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议论文优秀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议论文,如果能帮助到您,高考家长网将不胜荣幸。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议论文 篇一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确,阅读能使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得到净化,并让我们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这学期课本的第一单元就是有关读书与阅读方法的。《窃读记》中那个热爱读书,为读书乐此不疲的小姑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小女孩通过与长辈的对话获得了读书的启示……。生活中的我也是这样的一个爱读书的人。

每当我做完功课或空闲时,我总会迫不及待地捧起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每一次阅读都会给我许多有用和不一样的知识与启示。此刻,我读过的书已经很多了,有我最喜爱的《绿山墙的安妮》、《夏洛的网》、《100个诺贝尔获得者的故事》、《昆虫记》、《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百篇科幻》等等。它们能使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我的良师益友。还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她拿一个东西,当时我正在看一本我最喜欢的书,由于不想让妈妈再大声地影响我看书,就顺口答应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妈妈在厨房着急地说:“田畅,这么长时间,怎样还没有拿过来呢”呵呵,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边看书边干其它事情了。

读书也要讲究方法,如写摘抄和心得。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每阅读一本书,都在空白地方写批注,并在本上写摘抄,写心得。我们更就应在多读书时,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真正从书中汲取知识和营养。

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首先要多读书。一本本书撂起来才是一阶阶楼梯,让我们叩起智慧和成功的大门。二是要读好书。读名著、经典或其他有用的书。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块绿洲,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能让我们得到丰富的知识、耐人寻味的启示及完美的情感,带领我们走向成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就应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议论文 篇二

先秦诸子百家,个个语出惊人,著作流芳百世,我有幸一览《秋水》。

河伯虽非见多识广,却也是一方河神,当智于凡人,尚且如此,况吾等凡夫俗子乎掩卷深思,慨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也,实践出真知。若非亲眼一览大海之广阔,河伯岂知自身之狭小,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石钟山记》,大名鼎鼎,非是其文笔之深奥,乃其道理、精神之纯朴也。大文豪苏轼,读万卷书不在话下,然亲自上石钟山,追寻真理,其精神可嘉也。

看如今学子无数,孜孜不倦,捧得书本可当餐食。倘若不能灵活应用,而生搬硬套,不头破血流者,未之有也。书若无实用,万卷又如何,不如行万里路来得实在。

读万卷书,满眼尽是他人观点,大脑被他人侵蚀,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如遇不解处,胡乱猜疑,不幸者,尽误终身。书读滥者,尽日空想,身如飘飘欲仙,不知所言,不知所为,然自称至读书之最高境界,殊不知田里害虫成灾,他人喜获丰收,尔等沉浸与虚无中不可自拔,是为腐儒也。书读害者,误入歧途,做尽伤天害理之事,仍自以为依书中所言,是为替天行道也,悲哉!

然行万里路则大有不同。跋山涉水者,可知人生之不易也;周游列国者,可知天外有天也;饱览风情者,可知自然之奇妙也;遇苦见荒者,可知自身之幸福也;受人白眼者,可知自强只重要也;遇人不淑者,可知自立之必要也;得人恩惠者,可知善良无界也;给人帮忙者,可知助人为乐也。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一看便知,其益处多多,远胜于读万卷书。

追其溯源,实乃著书之人将其行万里路所得记于书中,以惠天下人。如此可知,万卷书源于万里路,岂能与之相比若说万卷书为白纸黑字,则万里路可为四维立体动画,扪心自问,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尽在不言中。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议论文 篇三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则说的是一种胸襟与境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是必备素养,是学识;行万里路,带有印证性质,是潜力。二者关联,参证精思,亲历躬行,一则在于忌闭门读书,书中知识毕竟有限,一则在于学以致用。顺序应为读书在先,行路在后,行万里路,此路乃读书人的必经之路。

钱泳《履园丛话》论二者关系:“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然二者亦不能兼。每见老书生痴痴纸堆中数十年,而一出书房门,便不知东西南北者比比皆是。然绍兴老幕,白发长随,走遍十八省,而问其山川之形势、道里之远近、风俗之厚薄、物产之生植,而茫然如梦者,亦比比皆是也。国初魏叔子尝言人生一世间,享上寿者,但是百岁;中寿者,亦但是七、八十岁,除老少二十年,而即此五六十年中,必读书二十载,出游二十载,著书二十载,方不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者也。”许知远在《一个游荡者的世界》中的解释,似乎消极了些:“读书让你回避现实的失控,旅行也是。它经常是智力与情感上懒惰的标志,因为无力洞悉熟识生活的真相与动人之美,人们沉浸于浮光掠影的新鲜感,以为看到了一个新世界,但是是在重复着旧习惯。”美国意象派女诗人狄金森《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云:“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带我们跨越千山万水。”徐志摩也有类似的诗意表达:“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个清净地,看天,听鸟,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此为二者间的心灵关联,令人沉思。

灵感源于生活,灵感没了,就该出去走走了。毛泽东早年所作《讲堂录》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看得出来,毛的学以致用,是早年就有的志向。

绘画亦然。刘彝《画旨》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闻之不若见之,司马迁二十岁左右即外出云游,勘察地理形制,对照历史发生:“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后随武帝巡游平凉崆峒,奉使巴蜀,南抵昆明。河洛之间,与父亲会。“行万里路”固然重要,但不可强调过头,梁实秋曾言:“丧乱以来,吾人行路岂止万里,所惭愧的是‘书有未以前我读’耳。”也不可如作家创作务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般过头。刘再复曾言:“作家务必有第二视力。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牢房之外看到无边的监狱;卡夫卡在人类身上看到甲虫;艾略特在繁荣之中看到荒原;残雪在革命大道上看到布满虫蛆的黄泥街;这就是第二视觉。”刘先生这段话实则说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另一从关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的另一点,在于多与广,即涉猎多,游历广。实则不尽然,书岂有读尽时,路岂有走完时。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黄侃云:“中国学问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朱光潜《谈读书》:“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读万卷书”即内求,为心法,“圣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所求亦心法,“行万里路”则为良师善导之外求。若不读书,行万里路但是是个邮差。纸书可读,山水也可读,要么行路,要么读书,身体与灵魂,反正是在路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议论文 篇四

读万卷书同时也要行万里路,两者同样重要,所以闲暇时也要行万路。而我就看过一次祖国的大好河山,那就是五岳之首――泰山。

去年,我再次登上了这个令我激动的地方――泰山。比起四年前来这里,看的东西更多了,记忆也更深了。那日,由于去晚了,没有观到泰山上那壮丽的日出;由于风很大,没有看到泰山上那美丽的云海;由于要早归,没有欣赏泰山上那绮丽的晚霞,也就是未见到所谓的奇观丽景,但是那天我在泰山上依然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真是的泰山!

记得最深的是泰山上数之不尽的题字,几字之间,透露出无穷的韵律内涵,“果然”二字是在进山没多久是看见的,牢记在心,边游边念,愈发便愈觉得有意思;当年这两个字的题者估计也是慕名而来,观泰山之壮丽后自感果然如此。心中的感慨不一定要用“百,千,万”来表示,只“果然”二字,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果然如此!短短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这也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吧。

杜甫的名句犹在耳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个泰山,虽然在祖国的版图中只占点点几处,但是他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出发,多出去走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领略绝美的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