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优秀8篇)

爱久见人心,经过岁月和人事变迁的磨炼,我们终会明白母亲的一片苦心。母亲,是这个世界上赋予我们生命的人,更是最爱我们的人!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关于观后感的作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 篇一

一、走进大自然——激发作文情感的加油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说明情感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孩子们要带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必须走进大自然,对太阳、树木、花朵、云彩及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音乐进行了解,不仅用智慧,而且用心灵感知一切。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比赛、游览及其他有益的活动,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可组织春游或秋游活动,要求写《记一个游览活动》的作文;让学生观看一场紧张的球赛,要求写《记一次球赛》的作文等。每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其实是一次很好地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机会,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可以组织他们去农村、去田间游玩一次,感受农民伯伯是如何种植蔬菜的,如何收获的;看到从来没有看到的东西,在引起他们好奇心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农村的喜爱,特别是农村的一些小动物,他们可以如此亲近地接触他们喜爱的动物,他们怎么会不爱上他们呢?而回来以后,相信在他们的作文中除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外,还会自然地流露对大自然、对农村的喜爱之情。

二、细致观察——激感的剂

人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创造力,都是生活磨炼赋予的。生活每天都给人以启迪,然而生活的这种赐予却是转瞬即逝的。如何捕捉并且留住它们,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注意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因为只有积累,才有素材,才可能有创造。一般说来,学生往往被他们所经历的矛盾的生活、被他们接触的人物和事件所激动,才有了写作欲望,才能产生好的习作。学生只有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好文章。这正符合作文“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的道理。平时,学生对周围大量的人、物、事往往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观察、认识事物。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应在观察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等,使学生的生活情趣更高尚,生活的感受也会更深刻,更敏感。让他们的心灵与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通向“为文始佳”的目的地。叶老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无法表达情感”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抒发自己的情感。

1.开展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如为了配合学校五十周年主题活动:我设计“读学校的历史”、“讲学校的故事”、“唱学校的赞歌”、“扬实小的精神”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读学校的历史”,要求学生查找有关书籍,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阅读,并认真做好笔记;讲“学校的故事”,要求学生在故事会上人人讲一个关于校园中的故事,可小可大,力求做到脱离书本,声情并茂;“唱学校的赞歌”,要求学生每人唱一首颂扬学校的歌曲,或独唱,或小组唱,或表演唱,然后举行演唱会;“扬实小的精神”,要求学生在学校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关心集体,做学校的小主人;在家中尊老爱幼,勤俭朴素,学做家务,做家乡的小主人;在社会上大做好人好事,送温暖,搞调查,提建议,做家庭的小主人。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做好铺垫。

2.参观访问

当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细致了解时,可指导学生到实地参观访问。如,我们学校位于亭林公园附近,班上所有学生都去过亭林公园,可一写有关亭林公园的作文时,却写不清楚,写不具体,那就更谈不上对它的喜爱。可见,他们平日对一些景物观察没有留心,对一些游乐设施了解不具体。作文前,我就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再次游览亭林公园,并布置学生回来写游记。游览时,我指导学生注意观赏园中的花草树木,逐个了解各种游乐设施的名称、特点,认真观赏园中悬挂的字牌,重点观察几处并做好笔记。回来后,稍作指点,大多学生都能写出内容具体的好文章。通过调查采访,学生既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又丰富作文素材。

三、联想——激发作文情感的灵感剂

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由滴水穿石联想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就会产生“持之以恒方能成功”的思想;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成长,便会产生“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点;由落山的太阳联想到人的暮年,就会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名言“一粒沙砾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形象地说明联想对引发思想情感的作用。

四、创设情境——激发作文情感的催化剂。

“作文难”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碍。指导小学生作文,不能采取硬性命题的做法。小学生情感丰富,善于想象,易受感染,必须调整小学生的作文心境。前苏联教育家聂恰耶娃就主张,把作文训练同阅读、美术、音乐等学科联系起来,在带动学生情感的前提下,让他们摄取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因此,在指导习作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通过朗读、评论乐曲、看画面等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感受、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有感而发。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 篇二

关键词:乐感:培养;弹奏技巧

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通常表现为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前者的表现是隐性的,潜在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后者则将这种内心活动付诸音响传达出来。而钢琴演奏中的乐感是指对钢琴音乐作品内在涵义的深刻表现能力。人们常讲要用“内心歌唱”,要“有表情地”弹奏,亦即此意,就是指演奏要有乐感。它是音乐表演艺术(演唱,演奏)的灵魂,更是钢琴演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青年钢琴家成为艺术家的关键。乐感的状况对于钢琴表演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l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便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同样,在音乐表现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贴切地传达音乐的美,我们也会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因而乐感这一概念的涵义应当包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两方面。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家面对现成的曲词作品要追思音乐原旨,发掘其中真谛,也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用手指在琴上将之表现出来,将带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对生活的感受、愿望化为音乐叙述以示他人,进行由知而感的创造。可以这么说,支配着手指的是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弹奏者的乐感状况。

对于乐感的来源,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乐感是先天性的,父母给的,有人则认为乐感是后天性的,经过学习得来的。前一种观点可以由此而决定一个人可否从事音乐艺术表演事业;后一种观点是任何人都可通过勤学苦练而获得演奏艺术所必备的乐感条件。以上两种观点,中外古今无数事实证明,无论先天论还是后天论都是片面的。应该承认,人的大脑器官对于音乐的感知反应是有差别的。听到同一音乐片段,有人能浮想联翩,有人却充耳不闻;有人可手舞足蹈,有人却无动于衷。显然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动听的音乐也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玉不琢不成器。对于音乐具有良好的乐感,只是具备了从事钢琴表演艺术的某一方面的先天条件。钢琴演奏所需要的乐感,是需要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是需要通过演奏技巧来表达的,达到一定专业程度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乐感。这种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更需要有目的的培养。

2乐感的培养

(1)首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与欣赏均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而创作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各个流派、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往往特色各具、意境迥然,对它们的感受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这是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的具体反映,也是钢琴演奏家借以阐释作品、揭示内涵的基本依据。纵观古今中外享誉乐坛的钢琴演奏大师,无不自幼受到文化艺术方面的严格教育与浓郁熏陶,无不具有深厚而扎实文学艺术修养。钢琴演奏这棵大树只有深深植根于艺术与文化的肥沃土壤,方可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 篇三

今天,姑姑带我去时代电影院看《大明猩》,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很感动。

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马戏团里有一个叫赵薇薇的小姐,她爷爷是这里的团长,她有一只大猩猩叫灵灵,很听话;还有一只叫雷霆,它的脾气很暴躁,它们都爱打棒球。可这温暖的生活也长不了,因为薇薇的爷爷欠了六万块钱,所以,每天都有人叫着还钱。后来因为一次大地震,薇薇就失去了团长爷爷,自己当上了团长。可欠下的钱还是无力还,逼债人发现了一个秘密,灵灵会打棒球,他们就要薇薇用灵灵当钱给他们,可薇薇不同意,他们就三番五次来捣乱。在这期间,韩国棒球队已经看中了薇薇的马戏团,邀请他们去。薇薇他们就离开了中国,去韩国参加棒球比赛。最后一场比赛时发生意外,灵灵的右腿快要断了,薇薇就不让它继续参加比赛,可是灵灵为了马戏团的生存,不顾一切去参加比赛。经过千辛万苦,获得了胜利,薇薇感动得哭了。

在看电影时,我也哭了两次。一次是大地震中薇薇被困在许多大石头下,身上被石头砸伤了好几处,流了许多血,危在旦夕。灵灵用手把一块块大石头搬开,它身上、手上流了很多血,头上撞出了一个个大包,但它不放弃。在它救出薇薇的那一刻,我被灵灵的坚持不懈、奋不顾身的护主精神感动得哭了。还有一处是在最后一场比赛的时候,薇薇发现灵灵的腿快要断了,就不让它继续比赛,可是灵灵还是努力上场比赛,经过了它不懈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保住了马戏团,我又一次流下了眼泪。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我从灵灵身上学到的,我也要向它学习。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 篇四

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教学的一个代表性学派,在各大艺术学校均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就目前而言,古典舞教学的教材是根据老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必要的总结而得出的,但是,可以看出,古典舞的完成不仅是一项动作的表演,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舞者在完成基本的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将舞蹈中所传递的情感完美的展现出来才能体现出古典舞的真正的意义。

一、古典舞表演素质概述

古典舞是一种以民族、民间不断传承所流传下来的舞蹈为基础,经过历代舞者的整理、改编、加工、创造所得出的具有古典风范的舞蹈。它具有动作规范性强,技巧性高超,以及程式严谨等特点。

古典舞是经过长期的检验与淘汰后传承下来的经典。就古典舞表演者来说,关键就是要表演者具有如下素质和内涵,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深刻的洞察力。二是,丰富而自由的想象力。三是,活跃的思维能力。四是,超于常人的感受能力。五是,具有伟大的艺术创造力。

二、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素质的主要内容

(一)表达情感。作为一名舞者,在舞蹈表演的同时,情感的传递同样重要。艺术作为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家依据自己的生活和审美进行的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的加工和再现。古典舞作为几大艺术之一,它承载了艺术家的情感,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观点。所以表演者要准确的把握艺术家的情感,并且将它表现出来传递给观众,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

(二)发挥想象力。作为一段古典舞,它的编成需要经历如下三个阶段:首先,创作阶段,这是指编导编舞的阶段,这一阶段编导根据自己的思维和灵感进行创作,完成舞蹈的最初的模型。其次,表演者的加工过程,这一过程中,编导通过与表演者进行沟通,表演者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表达将古典舞传递给观众。最后,观众的品鉴阶段。观众通过对古典舞的观看,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思想的共鸣,感受古典舞的精髓。综上所述,古典舞的形成经历的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无形到有形,逐渐精致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只有表演者的想象力才能使构思的唯美与奇妙发挥出来。

(三)打动观众。古典舞表演者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决定了舞蹈是否能够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文学艺术修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表演者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可以通过表演者的舞蹈表达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提高表演者的文化修养是古典舞者培养的重要内容。

三、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素质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古典舞不仅需要表演者对于动作和情感的理解,同时还要求表演者进行再创造,不断丰富舞蹈的内在魅力,诠释其中的内涵。创造性的教学能够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丰富想象力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学中,采用民主、独立、创新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教学的开展。

(二)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古典舞只有准确的表达清楚自己的情感后才能牵动观众的心,这就说明古典舞中的神韵是其关键所在,同时,舞蹈动作本身作为这种神韵的承载体则是基础。如果一名表演者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基本功,那么再丰富的情感表达都是多余的,观众不仅不能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还不能看懂舞蹈本身。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学中,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中国的古典舞中,对于基本动作的表演要求做到曲线优美、刚柔并进,气质出众。同时,对于身体的各个部分也要求做到各个关节具有特定的要求与标准。

(三)实施文化渗透教育。在古典舞的表演中,神形具备是观众对于舞者的期盼,也是古典舞表演者对于自己的要求。所以在平时的古典舞教学中就要特别注意对于学生的文化的培养,进行文化的渗透和讲解,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出来。首先在对一段古典舞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要对舞蹈本身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如介绍这一舞蹈的存在历史年代、文化内涵、产生的民族特色、当时的人文景观等等内容。这可以对学生对于古典舞的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在欣赏完一段古典舞之后,要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交流,将大家对于这一舞蹈的理解和不足都提出来,相互学习对方的看法,了解自己没有关注到的方面,这样学生通过彼此的沟通就能更加深入的融入舞蹈之中。

四、结语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 篇五

主观幸福感 工作满意度 大五人格理论

幸福是人们对于显示生活的主观体验。生活是丰富多样的, 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也各不相同, 因此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与追求也是多样的, 主要包括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物质条件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幸福首先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幸福。但是幸福并不等同于物质享受, 更不能把幸福简单归结为个人物质享受的追求与获得。幸福还包括精神幸福,精神幸福就是人们快乐的心理体验, 而心理体验是感情, 是心理、意识之一种, 属于主观意识范畴, 它是依人们自己的主观感觉而转移的。

主观幸福感( subject well being, SWB) ,是一个心理学专门术语,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所以SWB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态度和看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 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两个方面。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但这两个维度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SWB更关键有效的指标。

一、员工主观幸福感与工作满意度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一个人对工作的满意度水平高,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的态度;相反,对工作的满意度水平低,就可能对工作持消极态度。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映,只涉及工作领域内的情绪,而主观幸福感不仅涉及工作领域,还涉及家庭、婚姻等方面的情绪体验。工作满意度的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情绪,但个体的情绪同时还会受到家庭、婚姻等生活因素的影响,所以工作满意度只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方面。

现在很多思想认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有正相关,实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研究都没有发现工作满意度与生产率有明显的正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仅为0.14,相关性是很低的。却有研究发现管理者对员工工作绩效做出的评价与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因此主观幸福感能比工作满意度更好的预测工作绩效。

二、影响员工主观幸福感的主观因素

1.年龄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个体的积极情感从20多岁到80多岁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即个体在20岁前后是SWB和积极情感比较高的时期。严标宾等对48个国家和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SWB体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他们有比较积极的情感体验和高的生活满意度。

2.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在大多数研究中发现男女在总的幸福感差异不显著。但在SWB 的不同维度上,两性的差异还是存在的。Wood等人发现女性报告的积极情感水平较男性高。这可能是因为在社会分工中,女性更多的从事需要表达情感的工作,如老师、护士或在家中照料儿童等,使女性较男性更易体验和表达情绪的变化。

3.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人格是成人独特的性格反应倾向,既表现生物的特质,又有后天习得的成分。Diener和Cooper (1998)的元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人格是幸福感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在他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型中,认为人格影响着人们处世的行为和态度,增加经历某种情境的可能性,不同的情境又引起SWB增加或减少。对于人格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大三人格,即以艾森克对人格的分类, 从神经质、精神质和外倾性三个维度来研究人格与SWB 的关系。研究表明外向性与幸福感存在正相关, 能够增进幸福感; 神经质与幸福感存在负相关, 能够降低幸福感。

大五人格理论(Costa 等,1992) 比较系统地解释了人格对SWB 的影响,大五人格理论是研究外倾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公正性与SWB的关系。Costa &McCrae(1982,1991)的研究表明,五个因素全部与SWB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经验的开放性同时与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存在正相关,宜人性和公正性与SWB 的关系模式是一致的,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因此能够提高SWB。可见,不同的人格特质对SWB 的影响机制不尽相同。

4.自我效能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班杜拉提出的, 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对某一成就行为进行主观判断。Elliot 和Sheldon(1997) 的研究表明, 回避目标的追求、较少的目标发展与低幸福观都有关系。Ryan (2000) 通过对目标效能的控制发现, 自主的个人目标与幸福结果的预测有关联。国内余鹏等的相关研究则表明具有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SWB 有显著差异, 高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SWB 要高于低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

三、影响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1.经济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经济也是人们关注的影响SWB的一项因素。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国家经济总体情况对国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个人而言,虽然收入的状况与SWB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当收入发生变化时可能会暂时性的引起SWB的波动,尤其当收入不能满足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时, SWB会降低。但从整个时间维度来看,个体可逐渐适应新的收入等级,从而削弱收入变化对SWB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从对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的家庭环境对与他们本身的幸福感存在很大相关。家庭的稳定、成员间的相互关怀、没有明显的家庭矛盾对青少年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会对其成长过程中人格,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3.工作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工作学习是大多数人从青少年时期到退休前的主要任务。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工作学习对SWB的影响不同。Katja等对芬兰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积极因素之一是在学校获得的满足和愉快。而在学校中的挫折失意是引起中学生,尤其是女中学生,不幸福感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在学校中的感受并不只来源于学业一方面,学校的客观环境、校园内外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因素也对SWB产生影响。对于青年人,工作学习的负荷量和从工作学习中获得的满意情绪,都与SWB呈现出正性相关。中年人在工作学习上的负荷量依然与SWB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从工作学习中获得的满意情绪不再是影响SWB的重要因素。

4.文化传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所以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的个性都必然要收到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文化的组成中,对一些重大问题的价值观念,如对人生的看法,对自然界的看法,对人与人关系的看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行为模式都会对每个人的价值观存在巨大的影响。

有研究成果表明,文化传统从多方面影响着个性的形成,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影响需求与满足需求的途径,影响着解决冲突的方式,以及人们如何看待事物,感知事物,所以文化传统也必然影响着人们对幸福感的感知。

5.宗教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宗教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往往是积极的。宗教本身就是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成员会希望通过宗教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本身充满了希望及幸福感觉。另外宗教团体可以给成员提供高层次的社会支持,使个体免除最不幸的后果。

四、对企业的启示

由于主观幸福感对工作绩效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所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提高员工绩效。对于主观性因素,虽然很难进行改变,但是可以对其规律进行把握,进而对其幸福感进行积极性干涉。对于客观性的因素,则可以主动介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薪酬措施,或活动提高员工的主观幸福感,将会实现企业,员工的双赢,提高企业绩效的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感及增强了员工忠诚度。

参考文献:

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 2000

严标宾 郑 雪 邱 林: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心理学探新, 2003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 ―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 篇六

(①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宜昌 443002;②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宜昌 443002)

关键词 : 情感分析;特征向量模型;非正式短文本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256-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71102)。

作者简介:黄正伟(1972-),男,湖北大冶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沈丹(1990-),女,湖北咸丰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蔡政英(1975-),男,江西会昌人,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算法。

0 引言

文本情感分析就是将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信息量化,研究一段文本所表达的积极的、消极的或者中立的极性,来分析文本的情感倾向性。

近十年来,出现了大量关于文本情感分析的研究。目前对文本情感倾向性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有监督(supervised)的情感分析研究。Kiritchenko提出了一个基于有监督的统计文本分类法来分析文本表现形式、语义和情感特征,并建立了一个情感分析系统。Liu通过基于情感强度的有监督情感分类的特征加权算法对产品评论进行情感分析。Deng提出基于术语在文本中的重要性和术语对所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性的有监督的术语加权方法来改善情感分析和文本挖掘的性能。Felipe提出了利用基于元级特征(meta-level features)的文本情感分类方法。Anjaria提出一个有监督基于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最大熵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利用直接和间接特征来提取文本观点。二是基于无监督(unsupervised)的情感极性分析研究。Terrana提出了一个利用推特中的情感符来自动分类文本情感极性的无监督的方法,Malandrakis研究了无监督的语义情感模型(semantic-affective models)的自适应算法,Ou通过将微博间的链接分类,提出一个无监督的内容和链接情感模型(CLUSM :Content and Link Unsupervised Sentiment Model)来作微博链接信息的情感分析。Li提出了无监督情感导向特征选择法(USFS :unsupervised sentiment-bearing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 )来识别主观文档的不同情感倾向类别。Fu提出了一个无监督的多方面情感分析方法,它可以自动发现中国社会评论的不同方面以及各方面表达的情感。另外,也有一些研究是基于半监督的(semi-supervised),例如Hassan提出把马尔科夫随机漫步模型运用到大量词关系图中来文本的情感极性,Kim提出通过半监督的非线性降维分类方法,可以通过递减的发觉的错误除去多余的特征。

社交网络迅速发展,微博等非正式短文本充斥网络,本文在分析非正式短文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依存句法来分析文本的情感极性。

1 建立模型

基于特征的六元组模型:

元组表示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本文基于文本的语义特征建立六元组模型,该模型中不仅包含描述作者意见的特征,还包括词语间的修饰关系和标点符号。

符号说明:

T表示一个一般文本;

wn代表作者意见的权重;

vi代表作者意见的特征向量;

f表示作者意见的属性;

o是特征f的观点词;

m是观点词o的修饰语的数量;

s是观点词o的修饰语的平均分数;

n是观点词o的否定词的数量;

p是语句的标点符号。

在本文的六元组特征模型中,定义一般文本

T={(v1,w1),(v2,w2),…,(vn,wn)}(1)

vi=(f,o,m,s,n,p)(2)

其中,修饰语o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如“非常”、“很”等,修饰语会影响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一个文本中往往具有多个程度副词修饰文本语义,在本文的算法中提取的是观点词附近的修饰语。通常来讲,一个观点词的修饰语和否定词的数量都不会超过2个,所以本文赋值(0,1,2)给m和n。修饰语的平均分数是指一般程度副词对每个观点词的平均分数。p是语句的标点符号,它能够反应作者的语气,通常具有陈述、感叹、问句三种状态,本文把p作为一个单独的元组来考虑;陈述的情感比较弱,对于文本的情感极性影响较小,感叹和疑问的情感表达比较强烈,对文本情感极性影响较大,因此,当标点为句号时,p=0,当标点为叹号或者问号时,p=1。

上述模型对进行文本分类的必要信息作了简要分析,其中观点词的修饰语的数量、观点词的否定词的数量和修饰语对观点词的平均分数作为变量,会影响文本的情感倾向。修饰语即程度副词表示情感极性的强度,否定词则可以改变观点词的极性。本文采用知网(HowNet)产生的情感词典,知网把程度副词分为“欠”、“稍”、“较”、“很”、“极其/最”、“超”等六个层次,1-5层的情感强度逐级增强,第六层表示情感极性的改变,所以分别赋值(1,2,3,4,5,-1)给1-6层。另外,修饰语的数量也会影响语义倾向,因此,定义为与观点词相关的修饰语的数量。一般程度副词的平均分数s表明程度副词对观点词的影响程度,s的值表示情感极性的强度。否定词的数量n可以表明语义方向是否被反转。

2 算法介绍

2.1 情感元组的提取

法国语言学家特斯尼耶尔(Lucien Tesniere)创立了依存句法,他认为:句子是一个由词构成的组织整体,临近的词之间会产生联系,从而构成句子的框架,并表达思想。依存句法中,依存结构的主要元素是依存对(dependency pairs),其中一个是核心词,一个从属词。每个句子可以为一个关系树,通过关系弧链接核心词和从属词。依存句法通过分析语言单元部件间的语义依存关系来揭示语法结构,如图1,一个句子往往有多种拆分,存在多个情感元组。

本文利用依存句法来提取文本的情感词,首先是提取文本中的实词(不含数词和量词)作为依存句法中的核心词,例如图1中的“学校”;接下来就是提取实词的修饰词的数量m,包括语法树中直接与实词联系的修饰词以及与其连接的所有子树中的修饰词;最后是从文本的依存关系中提取程度副词对观点词的平均分数s(即观点词对程度副词的依赖程度)和否定词的数量n。否定词可以修饰观点词,也可以修饰程度副词。m、n的值初始为零,副词和否定词是与观点词联系在一起的。每增加一个修饰词,m的数值增加1。同样,n随着否定词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本文计算每个与观点词相关的程度副词的平均分数作为s的值。最后,依据p来确定文本的语气。

2.2 文本情感倾向的判别

提取情感元祖之后,接下来便是建立文本情感判别模型。用Vc表示核心词的情感值,初始值为1;VM表示修饰词的情感值,初始值为0;VT表示情感元组的情感值。在情感值计算中,对知网情感词典的情感词赋值,正的情感词的情感值为1,负的情感词的情感值为-1。然后计算核心词和修饰词的否定程度Dword,初始值为1;核心词和修饰词都有可能否定词修饰,所以Dword=(-1)nDword;当否定词有修饰词时,Dword=Dword*s,s为程度副词的分数(上文中的六个层次的程度副词的值)。没有修饰词的时候文本的情感极性由核心词的极性决定。因此,依存元组的情感值为:

(3)

i是修饰词的个数。由于一个文本往往存在多个情感元组,因此,整个文本的情感值V为:

(4)

其中n为文本中情感元组的个数。根据此模型可以计算一个文本的情感值,判断文本情感极性及情感强度。

3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六元组模型,利用依存句法来计算文本情感值的方法。在充分考虑语句的组成部分的特点下,利用依存句法来提取文本的情感元组,并计算情感元组的情感值;由于非正式短文本长短不一,结构多样,有的文本也许只有一个情感元组,有的具有多个情感元组,因此最后通过加权来求解整个文本的情感值;另外,本文还考虑到了元组里没有修饰词的情况,这个时候元组的情感值就由核心词的情感值决定。在考虑标点符号对文本情感的影响时,只考虑了情感较弱的句号和情感强烈的问号以及叹号,没有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复杂问句的情感强度。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进行数据验证,把提出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Kiritchenko S, X. Zhu and S.M. Mohammad, Sentiment Analysis of Short Informal Text.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2014. 50: 723-762.

Deng Z., K. Luo , H. Yu. A study of supervised term weighting scheme for sentiment analysi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4, 41(7): 3506-3513.

Bravo-Marquez, F., M. Mendoza , B. Poblete. Meta-level sentiment models for big social data analysis. 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4. 69(SI): 86-99.

Ou G., et al., CLUSM: An Unsupervised Model for Microblog Sentiment Analysis Incorporating Link Information. 2014:481-494.

Hassan A., et al., A Random Walk-Based Model for Identifying Semantic Orientati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2014. 40(3): 539-562.

Kim K. , J. Lee. Sentiment visual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via semi-supervised nonlinea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2014. 47(2): 758-768.

冯时,付永陈,阳锋等。基于依存句法的博文情感倾向分析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11):2395-2406.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 篇七

关键词:“胸有成竹”;“物感说”;“模仿说”;主观抒情与客观再现;地理环境差异

“胸有成竹”这一家喻户晓的本土成语什么时候和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这个进口术语扯上了关系?这恐怕得从我们误解“胸有成竹”之含义的那天开始。

翻阅成语词典,搜索金山词霸,关于“胸有成竹”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的解释:“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这一解释其实是说胸中竹与客观的物质的竹是一致的,其结果则是画纸上的竹乃是对于物质的竹的客观呈现,亦即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模仿”。然究其渊薮,此说谬矣!

“胸有成竹”一语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细细研味,乃大悟此胸中、画中之竹已非是所见之物质的竹,而是经观察、酝酿、感悟而得的浸染了画家主观情感意趣之竹:所谓“得成竹于胸中”者,即酝酿也,所谓“少纵即逝”者,即灵感之闪现也。对于这种酝酿感悟,郑板桥亦有过十分生动的描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这种看晨竹而产生“勃勃画意”,就是作家的酝酿过程。在酝酿成熟之时,就会“突然兴至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画家在感悟中描绘出情景交融的晨竹之形象,求得“摇曳多姿”的笼罩在烟光日影与露气中的晨竹之艺术意境。故郑板桥曰:“意在笔先,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有关在酝酿积累中感悟,从灵感闪现中捕捉到艺术意境的例子,在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俯拾即是。宋代董的《广川画跋》曾记曰:画家李成,“于山林泉石,……积好在心,久则化之,凝念不释,……磊落奇蟠于胸中,不得遁而藏也。他日忽见群山横于前者,累累相负而出矣。”罗大经《画说》:“李伯时过太仆卿廨舍,终日纵观御马,至不暇与客谈,积精储神,赏其神骏,久久则胸中有全马矣。信意落笔,自尔超妙。”这种观察、酝酿、感悟,严沧浪称为“妙悟”。中国的文艺家们,正是以这种酝酿感悟来寻求艺术意境的。故王国维说“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人间词话附录》)。

上述这种经酝酿感悟来达到所追求的意境的方法乃是中国文论中“物感说”所要求的。“物感说”与“模仿说”这一对中西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均是为探讨文学艺术的产生而提出来的,且都认为通过观察、分析客观外物才能使主观意图得以表达。因而有人干脆将二者划上等号,“胸有成竹”的误读便是在这种情形下发生的。二者固然有相通之处,但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大致归结为两个层面:其一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物感说”在要求对客观外物观察的同时更加强调主观的表现。而“模仿说”在要求主观想象的同时更注重客观的再现。这一差异从两个理论诞生之日起便深深根植于中西文论与实践创作中。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模仿说”,他认为“模仿”就是要将外物惟妙惟肖地描绘下来,只要模仿得逼真,就会给人以,就会让人得到审美享受,“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他甚至认为,哪怕是丑恶的形象,哪怕“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例如尸首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只要描绘地惟妙惟肖,就能让人“感到”,也就是说,只要描绘得逼真,丑也可以化为美,其对客观再现的推崇已达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与此相对,“物感说”则十分注重真实地表现内心情志。在中国,最早明确提出“物感说”的,是儒家的经典之一――《礼记•乐记》。自《乐记》提出“物感说”之后,后代的许多理论家皆持此说。“感物”二字,虽然物为第一性的东西,但外物并不是美的核心。可以说“感物”只是原因,由“感物”而萌生“情志”,由“情志”而发为“歌诗”,方是结果。当然,这里并非是说“模仿”就只是机械地描摹外物,客观再现;而“物感说”单纯表现主观情志。亚里士多德亦认为“模仿”出于“人的天性”,并且需借助“想象”等手段。“物感说”亦把观察、积累作为感悟的前提条件。只是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造成差异的另一个层面是二者服务的对象不同:由于“物感说”主张“表现”,而要“表现”,则必然要抒情言志,为抒情服务。由于“模仿”说主张“再现”,而要“再现”,则势必客观地描述现实,为叙事服务。

抒情文学在中国尤为兴盛,而叙事文学则繁荣于西方,这已是大家所公认的。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政治、经济、宗教、思维习惯、社会风俗习惯这些无疑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19世纪法国文学批评家泰纳就提出过“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论点。“种族包含人的先天的、生理的、遗传的和特定民族诸因素。环境包含物质和社会两重因素,也包括地理气候条件。时代则包含文化和当时占优势的观念等因素。”①泰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就以这种观点去研究意大利、尼德兰和希腊的艺术。他以希腊气候的温和、多山的地貌、大海的包围、古代生活的简朴来解释希腊雕塑特点的形成原因。在这诸多影响因素中,地理环境是最根本,也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古希腊文明发源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之后西方文学的特性。古希腊位于爱琴海地区,包括希腊半岛、克里特岛等诸多岛屿,在这块不大的区域中,海陆交错,山峦重叠,海洋占了大半面积,无数的小岛星罗棋布,这给古希腊提供了极好的海上交通,再加之群山造成土地贫瘠,故人们把目光自然转向了大海,海上的历险与奇遇,金银珠宝的寻求,战争与掠夺等等色彩斑斓的生活给文学艺术提供了大量题材。”②于是叙述这些社会生活与人物的史诗、悲剧等等叙事文学就大量产生出来了。西方文论大讲模仿,史诗大讲情节与典型,以及浪漫主义的高度发达无不与这种文学艺术实践密切相关。而与古希腊地理环境相反,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一个极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因而农业高度发展。“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风光陶冶着人们的性情,在男耕女织的生活中,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与大自然和谐交融。虽也需时常面临天灾的挑战,但总体上与自然情景交融,产生了以感物抒情为主的抒情文学。

以上对中西“物感说”与“模仿说”异同的比较及其差异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究。有关中西文学理论及实践创作的比较,在异中求同,又于同中求异,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学、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并且在这比较中,也更有利于对我们自身文明的体悟。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注释:

①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97页。

② 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页。

参考文献:

[1] 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 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 篇八

最近小学同学联系的比较勤,毕竟要过年了,大家都张罗回去聚聚,好奇的事情很多,讨论的事情也多)。在写这篇日记时,正愁不知道用什么名字好,突然间就想起来了,寒假就要到了,每次放假都得留多少篇观后感、读后感,其实今天要写的东西和童年没什么关系,就当做对小时候一点怀念吧。

我最近一直在看"丑女无敌",虽然没看完,但仔细回味,每个角色对我的影响都特别深。首先就是陈家明导演,这个角色把他女人化了,开始还真不习惯,一手兰花指,一股娘娘腔,但看时间长了,看看他与别人相处,我真的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首先就是称呼,他对谁都是用小名,一会茜茜,一会娜娜,一会宝贝,一会乖乖,虽然有的听着有点麻麻的感觉,无形中拉近了与别人的关系,同样大家对他都特别好。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怀揣着友好的心情与他人相处,但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截然相反,其中称呼、声音、声调、神态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样一的事,有时候用小名给人就特别亲近,我最近在工作中也尝试了这种方法,效果真的不错,顺畅了很多,彼此心情也舒畅了很多。接下来就是女主角林无敌,她那种认真、忠诚、执着、善良的劲,真的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每当领导给她安排活的时候,她总是接近自己的全力去做好它,给公司带来更大效益,从来没有计较自己的得失,哪怕曾经别人无视她,她还是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竭尽全力的帮助她。她总是为了别人,想着别人无形中她也学习,锻炼、提升自己。她深爱着费德楠,然而为了李安茜,她选择了离开概念,离开费德楠,希望他们幸福,她的境界是至高无上的,真的是无法比拟的。这个角色就是把她的外表丑化与她的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内心的善良。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酒的话,那外表就是花瓶,内心才是酒,花瓶好看而里面的酒不好,也许会卖一个好价钱,但时间长了,肯定会没人买;同样相反,如果花瓶一般,酒是好酒,我相信无论什么档次的人都喜欢、接受这样的酒。要不然一个花花公子、风流倜傥,曾经引起无数美女都青睐的费德楠,为什么把一个身世、家世、美貌并存的李安茜都拒绝了,而实心踏地的等着林无敌的回来。这足以说明内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