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14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14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人教版,欢迎查阅与参考。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一本正经、不怀好意”等词语。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

2、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3、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发现,在训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发现与探索的兴趣,并懂得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会有新的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老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1、 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不怀好意。

2、 查找资料(任选其一):a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b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我们的小脑袋中会有奇思妙想,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也会不懈地探索那些有趣的疑问……前苏联有一位叫费奥多罗夫的天文学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了一篇文章——《童年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说明

从课题入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提出问题——请教问题——发现规律——得到证实

2、联系课文第1、2节,理解“几乎”,并说说“我”探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说明

借助全文的线索整体进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我”所提出的疑问,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了解探究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的?我对人体起源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怎么变化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集体探讨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第1节)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随机理解 “似乎”)

说明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优美的语句,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快乐。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启发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补充。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第2—9节)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呢?”

说明

让学生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一次次提问的语气,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3)“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第10-11节)

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正好九个月。”(随机理解“绞尽脑汁”)

说明

理解“绞尽脑汁”使学生能够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执着探索的精神。

四、抓住“发现”, 精读深究

1、学习第11节,明白“发现”的具体内容

(1)指名读第11节,理解“眉目”,划出“眉目”的具体内容。

(2)交流所划的句子,想想童年的发现究竟是什么?

(3)引读相关句子,了解“我”是如何进行推算的。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①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从生物最简单的单细胞开始,我将每一百万年折合成一个月,从细胞变成小鱼,大概经过一百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经过一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二个月,以此类推,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这就是我的发现。)

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说明

引导学生将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等词语体会这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到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竟如此简单明了”的感慨。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学习第12节,明白“我”的发现哪些得到了证实。

(1)听了生物老师的讲课,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2)“我”的发现与达尔文的理论有哪些异同之处?(可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的起源的资料谈一谈)

说明

关于人的起源进化论的知识,“我”作为一个儿童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有限的知识去推论、去思索,得出的结论难免幼稚、简单化、绝对化,那位低年级的老师为了让9岁的学生听懂,对这个问题作了通俗化的解释,有些话就不十分精确了。而这位生物老师引用的达尔文的话是比较缜密的、科学的,学生通过比较应该可以感受到。

3、学习13节,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说明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和科学家的故事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五、联系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从“我”探究“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强、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六、概括主要内容 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把课文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

要求学生思维缜密,条理清晰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表达时让学生借助板书进行概括,可以使他们在逻辑上更有条理,表达更准确。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说明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 “我们也要对身边的事物有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因为作者敢于提问、留心观察、反复思考、大胆想像才有了这样的一个发现”……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梦里飞行

童年的发现 请教问题 追问探究

胚胎发育的规律 发现规律 折合推算

得到证实 达尔文的观点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进化论的过程。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学习作者通过一件事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写作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进化论的过程。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末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音乐导入。《童年》。

同学们,上节课林老师和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并知道作者童年时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顺序的词语:起始于……决定……仍在继续……又过了……)

三、品读课文,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知识点落实:压缩句子)

(爱观察、善于思考)

1、细读课文。

2、汇报交流。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学习。

3、评价生成。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四、悟读课文。(发明与发现)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五、总结与质疑。

六、读写结合。

童年的发现

爱观察

善于思考的费奥多罗夫

自豪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三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枫香坪小学 张绍贵】

〖适时补叙 相益得彰〗

语文教学是以文学作品(课文)丰富的文学形象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内心的共鸣。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课文调动学生情感,往往还很不够,还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适时叙充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则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语文教学中补叙的形式和时机是多种多样的,譬如补叙的时机可以是教学之初的揭题导入,可以是教学之中的补充叙述、说明,可以是教学之末耐人寻味的拓展开发。揭题导入的补叙是最常见的,我在执教《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时,上课后,我说:童年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你的童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同学们凝神思考,我点几个同学纷纷说出了自己童年的趣事,这些事各不相同,无不富有童年色彩。在此基础上我说:有一个孩子也发生了很有趣的事,大家听听看,与你自己的童年趣事有什么不同?接着同学们关书听我感情朗读课文,学生们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听后说出了自己的第一感受。……教师简单的叙说,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第一小学 姚银欢】

〖有“备”而来 满载而归·量体裁衣,关注对象〗

于勇正:“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最终得由学生来说。有效,就是好课。学生‘意文兼得’了就是好课。”

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和具体方法的双重体现,教师采取何种方法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

记得《童年的发现》曾经在人教版第十一册里以略读课文出现过,现在又以精读课安排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五年级下册,因本人是高年段的语文教师,这一课也教过几回了,但每次上完后仍觉得心虚,学生虽然不说,但从学生在课堂上一脸的茫然,便会得知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

课后,我放下教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问及上完课后他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时,学生心中的郁闷一吐而快:

生1:什么是胚胎发育?

生2: 费奥多罗夫为什么能直呼老师的名字?

生3:“梦中飞行”是怎么回事?怎么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备课时,我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思维基础,也忽视了这是一篇俄国作者的作品,学生甚少接触外国作品,对其语言风格不了解,以及对有关生物进化等知识的认识欠缺等因素。

于是在此交流后,在上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上网查阅了解俄国人的语言和生活的习性,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上课时,我首先从“胚胎发育”讲起,让学生对此有所认识,学习课文时,学生茫然的目光少了,求知若渴的目光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更主动了。

【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关小学 付子萍】

〖浅谈“课堂管理”·个别学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因厌烦而出现的纪律问题〗

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感兴趣,是学生出现纪律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或过于重复,都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比如:《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的趣事。作者在童年的时候自以为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但当年轻的女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讲人类的发育和进化时,才发现自己的发现是错误的,因而笑出声来,被老师赶出教室。作者给自己找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世界上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课文要求学生对这句话进行分析,理解其含义。确实,这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话,有的学生感到理解困难是情理之中的。此时,部分学生产生了一种心理压抑障碍,表现出玩东西、观窗外、搞小动作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纪律问题,教师一定要冷静下来,分析问题的本质。不应当只想到学生的行为给自己带来麻烦和不利,或因为学生冒犯了自己的尊严而愤怒。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的身心引导到课堂中来,让学生重新回到积极的思维状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才是我们目标。如果教师处理不当,说出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形成师生的对抗。不但问题无法解决,而且造成学生永久性心理障碍。形成班级的差生群体,贻害学生的一生。

【江苏省苏州市宝带实验小学 王 燕】

〖学会阅读,促进发展·寻找课内外阅读的共同点〗

要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我们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因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的阅读动向。新学期,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都很新奇,喜欢从头到尾把它先读一遍。有一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于是,我翻开人教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看到了《童年的发现》一文,眼前一亮。原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科学家的故事来研究,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的故事、资料和有关图片。这样,科学家的那种热爱科学,甘愿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就得到了领悟。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 李 芳】

〖例说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机智灵活,高潮迭起〗

我教《童年的发现》在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我们不但要爱读书,还要会读书。会读书的人能够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你们能把这篇课文读成一句话吗?”等学生读文找到那句话时,我接着说:“会读书的人还能够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你们能把这句话读成一个词语吗?”学生继续读找,劲头十足。

【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镇第二小学 陈明恋】

〖培养自主意识 激发求知欲望·合作探究,提高自主·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这个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导向性问题,如教《童年的发现》时,让学生研究: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还可以是学生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只有一个地球》中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有学生问: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呢?这个问题就可以引导全班学生去探究。

厚积方可薄发──《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 姜 钿

参加完学校组织的“白纸备课”活动,心中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这篇教案我可以写得更好。我们组抽的课文是《童年的发现》,这是一篇充满了童趣的文章,回想起自己设计的教案,却拘泥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情感的体验;本可以通过“以读促悟”的方法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我却过多的设计了老师过多的引导、涉入;对课文应该在朗读上大做文章,我设计的教案对此却忽略了;课文的导入、激趣可以设计的更风趣些,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更强化些等等。

自己可以找很多理由为这些遗憾开脱,如备课时间不够充分,资料不够完整,教材不熟悉等等,但仔细反思,如果将这次活动立足于对自己基本功的考核,就不禁十分惶恐了:自己的基本功还要充实。

为什么在活动之后的许多好的想法,在活动时却没有及时的设想出来呢?我想自己的原因在于平时的教学过程澡忽略了积累,没有及时地将教学中的优劣予以筛选。俗话说,功在平时,没有平时及时的反思、总结,怎能做到厚积薄发呢?

我们组抽取的课文是《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可以重点进行读的训练,如小作者的想象,课堂上的对话可以进行朗读训练,同时,在读中也可以进行对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理解的训练,对“进化论”的理解等等。这些方面,我能很快地把握住,但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时,却不能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显得比较生硬,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的总结,将教学基本功练扎实。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

生猜测

师:“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

——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体验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

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

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自由读,指名读

——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接下去我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

(2)请教老师

——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般写作文,写人物对话时,特别喜欢加上提示语,例如:我问:“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这是提示语在前,还有哪几种类型?(提示语在后的,提示语在中间)(出示小黑板)

(1)、我()问:“我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2)“为什么只有在晚上睡觉时才长?”我()的问。

(3)“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我()问,“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能结合文意给加个修饰词吗?

——本文中在能分清说话人身份情况下,作者舍弃了这些提示语,我们除了体会出他们的好奇外,还体会出他们怎样的的心情?(迫切,着急)

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评价

——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勤于思考、求知若渴、刨根问底)

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求知若渴、刨根问底的精神。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又是怎样做的?

(3.)痴迷研究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

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

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执着探索)

小结:发现离不开执着的探索。

(4)、发现规律

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找出本段具体描述我的发现的句子。(齐读)读到费奥多罗夫的这个发现,我们不禁感叹:————————!为了这个发现我思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什么意思?你能用换词法来解释下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从哪里体会出作者绞尽脑汁?梅花香至苦寒来,所以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自豪)谁来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

小结:结合板书,你看: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学习作者发现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有善于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四、拓展延伸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比如: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小结: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发明了蒸汽机。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富于幻想

怎样发现?、请教老师、勤学好问

痴迷研究、执着探索

发现规律、大胆想像

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紧扣“发现”,展示学习成果

1、“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3、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5、“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6、“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7、“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三、激发知识冲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六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认知目标: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基本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

感知“胚胎的发育规律”这一发现过程:梦见会飞——请教原因——痴迷研究——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资料;科学家因发现或发明而受到迫害的故事。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力图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领学生反复读书,体验作者童年的发现,感受阅读这篇课文时所带来的情感体验,认识发展;引导学生课内外了解科学家发现的故事。

二、教学程序:

(一)抓住“发现”,导入新课

1、板书“发现”。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你曾经发现过什么?

2、板书“童年”。谈话: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童年并不是幼稚无知的。只要你留心生活,善于思考,你的童年就可能会有重大的发现。

3、板书“的”。说不定你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呢!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童年的发现》后,你一定会受到启发。

(二)由疑促读,感知“发现”

1、齐读课题,看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3、交流。初读课文后,你发现自己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或者说读懂了什么?

(看来同学们很会学习,初读课文就能有这么多收获,真了不起!)

(三)研读体悟,感受“发现”

1、学习方法介绍,出示(老师)自己的批注。[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学习方法:怎样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谁能大声地给我们念一念?我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了一点批注,请大家看一看。]

2、默读课文。试着在书上作批注,还可以画一画“发现”过程,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合作学习。(好!下面同学们可以下位找小伙伴合作学习,交流批注,讨论遇到的问题。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等会儿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4、汇报合作学习情况。[请学生读一读他的批注(如果好,给予鼓励并在投影仪上展示;如果是课文的重点段,则可以叫他有感情朗读,对此感兴趣的其它同学也可以一起来读读。),或提出还没解决的问题大家解答,或展示一下他所画的“发现”过程(如果好,则给予鼓励并叫其板书到黑板上)。]

5、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机动、灵活处理:如对书中最后一句话(作者的感悟)的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可以先请学生介绍有关资料,再读这句话,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资料结合这句话来理解。)]

6、教师交流。谈谈自己对文中那位老师误解“我”的笑声,把“我”轰出教室一事的感悟。(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感触。作者小时候仅仅因为在生物课上想起了自己9岁时的发现与老师所讲的内容完全相同,高兴得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而被老师赶出了教室。那位老师可能没想到这样做会打消孩子的求知欲,伤害他的好奇心。作为教师的我,也曾犯过误解同学这样的错误。课堂上,当有同学在窃窃私语或“咯咯”发笑时,我就以为他们没认真听课或故意捣乱,于是就粗暴地予以斥责甚至叫他们站上讲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多多与你们沟通,走进你们的内心,做你们真正的朋友,理解并支持你们的新发现或新思想。)

(四)拓展延伸,引导“发现”

(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看来,有的科学家小时候也曾有过课文中作者类似的经历。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你们都带来了吗?)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1)请你介绍一下书名及科学家的主要发明。

(2)下位交流。

(看来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有从课外读物中获取的,有从家长那里得知的,有从电影电视中收看到的,甚至有同学学会了从互联网上查找所需的资料。说明大家的学习能力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老师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高兴!)

2、请用几句话写写自己的感受。(学过这篇课文后,你觉得自己有过作者这样的经历吗?你对文中“我”所经历的事情有什么感想?学了这课你受到什么启发?或者说说你了解到科学家的事迹后的感想也行。)

(写好后请学生读一读,如果写得好,给予鼓励并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

3、作业:

⑴课后同学间相互交流搜集的资料。

⑵选做一题。

①留心观察,记下自己的新发现或合作发现情况,写好观察日记。比一比,谁的发现最有意思。

②请你就孩子的话谈谈你的感想。

孩子问父亲:“天上是不是有两个月亮?”

父亲说:“哪有两个?!”

孩子说:“一个是圆的,一个是弯的。”

⒋结束语(引导“发现”):从同学们所介绍的科学家以及课文中作者的故事看来,他们的发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们的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我们的学习是多么轻松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有新的发现。能有新的发现,那可是个了不起的本领!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前苏联的一位天文学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项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做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课文的难点是对学生来说几个较难理解的句子。

一句是:“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本来,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从课文中看,这位老师是一位 “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所以讲课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板着面孔”,显然是要用这种表情控制学生不许胡思乱想,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就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另一个句子是:“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二、学情分析

这是五年级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通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也已掌握了不少方法。因此在课前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完成字词的学习任务,而课堂上进行预习反馈时,对于个别字可以适时加以指点,而一些重点词语还需要结合课文理解。

多数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概括、理解、表达、感悟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已经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任务精神等,而一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概括、归纳、表达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注意到这种差异性。

在理解重点句的含义方面,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维深度不够、言语概括能力不强的特点,借助各种语言训练予以强化。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实现语言的内化,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自学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并积累“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一本

正经、不怀好意”等词语。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

在阅读中能自主识字,能读准“澄澈”的“澄”的字音,能在语境中理解“随心所欲”、“绞尽脑汁”等词语的意思。五年级的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针对性地指导。

让学生读读原句,再去掉“几乎”或“似乎”,想象句子意思有哪些变化。从而理解“几乎”是指将近于,是一种将到而未到的状态,说明梦见自己在飞的情况极多,将近每天都有,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不用“几乎”,就变成每天都是这样,没有例外了。可让学生用上“几乎”来复述“我”所提出的疑问。“似乎” 是指仿佛,也含有接近而尚未达到的意思,说明好像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个地方,但并不是真的就能飞到哪个地方。如果不用“似乎”,就变成真的能飞到那个地方了。

目标二: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就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虽然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概括内容的能力,但是本文的逻辑性很强,需要在表达时有缜密的思维和清晰的条理,那么给学生一条主线(即“提出问题——请教问题——发现规律——得到证实”),让学生在三读课文后借助板书组织语言,就能让多数学生思路清楚地表达了,在这个过程中,深刻感受作者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

目标三: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发现,在训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发现与探

索的兴趣,并懂得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会有发现的道理。

五年级的学生实际上对于对“胚胎发育规律、进化论”等问题也充满了疑惑与好奇。那么以“发现”为线索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感受作者童年形象的同时,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交流,就会满足学生的兴趣,初步了解进化论的相关知识。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童年的发现”,学生们自然能够感受到对身边事物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的设计(详见关于教学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两点:

(一)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精神

在初读课文,理清了课文脉络后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的?“我”对人体起源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怎么变化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感悟,让学生在自己觉得印象深刻的语句旁写上批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接下来集体探讨交流重点词句,对于这些句子,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结合语境去体会其中的关键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理解,使学生从“我”大胆提问、不断追问、绞尽脑汁的一步步探究中感悟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

在学习重点段落第11节时,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我”的发现的句子,并带着自己的理解转述“我”的推算,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我”惊人的想象力。

如果说在学习“我”如何一步步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悟还是支离破碎的,那么最后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评价一下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学生应能感受到这个人物富于幻想、求知欲强的特点以及执着探究的精神,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课文涉及有关人的起源的知识,如认得细胞是否只在晚上繁殖?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母亲为什么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母腹中的胎儿是否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会和文中的“我”一样,对“胚胎发育规律、进化论”等问题充满了疑惑与好奇,他们也希望像文中的“我”一样弄个明白。但课文毕竟是文学作品,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所以这些问题不宜在课堂上花很多时间去探究,于是课前的功课可让学生做足,学生在预习时查找有关人的起源的资料,初步了解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就是由最初的单细胞逐步进化成多细胞,接着由两栖动物逐步进化到低级哺乳动物,再演变成高级的哺乳动物,那么在课堂上学习 “我”的发现时,读到“我”的推算,就知道了作者列举的几种动物恰好反映了生物进化的几个阶段。这样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就满足了学生兴趣,使他们初步了解进化论的相关知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轻松了。

课文中“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果课前学生阅读过一些科学家在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遭遇的故事,就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双关义,能体会到这是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被轰出教室这事的看法,也是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因此课内外结合,合理而巧妙地利用课外获取的信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八

案例: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问题都很快地解决了,然而在最后一个环节却出现了问题。我问:“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我预先认为这将是一个精彩的瞬间)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寂了下来,一个个默不作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一定是重大的发现呀,在生活中的,学习中的,只要是你自己通过思考、观察得来的,都行。”可仍旧没有一个人举手,我不禁有一丝愠怒,正要发作时,一个声音告诫我说:“冷静,冷静,千万不可动怒!”怎么办呢?此时,我脑中灵光一闪,何不讲一讲自己童年的发现来启发启发学生呢,于是我马上想到一篇文章,即蜘蛛在雨天结竖网,晴天结横网。于是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样,我先来讲一个我童年时候的发现吧!”“好!”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慢慢地讲到:“小时候呀……”话音刚落,教室里便慢慢地嘀咕开了。

“我发现壁虎的尾巴断了会再长出来。”

“很小的时候,我在玩水时发现天要下雨、天气很闷时,鱼儿都要浮到水面上来吸气……”

“我发现蚂蚁是靠嗅觉闻气味来找伙伴和回家的……”

“我发现了天气很热时,往空中喷一口水会出现小小的彩虹……”

“我发现蚂蚁搬要下雨,是因为……”

“我发现鱼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有一次我把鱼的尾巴剪了,它就……”

反思: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

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案例名称: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一、背景:

《童年的发现》是上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但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真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二、教学过程: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三、反思:

开始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题的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两个问题:①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②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便开始分组读、议。借用文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我想说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像陈重明谈对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时认为这是作者的自嘲;宋昊杰则能引经据典地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

我想要的应该是精彩纷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九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7个生字并能熟练拼写,理解“澄澈、困窘、天赋”三个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大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三、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四、 课前准备

上网收集人类生命进化的图片和资料,制作成便于课堂教学所用的卡片或powerpoint形式

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4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胚胎发育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师:“这叫做胚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么小小的一个胚胎发育形成的。人胚胎发展的规律现在对你们来说还比较难懂,但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究竟他真的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童年的发现。”(板书“童年的发现”)

(二)、带问题读课文,找出相关信息(1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8分钟)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赋(fù)、岂(qǐ)止、绞(jiǎo)尽脑汁(zhī)、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赋(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带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我”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

3、让同学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反馈信息,“我”的“发现”集中在第十三段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三)循果查因,理解“发现”的过程(20分钟)

1、师:“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呢?是谁告诉他的呢,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2、仔细阅读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画出“发现”过程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发现”的流程图。(10分钟)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并维持课堂纪律和注意时间的把握)

4、 反馈信息。(10分钟)

让小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过程

① 我做梦总回梦到自己在飞翔,而且发现其他同学也一样,于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借助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过同样或类似的经历,大胆想象)

② 我们一起请教老师,请老师回答我们的问题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通过这些一连串的句子让学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③ 老师的回答没有完全揭开“我”心中的谜,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于是通过抓鱼等的活动进行探究。

④ 通过自我思考,终于找到的答案。

流程图:

我和同学都梦中飞翔,产生好奇

请教老师,老师解答问题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

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得出“发现”

从图中的信息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这一伟大的“发现”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平时要大胆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举例科学家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六、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澄(chéng)澈、天赋(fù)、困窘(jiǒng)”的解释。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3、预习下文,想想“我”的这一伟大的“发现”符合科学吗?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我和同学都梦中飞翔,产生好奇

请教老师,老师解答问题 勇于发现问题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 大胆思考问题

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得出“发现”

(第二课时)

一、 回忆朗读,激趣导入(6分钟)

师问:“我”的发现有趣吗?那他的“发现”是不是正确的呢?

(播放关于胚胎发育的短片,引导学生理解其实这个“发现”只是作者独立思考的结果,而人真正生长发育的规律不是这样的,从而理解下文)

二、 细读课文,反复体味(23分钟)

1、 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5分钟)

为什么当老师讲到:“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时,老师却认为我的笑声不怀好意呢?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15分钟)

(1)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生活中曾探究过秘密的小事。

(2)通过讲述或回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谈谈自己怎么理解这句话。

(3)朗读句子,反复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三、探索“我”的人物性格(5分钟)

“从这篇文章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的吗?”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和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

(通过句子“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

i. 我是一个求知若渴的孩子,对知识充满兴趣的,积极地探询知识。

(从他和几个同学不停地追问老师问题看出来。)

四、 联系生活,总结交流(6分钟)

1. 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我们也要培养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2、 请你说说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五、 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发现”后和被误解后的感受。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2.小组讨论哪三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一、回忆导入,提出更高目标

1、导入:“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提出更高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自主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1、“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2、“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说明“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3、“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说明“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4、“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说明“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三、拓展延伸,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十三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拓展阅读:《童年的发现》课文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竞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吉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第十四篇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课文先是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个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之后得到证实。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我”童年时勇于发现,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大胆想象的精神,并且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现规律时的自豪,兴奋;被老师误解时的愤懑无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上生物的起源。(视频播放,教师配合解说)

在45亿年前地球上还是一片荒芜,没有任何的生命迹象。直到35亿年前,地球上才开始出现单细胞生物。最初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是一些藻类单细胞生物。这是水母,也是较早的一种生命形式,是由多种单细胞组合而成。接下来又经过了几万年地进化,生物的构成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在海里生存,它也长出了鳍和尾巴,这是早期的鱼类。慢慢地它的牙齿开始变得尖锐,靠多吃一些弱小的群体为生。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一条鱼爬上了岸,而它又很幸运地生存了下来。它的鱼鳍慢慢地变成了有利于爬行的四肢,就这样从鱼类进化成了两栖类动物。当两栖类动物能够彻底摆脱水,在陆地上生活时,它也就成了爬行类。环境不断地变化,几百万年后的某一天,可能为了够到更高处的食物,爬行类动物开始尝试向上爬行,这可能就是最初的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又经过了几亿年,慢慢地进化成了猿,奔跑的过程中,他的前肢被解放出来,开始直立行走,最初的人类也就形成了。

看完视频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生物进化的过程是根据什么而变化的呢?

环境。

对了,这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生命受环境的影响,由低等动物开始演变为高等动物。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的时候,是22岁,而我们课本上有一个小朋友却是在9岁的时候就发现了类似的规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小朋友,了解他童年的发现。(出示题目学生齐读题目—童年的发现)

很好,我相信大家在周末一定做过这篇课文的预习工作了,接下来我想请几位同学来帮我读一下生字。

预习检查:

1.读写:胚胎,祸患,澄澈,天赋,岂止,草履虫,绞尽脑汁,困窘,滑翔,双臂,厘米,羞愧;(开火车的方式挨个下去,然后请同学来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的字音和字形需要特别主意的?

全班齐读生字。

2.根据意思写词语:澄澈,随心所欲,天赋,进化,绞尽脑汁,眉目,困窘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既然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童年的发现,那么我究竟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翻到35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在读的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我童年的发现了究竟什么?

胚胎发育的规律

你是从哪里找到这句话的呢?可以读一读吗?

我们试想一下,要是你们9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那你会有什么感觉?你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自豪,满足,骄傲

很好,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情感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下。

a.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pp展示)

文章中还有一段是具体来说,胚胎发育的规律是怎么样的,请大家找一找。

谁来说?

b.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结合刚才我们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三、深入文本,探究过程,体会发现时的情感

我们来看一下,从草履虫这样的简单生命进化到人类,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呀,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到课文中,来找一找,我一共经过了几个阶段才发现这个规律的呢?

如何发现?4个部分

1.始于梦中飞行;开心、激动板书:始于梦中飞行

他是怎样飞行的呢?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的内容读一读。飞行是十分自由的,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同学们想像一下这段话的场景,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够离开地面,要是换成是你们,能够随意地飞行,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开心,激动,新奇

很好,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开心,激动,新奇地心情把这段话再来读一遍。(齐读)

过度:我的发现始于梦中飞行,只有我一个人会在梦中飞行吗?那么我由梦中飞行引发了什么问题呢?

2.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寻求老师解答板书:梦中飞行?解惑(善于思考,求知欲强)

我产生了这个问题之后,自己解决不了,就去。。。。在寻求老师的解答过程中,我与老师有一系列对话,十分有趣,我们一起来把它念一念,男生做老师,女生来读我的部分。我来充当旁白部分。

很好,这里一连问了4个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他紧接着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啊?

求知欲非常强,非常迫切想要知道答案。

我和老师的对话,让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3.引出人是怎么来的?板书:人?

我们这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老师的解答却并没有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最后知道了吗?找一找,我最后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

4.激发想象力设想“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答案。板书:想象、思考得出答案

带领学生根据板书回顾整个发现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起来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着黑板,来回顾一下,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来说一说。

四、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过度:这么非凡的发现,经过这么多努力得来的发现,却被老师误解,使我被赶出了教室,这是多么郁闷的一件事情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写了我被老师误解?

1.误解的段落

“又过了三四年。风险”(14-19)

2.误解的原因

大家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被误解呀?

我在老师给我们上生物课时,想到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

我笑出了声,老师是什么反应?

瞪,狠狠(从这两个字的程度体会老师生气的程度)

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这一段,大家注意他们的表情。可以请学生尝试表演一下,瞪,睁大眼睛,狠狠地瞪,脸色苍白的感觉

为什么老师会这么生气呢?我们回到课文中再来仔细地看一看,这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讲课是一本正经的,然后她在讲的是什么啊?人的发育与发展。这一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因此啊这位年轻的女老师以为我的笑是不怀好意的笑。所以她才这么生气。

3.被误解时的心情

其实我们都知道,作者并没有什么恶意,他只是由老师讲的知识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于是情不自禁地笑了而已,他的笑其实是带着自豪与骄傲的笑。同学们想一想,要是你们,自己的发现不被理解,还被老师赶出教室,一个人站在走廊上,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困窘,羞愧,愤怒

所以啊,在这样的心情之下,忿忿难平,但是又不得不自我安慰道: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你觉得他读得好吗?

被老师误解时是愤懑,不满的,而又不得不进行自我安慰,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

让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把我的这种愤懑,不满而又无奈的心情给读出来。

很好,我们再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会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呢?你能想到世界上还有别的重大发明、发现受到驱逐和迫害的事情吗?

哥白尼,伽利略等。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这里作者把自己的发现和世界上重大的发明,相提并论,说明了他的什么呢?

幽默,对自己的发明很自豪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我是在幻想?

我有了这个非凡的发现之后,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开心,高兴,自豪)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这段话读一遍。(学生齐读!)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4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人教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