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7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希望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本词;

2、体会作者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3、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本词,并体会词人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教学难点: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课时:一节课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部《三国演义》,展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当我们回首这些千古英雄时,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涌上心头,豪放派词人苏轼在缅怀这些英雄时抒发了怎样的豪情斗志呢?今天,让我们踏着音乐,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 赤壁怀古》。(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创设情境)

二、生生对话,了解作者

1、回忆作者,指生回忆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2、简介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这时苏轼年已四十七,事业无成,政治失意,借怀古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老师总结,点击幻灯片,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感情)

三、朗诵课文,生生对话

1、欣赏课文朗诵:注意朗诵的语气。(结合视频,配乐朗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诵,指三名学生朗诵,后全班齐读。(学生朗诵,配以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有种美感。)

四、检查预习,疏通词意。(指生说词意,教师总结。)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五、赏析词意,师生对话

(一)朗诵并思考:齐读上阕,思索:

1、在上阕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又由景想到了什么?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二)朗诵下阕,思考问题:

由赤壁的景,作者忆到了周瑜,那么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儒雅,指挥若定,泰然自得,风流倜傥)

六、合作探究,师生对话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可怀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苏轼为什么独想起周瑜?(学生讨论,交流意见。用周瑜和苏轼的资料对比,学生理解起来更清晰,更直观。)

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英雄,而自己已年将半百,却被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七、拓展延伸,对话自我

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戏曲来体会教师播放京剧版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生欣赏、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豪放派词的风格。)

八、课堂小结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九、课堂练习

默写句子:

本词的过渡句是

直接写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课后作业:

周瑜是战场上的英雄,“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是文坛上的英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都有建树头上戴着“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学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样的?请以“英雄”为题,写一篇300字的随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人被称为英雄,提升自我。)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词。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怀的表达方式。

3、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具备博大胸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怀的抒情方式。

2、体会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提问法。

3、讲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请看下面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文武双全的曹操)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

(忠肝义胆的关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周瑜)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放声朗读全词,在其中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全词。

1、教师范背。

2、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精神?)

三、分析题目。

“念奴娇”是本词的词牌名,其调高亢,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告诉我们的主要信息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板书:写景——怀人)

那么,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本词的上阕。

2、提问:上阕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赤壁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雄伟壮观。(意思接近即可)

3、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景象,但从作者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它的雄奇,这完全归功于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试就以上面三句为例分析。

学生讨论后明确:用词:“穿”、“拍”、“卷”;手法:夸张、拟人、比喻。

“穿”字写出山石直插云霄的高峻;“拍”字写出波涛撞击岩石发出的声响;“卷”字则写出波涛起浪后的汹涌澎湃。

4、试分析此段景描写的作用。

明确:渲染气氛,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蓄势。

研讲: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汹涌澎湃,然后镜头慢慢前移,我们会依次看到散乱高耸的山石直冲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的撞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似雪的波浪。如果在这样的镜头中在配上诗朗诵,那就是“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而这就是我们的赤壁古战场,我们的“如画江山”。

五、人物形象分析

同学们,我们的舞台布置已然完毕,背景就是这如画的江山,当追光灯亮起,照在哪里啊?(豪杰。最终聚焦在周瑜的身上,此时,主人公出场。)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请同学们读有关周瑜的部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称字表示尊敬。

2、婚姻状况:小乔初嫁了。思考:为何不是出嫁?作用何在?

要点:年轻有为;衬托手法,美女配英雄;周瑜同孙权的亲戚关系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条件。

3、相貌打扮: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总结; 威武英俊、风度翩翩,儒将风采(当时比较时髦的装扮)。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点拨:以少对多,却能如此淡定,更显其英雄本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遥想”以下几句塑造出一位春风得意、威武英俊、意气风发的青年将领的形象。

六、苏轼内心活动。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江山依旧,可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地方,却是作者被贬之后游历的去处,面对这样的周瑜,面对如此的功业,他心里是有个比较的,且看下图:

周瑜————————苏轼

年龄: 刚过而立 年近半百

生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 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何许人也?他很有才华,散文方面很有造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宋代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擅长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可他的仕途却极为坎坷,“乌台诗案”不仅使他官场受挫,更险遭杀头之祸,于是他是带着一身的疲惫,满心的伤痕,来到黄州这个荒凉的小镇,想到自己年近半百却不能同周瑜一样建立功勋,可以说壮志未酬,但他还是渴望建立功业,这正是他仰慕周瑜的地方,也难怪他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样的感慨了。

七、合作探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感?(解决词中体现的豪放精神)

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再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虽然不失优秀,可年华老大,功业少成,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因为同他们为伴,才是永恒。(忆《赤壁赋》)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总结:此句反应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貌似**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八、高考延伸。

提问: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体味作者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体味作者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情感。

【知识链接】

1.关于词

词,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大类。按词的段落的多少分类又分成几种:全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词”,二段的叫“双调”,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换头”或“过变”。依据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词有“令”“引”“近”“慢”的分别,“令”即“小令”;“引”是正歌之前的引歌;“近”又称“近拍”,相当于“引”;“慢”是慢曲子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慢”词的字数较“令”“引”“近”的词字数要多些。

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韵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2.知人论世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成员,他们被人称为“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的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诗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他开豪放词之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上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四家”。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迈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只把词当成一种句读不葺的新体诗来作,对词体的内容大胆革新。他在词里怀古伤今,论史谈玄,抒爱国之志,叙师生之谊,写田园风物,记遨游情态,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清刘熙载《艺概词曲论》)。苏轼打破了“诗言志”而“词传情”的题材分工,拓大了词的歌咏范围,不仅延长了词的生命,并使其获得新的发展,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3.写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本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词的标题(赤壁怀古)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而词牌(念奴娇)仅是一首词的名称。词牌来历: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学习过程】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故垒()(2)公瑾()(3)纶()巾

(4)樯橹()(5)华()发(6)酹()江月

2.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整体感知

阅读诗词时,我们往往要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为此我们常常要对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概括。比如柳永《望海潮》一词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下片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阅读本首词,说说词的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哪一句是连接整首词的关键句?

二、合作探究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思考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赤壁景观?景物有什么特点?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下片中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他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5.作者从哪些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抒发了什么情感?

三、拓展探究

1.对于词中“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积极的情感,有人认为是消极的情感,结合本词的特点及作者人生经历,谈谈你的观点。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四

一、概述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它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它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的,也是对三国人物的一个品评——《易中天品三国》。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

(四)视频素材:

1.《无言独上西楼》mv()

2.《滚滚长江东逝水》()

3.《三国赤壁——周瑜》()

教学重难点 篇五

1、分析,对比,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来设计教学目标。同时本课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功能以及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思想来指导整个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宋词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鉴赏唐诗宋词,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本篇是此单元第八课《词七首》中的第三首,它是承接前面两首婉约派词风的词作之后,是第一篇豪放派风格的词作,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本词的学习。本词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表现技巧,用豪迈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的特征是他们的认知内驱动力和自我提高驱动力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高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对新的知识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需要为他们营造相对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心理上看,高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并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和启发。

四、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设置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词,感悟本文的豪迈词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教学难点)

五、教学法

1、诵读感悟法

2、谈论归纳法

3、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滚滚长江东逝水》音乐导入,同时多媒体将展示赤壁的图片。在课堂上渲染一种旷达豪放的情境,让学生在影像的感染下进入新课的学习。

依据: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古诗教学中,以图片和音乐相配合的教学导入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

1、听读

先听录音范读,接着学生再齐读三遍。同时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整体感悟全文的豪迈情怀。

依据:此环节运用了诵读感悟法,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即诵读诗词,感悟本文的豪迈词风。诗歌是需要吟诵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宋词更是需要反复诵读,方能感悟其永久的魅力。通过诵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促进其会意、入境、动情。

2、质疑

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

3、释疑

老师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成几个方面,然后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最后老师点评总结。

依据:这两个环节的设置运用了讨论归纳的教学法,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无到有,从质疑到释疑,是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这也体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自学探索,交流评议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问题。

1、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的是景和人,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豪迈的词风,请你归纳。

依据:设置的三个问题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是交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施教之功贵在导学。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先前的知识积累的条件下思考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四、温故知新,布置作业

结合以前的学习以及课后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谈谈“我心中的苏轼”,文体不限,课后写一篇随笔。

依据:作业的设置是为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温故方能知新,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的多元的个性化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用典的贴切自然。

教学难点

本篇词作的主题的理解——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授课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解题

1、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怀古——词的题目

2、关于词牌来历: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是一位多才多艺、颇有抱负的人,21岁就中了进士,做过地方官,又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任一些地方的知州。后来,到神宗元丰五年(1082),宋神宗推行王安石新法,新党重新执政后害怕苏轼于己不利,便搜罗把柄罪名(《田妇叹》),制造了文字狱“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包括王安石在内的很多人,不论政见分歧,纷纷营救苏轼,最后,以贬谪黄州了事。是年,苏轼两游赤壁,写下了《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四篇。

4、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雄壮豪迈、气势宏伟、意境高远

三、疏通文义

1、 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读出壮阔豪迈的词风。

纶guān 樯qiáng 橹lǔ 酹lèi

2、学生翻译课文,正义。

注:(1)周郎——庐江(在现在安徽)人。长壮有姿貌。初,孙坚讨董卓,徙家于舒(地名,在庐江)。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坚死,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不久,策又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策死,弟权统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权以瑜为前部大督(统帅),与操战于赤壁,大胜。

(2)赤壁——苏轼所游的赤壁,在今天湖北省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实际上是在湖北蒲圻县长江南岸,苏轼误把赤鼻矶当作古战场了。

(3)羽扇纶巾——这是当时流行的儒将装束。形容周瑜有远见卓识,而且极善于指挥作战。

四、文章思路

1、写景

“大江”、“浪”、“故垒西边”、“赤壁”、“乱石”

作者用洗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惊涛拍岸、雄壮开阔的长江美景,引出古战场上的壮观豪迈之场面,将历史陈迹尽收眼底,给人以壮丽开阔雄奇之感。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13个字,使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使人回到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的年代。以“乱”“惊”、“穿”“拍”“卷”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每个人只须分析一字即可。

明确: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比较一: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只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通过比较,得出景物特点及写景的目的。

景物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

2、咏史

“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

作者着力刻画了三国英雄周瑜这个形象,诗人是满怀倾慕之情来歌颂这个人物的,写出了周瑜少年得志、风流儒雅、潇洒自如、从容不迫的儒将风度。

比较二: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如孙权、诸葛亮、刘备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他又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

面对“惊涛拍岸”之滚滚长江,面对故垒遗迹,作者很自然地见景生情,浮想联翩,发出怀古之幽思,脑海中浮现出赤壁之战的英雄们形象。但是,作者没有写刘备,也没有写诸葛亮,只写周瑜,这是为什么?

明确:

1、 美女衬英雄,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小乔初嫁了”)

2、 面描写周瑜气概风度,表现周瑜风度翩翩,志气昂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3、 描写功绩韬略,表现周瑜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非凡才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很明显,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读者联想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这是壮志难酬的感慨,这是悲壮苍凉的无奈。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除了这种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还与这种情感在本词中得以充分表达有关。另外,作者也是借英雄周瑜反衬自己,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3、抒怀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入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人生如梦”的感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呢?是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还是积极奋发的处世观?这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应该说,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就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其实,“多情”在古诗词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 《念奴娇》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苏轼的豪放词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题材来看,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

2、从主旨来看,是抒发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3、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

所以,这首词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豪壮,跟失意文人同主题的作品显然有别。

五、作业

背诵这首词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这7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