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是细心的小编小鱼儿给家人们整编的屈原的历史故事5篇,欢迎借鉴。
.屈原的故事 篇一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论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屈原的故事 篇二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追捕了回去,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屈原,更是气愤。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
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
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
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节气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屈原的故事: 篇三
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屈原在文学上的成功是无可比拟的,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抱负却没能实现。他因为比较正直不畏权势,受到了贵族的排斥。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屈原最终因为不忍心国家破碎灭亡,而跳下汨罗江自尽身亡。现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现在我国的端午节都主要是围绕屈原而展开的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一直都在争夺霸权地位。而屈原身为楚国大将,一直很受楚王的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损害了贵族阶级的利益,而他本人又是刚正不阿,不懂变通之人。所以无意中得罪了很多权贵。
屈原的主张就受到了很多守旧贵族势力的反对。他们人多力量大,开始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甚至诬陷于他。渐渐的楚王就疏远了屈原。本着振兴楚国抱负的屈原,因为得不到重用而郁郁寡欢,他对楚国政治感到非常的痛心。身为一名诗人,在政治上得不到重用,他转而投向他擅长的文学,借文学来表达他内心的愤懑之情。写出了《离骚》、《天向》等著名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无法纾解之情。公元前229年,秦军势如破竹,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楚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接着楚国派出了使臣去秦国议和。
而秦王奸诈狡猾,居然意识到秦王不可能同意议和的。因为他想要得到楚国的全部领土。居然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冒死进宫去劝谏楚,他向楚怀王讲清楚了议和的利害。但是楚怀王并不听信他的劝诫,反而把屈原逐出了都城。议和如期的举行了。到了议和的那一天,楚怀王如期赴约。一到秦国就被秦王下令囚禁起来,楚怀王在囚禁期间,非常的痛恨自己。很后悔没有听信屈原的话。因为太过忧伤,三年后在秦国死去了。临到死前都没有回到楚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国就派军去攻打楚国。楚顷衰王胆小怕事,仓皇失措下逃离了都城。秦军攻打到了郢城。
此时的屈原还在流亡的路上,听到秦军大破都城和楚怀王客死他乡的时候,他感到万念俱灰,仰天长叹。深深的感到楚国即将被灭亡的悲伤,而自己的抱负也无法实现。于是他跳下了汨罗江。而当时在场的船上的渔夫和岸边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自尽的时候,都纷纷跑到江边来悼念屈原。为他的死而感到惋惜,都来帮助打捞屈原的尸体。这个风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的赛龙舟。人们都从家中拿出粽子鸡蛋扔到江中,喂养江中的大鱼,为了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还有大夫把雄黄酒倒到江中,想要用来药晕江中的蛟龙水兽,让他们不要破坏屈原的尸身。据传闻不久以后,水面上浮起了一条被药晕的蛟龙。它的龙须上还沾着屈原的衣服碎片。人们就把这条恶龙拉上岸边,剥他的皮,抽他的筋。然后把龙的筋缠在孩子们的手上。又用雄黄酒来抹在孩子的脸上,有的地方风俗习惯在孩子脸上写一个“王”字。意图是让野兽蚊虫不要来伤害孩子。
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一屈原投江的日子。楚国人民都到江边来悼念屈原。他们到江边来划龙舟,向江里扔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死去的屈原。从此以后,端午节的习俗就此流传下来,直到现在。屈原的一生是令人尊敬的,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是非常高深的,现如今也很值得研究。我们大家都应该深深的景仰他。在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崇敬他的人非常多。就连一代纵横家张恒也对他非常敬仰。屈原深受大家敬仰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还有他对国家纯粹无私的奉献以及爱国之情,都深深的感动我们。他对楚国的政治影响巨大,虽然最后出,我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他的美政思想依然流传在列国之间,深受大家欢迎。可惜居然没有遇到好的君主,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他的思想没有找到认同他的人。一生的报复只能随着汨罗江而滚滚东流。留下“世人皆浊而我独清”的浩然正气。
屈原的作品形式参差不齐,灵活多变,不要求对仗工整。反而充满着一股浪漫气息。语言上还采用了大量的楚国方言,非常富有乡土气息。大多数都是用来赞美楚国人杰地灵,言词非常华美。语言形象生动,非常具有表现力。屈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特别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代表。他一直坚持真理,坚持宁死不屈的精神和爱国的品格。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毅然献身,全力以赴的救治国家。虽然他没有被统治者所接受,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屈原的形象是一个爱国诗人。它是人们的理想,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具有高尚的政治思想和爱国情操,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他具有高尚的气节和风骨,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无穷力量。也是当代青年应该具有和学习的精神。就连毛泽东也曾高度的评价屈原是一个不朽的形象。在当代,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要大力的举办端午节活动呢。亲人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何帮助?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认为,虽然不仅仅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爱国青年。更是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厚影响的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之父。是中国的诗魂,国魂以及民族魂。现如今端午与元旦与中秋合并为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纪念屈原,就是要让我们当代青年人都秉承爱国之心,景仰屈原,学习去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的故事 篇四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抗拒的困难,这些困难会让我们动摇对这个梦想的信念,但我们必须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向自己的命运屈服。屈原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
《屈原列传》年,他被流放两次,一次是因为王怀的愚蠢,他不知是非;曾经因为子兰的诽谤。最重要的是,他想在——年进行改革,这导致了许多官员和贵族的不满,但屈原正在积极为祖国培养人才。然而,楚国的贵族政治日益衰落。楚怀王、他的儿子和王祥都是坏国王。秦国的张仪用重金收买了嫉妒心重的大臣屈原和楚怀王最宠爱的妃子郑袖,从而引发了全面的政治攻势。后来,屈原去了楚怀王,请楚怀王听从他的建议。然而,楚怀王最喜爱的妻子和大臣们对他百般阻挠,最终没能听从屈原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秦兵大举进攻,最后楚灭。屈原一遍又一遍地回头,擦干眼泪,终于在岸边捡起一块河石,记录了楚国的辉煌与衰落的历史,扔进了汹涌的河流。天地不言,唯有河水不死。
在这个故事中,屈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面对国家的覆灭,屈原并没有试图讨好新国王,而是毅然抱着石头跳下汨罗江,写下了“自古谁命不死,留心为贡”的赞歌。而且要遵循自己的理想,让自己不后悔,这样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因为我们经受住了梦想的考验,是时候实现梦想了。而且要时刻更新思想,防止思想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浑浊。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要学习的是,人只有在经历困难的时候,才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把困难变成自己的垫脚石,让自己的人生一个接一个往上爬。
屈原披发行吟的故事 篇五
屈原家世背景优渥,但是仕途不顺,两次被发配流放,最后殉国投江而死。在此之前,屈原曾经披发散步江边,然而细细想来,他这一举动却也是对当时楚国朝政的不满。
在古时,只有少数地方的人会披发。真正有文化发达的地方男子都是束发戴冠,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文明人的表现。《左传》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卫国内乱的时候,被人砍断了固定帽子的缨,当即停下来,整理自己的帽子,最终命丧他人之手。这么看来,古代文明人对自己的着装打扮真实注意到一种极致的的程度了,即使在危及生命的关头,竟然还在乎自己的帽子是不是戴得还端正。这份勇气,真实让在下佩服的五体投地。
再来说回我们的屈原,出身贵族又洁身自好,同时性子里还有文人的那份气节。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他都应该是一个相当注重自己仪表的一个人。但是他竟然做出披发的举动,可见他当时内心是多么的绝望。
还有一说,屈原披发的行为是对当时楚国腐朽的朝廷权贵的一种轻蔑不满与反抗。因为那些权贵上朝时,纷纷都是束发戴冠,一副人模狗样的正经模样。而真正心怀天下的自己却被流放,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其实,在我看来,屈原的这种结果也是他自找的,以他的条件完全可以混的更好,既能做自己也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他本性里的那份“直”让他容不得半点沙子,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也才得以在历史上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