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阿Q正传》这一部小说你会有什么理解与感受呢?对于《阿Q正传》的读后感又该怎样写呢?如下是高考家长网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最新《阿q正传》读后感100字(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Q正传》读后感 篇一
少时读此书只觉阿Q是个欺软怕硬,懦弱卑劣而又可怜的小说人物。如今再读方窥得一方天地:阿Q是“当世”的普通人,更是“再世”的普通人。
在读“序”时,眼睛已是雾气缭绕。鲁迅先生特地去调查阿Q的“前世今生”,为其立传。可传中的阿Q依然是“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在世时,用不上他便不被想起,也无人关心其生平经历与去处。去世后,连名字都无迹可寻。这也如“再世”的普通人,现世安稳数十载,出世往往被淡忘。不知被销户后,电脑可还有我曾存在过的记录呢?
阿Q生活在一个封建,落后的未庄。靠打短工维持生计。深受当时的地主阶级与封建礼教的毒害。使得他麻木健忘,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愚昧无知。暗无天日的社会底层生活,“精神胜利法”是他立身之宝,快乐之道。他没有目标,得过且过,生活困难却依然坚持生活。他是“当世”社会环境的阿Q,“再世”社会环境中依然有阿Q。不可否认,未来的我们,大多数人是“再世”的阿Q!
你们觉得很阿Q可爱吗?我认为阿Q是可爱的。任何一个被生活狠狠凌虐之后仍然努力生活的人都是可爱的。有些人鄙视他的“精神胜利法”。认为他愚昧无知,自欺欺人。可如若他没有“精神胜利法”!那他在吃人的封建社会还能够生存吗?他身处的社会环境,限制了他的发展。他是一个农民,但他的生活并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他会做短工,进过城,虽保守,但比大部分的农民更圆滑善于变通。故我认为“再世”的阿Q,并不丢人。他比大部分人善于发现机遇,更有机会走向成功。
我想:也许少时的阿Q也如少年闰土般活泼可爱,质朴天真,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如“再世”的我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可终是闰土弯了腰,阿Q被立了传,“再世”现出了佛系。
我愿意为我的空想而付出努力,但我并不会将努力过后的结果看得很重。我想要在这个时代留下印记,我也尊重时代的选择。
我们都在努力不被人忘记,但世间只有一个鲁迅。
《阿Q正传》读后感 篇二
今年寒假,我读完了《呐喊》这本书,全书15篇小说中记忆最深刻得篇小说是《阿Q正传》。
《阿Q正传》主要讲了阿Q由于自身的缺点与生活并不宽裕,经常被别人欺负。他吃了亏后并不难过,自言自语来安慰自己“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经自己安慰,阿Q就像赢家样高兴地走了,继续过他那快乐的生活去了……生活中,人总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总有无奈的时候,关键是有没有乐观地面对无奈和及时安慰自己,这就是阿Q精神所提倡的。不要为无法改变的无奈而难受持久,否则会误了今后成功的喜悦。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过《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葡萄》这个故事,大家都笑话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有多少人能哈哈笑后反思狐狸这种乐观的心态?如果它不是这样安慰自己,非要吃到葡萄不可,相信第二天人们会在葡萄园外会看到只力竭而亡的狐狸的。就说我吧,别看我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长的、水里游得能吃都吃,却因为过敏体质而对羊肉敬而远之。每当与别人起去吃火锅时,看别人把羊肉串吃的吧嗒吧嗒响时,我眼巴巴看着别人手中的羊肉串,心里很羡慕,口水都要滴到碗里了,那无奈感觉就像强大的`狮子被蚊子叮死了样。看完这本书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会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羊肉串有什么好吃的?还吃上火,白送我也不要”让我们不妨学学阿Q,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无奈,相信你会受益匪浅
读阿Q正传读后感 篇三
阿Q转败为胜的精神疗法可谓独树一帜,在他身上也总会屡屡呈现出来奇特的效果。因此,他获益匪浅。应该佩服他的明智与豁达,总是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
阿Q看到别人捉虱子,身上也条件反射似的不舒服起来,并为在衣服上捉到的虱子少而恼怒起来,最终引来一场没有理由的被打。说他骨头贱,还不如说他身上存在有一种劣根坏习惯。他总是不甘寂寞,总是到处惹是生非,又总是处处被整治被讥笑。阿Q一生没有女人,不曾想而立之年却动了念头,整日里忿忿然内心不平。但是恋爱却是他自己的一厢之愿,招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一顿竹杠加身、以及地堡的讹诈。仅有的一丁点随身物品被敲诈了,他还没有忘了喝黄酒,真个是长不了耳性,无药可救。举步唯艰的阿Q一时间成了人见人烦的瘟神,远远避着。于是,他感觉着世界变得稀奇古怪了,到处是白眼。在这一刻,阿Q似乎真的是最倒霉的孤家寡人一个了,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我们的阿Q似乎真的到了穷困潦倒、永无出头之日的地步了?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还能再次得到荣归故里之神的眷顾。没有立足之地的阿Q饿着肚子离开了未庄,一段时间后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的时候,摇身一变,俨然成了腰缠万贯的爆发户大老爷。他离开时悄无声息,人人讨厌;回来时惊天动地,人人敬畏。从本质上说,阿Q依然是人们讨厌和讥笑的角色,但是他手里有用的东西却是人人希望算计的。可以从他这里得到点油水或其它好处,才是人们笑脸对他的真正原因,所以说,他是沾了东西的光,被人们一块儿另眼相看而已。不过,阿Q却不管这些。在他的思想里,能得到赵家太爷那样的敬畏总归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当从他这里榨干了油水,无法再有便宜可占时,人们又露出了本来的真面目,不再心生敬畏,仍然讥笑他排挤他。
讨厌——敬畏——讨厌,这些变化很值得商榷。
在那暗无天日的年代,不知何时兴起了革命。而且这股革命的风暴竟然也刮到了未庄,刮到了阿Q的耳朵里。阿Q对革命的实质内容一无所知,却嚷嚷着要革命。但是,革命这杆大旗早已被一些头上“带尖角”的人给霸占了。阿Q被所谓的自称革命党的人给拒之门外了。从未见过革命党的阿Q既神往革命,时刻盼望着能参加革命,又害怕被当官的杀头。
《阿Q正传》读后感 篇四
看了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正传》,我发现他笔下所描写的阿Q,是旧社会的腐败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用讽刺的`手法写出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在这篇小说中,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是一个要不得的方法。
“精神胜利法”是阿Q 在经历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其高明之处在于遇到困难就逃避,不想去真正地解决问题,不找问题根源所在,只能转身就跑。我们读书如果用“精神胜利法”,就会在同学当中无法立足。而小说中的阿Q为了减轻外来的压力,只能用自欺欺人的办法来逃避现实,以自负来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使自己永远生活在自己所编织的美妙的虚幻世界里。
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因为外在的种种挫折,无奈中,于是只能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慰藉。但这毕竟是一种自我麻醉的办法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更强。阿Q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他只能通过卖劳力生活,经常做短工,别人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还要接受有钱人的欺辱以及村里人的戏弄。这个现象让我十分气愤,如今社会也有类似现象发生。
看完这本书,我体会最深的是:不论何时何地,我们不要逃避现实,而是要敢于面对困难,打倒困难。其实,这也是鲁迅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
阿q正传读后感作文 篇五
一个身材干瘦的人,只喊了一句“过了二十年我还是一个……”便被押到刑场枪毙了。路边的人却并没有可怜他,看着这场闹剧,有些反而高兴。那个被枪毙的,叫阿Q。
未庄的土谷寺中,住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他骨瘦如柴,这是阿Q。他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只知道他被赵太爷打了两巴掌赶出赵家,他大抵是姓赵吧。他是给别人做短工的。平日里的他,总是有几文钱就喝酒赌博,进了几回县城就自恃见识广,每每有路过的人,都只是鄙夷的瞥他一眼,对着他一声“呸”,而他似乎也并不在乎,维持着他的“精神胜利”。
他的生命就像压在封建大石板下的草,一步步枯黄,一步步走向扭曲,他惹出了数不胜数的闹剧:别人打了他从来都是“儿子打老子”,跟着革命者瞎喊革命,最后糊里糊涂画押,被枪毙了。
阿Q的一生真是可悲啊!用着可笑的“精神胜利法”,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屈辱,他自己就不把自己当人看。但是,这就是中国人在封建社会中被束缚的枷锁,他控制着人们,将人们奴化。阿Q在这里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愚蠢,卑贱的奴隶。而这个奴隶主,就是封建的社会制度。它摧残了中国。
阿Q的故事是个闹剧,却也是个启示,是一个有道理的故事。有些人从中来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实质。
《阿Q正传》读后感 篇六
前几天语文阅读课上,我们了解了鲁迅,并看了其作品,其中就有我最喜欢的《狂人日记》。今天爸爸又给我介绍了鲁迅先生的两个优秀作品,分别是《孔乙已》和《阿Q正传》,如果让我挑,我还是略微喜欢《阿Q正传》,因为阿Q这个名字很吸引我,而且这个人物塑造的非常逼真。
文中主人公阿Q,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他通过给别人打短工赚钱,有什么他就干什么。他最致命的缺点就是陕隘,所以他经常受人欺负,其实也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受人打不多长时间,他就又回到了平常的模样,好像若无其事,那是因为他有一套精神胜利法。其大概其内容是这样: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竟然打起老子来了。就这样,他一次一次的转败为胜,但是当他遇见比自己弱的。人的时候,则会死战到底,这是一个典型的欺软怕硬的人物;在革命爆发的消息传遍城里时,他又想投靠革命党,希望改他的命运,但最终被赵家的主人当挡箭牌,坐入大牢,一天被革命党在一座庙前所杀害。
文中阿Q的优点就是能干,缺点是主观、保守、侠隘、愚蠢,这篇作品在鲁迅所有作品中可算是数一数二的,《阿Q正传》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中国人的真面貌。这篇文章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讽刺了一些心灵丑恶的中国人。
可想而知,当时的旧中国中上层人的剥削和压迫。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毫无希望,不仅自己没有生活的希望,连自己的子孙也没有希望,旧中国的本质就是剥削和压迫,也只有鲁迅先生才敢用如此惊人的笔触,将旧中国令人心酸的一幕,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时隔百年,我们国家愈发强盛,不能再做那些麻木的国人了。
《阿Q正传》读后感 篇七
也许对于《阿Q正传》我们并不陌生,也常常听到所谓的"阿Q精神",说实话,读了这本《阿Q》我就觉得阿Q不是指个人,是指一个现象,病态的现象。
全文读下,觉得阿Q是个可怜人,可似乎又不值得我们同情。我们社会中有许多人很"阿Q",他们说的好听叫知足,知足那是怎样的精神境界?阿Q打架打不过,就在嘴上赢过他人,可是得到的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心中平衡些——就是所谓的知足。
阿Q欺辱小尼姑,典型欺软怕硬,以获取心里的满足。阿Q胜的是小尼姑,他似乎觉得自己好光荣。
在作者笔下,"看的人们""闲人们""大家""取笑的人"同是病态,病态有下面4钟——自私,虚荣,不管他人,势力。阿Q以为革命是为了自己谋利益的手段,等于造反。像现在,多少人忙忙碌碌,无非是为了寻求更过的个人利益。这不就是自私心的体现吗?在人际交往中,同事互相吹嘘,朋友互相攀比,这便是虚荣新的体现。
生活中真的动起手来,打架时,阿Q那样讨饶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公共场合起哄、爱看热闹的恐怕不少,这便是不管他人。
社会大流中个体阿Q病态存在于人群当中,我们将如何将这种阿Q病态改正呢?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生活环境的恶劣,做人的种种失败,更使我们的心感到同情与怜悯,也许同情与怜悯对他来说无所谓,他会感到那些是什么屁东西,走阿Q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屈膝人下,任人欺凌已是一种习惯。阿Q先生认为这是天命难违,是人的意志所不能转移的,关键是他连反抗的意识都没有,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虽然有人说他会舂米干活,那只是当时看到他还有一点可用之处才说的风凉话,但事后是过河拆桥,没用了就踢到一边去奴才到底是奴才,因为没有了尊严,没有了自尊。
虽说他有奴才的本性,却不乏知道另一个道理强势的不敢欺负,难道还惹不起弱的,才有了调戏小尼姑的伟大做为。算是长了出息。
反感革命党,痛恨剪辫子,怀疑在外面走路的女人与别人有勾搭。但为了高人一筹,却想着投靠革命党,在思想上占领高地。结果不选择却被屈成死罪。一向欣赏别人被砍头的阿Q却自己尝到了被砍的感觉。
难道这是命运的捉弄在那样的年代,不应该有这样的。阿Q精神,为了生存,在生活中,必须要有自尊,必须要有尊严,必须要有志气。这样的人才不会寄人篱下,民族才更有生机。这种讽刺阿Q精神的思想,从侧面激励了我们要有尊严,让我们更加有了勇气,敢于面对困难。
《阿Q正传》读后感 篇八
阿Q是个可怜人,可他又不值得我们同情。若是同情,那需要同情人的实在太多太多,因为许多人都很阿Q。我读出了种歪七扭八的病态。阿Q有病,不只是头上的赖疮疤,周围的人也有病,病情顽固,竟也传到了这个时代。
阿Q的精神胜利法大家早有耳闻,讲好听叫知足。可仔细思量,背后隐含的确是实力不足的咬牙切齿。打架打不过别人,便在嘴上占便宜。在形式上失败了,但在精神上胜利了,于是心满意足,自得其乐。这精神胜利法在今天有没有?有。我曾看过这样个报道,在老北京的茶馆里,上演话剧,剧中个中国人对着个美国人说,你们美国的历史才俩百多年,还没我们中国人养鸟的时间长。台下引来片叫好。您看,这病埋的够深吧!非但往回看的精神胜利法无意义,往前看的精神胜利同样万万要不得!
啊Q欺辱小尼姑,响响亮亮欺软怕硬,已获他所谓的`“成就感”。中国国足好像也这样。前些日子的亚洲杯,且把印尼国足当做小尼姑,中国国足当做阿Q,后来中国国足完胜,信心膨胀!采访不可避免,回答“我们尽力了”,推卸责任也是不可避免,不说中国足球有顽固弊病也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中国足球确实有病啊!
许多的个体阿Q病态存在于周围人群中,些风气又如何不阿Q?于是也就有了开头的例子。遗传病也好,亚文化也罢,至少我们目前不能否认他的存在。我们远离了那个时代,但阿Q似乎离我们并不远。我想,应该到了下点猛药的时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