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影视剧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7篇影视剧观后感范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影视剧观后感 篇一

既然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奋斗、励志史诗,而且是身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太后,《芈月传》宫斗戏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仅此就将《芈月传》与《甄嬛传》等同起来,那就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颇之嫌了。众所周知,《甄嬛传》是典型的后宫女人宫斗大戏(从《后宫甄嬛传》剧名就能窥其一二),其承袭了历朝历代的宫斗遗风,在满清皇朝使其达到极致巅峰。剧中,娘娘甄嬛与一众皇妃皇后娘娘宠妃间的离间、凶杀、明争、暗斗系剧情最主要线索。为争宠皇上,取悦皇权,嫔妃们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咋舌的"宫 (攻)心"大戏。虽然剧情也记录了甄嬛的成长史,但这一看似主流的励志意义却被湮没于权倾朝野的宫闱之内,也难怪包括新华网、人民日报在内的主流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批驳其三观不正。而观众追看《甄嬛》,也毫无讳言在于女人间的相残相杀。

《芈月传》毫不避讳宫斗戏份,但《芈月传》又不仅仅只有宫斗戏,或者说,其主流剧情是规避宫斗,而更倾注于芈月为家为国,胸怀天下的励志女人心。如果说甄嬛主要面对的是后宫、皇后、妃子、娘娘等女性权势,那芈月面对的则是男性主宰的朝野、天下,胸怀之大,胸襟之阔,远在甄嬛之上。如此对比,仅从立意与主旨来讲,《芈月传》就已超越《甄嬛传》。

秦朝那代历史,影视剧作常常以秦始皇为主轴,主打其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业,男性主宰的皇朝在影视剧中自然成了主角。大众稍微熟悉的秦汉女性人物在影视剧中常被提起涉猎的也只有虞姬、吕后等寥寥数人。但追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步,不难看出,有一个女人的奋斗励志史则为其做足了铺垫,她,就是芈月,即秦宣太后。《芈月传》记录的就是其辉煌壮丽、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小至个人情感,儿女情长,大到家仇国恨,政经文化,都有细琐涉猎,精准还原。

乱世年代,个人的戎马一生离不开历史的波云诡谲,而当历史浪潮滚滚而来汹涌侵袭之际,大多数个人都化为沧海一粟。但也有风云人物被历史铭刻于心,镌印千古,芈月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作为刻画芈月传奇一生的电视剧,《芈月传》在原生态精准还原其个人一生的同时,对那段历史的风云全貌也给予了神还原,再现了一幅雄浑大气,磅礴豪迈的历史画卷。将个人融入时代,把时代嵌入个人,《芈月传》用其励志的女人心砥,厚重的家国情怀,为观众献上了一道视觉饕餮盛宴,心灵珍馐美馔。收视火爆,口碑井喷也指日可待中。

我想这部剧给女性最大的警醒就是:男人算什么,没了可以再换,我们要争的是天下

芈月传观后感600字(二)

11月10日北京卫视芈月传全国首播新闻会在京隆重举行,芈月传会上播放了一小时超长片花,作为主角的孙俪却没有在现场观看,播放完毕后才悄悄入场。因为前几天当这个片花第一次在她的电脑上播放时,她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个小时,全然没发现自己痛哭流涕。"我觉得不能再看了,如果在现场又看哭了,恐怕不能用一个很好的颜值来面对大家。

片花中孙俪的哭戏很多,但孙俪说芈月传并不是一出苦情戏。"81集中情绪最激烈的部分都剪到了一个小时里,其实更多的戏份里她是一个坚韧、隐忍的人,同时也是个很励志的人。"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戏里芈月一个坎儿接着一个坎儿,在片场孙俪也是压力极大,"叫芈月传,就是这个角色从头至尾,每场戏都有我,AB组都是我,我要是倒下了剧组就得停工。有一段时间情绪大起大落的戏连着拍,每天都哭到眼睛像桃子一样,需要每天喝大量的普洱茶消肿。

孙俪爽快的承认,芈月是她表演生涯中难度最高的一个角色,有几次甚至拍到虚脱。"有一场在大殿训诫的戏,看剧本只有两页,那天就排了这一场,我还挺高兴的,没想到真拍起来的时候全景近景各拍两遍,每一遍台词都很长,每一段说话的对象都不一样,情绪也不一样,那个大殿又特别大,需要尽量让所有人听到我的声音,就得一直顶着,演完一遍就已经很累,几遍下来气都虚了。

影视剧观后感 篇二

关键词:英文影视剧;听说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47—02

一、引言

近年来,如何利用英文影视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应用影视剧教学有诸多优势: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语言场景,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不同的异国风情,使学生体会到中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对听说的兴趣,掌握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但利用影视剧进行听说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活动组织松散,教师失去了主导地位,学生只关注影片的娱乐性。教师对影片的选择随意任性,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作用。因此,笔者尝试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二、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交际法教学和第二语言研究两大领域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真实语境下学习语言的现代语言教学理念。Peter Skehan(1999)指出,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完成所给予的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获得接近自然地语言习得方式,使潜在的语际语系统得到拓展”。Skehan对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定义为含有以下五个要素的活动:任务以意义为主;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首先要完成任务;根据结果评估任务。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Jill是研究任务型教学法的专家,他提出任务型教学阶段的三个步骤:任务前阶段,任务链阶段和语言分析阶段。

1、任务前阶段(Pre—task):设计任务。

2、任务链阶段(task cycle):完成任务。

(1)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2)计划(planning):各班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分析阶段(language focus):评估任务。

(1)分析(analysis):分析其他各组执行情况。

(2)实践(practice):练习语言难点。

(二)以任务教学法为理论基础的影视剧听说教学模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英语听说课成为英语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教师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英语听说能力是语言技能中最为灵活的部分,是语言交际最为重要的手段,难以迅速提高和掌握。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性教学法最新理念的发展,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它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生动的任务,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备受关注,国内学者从理论和实际教学层面进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听说课堂。作为英语影视剧,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运用影视剧进行听说教学方面,以任务型教学为理论依据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评估任务,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丰富有趣的听说任务,促进听说水平的提高。

以J Willis的任务型教学理论的三个步骤为理论基础,笔者举《律政俏佳人》为例说明影视剧在英语听说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律政俏佳人》是一部青春励志喜剧片,故事情节幽默生动,发音清晰自然,语速也适中。电影对白涉及到各个生活场景:餐厅对话,购物,课堂学习,自我介绍,朋友聚会,法庭辩护,毕业典礼等。以这部影片为听说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积极进行各种课堂教学任务的执行,达到良好的效果。

1、任务前阶段(pre—task)

教师根据不同类型影片的需要介绍其背景知识或者重难点表达方式。《律政俏佳人》的英文影片名是“Legally Blonde”,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对“Blonde”这个词汇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所知甚少。教师在播放影片前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①What’s the image of blonde? ②In the west,what kind of prejudice people have against blonde?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做出点评:在西方社会,人们一般对金发碧眼的美女抱有偏见,认为她们只是外表美丽,内在浅薄。金发女郎通常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成为愚蠢无知的代言人。

2、任务链阶段(task—cycle)

教师对此部影片作相应的介绍:埃尔伍兹是一位外表美丽,性格开朗活泼的金发碧眼女郎。她的男友沃纳亨廷顿三世大学毕业后被哈佛法学院录取。在他的眼中,外表不够严肃头脑不够聪明的埃尔会成为他政治仕途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沃纳向埃尔提出分手。埃尔为了赢回男友,努力考入哈佛法学院。作为金发女郎,她在哈佛受尽了歧视。但她刻苦学习,并且在一桩谋杀辩护案中有精彩表现。最后,埃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收获了爱情。

(1)影片播放前,教师提供一些重难点词汇,并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因为影片较长,可以挑选几个精彩片段供学生欣赏,并提出相应的问题:①在餐厅,埃尔以为沃纳会向她求婚,但沃纳却向她提出分手。这一情节生动有趣,具有幽默的效果,也适合学生模仿。观看前,提出问题:What did Elle expect Warner to do on the date?Why did Warner want to break up with Elle?②埃尔和埃米里士满的邂逅。在第一堂课上,埃尔因为没有预习而被教授赶出教室,埃米里士满给了她一些如何在不同教授的课堂上表现的建议。观看前,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①Why does Emmett advise Elle to speak up in Callahan’s class and sit at the back in Royalton’s class?②What does Emmett think of Mrs Stromwell?What makes him think so?③埃尔参与到布鲁克温德姆谋杀辩护案中,她去监狱探访布鲁克温德姆,询问布鲁克的不在场证据。针对这个片段,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What is the reason that Elle comes to see Brooke?②What was Brooke doing on the day of her husband’s murder?Why did she refuse to give her alibi in the first place?

(2)填词听写练习。教师挑选部分精彩片段和语言片段设置空格让学生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例如,埃尔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精彩而富有哲理,阐述了激情和法律的关系。这部分对白可以让学生做填词听力练习,发音清晰非常适合学生模仿从而习得标准的语音。

On our very first day at Harvard,a very wise professor quoted Aristotle.“The law is reason free from passion.”Well,no offense to Aristotle,but in my three years of Harvard,I have come to find that passion is a key ingredient to study and practice of law and of life.It is with passion,courage of conviction and strong sense of self that we take our next step to the world…remembering that first impressions are not always right…you must always have faith in people…and most importantly you must always have faith in yourself.

(3)角色扮演。教师推荐几个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在真实有趣的场景中习得语言。比如,购物场景:埃尔为准备和沃纳的约会在服装店挑选衣服,售货员试图把过季服装以全价卖给她,而当场被埃尔戳穿;在课堂上:埃尔因为没有提前预习,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被赶出教室的。比如下一场景:在餐馆,埃尔满心欢喜认为沃纳会向自己求婚,而沃纳却向她提出分手:

Warner:You know how we have been having…all kinds of fun lately?Well,Harvard i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world…I need to be serious.

Elle:Of course.

Warner:My family expects a lot from me.

Elle:Right.

Warner:I expect a lot from me.I plan running for office someday.

Elle:I fully support that. You know that.Absolutely.

Warner:But the thing is…if I am going to be a senator by the time I am 30…I need to stop dicking around.

Elle:Warner,I completely agree.

Warner:That’s why I think it’s time for us…Elle,pooh bear…

Elle:I do.

Warner:I think it’s time for us to break up.

Elle:What?

Warner:I have been thinking i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Elle:You are breaking up with me.I think you were proposing.

这一片段极其具有喜剧冲突效果,学生可以反复精听,进行模仿表演。整个电影中,幽默诙谐具有喜剧冲突的场景还有很多,学生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来进行模仿表演。

(4)故事复述。影片放完之后,根据学生的程度,教师把片中故事情节发生的顺序打乱,让学生排列故事情节。如果学生的口语程度较好,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影片的内容按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5)观看过程中,教师根据影片的内容布置相应的词汇任务。比如,让学生记下生动有趣的口语表达方式。通过学习这部影片,学生能够熟悉一些法律词汇。例如:jury陪审团,cross examination盘问,interrogation审问,prosecution起诉,overrule否决,subvert颠覆,hearsay传闻证据,be addressed as被尊称为,juryman陪审员等。

(6)角色分析。埃尔作为影片的主人公充满了人格魅力。比如,开朗热情,积极向上,刻苦努力,乐于助人等。在观看影片后,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①What are the qualities that make Elle so attractive as a person? ②Do people often judge others unfairly,just based on looks?

(7)影评或观后感。看完影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影片的感受写下观后感或影评。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导演,会如何修改影片的结局?

3、语言分析阶段(language focus)

在影片的放映阶段,教师可以随时停下来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讨论。影片放完后,各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教师也同时对各组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利用英文影视剧进行听说教学,有利于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播放影视剧,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能够使学生习得标准的语音语调,学会地道的表达方式,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课堂上播放英文影视剧,不能仅仅做为一种娱乐方式,而是应当做为重要的提高学生听说能量的手段。而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促进听说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任务为中心促进师生互动,能够实现学生提高听说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程馨。英语任务型教学:过程关、综合观与真实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S1):221.

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9:95.

于薇。特色英语教学模式——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9).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杨慧中。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外语界,2008,(1).

王厉。原版英文电影教学的优势及教学策略.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6):48—49.

影视剧观后感 篇三

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

作为一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反腐作品,该剧不仅写出了当下反腐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多面性,更将其提高到了依靠文化、法律、制度进行反腐的高度上。剧本既延续了周梅森作品格局宏大、抽丝剥茧、悬念迭起的艺术风格,又结合当下的国家实际和社会热点多有创新和突破。

该剧突破了上级是廉洁的、贪污的只是副手这种创作模式,而是把反腐的斗争推向深处,最高级别延伸到副国级官员。近几年接连落马的副国级官员已经不在少数,《人民的名义》将其搬向荧屏,可以说是对现实的真实再现,也是时代的进步,也显示出我党净化自身的勇气。。

人物造型摆脱了主旋律政治剧中亮相必以中山装,衣着必以黑蓝灰的暗色调为主的固有印象,反而造型干练时尚,让人眼前一亮。

该剧在风格上,贴近新时代特征,把脉观众新时期的审美脉流,将厚重、敏锐题材在影像、表述上做了深入浅出、充满日常生活化的处理,其邀约参演的数十位明星都非政治剧面孔,他们其中很不少是偶像剧、古装剧、生活剧的常客,这既从表演上保证了实力品质,更从观感上强调了新鲜度。除此外,在视觉感受上与十年前的政治剧相比。色调上更加亮眼,演员的造型也更趋于年轻时尚化 。

当然,要想让广大官员真的观看该剧,并畅谈观后感和心得体会,恐怕还需要相关方面的组织、引导。比如,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不妨动员、甚至要求官员们观看该剧,就像曾经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焦裕禄》、《杨善洲》等电影那样,并选择适当渠道或平台发表看法,谈心得,讲体会。再比如,作为各类媒体,也不妨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报道,专门对观看该剧的官员进行采访,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记录他们的心得体会,不也能带动或触动某些官员,自觉加入到观看该剧的行列吗?果真如此,也算是对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特殊而积极的贡献了。

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朱明国、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

都说观众是苛刻的,但对于《人民的名义》,他们却表现得特别宽容。客观地说,《人民的名义》离经典之作,还有一定距离,艺术上的缺憾、剪辑上的生硬、剧情里的小槽点都显而易见,但是观众对这些都不在乎。爱上一部剧,就像爱上一个人,剧中的瑕疵与不足,都会因为喜爱而包容。

那么观众究竟喜欢这部剧什么呢?

这部剧代入感很强这是很多剧迷的观后感。这部剧作就像面镜子,观众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身边的人、看到生活本身。当然,观众喜欢的还很多:他们喜欢扑朔迷离的剧情,猜测谁是清官谁是腐败分子,谁是真心英雄谁在装模作样;他们喜欢小官巨贪人民币墙花式点钞搞事情的工人等各色情节;他们喜欢一干老戏骨,沙瑞金、高育良、李达康、赵东来这些角色与饰演他们的演员一样让人过瘾;他们喜欢正邪之间那些针锋相对、斗智斗勇的精彩戏码。

也许是怕年轻人不喜欢,剧中安排了郑乾耍宝搞怪的戏,但效果不佳。有网友吐槽:我宁愿看育良同志修花剪草都不愿看郑西坡他儿子我最喜欢看开会。导演李路接受采访时坦承:情感戏、时尚元素以及年轻人的话题都是为了吸引年轻观众。现在来看,增加的这条年轻人的线,完全失败。

为什么娱乐不受待见,开会反而吸引观众?为什么昨天还沉迷在小鲜肉、玄幻穿越、网红电游中的年轻人,今天忽然爱上主流?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优良党风政风的期望,对国家和民族美好未来的憧憬,从来就是一股巨大的社会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一系列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重大行动,重新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重新塑造了中国社会,重新塑造了世道人心。谁都不能否认,现在,主流价值观吃香了,同志回来了,共产党员的称号不再是一种在各种段子中被挖苦嘲笑的对象了,对伟人和英雄的污名化有遭到唾弃的风险了正道的回归、主流价值的高扬,必然反映到《人民的名义》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必然会得到观众的认同。

而90后年轻人,过去人们对他们有不少的误解:他们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一代,因而必定娇生惯养;他们从小受欧风美雨的吹拂洗礼,因而必定数典忘祖。他们被贴上娱乐一代的标签,被看成是游离于政治话题之外的新新人类。但实际上,他们十分爱国,很有正义感,认同主流价值观这在钓鱼岛、南海、反台独反港独等热点事件中表现得很突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在《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中得到印证。由此看来,年轻人喜欢伟光正的《人民的名义》,充当刷屏霸屏的主力,扮演流量担当的角色,也就丝毫不必奇怪了。多亏《人民的名义》火了,否则我们年轻人还要继续被误解。这是网上最近流行的一句话。当然,年轻人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追这部剧。他们不再用一种苦大仇深、正襟危坐的姿态去欣赏正剧,相反,他们用表情包鬼畜视频等个性化表达方式来解读这类严肃题材,甚至要守卫达康书记的双眼皮和保温杯。

影视剧观后感 篇四

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

近读周梅森的长篇新作《人民的名义》,并观看了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的同名话剧,感触颇深。他的作品,并不纠结于腐败事件本身,也不只写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官员涉贪为线索,公权私用为由头,揭示权力运作中的某些畸态,官场文化的某些霉变,进而察观人民名义的虚与实,拷问人性深处的恶与善。这样的作品直面政坛现实,主写政界事务,直击官场生态,塑造官员形象,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小说。

在这部作品里,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是踌躇满志的新任反贪局长侯亮平的临危受命,是居心叵测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如坐针毡,是心怀鬼胎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会京州市政坛的暗流涌动。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战斗,由此拉开了序幕。

饶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处理高育良的前秘书陈清泉前去向其汇报时,高育良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公生明,明生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权上位的广告词和争权夺利的遮羞布。这也说明,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这样的高官、祁同伟这样的官员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而这种既有官位保驾,又有大话包装的贪官,是最为有害的,也是最为可怕的。

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

《人民的名义》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等单位联合出品,业界人士表示,因为该剧涉及到中国政治生态,并要精准表现检察官查案办案、触目惊心的腐败幕后等绝密情况,并非一般编剧、普通影视公司可以涉猎这类题材,因此,该剧无疑是影视剧市场上独树一帜的稀缺珍品。

受最高检影视中心邀请,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周梅森、著名编剧陆天明等国内顶级作家,已经前往检察机关及收押腐败犯罪高官的监狱深入生活。截至目前,首位呈现出影视作品的便是周梅森。

十年以前,反腐题材影视剧一度受到观众热烈追捧,周梅森凭借《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等一系列高收视、高口碑的反腐力作,被观众冠以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

作为这类题材的顶级作家,周梅森此番蛰伏归来,显然把积蓄十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这部亲自执笔编剧的《人民的名义》中,他自己表示这是我创作生涯以来最好的作品,写得酣畅淋漓,全面超越了我过去的作品。

十年前曾经有一大批反腐剧作受到广大观众的热议和追捧,譬如周梅森的《绝对权力》、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大雪无痕》《高纬度战栗》、张平的《生死抉择》,这些反腐力作中的腐败分子最高写到省部级领导干部为止。

周梅森全新创作的这部《人民的名义》,首次涉及到副国级领导干部的贪腐问题,大大突破了这类题材以往写到副省级为止的红线,成为当今最大尺度。

该剧曾因反腐故事情节之剧烈,腐败分子职位之高,社会问题范围之广,犯罪手段之残忍而一度被业界猜测这部剧是受到高层支持。

首次与周梅森搭档的导演李路,曾经导演过《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坐88路车回家》等作品,始终保持了关注现实、细腻入微的风格特征。作为总制作人,李路表示,能够执导这样一部题材稀缺、格局宏大、意义深远的作品,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随着中纪委和央视联合摄制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和热议,网友对《人民的名义》也展开了追逐和讨论,截至目前,该剧的故事内容仍然保持着神秘面纱。

据悉,由周梅森亲自执笔创作的该剧剧本,在剧本研讨会上曾经获得最高检、广电总局领导和著名评论家的高度赞扬,这也是该剧从剧本创作到立项开机、投资拍摄、后期制作等一路绿灯的原因所在。

该剧故事环环相扣、情节曲折离奇、场面震撼人心,而且首度展现了省部级高官围绕从严治党开展的反腐倡廉斗争,深刻反思了塌方式腐败、家族式腐败等多重腐败的根源。就连剧组的司机、化妆师等工作人员都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认为呈现的故事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

都说观众是苛刻的,但对于《人民的名义》,他们却表现得特别宽容。客观地说,《人民的名义》离经典之作,还有一定距离,艺术上的缺憾、剪辑上的生硬、剧情里的小槽点都显而易见,但是观众对这些都不在乎。爱上一部剧,就像爱上一个人,剧中的瑕疵与不足,都会因为喜爱而包容。

那么观众究竟喜欢这部剧什么呢?

这部剧代入感很强这是很多剧迷的观后感。这部剧作就像面镜子,观众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身边的人、看到生活本身。当然,观众喜欢的还很多:他们喜欢扑朔迷离的剧情,猜测谁是清官谁是腐败分子,谁是真心英雄谁在装模作样;他们喜欢小官巨贪人民币墙花式点钞搞事情的工人等各色情节;他们喜欢一干老戏骨,沙瑞金、高育良、李达康、赵东来这些角色与饰演他们的演员一样让人过瘾;他们喜欢正邪之间那些针锋相对、斗智斗勇的精彩戏码。

也许是怕年轻人不喜欢,剧中安排了郑乾耍宝搞怪的戏,但效果不佳。有网友吐槽:我宁愿看育良同志修花剪草都不愿看郑西坡他儿子我最喜欢看开会。导演李路接受采访时坦承:情感戏、时尚元素以及年轻人的话题都是为了吸引年轻观众。现在来看,增加的这条年轻人的线,完全失败。

为什么娱乐不受待见,开会反而吸引观众?为什么昨天还沉迷在小鲜肉、玄幻穿越、网红电游中的年轻人,今天忽然爱上主流?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优良党风政风的期望,对国家和民族美好未来的憧憬,从来就是一股巨大的社会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一系列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重大行动,重新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重新塑造了中国社会,重新塑造了世道人心。谁都不能否认,现在,主流价值观吃香了,同志回来了,共产党员的称号不再是一种在各种段子中被挖苦嘲笑的对象了,对伟人和英雄的污名化有遭到唾弃的风险了正道的回归、主流价值的高扬,必然反映到《人民的名义》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必然会得到观众的认同。

而90后年轻人,过去人们对他们有不少的误解:他们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一代,因而必定娇生惯养;他们从小受欧风美雨的吹拂洗礼,因而必定数典忘祖。他们被贴上娱乐一代的标签,被看成是游离于政治话题之外的新新人类。但实际上,他们十分爱国,很有正义感,认同主流价值观这在钓鱼岛、南海、反台独反港独等热点事件中表现得很突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在《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中得到印证。由此看来,年轻人喜欢伟光正的《人民的名义》,充当刷屏霸屏的主力,扮演流量担当的角色,也就丝毫不必奇怪了。多亏《人民的名义》火了,否则我们年轻人还要继续被误解。这是网上最近流行的一句话。当然,年轻人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追这部剧。他们不再用一种苦大仇深、正襟危坐的姿态去欣赏正剧,相反,他们用表情包鬼畜视频等个性化表达方式来解读这类严肃题材,甚至要守卫达康书记的双眼皮和保温杯。

影视剧观后感 篇五

一幅当代农村改革的瑰丽画卷——评大型现代扬剧《丹凤湖畔》

《韩信》——淮安历史文化名人三部曲压轴大戏

精心打磨 铸就精品

艰难的爬坡——从《马代表进城》到《二饼上城》

人性道琴 民族长调——大型现代淮剧《唢呐声声》获奖始末

当代人情感的真实披露——也谈话剧《一叶知秋》

“丑”到极致更为美——记著名昆丑演员李鸿良“臻丑臻美”专场

“戏痴”许亚玲

雏凤清于老凤声——江苏“小京班”获央视“学京赛”金银铜奖

《恋爱通告》——王力宏的自嘲及另类的专辑宣传

当代影视市场中的一抹绿色——也谈电影《山楂树之恋》

电视剧《常回家看看》失范之探析

美好才是恒久的——在纪念竺水招诞辰90周年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纪念竺水招诞辰90周年——越剧竺派艺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念奴娇——贺宋长荣先生从艺60周年

淮上梨园艺长荣——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建院50周年

江苏省知名演员读书班2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宁举行

颂美何须镌顽石 荀艺长荣似口碑——谈宋长荣艺术价值

我们需要弘扬传统文化正气 紧贴当今社会实际的艺术作品——访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吴小平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汇展

江苏戏剧与祖国同庆,与百姓同乐

神女应别样——品舞剧《西施》

有爱才有创造——谈滑稽戏《顾家姆妈》的创作特色

一声唢呐无限情——评淮剧《唢呐声声》

茉莉盛开颂祖国 万人歌咏送祝福

江苏彩车诞生记

只有香如故——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新艳秋先生

无怨无悔 无愧时代——话剧《高速时代》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一台源于生活超越生活的好戏——评大型淮剧《诺言》

第四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饕餮明星盛宴 共谱建国华章——《建国大业》观后感

新世纪的“湖中明珠”——国家大剧院览胜

盛开在“吉祥如意”的茉莉花——记国庆六十周年彩车辅助表演

青春性与戏曲创新:从《越女争锋》说起——罗怀臻先生访谈

困境中的救赎——简析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

不一样的战争片——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

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

昆曲西行记——在美国传播昆曲侧记

影视剧古白台词的两个重要因素

创意 写意 酒意:演绎第31届世界戏剧节开幕式

“化蝶”的传统与新姿——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梁山伯与祝英台》观摩杂记

不可躲闪的命运之箭——简析美国迪斯尼公司音乐剧《阿依达》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

德国黑森州立剧院演出 黑色童话《沃伊采克》

理念人之死——评上海京剧院京剧《曹操与杨修》

解构和拼贴创造的视觉戏剧——加拿大四维剧团多媒体剧《动画大师诺曼》印象

荒野上的爱恨 荒野上的苍茫——简析《金子》作为一部改编作品的得与失

生生不息:生命的本然状态——评澳大利亚玩偶剧《夜幕下的森林》

情欲的诗意书写——评福建泉州梨园戏实验剧团的《董生与李氏》

人生不过是场洋麻将——评香港话剧团话剧《洋麻将》

大型现代锡剧《工会主席》唱响主旋律——评第三十一届世界戏剧节展演剧目《工会主席》

评大型现代扬剧《县长与老板》

一部全面创新的戏剧——《霸王歌行》

谢晋老师指导我写《东京审判》

凝悲剧之灵韵 汇幻想之精粹

观电影《立春》有感

一部好看好听的平民戏——大型古装锡剧《荒唐王爷》观后

舞台上的小精灵

全球化格局下的戏剧发展——第31届世界戏剧节学术组组长黎继德访谈录

影视剧观后感 篇六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

在这部作品里,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是踌躇满志的新任反贪局长侯亮平的临危受命,是居心叵测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如坐针毡,是心怀鬼胎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会京州市政坛的暗流涌动。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战斗,由此拉开了序幕。

饶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处理高育良的前秘书陈清泉前去向其汇报时,高育良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公生明,明生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权上位的广告词和争权夺利的遮羞布。这也说明,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这样的高官、祁同伟这样的官员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而这种既有官位保驾,又有大话包装的贪官,是最为有害的,也是最为可怕的。

《人民的名义》所揭示的由各种关系所维系,由各种力量所推导的官场生活,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就汉东省与京州市而言,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书系,还有赵家帮、奸商帮,等等。这些派系与帮派的存在,既使官场政治生活更显波谲云诡,又使反腐斗争加倍复杂。而长期浸淫于官场,又会有种种诱惑引诱人。正如高育良自己说的那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为自身的努力幸运地站在潮头之上,潮头之上风光无限,诱惑无限,但也风险无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后退了。差异与分别,正在于人性的放纵与持守,信仰的放弃与坚守。对祁同伟、高育良而言,官场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场,在这里可以结党营私,自谋私利,而对陈岩石、侯亮平来说,官场就是一个冶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百炼成钢,更为坚强。两类人物,两种选择,两种结局,真正的试金石与分水岭,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为名义挂在嘴上,还是把人民作为依托放在心上。而侯亮平与祁同伟、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运结局也告诉人们,真心实意为人民的,人民始终是其坚强的后盾;而虚与委蛇人民的,人民终究会将其唾弃。

由贪腐事件和带病官员为标本,来深入探悉政治生态现状,发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对不同政治选择背后的人生理念进行辨析,让人们在认识现实政治的同时,反观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诸己,这应该是《人民的名义》的真正价值所在。正是在写出当下官场领域的政治生态,以及官场人物各自心态的意义上,这部作品不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题材作品,也把当下政治小说的写作水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朱明国、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

《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检察官侯亮平,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官老虎斗智斗勇,不遗余力消除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苍蝇老鼠。

记得那里面侯亮平说:欲望用到正常的方面就是理想,用到这方面就是毁了,就下地狱了!其实地狱离我们多么近啊。现在的社会,压力大,矛盾多,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总有些人看到别人日子过的红火,看到别人买车买房,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心里就不平衡了,就眼红了,想要得到自己本不应当得到的东西,想用自己手中的那么一点点权力去换取物质上的享受。

还记得抗日英雄吉鸿昌的一则故事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身为人民公仆,就应当努力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廉洁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片中的齐斌也一直在讲,他自己的教训就是学习不足,法律法规的这些学习高度没有拔上去。只有个人的思想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免于那些社会流毒的侵蚀。

人,无欲则刚。不去渴求那些看上去华美,其实烫手的东西,才能保持自身的刚直,行得正走得端;才能不怒而威,成为别人的表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古人诚不欺我。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

日前,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创作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正式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该剧真实震撼地演绎了荧屏打虎,开播以来引起强烈反响,不但收视告捷,在社交媒体上也引发热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反腐电视剧的热播,生动展现了反腐败斗争的真实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一大批腐败分子受到法律应有的惩处,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反腐作品是反腐斗争在精神文明领域的投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近年来,从中央纪委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再到探究贪官心路历程的《追问》等等,与反腐有关的作品不断升温,深度契合中央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人民的名义》剧中不少内容取决于真实题材,一些腐败分子的案情离奇到连作家都难以想象。剧中涉及贪腐官员官至高层,一个大省半壁江山都陷入贪腐,有演员甚至担心剧本会过审不了。导演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使然。敢于曝光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在反腐斗争中的坚定决心和高度自信。

正因为有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担当,有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气魄,反腐败斗争实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做到除恶务尽、不留死角,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为之一振。相信反腐题材的升温、更多反腐作品的涌现,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不断提振民众的信心和信任。

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广大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必然会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众心声。《人民的名义》首集就取得了全国网收视率位居同时段第一的好成绩,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顺党心、合民意,有着广泛和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民的名义》源于反腐败斗争的伟大实践,源于创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和人民心声,尤为重要的是,人民的名义彰显了正义的力量,必将助力清明政治生态建设,为社会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4】

你听说过《人民的名义》吗?这是句虚拟的问话,但却颇为贴合近几日不少社交场合人们的讨论。日前,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短短几集就让很多人成了这部剧的自来水各种场合都有人在自发推广和安利。一部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参与出品、没有流量明星,不是仙侠古偶、从名字到内容都正得不得了的正剧,却凭借紧凑、真实的剧情一开播就表现不俗。豆瓣评分9.1,很多国产剧对此恐怕可望不可即。

社会在发展,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这是此前不少抗日神剧、玄幻戏说虽然收视业绩好像也不错却同时饱受诟病的大背景。反腐题材吸引人,又有40多位老戏骨同台飙戏,这还不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公众感兴趣的可能是,在目前披露的剧情中详细呈现和刻画的官员腐败细节和国家反腐进程,究竟有几分与现实的贴合度。甚至说,已经有人在热衷将已落马官员与剧中人物对号比较,比如小官巨贪家里的钞票墙,以及那些被烧坏的点钞机。

中共十八大至今,不断加码的反腐力度得到民众的认可。在对反腐没有休止符这句话从一开始的些许疑惑到内心确信的同时,人们对已查处重大案件和落马官员的知情需求,已经从简讯式案情通报向特别想知道更多细节发展。这也是此前中纪委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上述专题片的影像资料中获得海量传播的多是一些落马官员的出镜片段。公众对反腐进程的关心,除了官员被带走消息传出后的街谈巷议,自然也投射到对反腐题材剧集、专题片的围观热情上。

人民的名义,这么正的标题在作者周梅森看来,代表了两种含义:一种是坚实的信仰,另一种则是以人民为矫饰去谋取私利。后者即是很多腐败、越权行为在当下的生存逻辑和土壤,冒民众之名去侵夺民众权益,以法治之名去践踏法治精神,这也是最终需要制度化反腐所必须抱持势不两立态度的对手。

腐败侵蚀公共利益,反腐呼应公众呼声。观众对一部反腐剧集的追捧,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人们对具体反腐过程的好奇心,诸如检察机关办案程序细节到底是怎样的,可能还有个案化的腐败官员的堕落程度是否真的如传言般糜烂?对相关信息的严重关切,是人们对公共利益、尤其是公民切身利益被腐败现象所伤的真实反映。正如《人民日报》对反腐剧热播所诠释的,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内幕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民众对反腐话题的热议不仅仅是猎奇,是公众对腐败这一社会痼疾的深恶痛绝和对反腐进度的探求。现实生活中的反腐进度,媒体披露的官员腐败细节,反腐剧集(以及作为蓝本的官场文学作品)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更细节、更生动、更直观的呈现。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生活开掘的广度和深度。是否接地气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标准,所谓接地气其实就是用读者、观众的切身体会、现实感受来对文学、影视作品做衡量。由最高检参与出品的反腐剧集与现实的反腐进程之间有怎样的参考、映照关系,具体的反腐案件的程序、节奏是否如影视剧呈现的一样节奏紧凑、波诡云谲。艺术毕竟是艺术,但公众对艺术的关切往往依然来自于对现实的欲罢不能,以及对反腐的热切期待。

正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段对白所言,从检察的角度来说,应该按照司法程序办。一句话道出反腐的根本依凭,也让人明白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核心,在于深入权力执掌者之心,依法治国的核心也在于依法治权。反腐的过程是在摸索一条制度化约束权力的路,反腐剧热播是好事,从公众对《人民的名义》的追捧中可以看到民心向背,看到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共识。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5】

近读周梅森的长篇新作《人民的名义》,并观看了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的同名话剧,感触颇深。他的作品,并不纠结于腐败事件本身,也不只写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官员涉贪为线索,公权私用为由头,揭示权力运作中的某些畸态,官场文化的某些霉变,进而察观人民名义的虚与实,拷问人性深处的恶与善。这样的作品直面政坛现实,主写政界事务,直击官场生态,塑造官员形象,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小说。

在这部作品里,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是踌躇满志的新任反贪局长侯亮平的临危受命,是居心叵测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如坐针毡,是心怀鬼胎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会京州市政坛的暗流涌动。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战斗,由此拉开了序幕。

饶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处理高育良的前秘书陈清泉前去向其汇报时,高育良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公生明,明生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权上位的广告词和争权夺利的遮羞布。这也说明,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这样的高官、祁同伟这样的官员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而这种既有官位保驾,又有大话包装的贪官,是最为有害的,也是最为可怕的。

《人民的名义》所揭示的由各种关系所维系,由各种力量所推导的官场生活,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就汉东省与京州市而言,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书系,还有赵家帮、奸商帮,等等。这些派系与帮派的存在,既使官场政治生活更显波谲云诡,又使反腐斗争加倍复杂。而长期浸淫于官场,又会有种种诱惑引诱人。正如高育良自己说的那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为自身的努力幸运地站在潮头之上,潮头之上风光无限,诱惑无限,但也风险无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后退了。差异与分别,正在于人性的放纵与持守,信仰的放弃与坚守。对祁同伟、高育良而言,官场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场,在这里可以结党营私,自谋私利,而对陈岩石、侯亮平来说,官场就是一个冶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百炼成钢,更为坚强。两类人物,两种选择,两种结局,真正的试金石与分水岭,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为名义挂在嘴上,还是把人民作为依托放在心上。而侯亮平与祁同伟、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运结局也告诉人们,真心实意为人民的,人民始终是其坚强的后盾;而虚与委蛇人民的,人民终究会将其唾弃。

由贪腐事件和带病官员为标本,来深入探悉政治生态现状,发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对不同政治选择背后的人生理念进行辨析,让人们在认识现实政治的同时,反观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诸己,这应该是《人民的名义》的真正价值所在。正是在写出当下官场领域的政治生态,以及官场人物各自心态的意义上,这部作品不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题材作品,也把当下政治小说的写作水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6】

艺术源于现实。西安地铁追责帷幕渐开,《人民的名义》剧情柳暗花明,昔日津门武爷过堂受审,台上台下,依法反腐的进行曲持续推进,鼓点渐密。

识破两面人,去伪存真的照妖镜是什么?

不知小伙伴发现没有,这三件事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点,除了都是反腐题材外,还都暗合了三个字戏很足。

前者的跪地、鞠躬等戏码,自不待言;中间者,则塑造了一幕幕颇具张力的两面人形象:比如《人民的名义》一开场,就演了一个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上千万。当反贪总局侦查人员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的老农民在简陋旧房里吃炸酱面

后者,落马后被查抄12皮卡物品这一细节,本就令人咋舌。在29日的一审庭审后,更有媒体盘点,武长顺创造了十八大后几个最高纪录:罪名数量6个,创纪录;涉案金额超5亿元,更创纪录。

是的,没有人脸上写着贪官二字。在问题暴露之前,这些官员们可能是一种样子,落马之后,另一种隐秘的样貌才浮出水面。

对号入座,两面人在现实中更不乏其人。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曾说了不少诸如腐败没有后悔药之类的话,暗地里却打招呼干扰纪委办案;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落马之前言辞恳切,请别人监督自己,私下却疯狂敛财、多次出入豪华会所;山东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常常把守纪律讲规矩挂在嘴上,背地里却全家上阵、大肆贪腐。

要识破日益隐秘的腐败,揪出官场中的两面人,必须要有一面去伪存真的照妖镜。这个照妖镜,就是法治。

身在官场,不管你是一面人、两面人还是多面人,毫无疑问,规矩与红线确实存在,但这是由法律而非权力,或是行政级别划定的。更准确地说,是由法律为权力划定的。

权乃公器,法为国纲。法治的要义,就是一切治理难题都要依靠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化解。在立法日益公开、透明、民主的今天,法律除了人民意志与公共利益的凝结,再无其他身份。

法律,就是权力的界河。你恪守法律、秉公办事,道路才会远走越宽;你若背弃初心、两面三刀,在大众面前演得再好,等待你的是同样的结局由法律编织的大网,平等地敞向每一个贪官,不管他官位有多高、戏有多足。

自当引法律之剑共击之。

演技褪去,才知谁在裸泳。托底的岸,永远用法治的砂石筑成。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7】

《人民的名义》,真正的好剧。、《人民的名义》,现代版官场现形记,真心好看。、《人民的名义》尽显官场生态,真的太精彩了,就是更新太慢,看得心欠欠的啊。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刷屏朋友圈,被不少年轻人点赞。《人民的名义》热播,标志着沉寂十年的反腐题材剧高调复苏,与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交相辉映。(据4月5日《华西都市报》)

艺术来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这是艺术创作的规律,用来衡量《人民的名义》,一点也不为过。在玄幻剧、IP剧、小鲜肉、小鲜花当道之际,一众老戏骨担当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走红看似偶然,其实是现实的必然。

2004年之后,受政策影响反腐题材电视剧逐渐淡出荧屏,几乎形成了10多年的空窗期。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倡廉力度空前,文艺创作却没有反映出来,显然有些与时代脱节。《人民的名义》则填补了反腐题材空白,加之制作精良,演艺水平高,由此获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从《人民的名义》播出来的效果看,收视率和口碑都上佳,观众不仅折服于老戏骨的演技,亦对剧中反映出的贪腐细节、官场众生相、底层群众生存状态等津津乐道。《人民的名义》已然成为现象级电视剧,连诸多90后都开始追这部剧,老戏骨的粉丝团纷纷成立,达康书记表情包亦在网络上流行开来。

恰如导演李路所言,文艺创作只有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关切,才有恒久生命力。大时代面前,文艺不能缺席。反腐剧沉寂多年,一旦回归就必须做成经典。国民之所以热捧《人民的名义》,不仅是对良心之作的认可,也是在对政府反腐政策的支持,希望看到高压反腐持续下去,并逐步完善反腐制度,令官员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

反腐败没有禁区,从近年来的中央反腐情势来看,不仅在打老虎,也在拍苍蝇,还在海外猎狐,织成了一张天罗地网,让贪官无处藏身。在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腐压力,无数贪腐官员惴惴不安,朝不保夕,不知哪天就会落马。就如《人民的名义》里尤勇饰演的小官巨贪,过着双面人生的生活,贪腐金额高达2.3亿元,现金堆满别墅,却不敢花掉一分钱,知道自己迟早会被抓,悔之晚矣。

用文艺作品来描述反腐现实,不仅诠释政府反腐政策,让民众看到政府对腐败行为的强硬态度,亦可起到宣传教育的效果,警告广大党员干部,不要忘记人民的利益,不要拿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所欲为、谋私利。《人民的名义》打破了反腐剧禁区,赢得一致赞赏,也预示着反腐需要脱敏,不能忽视舆论、文艺创作的力量,要放开束缚,形成社会集合力量,共同与腐败行为斗争。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火起来,据称一些剧集的收视率已与春晚持平。在消失于荧屏多年之后,反腐电视剧的再度崛起表明,现实题材一旦与真实接壤,所产生的反应将会是出乎意料的沙李CP(沙瑞金、李达康)、海猴子CP(陈海、侯亮平)等各种CP组合频出,陆毅成全剧颜值担当,李达康圈粉无数大叔控低龄观众用萌心解读剧作,以腐眼看待反腐剧,成为《人民的名义》播出后的一大盛景。年轻的观众以他们的方式,参与到把《人民的名义》更深地推送到更多人的视线当中。

与同时期其他电视剧相比,《人民的名义》无疑是异类,但得到的待遇却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流行剧一样,迅速被网络娱乐的汪洋大海所包围。对于出品方而言,这是好事,起码表明观众对这部严肃剧没有见外,没有冷眼旁观任由它独自精彩。再深一层次看,年轻观众虽然只是从周边来消费这部电视剧,但捧场就是爱,如果电视剧传达的价值观与他们有隔阂,照样会被弃之一隅。

放在十几年前,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人民的名义》,没准会被认为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但到目前为止,官方媒体、出品方、创作者都对娱乐化《人民的名义》保持了认同甚至乐见其成的态度。由此可见,围绕新媒体所形成的娱乐话语体系,似乎成了非官方的主流话语。无论你喜不喜欢,年轻人都会霸道地用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爱憎,如果没法扭转这股话语潮流,那么选择适应和融入,未尝不是一种顺应大势的策略。

基腐文化、颜值追逐、卖萌取宠之所以生机勃勃,是因为属于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已经与主流文化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彻底地分道扬镳,对于言语的管制以及对于风潮的批评,要么如绳绑风,要么如石坠水,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起初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语言的堕落,但习惯了之后会发现也无非是一种正常的存在,起码它并不比假大空的官话、套话更令人厌恶。穿透这热闹的网络流行文化背后,往往能看到通透的人心。

年轻观众对好作品是有判断力的

擅长在各种烂片、烂剧中寻找乐趣的低龄观众,与其说他们在互联网上自娱自乐,不如说是他们借此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影视作品的好与坏,影响不了他们的消费热情,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真正的好作品缺乏判断力。《人民的名义》豆瓣打分最高时达9.1分,也客观证实了该剧在受众那里的被欢迎程度。

当需要糊涂时,观众在娱乐,当需要明辨时,观众一样在娱乐。娱乐是表面的、一次性的、快速的,也是擅长制造迷雾、打掩护的,给真理穿上一层罩纱,已经成为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所有人的一种本能动作。

通过剧作本身看,《人民的名义》也是尝试把一些严肃的、正经的价值观,用贴合年轻人的方式包装并表达出来。在侯亮平、陈海、陆亦可这些年轻的反贪工作者身上,其实已经可以看到他们在生活中完全有别于长辈的话语方式与情感表达方式,捧着手机看舆情,讨论社交媒体上的网友评论,时不时地对信息时表点高见,这其实已经是网民们的日常。

低龄观众追捧《人民的名义》,不排除是从这些角色身上,体会到了年轻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的在场感。而且,在我们特别关注语言风格、讲究语言技巧的文化背景下,剧中人物的生活化表达,拉近了与年轻观众之间的距离。

影视剧观后感 篇七

记得《中国教师报》第401期刊登了李凤喜所撰《教育要捍卫常识》一文。此文也指出,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是教给学生对待一些事情采取正确的做法,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对此,文章还意味深长地反问道:不是吗?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警醒的景致。

一、不能忽略求实精神的常识教育

事例1:2011年8月,新版《水浒传》在各大卫视热播,尽管逃过了被“全盘否定”的命运,刚开播便出现的历史常识错误却让新版《水浒传》雷翻观众。“当看到那一片金灿灿的玉米地时,哥乐了!”天涯论坛上有网友这样说。玉米在明朝才引入中国,宋人宋江如何与公孙胜在玉米地里“斗法”?难怪有网友讽刺说:“如果不看剧名,还以为在看《李自成》呢。”“穿越”已经成为不少历史影视剧的“硬伤”。比如《关云长》中,曹操请关羽做家乡菜,关羽竟将胡萝卜搬上了桌,而大家都知道,胡萝卜在13世纪才从伊朗引入中国。

在我们学校,每周六都会组织学生观看爱教片,其中也不乏改编的名著类新近放映的电影、电视剧。观看之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其中就有学生提到了上述影片所犯的历史常识性错误,学生很细心,不仅将错误指出,还注明在历史教科书第几页及列出相关官方网站的网址来作为证据说明。读完学生的观后感,我由衷地感受到诗人惠特曼说的:“唯有存在伟大的读者,方能产生伟大的诗人。”同样的道理,唯有存在伟大的观众,方能产生伟大的影视剧;唯有存在伟大的细心求实的学生,方能产生伟大的教育。有学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通过积极的方法和正确的渠道来获取进步和成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感到肩上责任之重大,更应巧借各种平台,抓住一切契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注重求实精神的培养。

二、注重生命安全的常识教育

事例2:据《江南都市报》报道,2011年9月20日,江西省九江市赛阳中心小学3名小学生因作业太多,相约跳楼自杀而被摔成重伤。报道称,“这3名女生都才10岁左右,3人在家赶了一天,还是无法完成所有作业”,他们“很害怕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于是相约跳楼,因为“跳楼死了就不要写作业了”。

此案令人震惊和悲愤,也令人深思。我们总是说,教育要“以人为本”,但在现实中却远未落实。以人为本就必须把生命当作目的,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就必须明白,生命比知识重要,健康比分数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从教育的本源来看,安全教育背后真正的核心是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最重要的是先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只有认识到生命的唯一和不可替代性,才懂得珍惜生命。作为家庭和学校,应该肩负起对孩子生命教育的义务和责任,让学生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

三、注重底线性的常识教育

事例3:西安某高校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肇事后,由于担心对方“记下自己的长相”,竟然抽刀连刺被撞倒的张妙,致其死亡。2011年4月22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故意杀人罪犯药家鑫于6月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被依法执行死刑。

此案引起我们思考的,却是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而又比较缺失的话题,那就是底线性的常识教育。正如王旭明在2011年3月27日《中国青年报》时事快评中所说的那样:“以药家鑫案为例,其驾驶车辆回校的底线应当是遵守交规;不慎违反了交规,底线就是不能撞人;撞人的底线,就是及时停车,协助抢救。药家鑫的悲剧就是在道德滑坡中,越过了一级又一级的底线,以至于最后将人撞伤后竟连刺数刀,生生把伤者扎死。尽管有不少专家和律师分析药家鑫的行动是‘激情杀人’,或曰生命意识的缺失等,但我认为,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就是长期以来,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过底线教育,脑海中也没有底线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相关规章制度还在不断健全中。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有必要发挥道德模范的引导示范作用,但也应加大对学生的道德底线教育。教育只有在造就英雄、成就公民中,才能呈现出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挚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