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人与动物的故事通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高考家长网整理的10篇人与动物的故事,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动物与人的故事 篇一

【关键词】广播剧 剧作 创作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如何精心烹调这道“主菜”,做成精品,不仅关乎广播文艺的节目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市场走向。然而,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播剧作为传统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品种,正在逐渐失去自己曾经有过的光芒,其受众群体在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强势来袭下大量流失,市场份额不断萎缩。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传媒领域得到振兴和发展,广播剧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广播剧,它的特点是以语言、音乐和音响为手段,由机械录制而成的戏剧形式。剧本为一剧之本。故事讲得精彩,受众喜欢听,广播剧也就找到了它所存活的价值所在。在笔者看来,创作乃是广播剧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是其想要更好地发展所应具备的最基本前提。本文从剧作创作角度入手,探讨广播剧的发展现状及振兴之道。

探讨广播剧的剧作创作,应结合其特殊的艺术形式来充分挖掘它的艺术特点。广播剧是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艺术样式,它不仅应具备视听语言中所有的声音元素,更要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这些元素的特色来填补画面语言缺乏的不足,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剧作创作中,我们主要从故事结构、人物塑造、音乐创作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

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广播剧是戏剧艺术与声音艺术的巧妙结合。这就意味着它不仅要担负起讲故事的重大使命,更要依靠声音语言来讲好故事。如何运用好声音语言的特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才好听,是值得广大编剧思考的问题。缺少了视觉语言的参与,故事讲起来也许更动听。这就像是盲人的听觉要比正常人强很多一样,看不到画面,受众的注意力反而更集中在了讲述人的语言上,并且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更加真切地感受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这时动听的语言便担负起重大使命,在叙事的同时,更营造出具有真实感的环境空间和人物、场景。

在选题的确定方面,通常应选择那些更适合用声音来展现的故事。广播剧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但因其画面的缺乏所导致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广播剧的根本是讲故事,但并非所有的故事都适合仅以声音的形式来表现。如果故事过于平淡,那么广播剧的艺术欣赏性便会大大降低。这就要求故事情节一定要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矛盾冲突不断,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动作性强,并且营造出真实感。就像影视剧的人物塑造并不能担负起过多的表现人物情感的责任一样,广播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也要靠充足的人物行为动作来展现,而不是过多地描述人物。人的情绪变化在影视剧中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行为动作等得到充分的展现,但由于广播剧的局限性,讲述事件本身将比描述人物情绪的变化更易吸引受众。从故事和戏剧冲突上入手,广播剧无疑将更具吸引力。

选题角度的选择要新颖独特。考虑到广播剧在表现形式上的局限性,就要求编剧必须写好故事。何谓“好”呢?那就是故事角度的新颖和价值的独特。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拥有的体验就变得弥足珍贵,受众一听就会立刻被吸引住。很多故事是具有相似性的,大同小异,但讲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故事的情节冲突点也有很多。怎样讲故事,怎样以生动的声音语言来弥补画面语言缺乏造成的不足,便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情节跌宕起伏,戏剧冲突强烈,讲述生动形象,题材新鲜少见,是广播剧创作应追寻的方向。选择鲜为人知或有着特定背景、情境的故事,就会营造出神秘、曲折的故事情境,充分吸引受众。

应为故事的情节发展设置一个强大的推动力。通常情况下,人的经验来自于本人的生活阅历等直接经验和读书、看电影、听闻等间接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充分激发人的想象力,塑造出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美剧之所以好看并在我国年轻人中受到热烈追捧,就是因为它所展现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故事人物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上,矛盾冲突鲜明。换句话说,有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在推动着故事前进,将人物推上冲突的最顶端,推进暴风雨的中心,让观众对其行为反应作出充分期待,看人物怎样面对困境。这种处理故事情节的方式对于充分发挥声音的优势和弥补画面语言的不足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二、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

广播剧归根结底还是戏剧,还是在讲人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还是人性的真善美。故而在广播剧的剧作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为根本的。人物的行为动作和人物的语言对白都将大大推动情节的发展,有利于故事的讲述。剧中人物的塑造生动形象、有人情味,将会充分提高受众的认同感,使得受众不由地参与到剧情之中,从而获得广泛的受众群体。

人物塑造首先应该真实可信并富于表现力。如同影视剧中的人物塑造一样,广播剧中的人物要想被受众认可,与其产生共鸣,也必须在心理动态、语言行为、外在形象上完整饱满,个性特征明显,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剧作创作中,编剧本人将自己带入到故事情境里去,将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创作。确定故事人物的行为目标,明晰其行为动机和意图,设身处地地考虑人物处境,这些将有利于编剧创作出真实可信的故事,理解剧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和心理动态,引发受众的好奇心和高度参与感,并与其产生共鸣,这是广播剧获得受众认同的基础。

人物塑造还应有其明确的动作行为线索。人物的行为设置符合剧情发展,清晰真切,符合个人性格特征,才能有力地推动故事,引发受众的认同,符合受众的心理期待。一方面,故事人物所展现出的性格特征将暗示其遇事的行为动作;另一方面,人物在遇事后所做出的连贯反应又进一步加深了他在受众心目中的性格特征,故而其形象更加独特鲜明。这种处理不但让剧中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让观众对于接下来要发生的事非常清晰明了。

人物对白对于人物塑造尤其重要。由于广播剧声音语言的局限性,受众无法直观地看到人物丰富的面部表情,唯一可以真切感受到的便是人物语言的表述。对白不仅可以交代剧情,也可以直接而真切地推动故事发展,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成为充分塑造人物形象最有力的手段。在设计人物对白时,应充分体现出人物个性,具有高度的识别度,每个人的对白都应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人物性格通常与其成长经历、教育经历、人生阅历等有着很强的联系,故而其语言表达亦要与此相符合,体现出每个人物鲜明而异于他人的个性特征,要让受众在听广播剧的时候能立刻清晰地识别出每个人物的形象。与此同时,对白也要承接人物的动作,充分展现矛盾冲突,并暗示接下来的情节走向,推动情节发展。当然,对白的设置要遵循逻辑,与剧中人物的行为相统一。只有这样的人物才真实可信,能够赢得观众共鸣。

三、表情达意的音乐创作

和影视剧中的音乐功能有所不同,音乐在广播剧中不仅仅是起到配乐的辅助作用,而是更大程度上地表情达意,传递人物情感,适时地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引发受众或紧张焦灼、或心情舒畅、或幸福满溢的心理状态。音乐在广播剧中的创作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或缺,应予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音乐首先应服务于剧本,有助于解读人物和情节。音乐的创作一定要符合广播剧的题材选择,充分考虑到时代、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等多种具体因素,以真实的情感打动人,并能为剧情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有时音乐甚至可以代替一部分剧情发展,以时而优雅、时而孤独、时而痛苦、时而柔美、时而激昂、时而沉稳的音调来确切地塑造人物形象,或是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

音乐的创作还应符合剧作风格,从整体角度来确立其发挥空间,符合导演一贯的个人风格。音乐既然是为整部广播剧服务,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应处处尊重广播剧的整体剧作创作,更贴切和完整地表达出导演所把握的整体风格、节奏,充分发挥戏剧张力。虽然这种做法看似削弱了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所具有的优势,但实则是以牺牲片面的做法为剧作的完整性贡献了一份力,并为音乐本身赢得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音乐与人物对白和环境音响共同作用,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使得广播剧以最饱满的形式展现给受众。

第三,音乐应符合广播剧的主题设置,通过音乐的使用达到强化中心思想的作用。如果人物对白是人物性格的凝练,那么音乐便是剧作主题的凝练。它是剧作家在对受众说的话,是剧作家内心情感的抒发。因为音乐的有效使用,使得剧中人物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情感得到充分的抒发,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并深深地打动人心,人物的情感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受众心中。

音乐的使用还应简明扼要,恰到好处地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在广播剧中,音乐是剧作的一部分,只有将音乐与人物语言、环境音响结合得相得益彰,才能充分展现出广播剧非凡的艺术魅力。只有按照广播剧创作规律来进行音乐的创作,才能使广播剧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统一的美感。广播剧没有画面语言的支撑,故而音乐在其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主题表达,还是结构安排,尤其是剧作整体的节奏设置上,音乐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其悠扬的旋律将整部广播剧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受众呈现出一部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场场优秀的听觉盛宴。

人与动物的故事 篇二

周末,我要去把阿拉抱回家,大家一定很奇怪,阿拉是谁呀?阿拉是我的好,一只的小泰迪犬。

阿拉宝宝出生有四十天了,它有三个兄弟姐妹。还记得第一次在爷爷家看到它,一身咖啡色的卷毛,像是巧克力味儿的棉花糖,小模样也长得很可爱,一双圆圆的大,配上一个黑黑的小鼻头,透着一股聪明劲。兄弟四个只有它跟个小尾巴似的,房前屋后地跟着我,我把它捧在手心,它就用湿呼呼的小鼻子蹭我,真是太讨人了!

一天晚上,我把阿拉带到楼下玩,我对阿拉说:咱们在家里躺了一天了,也该运动一下啦!说完,我们把阿拉放在地下,带着它跑。我一会儿跑到门口,一会儿跑上楼梯,一会儿又跑到草丛里。这小家伙也紧追不舍,几乎跟我同步到达,别看它这么小,速度可是真快!跑了一会儿,阿拉就趴在了地上,吐着舌头,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心疼地说:阿拉,你是不是累了?累了我们就回家吧!只见,阿拉振奋精神,一下子高中生作文了起来,这可吓了我一跳,它汪汪地叫着,好像在说:我不累,我还要继续玩!这小家伙带电量还真长呢,我都跑累了,它还精力旺盛呢!

还有一次,我每天早上都会给阿拉做早饭,往常这时候闻到饭香味儿的阿拉早就过来追我了,可这回我左喊右叫都没有看到阿拉的影子。我有点担心了,叫来了姥姥一起下楼到院子里找。刚到院子里,忽然隐约听到一阵**声,我和姥姥顺着找到了瑟瑟发抖的阿拉。原来,这个小淘气,不小心掉到了池里,又仗着自己会几下刨,游到了鱼池里的假山上,再加上它咖啡色的皮毛,趴在假山上,好像是有隐身术一样,真是不容易被发现!我赶紧把它抱下来,用吹风机吹干毛发,抱着它取暖!哎!这次是真是有惊无险,我的小阿拉真是一只既又聪明又的小狗呢!

我好喜欢小狗阿拉!真周末快点到来,这样我就能天天见到我的动物朋友了!

人与动物的故事 篇三

小狗可乐是个可爱至极的小家伙,它是我的开心果,它总是像个“跟屁虫”一样粘着我,巴不得每时每刻都和我在一块儿。

可乐的个子不大,在它那圆圆的头上,镶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那眼睛在灯光的照射下还会变色哩!在灯光的映衬下,它的两颗宝石忽闪忽闪的,真是可爱啊!

小可乐的可爱还表现在它的行动上,每次只要我一踏进姐姐家,小可乐就高兴得不得了,又是摇尾巴,又是在地上打滚,还兴奋地用它那穿着乳白色靴子的前爪,扒住我的腿,然后又翻下来和我亲热。这样一连几次后,它再飞快地转身跑到姐姐那里,用牙齿咬着姐姐的裤管使劲拽,好像在向姐姐报告我的到来。你若是抚摸它那一身丝绵一般柔柔的皮毛时,它就会俯首帖耳,异常温顺。有时还会翻个身,四脚朝天,任凭你怎么挠痒痒,它也丝毫不退缩。看它那样子,半眯眼睛,还挺享受呢,我可真羡慕。要是我和姐姐聊起天来,小可乐就会不高兴,无论你怎么抚摸它的头还是尾巴,它都装作没有感觉,只是板着脸看着你好像在说:“真扫兴,就知道聊天,都不和我玩,真是的。"它这副闹别扭的小孩子模样,真是怎么看怎么可爱。

小可乐是我们家的开心果。它吃饭挺讲究的,每顿饭必须有肉。每次吃饭前,它总是用灵敏的鼻子闻闻饭里有没有肉味。如果有肉的话,它就会吧嗒吧嗒地快速吃起来,不一会儿就能吃个**。看到这模样,我每次都会笑它是“**狗”投胎。要是这顿饭味道不对,小可乐就会耷拉着耳朵,愣愣地跑到门口,叫上几声,仿佛在说:“这饭也能吃,换了再叫我吃吧,快换了,换了。”这时候无论姐姐怎么招呼,怎么哄骗,它都是不肯吃的。如果姐姐一生气,不理它了,它又会立马换一副嘴脸,悄悄地蹭到我的脚边,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盯着我,发出“呜哩呜哩"的声音,似乎是要让我赏点儿美食给它。它那副楚楚可怜的样子,我一见就忍不住想发笑。

可乐在我眼中,不是一只宠物狗,而是我最好的朋友和玩伴,我想,它一定会陪我很久的。

人与动物的故事 篇四

语文课下课后,同学们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自己家有什么宠物,我也来介绍一下我们家的那条聪明、可爱又顽皮的小狗,它的名字叫Mary。

Mary的毛大多是棕色的,背上、耳朵尖儿点缀着一丝丝黑,肚子和爪子是纯白的。蓬松的毛堆满全身,特别是那条大尾巴,形状就像松鼠的尾巴一样,虽然他看起来让人感觉很胖,但是只要一淋水,毛就粘在一起,搭在身上,感觉原来的大胖狗顿时小了好几圈。它的四条小短腿跑起路来可不含糊,它前腿一勾,后腿一蹬,瞬间就跑出去好远。那速度不论你看了多少次也得感叹:哇!这也太快了吧!

我们的Mary是个胆小的姑娘,出门散步的时候,只要前面有狗过来,它就会冲过去汪!汪!汪!地叫个不停,然后又匆匆跑回来跟在主人身边,汪汪汪地急叫,好像在说:主人,你要保护我哦。在家里,它也会前爪搭在落地窗的窗台上,对着楼下的狗汪!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说:嘿!那边的那条狗,你不知道这是我的地盘吗?赶快走开!

等到我们回家打开门,Mary就兴冲冲地跑到门前来迎接,嘴里叼着它最喜爱的玩具咬绳,摇头晃脑地在我们脚边蹭来蹭去,那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期待地望着你,要我们陪它玩。要是我们不陪它玩,它就垂头丧气地走开。要是我们陪它玩,它就会高兴得跳来跳去。

妈妈烧饭的时候,Mary就端正地坐在厨房门口,像个小警卫兵。要是妈妈赏它一块肉肉,它就会叼到门前的垫子上,慢慢地品尝起来,吃完后又来碰碰运气,要是它没要到好吃的,它还不死心!跟着妈妈端菜出来的路线,来来*地跑着,最后坐在餐桌边陪着我们吃饭,等着我们给它好吃的,如果它得到好吃的,它依旧会叼回垫子上,趴在上面,细细地品尝。这块垫子,是它午觉的小床,是它吃饭的桌子。

你喜欢我家的marry吗?反正我是很喜欢它的。

人与动物的故事 篇五

杏眼、短腿、胖肚子、黑耳朵、白皮毛,这就是我家的小狗乐乐。

它贪吃、贪玩、奴性十足,却很尽职。

乐乐非常贪吃。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它的肚子好像无底洞,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你给他扔东西吃。它总是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就咽进了肚子,不像鹅吃饭那么三眼一板,架子十足。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买了一个冰棍儿,才打开包装,一股清凉的空气就迎面扑来,没收了我的炎热。我刚舔了一口,享受从舌尖窜到嗓子眼里的清凉。这时,远处有个小白点向我跑来,我仔细一看,那不是乐乐吗?只见乐乐后腿蹬地,前腿向上一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我的冰棍儿叼走了。我还没反应过来,一个冰棍就被他分分钟消灭了。乐乐吃完还向我汪汪汪的大叫,好像责备我供养不周,我摊开双手,耸耸肩示意它没有了,乐乐走过来嗅了嗅,这才失望地走开了。

乐乐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让你拿棍子陪它玩。从早到晚精力十足,不像猫那样无事会安安静静地睡大觉。不高兴的时候,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就算拿骨头给它,它只是呜,呜,呜的叫唤几声,垂着头,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你,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乐乐还是个奴性十足的家伙。独自外出时,一遇到陌生人,就夹着尾巴,贼眉鼠眼,顺着墙根儿悄悄地溜走,只恨爹妈少生了几条腿,逃跑得还不够快。但只要我在旁边,就对陌生人狂吠不止,得一连呵斥几声,它才肯罢休,还真是狗仗人势呐。

乐乐的警惕性特别高,只要有一点响动,它就立马竖起耳朵,汪汪汪的大叫。害得我们每天晚上都要起来两三次。

我开心时它陪在我身边分享我的快乐,我伤心时它默默地陪在我身边分担我的悲伤。感谢乐乐陪了我两年,无时无刻、忠诚地陪在我身边。

动物与人的故事 篇六

一、封面导入,启动主题

绘本的封面一般来说都包含了绘本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故事名称、作者信息等等。在欣赏绘本故事内容前先让幼儿根据封面猜测故事,激起幼儿强烈的阅读兴趣。

(1)画面导入。大多数绘本封面都是选自于故事正文里的一幅画或某一具有特别意义的场景,因此从封面大致可以猜测出故事内容。比如,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封面上画着一个大饼,大饼上还有一个被咬后留下的缺口。教师出示封面后,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好吃的?”“大饼上有一个什么呢?”“是谁咬了大饼呢?”在这样的仔细观察下,引出了绘本的主题,并且激发了幼儿对绘本故事内容的好奇与兴趣。

(2)故事名称导入。有的绘本故事名称寥寥几个字,却充满个性与诙谐,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如绘本《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等。以大班绘本教学《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为例,教师一出示绘本,大部分幼儿就说出了故事的名称。教师随即引导幼儿:“动物穿衣服吗?”“动物能穿衣服吗?”“你看到过哪些动物穿衣服?”“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看看动物到底应不应该穿衣服。”在这样的问题中,幼儿带着“动物是否应该穿衣服”的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阅读活动中。

(3)作者简介导入。这种导入方法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大班幼儿接触的绘本较多,具有较丰富的绘本知识库。在组织大班幼儿绘本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介绍绘本作者的基本信息,以此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二、创设悬念,合理预测

幼儿对未知事物永远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幼儿这一特性,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不少绘本作者会在故事中创设悬念,以此吸引幼儿的目光。绘本中的悬念往往是在翻页的设置中体现出来,并且悬念会一路保留直到故事末尾揭晓,甚至有些作者在故事末尾会创设另一个悬念,将故事推向了又一个高潮,让幼儿看后感到意犹未尽。因此,教师要完整深入了解绘本故事,深层掌握绘本内容中设置的悬念,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线索对故事后续发展进行合理的预测,为绘本阅读活动增添乐趣。如绘本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悬念四起。故事名称已经让幼儿不禁开始思考。绘本讲述了小猪做了一块大饼,累得睡着了,醒来发现大饼被咬了一口,然后寻找“嫌疑人”的有趣故事。绘本中简单的一个问题“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引起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小猪询问了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并且让动物都咬了一口与第一个牙印比对后,仍然没找到真正的“嫌疑人”。故事接近尾声时,小猪自己咬了一口大饼,竟然发现自己的牙印和偷吃大饼的牙印是一模一样的。故事迎来了高潮,悬念终于揭晓,故事结尾出乎意料。

三、画面提示,表述故事

绘本将文字与画面相融合,展现了艺术与语言智慧的奇妙魅力。文字与图画结合的叙述方式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空间,也对幼儿的想象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组织幼儿阅读绘本《啪啦啪啦――砰》时,我出示画面并提出问题:“鼹鼠在干什么?鼹鼠撞到了什么东西?”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并自由表述故事内容与想法。

四、拓展想象,延伸阅读

绘本的价值不仅限于画面与文字上的欣赏与阅读,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素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拓展幼儿的想象。

(1)多种形式表现绘本。如阅读《大纸箱》后,为幼儿提供纸箱进行想象与操作;读《小黄鸭找妈妈》后,提供头饰、胸饰以及其他道具,让幼儿用表演的形式表现绘本;再如,读《谁咬了我的大饼》后让幼儿吃饼干看牙印等。

(2)发挥想象,创编绘本。阅读绘本后,鼓励幼儿根据绘本图片想象故事情节与内容,进行续编或再次创编。比如请幼儿为绘本《挤阿挤》续写故事内容。

(3)制作绘本。这一拓展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即对幼儿的想象力进行了提高与锻炼,并让幼儿在绘画、制作中感受绘本带来的乐趣。

五、感悟内涵,挖掘情感

人与动物的故事 篇七

我养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与它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它们总会离我而去,留下一段悲伤的回忆……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我总是不会忘记。那是一只贵宾犬,浑身雪白的毛,水汪汪的大眼睛,来到我家的时候,小小的身子在我家来回转悠,环视着一切,我逗它玩,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球球”,不一会,我就和它相熟了,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几个月以后,“球球”竟然生了四只可爱的小狗仔,深受我的喜爱,它们每天都要接受我的拥抱。我也特别关心那只狗妈妈——“球球”。由于爸爸妈**很多朋友都喜欢狗,三只小母狗都送人了,只留下了一只小公狗——“欢欢”。“欢欢”的毛是白色和棕色相交错的,一双耳朵直竖着,可爱极了!

但是,好景不长。它被车撞了,躺在地上,很虚弱。大家都说它一定会吐血而死。我不信,它一定能好好地活下去!我不希望有悲惨的结局……我为它祈福,我乞求上天,保住这一条小小的生命。我折了一只纸飞机,飞到了屋顶上,上面有我给“欢欢”的祝福……

过了几天,“欢欢”竟然渐渐康复了,由于它撞车导致眼睛瞎了,跑出去玩后并没有回来。我骑车到处寻找“欢欢”,到处打听消息,重复转悠打听好几遍后,终于在一个工作厂所的一辆小轿车底下找到了“欢欢”。我把它抱了出来,对它说:“你这个笨蛋!”我把它放在车篮里,载着它回到了家里……

快过年了,大家都要吃狗肉,“欢欢”便被偷了。当这个噩耗传到我耳里时,我哭了很久,回忆着我与“欢欢”的往事,回忆着那些美好的时光……

后来,我一连几次梦到“欢欢”,梦到“欢欢”和它的妈妈“球球”,我们一起在公园里尽情地玩耍……

人与动物的故事 篇八

我一直想要一条属于我自己的小狗,每当我看见别人牵着一条小狗溜达时,这个愿望就会不由自主的蹦出在我的脑海中。

爸爸和妈妈一直为了我们这个家的幸福努力工作,一早一晚都很少见到他们的人影,我两岁多时他们就把我送到部队幼儿园全托了,我感到很孤独,我想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有一条可爱的小狗陪着我就好了。我为这事想了好久,终于有了一个主意。我折了一只船,在船身上写着“我的愿望”,在船内我写**: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感到很孤单,如果能给我一只小狗,当您们不在家时,它能陪我玩,请一定满足我的愿望。

我的愿望实现了,我终于有了一条我自己的小狗————“多多”,给它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大人们希望我多锻炼,多吃饭,多动脑,多学习……,我也觉得不错,“多多”多好听呀。多多还在舅舅的同事家,听说“多多”是一只两个月大的贵宾犬,今天,我就要去接我的“多多”回家了,我非常兴奋。

我看见了我的“多多”,一个毛茸茸的小雪球,依偎在它妈**身边,怯生生的用两只黑珍珠似的眼睛看着我们,那像玩具似的黑黑的小鼻头在白毛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可爱了。我把它带走时,它用忧郁的眼光看着它的妈妈,它们都呜咽的叫着,这一刻我心里有一丝不忍了—————它们一样是有着丰富感情的动物啊!

多多是一个胆小的家伙,听见了大的响动就要发抖,躲在沙发下偷偷的向外张望是它常玩的把戏;它是个顽皮的小家伙,你不理它时,它会用它小鼻子哄你的脚趾,用粉***舌头舔到你发痒投降为止;它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6点多准时就欢叫起来了;早晚是它最喜欢的,因为我要带它出去玩,它像小孩子一样的喜欢玩,在小区花园里,它撒丫子的跑得飞快,以至于两只后腿跑动时是并起来的,加上两只小耳朵上下跃动,活像一只小白兔。

我不知道该怎样来形容它了,“多多”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

人与动物的故事 篇九

凯茜家住澳洲诺萨姆镇,不久前,她开车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山上的牧场。(]凯茜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她每次上山都记得带胰岛素,但那天可能是疏忽了,她忘记带药。事情真不凑巧,偏偏那天她的病情发作,晕倒在地,情况十分危急。凯茜无法开车,山上又没有电话,唯一的求生希望是让两个孩子下山买药。两个孩子大的9岁,小的7岁,他们不会开车,走路又太慢,于是他们想起了父亲在世时给他们做的一辆小羊车。孩子们急中生智,找来绵羊“武利”,给它套上羊车,然后就向山下奔去。“武利似乎知道我们要去哪里,它不顾一切地向山下冲去,”9岁的玛丽说:“我们用了大约两个小时赶到镇上的药房,武利累的倒在地上。” 当姐弟两告诉在药房工作的米勒先生发生了什么事后,米勒先生立即开车上山,找到昏迷不醒的凯茜,及时给她注射了胰岛素。凯茜得救了,但武利却由于疲劳过度,心脏停止了跳动。(消息来自1999年12月10日《新文化报》)

动物与人的故事 篇十

一、 纪录片故事化的可行性

从呱呱坠地开始,人对故事就有着特殊的偏爱,故事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祖先将故事口耳相传,那些奇思妙想的神话童话没有交流的界限。而当今,无论是书刊报纸、戏剧广播,电影电视还是新兴的网络手机,故事在媒介时代无时无刻不在被传播着。人之所以对电影、小说、戏剧和电视的消费如此如饥似渴并陶醉其中,是因为故事在不断地设法挖掘人生的真谛。这不仅仅是单纯为了获得知识,而且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情感化的体验。

纪录片的纪实手段和故事片的叙事手法截然不同,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审美感受。“纪录片的故事化是把文学和戏剧采用的技巧借用到了纪录片中,其中叙事对象更加个体化,叙事本身更讲究情节化,叙事过程中注重悬念和高潮的设置,以及开放式叙事结构的安排和处理。”纪录片故事化可以被看作是纪录片向故事片借鉴{NIUBB.NET}、进而互补、融合的一种手段。当然,保证真实性是纪录片故事化的前提和基础。与故事片不同,纪录片呈现的故事是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挖掘。纪录片故事化以事件和人物为故事载体把纪录片创作的内容和形式表达出来。

二、《猴子王国》的故事化叙事分析

近年来,自然题材纪录片逐年增多,像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作品,BBC的自然纪录片等画面精美、震撼人心。这类作品主要涉及地球上生物类别的多样性,反映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现状,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唤起人类的环保意识。《猴子王国》的导演马克・林菲尔德和艾雷斯泰・法瑟吉尔有着丰富的自然纪录片创作经验,他们的《熊世界》《黑猩猩》《冰冻地球》《地球》《深蓝》等令人难忘。担任本片顾问的动物学家Wolfgang Dittus,自从1968年就一直在斯里兰卡研究猕猴。这部《猴子王国》的创作精神是放下人类的高姿态,心怀尊重与真诚平视动物,将动物拟人化,接下来谈到的该作品的故事化手段都从“平等”这一点出发。

纪录片借鉴故事片的叙事手段包括:塑造人物、设计情节、设置悬念高潮等,从而提高纪录片的观赏性。这是一种丰富纪录片表现手段的方式,是一种深化纪录片生命力的手法。纪录片《猴子王国》有效地使用了故事片的叙事手法,像迪士尼以往的作品一样,梦幻而不失真实,令人耳目一新。

(一)有意义的主题

题材是血肉,主题是灵魂,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故事的品质。在纪录片故事化的过程中首先要为作品寻找确定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猴子王国》将镜头对准南亚斯里兰卡丛林的猕猴。猕猴是群居的灵长类动物,高等级的猕猴优先获得资源,包括食物和配偶,俨然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王国”。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是自然界的法则,本片导演赋予猴群以人类社会一般的生活准则。主人公玛雅,一只生活在猴子王国最底层的猕猴,过着平静的生活。在产下儿子吉普之后,玛雅的世界彻底改变。玛雅决心让自己的儿子过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唯一的途径就是登上等级阶梯的最高处。一天,玛雅和她的家族居住的岩城堡遭到强势猴子家族入侵,她和族群不得不迁徙别处。玛雅用一个单身母亲的智慧和勇气带领族群漂泊,联合猴群通力合作夺回家园,最终成为王后,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正如片中解说词所言:这是一个关于玛雅如何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故事精彩,情节曲折,充满抗争与险阻,心酸与幸福,尽显生命的伟大与艰辛。这部充满人性光辉的作品的主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位单身母亲的奋斗历程。主题很明显,即成功主题,是当下流行的励志故事,带有动物界包括人类的共性。

(二)有难题的人物

在故事片中,需要塑造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特别是设置主要人物的需求。主人公要实现一个目标,总会有各式各样的力量出来阻挠他,情节在矛盾冲突中一点点发展。在纪录片中我们无法也无需设计人物,需要做的是在现实中发现和挖掘有故事、有表现力的人物。

《猴子王国》中成功的人物选择以动物顾问严谨的科学考查,摄制组长期驻扎跟拍为基础。玛雅生活的环境是由50只猴子建立的王国。在这里有对立面:威严独裁的国王拉简、位高凶狠的“贵族三姐妹”、入侵者雷克斯(刀疤脸)。亲情关系:不谙世事的儿子吉普、丈夫库马尔。正如该片导演所言:这些“演员”都是天然的,“是如此的出色”。在猴子王国之中,如灰姑娘一般的主人公玛雅逆来顺受,但是突如其来的爱情和成为单身母亲的遭遇,令一个母亲有了保护孩子生命的原始而强大的力量。为了孩子能活下去她必须去抗争,又屡屡挫败。直至族群遭受到失去家园的威胁,单身母亲保护孩子的渴望,长期以来在底层积累的生活经验,玛雅的命运轨迹有了逆转的可能。玛雅拥有作为主人公的强大吸引力,她的需求明确,遭遇曲折。

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环境不只为人物提供活动空间,甚至影响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需求的形成。斯里兰卡猕猴常出没人居环境与寺庙中,在卡古庙遍布的“文化三角”一带比较常见,因此绰号为“寺庙猴”。玛雅和猴群生活在南亚森林的波隆纳鲁瓦古城,古城1982年列入世界遗产。沧桑的面孔,千年的遗迹依然渗透着着年轮的气息,斑驳的古城、祥和的佛像,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的深邃与神秘。玛雅生活的猴子王国就建立在这个曾经的人类古堡之上,颇具有象征意味。星轨划过,云卷云舒,如现代寓言一般,这是一个拍摄迪士尼纪录片的绝佳环境。

(三)情节设计

情节是构成故事的重要元素,故事的建构离不开情节的设置。冲突是情节的基础,没有冲突就没有情节。这就要求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熟练的艺术技巧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集中、概括,并按生活和人物性格本身发展的逻辑加以精心编织和巧妙安排。故事就是要给主人公树立一个势均力敌的对立面,千方百计地阻挠、干扰其达到目的。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可以借鉴故事片中情节的运用,在纪录片中设置安排情节,使纪录片的故事更加生动。纪录片中的情节就是导演对相互关联的真实事件的选择以及对其在整个纪录片时间上的安排,秉承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模式,内在连贯的事件在纪录片创作者的安排和设计中,影片叙事清晰,浑然一体。这其中有矛盾冲突也有悬念。

随着航拍镜头,我们进入了斯里兰卡神秘的森林。人类遗弃的古堡里生活着看似无忧无虑的一群兰卡猕猴,这是一个猴子王国。镜头对准了只能捡拾树顶贵族掉落的果子果腹的女主人公玛雅,“但这并不代表她的生命中就不会有好事情发生”。外来的英俊小伙库马尔为姑娘带来了爱情,但小伙子被国王拉简驱逐,6个月后玛雅有了自己的宝宝吉普。到此为止,影片完成了建置的任务。

吉普降生就注定了底层,玛雅要为改变这种命运要去抗争,当然过程并不顺利:拉简、三姐妹、巨蜥、豹子,各种危险和阻碍围绕着玛雅。她为吉普去荷花池捞荷花,生命受到“三姐妹”的威胁。终于,越发强壮和睿智的库马尔回来了,他见到了久别的妻儿,为赢得国王拉简的认可他费尽心机。而此时“刀疤脸”雷克斯的入侵引起了猴群的大战,大战失利后玛雅和库马尔带领猴群寻找适合居住的地方,

到人类社会谋生,重整旗鼓后夺回了岩城堡,库马尔成为新国王,玛雅成为皇后,吉普幸福成长。由此,可以这样画出《猴子王国》的情节线:

戏剧悬念即:悬而未决的矛盾。戏剧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1.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2.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结局;3.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4.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憎;5.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不清楚。在本片玛雅的故事中,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强烈的爱憎会使得观众对玛雅的命运产生强烈的关注,怀有揭开谜底的强烈欲望。《猴子王国》的总悬念在片头解说词中已经提出:在不可能打破的阶级规则中,玛雅是怎样“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分悬念有库马尔求爱、巨蜥突袭、绑架吉普、猴群大战等。导演将本是猴群习性的觅食、求偶、争夺地盘联系在一起,讲述成一个悬念迭起的好莱坞电影。

(四)细节拍摄

戏者,细也。对于纪录片而言,细节可以激发受众的情绪,细节运用的越多越巧妙,打动人的力度就越大。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景、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它往往是整个纪录片最感人的闪光点,是深化主题、反映主人公个性魅力的点睛之笔。”“纪录片应该有细节,有了细节,可以使影片主题深化,并且形成更生动的形象。这种细节是摄影记者从现实生活中抓取的,是依靠‘挑’‘等’‘抢’的采访摄影拍下来的,而不是由编导臆造,让人表演出来的。”

《猴子王国》中的细节捕捉到位,描摹细腻。用了大量的细节捕捉玛雅的底层生活,吉普诞生后作为母亲对宝宝的怜爱。季风过后的大雨之中,单身母亲玛雅怀抱着湿漉漉吉普,眼望着贵族宝宝在岩城堡中享受温暖,玛雅的心都在滴雨。在洒满温暖阳光的树林中,库马尔跳跃着够取树叶,玛雅关注而又羞赧的眼神。

(五)故事性的重要手段――解说词

纪录片的解说词是特殊的文字语言,是介于电视和文学之间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解说词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通过解说员的解说转化成声音语言并和画面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传达作品的完整信息。解说词的创作是推动故事发展、凸显作品主题、呈现作品风格,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猴子王国》的解说词无疑是出色的,它的成功不是因为依靠解说词讲故事,而是因为解说词贯穿故事内外,把观众带入到故事情境中。本片的解说如母亲给孩子讲童话故事一般,时而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娓娓道来,时而进入剧情,演绎不同的角色。美国剧作家,喜剧演员蒂娜・菲为该片解说,她对作品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把握到位,时而深情时而诙谐,自然而然地吸引观众的观影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