通上话。
(二)基本部分:
1、围绕情境表演,拓展谈话:电话有什么功用?
2、配合实物及图片,讲解电话发展历史、发明者及电话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简要介绍通讯手段的发展及电话的出现。
(2)结合实物及图片,讲电话的发展、种类、构造和使用方法。
A、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从单色电话到多色电话,从大电话到小电话,总之,电话变得更美观、更方便、覆盖范围也更大。
B、请幼儿参与操作,共同探讨电话的构造及基本使用方法。
C、介绍几种应急电话:110、119、120。
如:明明的奶奶生病了,该怎么办?
(三)结束部分
游戏:《传电话》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分别向两组小朋友的第一个人悄悄地讲一句同样的话,喊:“一、二――开始!”再一个接一个地向后传,各组最后一人报传话内容,哪组传得又快又准则为胜。
(四)延伸:
1、从“小博士的电话”引出短小故事《蜗牛城的故事》。
2、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当一个“小小发明家”,发明出更先进的电话,更快更准的通讯设备,送给蜗牛城的市民。
3、幼儿自制通讯设备。
教学回顾:
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游戏法、实物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变枯燥的科学知识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寓教于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原则,便于幼儿接受掌握。
科学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内容。以文段形式提出交际内容和要求。
教学策略
本次口语交际是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教学每个环节力求激起学生兴趣,乐于参与交际活动。“以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是本课设计的特色。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交流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学会认真听别人讲,能与同学一起探讨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3、学会查找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培养学科学、爱科学习惯。
各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难题,汇报成果。
课前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准备做实验用的材料
2、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了解、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记录。
3、学生自备小实验工具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验演示,激发兴趣
1、(出示两个鸡蛋)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蛋宝宝,你们喜欢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吧。(出示幻灯片1)
2、分别旋转这两个鸡蛋,其中一个旋转。另一个却不转。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谜吧。
3、学生独立思考,或稍做讨论,得出结果。(熟鸡蛋能旋转,生鸡蛋不能旋转)
4、师:对了。其实这是我们生活中身边常见的现象,只要你平时注意到,一定知道原因的。(出示幻灯片2、3)
设计意图:以实验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了解“科学”这一概念。而且旋转鸡蛋可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愿望,让学生情绪高昂的走进交际中。
二、设置情境,引导交际
1、情境设置。(课件展示图片)(出示幻灯片4、5、6、7、8)
(1)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蛋壳容易剥。
(2)用湿淋淋的手拔插头,危险。
(3)操场上烈日炎炎,穿深色衣服大汗淋漓。
(4)炎热天气中,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雪糕会冒白气。
(5)常吃糖和甜食的小朋友,容易变胖。
2、引导观察课件图片,组织学生就图片交流,讨论。
(1)同桌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评点。
设计意图:提供案例,给以启发。联系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和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交际。使学生有话可说,也易于表达和交流。
三、分组合作,自主交流
1、小组交流(出示幻灯片9)
(1)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边的科学。
教师参与、点拨。(时间要充足)
(2)小组推荐准备充分、介绍精彩的同学当“科学小博士”,向大家作介绍。
2、明确汇报形式要求。
课件提示汇报形式,如下:(出示幻灯片10)
★小小的实验,说明科学现象(可以找伙伴一起汇报)
★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告诉大家
★我们还发现……
3、科学小博士选择形式,充分展示交流。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安排个人讲述、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汇报等形式,力求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为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教学中训练的形式采取或学生或同桌,或小组,或班级,组成一个临时口语交际单位,可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并明确自主选择,分工合作,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四、说写结合,记录成果
★选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写下来。小组内交流,推荐写得好的班上交流。(出示幻灯片11)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展示“身边的科学”后,容易进入情绪低谷,认为无话可说,这时候,引导他们把刚才说的科学常识写一段下来,可以再创学生兴奋点,使课堂继续进行。
五、科学探究,不断求知
1、制定方案(出示幻灯片12)
每周阅读有关科学常识的书,从中了解身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出一份科学小报,两周后在班上展示。
2、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用心去了解、去探究,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可真不少!
(出示幻灯片13)“学科学,用科学,我们从小爱科学”。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口语交际的延伸,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之后继续收集、处理信息,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
过新年小班科学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学习手指点画。
2、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四种颜料,每位幼儿一张画有“新年树”的铅画纸、抹布。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快要过年了,老师带来了一棵新年树,可是这树还没有装饰过,我们一起来把它打扮得漂亮一些。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装饰新年树。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点画的步骤。
“新年树上有许多彩灯,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彩灯怎样才会亮?”
(2)请个别幼儿示范点画的方法,集体检查彩灯是不是都挂在了“电线”上。
(3)幼儿为新年树挂彩灯,教师个别指导。
每一盏灯都要挂在电线上,彩灯的颜色要漂亮、丰富。
3、教师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欣赏各自创作的作品。
(1)检查每一盏灯是否都亮。
(2)激发幼儿在新年树上点画或粘贴其他装饰物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初步了解物质燃烧需要空气。
2、引起幼儿探究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三、动手做实验:手帕的变化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四、总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的存在。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活动主要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感知。真正促进了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发扬了个性,发展了能力。
过新年小班科学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学习边演唱边有节奏的演奏碰铃、铃鼓等乐器。
2、能根据教师的指挥手势演奏,初步注意合奏时音响的和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已比较熟悉歌曲。
物质准备:碰铃、铃鼓、圆舞板等、音乐《新年好》
活动过程:
1、感受歌曲欢快情绪。
(1)幼儿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欢快,并用各种体态表达快乐的情绪。
(2)教师伴奏,幼儿演唱,教师提示幼儿用饱满的精神、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节奏,学习表现三拍的节奏特点。
(1)引导幼儿徒手练习节奏|×|与|×00|,初步表现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放慢苏速度演唱歌曲,指导幼儿随乐拍手为歌曲徒手伴奏。
①第一遍:用|×|节奏型。
②第二遍:用|×00|节奏型。
(3)播放歌曲录音,指挥幼儿分两组边演唱边拍手为歌曲伴奏。
3、幼儿持器演奏。
(1)幼儿分两组练习演奏。幼儿持碰铃、铃鼓的一组演奏|×|的节奏型。持圆舞板、木鱼的一组演奏|×00|节奏型。
(2)引导幼儿持器完整的为歌曲伴奏。
(3)提示:幼儿最初持器演奏时可用齐奏的方式,第一遍用|×|的节奏型。第二遍用|×00|节奏型。之后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合奏。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倾听各种演奏的方案音响效果,尝试寻找方案。
4、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
一组演唱,一组持器演奏。之后可进行交换。
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投飞镖见领域活动指导p25。
2、分组活动
科学教学教案 第十一篇
一、活动目标
1.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进行完整表达。
2.培养幼儿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倾听同伴谈话的习惯。
4.认识皮鞋、旅游鞋、钉子鞋等鞋子的名称。
二、活动准备
1.布置鞋子展览室:钉子鞋、皮鞋、凉鞋、拖鞋等各种鞋子,鞋架4个。
2.幻灯片:小男孩跑步、溜冰、雨鞋的图片。
录像带:芭蕾舞表演的片断。
3.字卡:颜色、种类、皮鞋等各种鞋子及颜色的字卡。
句卡:有....有....还有....;我想发明....可以.....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教室自由参观鞋子展览室。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鞋子展览室去参观,我们一边看,一边说,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和材料的鞋子,并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完整地说出来。
参观后提问。
1.展览室的鞋子有很多种,按鞋子的颜色来讲述,请你用“有……有……还有……”句式完整地告诉我。(随机出示字卡)
2.按鞋子的种类来讲述,请你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完整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随机出示字卡)
(二)请个别幼儿穿上爸爸、妈妈、自己的鞋,用完整的语言讲出穿鞋子的感受。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鞋子,它们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平时我们都穿自己的。鞋,你们有没有穿过爸爸、妈妈的鞋呢? 我请几位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看走起路来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完整说出: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一步一步走得慢)。谁来穿上妈妈的高跟鞋,看走起路来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穿上妈妈的鞋,摇摇摆摆要摔跤)我们一起穿上自己的鞋,又是怎么样呀? (蹦蹦跳跳走得快)
(三)了解特殊功用的鞋子。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双特殊作用的鞋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放录像,幼儿欣赏芭蕾舞片断和溜冰的场面。
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穿了一双什么样的鞋子?
出示幻灯片,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出钉子鞋、雨鞋的用途。
(四)启发幼儿想像,学习用“我想发明……可以……”的完整句式进行创造性讲述。
师:这些鞋子都是发明家动脑筋发明出来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方便,小朋友,你们见过会长大的鞋子吗?老师想发明一双会长大的鞋子,脚长大了,鞋子也跟着一起长大。
你们想发明一种什么样的鞋子?这种鞋子有什么特别的功能?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说一说“你想发明……可以……”。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五)教师总结: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能发明出这么多奇特的鞋子。
可是,想当发明家,从小要怎样做呢?希望将来的人们都能穿上我们小朋友发明的鞋子。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认识鞋子。
艺术:主题绘画《我发明的鞋子》。
五、生活中渗透 注意观察人们穿的各种鞋子。
六、环境中渗透 鞋子展览架,请幼儿观察并讲述。
七、家庭中渗透 带孩子到鞋店观察各种款式的鞋子。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存在问题
等级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编故事的难度大了一些。
评价
√
√
√
√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1篇科学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科学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