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10篇】

《绿里奇迹》为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是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这个故事由狱守和囚犯们共同演绎。下面是勤劳的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绿里奇迹观后感悟 篇一

一部不用过多词藻堆砌,已被供起的经典影片,IMDBTOP250强之一,2000年4项奥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我能理解未获奖的理由可能之一为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稍远了点,包括时间、场景和故事)。

看了这部片子后我的第一反应尽然是我感受到了经典影片的结构模式,感觉写出或拍出一部经典影片的人应该能是一个优秀的产品架构师,影片的结构完整度相当高,一直到神经末梢,尤其在最后出现的金格先生,委实能让观众发出一声惊呼,一个点睛的桥段架构出了一部完整的影片。

我一直没能记住影片中人物的名字,但我记住了那只老鼠——金格先生,在我看来它是片中最大的奇迹,那个被上帝赋予力量和思想的黑人是奇迹的施予者,最终他选择带着感化而超脱。

看完这样一部影片,吸引我干同样的事,上网查找详细资料,再一次,我又见到了个熟悉的名字隐藏在汤姆汉克斯、弗兰克的拉邦特后——史蒂芬金,又是这个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编剧,创造肖申克、闪灵的魔术手,难怪经典就是如此简单的成立了。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二

说实在的,我并没有看懂这部电影传递的信息。可是境随心转,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体验,我们的大脑都是选择性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读了百度上的观后感,不敢恭维,决定还是自己试着写写,我所看到的东西。

对生命的尊重。主人公保罗是一个执行死刑犯的狱卒,这份工作让他看到太多形形色色暴戾气很盛的人,这些犯罪之人的最后时光都在保罗这里度过。即使是十恶不赦之徒,保罗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尽量让犯人平静的离去,尽量不太痛苦的离去。因为每次即将把犯人送上电椅时,都会尽量满足犯人的心愿,平日里的行为都不会让犯人情绪激动,已经执行很多次的死刑程序,依然在每一次行刑时都要走两遍程序,确保万无一失,让犯人尽量走的顺畅。这里没有对生命的藐视,不管犯下什么罪行,都不会加上自己的审判,在最后的时刻去折磨生命。

没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很可怕。佩西是个讨人厌的关系户,一个自我感觉良好、不懂尊重、懦弱无能的自大狂。因为没有尊重,就认为自己比犯人高一等,可以任意去打击、蔑视、欺负。在遇到杀人狂比利时,反而被吓得尿裤子,之前趾高气扬的态度全无。从中可以学到,生活中耀武扬威的人实则是内心虚弱的软蛋,为了证明自己不软弱,专门去欺负比自己弱的人。真正的强者是内心强大,外表平和,充满善意,就像电影里的约翰科菲。为什么佩西能做出让人愤慨的事情呢?我认为是缺乏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无法体会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伤害,更不会知道痛苦会给人带来的可怕折磨。

法律的意义。保罗为了履行工作责任,不得不将大爱的约翰科菲送上电椅,那一刻保罗伤心的哭了,也因此无法继续在原岗位工作,选择调离。这一刻我想到的是,生命是每一个生物拥有的无价之宝,谁有权利能剥夺别人的生命,没有谁,生命面前都是平等的。法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绿里奇迹。本是将死刑犯送让死亡的一段路程,被说成“绿里奇迹”。我认为约翰的死,真的让人看到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生。拥有特殊能力后的保罗,不知道自己会活多久,随着身边的亲人、朋友、一切和他走过生命之旅的伙伴相继去世,让保罗感叹,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死反而成了一种解脱。曾经的父母、妻子、子女其实都是自己生命旅途中和自己有几十年缘分的人罢了,为什么要将自己所有的悲欢都建立其中,迟早有一天会逝去,为什么要如此痴恋这份情感,一段共同旅程之后都会各自走向终点。从中我感悟到,既然在生命的旅途中,遇到和自己一起前行的伙伴,就惜缘,不要去痴恋,彼此间只是有几十年缘分罢了,有伙伴陪你一段路程,那就珍惜,让生命变的精彩有意义,没有了伙伴依然要精彩有意义。怎么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呢?不痴恋与亲人的感情,珍惜每一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用短暂的一生去赋予自己想要的意义。

绿里奇迹观后感悟 篇三

最近这几天突然对汉克斯着迷了,接连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可今天看的这部《绿里奇迹》注定要让我失眠,本片讲述了一个狱警同他所看护的犯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曾二获奥斯卡奖的汤姆。汉克斯饰演狱警保罗,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被判有罪的杀人犯们坐在电椅上受刑。约翰,由于被控残杀二个年轻的女孩而入狱,可他纯真的本性,不寻常的气度引起了保罗对他所犯罪行的怀疑。他真的有罪吗?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 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绿里奇迹 观后感 篇四

有没有看过斯蒂芬的《肖申克救赎》,很多人肯定会回答:看过,但说起他的另一部小说《绿里奇迹》,看的人可能就会相对少很多。上了当当网买书,浏览间看到了这本《绿里奇迹》,书评很不错,于是就买下了。书刚送到,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谁知这一读就再也舍不得放下。花了一天读完这本小说,它给我的震撼不亚于《肖申克的救赎》。

对待杀人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他们罪恶滔天,天地不容,但是在斯蒂芬的笔下,有一些杀人犯却让我动容,原来并不是所有走上绿里的人都是罪不可赦的,他们之中还有天使,一些折断了翅膀飞不回上帝身边的天使。人们没有辨别天使的眼睛却把他们当成魔鬼,送他们走上绿里。那些观看死刑的人们,他们其实更称得上是魔鬼。世间上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能有好报的,不过我一直相信,好人早点离开人世是因为,早日让他解除在人世间的痛苦。书中天使的化身库非,他在走上绿里之前对“我”说过:我是自愿去的,因为我讨厌人世间你恨我,我恨你的痛苦,就像玻璃扎进肉里一样,不能致命却让你痛不欲生。

其实很早之前就看过一些书上写着:相爱的人谁先离开人世谁就是很幸福的。小时候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知道了,留在世界上的那个会忍受爱人和亲人离开撕心裂肺的痛苦,还要忍受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互相憎恨的那种玻璃刺进肉里的痛苦。书中的“我”,活到了104岁仍然健康,但是他每天都躺在床上想:为什么他的绿里如此之长,因为所有他所爱所信赖的人都先他一步离开,剩下他自己又有何趣呢?永生真的这么重要吗?《神话》中地宫下的永生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蒙恬仍然活在世上。没有等待的永生又有何用呢?

绿里——一条冷山监狱中死囚走向电椅的最后之路。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4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 篇五

有这样一个感触万人的电影——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他怀着一颗慈爱的心,根据监狱中儿子所供给的一个地址,风餐露宿地踏上了一段寻“母”之路。

剧中无论爷孙俩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没有轻言说放弃,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起初,孩子对爷爷有误会,但最终在路上解开了矛盾,之后相依为命了。

情感是一部剧的主魂,剧中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最令我深情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一路上总会有好心人帮忙他们,如果现如今的社会若能与那时相比较,人情则是社会的主干。

正如影片名一样,如果爱真在前方,我们就应当大胆的表达出来,是我们做不到吗?不,不是的,如果你看尽爱,你就会加倍珍惜。

影片中,随处可见,含蓄中富有热情,明确但又可是分,虽然爷孙俩的生活平平淡淡,但就是在这平凡之上刻画了最朴实的爱——农村老大爷的帮忙,渔民的关怀,这不都是表现人类社会最基层最朴实的爱吗?

此刻就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每一件事中灌注真善美的力量,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坚信爱就在前方!

绿里奇迹观后感悟 篇六

我愿以咖啡之名,称呼那一个大块头黑人约翰?科菲。科菲与咖啡同音,在片中,当约翰?科菲自我说时,也数次提及。我一向觉得咖啡是这么一种东西:气味浓郁,气质内敛,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感觉。像约翰?科菲,一个身材魁梧,心灵细腻脆弱,却拥有神奇的力量的人。

我们无法知晓咖啡是如何拥有这种神力的,他会透过对人身体的接触,知晓你的过往,会将你体内的病魔导入自己体内,然后把病毒化为一种飞虫般的细屑从口中喷出体外,使你远离苦痛。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却被关进了死牢,正因他发现了两个遭人伤害的垂死的双胞胎女孩,意欲施救确实无力回天,只好抱着渐冷的尸体痛哭,而寻女心切的父亲正好赶到……

这是一个误会。可咖啡不言不语,承受着疯狂的拳头及愤怒的辱骂,带着所有的神奇,走进了这座里头有一条铺设着绿地毯的路的监狱。这一段一里长的绿地毯之路上,将会上演他最后的神奇。这就是《绿里奇迹》(TheGreenMile),继《肖申克的救赎》后,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的又一经典之作。

这是一件普通的监狱,就连那条铺着绿地毯的名为绿里的路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温情的存在:那条路通向死刑室,在那里,死刑犯们将坐上电椅,结束或是罪恶或是痛苦的一生。那是一条死亡之路。绿里的起点,便是这死刑犯牢房,牢里的狱警除了佩西仗着有后台装腔作势却欺软怕硬外,老大保罗、豪威尔等都是好人,而犯人中除了新来的威廉无法无天频出恶作剧外,其他人不论往事怎样,都已是心平气和。生活除了偶尔的骚乱,算是平静。唯一的消遣,便是一只不知从哪跑来的、与牢友德拉克做起了朋友的机灵小老鼠金格先生。

咖啡被保罗淳厚的性格所染,施手治愈了困扰他多年的膀胱炎,使保罗震惊不已。之后,他的神力又施展在被佩西所踩踏而奄奄一息的金格先生及身患癌症而日渐憔悴的保罗的同事海尔的夫人美琳达身上,同样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神奇使保罗对咖啡的罪行愈发怀疑,正因那样丑恶而血腥的行径,绝不会出自这样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亦绝不会出自这样一双拯救生命的手。

一次意外的接触,咖啡知道威廉就是杀害双胞胎姐妹的凶手,他借机挟住佩西,将治疗美琳达时未吐出的秽物注入佩西的身上,呆滞的佩西走到威廉的牢房,拔枪将其射死。咖啡将真相告诉保罗,而保罗也将这一混乱处理妥当,但随之刑期已尽,咖啡仍是难逃一死,他穿过绿里,坐上电椅,离开了这个烦躁的世界。

当保罗已是逾百岁的老人,当他看着同样是走过了半个世纪仍是奇异着活着的金格先生,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晚自己而来早自己而,看着自己不知尽头的生命,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承受了咖啡的神力的结果,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惩罚他处死了天赐的神奇。当咖啡临刑时,保罗就知道,如果就这样将这个天赐神力者送上绿里,在自己死后,肯定无法回应上帝的责问。但是咖啡拒绝了保罗的好心,拒绝在他的帮忙下越狱,他选取了死亡,选取了解脱,选取了走向渴望已久的平静。

对咖啡来说,监狱并不可怕,它只是外面世界的一个缩影,当他发现自己身负异能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将同时被这种神力所困,他将听尽生命的呼救,看尽人性的丑恶。应对千万寻求的生命,应对整个沉沦的世界,他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他将永远为这个世界所困扰、所伤害、所监禁。因此,选取绿里之路,从此远离喧嚣、惊吓与痛苦,却是他所渴求的。保罗明白这一点,悲痛而清楚地明白着。

在打上电椅开关那一刻,神奇离我们而,却得到了永远的解脱。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16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 篇七

这是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冗长片段。一部关于死刑犯的电影,一部没有爱情成分的电影,一部讲述人性善恶的电影,一部反映种族歧视的电影。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将这部电影看完。毕竟我的耐性无法抵挡三个小时的视觉和心灵的侵略。在寂静空旷的晚上,看着一个个可以掐指一算生命长度的死刑犯在屏幕上导演自己的人生,心的温度骤然降到冰点,抑制不住的沉沦。

汤姆汉克斯饰演一名看守死刑犯并负责执行死刑的狱警保罗,即使送进来的死刑犯曾犯下天理不容、世人不齿的罪过,他总是视他们为正常的普通人,给予他们生命的希望。因为他觉得这些死刑犯既然来到了这里:一个被剥夺生命权利的地方,一个生命旅途的终点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生命是世界上无法用价值衡量的东西,用无价的生命去赎回有价的罪过,这便是一种对世人来说等价的交换方式。这些死刑犯最终都会坐上替代刽子手利刀的电椅上,或上天堂,或下十八层地狱,但无论通向哪里,都带着他给的绿色希望,这微弱的希望足以抵挡世俗的眼光以及言语。善的本能趋之。

狱吏佩西无疑是丧心病狂,比那些犯、杀人犯更加邪恶卑鄙。他总是将自己的特殊的身份挂在口头上,动不动就威胁同事,以为身边的所有人都是胆小鬼,但当连环杀人狂威廉趁其不备反抗的时候,他吓呆了,像一个木头,意识消失殆尽;他用最毒恶的语言训斥关在牢笼里的死刑犯,从未尊重过这些人;他狠狠的踩死了戴尔的好朋友金格先生——一只会带给狱警欢乐的小老鼠;当威廉用手铐卡住他的脖子时,他吓得尿湿了裤子,威胁同事为他守护可笑的秘密;为了一睹执行死刑的。过程,以及报以私仇,故意将干燥的海面置于戴尔头上,当空气中散发着肉体烧焦的味道、看客们呕吐的污秽物气味时,他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收场,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保罗……恶的本能趋之。

“咖啡”是一个有着强壮体格、其貌不扬、黑色皮肤的“天使”,他拥有一股不可名状的神秘力量,治愈了保罗的尿道炎、狱长夫人美琳达的绝症、使得金格先生起死回生、借用史佩西的手枪杀死了真正的杀人犯威廉、将邪恶的史佩西变成一个神经病,下半辈子在医院中混混沌沌的度过。他总爱郑重其事的介绍自己,我叫约翰考夫利,和“咖啡”的同音,只是拼写方式不同。让人觉得他是如此的简单美好,如此的想获得周围人群的认可。电影用这样一个丑陋无比的死刑犯重重了嘲笑了一把种族歧视。这个监狱里关着的都是犯下滔天大罪的白人罪犯,内心肮脏无比,而他,唯独的一个黑人罪犯,一个被冤枉的罪犯,虽面目狰狞,但内心却像一个纯真的孩子,只想感受人性的美好和温暖。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反差和讽刺。但上帝赋予他的神秘力量,一种能看清楚对方内心世界的力量,同时身处一个带着深深罪孽的环境里,他的愿望就像一个肥皂泡泡,被现实拍得粉碎。他的无奈、他的痛楚、他的疲倦、他的孤独,又有谁能与他一起分担,又有谁能向他解释。

他借助自己的神秘力量让保罗看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当保罗想为他争取自由时,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他说:“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在执行死刑过程中,他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安详与坦然。对于他来说,活着不如死去,生命已无意义。

狱吏史佩西的下场生不如死,“咖啡”并没有剥夺他的生命,而是将他变成一个神经病,过着非人的生活,也许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彻底赎回他曾经犯下的过错,洗礼他内心中的邪恶;“咖啡”将神秘力量赐予了保罗和小老鼠金格先生,当身边最爱的亲人、朋友、同事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他却硬挺挺的活着,想死也死不了。也许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他活生生的将上帝亲手创造的奇迹“咖啡”送上了电椅。

在生命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或生不如死、或死不如生;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表情,或遗憾、或恐惧、或忏悔、或安详。当踏上通往电椅的绿色征途时,每个人都展露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11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 篇八

《速度与激情》系列已经拥有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结局:在全系列的代表镜头闪回中,多米尼克的旁白强调着整个系列的情感中心。作为系列灵魂的保罗沃克了范迪塞尔二人在路口相视一笑,分别、退隐。

随着保罗沃克的离世,伤感悠扬的歌曲下“谨以此片献给保罗·沃克”……系列第8部的存在已经是破坏了这样一份圆满,破坏了对逝者的敬意。

电影《速度与激情8》定档4月14日同步北美上映。可笑!本来值得欣喜地,难得一次的平等北美地区同步上映,却被流氓成性的环球影业再耍流氓,在天朝地区特工3d版本的同时,还只提供3d的imax版本在imax影院放映。

这种表面上迎合市场喜好的行为,实质不过是片方捞钱心切;以至于自称“影业”,却漠不关心一部电影应该有的样子,自作主张地破坏了一部本应以2d版本呈现的电影,豪迈与血性的震撼。

内地观众有利选择与北美甚至海外地区平等的影片格式。而非无脑独供。当《速度与激情8》这样一部在拍摄阶段全程以2d为输出介质构图、布景、定位、打光、编排、剪辑、调色……的电影最终制作3d版本发行放映,实际上已经破坏了电影创作者在镜头中的关系表达,画蛇添足。让一部硬朗的好莱坞大片黯然失色!

以2d为输出介质的电影,通常会多用更显大方的广角远景,这样的

而与大陆观众更相关的是,在内地连dci放映标准都无法达到的多数3d影厅中,原本清晰、敞亮的画面会不可避免地被3d设备耗损画面质量,无论是眼镜还是传达给眼镜的偏振片都会让观众看到的电影昏暗难辨,把享受电影变成忍受电影。

特供3d的行为其实开始于内地处于多数角色的电影消费群体(他们还不够被称为“观众”,更不谈影迷)对3d的无脑追捧。因此在我们真正出于对电影创作和电影传达的尊重去抵制像环球这样特供3d的流氓行为时,他们还会说:“电影不是没有2d,想看2d你大可自己去看!”

不知道这次环球会不会像《谍影重重5》那样急到跳墙了才给3d影厅下发2d密钥;但是,这样热火朝天的电影,很多影迷都要看imax!

在大家期待这部电影并早早地决定选择imax版本后,特供3d的行为便涉嫌侵犯电影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了。因为环球影业,会一如既往地将这部电影包括杜比全景声、中国巨幕、imax等等所有的特效专属版本单发3d格式。

也就是说原本在imax2d下能够以水晶般清晰图像呈现的震撼,终将被上文中提到的输出耗损影响观影感受。让已经因国情产生差异的放映质量再降档次。这就是中国特供!

而且,对个人而言已经忍了很久的是:

《速度与激情》系列已经拥有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结局:在全系列的代表镜头闪回中,多米尼克的旁白强调着整个系列的情感中心。作为系列灵魂的保罗沃克了范迪塞尔二人在路口相视一笑,分别、退隐。

随着保罗沃克的离世,伤感悠扬的歌曲下“谨以此片献给保罗·沃克”……系列第8部的存在已经是破坏了这样一份圆满,破坏了对逝者的敬意。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九

“人人都有尊严,就算是死刑犯,他们也有。”

“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子吗?”

——————艾南彼特

最后的旅程,是一座叫绿色旅程的死囚牢房,因为那里的地板都是绿色的。别人叫它“绿里”。不过,里面住的皆为死囚,而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仿佛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电影用倒叙的方式讲叙了在死囚牢中凄迷时光里那些不可思议的光景,主管保罗的回忆串联起1935年前后路易斯安那州死囚们的生活。

保罗·艾治科姆(汤姆·汉克斯饰)是这里的狱监,对于走过“绿里”、继而在电椅上惨叫毙命的死囚行刑程序,他俨然早已无动于衷。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还有保罗的好友—————狱吏布鲁托,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华顿,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以及监狱长赫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等形形色色的人们。“绿里”的生活寂静又死气沉沉,但神秘的约翰·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约翰身藏的神秘力量使“绿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为什么这块曾带走了无数囚犯生命的土地会最终成为老鼠生命延续的安家之所,而早已习惯于对囚徒们执行死刑的狱吏们也纷纷默许了这个生命的存在?是不是人们早已厌倦生命的离去?厌倦那种目睹生命逝去的感觉?也许电影里的老鼠并不是老鼠,狱吏不是狱吏,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生命都应得到应有的敬畏。

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在彼特死了之后,狱吏佩西伸着手触摸着他的躯体时依旧戏谑嘲讽,布鲁托斥责佩西说:“他已经偿还了他的罪责,不再对这世间抱有歉意,所以,把你的脏手拿开。”而在老鼠“金格先生”被佩西踩死的一瞬间,人们对生命逝去的震撼感受更是得到了升华,佩西因此变得更加面目可憎,对布鲁托和观众们来说,佩西的存在似乎比那些已经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了生命的死囚显得更加丑陋和愚蠢。佩西永远也不会明白,除非尊重死囚、尊重生命,否则他永远不会得到别人对他的尊重。连环杀人犯华顿也许比佩西更懂得生命,虽说谈不上尊重,可是他会懂得利用人们之间彼此的爱来杀死他们,这样的行径是非常可怕而可耻的。

约翰·克菲最终用他自己最极端的方式惩罚了佩西和华顿,完成了他的使命。他们对生命的施虐和狂妄注定了他们最后的宿命。

除了尊重生命外,影片的制作者还处处向我们投射着反死刑(电刑)的倾向。

比如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但路易斯安那州在1935年并没有电刑,只有绞刑,而且在1957年之前一直都在法院执行死刑。影片不惜“曲解历史”,其用意昭然,就是为了渲染死刑。

而影片中通过对于电刑执行过程的长篇细致刻画,无疑试图向人们展示死刑(电刑)的残忍,影片中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彼特,在经历了两次电击之后,才冒着烟抽搐着死去。第二个囚犯,老鼠“金格先生”的主人德拉克,由于狱吏佩西的暗中作梗更是经历了一次极度痛苦的电刑,德拉克凄惨的告别方式无疑赚足了观众的同情。影片的高潮,无疑是最后对无辜者科菲的电刑执行,科菲以其耶稣般的殉难方式宣告了人类死刑的愚蠢————枉杀好人,成为死刑制度无法弥补的硬伤。最终汤姆汉克斯的一句“我受尽一生的折磨是因为我错杀了好人”,更是将影片对死刑的厌恶情绪推至顶点。

电影近乎完美的向我们展示了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观,但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狱吏佩西成就了“绿里”,但同时也正是其败笔。纵观整场电影,佩西所犯的错误,就在于让一个罪有应得的死刑犯的行刑过程充满了痛苦,以及“谋杀”一只老鼠“未遂”(被科菲拯救),但是在电影创作者们的观点中,这些行为却仿佛十恶不赦,以至于要背负谋杀他人的罪名(被科菲操纵枪杀华顿),并且遭受精神病的折磨,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报应。电影创作者为了表达对死刑犯人的尊重和同情,却不惜肆意践踏折磨一个真正的无辜者,这便是电影的不如意之所在。

于是,电影过后,我不禁重新陷入迷惑,到底什么样的生命值得尊重?是一律的众生平等,还是有选择的平等。如果有选择,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人类珍惜他者的生命,是不是仅仅因为它们能给人类带来快乐?比如电影中会杂耍的老鼠。我希望把这些问题留给所有的读者和观众,让我们一起思考,生命的意义。

绿里奇迹观后感悟 篇十

《绿里奇迹》改编自史蒂芬·金创作的同名小说,首播于1999年,是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继《肖申克的救赎》后创作的又一监狱题材的经典影片,深刻形象地阐述了生命最后的尊严。

影片的主线围绕死刑犯和狱警之间的生活展开,通过插叙的方式描述了一段狱警与刑犯间特殊情感的建立及发展,主演有汤姆·汉克斯、迈克·克拉克邓肯等。

影片开头便是一位老人在养老院的场景,老人名叫保罗,曾经是一位狱警,常常上山去往一间老旧的仓库。有一天,老人们在养老院围坐一起收看电视,当调至一档节目时,保罗触景生情,慈祥的面容顿时泪流满面。随后他和一位老奶奶坐到窗边,并向老奶奶诉说了自己的过往,曾经那段狱警和刑犯之间的故事就此展开。

画面移至1935年美国南部惨淡肃杀的冷山监狱,年轻的保罗是这间监狱的狱警。由于他负责的监舍的地板是绿色的,别人称它为“绿里”,监舍内住的皆为死囚。在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上还有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监狱长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身为州长侄子并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威廉,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等一干形形色色的人们。

这一天,监狱迎来了一位“巨人”,叫做科菲,因为被诬陷杀害两名儿童而判死刑来到“绿里”。身患尿道炎的保罗因此无法抽出时间去找医生。然而,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科菲虽然高大强壮,但却是监舍里最安静的囚犯,他会认真听保罗说话,和他交流,握手,像普通朋友一样。

柯菲还是能为他人带来希望和快乐的囚犯,他利用特殊能力治愈保罗的尿路感染,拯救被珀西杀死的老鼠,挽回狱长夫人的生命,这些神迹让保罗和他的朋友感受到柯菲的仁爱与宽恕,感受到生命的喜悦。

最终,保罗通过科菲帮助自己后发现,科菲竟是上帝派来拯救民间灵魂的大天使,代人受过!但真情无法取代法律,虽然约翰·科菲治愈了保罗,并拯救了濒死的美琳达,但他最终走过“绿里”。在这个貌似粗鲁的男人即将赴死的刹那,“绿里”上的人们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实现了各自生命的重要跨越。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

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均或可止于瞬息。在死神啃啮着光阴渐行渐近之前,人人似乎都有大把时间用于荒唐和忏悔,生命的不可预知倒多少意味着些许侥幸和心安。然而,总有些人不得不在有限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生命的结束,那便是死囚。也许,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