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望月有感(精彩10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望月有感(精彩10篇),仅供借鉴。

望月有感 篇一

夜,静悄悄的……一轮圆圆的月亮悬空高挂。

难得见这十五的圆月,月亮撒满了大地,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银,亮得耀眼。坐在窗前仰望这美丽的玉盘,可它却已失去以往的完美。

孤独的一个,没有您的陪伴,只有微风拂拂,和一轮孤月。月亮似我,天空中没有繁星,也没有太阳,只有她一人。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丝无奈和悲哀;从她的身影里我忆起了乡村里的那棵高大的槐树,在槐树下,您几乎在每个有月的夜晚等待我的归来。

还记得吗?在小时侯,我害怕黑色漫长的夜晚。每当神秘的黑夜降临时,我总是爱哭个不停;每当我哭的时候,您便带着我我往园子里去,抱着我坐在椅子上,嘴里哼着那首最熟悉的童谣《摇呀摇摇到外婆桥》,用您那双黝黑粗糙的手不停的轻拍着我的背……这时的我们被调皮的月亮度上了一层白银,幸福时钟仿佛也因此时温馨的画面而定格。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长大了,上学了。每次我去上学的时候,您总会送我到村口。每次下晚自习后,都能看见您的身影在微风的吹拂下拉的好长好长。我总是欢快的蹦蹦跳跳地到您面前,乐津津的给您讲着校园里发生的趣事,您总是安静聆听着,有时用您那黝黑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头,但您从不插话。那时的感觉很舒适,温暖。

后来,爷爷奶奶把我接到城里去了,从此我离开了您。离别的那一天,我躲在门后,不敢见您。最后,我被爷爷奶奶找到和您道别时,我看见您的眼睛红了,晶莹的泪水滑过脸颊……您只是说眼睛里进了沙子,但我知道,您哭了,您舍不得我。啊,我也舍不得您,您知道吗?

直到现在,我很少回家看您,也不知道您过怎么样了。但我知道您也很想我,此时的您也在望着与我相同的圆月,思念着远方的我,等待着远方的我回家。

我喜欢宁静有月的夜晚,但我更喜欢有月有您的夜晚。

望月

萧萧何相聚,

萧萧之中织女情。

何为相,

何为聚?

银河水中苦是情,

眺望两星泪珠莹,

两星何时圆,

何时愉。

望月有感4

今天是中秋节,是个月圆人圆的日子。晚饭后,我们一大家人去滨河公圆赏月。

来到公园,凉风“飕飕”地刮着,寂静的四周一片漆黑,抬头看到那一轮明月嵌在清冷的夜空中,不觉感到一丝感伤。

我仿佛看到杜甫独自坐在清冷的小院里,回顾自己的一生,悲伤过,快乐过,想到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一草一朩,便吟出那千古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仿佛也看到了苏轼被贬,想到朝廷当职的艰难,徘徊着说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悲凉。

又想到当今诸多的海外游子,他们在中秋佳节也不便回家,只能在异地他乡赏月、吃着月饼,想着远方的故乡,想着年迈的父母,或许正如唐朝张九龄所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远方的亲人也只能望着月亮寄托对自己的相思……想着想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但是,悲极成喜,细想,不也有刘禹锡喊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千古佳句吗?一生孤高浪漫的李白不也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悠闲情趣吗?

看来,不同的人对身边的悲欢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境遇里,我们的心情、心境也是不同的。难的便是,不管遇到怎么样的境遇,都能宠辱不惊,闲庭信步啊!

望月有感 篇二

微风徐徐,蝉声隐隐,此时的月亮静静地躺在稀薄的云层中,皎洁而清幽,犹如冰雪纯净的美人。

我倚在阳台上,风儿轻轻柔柔地拂过我的发梢,牵动衣边,送来安详特有的清香,我忧郁着。

人动,影移,月相随。

圆月越升越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别异的笑容,一深一浅,一浅一深,有着淡定,高雅,脱俗的气质。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高山与大厦,铃听着溪流与风吹树梢的声音。我的心境似乎与自然的景致融为一体了。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在那个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清净安详的境界中了。

多久未曾漫步于月下,多久未曾淋浴在它的清辉之下了,多久未曾拥有这份宁静与淡然了。我只记忆得小时候的夏天常常坐在长凉椅上,倚在爷爷奶奶的身旁了。而现在每天只是在忙碌于学习中,频频入耳的秒针快速飞奔的声音,与时间抢时间,与效率争着效率,每一下课,一抬头就是各科老师部置的堆积如山的作业。

今月曾经照古人,但在今人的眼中,月成了什么?暗淡了“月是故乡明”。如今的月似乎一种摆设,对于那些大老板,似乎更暗淡了月,更希望有更多的明月,赚更多的金钱,挌更多的客户。科学需要进步,但社会也需要内涵,人类的心灵更需要净化。而一个只有科学的社会不全是人类美好的生活。

此时,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了,只留下几颗星星在放哨,明天还是如此。

望月有感 篇三

听《望月》一堂课,就像进入了诗情画意之中,散文原来也可以这样教。

上课起始,学生齐读课题,老师就提出了读的要求,“柔柔地读,再柔一点”,老师的语言,同样柔柔的、充满深情的,学生立刻进入了诗的情境中,即使是我们听课的人,也不禁深受感染。这是我听这堂课先入为主的感受。

讲授课文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就像一个先登上高山的人,为下面的孩子准备好了爬山的阶梯,孩子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攀上知识的顶峰。既不是很费力,又需要自己的努力。王老师事先设计好的题目就是那一步步阶梯,孩子每爬上一级,老师都不忘适时表扬鼓励:“多敏感的孩子!”“你将自己的感受交给了文化”等。

老师又用简练文字把本文的主要内容加以提炼—— 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然后让学生去课文中寻找各有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学习目标明了,学生们的阅读有了目标,就有了明显的收获—— 很快就清楚了文章的脉络,为细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接着,抓重点段细细品读“ 江中月” 片段,反复品味,要求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或默读思考,或大声朗读,或畅谈体会。这还不够,再抓住关键词语,指名再读,师生接读,相机穿插着老师的示范朗读,读中理解,读中思考,读后谈体会。随着朗读的推进,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逐步往纵深方向发展,逐步感悟“ 千江有水千江月” 这一妙不可言的意境。

然后是对“ 诗中月” 的欣赏和对“ 心中月” 的理解。抓住关键字来理解各位诗人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心情。随着教师的巧妙点拨,学生们朗读诗句的韵味越来越有个性,并能通过朗读时语气、速度等来表达出自己对各位诗人心情的体会,表达出对机灵的小外甥的欣赏,最终抽取出“ 千江有水千江月” 这一引申含义—— 每一位诗人赏月时的心情各不相同,写出的诗句也不尽相同。

第二堂课,以“望月只是月、望月不是月、望月还是月”为线索贯穿全文,渗透了写作的方法,列举了一些名人的写月语段,让学生的想象思维有了很好的拓展,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的思路。老师适时的给出来描写“月”的优美词语,为学生的写作又搭了一个阶梯,让每个学生尝到了创作的乐趣,相信孩子们也会喜欢上写作。

老师的语言充满魅力,充满诗意。加上恰到好处的音乐,将学生带入了诗意的散文中。

听完课后,感觉意犹未尽,仍在陶醉着……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欣赏中收获着……

《望月有感》赏析 篇四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赏析: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望月有感作文 篇五

古人总是举头凝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流芳百世的诗词,回头思念远在天边的恋人。

若是有月亮的晚上,我总喜欢站在阳台上,痴痴地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月初的时候,它像一小牙西瓜,慢慢的,待到十五的时候,它就成了一轮圆月。看着它是那么的高不可攀,神秘莫测,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可当你仔细看它时,又觉得它是那么的柔和,慢慢地自己的心也被它融化了,平静了下来,心如止水。

想那月圆月缺,本是一种自然规律,可有多少文人都吟诵它,用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连现代人也说:“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爱你有几分,月亮代表我的心”。每个夜晚的月亮都仿佛有一个故事,一些变幻的脸,一些被人遗忘的名字……什么是悲,什么是喜呢?人生只不过是像一轮月亮,有圆有缺,有失有得。

一年四季的月亮,在我的眼里是不一样的。春天的夜晚,坐在老家的院子里下,望着圆盘一样的月亮,好像看到嫦娥正在月宫里边舞边唱,玉兔在旁边伴舞,吴刚在不远处砍桂花树,那是多么美的场景啊!自己的心也随之静下来,便能听到各种植物生长的声音,让你感到生命旺盛的精力,觉得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如此的美妙。

夏天的夜晚,坐在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边赏月,听着不知名的虫儿的叫声,闻着成熟的庄稼的香味,你也会陶醉的。夏天是繁忙的,是农人收获的季节,望着那沉甸甸的麦穗,农人的眉眼里都是笑。秋天的夜晚,更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又是另外一种意境。冬天的夜晚,特别是有雪的晚上,月亮出来了,如同白昼,你走在雪地上,身后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让你不由得思索该如何走好这漫长的人生之路?

看着这月光和这晶莹洁白的雪,你也会想到白雪公主出来了,和七个小矮人正在跳舞,唱歌。何况还有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每每望月,我都会想七“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描写月亮的句子数不胜数,耐人寻味。

望月有感作文 篇六

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我喜欢望着窗外的明月,此时我心中的思念会慢慢涌上心头,它让我的心在平静中流淌逝去的往事,一遍遍的默念你的名字,此刻你在哪里,是不是也会想起我,于是打开电脑,手指敲动着我对你的思念,

我喜欢月亮,它会让我暂时忘记世上的烦恼,无奈,让我的心在平静中思考一些问题,再度认真审视我们的感情,也许今生最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它要让我们彼此成熟,去面对一些能让我们成长的人和事,生活就是生活,我们谁都没有理由让它简单化。今生就让月亮捎去我对你的祝福 ,祝愿远方的你一切安好。

我喜欢听《望月》这首歌,“月亮再高也高不过天哪,你走的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

此刻月亮好像明白我的心思,它透过纱窗把柔柔的月色洒在我的脸上,就像你的手在温柔的抚摸我的脸颊,

我喜欢月亮它朦胧、含蓄,让相互思念的人儿总是若即若离的保持着眷恋,我喜欢月亮的柔情,能让烦躁的身心得到舒缓,于是一遍一遍的听的《望月》优美的旋律不停地诉说着我对你的思念,有了月亮不再惧怕黑暗,心中有了你不会再有孤单,我相信在有月亮的夜晚,你一定也会感到我对你的挂牵,

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上,就像你在海角,我在天涯 月亮此时正默默的望着我,我心中有许多话向君诉,你在哪里,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出神的一遍一遍听着: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会想起你,望起你的时候,常常会想起月亮

我起身走到窗前,凝神仔细望着月亮,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那么富有诗意,仿佛一汪清泉挂在天上,只要不小心的眨一下眼,就会倾泻满腹美妙诗篇,世界上最美,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更美的是你。.。.。.

望月有感 篇七

今夜无月,月却在我心中。---------题记 喧嚣繁杂的生活总是让人忘记了美好,每天千篇一律的学习生活让我烦恼不已。无意间抬头望了望天空,月早已不知不觉地慢慢挂在了树梢,皎洁的月亮仿佛是悬在天穹的玉盘。突然发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仔细的观察月了。月已经是一个老人了,时间的流逝使她满脸“皱纹”和“老年斑”,可也带来了一份长者的慈祥。她眷顾着每一个人,泻下缕缕冰清玉洁永垂不朽的光,像一盏在黑夜里永垂不朽的灯。她也是一个老小孩与太阳玩这迷藏,她让世界万物披上了银白色的婚纱……

可是,科技也是一个不饶人的杀手,它打破了所有的美好。所谓的“皱纹”“老年斑”只不过是行星撞击月球留下的陨石坑,温柔如水的月光,也只是太阳的余光,“捉迷藏”也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而产生的交替现象。而真正的月球是一个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鸟语花香,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它实际上只是一个地狱,没有任何生命的地狱。太阳下山了,月亮又如从前那几千年不变的规律徐徐升起。昨天的实践已经一去不复返,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也许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今天的月亮分外妖娆,仿佛一夜之间年轻了许多。可是我却又不敢想象,科学地解释又是怎样。“今天的月亮是因为地球的自传使得观看角度不同,从而看不见月球表面的陨石坑了。”

科技会使人类社会进步,但是古老而又优美的传说也能陶冶情操,偶尔定神望月,想象着广寒宫里嫦娥抚摸着玉兔,也会其乐无穷。

《望月有感》赏析 篇八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所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所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所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所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所所妹妹们看。

战乱灾荒祖先产业荡然空,所兄漂泊寄居他乡各西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逃亡途中骨肉同胞流落离散。

顾影自怜好像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注释

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羁旅:漂泊流浪。

寥落:荒芜零落。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千里雁:比喻兄所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所们各自背井离乡。

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所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时难年荒世业空,所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所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战乱纷争终于结束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这两联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亲人们有家不能回,战争一起,田地、产业个部付诸东流,劳命伤则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兴、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所以结尾,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所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望月有感》赏析 篇九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②羁旅:犹漂泊。

③寥落:冷落。

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⑤九秋:秋天。

⑴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⑵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⑶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⑷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⑸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⑹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⑺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⑻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⑼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⑽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⑾羁旅:漂泊流浪。

⑿寥落:荒芜零落。

⒀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⒁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⒂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⒃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⒄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⒅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⒆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参考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赏析

本诗又名《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律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全诗句句扣紧主题,言辞清丽,不加雕饰,淡而有致,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表达了身世飘零的感伤情绪。

题目很长,题中直接交待了写作的原因、背景,可以当作序言: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

“时难年饥世业辛,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下一联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战乱纷争终于结束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这两联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亲人们有家不能回,战争一起,田地、产业个部付诸东流,劳命伤则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兴、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结尾,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望月有感 篇十

每每至秋,就会勾起诗人思念的篇章,尤其是秋日的月。

远在异乡的诗人们一望月便想起了自己的家和友人,因为秋日的月分外的亮,格外的圆……

圆圆的婵娟代表着团圆,中秋佳节,本应团圆,但远在他乡的游子心中的苦闷又有谁会知道?只有这一轮明月能够分担心中的愁闷。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诗人不能回家的悲凉,与我这种一年二次不回家乡的人又有何异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乡的月亮在游子心中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家乡的景色永远是最美的。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圆盘象征着团圆,可是,在外奔波忙碌的父亲并未能与我们一起在此团圆,而此,也未是我的我的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孤独,只有他的影子和明月可见。月亮每晚都会生起,但每次都不一样,它的肩上,扛着,是无尽的泪水和思念。

天下所有的人,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思念自己的故乡,而在思恋时,多是对着月亮。“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世界各地在同一时间能够让所有人看到的,只有月亮。因此月亮便成了成了我们的相思之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故乡啊,我何时才能再次与你相拥而泣?

秋天到了,不知不觉,又是一个月了。

今夜明月人尽忘,不知不觉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