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优秀10篇】(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教案 苏教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10篇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2、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3、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别是罗密欧听到朱丽叶死后的痛苦心情;

2、体会莎剧语言充满浓厚诗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体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总体设计】

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把介绍文学常识、熟悉剧本情节放在预习环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融戏剧常识、人物分析、情感体会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语文活动之中,课堂调控要灵活,要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改变传统的练习巩固模式,课后设置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学习的广延性和可持续性特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设计(内容见前)

授课前3-4天发下预习设计内容,并提示学习要求及方法。

二、课堂导入:

由一块石头(此石头表面含有两个人物外形,投影显示)的命名入手,谈谈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永恒主题:爱情。教师可以朗诵一首简短的爱情诗(或根据学过的文学作品编写)引出《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师模仿莎剧人物出场念《开场诗》,投影显示: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交代过这几句挈领提纲,

请诸位耐着心细听端详。

三、熟悉情节: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常用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人物对话比较多,读完后情节并不能很清晰的呈现在读者的大脑中。而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则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一、熟悉情节:

1、第五幕第三场主要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关系是怎样的?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课文节选部分内容。?帕里斯被罗密欧所杀;罗密欧为朱丽叶殉情;劳伦斯交待故事原委;亲王裁决两家终和解。

二、问题设计

1、当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归纳)暴躁、狂怒。

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最好涉及到“骑士”“侠客”“武士道”精神)

2、问: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爱情变故时,往往有哪几种变化?

痛不欲生,立志殉情——-罗密欧 无能为力、殉情——焦仲卿 苟且偷生——李甲?

(归纳)。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3、殉情的方式可不可取?或如何看待殉情这种方式?

明确: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让人钦佩。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天涯何处无芳草”等另类的说法,不在于对错,重要的是引导。

4、“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归纳)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三、分析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1、问: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结合这一论述,体会罗、朱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作品闪耀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 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与焦仲卿、李甲比较)

(归纳)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估计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和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会教训。

2、帕里斯形象分析

一个贵族子弟,作者通过他与侍童的谈话及他在坟前为朱丽叶献花,向朱丽叶表达自己的悲伤来表现对朱丽叶的爱,特别是当罗密欧想打开墓穴时,他毅然以生命捍卫自己心爱的人的尊严,可见他是一个心底善良,而又不失尊严的爱情专一的血性男儿。第三者、爱上一个不爱他的人,怎么办?他应该说是全剧本中最富有悲剧意义的人物,或许是为了心爱人,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尊严,或许是……,对这个人物应该容许学生发表意见。我个人认为,分析帕里斯更有现实意义,往往这个人物被我们广大老师忽略了。?四、莎士比亚的悲剧特点它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近代和现代悲剧就不是这样,重要的不仅在于悲剧主人公个人的遭遇,而在于悲剧表现的矛盾的深度,解释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莎翁悲剧的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痛心,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这是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

四、观看电影片段:

选取罗密欧在朱丽叶墓前自诉和朱丽叶醒来一段。

五、赏读品味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剧作创造了语言的奇迹,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他的语言就是上帝,在塑造着人物性格,也在改变着人物命运;他的语言充满诗一样澎湃的激情,屡屡掀起读者情感的波涛。细细品读这篇文章的语言以及蕴含的情感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请两位男生上台,对着投影“躺在墓中的朱丽叶”分别朗读帕里斯、罗密欧的台词。配音乐。

2、简评两学生的朗读。在分析时要扣住人物的性格。

3、让男生模仿罗密欧的口吻,想象一个情境(比如听到一只鸟叫,看到火把),再多说几句,书面表达出来;女生可想象朱丽叶在看到罗密欧已死去的神态动作语言,并描写出来。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习作。

4、再请两位男生朗读帕里斯与罗密欧交锋的一段,并作简评。体会当时罗密欧、帕里斯不同的心理,特别是情感表现的程度。

六、探寻主旨

帕里斯死了。(死也就死了)可是,罗密欧死了,朱丽叶也死了,他们死在爱神的怀抱里。那么,怎么能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是一部爱情的悲剧呢?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结合这一论述,体会罗、朱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作品闪耀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

七、结束授课  学生齐读剧尾维罗那亲王的台词,最后两句教师参与朗读。

八、创意表演:(如时间充足,可以放在课堂;否则作为课外表演练习)

让学生自荐出任导演,由导演选择演员,并安排剧情。教师随机采访其他同学对剧情及人物性格的认识、理解。

九、扩展阅读

1、课外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

2、搜罗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作比较阅读,研究其共性及差异性。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篇二

《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四)美育渗透点

体味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主旨。

阅读罗密欧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间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他以《水浒》为例。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反复诵读罗密欧在墓前的那一大段独白,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加以欣赏和品味。诗化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①具有强烈的激情。②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比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注意体会帕里斯特别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真情,以及罗密欧听到朱丽叶死亡后的痛苦心情。难点是品味两个人悼词中的浓厚的诗情,以及罗密欧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挚的感情。

(二)解决办法

①反复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

②可以指导学生排演节选部分,让学生读出其中蕴含的浓郁的诗情和人物的不同感情。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剧作家。教师应简要介绍莎士比亚的创作活动,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去揣摩品味剧中人物的深挚感情,读出莎剧特有的浓郁诗情。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等录像资料,或是利用课余时间排演成戏。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指导学生概述故事情节,体会剧本的反封建意义。

2.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莎翁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3.《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4.剧情梗概:参看课本注释。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可复习课文《孔雀东南飞》,由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引入,封建时代人们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由于个人力量的弱小总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2.简介作者及其戏剧创作的特点。

3.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的背景。

4.概述故事情节,明确该剧是悲喜剧。

5.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封建家族间的仇恨和家族对婚姻的包办,毁灭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幸福直至生命。剧本表现了当时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昭示了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完成练习一)

6.学生有表情朗读帕里斯与罗密欧交锋的一段(课本145-148页),分析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7.总结归纳要点。

(四)扩展

比较本剧与《孔雀东南飞》的反封建的社会意义。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品味莎剧语言浓厚的诗情和深挚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

莎士比亚语言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真实。人物是什么地位,什么性格,应该说什么话,怎样说话,都给他一个本来面目。剧中人物的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哀悼朱丽叶的句子非常舒缓,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他们当时的悲痛心情;罗密欧与帕里斯冲突时,则使用了很多节奏短促的语句,有力地烘托出二人激动的心情和当时那种紧张的局面。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播放《梁祝》音乐中“化蝶”一段,感受人物生离死别时情感的波澜。

2.重点朗读罗密欧哀悼朱丽叶的台词,欣赏人物诗化的语言,体会其中包含的情味。

3.总结归纳要点。

4.学生分角色表演前半部分,揣摩其中蕴含的浓郁的诗情。

(四)扩展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录像资料;搜集古往今来的爱情悲剧实例,可以印发陆游的《钗头凤》给学生参考。

(五)布置作业

就古今爱情悲剧人物写一篇小论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实录 篇三

师: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哪位同学介绍一下莎士比亚及其创作?

生: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2部叙事长诗,37部剧本,他的主要作品是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

师:能用几句话概括课文这场戏的情节吗?

生:这是一场封建道德扼杀美好爱情的悲剧。两个互相深爱着的青年恋人,由于双方家族的互相仇视,无法结合,最后不得不双双殉情。剧情非常复杂,一系列让人意料不到的事情,一步步地酿成了巨大的悲剧。

师:有哪些让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呢?

生:神父设定拯救爱情的计划后,派去给罗密欧送信,但送信人却遭到意外没有把信送去。不明真相的帕里斯和罗密欧在坟场意外相遇引发决斗。神父来迟了无法告诉罗密欧事实真相。

师:这个同学把几条线都集中到一起,注意到了戏剧高度集中的特点。那么,莎士比亚是用什么办法将这几条线结在一起的呢?

生:误会。

生:凑巧。

师:读了全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段台词?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帕里斯的台词。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像诗一样,很美,又有感情。

生:我对罗密欧自杀前的这段台词印象深。

师:为什么呢?

生:这段台词能使我激动。

师:假如请你来扮演罗密欧,你将怎样表演这段台词呢?

(生朗读这段台词)

师:我们先从语言角度来理解这段台词。段中有哪些语句难理解呢?

生:“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胜利的坟墓”是什么意思?

生:“死了的人,躺在那儿吧,一个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这两个“死了的人”意思一样吗?

生:“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这一段是什么意思?

师:对这三个问题有同学想发表意见吗?

生:我解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死了的人”应该指帕里斯,第二个指罗密欧,这句话表示罗密欧决心要殉情了。

生:第三个问题中,罗密欧把死亡拟人化,有点幽默的意思,但又让人笑不出来。

师;你的语言感受力很强。这里语言的幽默更凸现了内心的痛苦,是含泪的微笑。

师:没有解答第一个问题的吗?我来提供一个答案,有人说:朱丽叶死了,但她的死使帕里斯追随而去,也使得罗密欧决心以死殉情。他们同为朱丽叶而死,所以罗密欧称朱丽叶的坟墓为胜利的坟墓。这个解释你觉得能化解你的疑惑吗?

生:这个胜利应该是爱的胜利。

生:死就要将两个人永远结合在一起,谁也不能把他们分开,这就是胜利。

师:其实,在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里,“胜利”这个词是译作“辉煌”的,用“辉煌”来修饰“坟墓”,也很合适。

刚才,我们讨论了一些疑难句子,那么,对他的表演大家有什么评价?

生:我觉得他读得太高昂了,总是一个调子,缺少变化。

师:罗密欧只是对朱丽叶一个人说话吗?他对着哪几个人说的?

生:是对几个人说的,有帕里斯、朱丽叶、提伯尔特,还有他自己。

师:对不同的对象说话,他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琢磨琢磨。

如果不能谈全部,就抓住其中的一处来谈一谈你研究的结果。

生:对其中的几个“啊”的处理不应该一个样,应变一变。我数了一下,里面有十个“啊”,它们的语境都不一样。比如第一个,表示吃惊、惊异,第二个表叹息,第三个表顿悟,等等。

师:有深度,注意了细微的地方对感情的影响。表演这一段,确实应该仔细琢磨,罗密欧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在什么场景中念这段独白的,墓地、深夜、火把、打开的墓穴、帕里斯和朱丽叶的尸体,运用你的想象力,将这一场景复现在你脑中,通过不同的语调、语气、语速,来表现人物的心态、感情。比如,“啊,亲爱的朱丽叶”这一段,这样处理怎么样?(老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再将这一段台词边琢磨边读一遍。(学生自由朗读)

师:通过对语言的品读,你觉得莎士比亚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像诗歌一样,很抒情。

生:语言优美,适合朗诵。

生:有个性,各人说的话不一样。

师: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语言上的成就是很高的,有人称它为无韵的诗。同学们课后可以分角色扮演一下,来体会体会。

师:讨论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问题,如果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不是下决心要死并买好毒药,而是到墓地上哭奠一下就完事,也许两个人都不会死;再比如,如果朱丽叶听从劳伦斯神父的话,至少她能活下来,可他们为什么都选择了死呢?

生:他们的死是为了爱,爱高于一切。

生:他们的死不值得,太冲动,自控能力差。

生:他们的死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死也无法生活下去,也不会得到家长的承认。

师:咱们换一个角度再来提这个问题,就是你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殉情有什么想法?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生: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值得。因为他们对爱情过分执著,当然,我不是说执著不对,只是说不能过分。刘墉说得好“爱何必百分百”,我觉得只要你真心爱过了,即使失去了,留下心底的一份思念和永恒的回忆也就足够了。毕竟生命是珍贵的,为爱情放弃生命不值得。

生:对于二人的殉情,我既感同情,又感惋惜。因为在那个时代,二人部属贵族子女,不会被生活所迫,爱情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唯一的追求。失去了爱情,似乎失去了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我深表同情。但同时,这也是一种逃避现实不敢正视现实的表现,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寻求其他的'方式解脱。

生:我认为,在当时的制度下,但凭罗密欧和朱丽叶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改变世人的观念的,因而他们只能选择死亡。

生:我们应该注意在罗密欧的心里,朱丽叶是自杀的,这样一来,罗密欧就有一种负罪感。罗密欧认为朱丽叶的死自己要负一定的责任,所以罗密欧的死是一种负责的表现。如果朱丽叶不是自杀,可能罗密欧就不会自杀了。

师:大家的争论很激烈,之所以如此,是各自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是否联系一下时代背景呢?莎士比亚生活在怎样一个时代呢?下面请一个同学读一下课后练习一对‘人文主义’的定义。(学生读)

师:人文主义就是以自由抗专制,以人权抗教会,以爱情抗禁欲,以科学抗愚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在两大家族间世代仇杀的情况下,在朱丽叶的父亲非要她嫁给帕里斯伯爵的情况下,要想如常人那样结婚是不可能的。他俩也想过私奔,但因为有了罗密欧杀死提伯尔特而被流放这样的巧合,才出现以为朱丽叶死了这样的误会,他们只能选择死,才能赢得爱情。同学们注意课文结尾这几句台词:“啁,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给我。这就是你给我女儿的一份聘礼。”这几句台词暗含什么信息?

生:家长和解了,承认他们的关系了。

师:爱化解了恨,爱情得到了承认,可以说,他们的死唤起了世人的醒。(板书:死——醒)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悲剧主人公虽然死了,但他们人文主义的理想却胜利了。

师:同学们都爱读书,听说最近都在读一本书,叫《流星花园》。这本书好像也写到了爱情。

生(齐):就是写爱情的。

师:看来看过的还不少啁,这里面写的爱情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有什么不同?

生: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具有古典气息,而《流星花园》中的爱情则是现代的,更接近生活,是现代年轻人理想的爱。

师:那么,《流星花园》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

生:它说的是一伙挺有钱的富家子弟爱上谁就去追求谁。

生:《流星花园》里的爱情,就像人们对待身上的一件衣服,合适的时候就穿上,还会因此炫耀;当不合适的时候,就脱下。

生: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穿了又脱,脱了又穿,这能是爱情吗?爱情应是坚贞不渝的。我们不能认为如果青年男女精神空虚就需要爱情,当一个人精神空虚时需要的是伙伴,而不是爱情。

生:我不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穿了脱,脱了穿,也是爱情,只是它不是永恒的,但当他穿在身上时,却是百分之百的爱。

师:有人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为什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那么震撼人的心灵?他们的悲剧那么壮美,他们的死唤起了全世界人的感情的觉醒,可以说,今天的社会,正在享受他们用鲜血带来的爱的自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已超越时间,超越国界,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2、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3、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别是罗密欧听到朱丽叶死后的痛苦心情;

2、体会莎剧语言充满浓厚诗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体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总体设计: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把介绍文学常识、熟悉剧本情节放在预习环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融戏剧常识、人物分析、情感体会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语文活动之中,课堂调控要灵活,要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改变传统的练习巩固模式,课后设置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学习的广延性可持续性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设计(内容见前)

授课前3-4天发下预习设计内容,并提示学习要求及方法。

二、课堂导入:

由一块石头(此石头表面含有两个人物外形,投影显示)的命名入手,谈谈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永恒主题:爱情。教师可以朗诵一首简短的爱情诗(或根据学过的文学作品编写)引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模仿莎剧人物出场念《开场诗》,投影显示: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交代过这几句挈领提纲,

请诸位耐着心细听端详。

三、熟悉情节: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推动情节发展。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常用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人物对话比较多,读完后情节并不能很清晰的呈现在读者的大脑中。而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则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一、、熟悉情节:

1、第五幕第三场主要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关系是怎样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篇五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赵 锋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2、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3、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别是罗密欧听到朱丽叶死后的痛苦心情;

2、体会莎剧语言充满浓厚诗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体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总体设计: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把介绍文学常识、熟悉剧本情节放在预习环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融戏剧常识、人物分析、情感体会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语文活动之中,课堂调控要灵活,要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改变传统的练习巩固模式,课后设置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学习的广延性和可持续性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设计(内容见前)

授课前3-4天发下预习设计内容,并提示学习要求及方法。

二、课堂导入:

由一块石头(此石头表面含有两个人物外形,投影显示)的命名入手,谈谈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永恒主题:爱情。教师可以朗诵一首简短的爱情诗(或根据学过的文学作品编写)引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模仿莎剧人物出场念《开场诗》,投影显示: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交代过这几句挈领提纲,

请诸位耐着心细听端详。

三、熟悉情节: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常用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人物对话比较多,读完后情节并不能很清晰的呈现在读者的大脑中。而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则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1、第五幕第三场主要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关系是怎样的?

帕里斯 罗密欧 朱丽叶 亲王 凯普莱特 蒙太古 劳伦斯 侍童 鲍尔萨泽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课文节选部分内容。

帕、罗决斗,罗、朱殉情,神父陈情,蒙、凯和解。

四、观看电影片段:

选取罗密欧在朱丽叶墓前自诉和朱丽叶醒来一段。

五、赏读品味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剧作创造了语言的奇迹,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他的语言就是上帝,在塑造着人物性格,也在改变着人物命运;他的语言充满诗一样澎湃的激情,屡屡掀起读者情感的波涛。细细品读这篇文章的语言以及蕴含的情感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请两位男生上台,对着投影“躺在墓中的朱丽叶”分别朗读帕里斯、罗密欧的台词。配音乐。

2、简评两学生的朗读。在分析时要扣住人物的性格。

3、让男生模仿罗密欧的口吻,想象一个情境(比如听到一只鸟叫,看到火把),再多说几句,书面表达出来;女生可想象朱丽叶在看到罗密欧已死去的神态动作语言,并描写出来。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习作。

4、再请两位男生朗读帕里斯与罗密欧交锋的一段,并作简评。体会当时罗密欧、帕里斯不同的心理,特别是情感表现的程度。

六、探寻主旨

帕里斯死了。(死也就死了)可是,罗密欧死了,朱丽叶也死了,他们死在爱神的怀抱里。那么,怎么能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是一部爱情的悲剧呢?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结合这一论述,体会罗、朱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作品闪耀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

七、结束授课

学生齐读剧尾维罗那亲王的台词,最后两句教师参与朗读。

八、创意表演:(如时间充足,可以放在课堂;否则作为课外表演练习)

让学生自荐出任导演,由导演选择演员,并安排剧情。教师随机采访其他同学对剧情及人物性格的认识、理解。

九、扩展阅读

1、课外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

2、搜罗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作比较阅读,研究其共性及差异性。

(中学语文网中网辑)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篇六

目的

1.把握剧情,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人物语言。

3.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的比较学习,探究造成各自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4.分析并体会两个世代结仇的家族最后握手言和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爱情题材历来被文学界称为“永恒的题材”。我国古代从《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到乐府诗中的《孔雀东南飞》到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无不体现这一永恒的题材。其实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部以爱情悲剧为题材的戏剧。以前我们已学过了《孔雀东南飞》,了解了乐府诗中的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莎士比亚,学习他笔下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二、解题

1.作者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他幼年时就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他曾进过文法学校,接触到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曾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登台演戏。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

2.剧本产生的社会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它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当时正是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中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其中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实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三、初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讨论思路。

学生讨论后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前半部分(由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写朱丽叶殉情。后半部分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家族的家长,痛悔不已而终于和解。

板书:

罗密欧 与 朱丽叶

决斗 为 假死

殉情

两家族和解

3.提问: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剧本怎样的矛盾冲突?

明确: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4.提问:结合前面对人文主义的介绍,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表看法。

明确: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用“人权”与“神权”相对抗;反对封建思想,提倡个性解放,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世仇恩怨,追求真正的爱情;反抗封建制家族观,秘密举行婚礼,为爱而双双殉情;两个结怨很深的家族的握手言和等都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5.提问:从节选部分来看,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呢?

明确:罗密欧本是一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贵族青年,他的忽而粗暴、野蛮,忽而平和、友好,是他听到心上人朱丽叶的死讯后,悲痛欲绝的表现。他对仆人用了一连串命令,用粗暴甚至威吓的语言指使仆人,如“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而当仆人顺从他之后,他的语言马上平和起来,“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而对于所谓的“情敌”,他的语言也是忽野蛮,忽友好。通过这些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心十分激动的、几乎要失去理智的罗密欧。

6.提问:如何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明确:剧本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深刻地体现了它的。社会意义,即鲜明的反封建倾向。莎士比亚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人文主义思想的封建贵族青年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巧妙地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7.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安排了结怨多年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和好吗?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明确:《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悲剧,但无论主题思想还是艺术风格,都和这一时期的喜剧接近。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两个青年无法结合,终于殉情。两个原本武斗不断的家庭,在各自失去了心爱的儿女,得到了复仇的最惨痛的结果后,两个家族却没有再像过去那样发生大规模的械斗,而是显得非常冷静。亲王适时地劝导后,凯普莱特说:“啊,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给我。这就是你给我女儿的一份聘礼”看来凯普莱特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血的代价。蒙太古也说道:“但是我可以给你更多的。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两家的握手言和说明,第一,年轻的一代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举动已冲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且取得了胜利;第二,这一结果象征了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思想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四、研究性学习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剧作创造了语言的奇迹,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他的语言就是上帝,在塑造着人物性格,也在改变着人物命运;他的语言充满诗一样澎湃的激情,屡屡掀起读者情感的波涛。请细细品读这篇文章的语言以及蕴含的情感。

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些能体莎士比亚语言特点的句子来赏析,教师归纳。

1.帕里斯使用“鲜花”“娇虹”“芳坟”等美好的事情,是对朱丽叶的美貌、善良心地的赞美,表达了对她的无限爱慕、思念之情。“永无消歇”表达了对朱丽叶绵绵无尽的思念。

2.罗密欧此时面对着他认为已死的朱丽叶和为朱丽叶而死的帕里斯,决心以死殉情。能够和朱丽叶同居一座坟墓而躲开不如意的人间,罗密欧认为这个坟墓是“胜利的坟墓”。“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她就是为归航的船导航的灯塔,引导着自己追随而去。

3.“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这表明他不愿相信朱丽叶已死亡,甚至想象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妇,是他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的外露。

4.“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哟!这个排比,增强了语势,表明罗密欧既有无限的眷念,又有立志死亡,追随朱丽叶而去的决心。”

5.“把锄头跟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这表明他此时的暴躁、狂怒。罗密欧原本是个极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6.“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这是帕里斯对罗密欧的出言不逊,甚至诅咒,但罗密欧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在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地拔剑决斗。

7.罗密欧对“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这表明爱人已死,他痛不欲生,不愿独自生活在世上,立志殉情的决心。

8.“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罗密欧手中端的是烈情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表现了了他因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而产生的欣慰感。

(解说: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具体分析、鉴赏,可以使学生在了解莎士比亚语言特点的同是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比较鉴赏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同是爱情悲剧题材,试比较鉴赏两篇课文的异同。

1.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梳理。

明确:相同:这两篇文章都是歌颂青年男女对纯真的爱情、美好的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反抗精神。

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握手言和,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人文主义的胜利。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却双双自杀殉情,他们的爱情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数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叙事诗的写作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反抗精神。

六、课文总结

学习莎士比亚的剧本,应首先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特色。他笔下的悲剧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戏剧以语言丰富著称,有人说他的用词是“千古独步”。另外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特点是各种戏剧因素的有机结合。在莎剧中“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和古怪混合在一起”。在他的一些喜剧中有悲剧的成分,而在他的一些悲剧中又有喜剧的因素,特别是他的早期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个典型。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 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剧本的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人物语言。

3. 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的比较学习,探究造成各自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点

主题和语言。

学习难点

语言特色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 作者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他幼年时就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他曾进过文法学校,接触到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曾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登台演戏。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

二、 剧本产生的社会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它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当时正是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中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其中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实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三、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剧本怎样的矛盾冲突?

2、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3、从节选部分来看,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呢?

4、如何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5、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安排了结怨多年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和好呢?

四、比较探究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同是爱情悲剧题材,试比较鉴赏两篇课文的异同。

思考题答案

1、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2、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用“人权”与“神权”相对抗;反对封建思想,提倡个性解放,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世仇恩怨,追求真正的爱情;反抗封建制家族观,秘密举行婚礼,为爱而双双殉情;两个结怨很深的家族的握手言和等都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3、罗密欧本是一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贵族青年,他的忽而粗暴、野蛮,忽而平和、友好,是他听到心上人朱丽叶的死讯后,悲痛欲绝的表现。他对仆人用了一连串命令,用粗暴甚至威吓的语言指使仆人,如“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而当仆人顺从他之后,他的语言马上平和起来,“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而对于所谓的“情敌”,他的语言也是忽野蛮,忽友好。通过这些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心十分激动的、几乎要失去理智的罗密欧。

4、剧本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深刻地体现了它的社会意义,即鲜明的反封建倾向。莎士比亚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人文主义思想的封建贵族青年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巧妙地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5、《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悲剧,但无论主题思想还是艺术风格,都和这一时期的喜剧接近。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两个青年无法结合,终于殉情。两个原本武斗不断的家庭,在各自失去了心爱的儿女,得到了复仇的最惨痛的结果后,两个家族却没有再像过去那样发生大规模的械斗,而是显得非常冷静。亲王适时地劝导后,凯普莱特说:“啊,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给我。这就是你给我女儿的一份聘礼”看来凯普莱特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血的代价。蒙太古也说道:“但是我可以给你更多的。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两家的握手言和说明,第一,年轻的一代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举动已冲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且取得了胜利;第二,这一结果象征了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思想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参考提示:

相同:这两篇文章都是歌颂青年男女对纯真的爱情、美好的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反抗精神。

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握手言和,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人文主义的胜利。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却双双自杀殉情,他们的爱情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数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叙事诗的写作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反抗精神。

《罗密欧与朱丽叶》... 篇八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课文节选部分内容。

帕、罗决斗,罗、朱殉情,神父陈情,蒙、凯和解。

3当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暴躁、狂怒。

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骑士”“侠客”“武士道”精神)

4、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爱情变故时,往往有哪几种变化?

痛不欲生,立志殉情---罗密欧

无能为力、殉情------焦仲卿

苟且偷生----李甲

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他们双双殉情的意义何在?

(1) 充分表现了真爱的忠诚和执着,他们为此不惜以死来捍卫自己的爱情。

(2) 对迫害他们的占据优势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反抗,也给他们以示威或惩戒。

(3) 给后来者以鼓舞,为他们追求自由爱情扫清障碍。

2、殉情的方式可不可取?或如何看待殉情这种方式?

不可取,他们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是在迫不得已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而为之。。当他们的爱情和婚姻遭到干扰破坏的时候,凭着他们自身的努力,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而政府和法律不能给他们以帮助,社会难以给他们以支持,他们完全处在孤立无援的状态。

而现在的时代,已经为我们创造了获得和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法律保障和其他有利条件,遇到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据理力争或依法保障自己的权益。不能轻率地采取这样令人痛惜的行为。

我们现代人应好好珍惜,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有利与家庭和社会。不能为了所谓的爱情自由而乱搞婚外情,将自己的快乐幸福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也不能为了自己的爱情幸福而将孩子的成长幸福置之脑后,不管不问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二、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主题。

1、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2、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

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心希望这样的流血事件不再发生。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如:在维洛那街头,当凶狠好斗的提伯尔特用侮辱性的语言向罗密欧挑衅时,罗密欧非常真诚地劝阻提伯尔特,直到好友为他而死,罗密欧才忍无可忍地拔剑格斗。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原谅我吧,兄弟!”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此一笔勾销。

还有一种反抗精神。如:朱丽叶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要把女儿嫁给帕里斯,朱丽叶宁死不从,同时向劳伦斯长老求救,这表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3、你觉得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是罗密欧、朱丽叶这对贵族青年与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吗?这样概括是否全面?

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

4、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

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总结: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

罗密欧与朱丽叶 篇九

目录基本信息剧情简介演职员表获奖记录收缩展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罗密欧与朱丽叶 外文名称:Romeo and Juliet 其它名称:殉情记 所属国别:英国 原著作者: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摄制日期:1954年 国家/地区:意大利 / 英国 类型:爱情 / 剧情 片长:USA:138 min 对白语言:英语 /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1954年9月 发行公司:联美电影公司

剧情简介

在十五世纪意大利的贝洛那城住有二家声望很高而彼此尖锐对立的望族。他们之间不断的发生血腥的争执。在蒙达犹家族中,有一个叫罗密欧的年轻少年。而卡普雷特家族中则有一位可爱的小女儿茱莉叶。他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相遇并互相产生好感。后来继而深深相爱。但两方家人拼命阻挠,一次争执中罗密欧失手杀死了茱莉叶的表哥杀死,从而被流放到城外。为了躲避家人的逼婚,茱莉叶不得不在神父的帮助下假死,当罗密欧知道后,赶了回来看到墓穴熟睡的茱莉叶,失望之余自杀了,当茱莉叶看到爱人死后也绝望的用短剑刺入了自已的胸部殉情而死。

演职员表获奖记录

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1954)金狮奖 雷纳托・卡斯特拉尼 第8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1955) 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8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1955) 电影奖-最佳英国本土剧本(提名) 雷纳托・卡斯特拉尼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篇十

怀远县常坟中学 程超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认真阅读剧本,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对话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使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基本能力目标:

①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②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认识剧作的矛盾冲突及其实质,理解作品的主题。

3、思想教育目标:

①通过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阅读剧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审美能力。

②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罪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想】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本课所在单元教学要求是“阅读剧本,要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人物的命运,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的。”

确立本文的欣赏重点是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课文较长,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整部剧作的内容,重点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注意体会人物感情。可以播放电影,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教学中可通过朗读、配音,创设情境。

本文是自读课,可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加深其对戏剧人物的了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连堂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悲剧我们接触过许多,谁能来举例?

2、学生散答。

3、教师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交待鉴赏重点,明确学习任务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由剧作改编的电影,大家都为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感到惋惜,我们课本中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课文较长,我们重点赏析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要求大家在品味作品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

三、回放电影片断,请学生配音,创设情境

1、教师引导:大家知道,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也在发展变化着,为了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感情,我们先来回放电影中的几个经典片断,帮助大家回顾一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

2、利用vcd(多媒体效果更好)放映。(指名两位学生为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配音。)

镜头一:舞会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中不期而遇,互诉衷肠。

镜头二:罗密欧在无奈中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兄,遭到放逐。两个人依依惜别,痛苦万分。

3、朗诵指导:两位同学的精彩配音一定会令其他同学叹服,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其余同学作评价,找出差距所在,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朗诵指导。

(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眼、口、耳、心同时开动,在诵读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品味语言,重点体会罗密欧的感情

1、教师引导:在刚才的那段对白中,我们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那刻骨铭心的爱,听到了他们热烈挚诚的心声——为了纯洁的爱,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姓氏,抛弃那种狭隘的家族荣誉观念,但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维洛那街头一场血腥的厮杀使一切幸福和希望都化成泡影。罗密欧被放逐,一对相爱至深的恋人就这样被迫分离了。当罗密欧带着满腔痛苦,无限爱恋和一丝渺茫的希望踏上去曼陀亚的路时,他怎会想到与朱丽叶的这一别竟成了永诀!当他再次回到维洛那时,他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请大家打开书,来品味罗密欧的语言。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圈点能表现罗密欧心情的语句,作旁批。

3、引导学生分析罗密欧的感情。

(归纳)暴躁、狂怒。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4、引导:请大家回顾一下电影,罗密欧原本就是这样一个蛮横粗暴的人吗?

(归纳)罗密欧原本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5、引导:除了命令、威胁仆人外,还有哪些语言体现他这种心情?

(归纳)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6、引导:但为什么后来他又称坟墓是“一个灯塔”,“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呢?这样写,是不是矛盾呢?

(归纳)不矛盾。“灯塔”能指引航向。罗密欧之所以来到这儿,就是因为朱丽叶安息在这里,所以这里用比喻表明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刚才罗密欧咒骂坟墓,是因其阻挡了他与朱丽叶的相聚;而现在,罗密欧已掘开墓门,来到朱丽叶身边,所以他又觉得坟墓是他最好的归宿。“欢宴”表现出他因能重见爱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华堂”则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由衷赞美,朱丽叶太美了,就连阴森的墓穴也为之生辉,由此可见罗密欧用情至深。

7、引导:罗密欧的失去理智还有其他的表现吗?

(归纳)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他说自己是“一个疯子”,已“不顾死活”。帕里斯本来也是无辜的,但因为他阻挠了罗密欧去见墓中的朱丽叶,所以罗密欧不顾一切地拔剑,与之格斗,最终刺死了他。

8、引导:这一情节中的罗密欧的确很激动,但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还能从罗密欧的言谈中找到他昔日那温和的影子,找找看。

(归纳)见到帕里斯之初,罗密欧本来已经很暴躁,但尽管帕里斯出言不逊,说他是“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他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当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拔剑决斗。

9、引导:可见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变故时,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要从语言入手,细细品味,不能将其简单化。除了激动、暴怒外,还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归纳)痛不欲生,立志殉情。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10、请朗读较好的同学就这些语言作表情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

(归纳)除了激动、悲痛外,还有一丝欣慰。如“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我们在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常常会“干杯”,但现在罗密欧手中端的不是琼浆玉液,而是烈性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就是因为他想到一饮而尽后,就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了,所以他很欣慰。

投影设问:“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归纳)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讨论的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解:

(1)“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朱丽叶。

(2)“苦叶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死神。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罗密欧手中的毒药。

(可以把对这句话的理解作为鉴赏中的未定点,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就值得肯定。教师没有必要作出统一的“标准”答案。)

11、教师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并通过形象板书,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真正实现新大纲对“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分析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1、教师引导: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归纳)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上述观点会为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

学生对莎翁的四大悲剧都有所了解,其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估计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和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会教训。

学生敢于提出新见解,教师要予以肯定,然后引导同学就此观点展开讨论,不急于在课上就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翻看原著,查阅资料,再多寻找一些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再交流,再讨论。

课堂上暂时只按第一种观点继续往下分析。)

2、教师引导: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要求联系电影中的情节,结合课文语言作出分析。

(归纳1)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心希望这样的流血事件不再发生。

(归纳2)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如:在维洛那街头,当凶狠好斗的提伯尔特用侮辱性的语言向罗密欧挑衅时,罗密欧非常真诚地劝阻提伯尔特,直到好友为他而死,罗密欧才忍无可忍地拔剑格斗。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原谅我吧,兄弟!”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此一笔勾销。

(归纳3)还有一种反抗精神。如:朱丽叶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要把女儿嫁给帕里斯,朱丽叶宁死不从,同时向劳伦斯长老求救,这表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3、教师引导:无论是对封建世仇的厌恶、调解,还是对封建家长的反抗,都表现了青年一代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反封建,反神权,肯定现世,颂扬爱情。大家知道,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觉得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

①启发:是罗密欧、朱丽叶这对贵族青年与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吗?这样概括是否全面?

(归纳)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

②启发: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

(归纳)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4、教师小结: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此环节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新大纲内因为主的教育思想,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

六、演出课本剧

使学生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感情、作品的主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此环节在时间上宜把握在30分钟之内。)

(排演课本剧,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排练,最后择优选用。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会使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各有所长的学生就都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舞台上,幽暗的灯光,阴冷的布景,哀婉的音乐,会使观众很快进入情境;而演员们投入的表演——那低回深情的倾诉、那毅然决然的殉情,会深深地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不由你不为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掬一把同情之泪。

在观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观后的感受,如对表演的评价,通过课本剧对作品的进一步认识等。也可让几个主要演员走下台来和观众见面,谈一谈自己表演的体会和收获,让四个罗密欧、四个朱丽叶、四个帕里斯、四个……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这样,经过感性——理性——感性的几个循环,学生对作品一定会有独到的理解。)

七、总结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却并没有被命运摧毁。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八、作业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文字。

(在作业的安排上,学生动手、动脑,实现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向课外迁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新大纲“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教育理念。)

【附:板书设计】

罗 密 欧 与 朱 丽 叶

作品主题:反封建,反神权,肯定现世,颂扬爱情。

作者邮箱:

[1]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上面的10篇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