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朝花夕拾《琐记》读后感【优秀10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10篇朝花夕拾《琐记》读后感,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琐记》读后感 篇一

初读,很难相信,世界上居然会有如此恶毒的母亲。母爱应该是温暖,温馨的,但是在《金琐记》中的曹七巧不但没有给子女所应有的关怀、温暖,而给予他们的反而是无尽的痛苦,折磨。她连女性最美好的母性都不存在,值得人去关心同情么?只让我感觉她所受的全是她自己自找的。

可是对于一个一直信奉:“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来说,我不得不从正面去想,像曹七巧这样的人难道没有好的一面?难道她生来就如此“恶”么?

再读,带着问题去读,发现自己对曹七巧的控诉太偏激了点。对于前面的义愤填膺,再读后,更多的是觉得她很可怜,需要同情的。

在文章的一开头,是通过两个丫头的对话,让我们初步的了解的曹七巧。同时两个丫头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曹七巧很可怜。如文章中写到“凤萧道:‘你是她陪嫁来的么?’小双冷笑道:‘她也配!’”丫头即如此轻蔑地看待她,再加上她的身份与姜家并不算门当户对,且当初是以“姨太太”娶进门……而且她的丈夫是个躯体残疾,“没有生命意义的”姜家二少爷,对于一个正常的女人,能忍受,坚持下去么?还有她娘家哥哥的索取……“不承情也罢!我也惯了。我进你们姜家的门……谁见我的情来?谁有半点好处到我头上?”这样的环境怎能不叫她不暴躁,不尖酸刻薄?甚至最后到达性格的“扭曲”呢?

对于她对子女的态度我还是觉得不可原谅的,因为即使自己有多对世界,对社会,对世人的愤怒,也不能将子女当成自己发泄苦闷,愤怒的工具阿。记得有人这样说道:“曹七巧的命运本是不幸的,但她并不从自身的不幸中滋生出可贵的同情心,而是以制造别人(确切的说是她亲身儿女,而且也只能是她的亲骨肉,因为那是她所唯一能接触到的人)的更大的不幸来获得快感。曹七巧人性恶的最深刻之处就展现在她与儿女媳妇的冲突中。”我很赞同上述所说的。尚且不论“虎毒不食子”,对于人类来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她子女职业兴趣发展的人。再来看看我们这为所谓的“母亲”曹七巧,她又怎样对待他的子女啊?如她的女儿,如小说中说道“有时她也觉得**得有点不值得,暗自懊悔着,然而也来不及挽回了。她渐渐地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她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不时的跟怒亲怄气,可是她的言行举止越来越像她的怒亲了”。再如儿子,她以给长白娶媳妇的方式管住他,但又不让儿子与一个女人有正常的生活和快乐。她处处亲近长白,要长白给她烧烟泡,陪她通宵聊天。最后使得媳妇被残酷的精神折磨致死,姨太太做了"**"。不到半年,也吞*烟**了。这还称的上是“母亲”么?

总之,曹七巧有值得我们同情的地方,但她对于子女的种种,我想是无可原谅的,不值得同情的。希望现在和以后不会有像曹七巧一样的母亲存在。

琐记读后感 篇二

关键词:聊斋之好;人性;承优;揭弊;开启;沟通民众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6月下旬读到王兆军同志的《〈聊斋志异〉好在哪儿》(《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十分欣喜,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巨大影响,刊载此文,预示着蒲公又将获得众多海外读者,对弘扬中华优秀古典文化,必将起重大作用。

该文指出《聊斋》好在四点:一、尽管写了许多鬼狐,但涉及的是广阔的现实。二、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三、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热烈歌颂真诚忠贞的爱情。四、情节曲折跌宕,而且善用细节。每一点下都举例证之,要言不烦,让人心会。可是细看、细思,深觉《聊斋》“好”处尚有更多开发的空间,不揣冒昧,续作几点:

一、《聊斋》精心描绘和热情颂扬了中华民族最宝贵、闪光的人性,仁道、善良、智慧、正直、忠贞、主动助人的品德

毛泽东曾对身边的人推荐《聊斋》,要求他们阅读、学习,并说《聊斋》里面的“狐狸精”善良、助人,很是主动等等。一个戎马一生,饱读万卷书的大政治家、大诗人,让身边的人读这本书,而且指出其最动人处,正是道出了中华民族的高风高品,和古典文学《聊斋志异》的优异与精彩。

《聊斋》中许多故事,都演绎着“善良”和“主动助人”。《莲香》不仅慰情人之苦读孤寂,还吃尽苦头,爬山采药,救了情人一命,还连情敌李氏也悉心帮助,助她与自己心爱者成为佳偶。王士G评曰:“贤哉莲娘!”“贤”就贤在善良、主动助人。《小谢》《聂小倩》也是如此,只是善良、助人中交融着反暴、自救、忠贞、真诚,让美好的品性“更上一层楼”。小谢、秋容原本争宠,经过一番磨折,妒念全消,成为生死与共的姐妹,演奏了人性美善的凯歌。还有《青凤》《伍秋月》《凤仙》《巩仙》《云萝公主》等等。蒲公执笔让中华民族美好人性大放光华,值得叫“好”!

二、适合群众多种口味,多面出彩,精美独具

明清时期小说大盛,文学史家将小说分为四大类:历史演义(如《三国演义》);武侠公案(如《水浒》《施公案》);脂粉情爱(如《红楼梦》《金瓶梅》);神魔怪异(如《西游记》),这四类以不同的内容、人物、故事、风格、文采风靡文坛,适应并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和欣赏胃口,成为国家的瑰宝,成为一个个无可替代的文学奇葩。

可是,细品《聊斋》,似乎掩有众长。就历史人物、事件说,《聊斋》中关羽、曹操皆有专篇。再如《大力将军》《公孙九娘》也是写的历史人物故事,前者写的清初名将吴六奇,后者写的是于七大案,背景宏大,牵涉到万千民命,虽是短篇,但“尺幅千里”,尽待青眼。又如《田七郎》《老龙船户》《胭脂》中,田七郎忠义真诚,除暴安良,梁山好汉,未必能超。《老龙船户》一伙恶盗,被一网打尽,沉冤昭雪,大快人心。于成龙不弱于施公也!《胭脂》是扑朔迷离的罕见的案中案,施学使绞尽脑汁,借助鬼神,才破了此案,擒了真凶惩了顽劣,成就佳偶,也是举世无双的快事。

《香玉》《仙人岛》《莲花公主》《婴宁》《宦娘》《巧娘》《连城》《连琐》《花姑子》《青娥》等等,是《红楼梦》般的文字,妙墨清美,无《金瓶梅》之恶浊。香玉、连琐、连城、宦娘,正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探春等的诗人情怀,儿女柔肠,真情深情令人赞叹,大可作青年恋爱教科书。

《聊斋》书名“志异”,可见作者“神魔”心志,其《自志》中说自己:“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而且“闻则命笔”,所以这本书:“事或奇于断发之乡”,“怪有过于飞头之国”,这就大超《山海经》《搜神记》等神魔小说,而直达《西游记》等神魔类小说的堂奥!可以说一卷《聊斋》在手,四类小说入眼!

《聊斋》更好在不仅四类皆具,而且各显独特精彩,如历史类显示民众爱憎,爱关羽,恨曹操。爱关羽突出其声威惊天,扶危救困,良民冤伸,昏官胆裂。恨曹操则突出为豚为犬仍不改妒横,虽有疑冢七十二,终于暴尸河上,可谓惨矣。英雄侠客类的《聂小倩》中的燕生,《田七郎》中的田七郎,则突出其“义”字,舍生取义,肝胆照人,令人欲焚香膜拜,盼能再逢。胭脂类则突出回肠荡气,百折不挠,痴情不改,功成不居。侠女类型,柔肠侠气,巾帼难兼!神怪类的狐鬼花木之精:莲香、李氏、小谢、秋容、香玉、绛雪、花姑子甚至小蜜蜂,都有善良意,感恩心,忠诚志,助人乐……远胜于、不同于《西游记》中白骨精类妖魔,只望吃到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成佛成仙的自私恶女。人们看到、听到《聊斋》这些故事,都心向往之,盼主人公能为己之伴。可见《聊斋》独具精彩的魅力!

还有,《聊斋》情节曲折、故事精彩,又多带奇幻色彩,非常适合改编为影视作品。据悉,当今古典小说改编成影视,《聊斋》是名列前矛,且《聊斋》影视剧里不少人物已成为当代青年的偶像。这些独特的易于改编成功的原创,是让人不得不为《聊斋》叫好的一点。

三、继承历史之优,深揭现实之弊,开启未来天地

首先文艺“主旨”的继承,从古到今的文艺作品(包括诗词、曲、散文、小说等)浩如烟海,其优秀作品、脍炙人口的作品则是来自民众,咏唱民众,写民众所需所求,替民众发声,这就是“主旨”。《诗经》以来,莫不如此,违此者,写得再多,也会湮没无闻。正确的主旨是文艺历史之优,当然这主旨是指情文并茂的,思想艺术双胜的,而不是皮相的自我政治宣言。

从《聊斋》看来,正是继承了文艺历史之优,书中征引古典有几百种,都信手拈来,引入文中,更有多篇直承历史之优,如《席方平》写一农村读书人,其父被土豪虐杀,不服告官,可是官富勾结,害得席方平死去活来,经受骇人听闻的非人拷罚,终未屈服,幸遇清官,才得以昭雪。“金光盖地,铜臭熏天”,这正是旧社会普通民众的遭遇。伸冤类如此,情爱类也一样,古代优秀经典都倡扬忠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情人终成眷属。《聊斋》人物所秉持称扬的正是这些主旨的演绎,而且所达到的境界正是“上邪!……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真诚忠贞,天地间的正气也!

其它的蒲公编写农民识字课本、杂字、农耕诸书,所显示的为民之心就不需说了。

第二是乐天安命,和谐自然。

古代文学经典中多十分尊天,认为天主宰一切。天,内容丰富得无法测知,因而古人对天大多是听天由命,臣服于天,只有胆大包天或幼稚无知,才敢“与天奋斗”,才相信人定胜天。时光流逝,科技突飞,人们才逐步意识到,天即自然,既不是人类敌人,也不是只要求人类臣服于它,而是从方方面面提示促进人天和谐,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存共荣。天不要人听天由命,要顺应自然,天人和谐是最美好的愿景!《聊斋》多篇承继宏扬了这点,《香玉》的花园,牡丹花、耐冬树组成了引人入胜的仙境;《仙人岛》中的桃花源式的庭院楼阁;《白秋练》的浩翰大江,风清月白,令人气清神往;《绿衣女》中穿窗蜜蜂,没身墨池,走作“谢”字,报救护之恩;《罗刹海市》中海波浩渺,蜃楼巍k等等,十分令人向往,都显示出人与自然一片和谐美好,恶风邪气烟消云散,只留下人与自然万物和睦共处,祥和安乐。

“人天自然和谐”,在《聊斋》中并无这六字明言,但蒲公思想的触角,确实深入到这里,从以上名篇的解读中就可证明这不是向壁虚造,更不是以今律古。这点还直接、间接地呈露出蒲公对天地自然、人类社会许多未知奥秘的探索,如《地震》《雹神》《花神》既记录灾害天气的情况,也显示出作者对这种“不测”之事的探究。如《席方平》《公孙九娘》《林四娘》等则是揭露封建统治者野蛮杀人,与被害者的坚持反抗,死而不休。《叶生》《考弊司》《司文郎》除了揭露人间的科举黑幕,还将批判锋芒指向鬼世界,以粉碎那些歹官死一人福全家几代的妄想。“做鬼不是万恶休”,而是也要受处罚,且比阳世痛苦,这就是对“善恶有报”、“文章憎命”存在与否的探索!

第三是这种探索又常常伴随着揭露现实弊端而展开。

《席方平》就是贪赃枉法的官员与为富不仁的土豪勾结,迫害善良民众的大冤案,可怕可恨的是还将这横行连带到阴间,“连冤魂也不放过”,何等歹毒可恨!《公孙九娘》一开篇就是几百无辜百姓被杀于演武场中,“白骨撑天,碧血满地”,可见当时杀人者(官员)何等凶残。《叶生》写一年青才子叶生,“诗文词赋,冠绝当时”,可是无大靠山,屡考落榜,幸亏当地县官识才,聘为家庭教师,助他续考,可仍不中。不久县官要调到别处,想叶生同去,叶生病了,县官就等,后来叶生来告县官可以同去。几年后,县官儿子考中了,县官就叫叶生也考,叶生也考中了。叶生不愿回家报喜,县官力劝,叶生就回家了,到家进门,惊呆家人。原来这个考中的“叶生”是个鬼魂!好个“魂从知己,竟忘其死”!比“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更可怜,其实却是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科举摧残人才的罪过。

《聊斋》作者对此篇也是饱含热泪,“异史氏曰: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挪揄,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天下之晚昂藏论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噫!”长叹不已。这一故事揭科举之恶,入木三分。

揭露封建思想对男女纯真爱情的摧残、荼毒的篇章有《连城》《青凤》《凤仙》《鸦头》等篇章,《连城》写才女连城以诗择夫婿,已得佳士,却被父逼嫁豪门,连城自尽,幸遇钟情之鬼,乡贤鬼差,才逃过此劫。《青凤》《凤仙》均为长辈嫌贫憎狂不支持相恋者,导至有情难圆。《鸦头》则是狐母唯利是图,要女儿为娼赚钱,可恶之至的是女儿与情人(丈夫)出逃后,仍不放过,要亲自跋涉千里捉回女儿,逼她弃夫抛子,卖身赚钱,只认钱财,不认骨肉,令人发指!这些都是当时社会弊端,被蒲松龄借助狐鬼人事,揭示得须眉毕露,令人惊,令人怒,令人要拍案而起,诛杀这些施虐者,于兹也可见蒲公“才大似海,笔妙如环!”

值得注意的是蒲公在揭弊之时,也多存善念,往往以美好作结,连城终成佳偶,青凤、凤仙也各得佳夫,鸦头最后也上演一出“沉香救母”!幽禁多年的鸦头,终被解救,与丈夫、儿子团圆。皆大欢喜,正是蒲公所求所得。

第四是探索人类健康长寿秘籍和器官的美化、移植与更新。

中国民俗,孩子一生下来就祝盼其长命百岁,亲友贺赠饰物“长命锁”之类,也含此意。长大过生日,也多有添寿积福之类,老年更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词,可见健康长寿是中国人的普遍心态,因而,从皇帝到平民皆重视和追求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有关秘籍更趋使人们追求,《聊斋》对此也未能免俗,只是蒲公无秘籍,只是不断告诫人要清心寡欲,与人为善、积德行善,就会吉人天相,遇难呈祥,福寿期颐。

蒲松龄对人如何福寿是着墨不多,而对人的体态仪容的美化,则有许多浓墨重彩,书中写尽具个性的美女“画黛弯蛾,连钩蹴凤”,“细柳生姿,娇波流慧”,“行步之间,若往若还”,“风姿娟秀,世罕其匹”,“实天人也”这种写法不足为奇,《聊斋》令人惊奇的还有培育美人的方法,如《恒娘》写恒娘将不得丈夫宠爱的女子,打造成为丈夫专宠的大美人。其方法步骤有三:一是改造她的风姿仪容表情,二是设计改造她的衣着服饰,三是结合男子的心理“喜新厌旧”而“欲擒故纵”,让男子见到她日日新靓。恒娘是这样说、这样做的:

尽去敝衣,袍F袜履,崭然一新。

代挽凤髻,光可鉴影,袍袖不合时制,折其线,更作之。

试使睨,曰:“非也,病在外眦,试使笑。”试使笑,又曰:“非也,病在左颐。”乃以波送娇,又冁然瓠犀微露,使朱效之,凡数十作,始略得其仿佛。

至于床笫之间随机而动之,因所好而投之,此非可以言传者矣。

人情厌故而喜新,重难而轻易,譬贫人骤得粱肉,则视脱粟非味矣!

又再三交代要男子三求一允,才能“保鲜”、“固宠”,这正是整旧入新,欲擒故纵之法。这些有多处与今日整容、美容的理论,十分相似。

这些美容秘籍还不是蒲公的宝典,蒲公的留后人之金针是对人体器官的易置移植,最典型的是《陆判》中的“换心”、“换头”。“换心”说的是陆判将好友的文思不畅之心,换为灵慧的文思大畅之心(当然,这是传统说法“心之官则思”,心脏管思维而非今日科学之论)。这似乎不合现代医学,但确是现代医学可行的换心手术。“换心”已成为当代常见的疗治心脏的手术了。

“换头”说的是陆判应友人之请为其面容不美的妻子,换了灵秀美女的脑袋,由姿容平庸变成“长眉掩鬓,笑靥承颧,画中人也”。换接颈项则有“红线一周,上下肉色,判然而异”,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换头”手术。

“换头”是现代医学的一大难题,蒲松龄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预言家。能将人类这一重大的医学科学难题,预言得如此美妙,如在目前,令人神往。蒲公智慧启迪后人,成就伟业,为人类造福。即此一端,蒲公就应获诺贝尔文学、医学奖。谁人读此,能不为蒲公叫“好”!

四、《聊斋》文学语言,人所难及的特点是“移石为金,自然美趣”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聊斋》的文学语言赞佩有加,誉其为用言“炉火纯青”、“生动精彩”、“用典得当”、“细腻入微”、“诸子百家,信手拈来,落笔成春,挥毫成趣”等等,这些当然是《聊斋》笔墨的优长。

《〈聊斋志异〉好在哪儿》也说《聊斋》“语言简洁到不能再减一个字的程度,既具有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赋予文言语汇以活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愚意以为,《聊斋》文学语言人所难及是“移石为金,自然美趣”。这八个字是蒲公特色!这点最集中的篇幅是《仙人岛》,丈夫无视妻子告诫“此婢不可近”,大胆与婢女偷情,结果得了“隐疾”,又不敢告诉妻子,只能痛苦忍着,一天与妻子对面,见妻子目如朗星,秋波闪亮,就说:“卿所谓胸中正,则眸子t焉!”而妻子接口答:“卿所谓胸中不正,则t子眸焉!”“t、眸”偕音。两句引文,令人冷俊不禁,尤其是妻子的答词,真是绝妙好词。紧接着为丈夫治疗,细摩患处曰:“黄鸟,黄鸟,无止于楚!”,丈夫听了大笑,笑罢,病也好了,这“黄鸟”八字,是《诗经》上的,蒲公妙手移来,春光四射,万金不易。正是“移石为金”的最佳证实。

其它如《莲香》,莲香与燕儿轮回重逢,想起燕儿,以“此似曾相识之燕归来也”答,移用晏殊词,也恰到好处,妙趣横生,如此等等。自然和谐,美雅风趣,令人叹为观止。说蒲公是语言圣手,公允足当。

五、蒲松龄为写《聊斋》倾毕生精力,深入生活,思考生活,四方交流,获取题材

蒲公不仅对身边耳闻目击之事,深刻思考其中的含义和动人所在,还不断与人交流,汲取众多题材。相传经常在路边设一小摊,摆上茶烟,留请来往过客稍歇,讲点故事,蒲再“闻则命笔”。这种深入生活,获取题材,再进行深度加工,足成佳篇。如清朝写“于七之乱”的诗文不少,可是哪一篇都比不上《公孙九娘》的感人至深,动人至切,正由于蒲公的“深度创作”,才使《聊斋》成为绝世妙文。这种心力,这种精神,这种举措,让千千万万后来者心仪不已,赞佩不已,叫好不已!

《琐记》读后感 篇三

有时候忍不住会想,严厉的爱与宽松的放纵,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那个“别人家孩子”与自己的区别真的那么大吗?仔细想想,区别,真的怪可怕。

《琐记》读着读着,一丝阴冷的气息爬上我的背。它仿佛是青绿色,像是衍太太的“和蔼”的笑容。她笑得眼睛弯弯的,嘴里说出的却尽是在孩子们看来很温柔,在大人看来却很恐怖的话语。种种行为,无不让人感到惊恐。别人家孩子在她跟前,像是无自觉地被摧残,还是以极其温柔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却是天下父母心。

同样是孩子,到底为什么要这样蹂躏别人家的?或者说正因为是同样的,才会想让自己的孩子显得更好?区别,怪可怕的。就是因为这种讽刺的原因,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坏掉了,被指向邪路了。而那位太太,还是笑着旁观与自己家有区别的孩子,一步步走向毁灭吗?

区别,让人心狭窄了。

《琐记》读后感 篇四

当沉浸在二月的我们还在肆无忌惮地寻觅快乐时,那种悄悄来临的快乐危机在某个深夜总是慢慢地充斥着我的心。

曾经,我很疯狂地沉浸在游戏中,摆脱学习的重担,我没有想太多,很郑重其事地允了那句“活在当下”的话。感到有点浑浑噩噩,但快乐令我兴奋。毕竟是个小孩。

那只是上学后的第一个假期。当源源不断的“开学”、“放假”这类词语闯入我的读书生活时,哭泣、欢笑、哭泣……具备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让我哭笑不得,开始不知所措。毕竟是个小孩。

后来,在糖果与鞭子“循循善诱”中,我们也这般熬了六年。小学毕业时,有人问我:“六年里,你经历的快乐和伤心哪个多?”我有点语塞。拼命翻着以前的事,才发现每一年都那么相似,六年的快乐与忧愁都大同小异,滤出了一丁点儿的收获,有点失望。毕竟是个小孩。

痛苦与幸福轮回着,但终有尽头。而我现在依旧在所谓的幸福中吧,我不敢像大人一样看透了尘世,那样只会让自己痛苦。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应该好好珍惜。假期是休息的,学校是读书的,懒得把两者牵扯在一起。好好玩,好好学。以后的'事让时间带我们去吧。这只是一个孩子的想法。

琐记读后感 篇五

今天闲来无事,随手读了读《朝花夕拾》,翻到《琐记》一章,读后颇有感悟。

文中写了“衍太太”的一言一行,表面看来像是在夸赞她,实际却讽刺了她的虚伪举止。在父亲故去后,作者去衍太太家中时,被唆使去偷家里的东西变卖,最后还被诬陷。其实在当今的社会上,仍会有很多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带有衍太太的色彩。表面上装好人,实际心肠是很坏的。教唆别人去犯罪,自己不得罪人,如今是大有人在。

而后文所写去学堂一事,则更耐人寻味。一天的时间都消磨在一科的学习上,满脑子的英文或满脑子的古文。与其这点相比,当今的学习是非常合理的,文理搭配,学得轻松自在。学堂中根据等级的分别,竟然连宿舍的好坏都算在其中。好的就在人前耀武扬威,不好的就低头不敢言语,连走路都要让他三分。现在不也是一样吗?这一点确实需要改进。

作者去日本时,谨记教诲,却帮不上忙。封建制度使人本身的思想也被囚禁,怪不得鲁迅先生要医好人思想上的病。

琐记读后感 篇六

离别之前,我对张仲秋说,回去之后我再好好读读。他说要是能够提点建议那是再好不过。回来后,我一直忙于一些事情,几乎是把这事情全忘了。某一个晚上,他在网络上看到我,提起这事情,我又记起来了,感到十分惭愧。居然把张仲秋先生交代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这几日稍微有点时间就拿出来读,每次的感受都不同。首先我要说《刘家老屋》是一部好小说,说好当然有理由。对于小说而言,我比较喜欢侧重时代命运的那种。就比如说《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生死疲劳》《檀香刑》等等。前面两部和历史扣得比较紧,与平凡生活扣得比较紧;后两部与时代命运扣得比较紧,甚至有讽刺和嘲笑。这两种我都比较喜欢,好小说必须具备这两种。小说故事当然是十分重要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看的是故事,好不好看是个大问题。一大批读者不会去猜测和想象,更不会去分析作者的意图,在他们看来直白地表述,看得过瘾,看过后还在回味,回味的当然是怎么回是这样,其实这对于小说家来说已经足够了。

《刘家老屋》很有意思。写这部小说的作者不是路遥,也不是陈忠实,更不是莫言,他叫张仲秋。是湖南省浏阳市国土资源局的干部,还担任过领导职务。现在闲下来了,于是提笔写点文字。这点我就佩服他,在中国很少有人会这样去做,觉得做这些没有什么意义。张仲秋想做点事情,他认为自己这辈子剩余的日子就是写小说。几年时间出版了两部长篇,另外一部已经完成了书稿。他的写作热情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得出来的,也许就是因为有这份热情才写出来了那么多文字。我记得他在学习班上,谦虚地说自己出于爱好才写着玩,其实读过张仲秋的小说后,你会发现《刘家老屋》有它的价值。我之所以把这篇读后感的标题取之为《属于读者,也属于甲》,我想强调两点,一是读者的欣赏眼光,二是小说的地理位置。这部小说无论的故事还是情节都虚构得很好,作者沿用了太多的现实故事,比如拆迁,又比如老屋的消失,这些都与当下的环境和生活紧密相连,不仅把现实照进了读者的视野,还让读者感受到了老屋的无奈,这又不得不让人产生了忧患意识。我想向读者强烈推荐《刘家老屋》,推荐的不仅是甲,我希望还有乙丙丁。当然我强调的甲是地域,是作者性格,这部书会是某个地域的产物,想到这一点它的价值显得更加伟大。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会呕心沥血地想到时代命运,都会深切关注时代的发展,会对时代有着强烈的批判。似乎好小说都在是批判人类的不足,这样估计可以弥补过失而更好地促进时代文明。张仲秋深刻地意识到了这点之后,大胆地从两个侧面进行了渲染。不仅是在同情弱者,还对弱者不够坚强进行了批判。那些人的生活,那些被命运枷锁紧琐的生活,有些锁是打不开的。生了锈,或者丢失了钥匙。

《刘家老屋》显然不存在了。它的命运注定了会从地球上消失。我去北京地质博物馆的时候,思考过一些问题,我对地球的演变很感兴趣。当发现地球也会把山变河,再把河变成山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人类的最终归属其实不是属于甲,也不是属于刘家老屋,其实是属于地球。生活在哪,在哪出生,或者在哪成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如何对待生活。每个环境都是特定的,也是自由的。有了这层自由思想,张仲秋等到退下来后写小说也就不会感到惊诧了。

评论家在评判小说的时候有几个致命的指标。有年龄,比如我们今天看到一些显眼的标题,70后,80后等等,我可以肯定那些骄傲的70后和80后消失之后,90后绝对会占领时代风骚。有资力,比如某个省作家协会主席,断定他就是如何知名。又比如是某个大学教授,他就一定学术渊博。都不会用心去真正体验作者的想法,每个人都有思想,就像自然一样,缺少了水不行,缺少盐和铁同样不行。人体也是一样的。贯彻到我们的写作中,小说就一定行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这也是不行的。如果文学脱离了现实,这样的文学是鬼神之说,如果文学少了精神,这样的文学也不会有价值。之所以《聊斋》和《西游》能够流传千古,最主要的是让人的精神有了依托。而恰恰当现实遇到空虚时,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精神支柱。在《刘家老屋》里可以看到精神寄托的踪影,这也是小说成功的地方。

离开北京已经好些日子了。我依然念念不忘在北京的每一分钟,张仲秋先生是我此此结交的朋友。还得感谢他赠送于我的《刘家老屋》。离别的时候,我没有与张仲秋先生告别。在桌子上留了一张小纸条,祝愿他的小说写得越来越好!我得补充一句,对于《刘家老屋》的建议就是写得太好。相信它是属于读者的,也会是属于甲。

《琐记》读后感 篇七

《琐忆》里反复强调鲁迅先生幽默与讽刺的特点。而对鲁迅先生的这种幽默确实值得我们探讨一番的。幽默,是个外来语,即Humour。而寻找*有关词汇,古时只有“徘伏”、“诙谐”、“滑稽”等字眼。例如宋代有位诗人姓石,一次外出骑马不留意掉了下来。人们看了便嘲笑他。而他却拾起帽子,弹弹灰尘说:“多亏我是石博士,若是瓦博士,可就完了。”近乎是自我解嘲了。

而**的正宗幽默是:一位音乐家教国王拉小提琴。国王当然拉得很整脚了。音乐家便对国王说:“音乐家分为三等:第一等是一窍不通的人,第二等是水平糟糕的,第三等才是像我这样技艺高超的人。恭喜陛下,您已经跃入第二等了。”

这种幽默既巧妙地说了真话,当然也不会惹得龙颜大怒,真有把山一般的沉重都化为风一样轻盈无形的力量。而英雄柏修斯只有借助幽默这面镜子的帮忙,才能避免因直视女妖的'脸而使自己化为石头,又能砍下女妖的头颅,而从中飞出双逸轻灵的飞马。正是在这种慧义上,我们才珍视鲁迅先生文章中那种幽默语言的力量,每次读他的杂文,总为其中弥漫的幽歇风趣、力透纸背的风格而感染。心想:人说他“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若少了这幽歌,也会是言之无趣,行而不远了。

看一出意大利戏剧,客人向主人自谦说:“我是您最末仆人衣服上的最后一粒纽扣。”而主人含笑回答说:“这粒纽扣但是宝石做的。”这样机智的对话,说明双方都富于幽默感,因而自然会成为交际场上的佼佼者。那位闻名世界的女作家斯塔尔夫人,据说其谈吐的幽默与诙谐会令反对她的人都心悦诚服,以致拿破仑**命令她不许进人巴黎方圆50里之内,以免受了她的感染而放下了自己的原有立场。

幽默竟有这么大的力量!

所以我就明白了鲁迅文章那千钧的力量!

《琐记》读后感 篇八

这个寒假的天气却是不错的,阳光明媚,晒得人暖暖的,这样的境况委实适合泡上一杯香茗,读上一本好书的。好书如此多,从其中挑出一本来也绝非难事,在书架上翻检的时候,目光不由的被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而引,信手拈来,这个明媚的午后就由它陪我了。大概了翻看了这本集子,文章不多,仅十篇。读完小引之后,便决定顺着文章的目录一片一片的读下去。第一篇的题目叫做《狗·猫·鼠》。鲁迅现在的文章是极有思想的,这题中的猫鼠狗自然也绝非是去写那猫鼠狗的各种秉性,而是借猫鼠狗这三个动物来借喻时下的人们的生活****。虽说本文的题目为《狗·猫·鼠》,而先生的众多笔墨都用来写自己的“仇猫”。先生仇猫有许多的理由,猫的秉性和一些人很相像,看似乖巧,实则暗藏着“妖气”;先生还是既不喜欢猫的叫嚷声的,听到猫的叫嚷先生总要嫌烦,而这个猫则是更像及了那些与先生叫嚷的“名人”,先生自是要去仇猫的;还有一条也是先生仇猫的缘故,但凡猫若是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这却是和当时一些人的做法无二的,一旦手中有了他人的把柄,必是会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自己享受着其中的“乐趣”。这是何等病态的一种社会形态,笑人无妒人有, 那确实是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悲哀。先生仇猫委实不是口头**,先生对付猫自有一套办法。开始只是从家中养的'一只花猫下手,逐个推广,以致后来猫都从来不接近先生了。

文章至此,先生的态度已是明确至极了,而此时,先生笔锋一转,又引至了一只他收留的小隐鼠,隐鼠与那些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的大鼠是决然不同的,而先生的这个小隐鼠似乎也是葬身于猫之口中,随后来得知是长妈妈所谓,但是,先生和猫之间的矛盾委实不能“相逢一笑泯恩仇”了。细细品味,先生所言的狗鼠猫,其实就是**了先生所生活的时代的三类人。先生用极其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这三个阶层,先生正是以笔为枪,抨击了那个时代的“名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弱者的同情和**,而那些“名人”各种媚态,对弱者的各种折磨,先生也嗤之以鼻!先生的文章或许我还读不懂其中的真味,但是却能深切的感受到先生对那个日渐浑浊的世道的无奈与悲切,他用他的笔战斗着,挽救着奄奄一息的**民族。向先生致敬!

鲁迅先生的文章实在值得回味,反反复复的看才能大概了解其中滋味。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先生的文章的评论,说先生的文是只可浏览不能详读的,盖因先生实在是个忧国忧民的**文人吧,这等的境界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今天看了先生的《朝花夕拾》册子中的第二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也是颇有些感触的。这篇文章,先生用深沉隽永的笔描写了一个在先生家做工的女性,长妈妈。

文章着重写了先生幼年时与长妈**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先生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先生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开篇介绍长妈**时候,铺成直叙的写了长妈妈名字的由来,人物的性格,甚至对于长妈妈那个“大”字形的睡姿也反复提及。后面通过对于长妈**言语行为,也给了读者一个很直观的概念,其实所谓长妈妈也就是那个时代下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有一些陋习,但是也有敢于创新的可爱一面。

琐记读后感 篇九

近十几年来笔者一直处于教学第一线,也积累了些许经验和总结,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推荐的必读名著)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引领学生走近名著

当前的初中生课外阅读随意性比较大,有猎奇的,选择言情、武侠类小说、港台套餐类流行小说乃至是卡通片之类;有求利的,选择《作文宝典》、《作文大全》、《中考满分作文》之类。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走近名著。

1.顺藤摸瓜式延展性阅读的指导

向学生推荐名著的方法很多,比较直接且有效的方法有写推荐语和介绍精彩片断。

从学生的心理来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初步了解而未曾谙熟的事物往往有进一步认识的强烈兴趣。许多名著在语文教材中有其选文。利用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这些课文但对原著不甚了了,因而希望能知道全貌或其结局的心理契机,写好名著评述和推荐语,或介绍其中的精彩片断,能比较直接地激发学生对该名著的阅读欲望。如七年级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后,向学生介绍《伊索寓言》里的一些小故事,短小而生动的故事,画龙点睛的结尾,马上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都饶有兴趣地阅读起了这本名著。教师又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克雷洛夫、拉封丹的寓言故事。由课文延伸到课外,由某部名著带出类似名著,是指导学生顺藤摸瓜式进行延展阅读的一个方法。

2.合作交流式评述性阅读的指导

教师的推荐对学生阅读可以起到先导作用。而学生间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感受相似,阅读后容易形成共同的话题。在教师推荐的基础上,发动学生互相推介名著,互相交流体会,有助于阅读活动的广泛展开。

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是组织三、四人的阅读小组,选定一部名著,分头寻找资料,然后综合资料,确定介绍的重点和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陈述和讨论,建立该名著的初步概念,以促使全组同学于课后对名著作深入的阅读。

互相推荐好书促使各小组阅读兴致高涨,各组各人介绍好书的方法也别具一格。通过互相推荐和介绍促进了学生间的对话,而推荐和介绍本身就是对好书的评述性阅读。

二、引领学生走进名著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是因为它有极其深厚的人文内涵。一部名著,光读一遍是不够的。而且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读同一部书,可以有不同的收获。以下是笔者常用的两步阅读指导法:

1.蜜蜂酿蜜式的浏览性阅读

我们要求学生俯瞰扫描,整体把握,以了解大致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弄清楚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为目标。

2.仔细品味式的鉴赏性阅读

(1)摘录精彩描写,进行仿写练习

名著中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指导学生仿写语言大师们的某种写法,可以让学生拉近与名著的距离,产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质量。如学生看了莫泊桑作品后,不由被作家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手法折服,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模仿。实验证明,仿写名家名作始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2) 归纳感人情节,写出读后感想

阅读名家名作过程中,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而且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加深对名著理解的有效方法。如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疑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向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返……

这是小读者读了《李清照传》后的一段感悟,可以说,小读者从李清照身上汲取了积极的精神力量,这就是阅读了好书的功效。

(3)依据人物言论,写出鉴赏文字

读了名著的人物,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鼓励学生写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不仅读深了名著,而且提高了作文的层次。如学生读了《朝花夕拾》中的《琐记》后,有了这样的思考:

生活中,像沈四太太这样的人其实大有人在,也许他们常常会被误会,但最终会被世人所认可。而衍太太这类人,为数亦不少。他们不仅如此,还是一个造谣者,他们像投资专家一样侃侃而谈……

小读者在阅读大家名作后对作品中的人物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并且进行了联想,可以看出小读者的思考水平和写作能力。这样的习作写多了,学生的作文也就自然有了自己的思想。

三、引领学生走出名著

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也逐步加深,完全有可能在阅读中能提出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精妙的地方,无疑是一种乐处,但假如读者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则更是一种收获。

如许多同学都喜欢读《水浒》,书中英姿飒爽的好汉、替天行道的壮举令人热血沸腾,但有一位同学反复阅读后,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梁山起义被描写得轰轰烈烈,然起义目的究竟何在?怒骂世道污浊的一百零八将何至分金大买市、全伙受招安?宋公明,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仁义之士竟也以招安为终极……

说理透彻,又富有人情味。教师在此基础上及时加以引导,学生也就能够在其他作品的阅读中发现更多的问题。

经典名著,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缩写,能够穿越时间的隧道和历史的长河,为人们所长久研读。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精心组织,科学引领,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名著这方精神的沃土上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王振斌.在初中素质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浙江省教育学会实验学校研究会初中组金华会议内部文件. 2006年5月

佚名.课外阅读方法.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语文基础.2006-5-9

琐记读后感 篇十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习惯;兴趣

阅读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理解语境的重要方法,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十分有助于学生展开写作,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提升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大课题。

一、加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力度,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习惯

老师的辅导和引导是初中生展开阅读的一大助力,在展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时,主要包括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这两种。老师在选择阅读书籍时为了提升学生对文化的感知力,应选择具有教育内涵和意义的古汉语文化课外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领会中华文化的广博,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阅读课外书时,应当重视吸取课外书中的精髓,重视对初中生自身的启发和影响。老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式,即教导学生在阅读时不能仅仅只用一种阅读方法或者阅读一种题材的书籍,应以阅读目的的不同为依据来选择相对应的阅读方法,这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阅读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略读、精度和默读,如果要阅读具体的某一类书籍,那么就可以分为累积型、领悟型、鉴赏型和消遣型这四类阅读类型,不论采取哪种阅读方式都是以相应的书籍为依据展开的。消遣型书籍有《读者文摘》《意林》等,而《散文》《少年文艺》《少年文萃》等类属于累积型阅读的书籍,而《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课内读物则类属于领悟型阅读。

二、注重良好课堂气氛的烘托,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更加浓厚,而兴趣正是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的关键。培育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能力,应以现实的教学状况为依据,使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角,老师应当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够明确学生心中的想法,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培育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关键的一步。这时,老师应当对学生阅读的取向进行摸底,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的书籍,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提出恰当、科学的阅读问题,进而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学生就会投入到积极的探求阅读答案的行列中,完善学生阅读书籍的意识和理念。通常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在学习《观沧海》这篇课文时,让学生通过对作者曹操生平的介绍,引申到《三国演义》,运用多媒体将“望梅止渴”的典故播放出来,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并且提出“大家已经知道曹操乃一代枭雄,那他有什么特点呢?另外,还有与之相关的故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自主地阅读《三国演义》,进而探索老师的提问,整个探索中学生就会有目的性。

三、重视对课外阅读方式的优化,提升课外的阅读效率

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的基础是课外阅读所采用的方法,这主要体现在阅读技巧上。要想提高阅读质量就必须有优质的阅读方法作依托,运用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好的阅读方法能起到凝练提取阅读技巧的作用。在阅读某篇文章时,应当重视了解本文的作者生平、写作年代和中心思想等,并且学习品鉴文章。(1)重视解读文章标题,文章标题往往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因此,解读文章标题能够强化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将内容限定在主题的框架之内。比如在学习《邓稼先》这篇课文时,整篇课文都是围绕邓稼先来讲,将这一主题点明,就有助于学生投入到阅读中。(2)记录好优美的句子和词语是阅读文章的又一大要务,重视积累语句,为今后的写作做铺垫。同时,要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改掉学生阅读一知半解就放弃文章的习惯,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还应当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老师应当具有亲和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视学生为朋友,分享交流阅读心得,这样就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保障。

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老师长期在语文教学中摸索出符合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方法。老师应当加大指导学生阅读的力度,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教学课堂得到优化,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阳丽娜。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23.

叶美球。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琐谈.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4(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