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数学教案最新7篇(数学教案完整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这7篇数学教案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数学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数学的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角的含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三角板、小组讨论表单。

教学过程:

一、初次接触三种线,进行两次分类。

1、师:同学们,这里有8条线,你能把它们分成2类吗?

2、同学们很会观察,左边这类线有什么特点?右边呢?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左边这一类直直的线。

4、这6条直直的线,你能把它们再进行分类吗?

5、这三类线,分别叫做线段、直线、射线,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讨论。

6、哪种线可以测量?师板书。

7、揭示课题,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二、认识射线,直线、射线。

1、合作:用手中的工具剪出整厘米数的线段。生展示。

3、你会画线段吗?课件演示方法。

师:请你把这条剪出来的线段的长度画在学习单上。

4、生活中还有很多线段、直线和射线,你能找出来吗?生举例。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图片。

5、我们认识了三种线,现在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它们的特点完成以下判断。

三、再认识。

1、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线段、射线和直线。

师:这里有五条路,哪条路最短呢?

2、讨论: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3、画线:经过A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A、B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4、练习: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5、猜谜语。

数学教学教案 篇二

一、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加数学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图片5张: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5只不同的小动物(贴有双面胶),画有5节车厢的火车的图卡。

三、活动过程及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的数字,用手指不同的楼房层数,让幼儿说一说分别是第几层。)

2、教师帮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请幼儿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小朋友帮小动物分房子(教师将小动物图片取下后,请个别幼儿上前重新为小动物分房子。

)分好后,一起说一说什么小动物住在第几层。

4、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5、游戏“找小动物”

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三)幼儿操作游戏,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车:小动物们要出去旅游了,我们一起送小动物上火车好吗?

教师说出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幼儿为小动物找位置。

找到后并说一说哪个小动物坐的第几节车厢。

(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

小动物换车厢,换好后再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游戏“排队”

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五)、活动结束。

数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能通过辨认将相同颜色的物体进行配对。

2.在游戏中体验两物体间的色彩关系,发展观察、辨别能力,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与操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能将相同颜色的物体进行配对。

活动难点

在游戏中体验两物体间的色彩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能说出1-2种生活中常见的颜色。

2.物质准备

(1)教具:“色板”,磁性黑板一块,红、黄、蓝三色标识卡,红、黄、蓝皱纹纸大花各一朵,歌曲《找朋友》,钢琴曲《化蝶》,红、黄、蓝皱纹纸剪成的彩条,红、黄、蓝三色蝴蝶图片若干张。

(2)学具:“色板”,白色图画纸每人三张,红、黄、蓝色广告色三盘,水彩笔,涂有半边颜色的蝴蝶图案若干份,《操作册》第1册第1-2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幼儿每人胸前分别戴上红、黄、蓝色的蝴蝶图片,教师手持红、黄、蓝色大花。师幼相互问候,走线。

线上游戏:师幼在钢琴曲《化蝶》的音乐声中一起变换两臂动作--叉腰、侧平举、振翅做蝴蝶飞状。

师:“请红蝴蝶飞到和你颜色一样的花朵前面游戏吧!”(同样方法请黄、蓝色的蝴蝶对应找花游戏)

2.集体活动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①教师出示红、黄、蓝三朵花,请幼儿观察并说出花的颜色分别为“红花、黄花、蓝花”。

②依次出示教具“色板”中的红、黄、蓝色板各两块,采用蒙氏“三阶段数学法”引导幼儿认识三种颜色并说出名称“红色、黄色、蓝色”。

师手拿红色色板:“这是红色。”再将红、黄、蓝三色色板拿在手中:“红色在哪里?请你们把红色的色板请出来吧!”教师手拿红色色板:“这是红色吗?有哪些东西也是红色的?请你们讲讲。”启发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说出红色、黄色、蓝色的物品。

师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它们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2)颜色配对。

①教师出示红、黄、蓝色板各一块放在黑板上,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颜色。

师:“红色、黄色、蓝色说它们太孤单了,想找一个好朋友。我们帮它们找个好朋友吧!”出示三种颜色的另一块色板,请幼儿将它们对应排放在磁性黑板上原有三种颜色色板的旁边,让幼儿感受相同颜色的配对。

②幼儿集体操作学具“色板”,进行颜色配对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幼儿。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印色。给幼儿提供三张白色图画纸和三盘广告色(红、黄、蓝),幼儿根据教师手中的色彩标识卡在白纸上用手蘸广告颜料进行拓印。

第二组:操作学具“色板”。将相同颜色的两块色板放在一起,并说出每块色板的颜色名称。

第三组:“彩蝶纷飞”涂色活动。将涂有半边颜色的蝴蝶图片发给幼儿,请幼儿将蝴蝶的另一半涂上相同的颜色。

4.游戏活动

(1)音乐游戏“找朋友”。

教师带领幼儿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进行游戏。音乐停止,请佩戴相同色蝴蝶图片的幼儿手拉手站在一起。师:“为什么你们是好朋友呢?”引导幼儿说出是根据颜色来选择的。游戏反复进行两次。

(2)游戏“彩色的路”。

地面上铺设有三条用皱纹纸剪成的红、黄、蓝色彩纸,请幼儿根据胸前蝴蝶图片的颜色对应找路“飞回”到线上。

师:“蝴蝶们,我们今天玩累了,请找一条和你的颜色一样的小路飞回家休息吧!”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活动延伸

1.园内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1册第1-2页的活动。

(2)颜色想像:教师任意说一种颜色,请幼儿说出含有该颜色的事物,比比看谁说得多。

2.家庭延伸

(1)谈话活动“我喜欢的颜色”。家长请孩子说出喜爱的颜色及理由。

(2)请家长引导孩子将相同颜色的衣服进行分类整理。

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认识时、分书本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知道一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具:

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上课时间,复习整时。

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过钟表,(出示实物钟)而且认识了整时,小朋友看现在是几时?(上午9时)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2、结合实际生活,引出分,介绍时与分的关系。

讲述:要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小时多少分,就要看钟表。钟表时计时的工具,全世界的钟表跑得一样快,学会了看钟表,你就知道时间了。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钟表,认识时、分。(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时针、分针的联动关系。

谈话:时针和分针时怎样走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你的小钟表上拨一拨,你就能发现了。拨拨钟表,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学生边拨钟表边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评价)

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了分针走的快,时针走得慢;我发现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他们走得时间是一样的;我发现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等。

总结:小朋友刚才拨钟表,发现了分针走得快,指针走得慢,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因为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所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你们真聪明1

2、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

谈话: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学生数出有12个大格)

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邻的两个点之间是一个小格,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学生数出有5个小格)

12个大格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数完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谁数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总结: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一共又60个小格。我们还知道钟面上又12个大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计时的。

3、认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讲述: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时针从12走到1是1时,从1走到2也是1时,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都是______?(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

口头练习: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口头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练习:

(1)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2)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3)分针从12走到8,走了多少分?

4、学生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计时的,想不想在你的钟表上拨一拨,看分针走了多少小格,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谈话:刚才大家看到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是多少时间?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1时=60分)

5、感受一分钟又多长,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

谈话:一分钟到底又多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1)一分钟脉搏大约跳()次。

(2)一分钟大约做()节眼保健操。

(3)一分钟大约跳()下绳。

提问:刚刚我们一分钟都做了些什么?

谈话:一分钟还可以干别的事,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后让爸爸、妈妈

帮你看着时间做做看。一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它却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工人叔叔一分钟印刷1000多份报纸,播音员一分钟能播180多个字……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抓紧时间学习。

那么一小时里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在一小时里都能干什么?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师生互动拨钟表。

教师让学生拨出5分钟、10分钟、25分钟、3小时、6小时等经过时间。

学生提要求教师拨钟表。

2、实际应用。

讲述: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一小时。

四、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学教案 篇五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都有了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数学活动比较枯燥,所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经常机械性的学习,学习不够主动。为了让幼儿能更主动的学习,更深入的掌握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这一带有情境性的数学游戏活动,利用了幼儿所喜欢的小昆虫―瓢虫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能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按小瓢虫身上的点、数的量不等、颜色不同的特点,让幼儿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学习按二维特征分类。希望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量、颜色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体验到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的五彩纸制瓢虫若干。

2、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的五彩树叶若干。

3、5幢五彩房子、瓢虫妈妈一只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领瓢虫―帮瓢虫挑树叶―帮瓢虫找家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今天,何老师邀请了一群你们的老朋友来我们班里,看看它们是谁?

2、哇,树上有好多小瓢虫呀。它们都长得一样吗?

小结:小瓢虫身上的颜色和点数都不同。

3、那你们知道身上有4个点的瓢虫叫什么吗?(小瓢虫都有自己的名字,它身上有几点就是几星瓢虫了。)

(二)领养小瓢虫

1、那么多小瓢虫,它们都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来找个小瓢虫做朋友吧。(每个幼儿领养一个小瓢虫)。

2、和同伴或客人老师交流一下你领养了一只怎样的小瓢虫。

3、请个别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瓢虫。

(三)挑树叶

1、哇,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树叶)

2、是怎样的树叶呢?(颜色不同、数量不同)

3、告诉你们噢,小瓢虫最喜欢在小树叶上玩啦!

4、我们也给自己的小瓢虫挑选一片小树叶,好不好?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会喜欢哪一片小树叶呢?

5、你给小瓢虫选了一片什么样的树叶?为什么?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棒!都为自己的瓢虫朋友挑选了一片它最喜欢的树叶。

(四)找家

1、天黑了,瓢虫妈妈叫孩子们快回家啦!我们把小瓢虫们送回家好不好?

2、这是小瓢虫的家,看看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是住在哪幢房子的哪里?为什么?

4、现在请你们把小瓢虫送回家吧!

5、瓢虫妈妈开心极了,谢谢大家帮忙把它的孩子们送到了各自的家中。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数学的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上册第四单元第34页的内容。一个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50=5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好基础,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编排意图,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掌握一个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重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学关键:

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盘子里放5个桃子,4个桃子,、一直到0个桃子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乘法意义,自主研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用已有知识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一个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评价体验。

教学过程:

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谈话中使学生受到启发,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感知、认识、归纳。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得到收获,让学生学会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在练习中使知识得以巩固。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儿童喜欢吃的水果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了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盘子里放5个桃子,依次减少到0个桃子,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每次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设计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进而推理算式07、08、70、表示什么意义?通过观察发现规律: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从而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我把乘数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练习题编成两道应用题,借助蚕吐丝和老寿星锻炼身体的场景图,教师引导学生先去分析题意,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这道题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后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学会了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述两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零,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零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零占位。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可以用简便的方法,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在看因数中有几个零就在末尾填写几个零。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练习题。第一题是判断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因数中间和末尾有零的乘法在计算中灵活运用。第二题是数学门诊是让学生观察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原因,目的是让学生避免在计算中出现类似的错误。第三题是算一算,5069= 20xx= 8033= 这几道题是检验学生对是否需要进位的辨别能力。 这三组是巩固性练习,加强各种情况的混合对比练习,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第四题是思维拓展题:小蜜蜂被一道题难住了,谁来帮帮它? 605乘一位数,积没有0,这个一位数是几?这道题是开放性练习,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设计了这几道练习题,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满足了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评价体验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数学的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判断方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方法及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和应用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合作探索,小组交流、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认识它吗?(出示天平)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然后说明天平用途和原理。

(二)观察现象,抽象概括

1.平衡现象数量关系的抽象概括。

师:我这里有2个25克的果冻,把它们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再放一个质量为50克的砝码,天平怎么样了?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你看到的现象吗?(生:25+25=50或25×2=50。)

师:用这个简单的式子就能表示天平的这种平衡状况,那么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表示的又是什么?

2.不平衡到平衡现象数量关系的抽象概括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大果冻,不知道是多少克,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我们把这个重X克的果冻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一个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平衡吗?

师:谁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现在天平的这种不平衡状况?(生:X<)师:那我们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生:往左边盘中加砝码)我们往果冻

这边加150克砝码,观察天平平衡了吗?

师:左边盘中物体质量的可以怎样表示?(生:X+150)

师: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现在天平的这种不平衡状况?(生:X+150>)

师:刚才往左边盘中加的物体多了,现在我们拿掉50克,现在天平的`左边怎样表示呢?

师:谁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现在天平的这种平衡状况?(生:X+100=)

3.不确定现象数量关系的抽象概括

师:我这里还有两瓶矿泉水,红色的有380克,蓝色的有350克,如果将这两瓶矿泉水放到天平左右两边,天平会怎么样?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将这瓶矿泉水喝掉一些,谁来?(请一位同学喝)

师:这瓶矿泉水被喝掉了多少克?(生:不知道)

师:可用什么来表示喝了的克数?(生:用X来表示喝了的克数,即X克)

师:这瓶矿泉水剩下的质量可以怎样表示?[生:(380-X)克]

师:如果现在把这两瓶矿泉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天平会出现什么状况?(生:可能平衡,可能左轻右重,可能左重右轻,分别用380-X=350、380-X<350、380-X>350来表示)

(三)观察分类,抽象概念

1.观察分类。

师:大屏幕上出现的这些数学式子,你能按照这些数学式子的不同特征分类吗?请孩子们自己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分类。(自主学习)

2.展示分类。

①交流分类情况,说明分类理由。

②揭示“等式”与“不等式”的概念

师:像这样的含有等号的式子,数学上称之为等式。像这些含有不等号的式子,我们都称之为不等式。(课件出示相应的分法。)

3.抽象概念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这些等式中的字母表示“未知数”,像这些“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之为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方程?(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四)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创作方程。

3.问题质疑,揭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①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②“方程一定是等式,等也一定是方程?

(五),巩固练习。

师: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有关方程的什么内容。

师:我们一起来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吧!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这7篇数学教案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数学教案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