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电影《1921》观后感(优秀7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电影《1921》观后感(优秀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21》观后感 篇一

7月1号,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也在直播着震撼人心的表演,各大影院也上映着许多关于建党100周年的影片,我也看了几部,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1921》。

影片一开始,映入眼前的就是一扇牢门,编号是207。

“啊!”………。

一声绝望的叫声,空洞的眼神,许久没刮的胡子和凌乱的头发,给人一种很狼狈的感觉,而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先生!他叫出渴望人民自由的心声!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被捕入狱,牢房里,还有更多年轻的学生。还有吃了上一顿没了下一顿的人民。

而中国此时出现了一群追随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社会主义也开始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潮流,让一切都有了转机。他们的名字就叫——共产党!

影片中让我最难忘的场景就是毛爷爷从李达家回到宿舍时,因为当天是法国国庆日,法国人簇拥在街道上,唱着国歌慢慢地进入了国庆日的派对,而中国人被法国士兵强行推出铁门,只能在外面围观,毛爷爷眼眶里泛着眼泪,心里想着:法国人,在我中国的领地玩耍嬉闹,甚至还把中国人拒之门外,成何体统!而他自己却无能为力……渐渐地,他奔跑了起来,脑海里逐渐想起小时候爸爸追着自己,妈妈在后面劝阻的情景,于是他越跑越快,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跑到了宿舍,叹了几口气,只见宿舍里也讨论起了当年自己学习的事……

在共产党第一次会议的时候,最小的党员只有19岁,而最大的党员何叔衡今年已经45岁,党员们纷纷让何叔衡讲讲自己为什么这么大年龄还要不怕牺牲的加入共产党,他说:“好吧,你们想听的话,我就讲给你们听吧。光绪二十年,我赴京赶考,中了个秀才。而我的同乡更是优秀,中了举人,后来又通过努力中了贡士,可以到朝廷参见太后,回来后,我问他:‘太后长什么样?’他说:‘根本就没见到太后长什么样,进了朝廷就一直低着头,不能抬头更没有说话的权利,于是我就加入了共产党。’说完后,众人纷纷潸然泪下,心里想着:一定要把革命坚持到底,让中国的人民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好日子!

从五四运动爆发到南昌起义第一枪开始到现在的新冠疫情,数不胜数的共产党党员们前仆后继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们这代少年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和平年代更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丝丝力量,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观《1921》有感作文 篇二

夏飞扬

7月1号,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也在直播着震撼人心的表演,各大影院也上映着许多关于建党100周年的影片,我也看了几部,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1921》。

影片一开始,映入眼前的就是一扇牢门,编号是207。

“啊!”………。

一声绝望的叫声,空洞的眼神,许久没刮的胡子和凌乱的头发,给人一种很狼狈的感觉,而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先生!他叫出渴望人民自由的心声!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被捕入狱,牢房里,还有更多年轻的学生。还有吃了上一顿没了下一顿的人民。

而中国此时出现了一群追随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社会主义也开始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潮流,让一切都有了转机。他们的名字就叫——共产党!

影片中让我最难忘的场景就是毛泽东从李达家回到宿舍时,因为当天是法国国庆日,法国人簇拥在街道上,唱着国歌慢慢地进入了国庆日的派对,而中国人被法国士兵强行推出铁门,只能在外面围观,毛泽东眼眶里泛着眼泪,心里想着:法国人,在我中国的领地玩耍嬉闹,甚至还把中国人拒之门外,成何体统!而他自己却无能为力……渐渐地,他奔跑了起来,脑海里逐渐想起小时候爸爸追着自己,妈妈在后面劝阻的情景,于是他越跑越快,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跑到了宿舍,叹了几口气,只见宿舍里也讨论起了当年自己学习的事……

在共产党第一次会议的时候,最小的党员只有19岁,而最大的党员何叔衡今年已经45岁,党员们纷纷让何叔衡讲讲自己为什么这么大年龄还要不怕牺牲的加入共产党,他说:“好吧,你们想听的话,我就讲给你们听吧。光绪二十年,我赴京赶考,中了个秀才。而我的同乡更是优秀,中了举人,后来又通过努力中了贡士,可以到朝廷参见太后,回来后,我问他:‘太后长什么样?’他说:‘根本就没见到太后长什么样,进了朝廷就一直低着头,不能抬头更没有说话的权利,于是我就加入了共产党。’说完后,众人纷纷潸然泪下,心里想着:一定要把革命坚持到底,让中国的人民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好日子!

从五四运动爆发到南昌起义第一枪开始到现在的新冠疫情,数不胜数的共产党党员们前仆后继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们这代少年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和平年代更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丝丝力量,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电影1921观后感100字 篇三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要以忘我的热情、激情,勇于担当,冲锋在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定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不负韶华,不负使命,不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电影1921观后感1300字 篇四

上周六晚观看这部影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影片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的建党史,也是一群青年人的热血奋斗史。随着党的火种由点点星星到熊熊燃烧,热血青年也从青涩稚嫩成长到稳重成熟,青年将青春投入到党的伟大建设历程中,奋不顾身、舍身忘我、誓死拼搏,在其中实现人生最高价值。

影片的背景是在那个战争频发、革命热潮高涨的年代,首先是学生们奋起反抗,掀起了五四运动的高潮,接着各地工人罢工,支援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彼时革命一触即发,但敌人的追捕和封杀也愈发疯狂,革命者不畏强暴,在如此艰难的革命形势下,数次被迫转移会议地点,最后在嘉兴的一条渔船上顺利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会议,从此也被载入史册。

当我看到小船停在江面,革命者们在舱内议事,渐渐地湖面的风景由惊涛骇浪转为平静,阳光也透过乌云将光芒洒在湖面,洒在这条历史性的小船上时,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看到了祖国的光明未来在向我们招手。但革命的历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党的第一次会议召开之后,敌人们更疯狂地对革命者展开了屠杀,革命前辈与敌人顽强斗争,无数烈士为此牺牲生命,用他们的血与肉为四亿亿同胞争取和平和自由,看到这里,我眼眶也湿润了。

影片中,李达同志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跟妻子回忆起自己当初带头抵制日货,而当他要点燃货品时,却发现手中的火柴也是日本生产的,他不禁悲愤道:“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里的“火种”一词一语双关,它指的不是哪一根火苗,而是思想的火种、真理的曙光,在当时的中国,民智未启,这样的“火种”寥寥无几,但还好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们最终选择了一条正确的真理之路,“火种”也渐渐撒遍了全中国。在那个年代,每个怀揣理想的人,都选择点燃自己,照亮未来,每个青年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火种”。

革命之路艰难无比,在今天我们也许永远无法体会当时的人们为新中国成立付出一切的决心和勇气,但我们至少可以发自内心地真诚感谢他们曾经不遗余力付出的一切。正如电影里说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一条前无古人的路,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牺牲才能把它走完并走好,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当时参加一大的那些代表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不到20岁,他们聚集在一起,以还不太强壮的肩膀扛起国家救亡的重大责任,什么样的青春最有意义?英勇奋战的他们、挥洒热血的他们就是我们青春的榜样,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看完整个影片,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似乎与他们一起留在了那个艰难而又伟大的时代。今天的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也许难免牺牲、难免遗憾,但正是这种缺憾才使经历更有意义,“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懂得珍惜和感恩,这样才是对那些革命先驱的一种致敬与回报。

最后,愿我们伟大的党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永葆青春活力、永远生生不息!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山河无恙!

电影《1921》观后感 篇五

值此建党百年华诞之际,公司组织员工进行了红色主题观影——《1921》。

故事的开端就倾覆了我对一代领袖的认知,原来毛主席也做过“北漂”。原本渴望赴法留学的年轻人千里迢迢赶到了北京,却因为欧战尚未结束、资金不充足等原因,滞留在北京成了打工族,毛泽东一开始帮助恩师杨昌济做案头工作,之后在洗衣店,后来在蔡元培的推荐下,又成了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时常“蹭课”的他又偶得新闻学先驱邵飘萍的赏识,受邀成了《京报》的特约记者。从当图书馆管理员、办报纸,到后来组织“驱张运动”、组党,这是一代伟人的成长过程,让我看到了当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风华少年,通过时间的磨砺和自身的进步,逐渐变得成熟睿智、果敢坚毅。

在影片中介绍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悠悠长夜下终于亮起了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它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亮强国之路,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战士们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

可能是命运的眷顾,让我有幸成为过一名北漂,在观影后,一边被青年领袖所经历的成长磨砺触动,一边对照学习、审视自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青年的讲话中提到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虽然我们工作在一线,每天都应晨露而作,伴星辰而归,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也是幸福而安稳的时光。今天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山河无恙,祖国繁荣昌盛!

电影《1921》观后感 篇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单位的组织下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1921》这部让人振奋的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这100年来,我国共产党由弱变强,由小到大,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来之不易的胜利,强大了国家。党100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谁都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一开始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谁都不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个成立初才一二十个人的中共真正携起了广大工农和各个正义之士的手,以坚韧的品质顶住了国内外各种压力乃至压迫,撑起了共和国的一片天空,我们更不可能不知道,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今天的社会主义,走进了幸福和民主,说起党的奋斗历程,总不会忘记想起那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我一直认为南昌起义是奋斗的真正的开始,因为从那一刻起,我们再也不是靠着几个人来掀起小小的波澜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武装。”

我们也总不会忘记说起二万五千里长征,特别是让中国共产党开始真正独立的遵义会议,艰苦的长征走出了共产党人宝贵的乐观奋斗精神,淘出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播下了生命力顽强的革命火种,遵义会议更是开出了我们自己的个性。

在经济繁荣的今天,我们也并不会忘记祖国成立初的荒凉破败,我们更不会忘记党的改革号召将祖国人民从困苦中解救,党的历史也是一部挫折史。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一样,新生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时曲折的。

曾记得有多少次,我们的事业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有好几次,我们再生死存亡的路口挣扎抉择,只是幸好,我们有一代代的伟人,一代代的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有乐观且坚强的人民,我们有着正义的思想指导,所以,在每个生死关头,我们都能走出错误,获得成长,因而,我们走到了今天。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居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100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用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电影1921观后感心得体会2600字 篇七

对主旋律影片而言,其主题和题材的意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也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很难超越观众既有的认知与期待,这决定了主旋律影片的拍摄难度,即如何突破先验的思想、主题和题材的框架而拍出艺术的高度、艺术的感染力,如何在叙事、审美及艺术呈现上有创新的追求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在这方面,电影《1921》无疑是一次成功而富有启示的艺术实践,其在历史还原、人物刻画和审美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为当代主旋律电影开辟了新路、积累了经验,是一部具有突破意义的主旋律电影。

首先,《1921》以恢弘的气势还原了历史的宏大现场和丰满细节,以生动的影像完成了对“1921”的艺术定格。“192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之所以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之所以具有超越时间本身的魅力,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这一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史诗性伟大事件所赋予的。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不是历史书上的一个抽象的概念和普通的陈述,而是由生动、具体、复杂、惊险的历史场景、历史细节、历史人物和历史逻辑共同决定的。电影以多层次、生动、立体的叙事视角展现了“1921年”的方方面面,既有宏阔的画面,又有日常生活的细节,从维也纳、巴黎、东京到北京、上海、广州,从石库门到嘉兴南湖红船,从13位“一大”代表到党的其他领袖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影片以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的巧妙结合,完美呈现了“1921”的全景图,极有历史的现场感。特别是电影开篇所展示的1921前后国际、国内风起云涌与波澜壮阔的复杂形势,以及对早期海外共产党人的活动和五四运动那激动人心的历史现场的艺术还原,生动揭示了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从而赋予了“1921”以彪炳史册的特殊意义。

在影片叙事中,“1921”是时间的主体,也是影片艺术塑造的主体,它既是一个被定格的历史时间,又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时间,它的主体性是由其前世、今生共同塑造的,“前世”是1919五四运动及此前一代代仁人志士改变旧中国的奋斗与努力,“今生”是党成立后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百年伟大征程和伟大成就。因此,片尾以纪录片的方式对党的百年历程非常震撼的展示,正是对“1921”及其意义塑造不可或缺的艺术组成部分。

其次,电影《1921》真实还原和塑造了党的创始人富有青春朝气的形象,在对党史人物典型形象的刻画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影片的主体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3名与会党员代表。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他们都是热血青年,富有蓬勃的朝气,对新世界充满热情、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充满向往。影片的成功在于没有概念化、理念化、政治化地对待历史人物,而是充分尊重了历史,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李达和王会悟是影片重点塑造的人物,他们对中共一大的特殊贡献丰富了观众对历史的认识,也是对历史本身的还原与尊重。再比如,对陈独秀激越而进取个性的揭示,对李大钊沉稳形象的塑造也给观众以深刻印象。他们是1921年那个历史时刻的“英雄”,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性格、有困惑的人。

《1921》叙述的是一个政治和历史事件,主人公都是政治人物,但影片重点呈现的不是他们的政治形象,而是生活形象、青春形象和情感形象,影片注重从日常生活细节,从爱情、青春、人性的视角,注重用细腻、温暖、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镜头,来塑造和刻画人物生动可感的立体形象。王会悟红船上唯美的旗袍、毛泽东长袍外的西服,一把油纸伞、一条红船,都青春、诗性又时尚。李达冒着风险赶到印厂将已经排好版的译稿中“百姓”一词改为“人民”的细节、李达与王会悟夫妇爱情生活中的温馨画面、李达在天台上与小女孩温情对视的场景,都很能打动和感染人。青年毛泽东的形象也令人难忘,他与杨开慧的唯美爱情、他与李达吃饭时的幽默、他在上海街头奔跑的镜头,都很有温度、有情感冲击力和人性力量。此外,几位年轻代表在大世界玩哈哈镜的孩子气,也把“英雄”日常和青春的一面生动呈现出来,使人物变得更为真实,更为可信可感。

再次,《1921》叙事虚实相间、情节惊险曲折、故事精彩好看,体现了驾驭复杂结构的功力,很有谍战大片的效果。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影片的主线和中心情节,围绕这个主线,影片又巧妙设置了几条互相交织、层层推进的副线,使得整部电影暗流涌动、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是一条线索,从奥地利到上海的谍战情节,围绕一大召开而展开,传奇、神秘、刺激,非常吸引人。日本特高课特务对日本来上海的一大代表以及对日本共产党员的跟踪是另一条线索,生与死的考验、悬念迭起、险象环生。而上海工人大罢工的情节,无论是场面和气势的宏大,还是其慷慨激昂的进程和结果,都与一大的召开紧密呼应。可以说,正是由于影片设置了环环相扣、彼此交织的多重线索,且融入了动作片、类型片、谍战片、爱情片的各种审美元素,集传奇性、动作性、情感性、故事性于一身,因而影片自始至终都很好看、很抓人。

另一方面,《1921》叙事上注重以故事片和纪录片的方式相结合,以此来营造时空的超越性,也是影片能够好看抓人的原因。故事片和纪录化相结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影片叙事的限制,完成了从实到虚、从有限到无限、从现实空间到精神空间的延伸,使得影片在情节故事吸引人的同时,还有着情感、精神的升华,能够与观众有深层的共情与共鸣。电影以1921年为中心,以故事片的方式,以细节叙事、情感叙事呈现和还原其真实的面貌,同时以纪录片的方式,以宏大叙事将百年历史穿插呈现,以生活的话语、青春的话语、情感的话语、人性的话语,在历史的画面中展现生命的美、爱情的力量、牺牲的壮烈、命运的交错、美与时尚的渴望、战斗的激情,很多瞬间、很多画面都令人热泪盈眶。特别是影片最后阶段呈现的革命先辈们的牺牲的镜头,感人肺腑,震撼人心。李汉俊1927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遭杀害,年仅37岁;邓恩铭于1931年慷慨就义,年仅30岁;何叔衡、陈潭秋遇害时分别为59岁、47岁……李大钊、杨开慧被杀害的一幕,更是令人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主旋律电影能不能做到既叫好又叫座?能不能既有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又有艺术感染力?《1921》的成功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主题和题材的意义永远不能代替艺术创造本身的意义。简单化的说教和概念化的演绎,反而是对主旋律题材、主题的伤害。二是对艺术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创新的追求,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遵守的原则,相比而言,主旋律创作对此的要求更高。越是重大的题材,越是需要更高水平的艺术创造与此相匹配。对重大题材最大的尊重,就是以艺术的方式去超越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确实应该向《1921》和黄建新导演致以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