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听《二泉映月》有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泉映月》读后感 篇一
每一首乐曲都有着它们独特的风格,并且包含着不同曲作家意识深处的情感。在他们烦躁不安时奏出的旋律带给听者的也是愤怒与躁动,包括伟大的贝多芬、莫扎特。
有时,平凡中也能绽放出绚烂的烟火,一如荒漠中盛放着娇艳欲滴的花朵一般,奇迹也会恩顾普通的游者。在他们身上,也有着常人不易察觉的音乐星光在闪烁着,神秘而又美丽。
而这其中,又有一位伟大的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奇迹。一个盲人乞丐,是如何创作出如此登峰造极的二胡乐曲的呢?在寒冷腊月之时,他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当时的世界?
初听时,我们也许并没有什么感触。但在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后,却可以看见它背后的凄凉苦楚。委婉流畅、跌宕起伏的曲调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将他内心中的悲怆和苍凉完美地呈现了出来,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般的真切感受。
阿炳将毕生的悲哀和凄苦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上了。从琴弓飘洒出的乐符,曲折悠扬,如同苦涩的泪水从脸颊上滑落,带着无尽的哀恸,从冥冥的暗空中落下来;又如同哀伤的白雪,飘落在无人问津的寒冷荒川上,无声无息地被埋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悲哀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如诗如画。在这一幅画卷中,我看到了阿炳坐在街边的石阶上,拉奏着这首《二泉映月》,怀着对昔日美好景色的回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在白雪纷飞的严冬悲歌着。
我可以听见曲中悲怆的情愫,听见那位乞丐艺人对人情冷暖,世态严凉的评诉,看见他早已快冰冻的,哀伤的心。在这段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后,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让我觉得耐人寻味。
既有对世事的感慨,对自己现境的悲凉,又有对光明的渴望,这多种情感让《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响彻大江南北,也让它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泉映月》读后感 篇二
缓缓地,序幕拉开,演奏者坐在台中央。素衣裳。二胡,很旧。全场静极了,没有一点声音。
弓平架好,演奏者一昂头,弓拉开,弦颤动。这句引子,好比一声漠然的长叹,开始了这段悲剧的诉说――
平静中的忧伤,凄凉的曲调在琴弦上回转,在弓中蔓延,只能说听得心酸,听得流泪。
旧社会。街上喧闹,小贩的叫卖声,戏院里的唱戏声,茶楼里的评书声。转角胡同口,幽静,无人来往。没有人会去注意这条脏兮兮,坑坑洼洼的路,顶多也就赏几个铜子,算作过路。
碗,破得只剩下个底,别再破了,破了那什么乞讨啊!屋子很黑,到处散发着霉味,没有家具。木板咯吱咯吱地呻吟,泪早已流干,早已蒸发。
声音渐渐弱了下来――又一声长弓的拉响,心也为之一颤!起伏,高亢,低吟,长鸣,短促,由沉思而悲伤,由悲伤而悲愤,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而憧憬,最后剩下了什么?凄凉。种种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我还能怎样形容呢?用语言吗?用声音吗?用表情吗?用肢体吗?不!只有听了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哀伤,怎样的催人泪下啊!
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聆听《二泉映月》,末了,痛哭流涕。他跪下了,他说:“这样的曲子应该跪着听!”
演奏者的弓在琴弦间来回,忧伤全寄其中,没有雕饰,那是能感觉阿炳心的律动的演奏啊!
眼泪(怎样的眼泪?找不到词语形容它……)流落,无声,因为它已破碎。
渐停,渐续,渐起,渐止。最后的叹息短暂而漫长――全区到此就结束了。野菊花,凋零。
场内寂静――那是心在鼓掌,心在思索,心的永不能平。野菊花,凋零。
——《二泉映月》,凄凉……
读《二泉映月》有感 篇三
大家可能听过阿炳这个名字吧!但有没有听过他的作品——《二泉映月》。这下是阿炳用一身谱写成的这首感人的曲子。
阿炳幼年丧母,21岁患有了眼疾,家贫无力医治35岁双目失明。虽然他看不见惠山那优美的景色了,但是他能听得见淙淙的流水声。
为什么,为什么。阿炳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回。我似乎听到了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我可以说二泉映月是阿炳用灵魂之光谱写的一首苦难之歌;每个音符都在倾诉着命运之多苦。阿炳以二泉洗脸,以二泉之泪平静心中的巨澜。细小的琴弦往返于浪峰之巅,悲愤和怒号在两指间将灵魂洗刷得淋漓以致……
阿炳这种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做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正如俗话说得好:“一月空悲愁映残月,神曲绕梁终不绝。”
读《二泉映月》有感 篇四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二泉映月》这篇课文,合上书,深吸一口气,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文中的情节。
无锡的惠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一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了泉边赏月。他们静静地倾听泉声,欣赏夜景,师父说,长大后的阿炳会从二泉中听到许多奇妙的东西。十多年过去了,师父过世了,阿炳双目失明,靠卖艺度日。还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又来到了二泉,他静静地听着泉声,没有听到师父说的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拿起二胡,用它把听到的声音、自己的情怀都倾吐给这美丽的二泉。就这样一首不朽的名曲诞生了,它就是《二泉映月》。
读了这个故事,我心中不由地燃起了对阿炳的敬佩之情,那么多坎坎坷坷也泯灭不了阿炳坚强的心,阻止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回头想想我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记得有一次做数学作业时,我遇到了一道难题,刚开始还沉得住气,尝试着用各种办法来解答,可就是解不出来。我的思路越来越凌乱,好似满脑子灌了浆糊一般,索性把笔一扔,不做了。第二天,数学测试,附加题原原本本出了这道题,我一看傻了眼,顿时呆若木鸡。唉,最后吃亏的还是我啊!
今后,我一定要向阿炳学习,道路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二泉映月》读后感 篇五
阿炳是一个从小跟随师父多年学习二胡的,四海为家的,浪迹天涯的小人物。
无锡的惠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那年师父带着小阿炳来到二泉,当时月光照在水面上,就像是一块无暇的璧沉在下面一样。
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水流动的声音。师父突然问阿炳有没有从水声中听到什么奇妙的声音,但阿炳那时还小,什么奇妙的声音也没听到。师父说他年纪还小,以后就懂了。
10年后,阿炳早已长大,师父也早已去世了。阿炳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一天,他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当年和师父一起观月的二泉边。二泉的景色还是那么美,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阿炳的耳畔。
阿炳在倾听水声时,回想起了师父说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突然,他好像听到了各种对命运不满的声音。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二胡,随着灵感和感受创造出了一首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阿炳的一生真是可怜,从小就只能跟随师父卖艺生活,真不敢想象师父去世后,身患重病的阿炳又是如何艰苦卖艺过日子的。他能在水声中听到自己心里的感受,并能用二胡那美妙的音乐将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所表达出来,这是我敬佩他的原因之一。还有他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不仅令我敬佩,还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懂得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要放弃,要发愤图强。
读《二泉映月》有感 篇六
阿炳是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作家,从这首歌中讲述着阿炳的悲痛和凄凉的一生。
人的一生有许多难关等待着我们去克服,去应对。只有度过人生关才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才有人生经验。我们都要像阿炳对自己的人生从不放弃,高要求对待自己,艰苦地生活,去珍惜自己的人生。要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不管我们的生活是穷困还是富裕,那都没关系,只要我们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让自己不要在生命中放弃。阿炳的人生告诉了我们身边的一切是可贵的,也告诉了我们他的人生是悲痛、凄凉的,但是他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辛苦地度过每一道人生关,那么这样的生活也是值得的。
阿炳在童年里听到了二泉里奇妙的声音,因此阿炳在生活里对音乐从不放弃,他知道他的人生经验还不够,他的生活还不够美好,自己一定要高要求对待自己,不能半途而废。
也就是这样,阿炳用《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来讲述了自己的心声,描述了自己几十年的痛苦人生,告诉大家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去打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读《二泉映月》有感 篇七
阿炳,你以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创作出震惊世界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你太了不起了。
阿炳,你太坚强了。你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师傅不幸离开人世,你也因患上眼疾而双目失明。这些不幸的遭遇对你的打击太大了,但是你没有向命运妥协,你不愿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美好愿望。你戴着墨镜走街窜巷,以拉二胡卖艺度日。生活的穷困,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你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你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阿炳,你知道吗我是一个不坚强的孩子。我在生活上一遇到困难就后退,在学习上一遇到难题就想回避。想想你再想想我自己,我感到脸红。
阿炳,你和海伦.凯勒一样坚强和执着,你是我最尊敬的名人之一。虽然你没有伟人邓小平、毛泽东爷爷那惊天动地功绩,但是你的精神品质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啊,阿炳,你那如泣,如诉,如血,如火的琴声,感动了全世界人民;你那博爱之心感动了全世界人民;你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人民。你多么了不起!
阿炳,尽管人生道路上荆棘丛生,但是你能够顽强地生存着,不断地追求着。你献给了世界人民最美好的东西——《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世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阿炳——华彦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