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三打白骨精故事优秀8篇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骨岭前。在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那么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原文是怎样的呢?高考家长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三打白骨精故事,如果能帮助到您,高考家长网将不胜荣幸。

打白骨精故事 篇一

《三打白骨精》这本书讲述了唐三藏带着四个徒弟去西天取真经。不幸的是他们碰到了一个妖怪,叫白骨精。她先变成了个小女孩,来骗唐三藏。没想到唐三藏有个徒弟叫孙悟空。他看穿了白骨精的阴谋,他把小女孩打死了,可白骨却的灵魂逃跑了。她变了两次还是失败了,可是第三次成功了离间记。最后,孙悟空听说师父被抓了,所以,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三打白骨精读后感,请您阅读。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西游记》是我最喜欢品读的经典作品之一,尤其是书中第二十七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对我的教育很深。这回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白骨精。白骨精一心想得到唐僧的肉,先后变成少女,老妇,老头,一再迷惑唐僧。但也再三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孙悟空不畏唐僧的紧箍咒奋起三打白骨精,最后将妖怪消灭,解救了唐僧。

我很佩服孙悟空警惕性高,疾恶如仇的性格,更赞赏他虽然受到责骂,误解,甚至是惩罚,驱赶,但他仍然坚持斩妖除魔,保护唐僧的作为。而唐僧却一度由于被欺骗,受蒙蔽而颠倒人妖,混淆是非,错怪好人。但后来,唐僧在事实面前,受到教育,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生活中有很多人看了故事,对唐僧都会存在偏激的看法,恨他“咒念金箍”,恨他好坏不分。但认真想想,唐僧也是受害者,人们不是更应该憎恨祸害人间,奸诈狡猾,极尽恶毒的白骨精吗?

这段时间,社会上十分猖獗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手机诈骗的案件,是很多善良而又警惕性低的老百姓受害。此时,社会上,媒体等总往往过多的指责受害者愚钝,轻信,防范意识差;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声讨,斥责却是轻描淡写。

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欢呼大圣出来,用他的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立场,用他的火眼金睛,穷追猛打,除恶务尽的行动,无论违法犯罪分子多么狡猾,多么刁钻,多么来势汹汹,都要将他们绳之以法,还人们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一个晴朗的玉宇天空。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就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加以深层分析看问题,对邪恶投以憎恶,蔑视的目光,对正义,对前途抢定战胜的信心。只要保持这种气概,这种精神,我们的生活才能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动力。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2《三打白骨精》的主要内容是: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山高林深的白虎岭。唐僧骑在马上,感到有点饿,就叫悟空去化斋。悟空听后,纵云飞上了天,他看到南山有一片红透的山桃,便前去采摘。没想到这山岭上有个白骨精。此时,那个白骨精正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了唐僧,心中大喜,因为人人都说吃唐僧一块肉,就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刚准备下去抓唐僧,忽见唐僧身边有两个徒弟护卫,不便硬取,于是计上心头,在山坳里变化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只见那个女子左手提一只青砂罐,右手提一个绿瓷瓶,向唐僧走来。唐僧看见那个女子,吓了一跳,急忙问八戒他们怎么回事。八戒过去询问,那女子编说是斋僧的。唐僧问了她好几个问题,她都一一回答出来。正在这时,悟空回来了,识别那个女子是妖精后,便一棒打过去,那白骨精使了个解尸法逃就念紧箍咒,悟空好不容易劝说,唐僧才留住了他。那妖精又变成一个老婆婆,悟空见又是那个妖精,举棒就打,那妖精又使解尸法逃跑了。唐僧见了,二话不说,把紧箍咒念了二十遍。悟空又说了许多好话,才又被师傅留住。那妖精恨死了孙悟空,又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老公公走向这里。悟空发现这老公公还是那妖精变的,打死他吧,又害怕师父念紧箍咒,不打吧,师父定会被抓去。他召出土地神,设法打死了白骨精,唐僧见状坚决撵他走。悟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给师傅磕了头,飞回花果山了。

读完《三打白骨精》后,我有很多感想。孙悟空本来和唐僧相处得很好,但是突然出现了一个白骨精,把唐僧和孙悟空弄得不欢而散。孙悟空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火眼金睛”,能发现变化了的妖怪,而其他人则不能。白骨精第一次变化时,她用办法使唐僧师徒相信她是斋僧的好人,眼看师徒三人就要中白骨精的诡计,就在这时,孙悟空及时发现并把那假尸打了一棒,悟空让他们看了饭罐唐僧才相信,可是,猪八戒在旁边挑拨,孙悟空说了好话,才被师傅留住;第二次,孙悟空打到尸体的时候唐僧又要赶他走,还好他又说动了师傅,再次留了下来;第三次,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自己也被师傅无情地赶走了。唐僧是个一心向佛修善之人,但他的善心却被妖精所利用。在妖精的迷惑下,唐僧不能分辨真伪,再加上猪八戒在一旁火上加油,孙悟空被师傅冤枉也是可以理解的。孙悟空爱憎分明,一双“火眼金睛”善辨真伪,并且他对师傅十分忠诚,他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人物形象。而猪八戒则又懒又馋又爱凑热闹,虽然有些令人讨厌但也有他的可爱之处。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几个道理:一个人的好坏不能光从外表来看,还要从内心深处去看。与人为善是对的,但是一定要分清对象。如果发现对方不是善良的。

拓展阅读:

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变成老翁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得到启发:

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特别是在如今社会里,有人表面是虚伪的,内心是阴暗的,利用各种卑鄙手段,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3自从人刚开始识字,一直到我读五年级,对于古典名着《西游记》我特别爱听、爱看。我已经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听父母、录音讲,看连环画、电视、小说。

今年,新书刚发下来,我就粗看了一遍,发现最后两篇课文竟然是我最喜欢看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看得连上课都忘了。课间一有空,我就又看了起来。我看得津津有味。文章讲了唐僧与他的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的途中遇上了妖怪白骨精。白骨精三次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然而唐僧却把打妖的孙悟空赶走了。后来,唐僧被妖怪捉到洞里险些被吃掉。幸亏孙悟空及时赶到,用计策使唐僧觉悟,还变出了许许多多的孙悟空,团团围住白骨精,口吐神火,把妖怪烧成了一堆灰。

我越看越觉得好看,不知不觉地被那个能够上天入地,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所吸引住了。孙悟空爱打妖怪,专打妖怪。但是在不分是非的唐僧看来却是一个连续打死三个好人的罪恶之人。幸亏孙悟空不跟师傅斤斤计较,不计前嫌。我想我们平时如果有了错误一定要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帮助。如果,别人批评错了,也要向孙悟空学习,不计前嫌,还要作为借鉴,提醒自己不犯这种错误。我们还要像孙悟空一样,学习好,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这样才能够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要向孙悟空学习,学习他人妖分明、胸怀开广,不要学唐僧的人妖不分,黑白颠倒。对于妖怪必须除恶务尽。现在,对于世界上的反恐斗争,我们应该将它进行到底。只是,要严格区分是妖还是糊涂受骗的唐僧之类的人,对于前者,必须彻底消灭;对于后者,必须让他们觉悟。绝不能够把唐僧推到妖怪那边去。这将有助于反恐斗争的顺利进行,为早日结束反恐斗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4今天我读了《西游记》中第14章《三打白骨精》,它使我受益非浅。《三打白骨精》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来到一座叫白虎领的险峻山峰前,师徒四人又累又饿,可是附近没有一户人家。孙悟空一个跟斗腾云驾雾去了远方摘桃子。可是悟空腾起的祥云惊动了山中的妖精-白骨精。她认出了唐僧,想吃他的肉。不过看到唐僧身边有两个徒弟保护。他怕敌不过他们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子,手里提着香米饭和白馒头向唐僧走来。对唐僧说:“师傅旅途劳累,你看这方山野岭的也没什么东西可吃的这些东西都是我特意给你们做的斋饭,师傅,趁热吃了吧”八戒一听有好吃的只急忙抢上去,唐僧一件,马上叫道:“八戒,不要吃别人的东西,还是等悟空回来吃桃子吧!”可是,八戒已经饿的不行了。刚要吃的时候,悟空突然回来,孙悟空可是火眼金睛啊,一眼就看出这个女子是个妖精,不由分说举起金箍棒,一棒就把这个妖精打死了,唐僧想拦都来不及。孙悟空跟唐僧解释说:“师父,她是个妖精,俺老孙下手慢了,给她用那个解尸法真身变成一股黑烟飞走了。”唐僧半信半疑没有怎么责怪悟空。

白骨精没有得手,又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栋着拐杖一边哭一边走了过来。孙悟空一眼就认出这老婆婆就是刚才的妖精变化的,举起金箍棒,大叫一声:“妖怪,吃俺老孙一棒”。一棒下去,又把这老婆婆打死了。这下唐僧可生气了“你这不听管教的泼猴,谁让你把这老人家给打死的,你这样乱杀无辜,我绝不饶你。”不由分说念起了紧箍咒,还要把孙悟空赶走,孙悟空一再强调那是个妖精。八戒和沙僧也说,大师兄,一双金睛火眼绝不会看错,师傅您就相信大师兄再饶大师兄这一次吧!唐僧无奈只好妥协,但要悟空保证绝不再犯。

可是白骨精哪里能放过唐僧呢?这次她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公公,装出一副要找妻子和女儿的样子。悟空又认出了是妖精变化的,举起金箍棒就打,唐僧一见立刻念起紧箍咒,不让悟空行凶,孙悟空疼的死去活来,抱着头在地上打滚,眼看妖精正一步步的接近唐僧,孙悟空心想师父肉眼凡胎哪里分辨的出真假,如果不杀死这个妖精,师傅定要给他抓去。于是强隐着剧烈的疼痛跳起来,举起金箍棒,一棒把这个妖精打死了,只见地上露出了一副白骨。

唐僧遇见孙悟空杀死了老公公。怒的全身发抖,闭上眼睛不断地念紧箍咒,一旁的八戒也在说:“大师兄也真是的,好端端的把人家一家三口打死了,还把人家变成了一副白骨。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唐僧足足念了四十九遍紧箍咒停了下来对孙悟空说:“你我师徒缘分已尽,你走吧,有八戒和沙僧足矣!以后你再也不是我徒弟了,你走吧!不要再回来!八戒我们走”孙悟空一听,眼泪吧吧吧流了下来,知道唐僧是铁了心要赶他走,没有挽回的余地,便一个跟斗去了东海。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我觉得如果唐僧相信孙悟空,也不会闹出那么多事来,毕竟孙悟空是观音菩萨向他推荐的,有大本事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所见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以假乱真,只是我们没有能力分辨出来。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5虽然片名不得不加上“西游记”三个字,但我依然觉得星皓影业打造的这个系列应该称之为“孙悟空”系列。因为相对于其它改编自《西游记》的影视作品,这个系列完全把孙悟空扶成了男一号,并对这个耳熟能详的角色有意识地进行了深层的内心挖掘。其实很多中国人喜欢《西游记》,就是因为喜欢齐天大圣身上的气质,也一直把它当做男一号看待。只不过到了这个系列,才把西游记严格地当做孙悟空的故事来讲。

“三打白骨精”在原著小说中是比较短小的一段。如果没记错,孙悟空在第三次打白骨精的时候就将其直接打死了,并未与其发生实质性的交流。本片在做改编的时候,并未让孙悟空直接将白骨精打死,而是把白骨精当做了终极Boss来塑造。孙悟空和白骨精的对立关系,成为了本片的最大矛盾。但如此一来,影片的核心矛盾变得极其透明,还可从何处进行提升?

这就要说到如今已经征服了全世界的好莱坞漫改超级英雄电影了。我们会发现众多的超级英雄,无论哪一个的哪一作,其核心矛盾都高度同质化,无外乎主人公与邪恶反派的正邪对立。可是这些电影就是凭借着视觉上的新鲜和角色个性上的差异化,实现了常胜。星皓影业对孙悟空的定位一开始就是中国的超级英雄。本片的创作用心也很大幅度地放在了这两个方面。

《大闹天宫》涉及到神魔两界的战争,因此特效主要用在大场面上。在其立下华语标杆后,这种大场面的视觉特效逐渐走入了瓶颈。前段时间上映的《寻龙诀》尽管在大视效上再创高峰,却已经难以给观众带来新鲜刺激。于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视觉特效不再发力在“大”上,而是发力在“小”上。尤其是白骨精和孙悟空两个人,都有很丰富而强大的变身法术。这种变身视效的要求,就是细节上的精化。白骨精的周身可白可黑,黑白流转。白骨精发功时眉间出现的异物,飞行时带动的空气流质感变化,都是细节特效的出彩。还有我们熟悉的孙悟空给唐僧画的圈圈,以往都是普通的美术,而这次则是电脑特效给出了精细造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精细化后的特效,令《三打白骨精》再次占领了华语视效的顶峰。

打白骨精故事 篇二

生活中的“假唐僧”——读《三打白骨精》

学过课文《三打白骨精》之后,按奈不住好奇之情又跑去看原著结果看的晕乎乎的后来联系课文终于明白了故事意思。故事讲的是孙悟空三次遇到了白骨精。三次将白骨精在唐僧面前打死,唐僧却误认为悟空杀了人毅然将悟空逐出师门的故事。

看完故事,我气愤极了:怎么会有唐僧这样的糊涂蛋的啊!悟空一路上对他忠心耿耿他难道看不出来吗?但转念一想这也不怪他,因为唐僧本来就是肉体凡胎,根本辨不出真假啊!又怎么会做出真确的判断呢?

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假唐僧。为什么喊他们假唐僧呢?因为呀!这些假唐僧就是贪官污吏。以前百姓们每年都要向国家交很多税贪官污吏就有了可乘之机他们把税的原本价钱对老百姓不实说还说高了这中间的差价就让他们很赚了一笔。现在不同了政策不一样了,以前是老百姓向国家纳税,现在反过来了,反倒国家补贴钱给农民了。他们给农民的钱却没有实际规定的多例如去年政府提倡不焚烧碎麦秆,如果不焚烧的话每亩地都有补贴的可后来却没有几个人拿到补贴。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假唐僧”。说他们“假唐僧”是因为唐僧有时很糊涂,而他们不糊涂,第二,唐僧很善良,而他们却只要钱。

唉!都是钱!

打白骨精故事 篇三

先说说这第一招――九阴白骨爪,紧紧地抓住了唐僧内心深处的怜爱心。一堆白骨裹上了一个漂亮的臭皮囊,变成了一个眉清目秀可怜可叹的小妹妹,这漂亮的臭皮囊就成了白骨精的杀手锏。她不但蒙住了唐僧的眼,而且直刺唐僧的心。唐长老明明知道悟空平时有些眼力,可这时候却宁愿相信眼前这个和自己刚刚打过一个照面儿的俊俏小妹,也不愿相信和自己同舟共济的猴头了。你听听,孙悟空劝说唐僧是多么到位:“你前面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她是个妖精,要来哄你哩!”千万要记住这句至理名言,有多少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其实是在哄你上她的道儿呀!

然而,当一个人心里充满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哪还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呢?此时的唐僧固执己见,从骨子里认为眼前的这个美眉就是个好人,而在哄他的反而是孙悟空!猴头这个急呀!一气之下居然嘲弄师父动了凡心,要给师父搭个窝铺圆房。当劝告别人的时候,如果不顾及对方的自尊心,说得再对也没有用。一听这话,唐僧恼羞成怒,竟然“羞得光头彻耳通红”。

紧接着白骨精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无形白骨脚,狠狠踢疼了唐僧的怜悯心。同情和怜悯弱者是人的本性,更何况唐僧这种大善人呢!当看到一位80多岁、面如枯菜叶的老太太颤颤巍巍、老泪纵横地站在他面前哭诉自己的女儿被人打死的时候,唐长老的心能不感觉到颤动吗?唐长老忽然觉得保护这个泪流满面的可怜老人是自己的本分,感情终于战胜了理智,也就顾不得去考虑“60多岁的老妪还能不能生产”这样简单的常识了。结果,当然受苦的还是悟空,一棒子下去,换来的是20遍紧箍咒,把个猴头勒成了大葫芦。白骨精的这第二招至今也是效仿者无数。要记住唐僧的教训,看上去可怜的家伙不一定真的可怜。

第二次失手以后,白骨精立刻使出了更加老辣的第三招,变做一个满口念着“阿弥陀佛”的老公公。此时的老公公手捻数珠,口咏佛经,拨动的正是唐僧自怜自爱的心弦。一种“有朋自远方来”的亲切感自唐长老的心底油然而生。唐僧也不想想,嘴上和您念同一本经的就一定是您的同道吗?同情心又一次迷惑了善良淳朴的唐僧。

尽管孙悟空终于一棒子打死了变成老公公的白骨精,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面对一堆粉骷髅和那脊梁上“白骨夫人”的字迹,唐僧和悟空师徒的矛盾进一步深化了。唐僧本来已经差不多相信这是妖精了,无奈,对孙悟空的成见使他最终还是听信了猪八戒的挑拨,忠心耿耿的悟空被执迷不悟的师父轰回了老家花果山。

在这个经典的小故事里,唐僧所遇到的磨难并不是来自于白骨精,而是来自于他自己。实际上白骨精并没有直接把唐僧怎么样,甚至连碰都没碰一下。折腾来折腾去的,其实都是唐僧的心魔。怜爱之心、怜悯之心、同感之心本来都是无可厚非的善良之心,不过如果不能分清作用的对象,这好心也就都变成了受骗上当的痴心。不但害了自己,也冤枉了以赤诚之心对他的孙悟空。

悟空受了莫大的委屈,不但挨了紧箍咒,甚至被开除出取经队伍,这个结果是他始料未及的。在孙悟空第三次举棒要打白骨精的时候,他还没想到问题会这么严重,单纯的孙悟空觉得自己毕竟是全心全意为师父唐僧好呀!但很多时候好心未必就一定能得到好报,即使对于像唐僧这样的好人也是如此。

再者说,孙悟空也确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首先,他并没有让白骨精充分暴露,让同志们充分理解自己,上去就直接给一棒子,其他人没有火眼金睛,看不出妖精,当然一下子接受不了。第二,悟空平时总拿人家八戒同志开心打岔,一口一个呆子,一口一个夯货,让猪八戒心里老大的不舒服。人家八戒纵然业务上不如你猴头,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成天在一起共事的同事呀,平时你不把人家老猪当盘儿菜,关键时候,老猪在领导那边给你猴头敲敲边鼓,还是够你受的吧!第三,猴头不该嘲弄领导,说什么“要搭个窝铺给师父圆房成事”。这样的挖苦,连唐僧这么好脾气的人也受不了呀!

更重要的,孙悟空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对师父说什么:“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再有能耐也不能对领导说这些呀!不但透着居功自傲,而且太伤众。能力也罢,智慧也好,如果夹杂了傲慢就会让别人很不舒服。更有甚者,猴头还说什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不是将领导的军,不给领导台阶下吗?要不唐僧也不会一时恼怒,写下那么绝情断义的贬书。领导再窝囊毕竟也是领导。

打白骨精故事 篇四

当我看完每一章,都会有不一样的新感受。我为唐僧师徒坚强的毅力而鼓舞,为他们的师徒情深而感动。在“三打白骨精”中,狡猾的白骨精用了三计都未能将他们师徒打败,当唐僧因为误会而念紧箍咒的时候,白骨精却在暗喜。我多么痛恨白骨精呀!孙悟空每次被师傅赶走后,每次都是回来搭救师父。每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的眼眶里都会布满泪水,我忍不住让它们流下来,滴到我的手上。“师傅,师傅……”一只猴子向唐僧扑来,他还是那样调皮、可爱、勇敢、真诚。

我的心情也随着一章一章的动人故事,一章一章的感人情节而起伏。我仿佛紧紧抱住了吴承恩老爷爷,是他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故事,是他让我们在故事中学到了坚强的道理。

我在心底深深地感谢吴承恩爷爷,也深深的惦念着行走江湖的师徒四人。

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篇五

一。利于情节展开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第51-57回)紧接“赤壁之战”之后的又一个精彩的情节单元。它通过刘备、孙权两大集团对荆州的明争暗夺,集中表现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斗智,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个天下奇才的艺术形象。一气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真是一举两得!二气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老母)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周瑜气得吐血。三气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假途灭虢之计策,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作者刻意好“奇”,把”三气”的每一个回合都写得波谲云诡,起伏跌宕。情节的摇曳多姿,使人读来兴味无穷。罗贯中在《三国志平话》基础上重新进行改造加工,使情节更加连贯流畅,针线细密,尽管是虚构,但具有较强的历史感,使人感到“像”那段历史,加之贯注其中的浪漫主义情调,“三气周瑜”便成了妙趣横生的精彩篇章。

二。利于人物刻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明代神魔小说代表作《西游记》中最具深刻寓意和教育意义的精彩篇章。它出自全书第二十七回,原回目作“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在白虎岭遇到“潜灵作怪”“迷人败本”的白骨精。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但又惧怕孙悟空、八戒和沙僧。因而采取变幻之术,企图接近唐僧。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围绕“三变”、“三打”和“三拦”展开。作者采用反复叙事手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比如,白骨精的“三变”:一变成了村姑送斋饭,实际使的是美人计;二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实际使的是是苦肉计;三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实际使的是离间计。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对师父很忠心,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贪婪狡猾,诡计多端,厚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从“摇身变作”可以看出白骨精十分聪明,本领十分高超。“那尸首转眼间变成了一缕轻烟,只留下一个假尸首。”妖精虽然逃走了,可还是留下一个假尸首来迷惑唐僧,可以看出白骨精很狡猾。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执迷不悟,恨铁不成钢。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三。利于烘托环境

“三打祝家庄”,对梁山来说是个重要里程碑。由此一役,宋江与吴用真正水融,合作无间,是梁山组织大规模对外行动的起点,也是晁盖时代向宋江时代过渡的转折点。对宋江来说意义重大,从此再无阻挡,梁山的领导权慢慢转移到了他的手中。此后的梁山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新局面,可谓“水浒”中具有转折意义的场景之一。也读《水浒》,不仅读《水浒》,还把里边的故事用到了自己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他对“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了然于胸,在他的《矛盾论》里,有这么一句话:“《水浒》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是因为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了方法,从调查研究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三个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的木马计相似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中的三庄联盟防御工事的设计思想,实际上也是一种设计抵御的思想。而这个防御工事――盘陀路,也让梁山泊的英雄好汉们在攻打祝家庄时吃尽了苦头。到了庄外几百米的独龙冈,宋江对花荣说:“听说祝家庄里地形复杂,我们先派两个人去探探路,然后再攻进去。”石秀探路时碰到一个老头,告诉了他秘密。“这里边到处都是暗道机关,你只要往前走,记住了,只要往前走,看到这个村口,这个道旁边如果有白杨树,你就走,那就是生路;如果这个道口没有白杨树,这就是死路。这是我们祝家庄多年准备的防御工事,我们这儿有这么一句话,叫:‘好个祝家庄,尽是盘陀路,容易入得来,只是出不去。’所以你就记着,只要见到白杨树就是生路,没有白杨树,前面一定是死路,死路的地下都是挖着一个一个坑,里边插着尖桩,你要掉进去就必死无疑。”有力地烘托了祝家庄的特殊地理环境。

四。利于表现主题

大观园是贾府为了迎接元妃(贾政的大女儿贾元春)回贾府省亲(探亲)而大兴土木耗费巨资建造的一座宏伟的园林式建筑,用以迎接贾府至高荣耀的回归,可以说大观园是整个贾府在当时社会地位无上辉煌的象征。刘姥姥是贾府的一个远房亲戚,她曾先后三次进出荣国府。第一次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进荣国府向凤姐讨要银钱以度日。第二次是在一个丰收年后向贾府送去些土产品作为远房亲戚的心意。第三回是贾府遭难没落后进贾府接走凤姐的遗孤巧姐回乡下避难。而作者在第四十回的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里对刘姥姥这个人物描写的篇幅最为生动。贾母领着她领略了大观园的庭院流水,见过了元妃的省亲别墅,品过了栊翠庵尼姑妙玉亲手泡制的清茶,听过了大观园专用艺人文官演奏的戏,欣赏了众女子的漂亮装扮和才艺,享用了大观园的无数美食;同时也见证了她一辈子都没见过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奢华排场。当然其中也不免闹出些笑话,像她被凤姐等人在饭前故意取笑。此时作者的用意自然清楚不过,反映了在中国古代贵族和平民生活的天壤之别,在这样一种制度下,生活是不平等的,上流社会的人们根本不知道普通人生活的艰苦,而普通人也难以想象这些上流社会贵族们的生活是如此的优越,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封建世袭王朝的一个普遍现象。然而这样一个不平等的现象却并不代表永恒,贾府作为一个显赫家族的代表,在无限风光背后却时刻隐藏着危机。中国古代思想家曾有“月满则亏月缺则盈”的哲理,正好验证了“月满则亏”这句话。在贾府没落后刘姥姥第三次来到了大观园,而这次她的使命是来营救已经丧命的凤姐的女儿巧姐,看似柔弱卑微的农村主妇此时却扮演了一个救世主,她用她的力量拯救了贵族世家的人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而刘姥姥,成为“贾府兴亡衰败的见证人”,“点明当时社会贫富、贵贱的悬殊,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生活的罪恶和腐朽,反映了贾氏家族在日益激化的阶级斗争中必然崩溃的趋势”。但刘姥姥这个人物并不简单,她要揭示的是人类最永恒的主题:贫富不均。

打白骨精故事范文 篇六

关键词:王凤年;艺术风格;图像;文本

晋人陆机曾讲:“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文学与绘画恒久以来就有着密切关系,文学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记录情感,绘画则以造型为手段传达感情,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融合,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关系。宋人苏轼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古希腊哲人西蒙尼德亦讲:“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诗画一律说,跨域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而存在,成为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中国绘画史上,从曹植的《洛神赋》到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仇英的《桃源图》,从苏轼的《赤壁赋》到武元直的《赤壁图》,古代先贤巨匠将经典文学转译为图画,绘画成为文学的诠注后,再度生发为绘画中的经典,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画传统中的重要现象。

近代以来,如何让绘画内容、形式与手法和文学作品相融合,文学语言的绘画性转换成为一个时代课题。山东工笔画家王凤年(1905-2008年),为徐燕荪(1899-1961年)得意门生,一生恪守传统,致力于工笔人物画创作,作品多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学名著和历史故事。《三打白骨精图》是王凤年工笔画的代表性力作,无论是作品的艺术风格与造诣,还是文学语言的绘画性转换都可为时代典范。

“三打白骨精”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的俗称,整个故事围绕白骨精“三变”、O悟空“三打”和唐僧对行者的“三逐”展开。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个性鲜明,意象丰富,寓意深刻,是《西游记》中最具典型性的章节,可作为独立故事的存在,在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上全面体现了全书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

这篇故事的特质,在王凤年《三打白骨精图》(纸本设色,131×68厘米)中以十分高超的技术被转化成图像,巧妙地表现在画面的构图布局、造型、色彩和图文转译等方面。首先,作品采取边角式构图,利用独特的造型语言和巧妙的设色,表现了这篇精彩而曲折的故事。其次,在叙述故事意义的方面,画家使用了直译法、转换法和隐喻法三种表现方法,以转译故事的涵义。再次,画家利用色彩与造型的互动设计,透过布局,不但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动势,加强了叙事的连续性,而且酝酿出故事的节奏与韵律。

一、《三打白骨精图》的主题与艺术风格

王凤年《三打白骨精图》截取原文中:“白骨精‘一变’月貌花容的俊俏少女,孙悟空瞪火眼金睛,掣铁棒,当头就打”的精彩情节进行文学语言的绘画性转化。作品中人物采用对角线式构图,孙悟空手持如意金箍棒,头戴半月紧箍咒,身穿红色上衣黄色僧裤,脚踩红色祥云,怒瞪双眼,居于画面右上角,线条紧劲连绵,敷色浓淡得宜,再现了精神抖擞、器宇轩昂的行者形象,酝酿出汹涌澎湃地居高临下、一泻千里之势。处于画面左下角的白骨精,则手持连环双剑,头戴白色戏球花簪,身穿灰色上衣绿色湘裙,肩披白色飘带,脚踩浓密乌云,线条古秀圆融,敷色鲜润浓丽,眉头紧皱,有如临大敌之态,透漏出一副娇小脆弱、萎靡不振的妖异之气。这种人物关系的设计使得画面故事看起来像是一幅惊心动魄的戏剧。

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也是王凤年绘画艺术的妙处所在。在《三打白骨精图》中,画家严谨地使用狼毫勾线,轻起轻收,行笔劲峻,提按顿挫,一点一拂,皆合规矩法度,不坠近习绰有古风。实入实出、遒劲屈铁的铁线描,是其用笔用线的基本特点。但在具体形象的刻画上,又综合运用多种古典描法,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骨,如孙悟空、白骨精的五官,多用春蚕吐丝描,紧劲连绵,流畅细致,呈现了肌体的质感与弹性;宝剑、金箍棒与发簪等则以铁线描,笔笔中锋,直线硬折,转笔处亦方硬有力,表现了金属制品的硬朗质感与肌理。衣褶、飘带则以兰叶描为主,杂以柳叶描、蚂蝗描、战笔描等多种描法,再融合书法笔法的提按顿挫,行笔快,变化多,再现了布麻材料的坚劲、厚重的质地。

王凤年的奇踪逸笔,将传统的衣褶描法赋予了新的生命,以线传情,以线表意,显示了他对传统研究的精度与深度。《三打白骨精图》在精熟用线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的动作态度,屈曲向背,或用淡墨轻染,或以淡色烘托,关键地方还辅以明暗渲染,如白骨精裙摆的转折处、孙悟空鞋靴、裤褶处皆以淡墨根据转折线清染,营造出体积与空间,显示了画家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西画元素,中西融合,拓展了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技法。图中的敷色也很有特点,虽为工笔重彩,但在设色中坚持“素色为上”的原则,如图中孙悟空的红、黄暖色调与白骨精的灰、绿冷色调,在色阶、明度上都加入了墨色降低了纯度,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形成了冷暖之间的弱对比,在约略浓淡间墨与色化,整体和谐统一,温润华滋,格调高雅。

画面中山石林木的布局,则采用了边角式构图。前景硕石以遒劲的线条勾出轮廓线,笔力刚劲犀利,结合刮铁皴,辅以层层渲染塑造出巨石的肌理结构与体积,表现出山石势若泰山压顶的重量感,笔力稳健沉猛,气势雄伟,传递出森严雄浑、气壮山河的萧瑟肃穆之感,颇有宋人李唐的气魄与胆识。中景则大面积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营造出“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空旷辽远的天地八荒。远景山石嶙峋高耸,直插云端,在烟云变灭中若隐若现,再现了文本中“剖开山路,上了高崖,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的险绝之境。远山以线勾勒轮廓,施加天青平涂,再现了远山逆光之感,构筑出“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的荒芜与空寂,烘托出“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的故事主题。

二、《三打白骨精图》转译文本的方法

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表现与刻画上,画家使用直译法、转换法和隐喻法,成功地转译故事的涵义。在画面背景表现上,则采取了直译法。如峥嵘瘦硬的山岩硕石和虬曲盘错的巨松崖柏,烟云变幻的空间,以及高耸入云的远山,将原文中:“峰岩重叠,涧壑湾环。……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描写山势陡峭高险,群山烟雾缭绕的恶劣环境进行了文本与图像的直译式的再现。

画家在白骨精的形象构筑和道具表现上,则采用了转换法。原文在白骨精“一变”女子出场时写道:“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在作品中,家严据文本进行图像化的转释,描绘了一位柳眉杏眼、清丽脱俗的女子形象。但在道具再现上,将“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转化为一双精致的连环长剑,与孙悟空的法器金箍棒相对应,虽与原著若即若离,但更加生动有趣,营造出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感,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性,并且突出和强化了文本主题。

隐喻法,则在云烟表现上最为清楚。孙悟空脚踩红色祥云,隐喻着祥瑞与正义,白骨精脚踏浓密乌云,妖气弥漫,暗示着阴险与狡诈。透过云烟色彩的隐喻暗示,透露出二人一神一妖的真实身份。隐喻法还体现在人物位置、体势的安排上,孙悟空居于右上角,手持金箍棒向下作叩击状,白骨精居于右下角,手持连环剑作迎战状,在这看似普通的位置与动势的安排在暗藏了“邪不压正”巧妙玄机。《三打白骨精图》中斑斓的色彩隐喻、精彩的动作暗示,丰富了原作故事的情感世界,也让画面本身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张力。

三、结语

唐人张彦远曰:“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赞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像;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绘画正是因为具有叙事载容、咏美备像的双重功能,才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重视的文化载体。王凤年《三打白骨精图》,以高妙的线条、素雅的敷色和复杂的造型,构筑出物象的神韵气骨,酝酿出超越自然的力量,再现了经典的永久魅力。成功地利用直译法、转换法和隐喻法对文本进行了图像化转译,表现了曲折的情节、构思的巧妙、抽象的形式与韵律和富有寓言的哲理意味,是文学语言绘画性转换时代典范。

伟大领袖主席十分喜爱《西游记》的这个篇章,曾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巧妙地采用借喻手法,在诗中隐喻了时局复杂,“三打白骨精”由此成为中国经典的政治寓言形象。《三打白骨精图》正是王凤年受此诗的启发而作,为一幅典型的诗意画。画家从诗词中寻找到了灵感,突破了传统文学语言绘画性转换的束缚,探索了新题材与新技法结合的途径,为新时期一幅不朽的文本转译图像的杰作。

【参考文献】

陆机著。张怀瑾译注。文赋译注.北京出版社,1984:36.

苏轼著。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261.

杨荫隆著。西方文论家手册.时代文艺出版社,1985:8.

王凤年。中国名画家-王凤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33-345.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33-345.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33-345.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33-345.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33-345.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33-345.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33-345.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华书局,1985:24.

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篇七

在我众多的书中,有一本特别显眼的、桔黄色封皮的书,也是我喜欢的一本书,它的名字是《西游记》。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书架上。每当我拿起这本有些发黄的书时,我似乎又感受到了一种新的活力,让我再次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当我看完每一章,都会有不一样的新感受。我为唐僧师徒坚强的毅力而鼓舞,为他们的师徒情深而感动。在“三打白骨精”中,狡猾的白骨精用了三计都未能将他们师徒打败,当唐僧因为误会而念紧箍咒的时候,白骨精却在暗喜。我多么痛恨白骨精呀!孙悟空每次被师傅赶走后,每次都是回来搭救师父。每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的眼眶里都会布满泪水,我忍不住让它们流下来,滴到我的手上。“师傅,师傅……”我仿佛看见了一只猴子向唐僧扑来,他还是那样调皮、可爱、勇敢、真诚。

我的心情也随着一章一章的动人故事,一章一章的感人情节而起伏。我仿佛紧紧抱住了吴承恩老爷爷,是他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故事,是他让我们在故事中学到了坚强的道理。

我在心底深深地感谢吴承恩爷爷,也深深的惦念着行走江湖的师徒四人。

作者: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 三年级四班 宋金格

打白骨精故事范文 篇八

师:想想我们唱的歌曲,旋律大体相同,分几段歌词。歌曲这样演唱的目的是为了反复抒情。那么小说的叙事呢?

生:叫反复叙事(板书:反复叙事)。

师:对啦。这是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这样写,不变中有变,相同中不同。也正应了一个成语叫“一波三折”。让读着不感觉重复,却耐人寻味。同学们发现故事的结构密码,这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

生(齐):“妙”!

师:作者真是妙笔生花。刚才有个同学报告单上写“为什么非要三打,一打不就解决了吗?”现在该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了吧。

生(点头):现在我明白了。原来作者故意这样写,让故事情节好看,所以才这样反复叙事。

师:反复叙事的写法,《西游记》里还有很多。就说跟白骨精反复次数相同的反复叙事,就有――

生:“三借芭蕉扇”。还比如《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

师:当然,不仅仅是“三”的反复叙事,还有你们刚才说的《三国演义》中的“五伐中原”,还有“六出祁山”“七擒孟荻”等。反反复复中,读着多引人入胜啊。

师:围绕反复叙事,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这是报告单中,我们填写的三打白骨精的结构图表。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要吃唐僧的那些妖精,请你做一个结构替换。

生:把白骨精替换成红孩儿。题目就叫“大战红孩儿”。

生:起因是红孩儿要吃唐僧肉。经过呢,徒弟们大战红孩儿。结果呢,观音救助,降服红孩儿。

师:请你们再自己选一个妖魔名字,也来做个替换。

生:用蜘蛛精替换……(内容略)

生:还有把白骨精替换成金角大王……(内容略)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只要把妖精的名字换一换,起因、经过、结果大体不变。

生:起因是妖精要吃唐僧肉,经过都是孙悟空他们和妖精大战,结果妖精被打败或者收服。

师:当然,有些妖魔虽然目的不是吃唐僧肉,但也是师徒取经路上遇到的磨难,这些故事的大体情节结构也是相同的。回去阅读其中一个故事也可以完成一个新的报告单。

师:原来《西游记》里一个一个降妖除魔的故事,就是多个类似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叠加,整本书,也是反复叙事。你看,我们不但发现了一个故事的结构密码,还发现了整本书的结构密码。真好。

生:只要记住妖怪的名字,进行替换,基本就了解了,这本书,这不失为一种阅读的好方法。

师:难怪有人说,一切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流传千古,也许根由是它所创造与生发出的结构。同学们,《西游记》藏着的密码多着呢。比如人物名称的密码,为什么叫“悟空”、“悟能”、“洁净”呢?比如故事中的数字密码,像刚才说的孙悟空金箍棒的重量,御花园蟠桃的成熟年限。人参果的成熟年限等等,太多了。只要读进去,就会发现《西游记》真是奥妙无穷!

师:可话又说回来了,反正都是大同小异的故事,西天取经写三五个得了呗。正如有个同学质疑的那样:孙悟空那么有本事,背着唐僧飞身取经不就得了吗?作者吴承恩干嘛要反反复复写那么多一路由遇险到历险到脱险的故事?

生:表现取经的艰难,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呐。

生:也说明他们取经很有决心,有毅力啊,一次一次没有被打败,而最终取得胜利。

师:是啊,这一个个情节,让西天取经的路途显得分外艰难,突出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与毅力。看来,这三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环境、情节,都是为了突出人物。

赏析:

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安居》一书中写道:“教所要求的是:让学。”

“让学”,简单讲就是让学生学,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我认为“让学”就是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自主地感知、感受、感悟文字和文学带来的无穷魅力,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