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虎妈猫爸观后感【4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虎妈猫爸观后感【4篇】。

虎妈猫爸观后感 篇一

近年来一直不太看电视连续剧,不是不喜欢,而是自己控制着自己,因为每部电视剧都有它的魔力,一旦被它吸引住,任谁也很难逃走。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不过最近上演的《虎妈猫爸》备受观众青睐。在他们的热议中,我了解到这是一部关于孩子教育的影视剧,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看一下。

昨天晚上看了两集,我就猜出了故事的大概,我认为这样的作品没有必要逐集细看,看一下故事梗概就可以了。于是今晚我逐集看完故事梗概,又观看了最后一集的剧情。虽没有细看,但这部片子还是引起了我无限的感慨。

当今社会,教育问题真的是一件大事。全国14亿人,最起码也得有10亿人左右直接和教育有关联吧。而我们教育的现状呢,学生叫苦,教师喊累,家长含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吧。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家长疯了,教师疯了,学生能不疯吗?看看那些高考励志口号:不成功便成仁;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于学生看来也许确实挺励志的,但于我看来却是令人胆战心寒。再看看一些家长的举措:为了孩子上学不惜一切代价,可以虎妈狼爸,可以高考移民,可以弄虚作假,可以不择手段。

身为教育的一份子,我真的不愿提及教育。我们的教育这是怎么了?也许在这个快餐式的时代,每个人都冷静不下来,都不理智,都随波逐流。也许每个人都会很无奈地说:你看人家都这样,我们有什么办法?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是啊,也许我们都是无辜的。可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教育(一味追求成绩)对大多数孩子的前程来说有何益处?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程来说有何益处?静下心来想一想,谁都知道问题的答案,可谁也不愿意去改变。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谁都知道皇帝没穿衣服,可谁也不愿说出事实。想想这样的境况长此以往,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唉!何必发牢骚?做一个勇士吧,做一个真正的勇士,去和这个“黑暗”的现实做抗争。

再听听毕姥爷(一个有着四十年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的忏悔吧:每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独特的生命体,从今天开始,我会敬畏每一个小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的独特的。

再想想教育的本质吧:人格品行才是教育的本质。把人当人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再看看那些教育革命的先驱吧:陶行知、李镇西、李希贵……

奋斗的路上我们并不寂寞!

虎妈猫爸观后感 篇二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聚焦了“幼升小择校”、“隔代教育”、“兴趣班”、“早教”等社会热点,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理念的差异和思想的碰撞,诠释了新时代年轻父母的育儿心经,剧中对孩子教育的冲突也直接折射出现实。看过笑过之后,不免有所反思: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快乐教育,最关键的是尊重孩子、保持夫妻的一致性。

倡导精英教育的“虎妈”毕胜男认为“上好小学=上好中学=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过上幸福生活她为了女儿的择校和教育不惜换房、辞职。这让我想起当初为儿子择校、购房的情景,求人的尴尬、还贷的艰辛,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才能亲身体会到。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开始出生时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就会降温。我们期望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再后来,我们关注的是他们身体的健康、家庭的和谐……如此看来,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庆幸的是我不像毕胜男那样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你们杜一诺怎么回回考第一?”“我们家杜一诺必须回回考第一。”乍一听到狼爸的话感到有些自负,随着剧情的发展才知道“杜一诺错一道题要重做一百遍。”这也只有狼爸能做的出。与虎妈、狼爸相比,一向倡导“快乐为主,无为而治”的猫爸罗素着实令人反感。一面要讨好虎妈,一面还要护着兔妞儿,偶尔还有理不清的感情纠葛,加上他那拙劣的伎俩,哎,也真难为他了。

我们常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可“高质量的陪伴”并非“花费大量的时间陪伴,况且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的参与。前几天参加“婚姻幸福的秘诀”讲座,老师讲到家庭成员关系的稳固有助于提升婚姻的幸福指数,尤其是在子女的教育上,更要求夫妻教育理念的一致性;隔代教育行不通;原生家庭对子女影响深远;新体制优于旧体制;老成员优于新成员……对照《虎妈猫爸》剧情,无论是倡导“女孩富养”的狐狸奶奶,还是有着必胜秘诀、倡导“永远争第一”狮子姥爷,他们对兔妞儿茜茜的教育都是错位的,这也正是“6+1”家庭的核心问题

虎妈猫爸观后感 篇三

很火热的一部电视剧《虎妈猫爸》,相信很多宝妈,宝爸都有看。我看了之后感同身受,也很致命的戳中每个父母的痛点。剧集第一集就是对两个同等年龄的孩子进行了比较:蕊蕊住在乡下做着同龄小朋友而不会做的家务事,还能歌善舞,连春秋五霸都知道。茜茜在家被当作公主供养着,只知道自己是公主,所有想做的事情,想要的东西,都有爷爷奶奶来帮她完成,实现。所以导致了赵薇“虎妈”为了女儿茜茜能上重点小学,像蕊蕊一样。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买了学区房,为此奶奶上交了家里的财政大权,一大家人都过着拮据的日子,可是最后得知要住满一年孩子才可以上小学,随之而来的是让人崩溃。在后来的种种事情:虎妈的`威严力逼,姥爷的督促,夫妻感情不和。导致了茜茜最后得了自闭。

我是一个90后的妈妈,记得自己小时候也是像“虎妈”小时侯一样,周末在家必须做功课,做完了功课也不可以出去玩,做错一件事情爸爸都会打罚我,导致了后来考试没考好对父母说谎,趁爸爸上班偷跑出去玩,见了爸爸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看完了《虎妈猫爸》之后感同身受。其实说句心里话,如果我有能力,有条件,我也会为我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创造最好的学习,教育的环境。但是我觉得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为孩子想想,以孩子现在的年龄,他最想做什么,最不想做什么。正确的我们要鼓励他,不正确的我们要即使纠正。功利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最为家长教育小孩子,立场应该是一致的,不可以让孩子比较出爸爸妈妈一个对他好,一个对他不好,久而久之会被孩子误解为对他不好的就是不爱他了。

就像《虎妈猫爸》里面虎妈在孩子心中是严厉的,而猫爸则是温柔,讲道理。虽然对虎妈的很多教育方式不赞同。但是虎妈说过:要有正确的三观,教育孩子要善良,正直,努力。这个三观我也学习了,相信对我以后教小孩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尊重孩子,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有自己的判断力。周末在家孩子一直在看电视,作为家长一而在在而三的喊孩子别看了,孩子就是不愿意,执意要看。我一开始的做法是直接把电视关了,插头拔了不给孩子看,导致以后孩子比较极端,就是不听你的。后来我是从一本书上看到的,孩子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有自己的底线。以后在看电视,或者出去玩,可以跟孩子有个协商,比如你可以看1小时电视,那孩子心里就有个数了,如果到时间了孩子还是不愿意离开,你这时候不能强制要求孩子关电视,要跟孩子商量的语气说:当时我们约定好的看一个小时电视,提醒孩子现在时间到了。如果孩子正看的起劲上,肯定不愿意放弃的,你这时要给孩子一个阶梯下,要说:之前我们说好看一小时电视了,现在一小时已经过了,如果你还没有看完,在允许你看5分钟或者10分钟。

这样孩子会觉得你尊重他,理解他,所以5分钟或者10分钟后会很乐意的把电视关了。这样即不用让孩子伤心,沮丧,又不会伤害他幼小的心灵。

虎妈猫爸观后感 篇四

《虎妈猫爸》真的是一部再好不过的折射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剧,虽然很多人都这部剧有些夸张,但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甚至比电视剧中更残酷。

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的家长为了孩子去买那个贵得要死的'巴掌地方的学区房;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太多的70、80后的凤凰女、凤凰男胼手胝足,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今天那个看上去稍微有些光鲜的地步;现实生活中就是有人把稍微的高贵、优雅写在脸上,挂给别人看;现实生活中就是有那么个黄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在某个你意想不到的时刻给你致命一击;现实生活中就是有那么个小三小四冠冕堂皇地借着爱情的借口去拆散一个家;生活中更有这么多的家长陷入到若干个专家说中,不知道该如何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常常说童年只有一个,我也总说牵系家的不应该是亲,而应该是情,亲是骨血相连,是用来牵绊的,情是彼此的相知,是用心来体谅的。尤其是作为父母,要做的不是仗着亲去支配或是掌控你孩子的人生,而是要用情去了解你孩子的需求,去知晓什么是对她最好的,帮助她让她的能力得到最大的爆发。所以,你不能以你的经验,以你认为对的去要求你的孩子,而是应该低下头去倾听你孩子的想法,观察ta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所谓的专家说是很有必要去听的,因为他们手上的切实的数据的确是来自于生活中,是对大多数人适用的,但是搬到你孩子身上的时候,你要看到与孩子身上的契合点,不能是完全照搬,否则你不是在养孩子,而是在复制一个机器而已,并且这个机器也会被你复制得面目全非。在《虎妈猫爸》中的赵薇迷失在自己爸爸、狼爸和海外专家的教育理念中,一个个试过去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孩子得了儿童忧郁症。不是这些理念不对,他们各有各的道理,如果碰到对的人都能达到好的效果。爸爸造就了一个虎妈,狼爸也教出了一个很杜一诺,海外专家也给很多家长孩子带去了很多开心的学习生活经历。但是对于茜茜来说,对于一个家庭教育观念不一致的茜茜来说,这些都不对,生搬硬套下来不仅累了家人,更是苦了孩子。

但是万幸的是,虎妈一直有反思,敢于承认面对自己教育的失败,并且每次都积极地从失败中尝试一种另外一种方式,希望这种方式适合女儿的教育,所以,最终虎妈找到了适合女儿教育的方式,和女儿做到像朋友一样一起成长。我也一直认为,家庭中最好的教育专家就是妈妈,妈妈是最应该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发育需要的一个人,也唯有妈妈才心甘情愿地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任何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