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童年读后感【优秀7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高考家长网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童年读后感,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童年》的读后感 篇一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7岁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外祖父家中,度过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廖沙的生活多么悲惨啊!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小染坊住外祖父家。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多彩的,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品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被人欺负,家人会毫不犹豫的教训那人一番……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好像并不知足。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错误。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过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童年,珍惜如今这幸福的生活!

童年读后感 篇二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贫苦吗?不,我们没有,我们在家里是独生子,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高尔基从7岁起就没有爸爸,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没有,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书包。然而,他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更努力得读书,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

童年这本书记载高尔基儿时的一些故事,中间还夹着一点点的苦涩,还夹着做人的道理:高尔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能成才,真让我佩服。

《童年》的读后感 篇三

有一本书讲述了一个孩子怎样在苦难中成长,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我自己简直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让我明白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意思。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孩子的苦难,是他告诉了我苦难也是一所“学校”!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从没有上过小学的小孩从小没了妈妈,天天要喂鸡。喂猪。哄弟弟开心和做饭让哥哥教他知识去冰河上玩。日复一日他读了两个大学,但是他非常后悔自己失去了妈妈,没有上小学,自己没有带上红领巾。若再有一次童年他一定要上小学。《童年》这本书的作者是赵斌,这个小孩就是赵斌。《童年》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读完一遍还想读。有一次我照顾我1岁半的弟弟(不是亲弟),尿裤。上厕所,分分钟离不开,他又怕他摔跤。乱咬东西,我自己的手臂都被咬过几次。这我才明白,赵斌叔叔的感受,我只是一天而已,赵斌叔叔是天天如此这是一般人坚持得住的吗。(当然我就是一般人)我很同情赵斌叔叔,每看过一页,就期待着下一页的精彩。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看一个人的真实经历,比听百遍那些空洞的说教都令人震撼!

只有能吃苦才会有好的成就,这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意思。看了童年我慢慢发现自己身上缺少一种挫折的训练,一种苦难的磨练!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篇四

这几天我读了《童年》这本书,心里思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高尔基的童年实在太艰苦了!而现在我们独生子女的生活简直就是温室里的花朵!父母也是把我们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下面我就把童年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介绍介绍:这本书的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在父亲过世后母亲就带着他来到了外祖父母家,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为了争夺者家产不惜一切代价,外祖母却亲切善良。但阿廖沙还是在这样的家庭饱受虐待虽然有外祖母的鼓励和安慰。

阿廖沙好不容和善良、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交上了朋友他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还有每周六只要犯错误的小孩都要蹲在厨房的一角等这外祖父来拿鞭打。

生活在这样残酷的家庭里高尔基还是善良, 和他比起来我们真是温室里的花朵,也许跟本不知道“打”的真正含意,根本没有受过任何打击,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有我们的父母给我们办好做好。但我想我至少看了这本书后我要独立,尽量不用父母的力量来完成每一件事。来做最勇敢自信的我!

童年读后感 篇五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本书太经典了。

在阿廖沙小的时候,父亲已经死了,外祖父看见他犯了错就毒打他,贪财的两个舅舅不断冷漠他,他的表哥萨沙总喜欢捣乱,不停地捉弄。除了外祖母以外,其他人都不喜欢阿廖沙。

生活在这勾心斗角的家庭里就体会到了社会的险恶,在这个家庭里:害死了“小茨冈”,把阿廖沙的好朋友“好事情”赶走了,还眼瞎的高利儿把他弄成了瞎子,沦为了乞丐等。

阿廖沙在这样的大家庭里,被外祖父打晕,被赶出家门外。于是,他就一直靠捡垃圾挣钱,从而维持生活。

跟他的童年相比,我们就十分幸福:家里从来都不勾心斗角,而且我们都很自由。而且家人们等我们回来就问寒取暖,坐在十分明亮的教室里可以听着老师的谆谆教导。

我是这样,但还有人拥有这些却并不知足。毕竟在他们的目光中只想得到更多,还以为是自己本就该得到的,可是我们得为父母着想,将来创造好的未来报答他们。

童年读后感 篇六

童年,适合代表童话的名词,它蕴含着无知的可爱,它弥漫着糖果的甜蜜,他收藏着一颗单纯的心。他是每个人幸福的过往,描述着一段段第一次的开始与结局。我本以为,是华丽的童年成就了他的,他今天却发现是磨炼铸就了他的不平凡。

高尔基的《童年》向我们讲述了十七八世纪沙俄统治下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他们没有钱,没有尊严,更没有幸福而言。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因为《童年》中的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阿廖沙三岁就失去了父亲,从某种意义来讲,他是缺乏父爱的。

随着父亲的死亡,阿廖沙与母亲被外祖母接回了尼日尼,(母亲的故乡),在这里为哈伊写舅舅、雅科夫舅舅冷淡,他表哥萨什卡捉弄他,外祖父毒打他,除了外祖母之外,没有人真正喜欢他。

如果阿廖沙的童年是令人窒息的,那么外祖母这是阿廖沙呼吸的氧气;如果说阿廖沙在童年辨不清黑白的,那么外祖母则是阿廖沙的一缕阳光。是的,外祖母给她讲一些古怪的故事,给他好吃的,就连最后外祖父与他分了家,他仍然对阿廖沙不舍不弃。

面对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面对阿廖沙的悲惨生活,一切语言都显得太过无力与苍白,我们只有抓住童年的一切,珍惜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童年不仅继续了阿尔高尔基的苦涩,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些人生道理:逆境也能成才!

《童年》优秀读后感 篇七

童年——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它充满着天真浪漫,也充满着酸酸甜甜味道。拉开回忆的童年的窗帘,眼前出现的是一幕幕充满笑脸的瞬间,而我们的童年却过得是痛苦的,根本没得和老一代的老师们比。

今天,我们上政治课,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讲丰富多彩的生命这一课,他回忆起了他的童年,脸上满是阳光,他对我们说:“当时过得最兴奋,最痛苦的也是六一儿童节,在我们那里,上四年级的同学就要开始外出“郊游”。这个所谓的郊游,就是全班同学化了妆,走在大街上游走。前一天就得准备了,那时候,无论男生或女生都必须化妆,女孩子化妆是好看,可是我们男孩子化妆就苦了,像个红苹果似的。老师管得也非常严,谁不化妆就不准进教室,所以男孩子们也不得不化了。回到家之后,几个小伙伴约在一起,到谁家去化,互相帮着化,因为自己一个人化也非常不好意思,只好你帮我画一笔,我帮你画笔,然后画完了,个个人照照镜子,哼哼,你化得比我少,你要化多点。”

第二天去到学校,如果没有人化,就几个人化,同学们笑话你,但是个个同学都化了,就指着别人哈哈大笑,“哇,你化得不错哟。哈哈。”然后就由老师带着全班同学本村的大街上游行,那个时候,全村人都会来凑热闹,到谁家的大门口,谁就得大倒霉,自己家的父母或亲戚就会指着你大笑:“你瞧那个是我儿子,脸红得像个红屁股……”这时你会恨不得挖一条缝钻进去。”但这多么有意思呀,童年是多么的另人怀念呀。

而我们的童年却是痛苦的,“紧张的学习”是我童年生活的主旋律。每天早晨,太阳公公还未起床。我就得早早的起床。匆匆的穿上衣服,吃完营养早餐。就上气不接下气的学校。开始漫长的一天“学习之旅”。每天都是这样徘徊着,每天都这么有旋律的冲着。虽然童年已离我而去,但现在的生活也是每天都是这样徘徊着,每天都这么有旋律的冲着。曾经有人说过要实现我1001个愿望,现在我不需要这么多,只希望还孩子们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我就是我,幸福快乐的做回自己。希望荷友们也是一样——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