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600字最新5篇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主题征文有哪些?我会在最率真的童年累积一颗爱国之心,用最纯真的笑脸迎接每一天朝阳,用最努力的行动去打造我的梦想,我的中国梦!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600字,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 篇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美丽中国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发展。怎样正确对待和改造自然界,如何建设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美丽中国”思想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自然观的核心内容,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环境恶化的根源,还提出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为我们今天“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可行的、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由自然界进化而来的,是先有的自然界而后才有人和社会。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自然就是人存在的物质基础。

其次,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马克思主义认为,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环节是“劳动”。劳动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也是人与自然实现物质交换的中介。我们必须承认人的劳动只是整个自然界自然循环的一环,决不能超越自然生态的限制,而应该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马克思在赞叹资本主义制度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经济发展背后所付出的惨痛的环境代价。因此,马克思旗帜鲜明地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生态危机,而且必须从制度入手――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美丽中国的内涵

(1)生态环境的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美丽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美丽中国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生态伦理形态,它体现着科学发展之美。因此,“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更是美丽中国的美中要义。

(2)生态文化的人文之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古崇尚“和谐”文化。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如今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的和合生态文化。

(3)社会生活的和谐之美

美的生活会让人趋于至真至善。和谐的社会环境不仅有利于维护和创造美好的环境,有利于全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更有利于美丽中国的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促使广大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美丽中国”思想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指导。

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题及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从哲学层面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即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最终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有不尊重自然,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行为都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为了人类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将自然看成人类的亲密伙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发展。

(二)美丽中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看,美丽中国建设注重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相互联系及融合,体现了生态哲学有机整体的思想;美丽中国所强调的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及“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辩证的生态哲学思想;美丽中国注重将环境资源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结合,使经济社会能够健康、良性发展,为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因此,我们可以说美丽中国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美丽中国建设的措施

1、确立生态文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意识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基础。转变传统的生态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培育正确的生态意识,是以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生态运行良好为显著特征的美丽中国对其公民的基本要求。所以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应确立正确的、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加强公民的生态素质教育,培养民众的生态思维,提升公民的生态素养。

2、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现阶段,虽然我国环境法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为了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大力推进政府管理机制改革,主动将环境质量纳入公共服务领域、并加强各级政府的环境质量综合考核,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重构环境立法体系及完善基本制度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传统的不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积极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4、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建设美丽中国,要改变以往的不合理的、不符合自然和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生活方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提倡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形成符合美丽中国要求的绿色生活方式。

2014年11月10日,在APEC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李世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李学林,郑亚娅。生态文明建设与循环经济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9)

张洪生,金巍。创新的力量――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探析.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陈晓辉。“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培育探析.生态经济,2013(8)

曾建平。中国梦与美丽中国.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 篇二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南;生态文明

今年四月,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美丽"就一直是人们心目中对海南的第一印象,而对"美"的追求则是推动海南不断向前的动力。放飞时代梦想,建设美丽海南,努力把海南建成国际友人的度假天堂和全国人民的幸福家园,是海南人民的光荣使命,美丽海南的"美"体现在哪?全省人民应在践行中取得共识。

一、生态美是海南的最大优势,要倍加珍惜和维护

在海南考察时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

卫留成同志提出:"海南省真正能够影响中国的,能够给中国做出贡献的,不是海南的工业,也不是海南的科技,而是由海南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自然环境"。省委书记罗保铭同志也不止一次地说过:"失掉了生态环境之美,海南的根本优势就丢了"。海南生态环境之好,为世所公认。但2009年8月17日新浪网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关于中国第一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进行排名,海南居于第16位,处于全国中低水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在建设美丽海南的今天,值得深思,要有效激发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合力。

1、充分认识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战略角度而言,生态文明建设将促进国际旅游岛更好更快地发展。强调此举,会促进落后生态发展观念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我省之所以生态文明水平排在第16名,其根源就是观念的落后,公众生态意识薄弱,人们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中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认同发展等于经济增长。在资源观上,仅仅把矿产等有形物质视为资源,忽略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总认为自然资源是无价的,可无偿索取。由此,导致了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甚至不惜以高昂的环境成本为代价,破坏性的开发资源。面对这样的形势,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宣传、引导和教育,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接受和理解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公众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把人类支配自然的权利和对自然应尽的义务结合起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素质。

2、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制化进程

1999年海南在全国首个提出生态省建设,并制定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此后省人大制定和修改了多项政府规章,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体系。今年7月又修订通过了《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强化环境法制建设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保障作用。

3、充分挖掘海南的生态资源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重大的生态文明工程,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战略决策。国际化、开放性是其基本特征,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其核心支持。海南是中国唯一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岛省份,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和最大的物种基因库,拥有维管束植物4680多种,乔灌木2200多种,药用植物31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561种,兽类70多种、鸟类340多种,海洋生物种类3000余种。动植物的多样性得天独厚。

生态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果、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恢复,环境污染得到有限控制,生态产业快速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到2011年,全省已有生态文明村12230个,占自然村总数50%以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

绿色发展的理念,促进海南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好,起步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典范。随着"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途上,只要海南充分挖掘优势并凭借这些优势,在进一步打造"美丽海南"过程中,海南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4、提高生态管理效率

又好又快的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更需要良好的生态管理效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管理责任,针对目前的生态文明状况,健全行政效能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各个辖区的行政管理职能要明确定位;对各个执法部门职责的界定要对号入座,要禁止越权、缺位、推诿等现象出现;对执法部门的监督要多管齐下,多层管控。此外,行政考核还要和工作绩效挂钩,不仅要考核经济指标,还要考核生态指标和行政效能实绩,从而敦促领导干部对生态环保和污染治理有足够的重视。其二,建设一支境界高、业务精、素质好、作风硬的行政管理队伍。通过强化责任意识,进行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干部队伍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起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目标;第三,强化责任追究,要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部署都得到执行落实,就要强化责任追究。凡是建规者要严肃追查,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得到切实贯彻,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最大程度的成功。

目前,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对一些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良性发展行为的处罚还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针对生态安全的预防性法律也尚歉缺乏,有些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尚待加强。此外,生态法律法规的执行落实力度不够。同时,就单项制度来讲,缺乏落实一这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导致这些法律法规无法实施,无法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缺少保护生态环境所必要的强制手段和措施,法律法规赋予保护执法部门的强制和预防措施少,不足以及时预防和制止生态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因此,还需要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与之适应。

二、精神文明美是美丽海南的核心价值

建设美丽海南需要文明之风,2011年10月开始,海南开展了为期三年,声势浩大的全省文明大行动,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了多种专项整治,旨在通过行动,激励人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对文明的承诺提高全省人民整体的精神素质,塑造诚信友善的和谐环境。关于精神文明,历来要求塑造心灵美,养成行为美、学习语言美、保护环境美。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今天要接待四海宾朋,让他们沐浴在欢乐之中,安全之中,我们更要努力践行。

1、塑造心灵美

心灵美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美。心灵美包括思想意识的美、道德情操的美、精神意志的美、智慧才能的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格美和人情美,既是真、善、美的统一,知、意、情的统一,又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在接待宾朋过程中,若我们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思想境界和感情来欢迎他们,则他们不仅对海南的山青水秀而流连忘返,而更对海南人民的深情厚意而难舍难分。

2、养成行为美

行为美是人的行动、举止的美,是心灵美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的表现。行为美还表现在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尊老爱幼、扶贫助弱、见义勇为等行为中。要做到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参加会议或各种活动,不迟到、不早退,安静听讲,不大声喧哗,这既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需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不吸烟、不嗜酒、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杂物、不打架骂人、不说脏话、举止文明、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不睹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维护国家荣誉。

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严守纪律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任何一个人要自由、幸福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休闲,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而这种稳定的环境,如果没有秩序和纪律保证是无法保证的。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积久成性"。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一以贯之,就可能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之成为自觉行为,进而养成习惯,并由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升到良好的道德品质。踏进建设美丽海南的行列,每位海南人都要积极参与,通过自己美的行为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享受海南阳光、沙滩、大海、清新空气的同时,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3、学习语言美

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是内在品格的流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想、道德、人格、情感、知识、审美心理等总要借助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语言美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文明之邦的美称。在美丽海南的建设中,我们要把这种文明传统发扬光大。做到言之有诚、言之得体、言之有理、言之有礼、言之有术,不要无的放矢。语言应以感情为纽带,与人交流时,说话要真诚、亲切。要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严肃性与亲切性相统一,坦诚性与慎言性相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针对性与广泛性相统一,法律性与人情性相统一,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统一,审美性与朴实性相统一。巧用语言交流的策略,运用得体的称呼,规避对象的讳语和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文明礼貌并非是个人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有时一声"你好"给别人带去一天的好心情,一句"谢谢"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个"不要紧"等于给人吹去阵阵湿润的春风。当国际旅游岛美景盛开,旅游景点宾客爆满之时,以上情况都可能遇到。让我们都行动起来,让"请、您好、谢谢、对不起、不要紧、再见"这些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用友好,诚恳的态度待人,用热情、大方的举止处事。给他人带来愉快、和谐,让美丽的海南充满温馨,让文明礼貌之花在国际旅游岛上竞相绽放。

三、结语

美丽中国的蓝图,需要依靠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而"美丽中国"也需要海南添砖加瓦。美丽海南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她和经济上富裕、精神上文明、政治上民主、生态上和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合理制定目标和标准,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我们坚信在美丽中国的感召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定能把一个度假天堂,幸福花园的美丽海南奉献给热爱海南的朋友们。

参考文献:

钟严,等。美丽中国 海南践行.今日海南,2012,(12).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 篇三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能源消耗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耗量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严重不足。这说明,我国的资源已难以支撑我们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持续发展,现实的国情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中必须加快缓解能源消耗太大的问题。

我国的生态状况也十分严峻。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不断增加。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27%。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00亿元;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等等。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可怕的数字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是我党在探索建设“和谐中国”道路上通过长期地深入思考,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的优秀成果。

要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源县素有“草原明珠、新疆酒乡”之美誉,这里位置优越独特,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湿润,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路途中,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抓住当前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机遇是新源建设“美丽中国”的探寻思路。

县委书记贾伊生说,美丽中国,并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美丽中国,其中具有比较深的内涵在里面,既要有自然原生态的美丽,同时还需要诸多内涵去支撑。近年来新源县正在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些问题都是支撑“美丽中国”的重要因素。

二、内外美共修,实现“美丽中国”

每个人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份子,每一个人,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行业,都和美丽中国不可分割。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各大城市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求。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中国”有着密切的关联,实现“美丽中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新源选择无序的发展,还是选择保护生态环境下的发展?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不在只是描述村庄外在的美丽,还需要精神文明,这是构建“美丽中国”时向各个城镇传达的一个重要的信息。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支点,或许这个人会感到无助,包括现在出现的某些信仰恐慌等问题,都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新源县要发扬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如果在这三方面,均存在一个有序的发展,顺应社会、顺应自然去做,推动社会的发展,那么“美丽中国”才能真正的实现。“美丽中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科技、制度、文化等来保障,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

“美丽中国”由环环相扣的三个层次的美构成,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美丽中国不是一个简单的“美丽中国”,如果实现了“美丽中国”,就实现了百姓的“中国梦”。现在,尤其是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十八大又提出“五位一体”,即: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更加明确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将精神、物质、生态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的促进中国的发展,才能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国梦,实现美丽中国。

不能单一解读生态文明字面上的生态,一定要深入思考其内涵,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生态文明要持续下去,没有人的文明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生态文明的存在。面对一片美丽的草原,一条河流,如何去保护、呵护它。只有不断的思考并付诸行动,才能不断地促进生态文明和人类文明。只有提高了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人的文明程度,才能更好的实现生态文明。

三、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新源县,作为新疆86个县中生态环境是最好的县市,中国十分之一的哈萨克人居住在这里,所以,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深入伊犁,在新源调研时强调,新疆要在伊犁河谷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新源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提高各民族的综合素质,让人们真正的理解到保护家园的重要性,因为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如果人们没有付出行动去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久而久之,人类就会失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特别是新源。要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生态文明,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张春贤书记提出来的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新源要毫不动摇的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四、坚定干部队伍工作着力打造“绿色家园”

作为地方的政府官员、各级领导,要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011年,新源县委、县政府投入1.1个亿的资金实施构建生态环境项目;2012年,为了保护呵护好生态环境,新源县委、县政府关闭了那拉提十余家淀粉厂。新源历年累计关闭淀粉厂143家。

那拉提是新源县5A级景区的核心,春秋时节风沙天气过多,而土豆的种植需要连根拔起,久而久之,土壤由于风的作用会逐渐流失,巩乃斯河流是国际河的上游,属于国家水利部重点监测河流,新源坚定不移地,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环境。

新源县以生态环境为前提,在产业、城市和旅游等各个方面给予了科学的规划。在招商引资方面,新源县从原来的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新源坚持两个可持续,即生态环境可持续以及资源可持续。新源充分做好宣传工作,已经全面的启动课前教育,要求每一所学校第一节课的前五分钟专门讲述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包括城市环境卫生的整治,通过这种渠道,让人们逐步转变观念。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中国公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例如某座城市市民开始集会,反对炼油项目。先抛开对此事件的评判,不难看到,人们的环保意识从中得以体现。近年来,新源县也有部分百姓给州党委书记写信,提出周边的一些企业,包括国营农牧场、兵团总团场处在的位置,对巩乃斯河造成了一些影响。

老百姓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和现在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自身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领导干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把其当作一个重要的任务来执行。

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建设美丽城市,首先应该按照生态保护的要求,在做好规划上面下功夫。不能把规划留在干部的脑子里面,一个地方一定要按照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来做好城市总体的、详细的规划和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将“美丽中国”、“美丽城市”一步步推进。

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新源始终坚定不移的遵循“十二个字”为发展方向,即:生态、宜居、民俗、文化、旅游、智能。新源县将不断深化、提升,着力推行转型发展之举。

新源县有着优越的环境,翻开历史,曾经的新源也走过弯路。但是现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期,在环境保护方面做足了工作。在过去,由于新源周边和南疆的交界处有一些钢铁矿产资源,因此新源有两个前苏联帮助建设的钢铁厂。在要求企业建设项目时,新源考虑因素第一条则是环境保护,检查是否存在除尘的问题,污水处理的问题,这是新源县治理环境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新源县关了15家砖厂、百余家淀粉厂、几家小的水泥厂以及停建了五座水电站。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调整土豆种植的面积四万亩,每年禁牧一二十万亩,确保植被不断地更新。另外,新源县恢复了百万亩生态林的建设,去年,在政府的带领下种植四万亩,今年种植工作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新源实行了最严格的林木采伐标准。针对于林木采伐标准的实施,政府将那拉提归纳为重点对象,每逢采伐季节,不轻易去砍一棵树,新源县坚决采取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并且要不断的恢复好生态环境。新源县城南这个曾经过于“落寞”、“枯竭”的地方,在政策的扶持下,如今已华丽转身,百亩的街头绿地让人啧啧赞叹。

六、旅游活动竞相“出世”美丽新源绽放光彩

在不久的将来,新源撤县建市,很大可能性改名为那拉提市,新源一定是一座宜居、宜人、养老的美丽城市,尤其是在这片土地上能打造出世界级的旅游精品,世界各国的人都因为这里的美景而前来旅游观光,亲身感受这片美丽的地方。”

新源县在野果林改良上投入大量精力,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干旱地区植物园。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这项计划得到了中科院、世界植物研究协会等多方关注支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源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会促进和谐新源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除了物质的丰富之外,还应包括拥有绿色家园、健康生活。党的十八大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而且将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崛起。美丽中国,天蓝、地绿、水净,未来一定可期。

参考资料:

《生态伦理学》,雷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态论理学探究》,傅华,华夏出版社。

《生态文明论》,刘湘溶,湖南教育出版社。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科学发展呼唤“生态文明”。

新源党建网:贾伊生: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 篇四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美丽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26-02

一、“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仅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而且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新概念。大学生是未来实现美丽中国发展目标的主力军,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因为,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有助于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1.“美丽中国”有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际接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角度考察我国的发展,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虽然也提到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内容,但并未将生态文明教育单独列出。而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国家早已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教育)。因此,生态文明教育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体现和要求,有助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际接轨。各国的生态文明教育为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启示。生态文明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质和养成环保习惯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和生态道德意识、道德规范教育。

2.“美丽中国”有利于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实践也需要教育,尤其是对于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更需要培养和固化生态理念,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过多关注社会关系领域的规范价值,很少涉及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大问题。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为基础,通过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调节学生与生态的关系,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之于生态文明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确立良好的生态发展世界观和道德观,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从而使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3.“美丽中国”有利于大学生躬身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设“美丽中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美丽中国”既是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这一理念是建立在深刻反思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为价值取向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基础之上的,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理念。而且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并不矛盾,科学发展观并没有排斥生态文明,反而是以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生态文明建设也不能盲目进行,也需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

大学生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群体,又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主力军。然而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决定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群体,他们目前的重点是掌握环境知识和培养生态文明意识,进而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4.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然而在为人处世方面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较为缺乏关爱自然和保护环境意识。“美丽中国”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将我国的部分群体的利益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相对立,也没有为了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而置子孙后代利益与不顾,“美丽中国”做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和灌输给大学生的内容。只有关爱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

二、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1.生态文明教育流于形式,针对性较弱,家庭、学校和社会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往往缺乏目标长远而系统的教育规划,其具体施教活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其实用性和指导性普遍不足,针对性较弱。而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着脱离社会环境和学生心理需求等不足之处。而且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与家庭、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一味地把生态文明教育局限于校园内,企图在一种“净化”的环境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机会,更缺乏保护环境的实践技能训练。因此,学校层面的“美丽中国”实践往往停留在征文、朗诵、展览等层次。

2.大学生已经产生生态忧患意识和求知欲,但生态知识匮乏,生态文明意识尚未养成,生态行为能力较弱

当代大学生对人类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关注度很高,对全球生态危机有了全新的认知和正确的反应,忧患意识逐渐显现。而且由于他们的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看到部分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匮乏,生态文明意识发展很不平衡,生态行为能力不强等问题。有的学生生态文明行为能力不强。虽然拥有一定的生态文明认知和情感,但付诸实践的却比较少。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行为举止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因此,必须不断开拓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实践的新载体、新途径,力求实效性,这样才能使生态文明理念不仅“内化于心”,而且“外化于行”,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自觉能力。

三、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望和目标,需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更需要积极探索一条操作性较强的实施路径。

1.加强生态校园建设,创设生态文明教育情境

校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境。积极构建生态校园,为大学生养成生态文明习惯提供了良好环境支撑,可以使大学生在良好的生态环境里,潜心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学校可以通过构筑生态校园工程,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积极创设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优美环境,不断提高师生的生态素养。

在生态校园建设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教学体系,积极创设生态文明教育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此外,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关系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情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强化生态文明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

2.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材体系,积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同时,学校应该改进生态文明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渠道的作用,真正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关键是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落实相关的教学内容,优选相关的教材,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

3.积极进行生态情感教育,努力筑牢学生的生态意识

由于情感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外界刺激的印象,从而强化他们先前的有关认识,因此情感体验是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必经阶段。生态文明教育也需要通过生态情感体验,进一步强化对生态认知的认识和感受。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情感体验和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外界刺激的印象。情感体验主要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大自然,到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的雄威与壮观。如组织登山、徒步旅行,既能开阔视野,又能获得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强化原有的生态文明知识,深刻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除了社会实践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设计生态情景,设定情境主题,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诱发出学生内心世界对自然的真切感受。例如,引导学生欣赏名人名画如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等等,可以感悟作者对自然的深厚情感。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的生态文明情感体验,从而筑牢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目标实现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参考文献

曾雅丽,周艳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11,(7).

王包泉,陈云,何有华。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14(08)

李乐,郭庆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几点思考.青年文学家。 2013 (20)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 篇五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点

“美丽中国”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陌生的。美丽中国首先是针对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资源环境而言的,但其涵义又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保护生态一点上,美丽中国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是贯穿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美丽中国”就是要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既要兼顾环境状况,又要更加关注对环境的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只是一味盲目的追求经济总量的上涨而无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是要在追求经济上升的同时也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我们要时刻谨记:环境秀美但经济落后不是美丽中国;经济强大但生态恶化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在这里,我们还要避免的一个误区就是我们讲不要因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并不是意味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在经济发展领域裹足不前,从而放慢或延缓对经济的发展。我们要树立的一个观念就是:不管是为了保护生态而牺牲经济发展机会还是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惜牺牲长远利益的经济发展,都无法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都不是科学的发展,都不是人民心中所期待的那种发展状况,都是违反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式。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键任务摆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突出地位。

一、建设美丽中国的原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在我国产生已久的概念。党的十报告中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系统的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对这一概念态度的转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与经济发展相伴随而产生的各种生态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使我们无法再忽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方面的制约越来越突出。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逐步上升。各种自然资源的短缺也开始影响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全国现在大部分大、中型城市都普遍缺少生活用水,耕地逼近1亿红线,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由此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各种极端天气出现地越来越频繁,这些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2.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也产生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实现的,我国经济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进入新时期,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借鉴多国发展的经验我们要认识到,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积极采取各种科技手段,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更好的结合,将这两方面的建设共同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共同致力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3.稳固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更多的参与到了各项国际事务当中。因此,我国在各种国际组织、各项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公正地参与各种国际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世界经济危机来袭时,沉稳应对,为世界经济的恢复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就在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资源消耗大、浪费大、环境污染大。这些都无不影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影响中国在世界人民眼中的形象,并且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这当做攻击中国的武器。

基于这些问题,使我们不能再忽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踏实地完成了这项事业,才能使中国的形象与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吻合,才能使中国在世界人民眼中的大国形象名副其实。

二、建设美丽中国的着力点

鉴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切实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有以下几个着力点是需要注意的:

1.加强生态文明保护方面的制度建设

十报告中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美丽中国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更重要的是制度环境保护。加强制度建设是我们未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要努力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各项制度。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好让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业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使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业顺利进行,确保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工程顺利开展。

2.建立完善的监督、奖惩机制

只有可靠地制度保障而没有有力的监督机制,制度就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而只是扎实推进监督工作而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那再有力的监督也是枉然。因此完善的制度、有力的监督、合理的处理三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有效的监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环境保护,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以及人们健康的工业企业,及时发现这些企业的不端行为并大力惩治,必要时可通过责令其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这些措施来对其进行惩治。总之,无论是监督还是惩治都一定要落实到实处,不能敷衍了事、走马观花。因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本来就是企业无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在何种经济形势下,企业都必须遵守各种环境保护的法规、条例。

此外,浪费资源,排放不达环保标准的废弃物,就是将其企业自己的环保问题大众化,是将本来应该由企业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社会、人民,就是企业造污,人民买单,这不仅仅破坏了生态环境更是损害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对于这种危害环境且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加强监督、大力惩处。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对于那些在生产中较好贯彻环境保护理念的企业,可以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将这些企业当做行业楷模加以宣传,进而激励其他企业向这些企业学习,以先进带动后进最后形成一种全社会的企业都自觉贯彻实施生态保护理念的良好局面,使这一理念成为一种全社会都推崇的良好风气,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

3.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列为地方经济发展质量、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关键指标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都把经济总量的提高作为经济发展水平、领导干部政绩的衡量指标。这就导致了有些官员在其任职期间总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提高,只在乎短时间内的政绩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造成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背道而驰的情况。这些地方重量而不重质,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不履行环境责任的行为往往是当前制约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就更要把环境保护列为经济发展质量、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关键指标,这样就可以促使领导干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促进从整个决策层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引起更多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才能自上而下的进行传达、有效落实,才能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

4.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民众生态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族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同样也是美丽中国最有力、最坚强的建设者,最主要的力量源泉。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途径广泛的宣传生态保护、资源节约方面的相关知识,加强环保知识普及教育,使人民了解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唤醒人民大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自觉地去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要培养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和环境消耗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让市场机制有效地配置资源,以推动人民群众形成新型的消费习惯,让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习惯,从而积极加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队伍中来。

总之,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停留在嘴边,而要切实的付诸行动。这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积极参与,有关部门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教育人民,培养引导公众的参与热情,只有动员起全体人民加入其中,建设美丽中国才不会仅是一句空话,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才能实现。

三、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