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杜甫诗三首读后感【精选8篇】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该页是编辑帮大家收集的杜甫诗三首读后感【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帮奶奶剥花生作文一年级 篇一

我的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不信,你瞧——

早上6点多钟,奶奶便早早起来了,洗漱完后,便下地干活。你说说她,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卖力干活。扛着那沉重的洒水壶,摇摇摆摆地走在地里头,认真地在那浇菜,真让人操心她会累坏!浇完后,又骑上她那心爱的小三轮单车向市场出发买菜去了。回来后,厨房的锅碗瓢盆就凑起了交响曲。一大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奶奶都没有闲下来。

到了中午时分,奶奶就到邻居王奶奶家打牌去了。瞧她们打得多火热啊!只见奶奶先打,王奶奶接上,嘴里还不停喃喃着什么,有说有笑,别提有多开心了!“唉!走了春天!”奶奶笑着说,“你咋又赢了?”王奶奶疑惑不解地问。奶奶笑了笑,并不答言。果然,奶奶真是打牌的“常胜将军”啊!大概下午一点十五分,奶奶回来了,只见她走进厨房,拿起扫帚,从屋里头到院子,里里外外扫一遍,再拿起抹布,上上下下刷起来,把我家小狗可可吵醒了。叫她歇息,她却一本正经地说:“防控抗疫,从家居卫生做起。”唉,真拿她没办法。

傍晚,奶奶把碗里的饭扒完后,穿上便装又走到公园里头,开始做老人运动了。“一、二、三、四……”我在一旁默默地数着,不知过了多久,奶奶才说:“走了”。我立马回过神,跟着奶奶往回走。“可可,走,奶奶带你玩去。”可可揺着尾巴,高兴地跟着奶奶遛弯去了。“奶奶,我也去。”“不行。”奶奶说,“我遛可可,是遛你吗?回家学习去!”说完便走了。

晚上,奶奶回来后,又坐在我床边,一边织毛衣,一边给我讲故事,我躺在床上仔细地听着,渐渐地,睡意袭来。很快,我便进入梦乡,但我仍然感觉到奶奶小心翼翼地帮我盖好被子,轻手轻脚地退出了我的房间,但她手里的活还是没有放下。

我的奶奶真是一刻都闲不到啊!

帮奶奶剥花生作文一年级 篇二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举行剥花生比赛。比赛前我制定了一条规则:要保证花生米是完整的,不能碎,坏的不能要,一分钟内看谁剥的多。

比赛开始了,爸爸妈妈同时拿起花生,顺利地把花生剥了出来。我剥了半天也没剥出一颗来,看爸爸妈妈又剥开一颗花生,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这时,我突然想起爷爷剥花生时的情景,于是,我照着爷爷剥花生的动作,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下,再用手掰一下花生壳,两个穿红外衣的**子便跳了出来。这时十五秒已经过去了,我在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加油,同时也加快了手上的动作。

很快,一分钟结束了,“时间到!”我大喊了一声。我们都停了下来,开始数盘里的花生,先数妈**,她剥了20颗;再数爸爸的,他剥了21颗;轮到我的了,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闭着眼睛不敢看。“一、二、三……”爸爸数道,“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当爸爸数到二十二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我又数了一遍,没错,就是二十二颗,我胜利了!那高兴劲儿没法形容!

帮奶奶剥花生作文一年级 篇三

我的奶奶很爱管闲事,总是坐不住,在我的印象里,好像一直在做事情。

我奶奶眼睛大,鼻梁高,有着一条大长腿,个子高高的,做事情很十分专注。每天早晨,她会起得很早打扫卫生,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屋里的空气新鲜,让一家人感到心里愉快。早上我们的衣服都被奶奶整理得整整齐齐,家里的墙上、地面、床角、桌角……一尘不染,就像是换了一个新家一样。

吃完早餐后,我、爷爷、爸爸和妈妈都去上学、买菜、上班去了,只有奶奶呆在家里,她先是要洗盆,用洗洁精擦,等洗好后,放在一个由几根铁棍组成的架子上,随后,又去整理昨夜我睡的床、做作业的桌子、办公桌,顺便检查一下我们有没有遗漏忘记带的东西。

等这一切弄完后,又要去栽培她的小花,给它们浇水、施肥、剪枝,有一些水生植物,就要给它们换水。

随后,就要去把昨天我们穿的脏衣服洗了。而且还要分两次洗,一次是洗爷爷、爸爸和她自己的,另一次又是洗我的。洗衣服的时间,她不忘去整理厨房,把爷爷买回来的菜进行分类,把冰箱里的空间用到极致,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空间,而且奶奶会把过期、发霉的食品扔掉,只留新鲜的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会把厨房里的角落打扫了,顺带想象有什么食物缺了,可以告诉爷爷,让爷爷去买。家中的一切好像都被奶奶盘算的十全十美,根本找不到缺憾,让你没有说她不是的理由。

做完这些事情,奶奶也不会休息,如同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一样,一直在工作着。

下午,奶奶会走下楼,到小区里走走,带着小狗去小区里转转,感受一下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清凉,而且小狗也十分开心。

晚饭后,奶奶还要去洗碗,打扫一下厨房卫生,让家里的空气好一些。

有了闲不住的奶奶,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帮奶奶剥花生作文一年级 篇四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你们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没错,这就是花生啦。

花生它形似一个小葫芦又好似一个横着的数字“8”。花生在土地里穿着一件金黄金黄的新衣,它就是泥土的新娘。我凑近鼻子仔细地闻了闻,一股扑鼻的香气飘来,我闻到了砂锅的翻炒味儿,还有一股泥土的清香,惹得我口水直流。花生在春天被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被播种到田地里,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花生这时已经成熟,个个都果实饱满,我想:花生一定是为了报答农民伯伯的辛勤,让他们的劳动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为了培育花生,使原本细腻的手变得越来越粗糙,只有用它那饱满的果实才足以回报他们。

“咔。”的一声,我的双手将花生一捏,裂开了一道口子,一股炒香从缝隙里飘了出来。闻到香味,我迫不及待的想把花生吃下去。我拿起一粒“白胖子”,脱去它的“红外衣”,放入口中,细细品尝,“嗯~真是太美味了。”我情不自禁地说道。

花生它懂得用自己饱满的果实来回报辛勤培育它们的人,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更是一个孩子,也应该学习它的品质。老师用自己的青春来培育我们,他们燃烧自己照亮我们。正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燃烧自己的精力来教育我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有个好成绩,来回报老师,不负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栽培。作为一个孩子,父母用自己的青春来养育我们,他们原本乌黑亮丽的头发也已经对了许多银丝,父母就像农民伯伯为我们浇水,施肥,用尽全部精力来呵护我们,生怕我们长坏了,或是被害虫伤害,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这充分的体现了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用心,我们也应该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为国家做贡献,才不枉费他们十几年的培育。

花生如我们,我们如花生,我们应该学习花生的品质,不辜负……

杜甫诗三首 篇五

《望岳》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2、钟:赋予、集中。3、决:裂开。4、凌:跃上。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 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诗圣”杜甫的诗号称“诗史”。《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学习《石壕吏》有助于学生体会以上特点。但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内容即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较易,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就较难,尤其是这种感情并未直接点明而又很复杂时更是如此。品味诗作的艺术手法和精美语言就更是难上之难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诵读至堂上背诵。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归纳法、赏析法、表演法、竞赛法等。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诗作,提出疑问;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短剧表演点评”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出示一组伊拉克的新闻图片,问:战争给伊拉克的老百姓带来了什么?

2、师过渡到新课:这是现代战争带给老百姓的伤害,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古诗《石壕吏》,去感受中国古代老百姓在战争中的命运。课件显示: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他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后,在他从洛阳到华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疯狂拉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城镇成墟,白骨遍野,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首诗是杜甫著名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中的一首。公元757年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等地被唐将郭子仪收复,安庆绪退守邺城。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唐肃宗害怕九节度使“难相统属”,因而不置元帅,只用宦官鱼朝恩充当“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这样,围攻邺城的六十万大军便陷于“进退无所禀”的无政府状态,以致“城久不下,上下解体”。第二年3月,反被史思明援军击败,全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一带告急。唐王朝为了挽回危局,便在洛阳至潼关,特别在临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老少男女,都被抓去充服兵役。这时候,杜甫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眼看见了兵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忧愤交加,于是创造了“三吏”、“三别”这两组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课下注释1)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和节奏,并思考:

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2、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指名读,其他同学听:是否全读对了; 齐读。注意:逾 戍 妪 咽

3、自读课文,交流文意。

① 结合课下注释,自读句子,理解大意。② 同桌交流,探讨不理解的字义。③ 学生质疑:不理解的字义,教师补充。④ 指名学生说说大意。

⑤ 学生积累:要注意哪些重点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4、师小结课文大意:(多媒体展示)

三、品读课文,分析中心:

1、再读课文,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遭遇,并简单分析其内涵。明确: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分析:三男戍:三男都去应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二男死: 三男死二男,可见战争之惨烈。

媳无裙:衣不蔽体、食不裹腹、贫病交加,可见战争破坏严重。

翁逾墙:表明差吏夜间抓人,连老翁也一样抓走,已经屡见不鲜;所以老翁夜间一闻捶门声音,就顾不得年迈体衰、腿脚不灵,赶紧爬墙逃走,而由老妇出门应付。这深刻地揭示出战祸连绵、差吏残酷抓人、人民睡卧不得安宁的情景,揭示了老妇一家悲惨遭遇的社会环境。更何况老妇已年老力衰,儿媳衣不蔽体没有出门,家中需要劳动力来把锄犁,来养家糊口。)

妇夜往:无奈的选择。多么可悲的老人多么可敬的人民!

2、分析文章的中心。

师过渡:好,刚刚我们大家一起仔细阅读了这首诗,那么有同学能告诉大家,这首诗的重点是讲的什么呢?(参考:以老妇人给吏致词为重点,也就是本文的第二、三段),那让我们抓住重点,往前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刚刚解释到“暮”,回想一下“暮”是什么意思啊?傍晚!在我们看来傍晚投宿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古代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这个兵祸连接的时代!但是杜甫,却于夜色苍茫之时才匆忙地投奔大盘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有一种暗示性,大家可以想像n种可能。提问:为何作者直接点出吏捉人,而不写征兵、点兵?

(参考:如实描绘之中寄寓了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袭击。这一句话点名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规的时代气氛,为后面老妇的致词埋下伏笔,也交代了致词的由来,是事情发展的开端。)

(2)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对比分析。

师生讨论:这两句极其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吏和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了悲痛的气氛。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听妇前致词一句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时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3)对话练习:把吏和妇人的对话补充完整,用现代文的方式,构成对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A、生分小组对话练习, B、师小结:这二、三两段是本文的重点,就是老妇致词的内容,事件在这里也达到了高潮。

(4)提问: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5)师小结:老妇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她家已为那场战争作出巨大牺牲,论理论情都不应再到她家捉人了。老妇沉痛地申诉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恻隐之心,高抬贵手。但是差吏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逼出老妇只得也去应征。(6)赏析“独”字:

一个“独”字,意蕴丰富。表明(www.kaoyantv.com)昨暮投宿,老翁老妇双双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个相送,老妇已被去承担那根本不应由她承担的徭役了。相送者、被送者的凄惨心情都无法表述。言简意深,凄情绵绵无尽(7)归纳结构。板书:

开端(1): 致词的由来:有吏夜捉人 发展、高潮(2—3): 致词的内容 重大牺牲 家中现状 自请应役

结局(4)致词的结果:独与老翁别(8)归纳文章主题。

a、请同学用词语形容石壕吏这篇文章的主题。(参考:残暴、无情、令人发指)

b、师生小结:这首诗主要是批判了像石壕吏的官吏,对人民的冷酷无情,凶暴。这种官吏就像禽兽一般,一点人性没有,简直是丧失了天性。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和冷酷无情,并不就是对整个封建统治的揭露,但对于人们认识的封建统治的阶级本质,的确会有启发。这首诗也就是抒写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全诗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地描绘,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难。c、归纳主题:—夜之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是多么悲惨的现实啊!作者叙述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课件板书:表达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四、深思明辨,展开想象。

1、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一段是老妇人一气呵成的抒情独白呢,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是在官差的步步紧逼下断断续续的说出来的,你认为呢?(引导学生结合诗作的背景来谈,善于从诗作中找到依据:译练通有答案)

2、师过渡问:老妇人的话是在差役的步步紧逼下说出来的。为什么诗中不写差役的话?(明确: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

3、过渡:既然是在官差的步步紧逼下断断续续的说出来的,请你发挥想像,官吏会逼什么,老妇怎么应答?准备表演。(教师提示注意分配好角色,每一小组为6人,注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腔调、神态动作等。学生分组准备5--10分钟)

4、分组上台表演:师生点评,结合诗作指出哪些表演到位,与诗作描写不符,哪些表演逼真,与诗作描写的不相符合。以后上台的小组注意克服前面的不足。约10—20分钟,3—4个小组表演。

5、向你挑战,改编故事。温馨提示:应该保留哪些内容? 应该加进哪些内容? 应该重点写什么?

老妇人走后,留下老弱病幼的一家人在兵荒马乱中又该怎么办?

五、当堂背诵,情感熏陶。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结构齐背课文,并感受杜甫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

师小结: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但是,作为弱者的杜甫,并没有逃避现实的痛苦,他用满腔的热血倾注了对战乱中百姓疾苦的关注,用嘶哑的声音撕开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忧国忧民,呕心沥血,用诗歌唱出时代的最强音,这就是杜甫之所以伟大之所在!让硝烟远离地球,让和平永驻人间!(播放背景音乐)

七、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石壕吏》—诗用四幅画描绘出来,在班上开—个小画展大家评议一下,看谁对课文理解最好。

帮奶奶剥花生作文一年级 篇六

我的奶奶六十九岁了,头发白的几乎找不到黑发,而且白发掉了很多,可以看见头皮了。她的额头上布满了皱纹,皮肤很松弛,背有点驼。

奶奶很喜欢干活赚钱,正因为这样,所以身子很虚弱,我的爸爸妈妈和爷爷一起劝过奶奶很多次,可是奶奶听了很多次就不听了。

最近,奶奶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想让一下后面开车来的年轻人,就想要把车子挪过一点,谁知刚挪一点,奶奶就翻身摔倒,那个年轻人连忙下车,还问她:“摔哪儿了,痛不痛?”奶奶只回答:“小伤小伤,不要紧,不怪你的。”然后就被年轻人轻轻的扶了起来,她跨上自行车,去药店买了几张治疗贴,便回家了……

过了三天,奶奶在工作时,肚子突然胀得很厉害,而且痛得很。经医生检验,是摔了背脊骨的正常现象。奶奶休息了三天,乘爷爷出来陪我的时间,跑去干活了,爷爷知道后连声责备,接着又打电话给爸爸和妈妈,他们都劝奶奶别去了,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可奶奶就是不听劝,还说:“我已经换了一个轻松的工作了。”无论我们怎样劝,她就是不听,还是要去干活,没办法,只好由着奶奶了。我的奶奶还很勤快,她每天六点钟不到就起床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

这就是我的奶奶,爱干活赚钱、勤快的人。

帮奶奶剥花生作文一年级 篇七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妈妈送我回老家去看爷爷奶奶。回到老家,看到他们正在摘花生,满房子都是堆积如山的花生。于是我对爷爷说:“我来帮你们摘花生吧。”

“乖孙子,细皮嫩肉的,干不得粗活,去旁边玩去吧。”爷爷笑着说。

“让孩子干点农活,锻炼锻炼也是好事。”爸爸意味深长地说。

“就是,就是,我就想摘花生。”说毕,我搬来一个小凳子,坐到“花生山”下开始摘起来。

本以为花生很好摘,可是没想这还是个技术活。

首先要把颗粒饱满、没残缺的好花生从秧上摘下来,然后要把坏的有问题的挑出来扔掉,再摇一摇花生听听有没有花生仁,没有的就扔掉,最后才把好花生给放到篮子里。

我对爷爷说:“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了?”

妈妈说:“这样是有点麻烦,但是可以保证花生的质量,如果你吃到的是坏的花生,你可能会生病的。”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我摘了一段时间,发现我摘的比他们少太多了,我也要加把油了。摘了一个上午的花生,表弟跑出来说:“不错不错,摘得真多,拿个花生尝尝。”我们摘了一个上午手都酸了,你到好来吃现成的,本来打算不让他吃,可转念一想,摘下花生不就是让人吃的吗?算啦,还是给他尝尝吧。谁知他看也不看,拿起花生就吃,正好吃住一个坏的,吃完后叫苦不迭:“好苦啊!”大家都笑了起来。

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

帮奶奶剥花生作文一年级 篇八

我家巷子里住着一位60多岁的李奶奶,别看她头发有些花白,可是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我爸爸妈妈差,走路时总是很着急的样子,谁也猜不出李奶奶到底要忙啥。

巷子口停放着一排的电动车,那是附近的叔叔阿姨们上下班的“坐骑”。平时没人看管,总是摆放得横七竖八,有时会把巷子口给堵了,影响了大家的进出。住在巷子里的大人们时常因为电动车而时常抱怨。就这样过去了一些日子,抱怨声更是多了起来,有时还能听到大人们为这事在争吵。这时,闲不住的李奶奶出动了,她斜挎小包,穿着褪了色的蓝色工作服,在电动车之间穿梭走动。很快,零乱的电动车变得井然有序。可是,大家都在尽情的享受着李奶奶的帮助,谁也没有注意,60多岁的李奶奶该是多么辛苦啊!

那天下午,还是放晴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来不及躲雨的人们都惊慌失措,四处躲藏。只有李奶奶不管不顾的往雨里冲,只见她迎着风、冒着雨,竭尽全力地拿着雨披往车上盖。啊!不好,李奶奶刚刚盖上去的雨披被风吹跑了。李奶奶忙不迭再去盖,可谁知,风好像故意和她作对似的,刚盖上去的雨披又被风吹跑了。李奶奶蹒跚着来到一个堆垃圾的角落,吃力地搬起几块大石头,一一地把雨披四角压好。等完成所有的任务,李奶奶早已湿透,雨水顺着李奶奶花白的发丝留到脸颊,李奶奶真是累坏了!

当大雨停止,下了班的叔叔阿姨们陆陆续续来取车时,看到眼前的情景都惊呆了,他们骑上车子准备离开时,都会由衷地向李奶奶表示感谢。也就是从那以后,叔叔阿姨们再来停车时,都变得很自觉,再也不乱停乱放,而是前人顾后人,后人顾前人。哈哈,闲不住的李奶奶就这样“失业”啦!

李奶奶常说:改革开放40年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所以我们不仅要知福,还要惜福,人民才会更加幸福!这就是闲不住的李奶奶,不仅帮助身边的人,也影响着身边的人。我要给她一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