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最新8篇】

故事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那你知道关于讲述“励志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书法家的故事 (荟萃,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书法家的故事 篇一

祝允明诗书戏**

祝允明是明代书法家,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性格豪爽,疾恶如仇。

有一位知府的儿子,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有一天,这位少爷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好多帮闲文人也帮忙吹嘘,有人提出必须要请祝允明来给文章题字。

请帖送到了祝允明家,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提笔写下了两行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府看后,大喜,帮闲们也说好好好,真乃诗文合璧,交相辉映。

不久,这事被唐伯虎明白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一个朋友不解,唐伯虎解释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写得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离题万里。”

祝允明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年,二人一同到杭州游览。这事被杭州太守明白了,太守想请祝允明在一幅古画上题字,但与祝不熟,于是便请自己熟识的唐伯虎来疏通此事。

这太守为人吝啬贪财,祝允明想借此机会教训教训他,于是提出要三百两银子做润资。太守只给了一百两。祝便打定了一百两的主意来回敬。

这幅画叫做《柳堤送别图》,画面上曲曲折折的河堤,四面皆是柳树,小船待发,河岸上一女子正与人依依惜别。祝允明沉吟片刻,便在画的上方写了如下几句:“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写毕,便派人将画还给了太守。

太守一看就急了,这叫什么玩艺儿,急忙派人把唐伯虎找来。唐伯虎一看,也觉得祝兄闹得过分了,答应与祝允明交涉此事。yingbishufa.

祝允明见到唐伯虎以后竟然笑了,理直气壮地说:“我的题诗照例是三百两银子,他只给了一百两,我能给他写这么多,就很对的住他了。如果他照三百两银子给,我就把诗补齐,包他满意。”

唐伯虎只好把这意思转告给太守,太守虽然心疼银子,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屈就答应;否则,画毁了,就更亏了。

祝允明按约来到太守家,坦坦荡荡收下银子,便开始挥笔续诗,不一会儿,续诗写完了,众人观看,只见画面上写道:“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任凭你南北东西,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

几句续诗,便把全诗激活,把原本开头几句*淡的诗句也变得有了好处。全诗成了一首带有元曲情调的婉约缠绵的离愁别绪的佳作,人情人景,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拍案叫绝。

书法家的故事 篇二

布衣学者 天生傲骨

邹圣脉(1692~1762年),字宜彦,号梧冈,清康熙三十年生于福建连城县(当时属汀州府)四堡雾阁一个世代从事雕版印刷书业的家庭。父邹仁声是当时汀州有名的乡绅,“通明好古,强记博览”,而且还是“镌经史、秦汉诸书,广而布之”的大藏书家,家有藏书万卷,并建有书屋一座,自名“梅园”。邹圣脉自幼“天授风雅,抒诸性灵”,“年甫六龄,其尊人即为授例南雍,以便专精举业”。在其父指导下,邹圣脉勤奋学习,几乎通读了家藏的经史古籍、唐宋诗词,这为他后来增补《幼学故事琼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科举是许多文人的唯一出路。开始邹圣脉也祈望登科举仕,为国出力,但是,官场黑暗腐败,天生傲骨的邹圣脉并不喜欢庸俗的八股文,所以,尽管他生在乾隆盛世,文才又出类拔萃,却始终得不到考官的青睐,遂绝意科场,潜心治学,以耕读著书为业,最后成就了他的影响几代人的蒙学百科全书《幼学故事琼林》。

邹圣脉一生所著诗文甚多,有《寄傲山房诗文集》四册传世,可惜大部分散失,族谱中仅收集他近50首诗,十几篇散文。他的诗歌以写景为主,散文则以传记、序、祭文为主。邹圣脉的创作原则与众不同,主张“诗本性情,不事穿凿”,反对华而不实、牵强附会的形式主义文风。

古代熟读《幼学故事琼林》的人不少,直至20世纪90年代,翻印或影印《幼学故事琼林》的出版社也不少,但人们对邹圣脉的生平事迹大都不详或日“已不可考”。他晚年隐居闽西僻地山乡,极少与外界交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本人的知名度。

知识渊博 才华出众

邹圣脉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阅历极深、能诗善文的布衣学者,而且也是一位书法造诣颇为深厚的书法家。其书法源自钟繇、王羲之,自成一家。其父所建“梅园”书屋,“梅园”二字便是由邹圣脉题写。当年每逢乡邻红白喜事,“索文求书者目不暇给”,可见他的书法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连城四堡,有关邹圣脉的传说很多,最有趣的就是广州“挥鞋题墨”故事。有一年,邹圣脉到广州卖书,见一座新落成的高楼门牌很奇特,只书“天楼”二字,中间空一格征求行家墨宝,但接连几天无敢问津者。邹圣脉闻知,一天夜里命仆人备好墨,一时找不到毛笔,他便信手脱下所穿的草鞋,饱蘸墨汁,在“天楼”的中间空格上补上了“一”字,笔力雄浑,与原匾书法浑然一体,轰动广州府。次日,知府派人寻找应征题字者,准备赏赐银两,而邹圣脉却已踏上了返乡之路。他一生怀才不遇,常有英雄失意的感叹。他在《五十自寿诗》中云:“五十无闻岂自诬,半生岁月叹空徂。学书学剑都无就,为马为羊总任呼。”从中可看出他当时凄凉的心境。

家喻户晓 誊满中华

明末清初,四堡曾经是中国有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所刊书籍种类繁多,举凡经史子集、诗词小说、日常应用、医药养生,甚至禁书如《金瓶梅》等,无所不包,其中仅启蒙教本就有几十种,有“垄断江南,行销全国”之说。许多读书人科场中失意后,大多都走上了“开设书肆,以售经文”的道路。腐朽的科举制度和耸人的文字狱扼杀了邹圣脉的才华,晚年的他对名利更是淡泊,潜心治学。其得意之作便是在明末程允升《幼学须知》基础上新增343联的《幼学故事琼林》。书中许多名联佳句都选编自古代经典,如《汉书》《晋书》《宋书》《论语》《孟子》《列子》《左传》《楚辞》《周礼》《史记》等。此书风行海内外几百年,影响很大,深受城乡百姓和儒林蒙童的喜爱。

《幼学故事琼林》在过去几百年中之所以家喻户晓,首先是因其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人情世故、花鸟虫鱼,以及古往今来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可以说应有尽有。故有“读了《增广》会讲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之说。其次,书中不少警句、格言、典故富于哲理,启人深思,是教育儿童立身处事的准则。第三,在编排上采用两两相对的骈俪句式,文字简练,琅琅上口,融识字与求知于一体,是一部生活的小百科全书,也是古典文学宝库登堂入室的指路明灯。该书在四堡印刷发行后,风行全国,是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启蒙力作。据传,乾隆曾派人查寻他,终因书中只署“雾阁”而不明确指遂作罢。

邹圣脉为何要增补程允升的《幼学须知》及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他在该书序言中作了交代:由于程本“碎金积玉,原属无多;摘艳熏香,应备未备”,故“爰采汇书,各增编末;经期可诵,一字一编……务归明晰,一阅了然……如蓝田之琬琰、玄圃之琳琅,能令见者宝之,各欲私为枕秘,因颜之曰‘琼林’”。

笔者曾收藏了一本《幼学故事琼林》石印残本第四卷。该书长26.5厘米,宽15.5厘米,共24页,封面下端有“鸿文书局发行”字样。每页页眉是中英文对照,并将英文读音用汉语的同音字来注读。随后一行是“中华考正新字典”的字及其注释,字体小如蚂蚁却清晰可辨。接下来的一行是各种普通的民间应用文格式。以上内容约占全页的五分之一,最后五分之四页才是正文“文事新增”的内容。此外,该书第一页的“文事新增”前有“西昌程允升先生原本、雾阁邹圣脉梧冈增补、清溪谢梅林砚庸、男邹可庭涉园参订、山阴石韫玉秉楠重校”等字样。据查参订者谢梅林是邹圣脉的挚友和姻亲,邹圣脉去世时,他曾撰写《哭梧冈姻太翁邹老先生仙逝》一文悼念。另一参订者邹可庭,名廷猷,字征鲲,号可庭,又号涉园,是邹圣脉的次子。

增补时间 乾隆最早

该书增补于何年?史学界一直没有断论,一般都只说是晚年。最近,笔者在福建连城县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见到了该书的乾隆版本,所采用的都是雾阁邹圣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序言。一般来说,写序言之日也就是成书之时,由此可见《幼学故事琼林》最早的版本应刊行于乾隆二十五年,也就是邹圣脉逝世的前两年。

此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由谷玉点校的《幼学故事琼林》,在“点校说明”中说该书是邹圣脉“清嘉庆元年(1796)增补”,其说不可信。邹圣脉乾隆二十七年已逝世,哪里还会来增补《幼学故事琼林》呢?笔者不久前请教四堡雕版印刷史专家邹日升,给他看了谷玉点校的《幼学故事琼林》“邹序”,据他对“邹序”的文风研究后认为,该“邹序”不是邹圣脉所作。

书法家的故事 篇三

阅读兴趣;师生共读;长期坚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阅读,谁就不善于思考。”读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真正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最新统计,我国人均阅读量为4.3本,韩国11本,日本20本,英国40本,犹太人64本,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很难把珍贵的眼球从纷繁的网络世界移至枯燥的铅字上。只有通过不懈地努力,才能把更多的孩子引上爱读书的道路上。

一、确立以阅读促发展的办园特色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0~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幼儿在健康、科学、艺术、社会、语言五大领域要求中,最难做到的就是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如果6岁幼儿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谈论图书或故事的有关内容等,这没有语言词汇的积累、没有有趣的阅读和应用,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的。因此,确立以阅读促发展的办园特色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创设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长的前提。

二、具体实施办法

1.在一日常规活动中落实。

(1)开设读书主题课。在中班开设“我与故事交朋友”,大班“我和图书交朋友”的主题课程。经过一个月的学习,通过《我和图书交朋友》《书的种类》《书上的小黑点》《我的图书》等活动课,让幼儿对书的发展历史、书中的文字含义、读书的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每周开设一节园本特色课,每学期教导处为每个年组选10本适合本年龄阶段幼儿阅读的绘本,作为特色课内容,并且每周的“组内公开课”都为“早期阅读教学”,由组长和教学骨干先讲示范课,年轻教师讲模仿课,直至讲好。

(2)设置“妈妈讲故事”课堂,从上学期起每周一节,班级每周请一名妈妈进课堂给全班小朋友讲故事,月初报名,教师排序,一般时间20分钟左右,多数家长都会很配合,认真准备,甚至有的家长会做PPT视频,带礼物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9月份开学时教师可以把各年级故事讲得好的妈妈请来,给本年级的妈妈讲,并给予物质奖励,这样既增加了幼儿听故事的兴趣,也提高了妈妈讲故事的水平和对亲子阅读的重视。

(3)固定幼儿阅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饭前20分钟班级组织集中阅读,要求中、小班老师讲,大班可以多种形式讲(如幼儿讲,幼儿与教师轮流讲等)。每天午睡前十分钟由值班老师给幼儿讲一个经典故事。

(4)教师每天集中读半小时期刊,要求教师三天读与专业有关的现刊,一天可读杂刊,并记读书笔记。9月份开学时,可以进行读书交流,让教师在全校教工会上交流。

2.在环境中创设。为了夯实办园特色,也可以充分利用墙饰的宣传作用,让每一面墙上都挂着幼儿喜欢的故事,下面有故事的名字和与故事有关的话,画面逼真、色彩鲜亮,激发幼儿想象、思考、阅读的愿望。各班级在走廊创设“分享阅读”专栏,有指导家长阅读的文章,亲子阅读经验分享,展示“妈妈讲故事”亲子阅读的照片,能做到及时宣传及时更新。

3.在资源上保障。阅读促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读什么的问题,为教师、幼儿、家长提供适合的故事书、现刊、书籍,是读书的前提和保障,每学期幼儿园管理者都可以组织2~3人购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图书。如:童话寓言类、科普类、漫画类书籍五六百本,每年11月份可以为教师和幼儿订多种刊物。幼儿园图书可以面向家长开放,大、中班半月借阅一次,小班随时可以借阅,要求一次只借2本,每学期大、中班家长借阅的书达到500余人次,小班家长达到千余人次。同时,要求教师每周到图书室为本班幼儿借图书放在班级进行阅读,一周或两周更换一次,每周各班都有固定自由阅读时间,一般20~30分钟,小班、中班可由教师讲,让幼儿在这种书香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4.在活动中推进。4月24日是世界读书日,幼儿园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这个活动开始一周前各班就要进入活动筹备阶段,各班老师向每位幼儿征集看过的故事书2~3本,制作海报;培训售书员3~5名(要求中、大班幼儿),当天可以让各班在精心装饰的柜台上摆上书,根据书的质量,分为定价1元、3元、5元,家长领着幼儿随意挑选,活动时间上午为7点半到8点半。9点开始,大班老师把幼儿分成2~3批,由老师带领他们去图博馆看书,带领中班幼儿到校园书室看书,小班则安排在教室听老师讲故事。各班卖旧书的钱再到书店买新书,教师把买到的图书放到班级的图书角。活动结束后,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一本书,送给老师。

开展爱读书讲故事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讲故事。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讲没学过的故事,能力弱的幼儿讲学过的故事,也可以降低学段选择,小班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幼儿也可以选择儿歌或古诗,这样要求的目的是达到人人参与,并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语言表达及敢说、会说方面有不同的提高。在活动中评出讲故事小能手、讲故事小苗苗、讲故事小芽芽,人人都能得到奖励,激励幼儿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家长参加,让家长看到幼儿语言发展的变化,以此引起家长的重视,幼儿园举行这一活动,为幼儿营造一个学说话,敢说话、会说话,勇于表达的语言氛围,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促进了幼儿的口语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增强幼儿对故事的喜爱。

开展爱读书演故事活动,每年12月的最后一周幼儿园开展课本剧表演,每班表演一个课本剧,要求幼儿人人参与,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课本剧的内容,大多选择幼儿喜爱的经典故事,如:《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小红帽》《老鼠嫁女》等,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语言得到是提高,而且表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对故事有了更好的体验和理解,这种演故事的方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对故事本身的喜爱。

5.在科研上提升。依托科研,找到理论依据,不断地总结反思,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幼儿园管理者大胆地申请省级课题,带领主班教师等教育骨干成立课题组,组员间就指导幼儿阅读方面好的做法不断总结交流,反复实践,最终达成共识,收获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培养幼儿兴趣从学会倾听开始,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想让幼儿喜爱阅读,就要不断地给幼儿讲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声情并茂地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学会倾听;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不同年龄的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是不同的,小班的幼儿要选择图多字少、故事情节简单、色彩艳丽的故事及朗朗上口的儿歌,而中、大班要选择一些故事情节相对复杂,文字较多的科普类、童话类、绘本类、漫话类;为提供幼儿感兴趣的书,男孩子比较喜欢有关车、枪、各种动植物的科普读物、惊险刺激类的故事,而女孩子比较喜欢公主类的童话故事。要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首先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图书,从兴趣出发引导阅读,在游戏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阅读活动要以幼儿兴趣为前提,以游戏为手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幼儿阅读结束后,为幼儿创造多种活动情境或条件。例如:提供表演的头饰、道具,提供绘画的纸笔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游戏。同时,不断征集各班亲子阅读做得好的家长经验材料,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交流,合理控制幼儿接触电子产品,看电视、玩电脑手机的时间;为幼儿营造一个书香家庭氛围,父母要做阅读的表率;为幼儿购买适合的刊物及故事书,并经常更换;每天安排亲子共读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内不宜过长,通过课题组的研究、总结、交流,不断发现幼儿阅读指导好方法。

书法家的故事 篇四

引人入胜法

献计者:乐天妈

推荐布书:大家来洗澡(社会、心理、性格系列)

推荐理由:布书是用棉布缝制的,棉布上既可以印刷文字、图案,不怕被水沾湿,又不会像毛绒玩具那样会产生静电、沾染灰尘,特别适合宝宝边玩边看。

两岁左右的宝宝,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喜欢凑堆儿。小朋友之间磕磕碰碰就是经常的事了,我儿子就常很委屈地来找我帮他出头,有时候又很威风地来跟我炫耀在谁面前逞了强。我这做妈妈的给他讲道理,但是他的小脑袋瓜云里雾里的,唉,也是,这抽象的相处之道,要弄明白是有些难度。

功夫不负有心“妈”,我选择了《大家来洗澡》,这款根据宝宝认知事物的特点所设计的布书,封面上那只呼扇着大耳朵的小灰象,第一时间就吸引了我那调皮儿子的眼球,接下来的引“宝”入胜就水到渠成了。讲完书里的故事,儿子好像明白什么了,拿起这本像玩具一样的书,说要去找楼下的小朋友一起看。呵呵,我的一片苦心还真没白费!

欲擒故纵法

献计者:方方妈欲擒故纵法

推荐布书:婴幼儿顽皮布卡1、2、3(逻辑推理系列)

推荐理由:16种文字和图案,可组合多种故事;引导宝宝多编出一些句子和故事,启发宝宝的认识、想法向四面八方扩散,以促进宝宝“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比起看书来,宝宝更喜欢玩玩具,虽然我希望他能多看一些有益的书,但我不会用命令的语气来指使他,因为这样反而会令他有逆反心理。这个时候七零八散的卡片式图文卡就派上用场了。宝宝喜欢过家家,我就用布卡做道具,让宝宝自己拿着卡片即兴配对组合,玩得不亦乐乎!有次,我在水盆里发现了“菜”卡,问宝宝为什么把卡片扔水里啊?宝宝说,平时都看到奶奶用水洗菜,自己的“菜”自然也要洗洗干净才能吃。呵呵,小家伙还真会有样学样!我们全家经常一人拿几张布卡,和宝宝玩得热闹,这种寓教于乐的家庭互动,宝宝既得到了很大的快乐,又从中学习到不少的汉字和生活常识。

夸张表达法

献计者:丁丁妈

推荐布书:袋鼠妈妈的袋子(认识自然系列)

推荐理由:通过多种材质、玩偶、多种活动件与内客的结合,给宝宝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主动感知与探知的空间。

家里常放《袋鼠护送员》这首很搞笑的儿歌,儿子就对袋鼠充满了幻想,总是怪我没有个像袋鼠那样的袋子,真让我汗颜!一次逛儿童用品店,他看到这个“袋鼠妈妈”,便聊足了劲管我要,没办法,买!回家,我一研究,哈哈,还真是篇好童话。儿子拿着袋鼠宝宝,我拿着袋鼠妈妈,把书里面的内容一边说一边用大、小袋鼠比划,宝宝明白了:原来,袋鼠妈妈是因为粗心,总把小宝宝弄丢了才会自己装个袋子在肚皮上的。我的亲亲妈妈可从来没有把我弄丢过,所以就没有袋子啦!宝宝每次翻看完这本书,都要小心仔细地把袋鼠宝宝放到袋鼠妈妈的袋子里面,说是宝宝找不到妈妈会很伤心的。我听了,好感动……

剧情联想法

献计者:丫丫妈

推荐布书:井底之蛙(寓言、伦理系列)

推荐理由:外形夸张、独特,画面

简单易懂,为您给宝宝演绎这些流传千年的经典寓言故事提供了最佳道具,也可以让宝宝按照自己的思维来讲一讲这些小故事。

女儿3岁了,我常常给她讲寓言故事,因为我觉得寓言故事可以潜移默化地让丫丫理解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而我选择价格相对较高的布书主要还是因为,孩子毕竟有爱玩的天性,加之又不认识多少字,普通的纸质故事书满足不了她的好奇心,也招架不住她的破坏欲。这本《井底之蛙》寓言布书的外形是一只胖青蛙,内页有惟妙惟肖的图画和形象生动的文字,我讲解起来毫不费功夫。丫丫边玩边听边思考,她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过度的自满是没见识的表现。

独立思考法

献计者:家宝妈

推荐布书:龟兔赛跑(寓言、伦理系列)

推荐理由:鲜艳的色彩,幽默富童趣的图画,惟妙惟肖的小玩偶,都是宝宝的最爱。

“书里面有可以打开关上的门,还有胆小又热心的小蜗牛躲在草丛后面,时不时探出脑袋来看比赛实况,小蜗牛可是忠实的龟派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小乌龟哼哧哼哧地跑过来了,马上窜出草丛给乌龟呐喊助威……”

书法家的故事 篇五

课堂阅读教学只能教给孩子基本的阅读方法,而最重要的、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的,则依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但是令家长和老师忧心的是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他们更热衷于电视、电脑游戏、动画片、漫画。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当务之急莫过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正如瑞士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因学生年龄、学段、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各不相同,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我执教二年级语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我校教研的子课题,本学年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我班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引领孩子进入奇妙的阅读世界

“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给孩子读书的父亲》一书作者奥维尔・普瑞斯特科如是说。所以关键是要用书中那有趣味的故事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这是我要做的事情。

第一,展示、朗读有趣的绘本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绘本故事,即图画书,图像丰富,图文搭配紧密,富有文学性,故事性也强,很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如《蚯蚓的日记》,那是一本童趣十足的图画书。书中的蚯蚓在5月1日的日记中写到:“爷爷教过我们,礼貌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我对遇到的第一只蚂蚁说‘早安’,队伍里还有六百只蚂蚁。我在那站了一整天。”看完书,这样一条可爱、憨实的蚯蚓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了。我决定用它抛砖引玉,于是在班上把这本书绘声绘色地朗读了一遍,把书中有趣的画面展示给他们看。所有的孩子异常认真地听着,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知道他们喜欢上这本书了。果真在之后的调查中我了解到班上有十几个孩子缠着家长买了这本书。之后,我经常给他们朗读类似的绘本故事书,如《逃家小兔》、《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等等,孩子们通过绘本故事喜欢上了阅读。

第二,巧妙设置阅读悬念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

悬念能产生期待、产生向往。设置阅读悬念就是让学生产生对读物的期待与向往,从而产生对读物的强烈阅读愿望和期盼。这种愿望、这种期盼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生长点。于是我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讲故事给他们听,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上戛然而止,巧妙地设置了阅读的悬念,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去读。

比如我给他们讲《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的故事。这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作品。书中的小豆豆有许多勇敢无比的冒险举动,如豆豆喜欢跳沙堆,但这回她所看到的沙堆却是搅拌好的糊墙用的灰色泥浆,豆豆跳进去会怎么样呢?说到这我就不说了,孩子们听完我的半截故事都对这本书趋之若鹜,一下课就围了过来,向我借书,以后班上的孩子或买或借都把这本书看完了,还经常来跟我交流。那一段时间里,我常在班上表扬哪个哪个同学看完这本书。渐渐我看到大多数的小孩书包里都带着书,有《淘气包马小跳的系列故事》、《皮皮鲁的系列故事》、《小猪唏哩呼噜》等等,大部分的孩子确实开始喜欢上阅读了。

二、发动家长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有一位名人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发动家长们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是我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重要一环。

首先,我在家长会上阐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我班上有几例成功的例子,如郑铭之家长给孩子诵读诗歌培养了铭之对诗歌的热爱,潘纬哲家长老早给孩子订《婴儿画报》、《小伙伴》等进行亲子阅读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等等。无论是在家长会上还是平时的家校交流中,我都再三地强调孩子的阅读兴趣得从亲子共读做起。

其次,我还常跟家长交流亲子共读的方法。例如“提问阅读法”,家长看完了书产生疑问,向孩子请教;“角色扮演法”,当孩子先熟悉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想象阅读法”,当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等等。此外,我还给家长们发了推荐阅读书目,让亲子共读有章可循。

三、设计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供交流阅读体会的平台

阅读可以是个人的行为,但“独学无友”,阅读就会少了很多的乐趣,阅读若有了伙伴,就能与伙伴分享阅读中丰富多元的收获,再通过老师的组织和指导,就会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因而当孩子们喜欢上阅读的时候,及时地提供分享的舞台会使其阅读兴趣得以延伸。于是,我设计了相应的阅读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小小故事大王”是每周五下午语文课上的“固定曲目”。孩子们把所读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班上的同学听,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得到交流。

每天的课前三分钟“美文赏读”,让学生们把优美的片段朗读给其他同学听,从朗读中体验到了语言文字的奇妙美感,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阅读。

利用队会时间让孩子们谈谈“我最喜欢的人物(或角色)”引发阅读经验的分享。队会上的“童话故事汇演”,最受孩子们喜爱。小组合作一起读一个童话故事,然后分角色表演,孩子都积极参与。经过近一年的积累,我班的孩子们对童话故事真可谓“如数家珍”。

书法家的故事 篇六

关键词:现场鉴定书,检验报告,鉴定结论,检验结论

《现场鉴定书》和《检验报告》是两种性质、作为、制作规范、内容和要求等均不相同的法律文书。我国实行种子质量检验制度时间较长,种子质量检验规程、种子质量判定标准和种子质量检验报告书的制作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处理种子纠纷时,人们对判定种子质量的法律文书即《检验报告》已习以为常。我国采用田间现场鉴定方式确定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事故原因和损失程度的鉴定制度实行较晚,且时间短;除农业部的《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外,尚无其他具体规章制度可供遵循。造成人们对种子鉴定与种子检验不分、《现场鉴定书》与《检验报告》不分。例如,重庆市种子管理站的《关于统一使用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规范格式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了《DB45/T 135—2004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技术规程》、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的7项表格中的《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报告》,就有将《现场鉴定书》与《检验报告》相混淆之嫌。为了帮助组织田间现场鉴定的种子管理机构和实施田间现场鉴定的专家鉴定组正确制作《现场鉴定书》,现就有关问题谈点个人意见。

1 《现场鉴定书》不应称为《检验报告》。

1.1《现场鉴定书》和《检验报告》接收人的社会地位不同。

依据《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质检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和各地、各部门下达的农产品(含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环境和转基因生物)质量监督检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质量普查及产品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纠纷的调查、鉴定和评价等检验工作,承担委托、仲裁等检验工作只是质检机构的任务之一。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质检机构不仅应全部“受理”而且应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检验报告》是质田间现场鉴定是种子管理机构为解决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的原因或者损失程度存在分歧的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接受种子质量纠纷处理机构、种子质量纠纷当事人的申请,为确定事故原因或(和)损失程度而组织农业专家进行的田间现场技术鉴定活动;其不是承担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种子管理机构对符合《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现场鉴定申请,不予受理。得出鉴定结论后制作的现场鉴定书,种子管理机构应当交付申请人,而不是向其“报告”。

1.2现场鉴定法律文书的法定名称是《现场鉴定书》。

田间现场鉴定是为处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而进行的技术鉴定活动,属于司法鉴定活动。司法鉴定活动制作的法律文书的名称应当反映鉴定活动的性质和作用;法律文书名称必须符合法律规范。依据《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种子管理机构为确定事故原因或(和)损失程度这种专门性问题,组织农业专家组成专家鉴定组进行的田间现场技术鉴定活动,得出鉴定结论后出具的法律文书的法定名称是《现场鉴定书》。《现场鉴定书》是田间现场技术鉴定活动出具的法律文书的法定名称。依据《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基本条件》,质检机构对种子的质量进行检验得出检验结论后出具的法律文书的法定名称是《检验报告》。依据《司法鉴定文书示范文本》(试行)说明(司发通[2002]56号),司法鉴定人根据所委托审查的书面资料,通过分析、比较而出具的法律文书的法定名称是《审查意见书》;司法鉴定人对委托咨询或者难以形成鉴定结论的专门性问题出具的法律文书的法定名称是《分析意见书》。在实践中,专家鉴定组以《鉴定意见》、《鉴定报告》、《检验报告》、《专家意见》等文书名称代替《现场鉴定书》的做法,都是不合法的。转贴于

2 《现场鉴定书》不是《检验报告》。

2.1现场鉴定是“会诊”而非“检验”。

专家鉴定组对因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造成事故的原因或者损失程度进行的田间现场技术鉴定活动,类似于医院为对疑难病人或危重病人得出正确的诊断而组织相关医学专家共同进行的“会诊”。质检机构为确定种子质量进行的种子质量检验、为确定土壤质地和肥力而进行的土肥化验、为确定环境质量而进行的调查和测定等检验、化验活动,都是为诊断种子质量事故而采用的辅助技术。这些检验、化验活动,是通过检验特定检验对象后,不加任何分析说明,直接地客观地反映检查、测试所见或实验结果。这些检验、化验活动得出检验结论后制作的《检验报告》,就像医生为给病人看病,对病人进行体检形成的《化验单》和《检验单》一样,是医生诊断疾病的参考材料,而不是诊断结论和处方。种子质量检验报告等检验或化验结果单(以下统称《检验报告》),只能为田间现场鉴定提供证据材料,而不能对事故原因和损失程度进行分析,更不能做出结论。只有专家鉴定组在综合分析各种《检验报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才可判断事故原因和损失程度,得出鉴定结论,制作《现场鉴定书》。检验结论与鉴定结论是因果关系,不是相互取代关系。记载检验结论的《检验报告》是制作记载鉴定结论的《现场鉴定书》的证据材料,《现场鉴定书》才是技术鉴定活动产生的法律文书。

2.2《现场鉴定书》应当“讲理”。

是否讲理是《检验报告》与《现场鉴定书》的重要区别。 关于种子检验与种子鉴定的区别,作者已在《种子检验和种子鉴定的区别》(载《中国种业》2007年增刊)予以论述。由于种子检验与种子鉴定有重大区别,作为种子检验和种子鉴定得出结论后制作的法律文书——《检验报告》和《现场鉴定书》,也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文体不同:《检验报告》属于说明文;《现场鉴定书》属于议论文。《检验报告》是记载监督检验测试机构通过检验特定检验对象(如种子、土壤、肥料等单一因素)后,不加任何分析说明,直接客观反映检查、测试所见或实验结果的法律文书。《检验报告》是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其只记载检验过程及其与判定标准比较的结果,不记载检验人员的主观认识,即不讲道理。在诉讼法上检验结论不是独立的证据,属于书证的内容。标志CMA、CAL的《检验报告》,国家授予其权威性,证据效力较强。法律没有规定检验员必须出庭接受当事人的质询。《现场鉴定书》是专家鉴定组对鉴定地块中种植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鉴定时,充分考虑作物生长期间的气候环境状况、当事人对种子处理及田间管理情况、该批种子室内鉴定结果、同批次种子在其他地块生长情况、同品种其他批次种子生长情况、同类作物其他品种种子生长情况、鉴定地块地力水平、影响作物生长等因素后,进行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事故的影响,排除非事故因素(论据),判断(论证)出造成事故的原因得出鉴定结论(论点)后制作的法律文书。鉴定结论是专家鉴定组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现场鉴定书》既要有结论,又要就得出结论的分析、推理、论证的依据和过程予以说明,即要讲理。讲清道理是《现场鉴定书》的重点。在诉讼法上,鉴定结论是独立的证据,属于专家证言。在诉讼中,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专家应当出庭作证。在实践中,《现场鉴定书》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讲道理或不会讲道理。这也是造成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要求专家出庭作证和专家在出庭作证时常遇尴尬的重要原因。

3 《现场鉴定书》和《检验报告》的格式不同。

依据《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基本条件》的规定,《检验报告》应当采用统一的表格式的格式。该表格只记载监督检验测试机构通过检验特定检验对象(如种子、土壤、肥料等单一因素)检查、测试所见或实验结果,不含有任何分析说明的论述内容,以保障《检验报告》的直接客观性。依据《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和《司法鉴定文书示范文本》(试行)的规定,现场鉴定书应当采用论文式的格式。该文书既要记载专家鉴定组通过现场鉴定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农作物的性状表现、生长发育情况等),又要记载收集、了解到的栽培、气候、室内检验结果等证据材料,还必须依据农业科学理论对种子质量、栽培、气候等因素与事故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对造成事故的原因和损失结果做出判断。分析论证时要做到有理有据、引经据典。《现场鉴定书》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等处理事故的鉴定书的一样,应当依据《司法鉴定文书示范文本》(试行)的规定,采用论文式的格式。

书法家的故事 篇七

关键词:小班幼儿;习惯;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87-03

什么是习惯呢?在最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早期阅读教育重在培养阅读能力。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3~8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如果能养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好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就能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学理层面上的意义姑且不说,从实际生活来看,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至少有以下两大好处:第一,能帮助幼儿找到知识的钥匙。我们一向鼓励孩子提问,并主张家长积极、耐心地回答这些问题。但家长的精力乃至水平毕竟有限,这时候让孩子向书本发问也许不失为良策,而且与家长张口就来的回答相比,孩子对于自己查阅书本找到的答案印象会深刻得多。第二,可以为幼儿将来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少孩子到了小学、中学,开始学习写作时才发现不懂下笔,或笔下文字味同嚼蜡。幼年时就博览群书的孩子则会与之不同,其一下笔就如有神助。原因很简单,文字对他来讲早已驾轻就熟,各式修辞、描绘手法不过是童年经验的再现而已。总之,热爱阅读、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及习惯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可塑性强,又是刚刚进入幼儿园系统的学习,可谓是站在了起跑线上。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开展阅读活动,以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读书习惯呢?现根据笔者平日在园中所做探索予以简要论述。

一、创设良好环境,让幼儿爱阅读

1.创设好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爱阅读提供条件。开展阅读活动,没有良好的文化设施和大量的幼儿喜欢的图书,无异于“水中月,镜中花”。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幼儿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有效的图书阅读教育得依赖于良好的图书环境。这种环境应该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丰富而温馨,图书量要大,品种要多,而且放置要合理,能让幼儿自主取放,此外图书室光线要明亮、地面要整洁;二是适合幼儿阅读,图书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适合幼儿理解。有了这样良好的环境你便会看到孩子很喜欢来到这,拿着书有模有样的看起来。这是幼儿早期爱阅读的必要条件。

早期阅读中还包含着早期识字,通过早期识字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那在平时的环境布置中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将教室里的物品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张贴在各个物品的醒目处,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识字。

幼儿园园所拥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也同样重要。在园区内的公共走廊等处精心设计一些故事长廊、诗歌长廊、儿歌长廊等,让孩子平时走在园内抬头就可以看到图文并茂的各种内容,切实为幼儿早期爱阅读的习惯培养提供养料。

2.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小班幼儿从家里刚刚走入幼儿园,由于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不一样,有的孩子在入园前经常会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念儿歌,有的孩子还根本不爱听故事什么的,那怎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阅读呢?在日常教育活动,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形式:

(1)在上午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为幼儿讲上一到两个故事,而且教师要拿着书讲。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首先为幼儿朗读,激发幼儿今后自己拿书来仔细阅读的欲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点,讲完故事后不要急于提问题,要不然幼儿还没有养成爱听故事的习惯前已经被你的问题吓到了,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听故事就要回答问题。不过多次讲述同一个故事以后倒是可以适当地提一些问题。

(2)在放晚学前很多幼儿多少有些想家了,这时可以播放一些有音乐并适合他们年龄的故事、诗歌、儿歌、寓言等,可以是幼儿熟悉的,也可以是幼儿不熟悉,让幼儿在音乐的陪伴下,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的熏陶。

(3)利用午睡5~10分钟,在午睡房里开一个故事会,用轻柔的声音为幼儿讲述各种各样动听的故事。习惯成自然,时间长了孩子肯定会很期待这段美好的时光,说不定在午睡起来时你还会听到孩子对你说:“老师我梦见月亮姐姐刚刚给我讲故事了,好好听!”此时孩子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你也会因为孩子变得爱听故事而开心。

(4)在所有的活动中教师应该十分注重自己的语言,应该多采用引导性、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爱听、爱表达的愿望,让幼儿在表述过程中找到读书的乐趣,从此爱上阅读。

二、制定阅读规则,让幼儿会阅读

1.认识图书。要学会看书,首先要引导幼儿了解图书的各部分名称:封面、封底、书名、书页。为了让小班幼儿能够更快地记住这些,我们可以根据这年龄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性,将书的各部分命名为:封面妈妈、封底爸爸、书页宝宝,使其拟人化。认识了图书后,我们可以让幼儿按指令打开书、合书和收书,以此来训练。更可以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幼儿爱护书,不撕书、不折书,不能让“书的一家人”哭。

2.取放有序。要学会看书,其次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取放常规。教师应该把自己教室里的书的总体情况和幼儿一起来总结一下,然后与幼儿一起制定标记贴在图书架上,通过“找朋友”、“送图书回家”等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图书分类取放的方法。还应该利用幼儿愿意积极主动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来管理自己班级的图书架。人员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以能力强的带动全班幼儿的积极性。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幼儿在看书过程中书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还应该让幼儿也重视起来。那我们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图书医院”,让所有破损的图书全部进入这样的一个“特殊”机构中,而且是幼儿自己自觉摆放进去。当进入图书医院的书越来越多时,幼儿自然会心疼,就会想办法了。此时教师再出面教育及补救,将是对幼儿的一次很大的震撼。

3.正确翻阅。要学会阅读,正确的翻阅方法是幼儿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看书的姿势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幼儿先学习,再通过看图判断正误的方式,让幼儿真正掌握并学习正确的看书姿势。接着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会按照页码顺序翻阅图书,学会仔细观察画面细节,以及理解故事人物、情节,等等。

三、多管齐下,让幼儿能阅读

幼儿能阅读,就是幼儿能够读懂图书中的内容。从小班开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在听听、看看、讲讲、做做、编编、演演的过程中,慢慢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1.观察理解法: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图书画面内容,让图片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加深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帮助幼儿学会自主阅读图书的方法。

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童谣《蚂蚁搬米》时,教师将三句童谣画成了三幅画,幼儿通过自己观察画面后,能理解到:一只蚂蚁搬不动米,三只蚂蚁才能把米搬回家。

2.悬念吸引法:教师为幼儿讲故事的开头或开头和结尾,留个悬念吸引幼儿带着问题继续看,在看的过程中慢慢解答悬念。运用这样的方法幼儿愿意集中精力跟着走。

例如,引导幼儿在理解《婴儿画报》中《小熊和花》这个故事时,我就先讲了故事的开头:熊妈妈新栽了一片花,可是她要去姥姥家几天,临走前交代小熊要浇浇花,接着讲了故事的结尾:可是几天过去了,花儿都死了。我便问孩子们:花儿为什么会死?小熊在干什么呢?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很高兴地自己到书中寻找答案了。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小熊一直在玩,没有给花浇水。你看问题算不算孩子自己解决了呢?

3.讲演结合法:在讲新的故事时,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对作品进行理解。

比如我们在引导幼儿理解《婴儿画报》上的另一个故事《玩泡泡》时,我便及时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一起动起来:“皮皮猴倒的什么?”(教师做着“倒”的动作)幼儿随即就会学着做,并说出了倒的是洗衣粉。“猫快拿什么来倒?”孩子们做着拎水桶倒水的样子,看着皮皮猴和猫它们的水溶液做好了,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伸手去“你摸摸,我摸摸”,玩得不亦乐乎!小动物们都滑倒在地了,孩子们也一个个倒在了地上,享受着玩泡泡带来的乐趣。小动物们意识到要干净的好孩子了,于是便都起来去洗澡、拖地、扫地了,孩子们也一个个都从地上爬了起了,学着做呢,俨然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小动物了。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学故事,正所谓是玩得尽兴学得开心!

4.问题激趣法:在阅读中教师可采取先提问后看书或边看书边提问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步步深入地理解图书内容,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这种方法也是我们平时在指导幼儿阅读中采用的比较多的方法,这是按照幼儿正常的思维顺序,遵循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5.看后质疑法:幼儿的想法是多样的,充满着不可预期性,他们往往会在阅读活动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包括质疑的想法,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然后通过适时恰当的指导,以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有时教师也可以巧设一些这样的问题,来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6.读后表演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一般我们总会为他们选择这样的题材作为阅读材料:拥有拟人化的动植物,包含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等。为此在阅读延续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可以用一些制作好的故事中的人物头饰、道具和背景,再现故事内容。为了拥有更好的效果则可以引导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学说角色间的对话,让幼儿在表演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当然幼儿能阅读不仅要读懂,还要能创造。因为创造是不断的,在不断的创造中幼儿可以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让你的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思考。

书法家的故事 篇八

【关键词】低年级;家长;兴趣;方法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一二年级,即八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可见,低年级是进行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在低年级就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那么,课外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爱好,一种习惯,阅读的行为会伴随孩子一生。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阅读的能力低,要引导他们进入课外阅读,并不容易,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下面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

1.家校联系,做好课外阅读的准备。

1.1 家校沟通,提高认识。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课外阅读是高年级学生的事情,有的家长甚至认为,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不务正业。因此,只有让家长对课外阅读有正确认识,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力量,学生的课外阅读才可能顺畅、高效地进行。

我利用学校的家长会、家校联系平台,用各种成功的教育案例和教育家的理论研究,让家长们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它更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2 教给方法,有效引导。一年级的孩子,大多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仅靠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如果硬让他们进行独立阅读的话,一个故事,一本书看下来磕磕绊绊的,学生的受挫感会很大, 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必然大受打击。而能最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是家长了。因为学生的课余时间,家长陪伴最多,在学生接触课外阅读的初期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就会较快地进入课外阅读。因此,我建议家长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孩子一把。有的孩子识字量少,就需要家长多花一些时间为孩子讲故事,在孩子听故事的过程中,巩固生字,认识新的生字;有的孩子的识字量较大,可以让孩子独立阅读图文结合的书籍,家长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阅读一些纯文字的书籍。

1.3 根据需要,提供书籍。每个孩子阅读的“口味”是不同的,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兴趣购买或借阅书籍。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对于刚进入课外阅读的孩子,吸引才是最重要的,家长不要用自己“有用”的眼光来强求孩子看他们不喜欢的图书。

2.激发兴趣,走进课外阅读

低年级学生对书籍的认识还不深,书籍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有趣的东西,也可能是一种负担,一个任务。因此,我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对书籍产生积极的情感。

利用早读课,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低年级的孩子最感兴趣的当然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故事了,而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故事更是妙趣横生。哪吒传奇故事、阿凡提、青蛙王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都成了我的“鱼饵”。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书籍里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这时,让学生回家找找有没有这样有趣的图书,拿到学校里来,和老师分享一下。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借给老师,老师把自己的图书借给学生。然后,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借阅图书。有了兴趣的指引,再加上“书非借不能读也”,学生就慢慢进入了课外阅读了。

教师推荐书目和学生自选相结合。如果学生的课外读物都是自选的,那么教师难以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水平,如果都是教师推荐的书目又不能兼顾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化发展。所以我推荐了一部分书目,如《小猪变形记》、《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爷爷一定有办法》、《小猪唏哩呼噜》、《哪吒传奇故事》……同时鼓励学生去看书,找来更多好看的图书来推荐给老师。

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上,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持续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小小故事会”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和同学们分享故事,“图书推荐会”上学生们纷纷把自己钟爱的图书介绍给大家、“我来续讲故事”,更是精彩纷呈,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能力,“图书漂流会”把个人有限的图书资源流通起来,变少为多。

建立班级图书角,把自己的好书带到图书角,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图书角里,我还设立了读书卡,里面是图书角里的图书名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图书的内容,最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这也是老师了解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一个途径。

搭设激励平台。在班级的显眼位置,我设立了班级课外阅读之星的评选图。根据读书的数量,一个学期读六本书的学生授予“学士星”,读七本书的学生授予“硕士星”,读十本书的学生授予“博士星”,让学生拥有如游戏过关般的兴趣和热情。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周活动,在活动中,针对教师推荐的几本书进行答对有奖活动,奖品当然是学生喜爱的个性化的文具和好看的图书了。

3.指导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有了家长的支持,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的课外阅读还要有方法的指导。

在阅读初期,我让学生给爸爸妈妈布置作业,让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内容由孩子选定,爸爸妈妈不能讨价还价(漫画书除外)。过一段时间,我让学生和家长比赛讲故事,鼓励把比赛的成绩报告老师,老师把它上墙公布。

叶圣陶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外阅读的方法要从课内的阅读开始。我主要教给孩子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内容提炼法。看完一本书后,看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把书本的内容说清楚。

第二,精彩情节说说看,把书中最精彩的情节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如让学生阅读《青蛙王子》这个故事,我让学生扮演青蛙王子和公主的角色,在角色的饰演过程中,体验到了阅读和参与的乐趣。

第三,质疑问难法。书中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哪些地方的情节不够合理,请你质疑问难。如引导学生读《狐狸列那的故事》这本书中的《列那狐偷鱼》故事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列那狐用什么方法偷鱼?它为什么能偷到鱼呢?

第四,批注法。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学会找出好词好句,在有趣、有疑问、有体会的地方做批注。把这种习惯迁移到课外阅读上,如果是借阅的书籍,可以做读书笔记。

有了这几种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多一些的理解和感悟,更能把书本的内容内化和运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用书丰富孩子的世界,让孩子的“人生银行”里拥有一笔丰厚的“文化存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