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观潮》教学实录优秀7篇(观潮教学实录分析)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篇一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形象,体会大自然壮阔的美及无穷的威力。

2、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根据课文表达的情境,用恰当的语音、声调表达出来,学习表情朗读课文。

【教学教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用笔生动地描写了他第一次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观写得有声有色。

(板书:声 色)

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二、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字词

出示卡片:

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

(板书:宽阔平静)

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

出示卡片:

横卧

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

(朗读“若隐若现”。)

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

(朗读:“人山人海”。)

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

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

三、讲读第二段(潮来之时)

1、各自轻读:

看看潮是如何来的,“声”、“色”如何变化的?

分层。

2、讲解第一层:

(板书:风平浪静)

声音呢?

(板书:闷雷滚动)

这雷声有什么特点?圈出表示特点的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鸣从远处接连不断地传来,顿时人们怎样?

(板书:人声鼎沸)

什么叫人声鼎沸?为什么会人声鼎沸?

3、讲解第二层:

⑴ 过了一会儿,“声”、“色”有什么变化?

(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⑵ 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地方?

(地平线。)

⑶ 观潮的人们呢?

(板书:沸腾)

(想象动作。)

4、讲解第三层:

(出示小黑板。)

⑴ 说说“声”、“色”的变化。

(板书: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⑵ 拉长到什么程度:

(理解“横贯”。)

“城墙”有什么特点?有多高?有我们教学楼的两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壮观。

(指名读。)

比较“战马”与“马”,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钱塘潮开阔、势猛,要不然,怎么说它壮观呢?

此刻,那声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话是写这个词的?哪个词可以与“山崩地裂”相提并论?

(教师给词。)

大潮发出的声音如此惊心动魄,真是太雄伟了。

(指名读。)

5、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观潮的人呢?为什么不写?

作者已是(给词:目不暇接。),看潮都来不及,但观众的表情也一定会有变化。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大,用哪个词形容?

(板书:目瞪口呆)

看的人很紧张,大气都不敢出,用哪个词形容?

(屏息凝视。)

还可以用许多词来说,容你去想象。

7、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读出大潮的“声”、“色”,更要注意它们的变化。

四、讲读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

(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3、宽阔的大江在短暂的时间里,江水竟然暴涨了两丈来高,你想象一下,这时观潮的人会是怎样的了?只是作者没写而已。

五、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没读书前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听到过别的地方或国家有吗?所以说绮丽的钱塘江,壮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3、齐声朗读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饱览天下罕见的钱塘江大潮吧!

【板书设计】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篇二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那你所说的气势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

生:是我看到的!

师:能看到气势吗?

生1:我觉得气势是想到的。

生2:我觉得气势是感觉到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真不错。

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前面说白线很快地移来,后面又说它拉长变粗是逐渐的,我不明白这里前后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师:她真会动脑筋!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课文中为什么用白色战马,而不用别的什么马来形容大潮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师板书:闷雷滚动、白线)

师:那么大的潮为什么会是一条白线呢?

生: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是人们在地平线上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所以这时的潮头看起来像一条白线。

师:原来是这个原因,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才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

生:喊!

师:怎么喊?

生:快看呀!大潮真的来了!

师: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就是“沸腾”的场面。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

生:我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写了“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这句话也就是在写潮来前,人们已是人声鼎沸,所以在这里他用了一个“又”字。

生:先听到隆隆的响声,人们就议论纷纷,现在既听到声音,又看到形状,所以是又沸腾了。

生:前面已经喊了一次“潮来了!”这里是真的潮来了,所以又喊了起来。

师: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潮人的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的情绪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不仅听到了大潮在远方的声音,看到了大潮在远处的样子,更难得的是你们还体会到了观潮人的情绪,真是不简单。

师:大潮在远处时其声如闷雷滚动,其形似一条白线,难道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仅仅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个句子,想一想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的?(提示学生重点理解“横贯”一词。与同桌讨论刚才同学提到的“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慢慢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生自由读,并与同桌讨论。)

生1:我认为刚才这个问题并不矛盾,课文中它逐渐拉长变粗,我们在美术课学过远小近大的道理,那是一种视觉效果,所以我认为这里并不矛盾。

生2:我想这里是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很大。因为江面很宽,那么宽的江面全都是潮水,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到它气势雄伟,而并不矛盾。

师:你体会得真好,“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师播放大潮由远及近的画面。)

生:(不由自主)真美啊!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个句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读“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生:我们脑海中出现了那条白线慢慢拉长变粗,向我们涌来,最后整个江面满是潮水。

师:咱们一起再体会着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浪头越来越近的时候,大潮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生:大潮越来越近,就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个句子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再自己多读几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指导学生个别赛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去感受了大潮汹涌而来的气势,现在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师播放大潮通过时的电脑画面,学生看着,不由自主地惊讶、赞叹。)

师:谁能谈谈你刚才的感受?

生1:我想到书上“飞奔而来”这个词。

生2:我感到潮水真是“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师板书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生3:我觉得浪潮就象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气势非常雄伟,声音非常巨大,大潮好象千万辆坦克发动的声音。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3:我怕读不好。

师:你刚才体会得这么好,一定能读好!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教室一片鼓励的掌声)

(生3读句子)

师: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地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该轮到我为你们喝彩了,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读得棒极了!我都被大家的朗读给震撼了,学到这儿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大潮的样子?

生:想!

师:现在你们就站在海塘大堤上,每位同学就是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中的一员,你们现在观潮是什么心情?

生:激动!

生:着急!

生:兴奋!

师:大家看了画面后,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此时的感受。

(师播放大潮来时全景画面,学生发出惊呼。)

生1:大潮真是雄伟。

生2:我觉得钱塘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真是名副其实!

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一天下奇观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们听呢?

生:想!

师:那大家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生自述)

生1:我讲给我邻居姐姐听:姐姐,今年暑假我到钱塘江去了一趟,我们很早就到了那儿,直到午后一点左右,才听到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一样……

(三名学生分别依据课文和画面,加上自己的想像进行了复述。)

师: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放画面,请大家当小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大家高不高兴啊?

生:高兴!

师:当主持人可不容易,你们知道解说词在哪儿吗?对了,就在书上的三、四自然段,咱们就来个《话说钱塘大潮》的第二集《潮来时》。

生:好!

(两名学生配解说词)

师:作者围绕着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描写出来,我们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平时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想、去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

《观潮》课堂实录 篇三

【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观潮》是一篇讲读课。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开始部分,我首先提出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录像,让学生在“观”中如临其境,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并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2、小组合作,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我采用异质合作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里学生交流得出讨论。如: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是课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先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教学片,再由小组讨论学习,生生互动,教师点拔,解决疑惑,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尝试教学,突破难点:

尝试教学以“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为主要特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做法。本节课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采用尝试教学,学生在小组互相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读──划──议──悟”然后进行组织交流,教师从中点拔。在尝试中学生印象深,理解透彻,教师也不必花费大量力气讲解,恰到好处地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潮来时雄奇、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

2、学习作者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事物和抓住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赏析佳句的能力。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a级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挂图、电视机、录相机、录像带、幻灯片。

【座位排列】

采用异质分组5~6人一组,成马蹄形。

注:a级生为优等生,b级生为中等生,c级生为学困生。

评价:优☆☆☆、良☆☆、及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抓中心句,导入新课:

⑴ 质疑:

围绕第一自然段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提出问题。

(个体活动。)

⑵ 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学生查字典,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

2、播放“潮来时”的录相:

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在静观中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全体参与。)

3、提问: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呢?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描写“潮来之时”的片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1、用“  ”画出描写“潮声”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潮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观潮人们情绪的词语。

学生采用“读──划──议──悟”的学习方法:

生边读课文边分别画出描写“潮声”、“潮形”及人们情绪变化的句子、词语。

(个体活动。)

2、分析这些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组内讨论交流,a级生带动c级生。

3、这部份通过哪几方面的描写来体现“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组际交流)达成学习情况:

c级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描写“声”、“形”的句子。

b级生:能准确全面地画出描写“声”、“形”的句子。

a级生:能准确地画出描写“声”、“形”的句子及人们情绪变化的词语,能较清楚地说明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以声、形、观众情绪变化这三方面来写的。

(全班齐读,小组读,互评。)

4、师生共同评价给予激励。

5、指导朗读,赏析佳句出示幻灯片(描写声、形的句子):

⑴ 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⑵ 读描写“潮形” 的句子。

⑶ 读“潮来之时”这部分。

⑷ 让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学生在找、读、议中产生共识。)

(小组合作学习。)

派代表汇报。

6、作者是依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潮来时”的景象?

让学生理解“潮来前”江面平静与“潮来后”江面恢复平静,两个“平静”意思不同。

(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明。)

(个体活动。)

三、总结全文

1、总结写法(点拔、引导):

⑴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⑵ 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变化的特点。

2、回扣题目,强化写作方法:

学生从文中体会到,并能概括出“观”:

看、听、想、多种器官一同活动才叫“观”。

四、巩固练习知识延伸

1、配乐朗读,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3、写一篇“观潮”的导游词。(学生选做。)

4、用一、两段话描写你留心观察后的某一种事物,要抓住它的特点。(a级生。)

【板书设计】

潮来之前   平静

声: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钱塘江大潮  潮来之时

(天下奇观)        形:一条白线 拉长变粗 白色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过之后     余波汹涌 恢复平静 上涨两丈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篇四

《观潮》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1,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抓住特点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选用了"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学生主要采用了"读 ——思——议——读",即"初读了解——深入思考——讨论提高——诵读升华"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一,认真预习,搜集资料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十二课《观潮》.(教师板书:22,观潮)课前,谁查到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能不能把你最感兴趣的知识简要地向大家做个介绍。

钱塘江大潮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欣赏一番吧!

(教学设想:课前预习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特征,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查找资料,课内外结合,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捕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读后回答,钱塘江大潮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师板书:雄伟壮观)

(教学设想:指名读课文后,师生共同确定一个涉及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来深入讨论,确定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句子,然后给小组的同学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及时鼓励,随时点拨, 引导。

⑴,午后一点左右,我们听到了什么

你能想象出来这种声音吗 人群有什么变化

江面有什么变化吗

⑵,过了一会儿,我们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白线指什么 为什么只看到一条白线

观潮的人群又有什么变化

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看到了什么

"横贯"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什么

"两丈多高"是多高 为什么把浪潮比做城墙

⑷,浪潮越来越近,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象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的场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浩浩荡荡"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山崩地裂"是什么意思 想象山崩地裂,大地几乎被震得颤动起来的情景。

⑸,"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对余波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 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对江水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的经过。

(教学设想: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 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另外,通过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评价等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四,创设情境,抒发感情

1, 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2,看完录像,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这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3,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教师板书:天下奇观)

(教学设想:课件可以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亲眼看见了钱塘江大潮由一条白线,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的壮观场面;亲耳听见了那隆隆的响声,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仿佛置身于这天下奇观之中。这时,教师让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感,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有效地达到了本课的训练目标。)

五,品读欣赏,熟读成诵

1,钱塘江大潮是这样雄伟壮观,而作者写得也是如此生动形象。这么优美的语句,你们想不想积累下来 自己喜欢哪一句,就大声地读哪一句,争取能够背下来。

2,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结合优美的音乐,指名背诵。

(教学设想: 学习语言文字,最重要的就是积累运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正是为了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中去运用。)

六,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钱塘江大潮就是这样一处雄伟壮观的天下奇景。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其他的自然风光 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名字叫《三毛大世界——漫游锦绣中华》.希望同学们课下借阅,开阔自己的眼界。

(教学设想:总结全文后,教师向学生推荐读物,正是为了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观潮》教学设计

保定市南市区县学街小学

温 超

《观潮》教学实录 篇五

之六

佚名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篇六

湖北 严萍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那你所说的气势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

生:是我看到的!

师:能看到气势吗?

生1:我觉得气势是想到的。

生2:我觉得气势是感觉到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真不错。

 www.kuaihuida.com 快回答…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前面说白线很快地移来,后面又说它拉长变粗是逐渐的,我不明白这里前后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师:她真会动脑筋!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课文中为什么用白色战马,而不用别的什么马来形容大潮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师板书:闷雷滚动、白线)

师:那么大的潮为什么会是一条白线呢?

生: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是人们在地平线上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所以这时的潮头看起来像一条白线。

师:原来是这个原因,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才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

生:喊!

师:怎么喊?

生:快看呀!大潮真的来了!

师: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就是“沸腾”的场面。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

生:我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写了“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这句话也就是在写潮来前,人们已是人声鼎沸,所以在这里他用了一个“又”字。

生:先听到隆隆的响声,人们就议论纷纷,现在既听到声音,又看到形状,所以是又沸腾了。

生:前面已经喊了一次“潮来了!”这里是真的潮来了,所以又喊了起来。

师: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潮人的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的情绪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不仅听到了大潮在远方的声音,看到了大潮在远处的样子,更难得的是你们还体会到了观潮人的情绪,真是不简单。

师:大潮在远处时其声如闷雷滚动,其形似一条白线,难道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仅仅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个句子,想一想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的?(提示学生重点理解“横贯”一词。与同桌讨论刚才同学提到的“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慢慢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生自由读,并与同桌讨论。)

生1:我认为刚才这个问题并不矛盾,课文中它逐渐拉长变粗,我们在美术课学过远小近大的道理,那是一种视觉效果,所以我认为这里并不矛盾。

生2:我想这里是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很大。因为江面很宽,那么宽的江面全都是潮水,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到它气势雄伟,而并不矛盾。

师:你体会得真好,“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师播放大潮由远及近的画面。)

生:(不由自主)真美啊!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个句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读“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生:我们脑海中出现了那条白线慢慢拉长变粗,向我们涌来,最后整个江面满是潮水。

师:咱们一起再体会着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浪头越来越近的时候,大潮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生:大潮越来越近,就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个句子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再自己多读几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指导学生个别赛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去感受了大潮汹涌而来的气势,现在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师播放大潮通过时的电脑画面,学生看着,不由自主地惊讶、赞叹。)

师:谁能谈谈你刚才的感受?

生1:我想到书上“飞奔而来”这个词。

生2:我感到潮水真是“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师板书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生3:我觉得浪潮就象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气势非常雄伟,声音非常巨大,大潮好象千万辆坦克发动的声音。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3:我怕读不好。

师:你刚才体会得这么好,一定能读好!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教室一片鼓励的掌声)

(生3读句子)

师: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地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该轮到我为你们喝彩了,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读得棒极了!我都被大家的朗读给震撼了,学到这儿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大潮的样子?

生:想!

师:现在你们就站在海塘大堤上,每位同学就是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中的一员,你们现在观潮是什么心情?

生:激动!

生:着急!

生:兴奋!

师:大家看了画面后,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此时的感受。

(师播放大潮来时全景画面,学生发出惊呼。)

生1:大潮真是雄伟。

生2:我觉得钱塘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真是名副其实!

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一天下奇观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们听呢?

生:想!

师:那大家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生自述)

生1:我讲给我邻居姐姐听:姐姐,今年暑假我到钱塘江去了一趟,我们很早就到了那儿,直到午后一点左右,才听到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一样……

(三名学生分别依据课文和画面,加上自己的想像进行了复述。)

师: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放画面,请大家当小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大家高不高兴啊?

生:高兴!

师:当主持人可不容易,你们知道解说词在哪儿吗?对了,就在书上的三、四自然段,咱们就来个《话说钱塘大潮》的第二集《潮来时》。

生:好!

(两名学生配解说词)

师:作者围绕着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描写出来,我们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平时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想、去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语 文 课 堂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篇七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1.解释词语伟观 自 既望 方 仅 尽 际天 沃 是也 岁 艨艟 骑 弄 标 舞 履 倏尔 略 舸 为 逝 善 泅者 文 以 溢目 穹 僦赁 虽 容 于 2.翻译句子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珠翠罗绮溢目,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7篇《观潮》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观潮教学实录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