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我的教学故事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精选11篇7-2-19

下面是敬业的小编山仔帮大伙儿收集的我的教学故事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精选11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模块教学总结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一

陈佳明

本学期是新课标实施的第一学期,本人在暑假期间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从理论上对新课标有了初步认识,本学期经过了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 新课标教材的特色。

1. 编排内容中,改变以往教材大多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赋予教师在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语言综合知识能力的责任,大量贴近生活的真实材料。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2. 教学活动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

3. 采取了分课型任务教学的方式。

4. 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5. 增加形成性评价,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二。 具体做法:

本学期高一级完成了两个模块的教学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高一英语第一、二模块各含有5个单元,在处理课时时,在参照教科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制定了适合校实际的校本教法。

1) 第一课时: 处理学生用书中的warming up, speaking. Speaking或者WB中talking 合并一起作为一节课,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英语中将对英语口试有所体现,虽然本校学生水平所限。开展这项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但假若经过教师精心设计,适当降低难度,还是能收到一定效果。对于个别单元Speaking话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的则可以处理成最后一节课,即让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输入之后,再输出知识。

2) 第二课时:处理Pre-reading和Reading ,Comprehending.词汇穿插在各课时中,用猜词等等技巧进行教学,而不单独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既利用Comprehending 的练习,又设计了具体问题或T or F,或设计Multiple choice等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3) 第三 四课时,处理知识点。

4) 第五课时,处理Language Study,作为阶段复习,结合“一课一练”中有关词汇的练习,作为一节练习加复习课。

5) 第六课时,处理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语法处理我认为也可采用传统的教法,因为要让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系统的认识,传统的教法也有一定的优点,不应摒弃。

6) 第七课时:处理Listening 中的内容。因为此内容难度较大,所以放在单元靠后的课时,处理是也做了一些删除。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两部分的听力材料,只选取较接近本单元话题的听力材料作为练习,另一篇则发给学生听力材料,处理成听读材料。

7) 第八课时:处理练习册中的Reading Task

8) 第九课时:做本单元小结。

三。 学生评价体系。

新课标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根据本校新课程实施细则的精神,学生学习模块登分分为学时(5%) 情感态度(5%) 书面作业(10%) 实验与实践(10%),平时测试(10%),模块测试(60%).

作为学时,平时测试以及模块测试这几方面有两次测试作为依据。本人平时教学中则尝试进行学生形成性评价。以以下表格为例:

目标 技能 知识 情感 策略 文化

能力 说 读 听 写 综合

目 上课

发言

日常

交谈

朗读 对

话 英语

周报

听力

成绩 周记

文 上课

纪律

自觉性

发言

组性

活动

组织

名 日

期 评 价

组评 教师

评价

以上此表,每组一张。一周小结一次。

此表本人在第一模块做了试用,第二模块因教学进度较紧,故没有具体实施。

四.实践效果:

经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新课程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1) 生活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注重学生为本的理论的贯彻,让学生开始向主体地位发展。

3) 任务型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校本教法,经这学期的实践证实较符合本校学生的知识水平。

存在问题:

1)一些教学步骤对于学生来讲知识起点较高,开展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且有不甚合理之处,特别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有些地方已经明显是超标。可操作性低。

2)课本附录和教参中的语言点解释有不尽详细的地方,个别还有疏漏。

3)教材难度较大,内容多,难以驾驭。在教学进度方面较紧,致使不得不舍弃一些听力和阅读训练。

五: 一些思考:

1)对书中大量练习应该有所选择,过于肤浅的问题或过于牵强的练习。(如教材中个别单元,在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中设置的完型填空,常常过于牵强,可以替换成自己设计的针对课文的Retelling

2)语法知识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之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进行巩固和扩展,在期末复习中再把相同的语言结构放在一起处理。如定语从句,分别在模块I的Unit4&5和模块I的Unit1&5中出现,可作为整体复习。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皆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学生整体评价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还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去完善。

以上是本人对这学期的教学总结。

-1-20

分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二

分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 我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的英语, 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很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外语,外语也是升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科目,学生想在外语考试中考个好分数,家长期待孩子有个好成绩。 当然这就会让我们的教师有这样一个思考,怎样教好学生,让他们真正把外语学好,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上下工夫,不断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的群体并区分对待, 这些组合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作为我们初中的一线教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也应该适当运用分层教学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适当改进,使之更适合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我们教师在分层教学之前, 要充分研读教学大纲,对各个阶段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 对不同知识掌握的水平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并设计不同层次下的教学目标,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力求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得到发展,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的归类分层绝不是教师一接班马上去实施归类的。 教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 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课堂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的质量, 书面字迹是否清晰工整,考试成绩等众多因素。 我们教师充分考虑过这些因素后, 就可按班上学生的人数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归类分层。 可以分为 A、B、C 三层。 A 层为班上前 30%的学生,B 层为班上中等学生,C 层可为班上后 20%的学生。 每一层的所有学生我们教师又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组,让组与组之间竞争学习,同时还可以合作学习。 但实施此教学法也要尊重学生,最好不要在班上公布分层, 对于 A、B 两层学生还好,C 层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对他们不够重视,容易让他们产生消极情绪, 不利于分层的实施及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中词汇部分的讲解

单词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单词组成短语,短语组成句子,句子组成文章。 一般我们教师在正式讲解单元课文前先要讲解一下本单元的单词。 那么第一步就是通过领读的方式先要教学生读会每一个单词, 接下来再细致讲解。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来讲解单词, 但我们也不应该完全依赖于多媒体, 传统教学也有传统教学的优势,我们要利用好黑板的板书,有效讲解单词并要求学生记好笔记。 每一单元的单词讲解结束后,当我们教师再去领读单词的时候,就可以把单词通过变换而来的词形也加入到领读的词汇当中,如是动词,那么它所能涉及短语都可以加入到领读中, 这会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巩固, 学生也会慢慢接受并喜欢这种领读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去扩充词汇、短语。 我们教师可以找出突出者,让他充当教师的角色去领读,学生都很有表现欲,他们都会积极配合老师,这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轻松。

三、教师适当超前教学法

(一)教师个人知识文化素养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们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还应该更多涉猎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 这样在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 在占有较大比重的阅读理解上来看,文章段落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自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看书籍。 教师知道的内容越多,越能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同时也更能得到学生的敬仰、认可。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为今后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适当超前教学法的设计这种适当超前教学大多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中,要想学生学得好,那么教师就要在教授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这种设定适当的超前教学可以在“天”上超前,也可以在“星期 ”,“ 月 ”上超前 ,甚至是在 “年 ”上的超前。 其实在我们教师教学中,这种适当的超前教学一直在用,关键是否把这种超前教学系统化,是否一直坚持在用,是否贯穿教师的整个教学计划。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在每一单元正式教学前, 可能都会先讲讲单词,讲讲语法,这也是一种超前教学,使学生在学时能理解得更好。备课是超前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们讲第一课时, 整个第一单元是否都准备了,是否浏览了第二单元的内容,或者说是否浏览了一册书的。全部内容, 在讲课时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熟悉教材,教过了一次初一的内容, 就知道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 标题为Why do you like pandas? 在这一单元里会出现较多动物的单词, 那么在我们讲授 1-4 单元时碰到有关动物的词汇, 是不是能提前把这类词汇总结下来,先以例句给出,学生既会对动物的词汇感兴趣,在学第五单元时,这些生词又能提前掌握,学得也就会轻松些。 这就涉及了适当超前教学法中的月的超前。每一项工作都会有其独特性, 我们教师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总结教学方法,但我们初中教师从初一开始教起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平时可以抽出时间看完初二、初三的教材,了解整个初中的语法知识点,适当进行年的超前教学法。 我们教师同时也可以把这种适当的超前教学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适当超前学习法,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提前预习,这样,我们教师会教的轻松,学生也会学的轻松。总之,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努力,总结经验,无论是分层教学还是超前教学, 在上每一节课前都需要我们做充分的准备, 尽量让课堂的知识容量大一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给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常识,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实现我们的价值, 也要让学生们慢慢丰富自己。

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求教师设定好教学目标, 每节课下来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达到什么程度, 这也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通过分层次教学,分步骤教学,真正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中学生在强大的母语包围下, 听说外语的机会受到很大限制, 但学生大学毕业后会走向社会, 外语将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外语学习得情境, 通过我们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 让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领会外语学习的美妙。

浅谈英语艺术性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三

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把自己认识到的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用形象手段展现出来,用生动感人的形式组织每一项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结合,保证最佳教学效果,这便形成了英语艺术性教学。

英语艺术性教学是教师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具体体现。英语教师搞艺术性教学,学生们便能在轻松、愉快而又非常专注的气氛中学习英语;能将学习英语语音、词汇、语法、日常交际用语和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这类一般性的活动上升为美的享受和创造活动、学生们的学习愿望和要求就会得到加强;动机、兴趣、情感、习惯、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等非智力因素就会得到充分发挥。既然英语艺术性教学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有如此之功效,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富于这种神奇的艺术魅力呢?

一、爱心、理解与英语艺术性教学的实践

教师的爱深沉、博大而崇高,它深于父母之爱而不同于父母之爱,它带有鲜明的教育性,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优秀教师一踏上讲台就显得那么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归根结蒂乃是他们对于英语教学深刻而正确的悟性以及对于学生的一份热爱,使得他们进入了艺术性教学的自由王国。只有胸怀“育人”大目标,关心的不只是自己精心严谨的教学设计,宝贵的教学时间,更多的是他们学生们的英语教师才会想方设法,把英语知识教学、言语能力的训练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性格锻炼、情操陶冶和个性发展交融起来,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影响力。这种交融,浑然天成,不见人工掺杂之痕迹。在这种巨大力量的影响下,那些在英语课堂上怯懦不敢开口、怕犯错误、不主动参加实践操练的学生大胆起来,敢于开口,不怕犯错误,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进步很快。

二、英语艺术性教学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一位教师能成功地进行艺术性教学,不仅需要拥有爱生之情和对英语教学深刻正确的理解,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形式和师生双边活动等各方面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性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内容艺术化,即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情节化。人教社和英语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的新编中学英语教材现在全国各地普及使用。其内容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发展,让学生逐步认识世界;设计有中外学生同校学习的情景,便于介绍英、美国家的生活习俗,使学生了解其人文、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符合学生的需要;其内容生动有趣,其中不乏有趣的人物、好看的图画、符合学生真实生活的对话及英语歌曲和游戏等;版式设计新颖活泼,富有浓厚的艺术性和良好地教育意义,着实是一套十分考究别具匠心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用语言、直观教具、副语言手段(表情、动作、手势、眼神等无声语言)和表演等使课文中的人和物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其外形、行为、动作、内心世界的全面细致的把握,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从而逐步掌握语言,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 不器文库 力。一篇故事课文往往情节丰富,其中人物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步丰满。教师用语言、图画、灯片向学生介绍故事时,要依据情节的发展;对课文提问和回答时,利用多项选择题或完型填空测试理解情况时,也要考虑情节的发展;甚至朗读、示范和领读也应使学生感到情节性,即通过适当的停顿、快慢节奏、抑扬顿挫及表情变化等表现故事情节的曲折、起伏和发展,这样的内容情节化的教学必然使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同时也能把握情节。而情节的把握又会反过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型、教学步骤(教师在不同的步骤中作用不同)、讲和练的安排、练习类型、操练方式都有艺术性和非艺术性之别。教学形式艺术化首先表现为多变化、有高潮、过渡和交替自然。

一切教学法著作、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教学形式都应随着特定的教学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同样是“介绍”或同样是“操练”,每一次都应表现出新的特色。教师的活动有了新意,学生的活动也就有了新意。介绍新的语言知识之后,就进行操练。操练的方式就是多变的。如采用世界上现代化语言教学的标准课堂活动组织方法:分排练习,两人小组练习,小组活动及分行练习。同时教师就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小组讨论或角色游戏等。

一节课的高潮往往与教学内容的情节高潮同时出现。可以说,没有高潮意识的教师在艺术性教学方面是不会做得完美的。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高潮,比如在课堂上平缓语音中的一个高音,忽然射向某个学生一道含有丰富暗示的目光,或者语酣情浓中的一个颇具力度的动作,支委会在学生大脑接受器中产生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不仅是感官刺激,也是情绪刺激。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造一种安全和睦的学习气氛,消除学生紧张、困窘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能更积极地投入言语交际活动,进入一节课的高潮。

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过度交替自然流畅也体现出一种英语教学的艺术性。该技艺表现在优秀教师基于对学生透彻的了解,他清楚地知道某一处只要轻轻一点,某一处只要细细一拨;某一处需要讲到七成,而某一处只要讲到五成即可,留下一点余地,让学生去完善,去思考、去补充;该技艺表现在似乎不经意之间,似乎不着力之处;而就在这一瞬间,教师已准确地掌握住学生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准备的火候,抓住了熟而不厌的时机,立即过度,自然交替。

教学形式的艺术化还表现在学生的大量参与和多种感官活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学生大量参与,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之一。教师在平时得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讲清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目标有紧密联系,且与他们兴趣相投时,学习动机会增强;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让不同特点的学生有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获得成功,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投入学习活动,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的同时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语言交际。

一种感官参与活动容易疲劳,不能持久,注意力不能集中。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持久性强,效率高。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养成习惯,做到眼耳口手脑“五到”,大脑两半球同时发挥作用,多种渠道输入信息,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激励成就感,加强了学习动机,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三、英语艺术性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艺术化的结果

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的艺术性都得通过艺术化的师生活动来实现。这其中尤以教师活动的艺术化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示范表演者和指挥。教师活动的艺术化表现在教态、语言、副语言手段、演示表演、板书及幽默艺术。

教态包括教师的衣着仪表、师德风度和神情举止等。它是教师本人在学生心目中直观性最强、表率性最强的整体形象。优秀教师往往视教态为备课的第一步,上课的第一关,努力加强全面的文化素质培养,注重身教。他服装整洁,仪态大方,精神饱满,动作从容,欢快而严肃,可亲又可敬。教师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和蔼的态度等饱含着对学生的爱。

“善教者心善言。”英语教师良好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效率。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一般的语言只能交流思想,艺术的语言才能交流情感, 情感的交流又促进思想的交流。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的认知过程往往带有情绪性,常常表现出感情支配理智,甚至光凭感情行事的特征。英语教师巧妙运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使之简明、准确、生动、形象,富于条理,幽默和节奏感,创设一个审美情趣,使学生由爱美而动情,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的基础上,从而更好地发展组织、指挥、讲解的工具作用,完成“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过程,部分学生尽管“中不能言”却“心有所思”,从而积极思考,勇跃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言语,领会教师意图,悟出语言规则。

副语言手段包括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亦称作非语言交际手段,这本身是种富含艺术性的表演,表达一定的意思。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语言,是语言的辅助手段。副语言手段的使用,生动形象,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更佳,演示是以实物展示和动作创设直观情景的常用方法。演示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限制本族语的使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表演是形象地再现人物行为、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使英语教学戏剧化的好形式。采用种种表演手段,创造种种语言情景,大大加强师生双边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精心设计的一幅板书是一幅用文字符号构成的艺术画面。教师在设计板书时,注意其目的性、针对性、概括性、条理性、计划性及灵活性,做到整齐、清晰、正确、规范、美观、醒目、格式多样,富有色彩感,这不仅能突出重点,体现出一节课的高潮,而且富于启发示范作用,启迪学生智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富有感染力、最有普通意义的传递艺术。”在英语课堂上,幽默的源泉可来自学生,也可来自教师;可以来自教学内容本身,也可以来自教学方法。几乎每个环节能运用幽默。“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让人接受”(法国演说家海因兹雷曼麦语),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英语课堂,是“传道授业”的捷径,一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厌学情绪,在笑声中获得知识,二来又可融洽师生关系,保持课堂活动,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的艺术化需要学生活动的和谐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活动艺术化了,才说明教师活动艺术化取得了成功效。学生活动的艺术化最主要是在教师的感染和引导下,能按要求进入学生角色、交际角色,在艺术心境中学习、运用英语,发挥蕴藏的潜力,产生最高的学习效率。

学生活动的艺术化,需要教师的创造、引导。教师自身的较高艺术修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不仅成为学生的表率,而且会使学生享受到人际关系和谐之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艺术化,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运用英语之乐,从而发挥学生自己的最大创造性,实现了英语艺术性教学最根本的目标。

怎样写教学案例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四

一、 什么是教育案例

1. 教育案例的定义

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 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 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在《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一文中,对这个事例评论道:

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 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 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 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

(参见《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

上面这个案例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点评,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经过,给人以许多启迪。这里为了举例的方便,事例和点评分别选自两篇文章,一般在撰写案例时当然是合为一体的

2.教育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 为什么写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作为学校教师撰写教育案例,一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写作的目的、功能和重点。

1. 学习运用理论

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过书本学习,我们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比如这几年来有关主体论的阐述很多,有的说学生是唯一的主体,有的说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体,也有的说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到底谁是主体,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说理,有时难以理解。如果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作一番分析 ,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2. 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3. 促进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 怎样写好教育案例

1. 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

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

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2. 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育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一、教学案例与它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案例?

●在本项研究中,所谓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教学案例--独具特色的教师培训材料:

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准(工匠式→专家型,知识传承→引导创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聚焦点。根据现代的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实践智慧的提高)与知识结构有如图四所示的基本关系。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从一般原理规则的知识,到特殊案例的知识,再到运用原理规则于特定案例的策略知识是不同的。近年来,国际教师教育研究表明:教师培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这是造就有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处于纽带和中介的地位。以往的教师培训,以原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忽略了案例与策略的知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教学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种缺失。

案例由于具有如下作用,正在引起普遍关注: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听讲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纯粹从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

二、教学案例的形成过程与基本结构

形成案例时我们常参考以下几个步骤,在研究过程中尽量注意选择适合的方法:

操作步骤

建议采用的研究方法

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文档(如备课笔记)分析法、讨论

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课堂观察技术、录像带分析技术

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深度访谈、出声思维、实作测评、文档(如学习笔记)分析法等

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综合分析(主要是质的研究方法)

撰写教学案例

撰写草稿-批判性评论-修改编辑-尝试使用-再修改

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主题与背景

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

●情境描述

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

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可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出讨论的焦点。

●问题讨论

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出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的问题。

●诠释与研究

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的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如果仅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或陷于细节、技巧的追索,会失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最适合于做这种研究,当然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不可或缺。中国的教师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我们的教改实践具有长期积累的经验,我们应当有自己最丰富的、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点的案例宝库。

浅谈语音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五

书生中学 李慧美

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语音,语言就不能存在。英语语音教学是整个中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起点,语音教学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语音质量,而语音质量又直接影响着整个英语学习过程,所以语音关是英语教学的第一关。语音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单词读音就有困难,要么不会读,要么读不准,这就成了教学最大的拦路虎,直接影响到单词的记忆与积累。而词汇量少,阅读势必困难重重。此外,单词发音不准,只能把形和义联系起来,而不能把音和义联系起来,给听,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试问一个学生上课时想听听不懂,想说说不出,想写又写不来,其结果除了放弃外还能做什么呢?由此可见,语音教学是听说读写各方面发展的基础,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在现阶段的英语语音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枯燥,太注重语音知识的讲授。

许多老师教学语音时,只是一味地讲解语音知识,示范口形,讲解发音部位,还一个劲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部位和口形。将语音课上成语音学课,造成学生刚开始学英语就怕开口,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接着老师就开始领读,一遍又一遍,学生象念经一样跟读。一堂课下来,老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效果却甚微。学生在英语学习入门阶段就费时费力,兴趣索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说得好。在英语语音教学中,适当的语音知识讲解和示范领读是必须的,但是应该充分利用中学生的非智

力因素,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与一切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又能积极地学习模仿,并对自己的发音进行及时地调节与纠正,即变消极为积极,盲目为有意识地学习。这才是语音教学的成功。

二.老师对语音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把握不够缺乏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音习惯的认识。

另外有些老师对语音教学抱轻视态度。只注重字母,音标,单音与拼读,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其语音知识(如重音,连读,节奏,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全面训练。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听懂,就一个音一个音地教,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违反了语言的真实性和规律性,养成了不良的语音习惯,结果坑苦了学生。连读,节奏一一不通,更不用说同地道的英美人士进行交流了,学生说的英语是中国式英语,外国人听不懂,而外国人说的英语学生也听不懂。所学的语言成了死语言。

良好的语音习惯是学好英语的保证。老师从入门阶段起就该狠抓学生的语音习惯,使学生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后,能操一口流利,地道,纯正的英语并用于交际。这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老师自身语音语调不准,示范声音低,学生听不清。容易造成学生对语言内容的误解。

例如/s/ 和 / / /z/ 和 / /

work/walk of/off were/will want/won’t/what …

又如重音不同

“D o I have to `stick it on `myself?”

“No.Better stick it on the envelope.”

“再如语调不同

Do I have to `stick it `on myself?” “Yes.Do it by yourself.”

He is a doctor.↘表示事实 Yes↘是肯定回答

He is a doctor.↗表示惊奇不解 Yes↗表示疑问

所以老师应进行一定的发音训练,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且在教学中更应注重人机结合,让学生多听标准录音,既能正音和正调又能提高学习兴趣。

四.大班上课,单独练习机会少。

这是中学语音教学中最困难的问题,是语音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主要的解决方法是:首先要听清听准,而后再模仿及朗读。其次在纠音正调时,简要地讲解一点语音知识及练习诀窍。如单音成组比较练习等,还可让语音好的同学领读或帮助他人等等。

鉴于以上一些问题,我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语音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利用语音口型图及口腔活动模型,结合老师的口型,让学生模仿,一目了然,简洁有效。

二.教给学生一些读音规则和读音模式及重音语调等语音知识,易于掌握一般规律。

三。利用童谣小诗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学生的发音;利用绕口令进行辨音正音。

四。采用游戏法教学语音,既可训练学生的正确发音又可培养洪亮

准确地朗读,还能通过背诵和表演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

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进行语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参考书目:

《英语课堂教学游戏》 李震雷 上海教育出版社

《英语童谣和儿童英语语音训练》 肖燕丽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5/99

.6.27

英语语感教学浅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六

英语语感教学浅析

同所有的语言一样,英语也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统一体,音和义的关系则是社会 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可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对这种由社会 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试比较:

①Ilostmybagonly.(我不过丢了包而已。)

②Ilostonlymybag.(我丢的只是包。)

③OnlyIlostmybag.(只有我丢了包。)

④Ionlylostmybag.(我只丢了包。)

⑤Ilostmyonlybag.(我丢了唯一的包。)

以上句子中只有五个单词,由于位置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同;强调的部分不同, 表达的情感态度也迥然各异。至于强调哪一部分,则看当时的具体情景。可见, 在交际中,除了上述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语境 补充、确定的。由于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如言不尽意、言内 意外、弦外之音等现象,所以,不同的听话对象或读者因自身的经验、体会、感 受各不相同,对同一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能和说话人或读者的心情相 契合,对语言有一种本能的直觉。这种直觉是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 并把感受理解的内容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语感便是这种深刻的直觉。

语感作为对语言的直觉,它是对阅读心理的一种描述。它以感觉为起点,即以对 语言表层意义的感受为起点,将现实现象与音义结合,形成浅层直觉;浅层直觉 通过各种途径(如下所述)得到深化,达到对语言的深层意义的理解。这种理解 经过强化,在言语主体内部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性的语言习惯和心理习惯,使表层 意义立即反映到与之对应的深层意义上,形成语感。这一完整而具体的过程是瞬 间完成的。作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经过感官化了的;而真实思想的注入,又 扬弃了浅薄的感官追求,感官又反过来提升思想,最终在感官上留下最真实的思 想情感内涵。也可以说,浅层直觉是在定势化了的感觉器官中产生的,是发现式 的直觉;而深层直觉是激发出来,并伴随着感觉器官功能的调整过程而产生的, 是顿悟式的直觉。

由于语言符号的组合具有任意性,它不是单向地平面性地展开,而是在时间的线 条上一个个依次出现,构成不同的结构,语言系统内部(包括语音、词义、句法、 章法)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彼此之间都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 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语感的深层结构中,这种关系性强化到离开整个语言系统根本无法看懂某个句 子、领略某个词组、品味某种转折的地步。有时,且不说某个句子,即便是整个 段落,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系统就会顿时失去意义,成为一堆要素性的语符材料。 深层语感的这一特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如济慈的《夜莺之歌》有如下 的句子:

Nowmorethaneverseemsitrichtodie,

Tocleseuponthemidnightwithnopain,

Whilethouartpouringforththesoulabr oad,

Insuchaneastasy.

(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美丽, 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 当你正在倾泻你的心怀,发出这般狂喜。)

在这些诗句中,找不到任何对夜莺啼声的摹仿,即使是响亮的“O”在诗中重复 时造成的渐强效果也不是真正的摹仿。而全部诗句组成的结构模式却体现出了鸟 啼的本领。这种深潜的语感并不要求对原型的外在雷同,当许多形象中的每一个 都很自然地为它所包含的共同意义服务时,语感已具有表达抽象的功能。

可见,通过深刻强烈的语感,既能把握相似的语音,又能分清相关词的相似性对 立性以及它们造成的语义效果,抓住语言形式所容括的更多的信息。

语感具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功能。当然,具体到每一 个,语感的素质就有高下之分,即其深度、广度、美度、敏度因人而异。在同一 教室里学习的初中学生,女生英语往往比男生学得好,因为女生普遍比男生有较 强的语感,这是语感的敏度有差异。高中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比初中学生强, 这是因为实践与练习机会不等,语感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正如乔姆斯基所说:“后 天经验是决定语感的变量。”那么,在英语语感教学中,这个变量又由哪些因素 决定呢?

一、教师的语言教学

泰戈尔说:教师的语言是表现情绪与情感的语言。通过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情 感的范读,创造一种情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利用语言的变化,把喜怒哀乐直 接传递给学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如:问一英美女士“Howoldare you?”回答:Ah,it'sase-crel!教师可通过语调的曲折变 化,来表示拒绝或不悦,引起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注意。

二、教师的非语言教学

非语言在语言教学中起辅助作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W巴克认为,非语 言交流有时能够表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它具有如下功能:

①补偿功能:面部表情、手势姿态能添加阐明语言的含义。英美人士总是表情丰 富,并伴随不断的手势讲话,这一点在看教学录相时不难看到。有的甚至连最明 白不过的问题也带着手势。如两人谈话,问:Whowilgothere?答: YouandI.答者就会指一下对方和自己。

②强调功能:对于言语信息中心的特别之处,点到前后时停顿一下,给学生以品 味和理解的机会。

③代替功能: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伴随语言起到补充或 加强语言表达的作用,但某些特定情况下,非语言行为可单独传递信息,如摇头 点头等等。

三、使用教具,强化语感

①根据内容,辅之以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如绘制彩图,放映幻灯,引进乐器演奏 等等,通过设置场面,充分挖掘和展现情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到 深化。

②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鼓励他们在做动作和表演过程中把握自我 表现的分寸。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调控。

四、设置环境,印证语感

由于词义的组合表现出一定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环境补充、确定的,因此 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深入理解字里行间所表现的意义。如:Iwonde rwhattimeitis?Themilkmanhasjustcom e.在这种情况下,回答的是言外之意,即时间与听说两人共知的送奶时间相联 系。另外,“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也包 括在内。特别是英美cousin,aunt等一些亲属中称谓的关系,以及在 当时的某一地域堂兄弟姊妹可以通婚等等。了解语言反映的时代风貌和民族习惯 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字的意义。

五、学生摹仿

摹仿是一个复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唤起语感

注意。恩格斯说,重复产生力量。通过摹仿,才能使别人的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感受,由陌生到熟练,由模糊到明朗。语感注意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经常不断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日积月累自然 而然形成的,通过不断的发现与探索产生对语感的顿悟。正如叶圣陶说:“语感为什么会敏锐,就在于它有深切的生活经验。”

六、阅读

1.朗读。朗读的一个重要益处就是它能够培养学生对声音--符号之间关系的 意识,丰富口语词汇,培养语音语调,掌握句法结构知识,帮助划分意群,加强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朗读使学生既能掌握有关知识,又能增加对英语的听觉 体验。

2.默读。默读过程是一个期待和回味的过程,因为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意向性, 这使读者或多或少能预估下文可能会出现什么,这种“预估”即是语感在阅读中 的表现。如“Whatcolurisit?”,下一句通常是对colour 的具体描述。但由于下一句并不与读者的期待完全一致,它在一定程度上修正、 甚至完全改变了读者的期待,迫使读者回味已读过的东西。在这同时,读者会把已读的部分存入记忆中,在以后的阅读中起期待作用。同一篇题目,初读和复读效果不同,因为存在着一个时间序列,它使读者对材料内容审视的角度不同。不同的篇目,读者对它的预估--语感把握更不尽相同。对于内容相似的材料比对 于陌生的材料预估的正确性要可靠得多。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语感的作用尤为明显。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七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 教学和谐统一律 三序和谐统一律 知识与智力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掌握运用教、学和谐统一规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将教材学科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学生认识规律的序和教学结构程序三序统一,循序渐进,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笔者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以及几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出如下一些中学英语教学规律,供同仁们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教学和谐统一律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受制约于学;学需要教,受指导于教。教和学相辅相成,缺一都构不成教学过程的额有机整体,都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它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在英语教学关系上的体现。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课程。至少在最初阶段,教英语不像教学历史或化学那样主要是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学中当然有该学到的知识,如语言学、音位学等知识,但这些并不是我们在教学初期阶段所要教给学生的。同样,对于英语教学,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之一。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准教师发音的能力,取决于准确模仿教师语音的技能,取决于反复练习同样的语音和句型的耐心和恒心,取决于掌握它们的牢固的记忆力。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因为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信念,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

既然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么,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言语技能,都要靠学生自己学得主动、练得积极才能有所长进,教师只能主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教师在教学中莫“硬灌”,应启发诱导。《礼记・学记》批评了当时教学中违反教学方法和原则的弊端:“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教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细细品味,正是今天教学中不懂教学艺术,“满堂灌”的活写照。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革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成为学生从不会到会,积极学习、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犹如导演,学生犹如演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用得快,用得活,才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态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信心。在示范和组织学生进行操练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与体谅。如,当学生相互间进行课堂操练时,教师来往于之间,仔细倾听他们的操练;学生语塞时,帮助提示一下;听到语误时,轻声纠正,态度亲切自然当课堂操练一时达不到要求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不随意呵斥学生,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应耐心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重新操练。教师正确的教态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课堂上的和谐与默切。

作为教师,都应热爱学生,这也是使教学达到和谐统一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应该是理解与尊重。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尊重,只有尊重才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二者结合才能实现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也才能做到教、学的和谐统一。尊重、理解学生并不排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爱之深,则求之切”,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严格要求的本身,就体现着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施之以尊重,报之以爱戴;加之以威,只能报之以怨。”过分的苛求,不堪接受的批评,有辱人格的谴责,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激发起学生的反感和对抗情绪,因而也就达不到教、学的和谐统一。掌握和运用教、学和谐统一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完美地结合,是教师时刻都要考虑的,永远创造不完的教学艺术主题。

二、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

教学中使教材科学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内容)、学生认识规律----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序(方法)、教学结构程序(形式),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

中学英语课本是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其依据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既然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都有原则性的规定,课本就是这些规定的具体化,就是说,课本的编写要经过编者们的大量创造性劳动,使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和练习的挑选、安排、组织等方面符合学习的规律,编得即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

一般来说,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教材内容很简单,每课的句型和单词都是有限的,学生可以直接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这时教师就不需要讲授过多的语音知识和语法规则。但随着学生学习的语言项目增多和语言现象变复杂,就有需要和可能从一些语言材料里总结和归纳出必要的语法规则。不这样,就不可能使学生理解较复杂或变得繁杂的语言现象和掌握更多的语言项目。即使在这个时候,也还要坚持精讲多练。至于那些对实际运用语言影响不大的语法现象,可少讲,只要学生理解了就行。

一本好教科书能大大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它循序渐进、举例说明并提供了新材料的练习。但是,书不是教师,它不会教、不会听、不会纠错,也不会鼓励学生,不管课本编写得如何好,指导还必须来自教师而不是课本。新教师、负担过重的教师和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教师有时候回陷入所谓的“教科书的圈套”。他们先用“Good morning, class. Open your books to page”问候学生,然后整节课时间都花费在朗读和做书上的练习上。教师和学生完全依赖课本,成为书面文字即印刷符号的奴隶。教师不是在教,而学生也没有达到掌握英语句型的目的。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课本中的材料。许多教科书的练习本身就给出了许多用法:打开书或合上书做、口头或笔头做、有个别学生或有一组学生来做。总之,要记住教科书仅仅是一个帮助达到目的的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要把它当作拐杖或教师的替身,因为语言的实质是双方相互交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要上成实践课,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要用于实践,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初中阶段年级越低,练习时间应越多。对语言知识必须精讲,讲授知识为了知道实践。语言知识讲授的范围、深度、方法和时机要由语言实践和教学需要来决定。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巴班斯基说:“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分清主次,并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主要内容方面,并通过这些主要内容去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基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反之,如果教师有一节课上不好,学生学得不扎实,就会产生学习上的“空白点”;这种如果经常出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人们常说的“夹生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大面积掉队的严重后果。教学中,只有将知识的序、学生认识过程的序、教师安排课堂结构程序的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才能产生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在激发学生兴趣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相似的和不同的情境中去,知识迁移,提高效益。所以,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是教学的又一规律。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改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培养学习能力,核心又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合理的思路,形成有序的逻辑思维形式,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这一根本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益。比如在介词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直观的教学法来帮助学生选择介词,以达到激发兴趣、加强理解、增强记忆,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我们可以用一个箭头、圆点、方框来表示方向介词;我们还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直观图,利用教室里熟悉的实物,通过对每副图的重复或替换练习来演示它们的用法。

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英语教学要注意培育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力。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英语、学习其他学科,也有助于将来从事任何工作。英语知识的内在规律是人们经过长期总结、归纳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从感知到认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学生所学的英语是外国语言,许多语言现象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例如,在汉语中,“我有一本书”和“桌上有一本书”都是一个“有”字,而英语中相对应的“有”则有表示“所有”(have)和表示“存在”(there be)的差别。又如,在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动词词组和主谓结构是放在受修饰词的前面。如:昨天来的那个人是我的叔叔。而在英语中,定语从句则应置于受修饰词的后面,如The man who came yesterday is my uncle. 学生在学习这些英语知识时,通过英汉分析对比,可以学会全面看问题的本领和防止思想僵化。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看图说话,问答,对话,按指定情景写作、自由作文,改写课文或课文的结局,对课文里人物、行为多问几个“why,if”之类的问题等等,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教、学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同时进行的,统一实现的。因为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凭借,智力是用知识来呈现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是知识结晶。二者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所以应把掌握双基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统一起来,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同步,相得益彰,协调发展,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懂得知识本身是什么,同时教给学生怎样正确获得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捕获“猎物”的措施,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聪明,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矛盾。

教学归根结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逐渐教会学生主动地猎取知识、运用知识,因为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跟着老师学一辈子,同时,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抓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可以把其他许多智能的培养带动起来,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就会永远伴随着智能的发展,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开辟广阔的天地,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就不但容易接受而且会转化为长期的记忆。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探微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八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和结构形成,是人们使用语言交际时,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虽然掌握一门语言的主要标志、是熟练地运用这门语言的程度,而不是懂得语言知识的多少,但要熟练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就必须掌握好最常用的词汇和最基本的语法,否则听说读写一样也行不通,更谈不上交际。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语法,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学语法不是为语法而学语法,而是在于能够使学生用已学过的语法规则来阅读,翻译英语简易读物,在口语笔语实践中不犯语法方面的错误。为达到这些目的,学生就必须具有以下基本技能:能辩认所学语法规则:能熟练地进行词形变化,在口语中运用的语法点能脱口而出;能根据所学语法规则迅速地理解难易程度与所学相近的课外读物;在简单的翻译中没有语法错误;常用的语法规则在口笔语中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要实现这一目的,学生就得学习一些必不可少的语法结构。

通过对英语的学习与研究,我认为教语法也要通过一定的场景和实例,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辨认,然后总结出规律,让学生掌握句子的整体结构,再反复地用于实践中,最后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为此目的,我提倡“语法讲授与情境结合并适时集中的语法教学法”。其基本思路是把情境,语法和交际结合,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平时讲课中分散介绍或点到为止的语法现象集中系统地进行讲解,尽量做到课堂教学方式灵活,讲授形式多样化,达到最佳效果。为了实施这一教学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措施。

(一)角色游戏法。游戏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克服紧张感,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以游戏的形式做练习,对所学内容容易牢记,同时,由于游戏反复练习,对所学材料也容易巩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或参与角色游戏的进行,使师生之间产生信任感、亲切感、易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虚拟语气之后,可以由一个学生扮演一个脾气很坏,有很多坏习惯,又很脏的孩子。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他很苦恼。这时学生就可以用虚拟语气对他表示惋惜,用真实条件句给他很多建议和帮助。

A:If you put on a clean suit,you would look better.

If you have a good temper,I would make friends with you .

If you helped others, everyone would love you.

If you gave up smoking, you would be a good boy.

B: If you ask for help,you will be polite to others.

If you study hard from now on,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 very soon,because you are very clever.

If you ask me to help you , I will help you with your English.

采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第一,创设的场景和角色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历,若是完全陌生的场景和角色,游戏难以进行。第二,创设的场景和角色应是正确的积极的适度的,以提高兴致,而不使学生丢脸、尴尬为度。第三,要注意学生的水平。水平高的学生带头做,完成难度大的角色,水平差的学生扮语言简单的角色,以树立信心,积极参与。

(二)顺口溜或口诀法。我们可以把语法知识简明扼要地编成顺口溜或口诀的形式,以便于增加学生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运用。比如高一第一册就开始讲了被动语态的几种形式,第二册中出现被动语态的完成时态。在讲完这一完成时态后,我们就可以用口诀的方式把被动语态概括如下:

过去分词不能丢,放在谓语最后头,

一般现在过去式,is,was在前头,

一旦being中间加,进行时态就是它,

将来时态后跟be,完成时态夹个been。

通过这一总结,学生已复习巩固了原来所学的被动语态的各种形式,对被动语态有了一个完整概念,并且这一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记忆。

(三)图表或图示集中法。这种方法可以把相关的语法用图表或图示的方式总结概括,给学生以直观感觉,能给学生留下较完整、较清晰的印象。通过图表或图示,学生能发挥想象,创立一种情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在高三复习方位介词的用法时,我们可以把已学过的方位介词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加深对方位介词用法的理解,以便在运用中不出错误。

这种方法直观性强,能促使学生动手、动脑、用眼等发挥他们多种感觉器官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分散与集中法。利用此法,我们可以把平时讲课中某些分散介绍或点到为止的相关语法项目,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集中系统复习讲解。对易混淆的语法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并配以强化训练,是有利于学生记忆运用的。比如,在讲完动词的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后,我们可以列出例句让学生比较、归纳,注意各种时态的异同点。例:

I will take the book off the table.

I am taking the book off the table.

I took the book off the table.

这几句话句型相同,单词相同,动词的形式不同。教师可通过做动作或让学生做动作,使学生看到它们表示的时间概念不同。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就很自然地找出动词的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法。而且动词的时间表达法是学生开动脑筋归纳出来的,他们获得的印象会更深,记得会更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的观察,对比,分析和归纳,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上也受到了锻炼。

这种由粗及细,由表及里的教学方法,把有关的的语法知识用反复出现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能达到牢固掌握语法要点的目的,同时又有利于课文整体教学、句型教学及其复习巩固,也为快速阅读,把握其语意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四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单独使用,亦可穿插进行。不论怎样,其目的都是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不仅基本掌握所学的语法规则,而且能正确地、恰当地、流畅地、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言语交际之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创设适当的情景,选择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法,把适当的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尽快地把所学的语法知识掌握好、运用好。

参考书目:

《教学法新编》沈思义、秦世才、金余方,杨树雨编,中国商业出版社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理论探讨与实践》张思中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新编英语语法概要》章振邦,张月祥,张增吉编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英语教师的艺术》马俊明,易尔山,曹瑞珍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技英语捷径》张叔方编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高级中学英语新教材(必修)。

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九

(番禺区教育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三等奖)

内容提要: 本文遵循英语词汇的教学原则,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解决学生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障碍,以求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能以较轻松的心情较快地识记单词并掌握它们,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词汇教学 积极学习直观教学 解释法 语境

1. 引言

现代英语的词汇总量已达到200多万,是世界上词汇量最大的语言,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更新、扩大。而词汇教学成了当今英语教学中令教师最为头痛的一个难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拟遵循英语词汇教学原则,就此课题作一探讨。

2.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 而事实上,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词汇的重要性。

词汇是学生的最大的“拦路虎”,英语词汇不但数量大,而且非常活跃,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词汇的变化最快、最明显。主要表现在:(1)新词的不断出现。如kickback(回扣),hippie(嬉皮士), 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yumcha(饮茶), realwoman(淑女)等。(2)旧词又增添了新义,一词多义的现象更加普遍。如:runs on the board: successes; achievement. (口语)表示“榜上有名”。又如:facility(功能:电子装置具有的具体能力或功能), eyeball(观察), cowboy(莽撞鬼/标新立异的人),Catch you later!(再见!) clone(克隆/复制品)等。(3)英语大量吸收了外来词。如:elite(优秀的团体,精华,杰出的人物)是来自法语, kung-fu(中国功夫)来自汉语, judo(柔道)来自日语等。

英语词汇的多变性让学生望而却步,但其实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初中毕业生在词汇方面要求能熟练地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和词类;能掌握800个左右单词,2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笔头实际中运用。此外,还要求扩大400-500个左右的认读词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①从以上可看出,学生学习三年英语,再加上小学三年,他们只需掌握1500左右单词,似乎也不算太高要求,再加上派生词、合成词和转化词,所剩下的基本词也就更少了。但从中也可看出,词汇教学包括教授词汇的读音规则、构词法,要掌握它们的词义及词类,更要掌握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这就要求教师应科学地、系统地把单词教给学生,而且词汇要放在一定的语境里教,才能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单词的词义、词类和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谓的“词汇教学”更让学生无所适从。他们只注重了语音、语法和句型的教学,对这些知识,反复讲解,反复操练,不厌其烦,只想让学生在考试时能取得高分。对于词汇教学却一点也不重视,认为词汇并不需要教学,只要教会学生去读这个单词和理解它的意思,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背,然后给学生听写就完成词汇教学。教师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对词汇的轻视,不愿花功夫在词汇学习和积累上,只是考试前突击一下,抱着侥幸的心理应试,考完之后也忘得七七八八了。这样一来,学生对词汇老是念不出、拼写易错,他们花在记忆单词的时间多但遗忘快,而且连常用词汇的基本含义也掌握不好,换个场合和搭配就不懂了。在听说训练时常因为不认识单词而听不明白、说不好英语;阅读时遇到生词时就无计可施,不会运用词汇知识去猜测词义,有的甚至查了字典也弄不懂,既影响阅读速度,又影响理解;在做看图写话时,看图能理解故事的大意,但由于词汇知识的缺乏,一提笔却抓破头皮也写不出一个词来。以上种种可看出,不是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就失去了兴趣,而是教师在刚开始的时候在词汇教学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从而也失去了兴趣。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②这些任务也是词汇教学的任务和目的。

3. 当前初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要发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看教学是否符合英语词汇教学原则。“词汇教学原则包括以下三方面:(1)质量并重,逐层加深。((2)立足于词汇教学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3)集中分散,交替互补。”(胡春洞,1990)③

3.1 重均衡用力,轻主次分明

初中的英语词汇通常由常用词、根词等组成,而这些词在英语总词汇量中只占一小部分,这些词数量虽少,但用途却非常广泛,要求学生掌握这些词的本义、转义、比喻义、引申义、修辞义等。英语教学大纲对每个单元的单词都作了具体的要求,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作出不同等级的要求,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依据大纲的要求,而是对每个单词都同等对待,都“一古脑儿”地传授给学生,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单词只要求能听懂,哪些单词要求能听、说、读,哪一些是最重要的,要求听、说、读、写都行,这样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正是由于这样,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大部分的单词都不会,而且连常用的词也掌握不了。也正是这样,不少学生对掌握词汇失去了信心。在阅读文章时,遇到较多的新单词,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文章便看也不看,胡乱选个答案,特别在看到似曾相识的词汇,又认不出的时候,便产生一种焦虑的心理,以致于看到单词就害怕,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从中也可看出这样教学违反了“质量并重,逐层加深”的教学原则。

3.2 重孤立讲解词义,轻创设语境

在初中英语词汇中,有许多单词在不同的句子和语境中表达出来的意义也完全不同,如:Is he running in the 100 meters?(赛跑)Run for President.(竞选)The report ran in all the newspapers.(刊登) He ran a cow into a barn.(赶)等。正是由于词汇的多义性,所以讲授单词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使用这个词,怎么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贪图方便,只按照单词表一字不漏地教授单词,有些教师还成了“词典专家”,把那个单词的意义一个不少地抄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课后去背。如:dark这个单词,教师只告诉学生,它的意思有:名词:黑暗、愚昧无知;形容词:黑暗的、深色的、棕黑的、神秘的、无希望的、悲伤的、无精打采的、未启蒙的、意义不明的、暧昧的等,这种把单词单独讲授,而与一定的语境脱离的教学方法,使许多学生觉得学习单词太枯燥无味,对单词渐渐失去了兴趣,觉得老记不住这一连串毫无联系的符号,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在这样的心理控制下,学习时得不到快乐,尤其在遇到困难时,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接受不了教师输入的信息,导致成绩下降,只有20、30分,这样的成绩又反过来加重了学生厌烦,抵触的心理。整个学习过程便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当和不正确的学习态度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3.3重词汇的字面意义,轻词汇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但即使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许多情况下,也会出现与别人沟通不了或出现尴尬的场面。这是因为习俗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更是语言的深层基础。然而有的教师只按照课后的词汇表,详细地讲解单词的拼写、音标、词性和搭配等,对于单词的文化背景却只字不提,觉得这些一点也不重要,多讲浪费了上课的时间。殊不知,多讲解一些文化习俗的知识,既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也由于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汉语,这样在词汇学习中学生就喜欢用汉语词汇的读音、类别、释义来规范英语词汇,用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表达英语。比如说在听到一个外国人说:“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中国学生第一个反应却是:“哪里,哪里,一点也不漂亮。” 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当听到别人夸奖时自谦一番也是符合中国文化的,但在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习惯,当听到别人称赞时,西方人说声:“Thank you。”便坦然、开心地接受,要不称赞者会以为自己判断力有问题,也会因此而不高兴,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是多么重要,也由于中国学生受汉语的影响,产生了母语定势的心理,这种心理无助于学生学习英语,反而拖了学习的后腿。这种方法违背了“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的教学原则。

4. 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最大程度上参与学习,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能逐步形成积极学习的观念。“外语积极学习的实质是: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掌握自辩、自治、自理、自学能力,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智力、情意,从而使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章兼中,1995)④ “别利雅也夫认为,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词就是一个复合刺激(在感知和理解说和写的过程中),又是人的同等结构复杂的反应(在口关头或书面表达自己思想时)。”(转引自程世禄、张国扬,)⑤就是因为词的这些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对外语的积极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英语很单调、枯燥,只有这样才会积极参与解决上面所产生的多种心理障碍,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4.1 利用直观教具教单词

从前面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第一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可看出兴趣是多么重要,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而直观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斯波斯克(B.Spolsky)认为,外语学习动机本身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待学习外语的态度、学习这种语言的愿望和为学习这种语言而付出的努力。”(转引自林崇德, 2001)⑥当教师首先呈现的东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兴趣,那他们对待外语的学习态度将会是积极的,心中也就会很渴望学会这种语言,虽然学起来较难,巩固较难,但由于态度积极、而且有种强烈想法的感情,他们便愿意下苦功,掌握这种语言,以便达到他日能在同学、教师面前有好表现,甚至见到外国人也能说上两句。如:玩“Simon says.”这个游戏时,由教师或学生发命令,如, “Hands on head”, “Pencils in desk.”, “Hands on shoulders”, “Hands behind your back”等等,当在命令前加上“Simon says”这句话,学生就执行命令,如果命令前没有“Simon says”这句话,学生就静止不动。这个游戏正符合了学生们好动的特点,但如果他们不会说单词和句子,就无法参与,这样就使他们迫切想学会单词,自然他们也愿意为此而付出汗水。这一些都是因为处于青少年这个阶段虚荣心较强,爱表现,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年龄特点。

也正是这样,在适当的时候教师采取直观教学,笔者认为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直观教学是采用如图片、实物、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开展的手段,对于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表示情感的动词及形容词一般可采用直观教学。对于初学者,对英语是一窍不通的,我们如能采用直观教学,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他们参与。如学习appl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一手举起苹果,口中问到:“What’s this? It’s an apple.”再延伸举起两个苹果问:“What are these? They are apples.”自问自答,再展开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反复操练,学生不但掌握apple这个单词的词性,单复数,而且在运用时也琅琅上口,教师如能在学生回答得好之后,把苹果奖给他,那课堂气氛就更好,从而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4.2 利用音形结合、构词法教单词

“英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还是就意义而言,每个英语词都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整个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分子。”(胡春洞,1990)⑦由此可见,各个词汇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系统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当然对于这些特点教师也不能够直接把它们说出来,最好能在集中教学词汇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发现,这样的学习有学生亲自的参与,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如学习care这个单词,可用构词法,引申出care –careful-carefully-careless 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也学得了词汇的知识,再如集中学习单词时,可把形音相近的单词,如:

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throw,

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

bird-first-third-thirsty-birthday

等归纳在一起学,从以上的单词可看出,它们不但词形大致相同,发音也一致,特别是元音字母a的发音后都有是元音字母+辅音字母+不发音字母e构成,这样的规律,也教会了学生用音标记单词,对于单词,学生自然也不会那么恐惧。

4.3 英语解释法

“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多听、多读,通过听读这两条渠道向大脑输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够的语言输入与积累,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语言规则。”(林祟德,2001)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用英语来教学,用英语来解释单词、句子等,并用英语设置交际情境来启发学生用英语思考,在英语教学大纲中,也要求教师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教学。因为中学生身处的环境是说汉语的环境,如果在每天一节英语课上已不能完全接触英语,没有一个说英语的环境使他们锻炼和培养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别说课后能说得更多。而这种英语解释法正符合了用听、说向大脑输入大量语言材料的要求。英语解释法是用简单的,学生们已学过,熟悉的词汇来解释新的单词,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掌握新单词的听、说、读、写。这样用简单英语解释单词,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而且对于旧的单词能得到反复重现,也使学生找到了同义词,了解更多的词汇知识。学生对于教师所说的英语能听得懂,又知道新单词的意思,这样增添了学生们学习的信心,厌烦心理也自然消失得七七八八了,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学习的信心。

如可以这样解释下列单词:(1) holiday:time off from work (2) invite:ask someone to dinner or a party (3) housework:work done around the home (4) afternoon:between 12:00 and 6:00 in the daytime (5) exam:an important school test (6) different:not the same (7) entrance:place where you go in 。当然用简单英语解释英语单词,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做一定量的收集工作去查找最简单的词汇。

4.4 语境教学法

“语境不仅包括文章或言谈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种社会环境。”(王文斌,2001)⑨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任何词汇也将变得没有意义。由此可见语境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词汇一定要放在某个语境里学习。正如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由此可见语境教学法可使学生通过语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单词的用法和多种意义,从而对于单词的记忆更加牢固。归纳起来说,笔者认为利用语境教学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4.4.1 通过句型或上下文来教单词

当遇到讲授新单词时,教师课前也是要花时间来准备的。如:water这个词,在讲授时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动作,如花洒、浇水的动作和喝水的动作等,这些都必须是学生熟悉的行为,再呈现以下的句子。如:(1)I’m very thirsty, 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 (2) The flowers are dry, I must water them every day. (3) 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we can drink it. 从语境中我们可猜测出(1)、(3)句中的water 是水,(2)句的是浇水的意思,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water 不同的词性和用法。

利用上下文教单词的道理也是一样,比如说我们学习umbrella时,可以用下面这段文字:

It’s raining and I want to go out. I don’t want to get wet. I haven’t a raincoat but I have an umbrella. I’ll put up my umbrella. The rain is coming down on my umbrella but it isn’t coming on me. My umbrella is protecting me from catching rain. Now the rain has stopped. I’ll take my umbrella down., An umbrella is very useful when it is raining. 这样把umbrella放段落中学习,不但教会了学生这个单词,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4.2 利用情景教单词

利用情景教单词,是中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方法,因为情景虽然是模拟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际情景中,这些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的活动,也是他们日常熟悉的场景,比如说,学习打电话用语时便可拿两部会响的电话,让他们好像真的在打电话一样,在交际中,学得了知识。如:

A: Hello! May I speak to Jim?

B: I’m sorry he isn’t here. 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A: OK! This is Kate. My telephone number is 87654321.

B: All right.

A: Thank you very much. Bye.

B: Bye.

学习交际用语还可以有购物、借物、问路、邀请和看病等情景可以用。这样学生不但兴致勃勃地学知识,让他们多参与,既能说,又能听,还能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使用语境教学法,教师的工作量是比较大,而且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语单词是学生学过而且比较熟悉的,上课时要能使用全英教学,轻松自如地用英语解决上课遇到的问题。

4.5 通过谜语教单词

猜谜语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有了兴趣,再积极参与,从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终把单词牢牢记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较少采用这种方法,觉得猜谜语在一节课上不太可能,一节课45分钟可能会浪费掉20分钟左右,特别单词多的时候,更不可能。但是教师们没有注意到教授单词绝对不是只采用一种或两种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词汇或根据词汇的特点,应该找出一种最适合教某个单词和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有些单词采用谜语形式来猜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便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

例如:(1) What has four legs but only one foot? (A bed )

(2) What has a bed but never sleeps, a mouth but never speaks? (A river)

(3) What fruit is never found singly? (A pear)

等等,这些谜语都是浅显易懂的,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

4.6 通过游戏教单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也研究认为,兴趣可增强记忆,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它与大脑皮层中思维活动的兴奋中心相伴随。”(程世禄、张国扬,1996)⑩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这种天性我们不能压抑,只能加以引导。游戏便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娱乐方式,也是孩子们偏爱的一种学习方式,不用说小孩,连成年人也不喜欢呆板,沉闷、枯燥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为零的,要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吧,在词汇教学中更要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减轻学生对单词厌烦和焦虑心理,教师只有帮他们清除了这些心理障碍,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关于词汇的游戏是多不胜数,下面只举几个例子,如(1)What is it?一队的学生描述一件东西,如:“It has four legs. It’s made of wood. It’s used for sitting.另一队学生就可答:“It’s a chair.”这种猜测游戏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学数词也有不少游戏,如:“Who has number… ?写些数词卡片,根据所教数词的多少,卡片上分别写上从1到25,从25到100,从100到1000和超过1000以上的数词。当教师指卡与学生背诵、做游戏时,就用数字代替他们的各字。就像他们的英文名字一样,使用多了就记熟了,这个游戏锻炼了学生们的记忆能力。(3)Add-on这个游戏结合图片、实物来做,学生1:“I see a living room.”学生2:“I see a living room and a kitchen.”学生3:“I see a living room a kitchen and a bathroom.”如此类推。或者学生1:“I like milk.”学生2:“I like milk and pie.” 学生3“I like milk, pie and cake.”也是如此类推,看谁坚持说得最长时间、最多的词汇,这样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复述能力和单词的贮存量。

当然词汇教学的方法不止上面所说的这些,比如说:词性转化法,同义近义辨析法,交际法,图表法,比较法,集中单词教学法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5.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必需按照有关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原则,认真地分析学生学习英语词汇中存在的问题,因应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感兴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样可学,积极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

参考书目

胡春洞,1990,《英语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章兼中,1993《外语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程世禄、张国扬,1996,《ESP的理论与实践》, 广西教育出版社。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2001,《英语教学心理学》, 北京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董蔚君,2001,《英语游戏》,安徽教育出版社。

王文斌,2001,《英语词汇语义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胡文仲,2001,《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余德敏,,“探索英语词汇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

王华英,,“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分析及排除”,《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6期。

刘道义,,《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英语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Language Context and the English Teaching

江苏省如东县兵房中学 蔡平

Improvisation or transfer is the core of a course,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That is,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ransfer what they learned in the textbook to real-life situation as far as possible.And in the present-day textbook of Middle School,the courses are organized in authentic everyday situations in which students can easily identify.So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eaching,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teachers to set the language contexts correctly and flexibly.

Ⅰ.The meanings of the language context

Generally speaking,the language contex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types:situational context and sociocultural context.

Rivers suggests that items of language in total isolation have no function;they need a system and a setting to give them both function and meaning.Children often ask for the meaning of a word in isolation,without seeing the need to provide anything for it;too quick and too casual a reply can often have unexpected the child asks what cricket is and you say it is a game,and then discover that it was a“cricket”in the context of insects.Even if we know the strict linguistics,we still need to check further into the situation and even into the society and culture to be sure of what item of the language is appropriate or acceptable.

In a narrow sense,the language context means the situational context.In Halliday’s opinion,the situational contexts include the setting,the way of talking,and participants.But Hymes divides it into eight elements:setting,role,function,notion,style,stress and intonation,grammar,vocabulary and language aids.Those factors affect each other and decide which language form is appropriate.

The situational context and sociocultural context can’t be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In certain sociocultural context,people must obey the particular communicative rules when they use a certain language.And in a certain situational context,peopl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rules but also adjust themselves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of the situational context.That is,the situational context and sociocultural context affect each other and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Ⅱ.The language context and th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ompetence” is a central issue in linguistics,whether in terms of abstract syntactic theory(as with Noam Chomsky)or in terms of social interaction(as with Dell Hymes).And Hymes thinks th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hould include four types:language competence,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strategic competence,and context competence.If we consider the language competence is the core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then the other three abilities must als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allwork suggests that“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is necessary to language study and to attempt to study language without society is like studying anatomy without a body.”A knowledge of our society will enable us to predict with some degree of accuracy the probability of certain kind of language being used in any particular situation,and conversely give a sketch of language we can predict with some to a country where you understand not a word of the language around you.But by observing the social context and listening to the noises,you learn the meaning.So one can’t be said to know fully the meaning of any language without knowing the social context in which it may or does occur.Widdowson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English teaching also involv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cative value of linguistic elements in context and this is based on a knowledge of how these elements may serve as clues which can be interpreted by reference to share conventions of communication.So in the English teaching,the teachers should train the students’sensitivity to judge which language form is right in certain language context.

The context competence and strategic competence can be realized in certain language context and have their effects on communication.In a normal language context,we often communicate in discourse,not in a single phrase or sentence.A learner who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correct language forms has a strong context competence and knows how to use the signals to convey the information and conform it to the meaning.And according to these signals,they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tter.In different language contexts,we can also make use of the strategic competence to start,end,maintain or extend a conversation.And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we often used are such as avoidance,tolerance,suspense and accommodation.

Ⅲ.How to set the language context

A.Use all kinds of teaching aids

In the classroom,students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a chance to experience the language in meaningful ways and try out their skills,so the teachers should try to use all kinds of teaching aids to set the language context for the students.And we should not only be acquainted with the use of flash cards and wall pictures,but also we need to learn to collect and make visual aids,such as pictures from magazines,used objects like can and boxes,flannel board,and stick-figures.So with a piece of chalk,objects,people,animals,settings are created on the blackboard and the students’interest and attention are aroused.A relaxed atmosphere is created.Another technique is to use latern slides,not to tell a story but to creat situations when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 or play their rol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 restaurant,street,playground.We can use an over-head project,then the students can talk like real“native speakers”.And when we use the pictures,we should know the picture with accompanying voice(sometimes with music accompaniment.)will impress the students greater than a printed text or the voice alone.

B.Design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in acommunicative classroom is not an informer or a supervisor but amanager or helper.The teachers should try to design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to help the students perform or interact among themselves as much as possible.But designing a course which prepares students to interact in specific roles in real-life situations requires that the course designer first discovers that what part is played in these activities by the language of different kinds.He must find out what topics come up often enough to be worth discussing in class,and we must also bear in mind the kind of people the pupil will eventually have to deal with.So we should let the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and become proficient in the games and diversions of English-speaking people.They should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verbal competitions,where there are special activities to be associated with festivals or national holidays,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engage them at the appropriate time,decorating the Christmas tree and singing Christmas carols,celebrating Guy Fawkes Day,rolling eggs at Easter,dressing up for trick-or-treat,preparing a Thanks-giving dinner the other hand,much autonomous interaction can take place at the English language students' club or at class excursions and on picnics.So we can arrange some visits to see exhibitions of American or British paintings,to eat at restaurants which serve English or American specialities,to see films in English,or to attend performances by visiting theatrical within class may take turns preparing typical meals and inviting the others.We also invite some foreign guests and students to have a talk with us.And students should try to show their towns or schools to English-speaking visitors or tourists.For these courses,activities such as those described above will plunge the students into normal use of language.

C.Use paralinguistic features

Sometimes when we set the language context,using paralinguistic features such as gestures,facial expressions and some actions will be more convenient and vivid than using teaching aids such as pictures or Unit 5 of SB1A,when we explain how to grow cabbages,if we use the teaching aids such as pictures,or slides,it will take us a lot of time to prepar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before class.But if we act out the process of growing cabbages in class with a few actions,the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process more vividly in a shortwhile.So no matter when teachers present,demonstrate,drill,practise the teaching material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using paralinguistic features flexibly and appropriately.And paralinguistic features are complementary to the teaching aides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Ⅳ.The rules of setting language context

How to set the language context correctly and flexibly becomes a problem which teachers are concerned about.

A.The language context must be real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meaning teaching both mean tha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be those normal utterance made in real-life situations and be practised in authentic everyday situations.

B.The language context must be relevant

Situations set for practice should be those which the students are likely to encounter in their present and future communication.It is a waste of time to ask them to discuss problems beyond their level of maturity and knowledge of the world.

C.The language context must be definite

When we set a language context,we should take all the factors of language context into account.For example,in a shop,we can start a conversation between shopkeepers and customers,and we can also start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customers.Then what is the objective of the conversation?What kind of language form can be used in the language context?It requires that the teachers must give some clear or definite explanation to the when the students know what kind of roles they will play and what the objective of the talking is,they can avoid mechanical memorization and be able to start a free conversation in the language context.

D.The language context must be helpful in developing the students'crea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not remain satisfied with the memorization of the language,but should exte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language study and proceed from the manipulated practice to the communicative use of the language.After the students have learned some language points in a dialogue,they may be asked to create a new dialogue by giving them some new ideas and lines,which could,of course b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original dialogue.

Bibliography.

Halliday,M.A.K.Towards a Sociological Sementics.In Brumfit&Jahnson(ed),1979.

H.G.Widdowson.1978,From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ymes.D.H.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1.

J.F.Wallwork.1968,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London:Longman.

Rivers.W.M.&Temperley.M.S.A Practical Guide to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Tom M.c.Arthur.A Foundation Course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is is a common problem. Most course books focus on teaching students what words mean but don't help them wiht all the other things they need to know.In order to use a word and don't nearly enough to help them remember the words . English also has one of the biggest vocabularies in the world so teaching words is very important

and remembering them,especially for younger students,takes a lot of work.Here are some things you can do to help:

Revise and Recycle

Remember to do lots of revision and show that the sooner and more often you revise and recycle words the more likely students are to remember them.

Spell and pronounce

Try to focus on other aspects of the words like the spelling and the pronounciation.

Visuals

Try to use visuals and realia to reinforce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and help students remember them.

Hear and say

Make sure that students have lots of opportunities to both hear and say the words . This will help them to remember.

Glossary

focus(v) 集中注意力revision (n) recycle(v)使再循环realis(n)教具,教学用品(visual aids) visuals (n) 直观教具reinforce (v)强化,加强

魔鬼宝盒复习单词游戏

Get a box about the size of a shoesize or bigger and cut a round hole large on the top.Draw a face of a monster around the hole with the hole as the monster's some postcard size pieces of card .Each new word that you teach in class should go on a card a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ard there should be a picture or translation of the word.

THese cards can then be put into the monster's mouth and kept in the box. When you want to do some revision , you or the children can take the cards from the monster's mouth.Below is an wxample revision idea.

Preparation

Take the word cards you would like to revise.Put the students inot small groups of three or four.

Procidures:

one student holds the wordcards for hteir group and acts as the quizmaster. The quizmaster has to convey the the meaning of the word.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mime.The quizmaster mimes the word and the other students have to quess the word. The student who guesses correctly then becomes the quizmaster and mimes the next word. If there are words you would like to revise that are not

are not easy to mime.ask the students to draw a picture of the word on the board or make a noise to represent the word.

Follow up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their own cards and [ractice at home with their family.

quizmaster (n) 游戏主持人mime(v)模仿 represent (v)表现,表达 convey (v)传达

我的教学故事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十

我的教学故事

天,湛蓝深远;地,雪后初融;我,心情舒适而平缓。

在清冽的和风中,温暖的旭阳下,一切尽是美好!

闭上眼睛,几年的教学过往历历在目。曾有的苦辣,曾有的酸涩亦如昨日的风雪,而经历历练的我,收获亦如今日的初霁。

刚刚走上教师的岗位,胸中涌动着自豪,紧张和无比的热情。看着这些刚刚感知自己青春的少年们,自豪自己可以引导他们的灵魂,传授他们解决问题的知识。社会上,每个人,每一种职业,在我,只有人格的高尚与否,而没有工作的贵贱,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他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并不一定学高为栋梁。自己可以帮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真是暗自自豪呢;紧张,当然紧张,面对着这样一群知识的探索者,一点也不敢轻心,不能大意,不可错用一个语句和观念,我的肩上,担着从来没有的责任和使命,而且这是当仁不让的;一种全新的职业,一种人际的交流沟通引导的职业,一种值得全心去感受的职业,热情已经充满了我的胸怀!

以为凭着自己的年轻完全可以缩短和孩子们的距离,以为凭着自己严谨的备课可以让孩子们学习更扎实,以为凭着自己刚出校园对新教改可以接受更快。可是一切仿佛扭了个,有些学生开始注意力不集中,有些问题不耐其烦的讲了无数次,照错不误,个别学生见了我,悄悄的从旁边溜走。

一种失败的沮丧几乎要击垮了我,我自责的厉害,几乎不能吃下饭去,不是好老师,失败的老师,我埋在自己的手臂里,难过的很!如果你觉得付出全心,可是学生们的心不再和你保持一致,那是多么多么的让人伤心啊。心是最不能把握的,感情是谁也不能命令的,难道非要做从前规范课堂的方法,非要强制孩子们吗?让他们如绵羊一样乖乖听话,唯唯诺诺吗?难道能用强令逼所有的学生心向你吗?不能!

是学生的错吗?你不是灵魂的引导者吗?这份白卷是不是我--一个做老师的失职?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苦苦思索,查找教学资料,观摩其他教师的课,终于找到了!教师不是学者,而是艺术家。光要自己学富五车还不算,怎么能让你的学生也学富五车,这是关键!怎么把自己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其中的方法才是症结所在,一堂精彩的课,不可能是枯燥的,如果老师付出了这份认真,课堂上便有等着滋润的幼苗和沃土,那么让我洒下自己的心血吧,一个好农夫,当田就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不能再去做梦!那么就撇下那些自以为是吧!让我从头再来!

阅读更多的资料,总结他人的精华,灯下的夜和生命,都交付给备课的精细和准备!学问是一张网,必须一个一个连接起来,英语是一种语言,初次接触必然觉得枯燥,而且与我们现实的生活,行、走、坐、卧,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系,毕竟我们没有语言环境,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不过是每天的45分钟而已。这短短的45分钟凭什么能与其他与学生生活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有关的学科相比更吸引学生呢?空口讲大道理莫如一堂生动的课!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怎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这是我每天备课的关键!

答案已经来了。追求和执着,在课堂那一堂又一堂的全力付出的燃烧中,得到了肯定。

听到孩子们上课前以异乎寻常的大声道着:Good morning,teacher!我看到孩子们对我的信任!课前的值日报告,我交给了我的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去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己去当导演,去当编剧,去当演员,演任何他们想演的,无论是黑色幽默,还是轻松喜剧,或是热播片段,甚至很难的古典剧目,经典的童话故事在他们的发挥下,栩栩如生!精美的道具,一丝不苟的态度,这绝不是45分钟内的东西,这些是课下要排练多次才出现的完美结晶!我的孩子们,他们开始盼望上英语课了!

课堂上,再也不是英语的一言堂了。而是注重了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如在讲授“Where are you from?”单元时,讲的是各个国家,和你来自于哪里的句型,课前经过调查,知道有一部分学生家乡不是在锦州,于是特意布置了作业,上课时要举办一个记者招待会,请那些学生说说来自于哪里,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风采!每个人的家乡都是自己最热爱的土地,所以学生们准备都很好,有19名同学被余下的记者们采访了,讲的动情,记的认真,黑板上除了必要的句型外,剩下的都是谈论家乡时所涉及到的生词,学生们既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还认知了大量生词,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各地的风土和名胜。祖国的地理河山,社会风俗深深的感染了孩子们的心灵!如在讲授“The Swedish band”一单元时,讲的瑞典摇滚乐队,这一单元,每节课我都与音乐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理解书中为什么无论主人公歌手还是他父亲都那么推崇甲壳虫乐队,为什么说甲壳虫乐队改变了一代人。我从网上查找下载,从磁带上翻录甲壳虫的经典歌曲熏陶他们,使他们感受摇滚音乐真谛所在,感受甲壳虫乐队让全世界永远纪念的真正魅力所在。此期间,班级掀起了甲壳虫热潮,他们主动收集甲壳虫的资料(中英文版)和歌曲,并在课堂上积极讨论!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他们以后遇见外国友人,那么甲壳虫这个话题会让他们倍受青睐!

语言的魅力不在于会说,而是通过语言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风俗,人文,历史。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很注重英美国家与中国文化风俗,人文历史的迥异!如在讲授American football和soccer时,和学生从场地,人数,比赛规则一起了解两种球类的不同与相同,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印象美式足球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足球,而是橄榄球。也让学生了解了American football 在美国的流行程度可以和NBA相媲美。如在讲授“Autumn festivals”一单元时,书中涉及了中国的中秋节,和国外的感恩节,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对比讨论了两国的节日和节日来历,学生们除了知道在中秋节赏月,团圆,讲嫦娥的故事,吃月饼,还懂得了感恩节和印第安人,烤火鸡,南瓜馅饼,玉米和饭前每个人都要先说出一年中对他人的感谢。如在讲授“On the farm”一单元中,通过观看片子,和学生们一起感受中美农村的不同,让学生对美国社会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孩子们变了,记笔记的专注洗去了我讲课的疲劳,迫切的眼神成了我备课时的支柱!

潜意识里,期望在生活中,也做一个师长的榜样,在课下可以看到孩子们笑脸盈花般望向你,亲近你,永远不肯在课堂上讲一句重话,孩子们因为不能肯定自己,已经自卑而敏感了,责骂治标不治本,如何既治标又治本,但看自己的智慧和学生的自爱了。于是课堂上加入了感性关怀,偶然知道了一个孩子当天过生日,遂和全班同学一起唱生日歌给她,那个很爱羞涩,从不和老师接近的小女孩,中午很腼腆的送给我她的一块生日蛋糕。并从此英语课上敢于举手了。有一次,我讲授“Come to the party”一单元时,因为讲的是一个美国女孩开生日聚会,我得知恰好那天有一位男同学过生日,于是,我和科代表商量好为他开个生日聚会,形式自主,但不能说一句汉语!科代表悄悄布置好各组同学和教室,到了那堂课,黑板上,墙上的布置的一派喜洋洋,我还邀请了他的班主任一起到场。这堂课,各组学生都用的是最精彩的祝词和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当这个男孩子如梦方醒般接受他的同学的祝福的时候,我看到他激动的不知所措,当我和他的班主任一起祝福他,当我们为他唱歌切蛋糕的时候,他竟情不自禁的哭了,他说他会一辈子都记住这次生日,没想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这么好,尽管他学习不好,可是他会尽他最大努力的!孩子的心已是你的了,夫复何求呢?

彼此的改进,使我觉得又一次成为学生,春风化雨,谁又是春风,谁又是雨呢?改作业,批卷纸,成绩较差的孩子,拉他一把,给他一只手臂,一定成为中等;中等的孩子,激励他鼓励他,可能更尽一步,成为优等,优等的孩子,批改的时候但觉狂喜如海潮在心里上升!在每份作业里,看到些许的进步,都让我听到青禾在生长的声音,那么快速的拼命的长向天空。于是不知道何时,在每次上交的课堂笔记上,开始有了和我的悄悄话,学习上的,生活上的,等待着既是师长又是朋友的我和他们探讨。于是我知道了,每一次课后的筋疲力尽,却是繁华落尽之后的欣慰,喜悦和踏实!

教学,是一件有耕耘,有收获又快乐的事。一个农夫在自己的田地里,手里拿着不同的一把又一把种子,如果是用心里放出的血来浇灌,种子又怎么舍得不发芽、生根、再茁壮呢!

-

"任务型”教学初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十一

“任务型学习活动”是一种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使用语言(use language)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倡导创造性的交际,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素质教育模式,下面就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是怎样理解和在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活动的。

一、激发兴趣,创设任务性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英语学习的难度超过母语学习,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兴致勃勃地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设计符合他们兴趣的任务活动,用教育的艺术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英语学习,帮助他们用兴趣之火去点燃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授高一新教材Healthy eating(unit 13)时,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分别判断他们的饮食(diet)和零食(snacks) apple orange chocolate softdrinkfish potatomeat ice-cream中,哪些是健康食品(healthy eating),是有益于健康的(It,s good for health);哪些则是垃圾食品(junk food),是有害于健康的(It is bad for health) ,学生根据自已的认识各抒己见,展开激烈争论,大大提高了参与的欲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为同学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单元其它知识的学习就迎刃而解了。

二.运用电教手段促进任务活动的完成。

运用电化教学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枯燥的教学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此,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组织课堂教学,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the sound of the world (Senior English BOOK I Unit11)时,由于本单元既涉及世界著名乐队(band he Beatles) 及各种音乐风格(musical styles):Rolling stones blue music jazz rock music hip-hop rasp Latin music American country music… ; 又涉及中外著名音乐人RickyMartinElvis PresleyMichaelSantanaJohn Lennon Cui Jian,学生在对本单元的整体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于是,一上课,可打开电脑,银幕上出现了一个个演出场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the Beatles 的趣味穿着、rock music 的强烈舞蹈,the Rolling Stones的粗犷刺耳,blues 的孤独忧伤, rap的押韵述说、Latin music 的恰恰舞曲吸引了过来,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 挖掘了学习潜能,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任务活动。

“社会需要比十所大学创造价值大得多”,设计任务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越贴近越好,如果任务活动离学生的生活内容太遥远,不相关,学生自然不感兴趣,也就降低了任务活动本身的价值意义。在学习Scientist at work (BOOK1 Unit16)时,因本单元属科普性文章,主题是科学实验和发现(experiment and discovery),学生学起来可能感到枯燥无味,可将教学设计与学生化学、物理实验结合起来,安排与教学内容experiment相吻合的主题活动,活动形式步骤安排为 1.个人活动:确定自己活动的内容,走访相关学科教师,协商自己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个人任务。2。小组活动:运用所提供的评价工具,学生之间互评、修正、完善设计。3。个人活动: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与有关教师联系,去实验室完成相关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4。小组活动: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验,作一个presentation,并回答组员的提问。通过这一主题任务的设计,使英语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活动得以整合,体验英语的实用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任务活动中学习语言,让他们在使用语言的同时感受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同时,在语言实践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

四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任务”驱使下得到提高。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因素、性格、外部条件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或严词教育,或细心呵护,“大灶”“小灶”齐开,而无论严慈,都是要达到相同的教育效果, “春风不让一木休,苦心换来满园翠”,最终使受教育者都能达到要求的教育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其特长。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意义更显重要。例如在词汇掌握的要求上,就不宜“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按四会(Fore skills),三会(Three skills)区别对待,在作业布置上要A类、B类学生分别布置,在课堂提问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尤其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耀点、兴趣点、动情点,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成绩,激发他们转化的内部动因,祝贺、道喜、帮助、安慰他们,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学习自信心,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由知识型逐步向素质型转化,而“真实任务教学法”则恰恰突出了“学以致用”这一特点,是各种先进教学法之精髓。因此,设计真实、贴近生活的任务活动,以此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生动的任务活动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深入研究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提高和完善,以取得英语教学成绩的大面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