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中国寓言故事优秀5篇4-20-92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这里是编辑征途帮家人们分享的中国寓言故事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寓言故事 篇一

中国寓言故事优秀5篇4-20-92

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么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现在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这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经典寓言故事 篇二

雄鸡啄百脚

原先,雄鸡头上不单长了大红冠子,还长了一对角,漂亮得扎实呐。龙呢,头上没得角,像现在的蛇。

玉皇大帝要选十二个禽兽作为十二生肖。龙怕自己不好看,选不上,就同雄鸡商量:"雄鸡兄弟,你是又有冠子又有角,实在是好看,你把你的角借给我去应选吧。你就是没角也能选得上的。"雄鸡想借给它,又怕它借了去不还,就叫它去找个做保的。百脚(蜈蚣的俗称)在旁边抢嘴说:"我做保!"于是雄鸡就把一对角借给了龙。龙有了角,果然被选到了十二生肖里。雄鸡也选进去了。选好以后,雄鸡就去向龙要角,哪晓得龙耍赖了,朝海浪里一拱,再不同雄鸡见面。雄鸡没法,就天天叫:"龙哥哥,角还我!”

哪晓得无论雄鸡怎么叫,龙还是不归还。雄鸡只好去找做保的百脚。百脚说它也没法子想,雄鸡一听气煞了,大声地说:"你没得法子叫龙归还,做什么保啊?!"从此雄鸡和百脚结下了冤仇,看见百脚就追着啄。

蜻蜓报信

热天,发大水辰光,总有许多情蜒在天井里飞来飞去,老人讲:"捉蜡蜒罪过格、它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碧玉簪变的。”

据说,从前大湖是一块平地,上面的县城叫山阳县,县里有勿少人良心勿好,非但不爱惜五谷,勿孝敬爷娘,还要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天上的玉皇大帝几次三番要拿山阳县沉没掉,三番几次都被观世音娘娘用净瓶将水收了去,救了山阳县里的老百姓。

玉皇心里勿开心,又匆好得罪观音,就乘王母娘娘做寿辰光,约观音到御花园着棋,说:"你平常日夜特别忙,今朝你将净瓶押在我处,等下好棋再还你。"观音因吃了几杯寿酒,就答应了。哪里晓得,等观音一落坐,玉皇就叫早已安排好的天兵天将去淹没山阳县。

等观音心血来潮,天兵天将已出了南天门哉。这才明白玉帝的用意。刚才又有话在先,勿能离开,何况净瓶又在玉帝手里。观音灵机一动,暗暗将头上碧玉管抽出,乘玉帝下棋辰光,往下面一掷,变成一只蜻蜓,飞到山阳县去报讯:马上要落大雨、发大水了。善心的老百姓一听,都扶老携幼躲到山上去哉,恶人勿相信,勿搬。不一会天兵天将一到,山阳县就沉没了,变成了现在的太湖。

因为蜻蜓当时要赶在天兵天将前头,两只翅膀勿够用,蜻蜓就有四只翅膀。一直到现在,蜻蜓还在报讯,你只要看到蜻蜓成批在天上飞,保险就要落大雨,发大水,万试万灵。

桑树流水乌鸦叫

西汉末年,王莽篡了位,派兵到处捉拿刘秀。

刘秀只身一人,走在路上,他饿得头晕眼花,四肢无力。见路旁有棵桑树,他挨到跟前,坐下来倚在树干上打起盹来。过了一会,突然听到树上有乌鸦叫,他便扬起头来,睁眼一看,原来,老鸦在吃桑果子。他心里一动:难道这种野果能吃吗?于是他将掉在地上的桑果子拾起来尝了一尝,感到又香又甜。接着他将地上的桑果于全部拾起来吃了。乌鸦好像知道他饿了,双翅一扑,地上又掉一大片,不一会刘秀吃饱了。临走时,他对大桑树和老鸦感激地说:"如果我刘秀能光复汉家江山,一定封你为树中之首,鸟中之王。”

后来,刘秀真的做上了皇帝。他哪里还想起救过他命的桑树和乌鸦。他却把椿树封为树王,把凤凰封为鸟王。大桑树知道后,脚都气炸了,乌鸦气得成天骂声不绝。有一次,刘秀出宫打猎,又到了这凛大桑树跟前。他见大桑树上有很多洞,直往外淌黑水,而乌鸦也站在树上骂他。他这才想起当初的事来。心里很后悔,但为时已晚了。皇帝封的东西是不能更改的。回宫后,刘秀只得抽出龙泉剑,一下子把椿树的头剁了下来。等他再找凤凰时,凤凰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

现在,人们看到的桑树,大多肚子上有洞,向外淌黑水。那就是被刘秀气的。乌鸦见人就叫,它是在骂刘秀的。椿树一到秋天;叶子一落,就像被砍过一样,那就是被刘秀用龙泉剑砍的。至于凤凰,现在人们再也见不到它,那是被刘秀吓跑的。

黄鱼穿金袍

金门一带黄鱼肚皮是黄的,长江口一带黄鱼肚皮是白的,这里有个原因呢。

东海龙王为了引来更多的黄鱼到黄海落脚,特地在长江口设了一座金门,并传旨守龙宫的虾兵蟹将:凡是过金门的黄鱼,都给它们穿上金袍,允许到龙宫里游玩。不过金门,白身子的黄鱼再肥再凶也不得进龙宫。

这一来,黄鱼都晓得了,哪个不想穿上金袍,威风凛凛地到龙宫玩耍玩耍。大批黄鱼都东下过金门,游奔黄鱼洋。龙王呢,还要看看它们的胆子大不大,决心强不强,照会了守门的兵将:一看到黄鱼群来了就掀起大风大浪。决心大的黄鱼哪管风大浪急,拼命往前游。一些老资格的江黄怕出力,心里又探不到底,也不晓得能不能装到金,懒洋洋的,遇到大风大浪就回头了。龙王在龙宫里眼观千里,看得一清二楚。传出旨意:"凡是进了金门的随时装金,来多少装多少,让它们看看我东海龙君说话算数。"这样,成千上万的黄鱼一进金门身上就金光灿灿,高兴得咕咕直叫,神气十足的游览黄鱼洋,直奔龙宫而来。龙王心中也高兴,手抹龙须受众黄鱼的朝拜,叫兵将们指点它们游龙宫,玩耍作嬉。

从此,年年都有无数的黄鱼进金门,到黄鱼洋里来,使我徕①这一带成了有名的黄鱼场。凡是在我们东弶港一带到山东,取到的黄鱼都是黄黄的肚皮,金色的身子。可是,长江口在金门之外,那里也取到黄鱼,但却是白身子,口味也没有黄鱼洋的好。

药渣为什么倒路口

吃中药的病人有个习惯,总要把煎过的中药药渣倒在三岔路口,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很早以前有个名医叫李时珍,他一心为民治病,亲自上山采草药,尝百味,又跋山涉水,走东家,串西家,上门就医,医道很高,手到病除。

有一次,李时珍来到河南,只见田地荒芜,村庄冷落,病人格外多。李时珍很奇怪,他见村东有间破茅屋,就走了进去。屋里有位老人困在床上打哼哼,李时珍赶紧上前把脉,得知是最平常不过的伤风感冒,吃两帖中药就行了。他解开包裹,取些鲜马鞭草、羌活、青蒿。.。.。.煎好药,喂老人喝下。嘿!这药真神,老人逼出一身汗,没一息辰光就好了。

李时珍陪了老人一刻,见老人精神爽快,就问道:"老伯伯!你这病怎么不请医求药?"老人叹口气说:"不瞒神医,我已请过好多走坊郎中,吃过几十帖药,只是不见好,今日多亏你了。"李时珍心中纳闷,请医生看过,病怎么没好?就请老人把走坊郎中的药渣拿出,用手掰开,细细一看,原来都是些假药,李时珍心中也就明白了。

李时珍为老人治病的事很快让人知道了,大家纷纷赶来求医,而且都带来江湖郎中配制的中药,让神医检点。李时珍忙忙碌碌,怎么也来不及。怎么办?他想了个办法,叫众人把草药倒在地上,二一一摊好,逐个逐个查点,把真药拣出来,把假药剔出去,教人们识别中草药。。

李时珍检验药草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江南。人们纷纷把药渣倒在三岔路口,盼望李时珍经过时检点,为民除病。就这样,这个风俗习惯慢慢盛行起来,真到现在,人们还是这样做哩。

水牛与蚕姑娘

水牛和蚕姑娘原来是天上的神仙。住在王母娘娘的御花园里。牛吃青草,蚕姑娘也吃桑叶。

后来,王母娘娘要开幡桃盛会,就在御花园栽了大量的桃树。这一来,青草少了,水牛吃不饱肚子;桑树少了,蚕姑娘也吃不饱肚子。

有一天,水牛跑到南天门外游玩,朝底下一看:哎哟,这底下满山遍野都长着青滴滴、绿油油的青草。这时,蚕姑娘也飞到南天门来游玩,也看到底下长了不少青枝绿叶的桑树。

"唉!"水牛叹了一口气说:"人间遍地都长的好青草,我眼瞪瞪吃不到!”

蚕姑娘听了这话,也是一肚子怨气:"看到人间青枝绿叶的桑树,真想下去吃个饱。牛大哥,你想下去吗?”

"有得吃。怎么不想呢!可惜我只有四条腿,能跑不能飞。不像你有一对翅膀。”

"牛大哥,你想去,我有办法。只要你往我背一站,我驮你到人间去。”

"行!”

蚕姑娘驮起水牛,它们飞到人间,大吃了一顿,肚子都吃得圆滚滚的,赶紧又飞回天庭。天上的神兵神将,一个都不知道。就这样,一日两,两日三,经常飞到人间,一直太平无事。慢慢地,也就粗心大意了。这一天,它们又飞到人间,肚子吃得饱饱的,太阳晒得暖暖的,呼呼大睡,连天庭的钟声都没有听到。

王母娘娘见天兵天将、各路神仙都到齐了,唯独就少水牛和蚕姑娘,立即就命大白金星查找。太白金星来到南天门外,朝下一看,只见水牛躺在山坡上,蚕姑娘躺在桑树上,都在呼呼大睡。王母娘娘立刻派天兵天将把它们捉回天庭,要把它们贬到人间。

太白金星出来说:"启奏王母娘娘,水牛力大无穷,脾气拗犟,还有一双瞧不起人的眼睛,要是它发起牛脾气,定要伤害下界生灵;蚕姑娘有一双长翅膀,终日东游西荡,说不定还会偷入人天庭。”

王母娘娘降旨:"抠去水牛双目,换上蛇的眼睛,罚它一生劳役,车水、耕田、拉车;剪去蚕姑娘双翅,罚它抽筋剥皮。”

天兵天将遵照王母娘娘的旨意,把它们一齐押到南天门。水牛满肚子火,正要发牛脾气,被天兵天将用力一掀,正巧一头坠在石头山上,上巴壳子上的牙齿撞得一个都没有了,眼睛又被天兵天将换成蛇眼。

从此,水牛的上巴壳子上,一个牙齿也没有了,所以只能嚼嚼青草。原来牛的眼睛看人只有一点点大,丝毫不把人放在眼睛里,如今换上蛇的眼睛,看到人,大得像座青山,吓得低头贴耳。蛇换上牛眼睛之后,反而把人看得一点点大,所以蛇敢往人面前窜。

农夫看到水牛力气大,对人又低头贴耳的,就把它拖去耕田。水牛心里不服气,就发起牛脾气来了。农夫看它不驯服,就给它穿上鼻子,还用鞭子跟在它后头抽。从此,水牛满肚子怨气没处出,一天到晚总是"苦苦苦"地叹气。

蚕姑娘呢,在南天门被天兵天将掐掉了翅膀,一头坠到人间一座花园里的桑枝上,只好躲在桑叶后面,吃吃睡睡。就这样,六七四十二天之后,结了个茧子,把自己藏在里头。一天,有个小姐忽然看见桑树上挂了个雪白如银的。东西,有小鸡蛋大。就叫丫鬟到花园里采回来,抓到手里一看,挺棒石硬的,不晓得是什么东西,就保存在抽屉里。哪晓得第二年春天,拉开抽屉一看,密密麻麻的小虫子。再看看那个雪白如银的"小圆蛋"破了一个洞,小姐想;这是在桑树上采到的,它们肯定吃桑叶,就叫丫鬟到花园里摘桑叶给小虫子吃。就这样过了六七四十二天,累累拉拉,结了数不清的雪白如银的小圆蛋,也就是蚕茧呀。

小姐用手指捏起一颗蚕茧,转过来,调过去,看得入了神。这时,丫鬓端了一杯茶给小姐,往桌上一墩,"当"的一声,小姐一惊,手里的蚕茧正巧掉在茶杯里。丫鬟连忙拿了一只筷子来捞。哪晓得这蚕茧滑叽骨碌的,左捞右捞捞不上来,反面捞了一根丝粘在筷头子上。小姐捏住这根丝,想把茧子拎出来,结果越拎越长,越拎越长,把整个茧子拎完了,只落个蛹在茶杯里。蚕就这么被抽筋剥皮了。这小姐看看手中的丝,心想:何不就用它来织布呢?她把茧子都放到热水里抽丝,又用这丝织成布。这种布软绵绵的,亮滑滑的,这就是现在的绸缎。

从此,养蚕就流传下来了。

哎!还有个奇事,蚕子背上有几个花斑,据说,就是水牛踏在蚕子背上留下来的蹄子印。到现在还不曾蜕得掉。

寓言故事 篇三

夏天所有的昆虫都在干自己的活,只有粪金龟,整天东游西荡,看起来十分悠闲。

这天粪金龟看见蚂蚁正在搬食物就对他说:“喂,蚂蚁老兄整天看见你不是在搬东西就是在找食物,你何必这样呢兄弟!”“我这样做是为了储存过冬的食物,我劝你还是不要整天这样子东游西逛,还是早点储存过冬的食物吧!”蚂蚁一边搬食物一边对粪金龟说:“现在离冬天还早得很呢!”粪金龟说道。蚂蚁并没有理会它,粪金龟觉得没意思就飞走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很快冬天来了,厚厚的大雪把牛粪给盖住了,粪金龟找不到吃的`差点饿死,只好去向蚂蚁乞食。蚂蚁见了他说:“如果你当初听我的劝告,就不会这样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懒惰而又不听别人的劝告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寓言故事集锦 篇四

自相矛盾

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国有一个兼卖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带着这两样货色到街上叫卖,先举起盾牌向人吹嘘说:“我这盾牌呀,再坚固没有了,无论怎样锋利的矛枪也刺不穿它。”停一会儿,又举起他的矛枪向人夸耀说:“我这矛枪呀,再锋利没有了,无论怎样坚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

旁边的人听了,不禁发笑,就问他说:“照这样说,就用你的矛枪来刺你的盾牌。结果会怎样呢?”

这个商人窘得答不出话来了。

酒酸与恶狗

宋国有位小生意人开了一爿酒家,专门出售陈年佳酿。这爿酒家窗明桌净,买卖公道,还在门前高高竖起一杆青旗,行人在几里地外都能看见酒旗招展。顾客一进门槛,店小二就笑脸相迎,殷勤接待。

按理说,这爿酒家应该是生意兴隆的;可是偏偏相反,常常整天不见一个顾客,十分冷落。一坛坛老酒开了封,卖不出去,都发酸变质了。

店主苦思冥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请教附近一个老头儿。老头儿沉吟了一番,问他:“你的看门狗凶不凶?”店老板挺纳闷地说:“凶啊,可这跟卖酒有什么关系呢?”老头儿拈着胡须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恶狗守在门口,见人就咬;酒再好,还有谁敢来买呢?”

郑人买鞋

有个郑国人,想到市上去买一双鞋子,便先用一根稻草量了量自己的脚,作为尺码。但临走时,却把尺码丢在家里,忘记带去。

他到了市上,走进一家鞋店,看见一双鞋子,觉得很中意,可是一摸口袋,尺码没有带来,忙对店员说:

“我忘记了带尺码来,让我赶回去把尺码拿来再买。”说罢,拔脚就跑。

这样一来一往,等他从家里拿了尺码再到市上时,鞋店已关门打烊了,他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知道了这事,就提醒他:“你为自己买鞋子,可以直接穿上试试大小,还要什么尺码呢?”

买鞋的人回答说:“我是宁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

讳疾忌医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杀猪教子

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儿子扯着娘的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去玩。曾子妻被闹得没有法子,就弯下腰哄他说:“小乖乖回去吧,妈妈回家来就杀猪给你吃。”小儿子咽着口水,方才罢休。

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正拿着绳索在捆肥猪,旁边还插着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连忙跑上去拉住他说:“你疯啦!我是故意骗骗小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你怎么能欺骗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骗别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曾子说完,就一刀戳进猪的喉咙里。

子罕不受玉

宋国有个乡人很爱夤缘攀附。

有一次,这个乡人弄到一块未经雕琢的浑玉,心想拍马屁的机会又来了,连忙捧着这块宝玉跑进官府,献给新上任的'京城长官子罕。子罕执意不收。马屁鬼胁肩谄笑说:“这块宝玉啊,只配给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贪财爱贿的小人可不配用。您大人收下吧。”

“请你不要再罗苏了,”子罕正色答道,“你把块玉看作是宝贝,我呢,把不收你这块玉看作是宝贝。”

三人成虎

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充当人质。

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

“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

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

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断是非。”

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一举两得

东汉初,被任命为建威大将军的耿弇率兵奔赴齐地,前去围剿以张步为首的割据势力。当时张步据守剧地,派他的兄弟张蓝率精兵二万据守西安县,另有诸郡太守合万余人据守临淄。西安县与晒淄相距四十里。耿奔便进军画中邑,正好处于西安、临淄两城之间。安营扎寨之后,耿弇分析了一下两城的据守情形。西安城小却十分坚固,而且张蓝兵士精良;临淄名声很大,但守兵松散,易于攻下。于是,他来了个声东击西,扬言要攻打西安,实则发兵前往临淄。这时,有的将帅提出异议,认为随该速去攻打西安,耿弇坚持道:“不然。西安已听说我们要去攻打,正日夜守备,临淄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遇到我们,必会慌乱不堪,这就很容易拿下。攻下临淄,西安就变成了一座孤城,张蓝与张步又相距较远,他一定会吓得弃城而逃。这样我们就是一举而两得了。”果然,耿弇之师只用半天功夫便占据了临淄,张蓝听说,惊慌失措,率领部将弃西安逃往剧城,耿弇攻一城而得到了两座城池。

经典寓言故事 篇五

船夫在河里划着桨。

风吹过来,对船夫说:“我送你一程吧,这样你就不用这么费力了。”

船夫高兴地说:“好呀好呀。”

于是,风吹着船往前飘去。

船夫虽然轻松了,可还是觉得划桨是件麻烦事,便对风说:“风啊,你能不能加大点力度,这样我就不用划桨了。”

风说:“可以呀。”

于是,风加大了力度,吹着船迅速在河里行驶。

船夫舒服极了,心想:既然有风了,我留着桨还有什么用呢?

于是船夫将桨扔进了河里。

过了一会,风停了,船在河里不动了。

船夫急了,大喊道:“风啊,你可不能扔下我不管呀。”

风的余音从远处飘来:“我帮得了你一时,却帮不了你一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