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7篇)(小学数学无生上课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快回答分享了7篇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小学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看统计表时会进行一些简单分析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比较表中的百分数,知道我国农村总产值增长幅度较大,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补充所增加一栏的百分数,制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能够看表准确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合计一栏百分数计算,特别需要提醒学生;要用三年村办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三年总收入的合计数的百分比为合计栏百分比,不要把三年的百分数加起来。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谈话法复习旧知识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东山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

2、通过计算复习旧知识

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计算填好相应的空格内。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自然而亲切,而且复习层次性强,从说到算,逐层加深]

3、引出新知识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抓住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统计表能够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由“总和”提出“百分数”,自然地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探讨]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学生回答:表格右侧旁边

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这正好回答了题中的问题,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进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随着问题的提出,进入了对新知识的探讨,教师并没有直接了当地提出如何解决新问题,而是举重若轻地提出百分比的计算很容易,减轻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心理压力,随后自然地提出百分比书写的位置,使学生自然地想到表格的“扩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知识也就迎刃而解]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以后在计算统计表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教师把教学难点单独教学,采用了“两次”思考比较的方法突破了难点,即一次与“三年百分数总和”比较,另一次是与“三年百分数的平均数”比较,通过与学生理解上的两个“误区”进行比较,进一步从反面加深了“合计”项目计算方法的理解;学生提出的“很接近”,为学生从课上到课下,不断思考,不断深入,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请同学依据表格中数据,填完整课本59页统计表下的四个问题。

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总收入是逐年怎样变化的?

学生回答:逐年增长

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学生回答:很大

教师适时讲述:仅通过1995年~1997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神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支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2、做一做(52页)

三、巩固发展

练习十一(53页)第一题

[这道练习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填表巩固所学知识,重点需要强调的是怎样计算这些题中的百分数]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的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五、独立作业练习十一第2题,在课本上完成。

六、板书设计

东山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

课后小记:此课通过学生自己、合作及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积极的互动的课堂气愤。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探究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判断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投影片若干

板书设计:

1/4=1÷4=0.25

9/25=9÷25=0.36

17/40=17÷40=0.425

5/6=5÷6≈0.833

3/14=3÷14≈0.214

16/33=16÷33≈0.485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导入)

1、把下面几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10、39/100、1又51/1000

2、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小数

3、请同学们和老师比赛,判断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4、揭示课题:为什么老师判断的这么快,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

二、合作探究(新授)

1、尝试练习 提出问题

出示例3 把1/4 17/40 5/6 3/14 16/33化成有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根据计算结果,板书

根据结果,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

根据分类,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本节课核心问题

2、自愿分组 共同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自愿分组讨论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

3、汇报交流 形成成果

各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小结: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子无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并由学生分类。

4=2X2

25=5X5

40=2X2X2X5

6=2X3

14=2X7

33=3X11

小结: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看教材怎样表述。

4、评价提高 实现优化

第2小组和第3小组的发现有矛盾么?

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一定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三、巩固拓展

出示练一练2

同组同学互相出数,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四、全课总结

五、学生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P2~3 位置

教学要求: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我们在前几年的课程中多次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说一说我们以前是怎样确定位置的。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置,看一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

2、教学例1。

(1)出示P2例1,观察主题图。

(2)问:教师是怎么知道确定张亮的位置的?

(3)介绍操作台的情况。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第几列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这是一种约定。

(4)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

(5)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6)张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来。

张亮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7)小结: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8)试一试: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同学的位置。

(9)张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吗?

注意: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P3例2

(1)观察动物园示意图,这幅图和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①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

②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③方格纸的竖线(横线)从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标注了0,1,2。

(2)找一找动物园大门的位置,可以用数对怎样表示出大门的位置?

(3)说出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

(4)比较大象馆和海洋馆的数对,第2个数都是4,说明什么?

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5)在图中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4练习一第2题。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4练习一第1题。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五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15人,男生10人,女生5人。从全班的年龄结构看,本班学生有三个岁数段,即有一部分学生还不够上三年级。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如叶惠典、叶宏彬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千米和吨的认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五大部分。其中,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均是本册的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迅速地口算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包括口算和笔算乘法两部分。教学的重点是是使学生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和某位乘积满10如何进位的问题,而每位乘积满10的乘法则是难点。关键要使学生理解积满10进位的道理,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三册已经教学过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初步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内容包括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两部分。

单元重点是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关键是要掌握好除的时候是先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数以及最高位商写在什么位的问题。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学习的难点,要让学生记住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千米和吨的认识。学生在前面两年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有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册教材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认识。单位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的观念,掌握长度、质量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建立1千米、1吨的初步观念。关键要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实践来突破难点。

4、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求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本单元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学会计算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法混合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解决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问题。

本单元将继续学习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还将学习含有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此类应用题以前没有见过,难点就是应用题中一个条件要在解题过程中用两次。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隐蔽的中间问题。

5、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和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重、难点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关键是通过直观操作,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乘、除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求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

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4、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5、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并学会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小学数学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点数。

2、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

1—3的数字卡片,颜色卡片(红、黄、蓝),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准备一份(3以内),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活动过程:

1、复习1—3数字及颜色。

2、游戏:送礼物。

逐个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泥工、玩具),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请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师:为了表扬我们的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出示泥工,小朋友数数有几个啊?

3、游戏:捡糖果。

请幼儿按照老师出示的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

创设情境:老师带着糖果准备发给小朋友却不小心打翻了。师:哎呀!老师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请小朋友帮我捡起来好吗?不过我们要按照老师手里的数字来捡相同数量的糖果哦!

4、多媒体游戏

数量对应。

当枪声响起,幼儿一起参加保护小鸟的活动,按照游戏的问题数一数××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找出对应的数字。当幼儿找对了数量,游戏里会传出表扬的声音,当答错时,游戏里的声音会让幼儿再想一想。

延伸:数数小椅子下的礼物有几个。

反思: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由于糖果是幼儿特别喜爱的物品,所以一开始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就积极的帮老师捡糖果了。后来请幼儿注意倾听要求后有所改善。当孩子按照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时,有部分孩子开始出现错误,于是我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然后再进一步的提升难度,多媒体的形式,让孩子感觉在开动画一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又一次增加难度学习到按照颜色的要求数相应的数量,这使幼儿能力的差异性的到了解决。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做奖品用的各式花朵。

教学方法:

用引导法、交流法、观察法。利用课件、图片,创建设了4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用激励的语言、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习,课后练习分层进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给妈妈送点什么礼物?(学生说一说)小红准备买一束花送给妈妈,那么,现在我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

2、谁来说说,在花店里,你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3、看到那么漂亮的鲜花,小红真想能把它们全部买回家送给她亲爱的妈妈,可是,她口袋里的钱非常有限,只够买两种鲜花,而且每样只能买一枝。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红,你打算怎么买呢?

4、小组内交流。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买1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买1枝菊花和1枝玫瑰……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探究除加混合运算顺序

师:小红听到同学们那么热情地帮她,内心非常地高兴,她还让我替她谢谢你们呢。而且啊,她还说,她最喜欢就是同学所想的配法,也就是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那么,你们能否动动小脑筋帮帮小红算算,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需要多少元?

引导学生思考:

(1)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价钱)

(2)1枝菊花多少钱?(不知道)1枝百合花多少钱?(4元)

(3)先求什么?(1枝菊花的价钱)

(4)再求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多少元?)

(5)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尝试列式解答。

(6)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并说说理由。8÷4=2(元)2+4=6(元)

(7)上节课,我们学过,像这样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谁会?(8÷4+4)那么,这条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我们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设计意图:难点就在于此,通过小组的合作,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合意识。]

(引导学生说出:1枝菊花的价钱不知道,所以必须先算1枝菊花的价钱,也就是先算除法,再来算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总价钱,所以最后算加法。)

(8)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加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加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9)介绍综合算式的计算格式和书写方法(边讲解示范,边板书)

8÷4+4

=2+4

=6(元)

(二)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

师:谁来帮老师想一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题目里的“便宜”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刚才小红的问题,我们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老师相信,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你们。好,现在让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并尝试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

(3)嗯,大部分同学已想好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伴说说吧。

(4)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4÷8=3(元)5-3=2(元)

(5)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然后就可以和1枝玫瑰的价钱比较谁便宜了。)

(6)还可以怎么列算式?

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24÷8

(7)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8)你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我们在计算时是先算减法呢?还是先算除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需要先算出来,所以先算除法)

(9)小结:像这样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减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减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10)5-24÷8=5-3=2(元)

(11)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大家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谈话:花店老板知道,同学们都想送礼物给妈妈,他很受感动,所以特意抱出来一大束鲜花,说:“只要你能算出花朵的算式,鲜花就送给你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智慧给妈妈献上一份的礼物呀?

⑴出示花朵计算卡(P19试一试)(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朵来计算,只要你计算对了,花店老板就会把那朵花送给你的,想不想要?加油!)

强调:计算时,先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动笔计算,而且要注意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延续新课中的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仔细观察我们刚算过的这6个算式,都出现过什么运算?(有加减法还有乘除法)

⑶归纳小结: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我要先计算(乘除法),后计算(加减法)。

⑷师:恭喜这些同学得到了这么多美丽的礼物,这是他们用智慧得到的,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

2、老师想知道大家对刚才总结的规律掌握的好不好,要再考考你们,敢不敢?(P20第4小题)

3、森林医生。(P20第3小题)

大树爷爷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让我们帮助大树爷爷把病治好,使它们健康地笑起来,好吗?(先引导学生找现病因,再重新更正)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快乐的40分钟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你有什么收获,快和同伴说说吧。(学生畅所欲言)

2、好,我们明天继续相约快乐40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五、板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7篇小学数学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小学数学教学。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