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选修课程的教学教案优秀6篇(学科教学教案怎么写)

高校选修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思考 篇一

高校选修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思考

本文以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为例,分析了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电子专业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以真正发挥选修课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作 者:黄智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6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校选修课   教学情况   问题   措施

高二生物校本选修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高二生物校本选修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种植与养殖技术》校本选修课程的教学,作为一门校本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一点有关种植与养殖的一些基础知识,为部分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发家致富,自主创业提供一点思路。回顾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1、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

作为一门实验课程,对于教材,我并不十分熟悉,加之学生没有教材,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严格按照国家下发的课程标准,制定相应授课计划,力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2、认真备课。

本门课的重点内容在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何引领学生走上正确对待种植与养殖技术是本门课的重点,为此,我大量的想关门教材,利用网络搜索案例,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力求在课上完成授课任务,并获得相应效果。

3、精减作业,全批全改。

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给考察性学科让路,本学期,我尽量减少学生作业量,尽量避免课下布置作业,并做到全批全改,了解每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思想发生的变化。

4、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课程知识面。

本课程开放性较大,学生思维活跃,为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我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并随时更新自己在授课中的反思,取已之长、补己之短。

二、经验和体会

作为一门校本选修科目,要想让学生获得知识,就必须利用好上课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是本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学期,在授课过程中,我引入大量实例,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问题和教训

1、部分学生仍存在对学科的偏见心理,对本门学科的学习从思想上不重视。

2、因没有考试压力,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巩固效果较差。

3、由于社会现实的原因,学生对学过的一些内容无法应用于实践。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研究教材,做到细备精讲。

2、研究学生心理,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努力使学生主动学习。

3、重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一年的时间,我陪伴着七年级学生完成了本门科目的学习,有得有失,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成长,今后,我会再接再厉,完成好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庖丁解牛(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三

庖丁解牛(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庖丁解牛

汉寿二中  王斌

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4、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2、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3、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

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4、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授: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 导入:

我们学过、听过许多寓言故事,像“守株待兔”“狐假虎威”“买椟还珠”。这些

寓言故事不仅给增添了我们的生活的笑料,而且使我们从中受到很好的教益。今天我们

也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二、 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三、 解题:

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是《庄子

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之道的关键。

四、 串讲第一、二自然段。

1、 学生朗读这两段。

2、 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这两段词句的意思。

3、 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4、 学生巩固词句。

第二节

一、复习上课时所学重要词句。

二、串讲三、四自然段。

1、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这两段词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3、学生课文巩固词句。

三、文言知识归纳。

1、归纳“为”“乎” “于”“道”“解”“族”等虚词、实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前一个是做的意思;后一个,因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引出对象)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引出对象)

④而况大L乎!(表感叹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于形容词词尾,助词。)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处所)

(4)道

臣之所好者道也(自然的规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思想、学说)

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⑤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⑤从骊山]www.kuaihuida.com[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5)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懂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答、解释)

④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涣散)

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解救、消除)

(6)族

族庖月更刀,折也(众)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交错聚结的地方)

士大夫之族 (类)

④族秦者秦业,非天下也(族灭)

2、古今异义:

无非: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副词,只,不外乎

天理: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依乎天理)

今义--(1)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

做“天理”。

(2)天然的道理。(天理难容)

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因其固然)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难为:古义----很难下刀。

今义----使人为难。

3、通假字

向--响(砉然响然)

盖--盍,何,怎样。(技盖至此乎?)

善--缮,修治。文中指拭擦。(善刀而藏之。)

4、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以无厚入有间(很薄的刀刃)

5、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

6、成语解释:

庖丁解牛:比喻技术纯熟高妙,做事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熟练的地步。

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第三节

一、 理清思路。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记叙了文惠君和庖丁的对话。

二、 研习全文。

A、讲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定学生诵读该段,其他学生思考并概括该段中心。

2、 该段中心?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

3、 第一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主要作用是什么?

简要交代人物事件。

4、 庖丁解牛的技术怎样?该段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庖丁解牛技术的高超的?

技术超凡入圣。

作者从动作和摹声两个方面表现庖丁解牛技术的高超的。

动作:手、肩、足、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一幅完整的解牛图。记叙这四个动

作,突出庖丁手脚利索,活画出这位厨师的姿态。

摹声: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于节奏,具有美感。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5、结合生活实际,宰牛是异常残忍之事,但庄子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同时读者会产生急切了解庖丁的绝技是如何取得的念头。所以,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技艺高超的原因做了自然的铺垫。

B、 讲习第二、三自然段段。

1、指定学生诵读这两段。

2、概括这两自然段的中心。

第二段写文惠君的夸赞和提问。

第三段庖丁自叙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3、质疑、释疑。

【1】第二段写文惠君的夸赞和提问,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技盖至此乎”这句发问,开拓了文路,引起了庖丁的议论】因此又起到过渡下文的作用。

【2】第三自然段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在该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

【3】庖丁达到“道”境即把握牛的自然规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4】庖丁三年之后,就不把牛看成一头整牛,是不是他后来看问题片面了?

不是,因为他对牛的生理结构已经烂熟于心了,因而可以自由的拆卸了。从对整头牛的感受发展到零碎牛的感受,实际反映庖丁技术的精进。

【5】到现在,庖丁是凭什么感触牛?

不是凭五官的感觉来感触牛,而是凭自己的感受来感受牛,这也说明庖丁解牛的技术由熟透到达升华的境地。

【6】庖丁达到“道”境即把握牛的自然规律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7】达到“道”境即把握牛的自然规律的方法是什么?

“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U,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

【8】“道”境的内在本质是什么?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9】最后,庖丁讲到达于“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

“每至于族”,他仍然会“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保持着警戒和惊惧之心,动作也是轻微而迟缓的。即使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还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10】对比良庖(割)、族庖(折)、庖丁(解)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用意是什么?

通过良庖、族庖、庖丁的比较,用前二者反衬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

三、最后,文章以文惠君赞叹作结,既肯定庖丁言论的正确,又画龙点睛,点出文章主旨

------“得养生焉”,即庄子的一切顺乎自然的思想。

四、探究主题: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有何相通之处?怎样养生?除了养生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通意义的启示?

牛的筋骨交错聚结就好像纷繁芜杂的社会,庖丁面对交错聚结的牛的筋骨,能够游刃有余,主要是因为他解牛时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人要在纷繁芜杂的社会里做到“游刃有余”,做到养生,就必须像庖丁那样:做事顺乎其理,毋强行,小心翼翼,虽踌躇满志但不得意忘形,锋芒毕露。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可以得到以下的启示:

1、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通过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

律。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找准问题的薄弱环节,勇于面对。

3、处理问题时,应注意保存自己。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

6、即使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但面对具体问题,仍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写作特色:

1、善于通过场面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Up,砉然向

然,奏刀d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通过这个场面写活了庖丁解牛的境界。他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p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d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连用了七个四字句,前四个句子写动作,后三个句子写音响,读起来也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又如:“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f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这几句通过神态描写把庖丁的形象勾勒出来。庖丁遇到难解之处,神情惊惧,目光集中,行为迟缓;成功解牛之后,提刀四顾,踌躇满志。庖丁先后的神态既有变化,又有对比,非常传神。文章的第一段只见境界不见人,而这几句则把庖丁的形象具体化了,使人过目不忘。

2、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

如开头的解牛场面,使人可感,可见,可闻;庖丁论“道”,两次对比,解牛三个阶段,都是以生动具体的叙述吸引读者;良庖、族庖对比,也是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尤其讲到攻克难关时,写心理、目光、动作、成功后的喜悦,有声有色,显示巨大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板书设计:

庖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

丁                           第一层(2段):从文惠君的称赞引出庖丁

的话。

解 记叙了文惠君和庖丁的对话  第二层(3段):庖丁自叙解牛技术高超的

原因。

牛                           第三层(4段):文惠君“得养生焉”,点

出本文主题,即庄子的一

切顺乎自然的思想。

将进酒(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将进酒(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节奏的轻重缓急。

2、培养学生因声求气,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3、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的情感的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饮酒吟诗的诗作层出不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而喝酒作诗中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师生齐读全诗。读后讨论问题。

我们知道,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五、诗意解析

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悲伤

欢乐

愤激

狂放

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  (首二句)

3、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  (比兴。)

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7、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8、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11、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诵读指导

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    (播放朗诵录音。)

七、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下课!)

庖丁解牛(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五

庖丁解牛(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庖丁解牛》 课堂类型 欣赏课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教学重点 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

教学难点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学方法 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程 一、指导自读

自读要求:

1、朗读课文,正音正形。

p 砉 d S  U 綮 硎 f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二、探究以下问题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同②)

④而况大L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然:①奏刀d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4)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2、讨论本文的段落及大意。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分类作业 A类:熟读全文,理解文意。

B类:JC。

预习布置 预习讨论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选修《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 篇六

人教版选修《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

2、提高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选词和炼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修饰语和动词的表达作用。

2选择词语和锤炼句子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

教学设想

1、立足课本注重基础。

2、请学生从选词炼句角度对自己的文章做一番修改,力求做到文字简洁而内容丰富。

教法选择

1、讨论与质疑

2、避熟就新,激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

3、拓展

4、写读,使学生不仅会分析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还能应用于个人文章的修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道古论今,激发兴趣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佳话不胜枚举:“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杜甫更是道出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执着,就连旷世巨着《红楼梦》也是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成……古代文人为什么如此重视选词与炼句呢?

展示课件一: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展示课件二: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的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向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二、解读文本―立足文本,夯实基础

(一)修饰语与中心语。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勤奋的学生”“、“灵活施教”中,“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个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如果整个结构都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例如“静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书面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二)句子与动词。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水”,让浮云流动起来,充满灵气。

(三)激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

展示课件三:展示文段《生命・生命》与朱自清的散文《绿》,让学生交流一下阅读两个文段的体会,分析文段中修饰语与动词在表达中的具体效果。

明确:前一个文段简洁朴素的文字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既不在于华丽的铺陈表达,也不在于密集的感情宣泄,而是在不经意间娓娓道来,流露出真挚深沉的感情。后一个文段中着力体会动词在整个句子表达中的核心地位。

三拓展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展示课件四: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地原稿与修改稿。

【原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修改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明确:修改后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赋予荷花以人的特征,写出荷花的体态美与情态美,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展示课件五: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

――李东阳《麓堂诗话》

明确:“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四、创作实践―学练结合,巩固提高

展示课件六:下面是一位同学以“挫折与痛苦”为话题写的文章的开头部分,其中有一些词语用得不够准确,一些句子用得不够简洁,请修改。

古今中外有许多着名的人物,都闻名于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如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为当代人和后人景仰。被作为榜样尊崇。然而人物的天分并非是天生下来就是具备,后天遭遇的挫折促使他们更加百倍的努力,最终才在后来有所成就。

明确: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只需提醒从简洁和连贯角度来思考,除此不必过多干涉。

五、讨论共识――百炼成字,千炼成句

选择词语的基本要求:

第一、准确朴实、用孔子的话就是“辞达而已矣”,话说明白就行。

第二、简洁有力,也就是用字不要繁冗拖沓,而应简约有分量。

第三、新鲜活泼。

第四、形象生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使人联想到鲜花怒放蜂飞蝶舞的情景。

六、作业

从以学的课文中选取一段文字,作为选词炼句的素材,试作简要分析,然后发表于班级的博客上。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6篇选修课程的教学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选修课程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