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鲁迅《风筝》读后感精彩5篇2-13-90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不器文库编辑首席给家人们分享的鲁迅《风筝》读后感精彩5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筝》读后感 篇一

鲁迅《风筝》读后感精彩5篇2-13-90

学习了《纸船和风筝》这一篇文章,我认为,课文中的松树和小熊是一对真心好朋友。因为,他们俩了虽然闹了别扭,但小熊还是时刻想着小松鼠,彼此祝愿它们过得幸福、快乐。

我想当同学之间吵了架或者别扭,要主动、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学会宽容别人,大度一些,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做真正的知心朋友。

《风筝》读后感 篇二

每個人都有理想,這裏的一位老师少了只腿,可他不气馁,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越飞越高。他一個瘸男人,比躺在病床上埋怨着自己的腿的人强多了。身为老师,瘸了是非常麻烦的。也许,他的理想是好好当一位老师,那么,他的理想系在了风筝上,每次都特别的高,飞得特别的好,他的理想离他根本就不远了。

“圆木仗”是他的好助手,没有它,刘老师不可能那么那么的伟大,说不定沒了它,刘老师就还在病床上呻吟呢!那在现实中,这根拐杖就是我们精神的支柱。刘老师瘸了还能这么的精神,我们呢,四肢齐全,可对自己的理想根本就没迈过一步,对吗?

也曾试过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让它飞高飞远,让自己的理想靠自己走,自己向理想走去,可却没有达到:

我写过一封书信,上面的'内容是忏悔,要自己好好学习,相当于计划表,可当我想做这件事时,却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把它给撕了。

我实在想不通,刘老师的理想率已经少了一大半,他却能挺过去,而我,懒惰得连自己条件充足了还不知足,还跟自己的理想怄气,我真不应该呀!

但愿我自己理想的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了曲折挺胸抬头;骄傲了,自己改过;飞高了,永不知足!朝自己的理想飞吧!!

《风筝》读后感 篇三

我读了纸船和风筝这篇故事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松鼠和小熊就不应该为了一点点小事而耽误了大事。

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松鼠也很难过,它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它们最终还是和好了。

《风筝》读后感 篇四

鲁迅的《风筝》出现在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上,那时我十二岁,背诵了整篇课文。如今八年过去了,依然清晰的记得文章里面的情节,这是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文章里讲述的是,在那个思想封建的年代,小孩子的天性被大人们的所谓的规矩所残酷地泯灭了。十岁的弟弟瘦弱、多病,最喜欢风筝。又因为没有钱买不起风筝,哥哥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的事,就不许弟弟放风筝。有一天,哥哥发现弟弟自己偷做的风筝,便无情地当着弟弟的面前折断风筝,愤怒的离去,留下弟弟绝望的站在小屋里面。每当回忆到这个情节,心中某个地方在隐隐作痛。在童年时期,经历了哪些,有很多事情我都忘记了。但总是觉得自己和故事中的哥哥、弟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许,在生活中,我曾经担当文中“弟弟”的角色,也许,我也曾经扮演过“哥哥”的角色。或许,两个角色我都演过。我忘记了,但冥冥之中又能想起。那种感觉就好像,你停在某个路口,或者看见了某个人的笑容忽然想起此时的情景在很久以前梦见过。

文中的哥哥在中年时期才知道自己年轻时对弟弟犯下的过错,于是想尽各种办法弥补。如果得不到弟弟的原谅,他会一直愧疚下去。当他对已经长满胡子的弟弟讲述小时候关于折断风筝的事情时,却发现弟弟已经忘记了。那种愧疚,那种愧疚带来的沉重的痛再也得不到释然了。我想我能够明白哥哥的痛。我想这种痛无论是亲情爱情都被体现了,就像高二那年,喜欢过一个人,并很大胆的表白,很努力的对他好,对那个人好到忘记了对自己好的程度。那个人也一直接受着我的好。当时,不懂事、不成熟的我误以为这就是恋爱,整天沉浸在幸福的幻觉里。可是有一天,那个人离开了我所在的城市,在离开之前最后一次见面,他对我说:“其实,我从来没喜欢过你”。这并不是什么善意的谎言,对我来说,我一开始就猜到这个事实。当事实验证了心中的事实,心还是会痛。两年过去了,那个人突然在QQ上找到我,对我说当年因为他不懂事,每次想起我都觉得愧疚,求我原谅他。我笑着回复他说:“早就不记得了,没什么的。”时间是解药,也是毒药,就文中的弟弟一样,再难过的绝望也会被忘掉。曾经被伤害的人忘记了,去伤害的人却耿耿于怀。我想,他和文中的哥哥一样,愧疚永远没办法得到释怀,这才是最大的惩罚。

每个人这一辈子都会做过像文中的哥哥这样的事,在不懂事的年龄犯下了错误,等在长大成熟了悔悟,愧疚却无法释怀。比如在叛逆时期做出了伤害父母的事,比如欺负了弟弟妹妹,如此的小事。当这些回忆被想起,因为歉意,从此,这些回忆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时隔几年,时隔十几年,你再去追寻,当事人却微笑着对你摇摇头说忘记了,没准还会骂你想太多。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小愧疚和小歉意,全部有机会得到原谅是很难的。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与各种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让这些年轻的小歉意和小愧疚留在心里,当做是回忆中的调味剂。

《风筝》读后感 篇五

爸爸用善行救赎了罪恶,阿米尔追寻完整的人格,哈桑追寻的是忠诚。在最深的友谊和情感里,一种复杂、深沉和深入骨子的呼吸在阿米尔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的最后一次风筝画上句点。

哈桑从不会抬头看风筝在空中的轨迹,也不会低头追风筝的影子,但他从来都知道风筝在什么地方,就如同我们知道自己的心愿在哪。重要的是勇敢去追,不论代价什么,不论是否遍体鳞伤,不论将来是否献出自己的生命。它或许是理想、自由、救赎、和爱,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