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精彩7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漂亮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精彩7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读《窗边小豆豆》有感 篇一

每个人都有一段不一样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你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他的童年生活是多次多彩的……那么《窗边的小豆豆》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书中看看吧!

小豆豆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她有一只小狗,叫洛基。她原来的学校,因为她太淘气而被退学。后来,她来到了“巴学园”——一个拥有电车教室的学校。

在这个校园里,发生了许多好玩的事情。其中一次在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巴学园的孩子们终于盼来了暑假的“主要节目”——温泉之旅!整个巴学园的孩子们一起来到了“土肥”。在那里,他们一起泡温泉,一直泡到手指上的皮肤都皱皱的了才肯起来。他们还轮流去买菜做饭呢!

在校园里,小林宗作老师还会带领着他们一起在午餐时间里品尝“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一起在学校的游泳池里游泳;一起在礼堂里搭起帐篷露营;一起去寺庙里玩“试胆量”的游戏……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可是,童年的时间也很短暂。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童年生活,让童年里的美好记忆都永远留在心中!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作文300字 篇二

这本书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天真、可爱、活泼、淘气的小女孩。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看到学校里的任何事情、东西都感到好奇,所以上课时很调皮,因此被退了学。

小豆豆又来到了巴学园,在同学们和小林校长的爱护下、关心下、引导下,小豆豆渐渐成为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小女孩。

同学们在巴学园尽情的玩耍,把小林校长当做自己的朋友,小林校长也把大家当做自己的孩子,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大家,爱护大家。小林校长从不排斥任何人,付出的爱对大家都是平等的。可以说:在巴学园里学习、成长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其实,像小林校长说的一样:“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当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不是吗?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三

今天,我的同学向我推荐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一开始,我以为是什么植物,但一打开书,我就再也放不下了,深深地投入了巴基斯坦学院。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一年级因淘气辍学,转到巴基斯坦学院的故事。从而开始了小豆豆小学生涯中一段奇妙而难忘的经历。

巴基斯坦学院很特别。在这里,教室和图书馆都是有轨电车。你可以从你最喜欢的课程开始学习。你吃的午餐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在这里,小豆豆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知识,一起散步,一起学习节奏练习,一起参加有趣的运动会。在这里,他们可以无忧无虑,放开自己,融入大自然,融入这个美好的世界!

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曾经成为一个具有“巴学园特色”的好孩子。

但总有变化,故事总有转折点!可怕的战争露出凶猛的面孔。食物一天比一天少,人们一天比一天死在战争中,美国飞机也出现在巴基斯坦学院上空。终于有一天,巴基斯坦学院在美国炸弹和熊熊大火中成为了小豆豆永恒的记忆。

看到这一点,我的鼻子酸了,眼角湿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纯粹的幸福和不幸,没有绝对的。幸福和痛苦,也许每个人,都是在悲欢离合中成长的。

我也很羡慕小豆豆。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我可以大声笑,和朋友一起度过。这不是一种幸福吗?

我爱这本书,它告诉我:珍惜眼前的一切,包括时间,笑声。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四

假期读了《窗边小豆豆》这本书,觉得很有意思。小豆豆是一个很奇特的小女孩,她做的任何事情都与别人不同。小豆豆自从来到了巴学园,就改变了她的一生,她在那里变得会关心别人,有一次,她和小狗一起装狼,可小狗一不小心咬了她的耳朵,她想的'只有小狗不要走,而不是耳朵疼不疼的事。还有,小豆豆会给别人惊喜。一次,有个残疾男孩想上树,可是男孩比她重多了,她把男孩很费劲地拉上了树,男孩很高兴。她是多么有爱心啊!还有一次,一个男孩欺负女孩,小豆豆马上去阻止,即使男孩把她打疼了,她也不哭。从这里我知道她很勇敢。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好喜欢这本书,喜欢书中的小豆豆!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作文300字 篇五

当我看到书名时,我就对这本书有了好奇心。于是,我就走进了书的海洋里。

《窗边的小豆豆》讲了黑柳彻子(小名:小豆豆),也像我一样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可是,因为上课她发出了很大的声音,所以一年级就被退学了。

小豆豆的妈妈只好为小豆豆找一所新的学校,最后她妈妈找到了一所叫巴学园的小学,从此小豆豆就在巴学园上学了。

巴学园比其它的学校都特殊,因为校园里没有教室,只有电车教室,这是不是让人觉得很不一样呢?最特殊的一点是,每天上午孩子们只学自己喜欢的一门功课。

巴学园还有一位认真负责的校长,他教会了我们不能挑食的好习惯。比如:每天中午校长先生让我们带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因为这样就不会挑食了。

看完了这本书我也想去巴学园上学,可是,巴学园已经被美国飞机炸掉了,所以这所学校没有了。

我很喜欢这本《窗边的小豆豆》。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六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由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小时候的真实的事情,这便是它吸引我的原因。现在回想起来,脑海中浮现的是童话般的世界,在这里,小豆豆学会了热爱书本,学会了关心别人;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与爱心,宽容与真诚;在这里,同样会体验到恐惧、无奈与忧伤,所有这一切,让小豆豆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善良而又单纯快乐的孩子,就象校长先生经常说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书中所描绘的巴学园是每个孩子的精神家园,快乐天堂,是一个教育的理想园。作者在后记中写到“我常想,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的话,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因为,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儿到学校去。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一个叫做小豆豆的女孩子,一个被学校退学的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女孩子,在这个乐园里,每天盼着且学校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并在老师同学们的影响下顺利地和大家一起学习、交往,并度过了一个自信而快乐的童年。可见,良好性格的培养,远比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

小林先生,巴学园的校长,他总是想尽办法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他不会阻止孩子们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也不会要求孩子们刻意的去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努力的寻找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他的教育观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长和学生们渴望的,大家都希望能有小豆豆那么幸运,我也是。看完书后,我极其羡慕小豆斗,一生中可以遇见这样的一个人,真是一大幸。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当小豆豆第一次转学到巴学园的时候,先生一个人听着小豆豆讲了几个小时的话,小豆豆第一次在别人面前讲这么多这么久的话,去学校的第一天,先生就成了小豆豆喜欢的人,包括在巴学园举行的露营、运动会、茶话会等等活动,无不体现着小林先生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在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对于班级的一些后进生或者是问题学生。其实,他们就像是退学前的小豆豆一样,老师们对于他们总是摇头多于点头。这一次次的摇头对孩子们伤害是很大的。越是被框上“问题”二字的学生,越是期待着周边人的关注和认可,可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时间的挑战赛,他们不可能是一夜之间改掉所有不好的习惯。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引领,领得好,我们就是可爱的“小林先生”,领得不好,那就成为扼杀孩子们发展的罪魁祸首了。小林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七

如果说有哪一篇最能体现小林校长的“不教之教”思想的话,非《放回原处》这一篇莫属了。

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到了便池里。她找来舀子想把粪便舀出来找回钱包。小林校长路过,只说了一句:“弄完之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黑柳彻子写到:“除了校长先生,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秘密花园。花园里也许有一条通往蜘蛛巢的小径,也许有埋在一块石头下四十大盗们的宝藏,也许有爱丽丝钻进去的兔子洞……七岁前的孩子与世界的联结方式是粘性的,中间没有中介,他们与世界浑然一体。用斯坦纳的话说:“他们是用全身来喝牛奶。”这就是孩子失去心爱的玩具时会嚎啕大哭,仿佛天崩地裂。那是因为玩具是TA生命的一部分。

同样,对小豆豆来说,钱包不仅仅是一个物品,还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因为失去而去寻找。寻找是一场秘密花园里的探险,是穿过曲折幽暗生命隧道的一段历程。许多童话故事就是寓意这样的寻找和探险。一个孩子或者是因为谋生而去寻找工作,或者去寻找一个宝藏,或者去寻找一个国王……却遇上了国王的女儿或者王子,或者巫婆,或者一条大蛇。TA可能和公主和王子结婚,或者获得了巫婆的魔法,或者成为一个宫殿的主人,或者继续踏上寻找别的东西的路程。生命就在寻找中,已经无关乎当初出发时的意义。

小豆豆的钱包最后也没有找到,但是小豆豆已经觉得“即便钱包没有了,也挺满意的。”就像书中结尾时说的:“那天晚上……小豆豆奋战过的地面还有些潮湿,月光下,好像是什么美丽的东西那样,闪闪地发着光。”她已经在寻找中找到了别的东西。

小林校长是真正懂孩子的人。他既没无评判,也没干预。教育者大部分能做的就是为孩子创设环境,让孩子自发被吸引,自由去选择,自主去工作,自觉去评判,自己去醒悟。

杨澜在微信课提到,她曾经因为让儿子学钢琴而痛苦挣扎,可儿子却迷上了画画。多年以后儿子和她说,那是因为有一天傍晚,他看到妈妈在窗边学画画,夕阳柔和的余晖照在母亲身上,那一刻他就喜欢上了画画。同样,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看书。一般情况下,如果父母喜欢书,孩子也喜欢书;父母不喜欢,孩子也不喜欢。这很正常。如果父母喜欢看书,孩子不喜欢,但忽然有一天TA就喜欢上了。TA“醒了”,这也很正常。如果父母喜欢看书,孩子不喜欢看,长大也不喜欢,可是TA喜欢画画。这也没问题,这也许就是TA的自性。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孩子也不是我们的克隆人,甚至TA只是“借我们而来”。

甚至是所谓“不好”的处境和遭遇,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际遇。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顺遂或者挫折,只关乎我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