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中国民间故事一百字【通用3篇】7-10-30

民间故事经常触及生死、爱情、友谊等普遍的人类主题,以寓言或象征性的方式探索人生的意义、内心的情感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种深邃的探索能够引发人们思考和对话,并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心灵的满足。下面是敬业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3篇中国民间故事一百字,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民间故事一百字 篇一

中国民间故事一百字【通用3篇】7-10-30

什刹海的传说故事

什刹海在北京鼓楼的西南方,宽阔的水面,四面种着高大的柳树、槐树、杨树,风景好极啦。什刹海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解放后,政府又把什刹海彻底挖了一下子,又在岸边上建立了水泥栏杆,把古老的什刹海打扮得更美丽了。什刹海的刹字,在北京人嘴里念快了,就跟“季”、“价”、“窖”差不多了,因为这个,就有了活财神沈万三(原来北京西便门外有一座“白云观”,庙观里的“财神殿”,据道士说:财神老爷就是北京的“活财神沈万三”。另外传说:沈是元朝末年苏州人,名叫沈富,号叫仲荣。因为他在弟兄里行三,所以人都叫他沈万三。沈万三很有钱,是当年江南第一个有钱的人,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打算扩建南京城墙,又没有那么多钱,沈万三抢头替皇帝修了三座城门,皇帝朱元璋心里很嫉妒这个有钱的沈万三,后来,抓个差错,就把沈万三杀了。这是南京的故事。沈万三没到过北京,可是北京却流传了沈万三的故事。)挖十窖银子的民间传说。

提起沈万三来,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他的,他是“活财神”。活财神应该是很有钱的了,可是他手里一个钱也没有,穷得连衣服都穿不整齐,那么,他怎么会叫活财神呢?他呀,他能知道地下哪里埋着金子,哪里埋着银子。那么,他怎么不挖点金子、挖点银子,换换衣裳呢?不行,沈万三平常说不出来哪里有金子,哪里有银子,要想跟沈万三要金子、银子,得狠狠地打他,把他打急啦,他胡乱一指哪里,挖吧,准有银子,也许是金子,并且,打得越厉害,从他指的地方挖出的金银就越多,这么,人都叫他“活财神”。

可是,谁肯打他呢!他家里的人,不忍打他,一般老百姓呢,又没有平白无事打人的道理。这样,沈万三跟那些不肯打他的人,就都穷得吃不饱饭,穿不整齐衣裳。这一天,皇帝要修建北京城了,皇帝又不愿意把他库里的钱拿出来,就跟大臣们商量“就地取材”的办法,大臣们说:“这一片苦海幽州,哪能弄出这么多钱呢!”皇帝说:“没法子也得想法子!”后来,有人把活财神沈万三的事,告诉了皇帝,皇帝高兴了,吩咐马上把沈万三给抓来。

中国民间故事一百字 篇二

孔甲养龙

孔甲是启的子孙。他当国王的时候,不理朝政,只是关心鬼神、吃喝、打猎、享受宴乐等等。他最喜欢的是养龙。

龙这种动物,是十分神奇的。孔甲的先祖大禹出生的时候就是一条虬龙飞身上天,然后化为人形。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应龙帮了很大的忙,治水成功以后又有两条龙从九天之上下凡来祝贺。

又传说舜在位的时候,在南浔国地脉深处挖出了两条龙。南浔国国王就进献给了舜,舜专门派人照顾,将两条龙养了起来。在舜将王位传给大禹的时候,也顺便挹两条龙移交给了大禹。

孔甲的祖先与龙有着这么深的渊源,也难怪他对养龙独有偏爱了。他也有两条龙,养在自己的宫殿里。可是养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专门的人来照顾龙、喂养它们。这样的人材一时之间并不容易找到。孔甲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个学了几天养龙术,但还不是很精通的刘累。虽然刘累不是最好的人选,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好。

刘累本来是尧的后代子孙,因为家里衰微了,自己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就跑去学了几天养龙术。他还没有学的精通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身手。

结果没养几天,刘累就把雄龙给养死了。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人把死龙从池子里拖出来,去除鳞片,剔去骨头,将龙肉剁成细细的肉膏,放在鼎锅里蒸好,就给孑L甲献了上去。声称是自己在野外打到的野味,特意请主君尝鲜。孔甲就这么吃了下去,还连声称赞味道好。

等到过了几天,孔甲想看两条龙的表演,就让刘累带出龙来。刘雷撒谎说雄龙病了,于是只有一条精神萎靡的雌龙勉强应付了过去。次数多了,孔甲就觉得事情有→www.huabuqi.com←点不对。等他发现时,已经太晚了。

大发脾气的孔甲一定要刘累交出雄龙,刘累连夜跑回了老家,再也不敢提养龙的事情了。

这时,有人向孔甲推荐一个养龙人,叫儆师门。他本身就有奇异之处,经常以桃李花为食,能够像上古的赤松子和宁封子一样,点了一把火,自己跳进火里,然后就趁着一阵青烟,飞升上天。

孔甲大喜,急忙请了师门来,师门也确实有本领。在他的调教下,那条雌龙变得容光焕发,精神振作。每个人看见了都很高兴。孔甲当然是最高兴的一个。

师门本事大,脾气也大。孔甲起初还能忍受养龙师傅,过了不久,孔甲心想,我是堂堂一国之君,我请你来养龙,那么应该你听我的,结果现在倒变成了国君看养龙师傅的脸色了。他越想越生气,平时任性妄为的脾气又上来了。

终于孔甲再也受不了。师门当面批评孔甲的可笑行为时,孑L甲立刻让人把他拖出去杀了。师门十分不屑地说:“砍头对我来说没什么,像你这样妄自尊大的人,自己输了还不知道。”说完以后就跟着卫士出去了,并没有什么害怕的神色。

一会儿,卫士将师门的头捧上来请孔甲过目。孔甲担心他的鬼魂在官里作祟,就赶紧让人埋到荒郊野外。

谁知尸体刚刚埋下,天上就刮大风,下大雨。当风雨停息以后,附近的山林就莫名其妙地着火了。火光熊熊,烈焰照天。很多人去扑火,但都扑不灭。大家都说是因为师门心里有冤才会有这种异象的。

孔甲也害怕了,于是亲自到墓地去祈祷。此后,火势果然小了很多。孔甲也就坐车返回宫殿。侍从们在宫殿门口请国君下车,等了很久都没有动静,等掀开帘子一看,发现孑L甲早就死在车里了。

中国民间故事一百字 篇三

【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冯夷当河伯】的故事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达成自己成仙的心愿。成为一名河伯。

1、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

他站在黄河岸上。望着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河伯始终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河伯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欢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海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2、鲁班修造将军柱

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

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

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

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

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

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

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