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这9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流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流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观察流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学习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学习流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流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流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二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
1、出示挂图。
2、提问:你见过这些动物吗?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3、小组讨论,汇报: (蜂鸟、丹顶鹤、牦牛、犀牛、羚羊、蝎子、鸽子、龙虾、熊猫、热带鱼、青蛙……)
4、提问:你还认识哪些动物?
5、小组讨论,汇报。 实物投影 多媒体 知道大自然中动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二、游戏:猜动物。
1、 讲述: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不许直接猜动物的名称,只能问关于动物的特征,而回答只能是“是”或“不是”。 2、 游戏:请一同学上前,其他同学问动物的特征。 例如:(老虎) 问:它长毛吗? 答:是。
问:它是吃肉的动物吗? 答:是。
问:它会生蛋吗? 答:不会。
问:它有四条腿吗? 答:是。
问:它生活在陆地上吗? 答:是。
问:…… 答:……
知道常见动物的特征。
三、比较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挂图)。
2、提问:狗和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3、小组讨论,汇报。
4、小结:(板书)
5、发给学生动物卡,讲述:在动物卡中另选两种动物,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76页活动记录中。
6、 交流汇报。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会观察、比较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四、给动物分类。
1、 提问:根据我们刚才的观察和比较,你能给你手中的动物卡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 小组活动:给动物分类。
3、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4、 填写活动结果。 学会按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喜欢小动物。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课是《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两课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液体是会流动的。在本课中学生要对水、洗洁精、油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进行比较,加深对流动这个液体基本属性的认识。液体的流动的快慢速度是受多个因素影响的,比如受力的大小,流过的物体表面的状况、液体自身的黏度等。本课的公平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在保持滴流板倾斜度相同(受力大小一致)、液体多少一致、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一致的情况下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液体自身的黏度会影响它的流动速度。本节课只有一个活动,就是通过在滴流板上比赛三种液体流动得快慢,得出结论,内容比较简单。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毕竟这类的知识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液体流动速度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好这节课的基础。还有三年级学生的探究习惯还不规范,需要老师在每节课都要注意培养。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到液体都是会流动的,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对比实验进行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赛。
难点:设计一个控制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实验。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是教学目标达成比较好,科学概念的建立比较清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液体流动有快有慢”、“液体流动快慢是受液体黏度不同影响的”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也基本掌握了“黏度”这个科学词汇。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和科学分析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借助形象的实验过程,学生不仅参与比较充分,思维也得以有序地发展。
二是在追求试验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还兼顾科学竞赛的公平性。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保持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相同。这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而我在课前游戏中就渗透了公平竞赛的思想,所以这堂课在讨论实验公平性的时候,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师生共同的互动,很轻松地就达到了目标。
但是在本节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1.对学生的指导不够。首先是在学生使用滴管时,教师的指导还没到位。有几组学生在滴同样多液体时,滴上一滴他们把握不好,出现了比赛的不公平,导致实验出现误差。还有就是提供学生材料时。为了公平,让学生在玻璃片上进行竞赛,有一组学生没听仔细,他们还是在塑料尺上来进行实验的,教师应该强调更清楚点,对学生的关注更全面点。
2.在问题的设计上还有欠缺。当学生在讨论设计实验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比赛更公平、公正?其实这个地方还可以加个问题上去,问学生:比赛中需要哪些材料?然后再让学生去讨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学生的讨论会更有目地些。
3.教师的语言不够干脆,显得比较啰嗦。每当学生汇报完自己的想法后,我总喜欢去重复学生的话,这不仅让费时间,还很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努力去改掉这个坏习惯,教学时语言要简练些。
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假设和猜想;学会正确使用量筒;会用量筒对水及其它液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2、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使用测量工具观察比感官更准确、更有效。
3、通过测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教学准备】
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每组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块抹布。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首先出示三杯水(杯子相同,水位不同),然后让学生观察回答哪杯水多?哪杯水少?教师板书:哪杯水多
2、教师提问:哪杯水多?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3、学生回答。
4、教师引导:除了水位高还有别的条件吗?学生会说杯子相同,总结出杯子相同的情况下,水位高的水就多。(教师板书: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
5、再出示三杯水(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让学生观察,哪杯水多?并说出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总结出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板书: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教师引导: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有三杯水,杯子不同,水位也不同,让学生再来猜一猜哪杯水多?
2、学生猜测。
3、教师引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答案?原因出在哪?学生会总结出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板书:杯子不同水位不同)哪种猜想正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经过认真地讨论分析后会设计出多种方案。如:用相同的杯子量;分别倒入一个大杯子画刻度;称重量;同样的杯子比杯数;用注射器抽;打孔比谁先流完等。
5、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
6、教师给大家准备好了各种仪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进行实验验证。
7、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倒水时不要洒了、选择适当的材料、合理分工,不要把水弄混了等。
8、在学生弄清了实验注意的问题后,各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各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实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2、教师引导:有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知道水的多少呢?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量筒(板书:量筒)
3、认识量筒
学生分组观察量筒,认识量筒的构造,比如:单位、最大量程、每一小格所代表的量。(板书:毫升ml)课件展示倒上水的量筒什么样。
4、播放微视频“量筒的使用”使学生学会使用量筒。先让学生说量筒该怎么用,然后微视频展示量筒的用法。 5、使用量筒测量,发现存在问题
第一步:每组测量一杯老师提前测量好了的40ML的水,强调注意事项第二步:汇报结果。有的小组测的比较准确,有的`小组测的结果差别行大。第三步:找出失败原因,巩固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教师引导:因为有了第一次测量的经验,所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桌上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并把估计的数字填在实验报告上,再用量筒进行测量。学生测量出3号杯70毫升、2号杯60毫升,1号杯65毫升。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介绍量杯。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这叫量杯。
2、认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测量液体的工具。那么,除了这些实验室里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学生会说家里的水表、针管、奶瓶、杯子、药瓶),为什么要有刻度?(知道用了多少水,打多少药,喝了多少奶等)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量杯。大家知道的真不少。既然测量液体的体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这么广泛,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测量工具?(学生说想),请同学们课后研究研究,自己也做一个,可以用它来测一测自己买的饮料够不够数?自己喝的一杯水到底有多少?
(设计方案:每组大、中、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各1个,水量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量筒1个,杯子1个,铅笔、彩笔、橡皮各一个,测量记录单1张。教师用:量筒图,测量总记录表,三个大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里面装有色水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
六、自我检测
1、要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测量的工具,一般用作单位,用表示。用它测量时视线要和相平。
2、下面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2)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0毫升。
(3)使用仪器测量比感官更准确。
(4)量杯也是测量液体的工具。
3、生活调查:下列饮料一瓶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可乐、酸奶、葡萄酒、啤酒、杏仁露、矿泉水、橙汁。
七、板书设计
哪杯水多杯子相同,水位不同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测量量筒ml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 篇六
第一课 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快回答 m.kuaihuida.com…测的根据是什么。
2、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8、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同时让生生进行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第二课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给每个学生准备:
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
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2、学生观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
1、师: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2、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4、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交流讨论。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师: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
2、生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5、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师补充到板书中。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生交流、小结。将两者的相同点补充到维恩图中
五、总结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重点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这些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书、衣服 、剪刀、小尺,教学挂图,录像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这一单元的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直接指导学生了解塑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本课在环保方面的意义深远。在教学中,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这样才能了解到塑料的更多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评价,在总结时再进行概括,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塑料的优点;在研究塑料缺点活动中,教师应以图文想结合的形式,展现废弃塑料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教师播放录像资料,学生观看。
7、讲述:通过刚才播放的资料片我们看到,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如废塑料堆积如山,占用土地;威胁海洋动物、影响市容等。
8、谈话: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0、教师总结:
(1)、用布袋购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三、拓展应用:
1、提问:各种废塑料不能混合在一起再生产,你对回收塑料有什么好的建议?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课后搜集有关塑料的资料阅读。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昆虫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2、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爱提问。能对一些流行的说法、观点大胆质疑。
能在动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交流讨论。
3、想知道,爱提问。对流行的一些说法、观点不盲目相信,能合理怀疑。感受并体验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图片,读物《昆虫记》;厨房图片,校园一角图片,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图片
2、同学们回家观察厨房,试着提些问题;选择校园熟悉的。地方,仔细观察,记下想提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懂得怎样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一)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出示法布尔的图片以课文中介绍的法布尔的事迹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尔那样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介绍读物《昆虫记》。
2、出示校园一角图片,讨论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交流:如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
3、出示厨房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厨房后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如: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
洗碗盆放水时,水为什么会形成旋涡?)
(二)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提出怀疑。
1、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
2、你对哪些流行的说法有怀疑?
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死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
(三)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
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三、小结
如何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测活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①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②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板书设计】
2.水沸腾了
水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水面:气泡破裂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面的9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