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次高考家长网为您整理了8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一作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一作文 篇一
《诗经·小雅·鹤鸣》中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字面上来解释这句话,就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磨石来打磨玉器;往更深层去理解,亦指借助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吸取别人的经验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善于取他人之精華,去己之糟粕。“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们虽然创造了“十全十美”这个词,却从未有人能做到。有人寄厚望于古代先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孔子也自谦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连孔子这样的圣人尚且需要拜他人为师来学习别人身上的长处,何况芸芸众生呢?
大自然总是能给人许多启示: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所以浩瀚无涯。做人也该这样,广泛地学习吸纳别人的长处,才能不断丰富自己。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那些开创了一个朝代鼎盛时期的君主便是很好的例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历任君王,凡是能从前朝**的原因中总结出教训并能改之的,大多能使国家富强繁荣,他们自己也可以千古流芳,为人称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事物的发展也遵循这个规律。一家公司,或是一间小店,若是不能学习同行的优点并运用到自己的经营中,必然无法成为行业佼佼者。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也是如此,*从古代起便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丝绸之路、****……各地互通经济,商贸往来,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最后融合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再看清**,固步自封、坐井观天,造成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以史为鉴,时刻自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是一株小草,只要不断汲取营养,终会破土发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 篇二
那是1934年秋天的事。由于党内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红四方面军被迫离开了鄂、豫、皖老苏区,翻过秦岭、巴山,进入四川建立了通南巴根据地。当时,在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怕牺牲,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粉碎了四川军阀田颂尧部38个团的三路围攻,消灭了敌人一万多人,使四川的军阀刘湘、杨森、刘文辉等都被震惊了。他们联合起来,由刘湘负责,出动了110多个团的兵力,向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六路围攻。川军凭借巴山天险,以青龙关为核心阵地,构成一条二百里长的防线,堵住四方面军的去路,企图在三个月内把红四方面军“困死消灭”在通南巴地区。
这样一来,红四方面军面临着一个最艰苦最危急的时期。根据地逐渐缩小了,部队越住越集中,军民的粮食供给更加困难。战士们经常以野菜、竹笋代食,或者以尚未成熟的玉米充饥。同时,弹药也十分缺乏。为了解决弹药问题,战士们不得不把每颗子弹壳都捡起来送到红军兵工厂改装成子弹,在战斗中千方百计地把敌人尸体上的弹药捡回来补充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敌人不断地进行攻打,即使不打,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也都会活活饿死在这个地方的。如何改变这个极其困难的处境?惟一的办法就是打开青龙关,突破敌人的防线。
就这样,红四方面军开始了意义重大的奇袭青龙关的战斗。青龙关位于万源西南的南天门和石人坎之间,是川东北高山之一,海拔约2500米,黑黝黝地耸入云霄,活像一只猛虎守在川陕交界的咽喉道上。守卫青龙关的敌人是汪涛龙师的一个旅,该旅武器精良,自称“能攻善守”。我军来到关下,连续发起几次攻击都未获成功。
总指挥亲临关下视察,从望远镜里观察了青龙关的阵势,然后召开了作战会议。会上各级指挥员纷纷出谋献计,有的主张硬攻,有的主张智取。主张硬攻的说:几十万正规军都不在我们话下,难道还吃不掉几个地方杂牌军?我们先以猛烈的炮火开始,再以突击队猛冲,一旦得手,哪怕争得一隅之地,也会乱了敌人阵脚,然后大部队乘势而上,便可一鼓作气拿下青龙关。主张智取的人说:青龙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加上守敌是地头蛇,地形熟悉,又都是些兵油子、亡命徒,战斗力甚至超过正规军,所以只宜智取,不宜硬攻。认真听了各方面的意见,右手一挥,胸有成竹地说:“我同意智取,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智取。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我们要充分了解敌人情况,然后才能确定智取方案。”于是,把侦察和攻打青龙关的重任交给二七四团。
善于攻坚的二七四团全体指战员决心不辜负的希望。副团长易良品偕同作战参谋周学义带着侦察小组到敌阵地周围进行秘密侦察。他们披星戴月,攀悬岩,登峭壁,钻荆棘,闯狼窝,通过仔细观察,基本掌握了敌情。青龙关,莽莽苍苍,山向坐南朝北,三面悬崖绝壁,地形极为复杂。主峰完全掌握在敌人手里,从主峰鸟瞰下面,山下每一个角落无不落入视野。东、西、南侧几条羊肠小道随着陡峭的山坡,时而蜿蜓盘旋,忽而扶摇直上。小道两旁有的地方巨石相夹,只容一个人侧身而过;有的地方则岩如斧劈一落数丈。每条小道都有敌兵把守。北面则尽是悬崖峭壁,自古以来根本无路可通。崖下荆竹丛生,延伸到三四十米以外。荆竹全被斩断,留下几寸高的竹剑,竹剑锋利无比,密密麻麻,拔地而起,形成了一个“刀山剑树”网带。竹剑稍疏的地方,敌人撒满了三角铁丝。大概敌人自以为这里有天险可凭,看去虽有哨兵游动,但无重兵把守。
通过侦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后,周学义度量轻重,权衡利弊后向易副团长提出了“避实击虚,以北面为突破口”的作战意见。易副团长将这个意见向作了汇报,说:“好!这就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虽然征服悬崖峭壁是个难关,也会有牺牲,但比起正面硬攻,那困难和牺牲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采纳了这一意见,制定了“巧夺北峰,夜袭青龙关”的作战方案。易副团长和周学义根据这一作战方案作了具体部署:以第二营为主,挑选50名身强力壮,具有一定跳跃腾挪基本功的战士,从北峰悬崖突上青龙关主峰,直取敌人旅部;一、三两营埋伏于东西两侧,待二营出发时配合进攻,以迷惑敌人。然后,协同兄弟部队全歼青龙关及其附近之守敌。
8月9日夜10时,部队经过南天门向青龙关前进。出击前,周学义根据侦察中所掌握的情况,向50名勇士作了详细的介绍,哪里有藤葛,哪里有石缝,哪里有灌木丛,哪里是危险区,怎样隐蔽,怎样攀登等等,周学义交代得清清楚楚,大大增强了50名勇士的必胜信心。
8月10日凌晨1时30分,奇袭青龙关的战斗开始了。50名勇士在周学义和副营长陈金玉率领下,趁着天色墨黑,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北峰之下,他们矫健如飞,越过刀山剑树来到峭壁脚下。勇士们腰系长绳,攀藤附葛,像猿猴一样向上飞跃。遇到上不去的地方,先把绳子甩上去套住灌木丛,然后沿绳而上。有的被尖锐的岩石和荆棘刺伤,有的摔了下来,可谁也不吭一声,咬咬牙又继续向上爬。天遂人愿,一方面在一团漆黑中敌人什么也看不见,成了瞎子;另一方面也由于敌军过分相信天然屏障,放松了警戒。因此,当我50名勇士登上北峰崖顶时,敌哨兵连气都没吭一声就被制服了。突击队一直摸到敌旅部驻地的一座古庙内,占领了青龙关制高点。当时,敌人毫无防备,正东一处西一处地睡觉,有的在抽大烟,有的在瞎吹牛。他们得意忘形地说:“红军就是变成鸟也飞不过青龙关!”
突然一阵枪响,周学义和陈金玉率50名勇士如神兵自天而降,直插敌人心脏。与此同时,在一、三营配合下,二营主力向关上猛扑。敌人腹背受击,慌作一团,胡乱开枪。经过两小时的激战,白天还气壮如牛的敌军,此时一个个被打得焦头烂额,举手就擒。部分敌人妄想持枪顽抗,当即被勇士们击毙在古庙里和附近的森林中。我军消灭了敌汪涛龙师的一个旅部后,迅速地占领了青龙关主峰。
青龙关一失守,敌人活像一窝无头的马蜂,乱窜乱撞。10日拂晓,我二七四团乘胜向敌纵深楔入,其他兄弟部队则由左右两翼发起进攻。在我军主力部队一连串的打击下,先后歼敌两个旅一万余人,刘湘苦心经营的百里防线一下子就崩溃了。这一仗打得敌人闻风丧胆,真正打出了军威。二七四团受到红四方面军总部的嘉奖,被授予“夜摸常胜军”锦旗一面,在红军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小学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本学期,我结合自己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专业技术水平
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本文来自小草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讲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本文来自小草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我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六年级2班,学生比较重视数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被责备,学**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班里的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本文来自小草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 篇四
玉雕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82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尽管原因尚无定论,但对于玉石崇拜的现象却遍布南北东西,并非偶然现象。
随着历史的发展,玉器的用途先后发生了多次重要变化。除了读者已经耳熟能详的红山、良渚、齐家等文化时期外,苏州草鞋山和张陵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出土了距今4000至6000年的玉器。
从祭祀使用的“神玉”、代表等级规制的“王玉”走下神坛,流入民间,成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均为之趋之若鹜的风雅之物,这也促使民间制玉的技术和艺术水平不断提升,并根据各地人文特点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笔者在本系列访谈录中曾经介绍了多位来自苏州的玉雕大师,相信读者们对“苏作玉雕”的发展历史和工艺风格也已具备了一定了解。不过每当说起苏州的玉雕,人们往往都会立即联想到相王弄、光福镇这些关键词,如同舟山核雕,郁舍书画一样“标志鲜明”。这次,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光福镇玉雕行业背后一支鲜为人知的骨干力量,那就是本文的主角――朱玉峰老师,以及他所在的迂里村……
人杰地灵・师出名门
自古以来,苏州便是一处风物清嘉之地,不仅物产丰富,更是人才辈出,素有“吴地风雅”的美名。苏作玉雕作为自古流传的一个风格派系,在整个玉雕工艺的历史中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当地的人文风土密不可分。
史料中对苏州的制玉工艺不乏记载,尽是赞美之词。南宋范成大编修的《吴郡志》就有五代广陵王钱元V令吴郡玉工颜规于王府便厅解玉的记载,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上更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之说。明代以后,苏州的玉工人才辈出,如贺四、刘谂、王小溪、陆子刚等的技艺都名震京师,誉满四方。尤其是陆子刚,在民间玉工行业中被奉为鼻祖,与他相关的奇闻异事数不胜数。直至乾隆年间,宫廷设立了“琢玉馆”,广召苏州工匠进京制作玉器,从此“苏邦”玉工和玉器便是声名远播,饮誉四海。
时至今日,喜爱当代玉雕的藏友对于相王弄的鼎鼎大名已经是耳熟能详。然而,90年代初才逐渐发轫的相王弄,在苏州的玉雕行业发展历史中相对只能算是“后起之秀”。
就近代玉雕行业的发展来看,苏州市光福镇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鼓励下,为民间手工艺从业人员提供了大力的扶持,以玉器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将曾经很多流散在外的工艺人寻找回来,并最终转变为玉石雕刻厂。经过系统地培训、管理和经营,不仅使民间艺人在技术和艺术上进行了全面提升,更将这一惠民产业大力发展,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广福镇就已经拥有从业人员千余人。
在光福镇的整体行业氛围影响下,迂里、山墩、浩度等村大队于1976年先后创办玉器厂,成为了当代苏州玉雕的先锋。直至九十年代以后,整个镇子中从事玉雕及相关行业的人员数量就已过万,成为了光福镇玉雕产业中重要的核心力量之一。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其名气并未随着业务的扩大而崛起,一直“低调”地向艺术品和收藏市场输送着精美的作品。
朱玉峰老师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光福人,可以说是自幼就在玉器的琢磨声中长大,终日穿梭于村里大大小小的玉雕工坊,耳濡目染。似乎对于他来说,从事玉器雕琢的工作就是如此的天经地义,顺理成章。
学校毕业后的他于1993年进入了东渚镇吴荣峰玉雕厂,开始了学艺之路。与其它学徒一样,为了更快、更完整地了解工艺步骤和生产流程,他们必须在师傅的教导和带领下将每项工作都学会,学精,面面俱到。从小型器物的纹饰琢磨到大型器皿的出胚成形,每道工序都要繁复尝试,不断练习。要知道一件玉器从原料到成品,其中几十道工序,全部做下来,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勤学苦练,努力钻研之外,更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要成为出色的玉雕创作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琢玉需要非凡的耐性和细心,这是显而易见的。但与此同时,手上的劲道也要长期磨练才能到位,说是个体力活儿也不为过。在厂子里的这些年来非常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教导和栽培,正是他们的指导和信任为我的雕刻技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可以说是终生受益的。”朱老师如此回忆当年的情形。
学有小成之后,朱玉峰老师开始进一步探索玉雕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手段。即便不考虑技术难度和制作风险,也还要选择一个自己今后主攻的门类潜心钻研下去才能成功。玉雕种类非常多样,除了传统的把件、摆件、牌子、炉瓶外,还要考虑题材问题等。于是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朱老师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也在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作品类型,希望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玉雕之路。 碧玉茶壶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朱老师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在1996年,他有幸拜入上海玉雕名家严嘉德门下,正式成为了一名入室弟子,随严老师继续“修行”,精进技艺。严嘉德老师以古代风格玉器与动物形象玉雕而闻名,器皿件古意深厚,动物件栩栩如生。拜入他的门下不仅使朱老师的技艺日渐精湛,更重要的是也直接影响了他日后的玉雕风格及定位。
“严老师在我玉雕事业的发展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一笔,至关重要。在他门下学习的那段日子,老师对我们这些徒弟们如父如兄,除了把专业知识亲囊相授之外,平日也是照顾有加。”朱老师回忆到学艺时的情景,给笔者讲了个记忆深刻的小故事。
记得当年有一次,严老师给了他一个任务:雕一只小老鼠。这次任务的目的,一来是为了锻炼他的手力和眼功,二来也算小小考验一下。这个“命题作文”听起来容易,但仔细分析一下“作业”的内容,实则极为复杂:首先,小老鼠的手里要捧一颗花生,这对整个作品的构图、比例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况且花生表面的纹理需要极大的耐心仔细处理,着实不易;第二,花生壳要开口,里面的花生仁必须能够活动,又不能掉出来。要完成这样的设计,必须完美结合镂雕、掏膛等技术手段,同时还要考虑到花生仁的表面抛光等问题。丝毫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作品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作品的设计本身已经极具难度了,而为了完成如此高难度的“作业”,严老师只给了他一块极小的玉料用来创作。在这方寸之间做如此多的文章,还要做到面面俱到,细致入微,难度可想而知。
“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熟练的技艺之外,还要高度集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容不得半点差错。”朱玉峰老师接着略带自豪地笑了笑,说道:“当然,我的作业老师还是满意的”。
喜爱传统玉雕艺术的读者可能知道,严嘉德老师无论在玉雕技艺还是教育方面都拥有杰出的成就。除了朱玉峰以外,另一位当代玉雕大师――俞挺老师也出于他的门下。然而白石先生曾有名言:“学我者生,仿我者死。”正所谓师傅领进门后,个人的修行才刚刚开始。如何探索适合自己的技术和艺术风格,灵活运用从师长处学到的知识才是迈向成功,自立门户的关键。
原则上说,要想取得杰出的成就,就必须对所研究的事物具有全面、透彻的认识与理解,这在任何一个领域内都是适用的基本原则。“老师于我有栽培点化之恩,我汲取老师传授之精髓,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使其融会贯通到作品中,这样才能形成我自己的风格。”朱老师继续说道:“大巧不工,大拙胜巧。我一直秉承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在力求显现出玉石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感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掘、提升其自身价值。”
朱老师认为,玉石乃是大地所结出的精华,得来不易。它们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决不能一概而论。玉雕艺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因势造型,如此才能创造出巧夺天工,精美传世的玉雕作品。在充分突出玉石本身优点,掩盖瑕疵之外,也要充分利用材料,不可浪费,将材料的利用率发挥到极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一作文 篇五
小时候曾听过这样一则寓言:公鸡和猫头鹰相遇,公鸡喃笑猫头鹰不认识太阳,猫头鹰嘲笑鸡不认识月亮。
这两种动物,一个是昼行夜伏,一个是昼伏夜行,它们的活动时间只是一天的一部分,因此对整个一天的了解都是不完整的。试想,如果它们不是互相嘲笑,而是相互请教,认真地了解一下自己所不熟悉的另一半世界是什么样子,那么它们对于这个世界(起码是一天)的了解不就更全面了吗?
同样地,如果每个人都虔心地向别人学习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和自己所认识不到的道理,那么每个人的学识经验不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吗?古今中外,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爱因斯坦,一代物理学巨匠,学识不可谓不渊博,见识不可谓不深刻,可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在创立相对论时也曾向瑞士苏黎世大学的一位教授请教过非欧几何的知识,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并不是很强的,还需要请教和学习。如果他像前面所说的公鸡或猫头鹰那样,以自己高深的物理知识而自矜,那么我们现在恐怕就看不到《相对论》这样伟大的、划时代的物理学巨著了。
*的历代学者也十分注意虚心向别人学习。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写《天工开物》一书的过程中,不断深人民间,向工匠**们学习生产经验和技术,从而在加强自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理性认识,写成了*第一部工艺百科全书。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而每个人由于生活范围和认识能力的不同,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不全面而且不完全相同的。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既有自己熟悉的一面,也有自己不足的一面。如果每一个人能够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缺点,那么他的认识水*和认识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就会趋于完整。正如古人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综上所述,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无论对于哪一个人都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力**,让我们都虚心地向别人学习吧,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 篇六
小个马夫掌军权
石友三,1891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东卡伦。1908年,因家境不佳,石友三辍学从军,投陆军第三镇吴佩孚营当兵,随部队从长春移驻河北省廊坊。不久,第三镇发生兵变,他无路可投,离队流落北京。1912年,时为奉军营长的冯玉祥在北京招兵,见他虽其貌不扬,倒还机灵,于是就招他当了自己的马夫。
石友三自跟了冯玉祥后,因为会处事,深得主人的青睐,不久当上了冯的贴身侍卫。冯当旅长时,他当了连长,并选心腹高树勋作为自己的副官。次年他升任三营营长,并结识一营营长韩复榘。1924年,冯玉祥升为西北边防督办,同年9月,冯任国民联军总司令时,他又成了第六师师长。
短短13年内,石友三从一个马夫成为一师之长,冯玉祥对他可谓恩重如山。1926年3月,冯玉祥令他与韩复榘一起去攻打雁北、大同等地的阎锡山部,石、韩开始表现还不错,可两个月后,因晋军据险以守,两部伤亡很大,二人遂产生厌战情绪。
对冯玉祥恩将仇报
大同守军长官傅汝钧是韩复榘的参谋长李树春在保定军校时的同学。于是,韩通过李的关系与傅暗中妥协,舣方议定“韩不攻城,傅不发炮”。韩将此事告诉了石友三,石与晋军前敌总指挥商震也有师牛关系,他亦与商秘密联系,订下了互不侵犯协议。就存石、韩存大同、雁门两地与晋军对峙之时,奉军相继攻陷了多伦和沽源等地,使冯玉祥的西北军军部所在地张家口直接受到威胁。
冯玉祥当机立断,率两北军弃守南口,沿京绥线向两溃退。阎锡山乘机出兵天镇、阳高等地,并进攻孔家序车站,使西北军腹背受击。而石、韩两部却因与晋军早有协议,不仅未受追拦,还在沿途收容了许多散兵游勇,势力骤增。不久,二人见冯玉祥大势已去,便一起归降了晋军。阎锡山为了让石安心从晋,还从军中选派了一名顾姓美女送给他做了姨太太。适时,冯玉祥正在苏联搬兵,一切都蒙在鼓里。
石、韩降晋后不久,冯玉祥从苏联回国,他一到五原,即通知石、韩前来开会。二人因心中有鬼,不敢前往。后经冯的信使张允荣和萧材一再解释,表示不计前嫌,再加上石父的严责,骂他不该忘恩负义,石才回头听令。
冯玉祥为防石友三再反,便把石部编为总预备队,不让他与敌方接触。并派高参李秉璇到石部任参谋长,实为监视。石虽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不久,石部在南口为奉军所败,官兵纪律涣散。为整治军纪,石友三枪毙了一个姓籍的团长,该团长是石敬亭的外甥,其意自有所指。后在攻打雁门关时,石友三又命张自忠限期攻下水峪口,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张与石敬亭素有交情,他的目的无非是想借刀杀人。结果,张识破了他的诡计,逃离了该部。由此,石友三便与石敬亭、张自忠结下了仇恨。而石敬亭与张自忠均为冯玉祥的心腹。
与捉迷藏
在鱼台战役中,石友三大败的心腹之患孙传芳,收复了济宁,对他进行了嘉奖,并赏大洋7万元。石受宠若惊,遂派秘书刘郁周秘密到徐州向蒋致谢,于是蒋又赠了他10万元。
是年秋,石友三部被缩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4师,兵员约两万多人。冯玉祥因两北军保留过少,大为不满,遂离开了南京,从此蒋、冯隔阂日渐加深。等到与李宗仁的武汉战争结束后,冯决定先发制人,动员讨蒋,但又怕阎锡山抄其后路,因此,他将豫鲁两省的军队都撤到陕西和河南西部,迫使阎与其一道反蒋。
韩复榘因与早有勾结,当冯号召讨蒋之时,他就决定叛冯投蒋。又因石、韩曾有默契,蒋便在暗中委任石为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并又送去50万元。
1929年秋,石友三奉蒋命由许昌移防亳州。恰逢安徽省主席方振武酝酿反蒋,被蒋解除了武装。蒋原定要石接方的职务,可又改变了主意。石于是对蒋产生了不满。同年12月9日,石在浦口车站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与蒋决裂。他先扣押了蒋的代表卢佑,后用大炮向南京猛轰。一时间,南京各部院乱成一团。石则见好即收,率部北撤河南商丘。
1930年春,冯、阎再次酝酿讨蒋,劝说石一致行动。石友三权衡利弊,遂决定与阎、冯共谋伐蒋大计。8月上旬,阎、冯所部在陇海线上对蒋发动了总攻。石部首先将驻防在通集的蒋军击溃,并乘势深入到曹庄寨。曹庄寨距柳河车站仅三十余里。石友三获知蒋正在柳河车站督战,遂分兵两路发起攻击,意欲活捉。
可天降暴雨,行动困难,蒋的援军陈调元部率先赶到,击溃了阎锡山部。石友三见讨蒋大势已去,率部北撤新乡、安阳。当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后,石又第一个响应,再次反戈一击,背叛冯玉祥。
张学良大失所望
石友三之所以会投靠张学良,主要是看中了他在东北的地位,想利用他在东北的人际关系扩充势力。1931年初,他亲赴沈阳拜会了张学良,表示愿意与张结为同盟。张学良大喜,当即发给他20万元。
石部经过整编后,兵员已达数万,雄踞平汉铁路中段。阎、冯下野后,石友三肆无忌惮地抢夺地盘,最后竟打起了张学良的主意,张对石大失所望。
1931年5月,、陈济棠等在广州组织了国民政府,随即派人到顺德,许石以国府委员和第五集团军总司令之职,又汇款50万元,以示友好。石受了汪、陈的任命与接济。当时,张学良的章弟张学成来到顺德,告石说张学良已病死,此时的东北军群龙无首,不堪一击,力劝他攻占北平。石不由大喜,以为讨张的时机已经成熟。7月中旬,石宣誓就任广州政府的第五集团军总司令,他把部队扩编为9个军,以孙光前为前敌总指挥,开始了讨张行动。
然而,当战斗打响后,大批东北军援军赶到,石部大败,数万人马就剩下四千余人。从此,石友三走入了低谷。再后来,他竟与日本人勾结在一起,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坏事,沦为名副其实的大汉奸。
死有余辜
对石友三恨之入骨,为了更好地将他控制在手中,先后派了臧伯风去给他当政治部主任,李子强去给他当顾问。蒋的用意石友三岂能不知,因此,他授意其总参谋长毕广垣去应对臧、李二人。谁知毕早已被蒋收买。
石友三察觉到了蛛丝马迹、对毕产生了杀心。但他已无力对毕下手。这时,他又想到自己的老部下高树勋,奈何自己以前也有颇多对不住高的地方。石友三忽然记起时任鲁两行营主任兼游击总指挥的孙良诚过去跟自己的交情还算不错,而且他还是高树勋的老乡,何不托他去向高说情,表示自己愿与之言归于好呢?
但高树勋此时已是的人了。当高树勋从孙良诚口中得知石友三愿与自己重修旧好后,立即向蒋做了汇报。听罢终下杀掉石友三的决心。高树勋定下诱杀石友三的方案后,对孙良诚满脸堆笑地说:“我与友三是患难兄弟,有什么不可解除的意见呢?你把他请来,我们好好谈谈。”
1940年12月1日早晨,石友三与孙良诚来到高的军部。寒喧后,高突告有事,要暂时离开一会儿。大约半点钟后,4名手持短枪的彪形大汉闯进屋,不由分说将石友三绑起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 篇七
其实,团长应为何石,并非何侠,是“石”与“侠”客家发音之误。
何石,字玉山,普宁市南园村人。1895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以农民干部杰出代表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他是二战时期东江地区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之一,红十一军劲旅四十七团团长。1929年11月,在北上策应红四军入梅县时在五华坪上战斗中牺牲。
我从上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从事普宁的党史研究工作。我在何石的战友郑国钊、胞姊何包等口述和作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写下了他的传记、革命故事约二万多字,发表在全国各级有关刊物上。
现在,何石的家乡,他的故居和村史馆都挂有他的遗像及经历简介,供人们瞻仰。
1962年我亲访古大存同志时,谈及何石,因1929年10月至11月在四十七团北上策应红四军南下梅县的战斗中,古大存是总指挥,与何石彼此熟悉,古大存对何石赞赏有加。
“侠”与“石”客家话混同,所以把“何石”写为“何侠”,应是整理回忆录者的笔误。
至于何石牺牲后,继任是洪楚才一说,我访问了许多同志(包括五华的同志),对洪楚才的生平履历、牺牲情况都一无所获,不明究竟。
查阅档案文件,发现1930年6月15日中共广东省委、中央军部南方办事处给东江、惠属两特委及十一军、十二军军委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总指挥部对两军进展中的联络,各方面的交通网,及一切军事技术等工作,应有详细的计划,尤其对于集中攻坚策略要灵敏运用。要纠正以前的拼命主义,尤其是干部的死亡(四十七团已死了三个团长,每次战争连长比士兵牺牲的多)应特别注意。”
四十七团牺牲的二个团长是何石、李斌,这已弄清楚。何石于1929年11月26日在攻打坪上敌据点时牺牲;李斌于1930年4月25日在攻打惠来隆江镇时牺牲。所以查清夹在何石、李斌二个团长中间牺牲的团长,便能弄清何石牺牲后继任团长的问题。
1929年12月2日中共东江特委给西南施联辉并转四十七团团委的信中,提到何石牺牲后继任团长的问题,有这么一段话:“团长问题,东委必当负责派去。但目前无法决定,暂时由你处设法指定同志,如海云同志可以时,也可着他(他的问题已告知团委),你们如能在西南找人来做团长更妙。”据此,继任团长不是陈海云,事实上陈海云也没有牺牲,他是1933年叛变革命而后被处决的。那么继任团长是谁?东委提出如能在西南找人来做团长更妙。西南施联辉,当时是指潮阳、普宁、惠来、揭阳四县联席会议化名。因为四十七团战士是这一带的子弟兵,当然团长由这一带的人来担任最合适。究竟这人是谁?有待查考。
1986年12月中旬末下旬初,笔者往揭阳参加有关会议,会议期间,参看了1958年8月31日揭阳卢位美的回忆材料,其中有一段让我得到很大的启发:“1930年春,古大存所领导的十一军(笔者注:此时十一军未成立),分一部分又向新圩进攻,我在惠来开会,无来参加(即第五次攻新圩)。但此次攻入圩内后,得胜的红军要回上八乡山,途经丰顺县属的埔仔寨村。埔仔寨人自称‘土山皇帝’的张源泉,乘红军无备,唤其喽哕伏击,团长陈开基阵亡。他是普宁县宝镜院人,何石同志牺牲后由他任四十七团团长。……”
1986年12月27日,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前往陈开基家乡洪阳镇宝镜院村进行调查。
据健在的陈开基胞弟陈开板(此时75岁)称:
“1926年塔脚办农会时,陈开基便参加革命,陈魁亚任县委书记,县委设在宝镜院时,陈开基便跟随魁亚到各地活动。
1927年,普宁农军‘四・二三’暴动失败后,开基跟随陈魁亚撤退到海陆丰,后随农工救党军北上,失败后曾与林苏到过武汉。1928年末回东江继续参加革命。
1929年一次回家。他说:‘东委叫我去军校学习。据说是去军校学习军事,校址设在八乡山。’
1929年10月,红四军进东江,他随何石的四十七团北上配合,据说任团参谋。
1930年春天,大南山同志来报讯,说开基在何石牺牲后,继任团长。民国19年(即1930年)正月在丰顺牺牲,葬在丰顺一个山上。”
笔者查阅“革命烈士登记表”:陈开基,党员,牺牲时24岁,埋葬地点丰顺。民国19年正月,在丰顺牺牲,当团长。
小学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八
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在学校教科研室的带领下,六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目标导学、质疑探究、当堂反馈”的教学步骤**教学,当然,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许多困难,我们采用了实践——反思——共同探讨——再实践——再反思的方式,想办法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学生的分析
六年级是学生转变阶段,除了学生心理的变化外,学习方法也将产生巨大的变化,有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掌握等等这些变化,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这些转变,在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六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对任何事物充满了好奇,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符号语言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积极思维、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方法的培养,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为长期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
二、教育教学总结
1、小学最后一个学期,形成习惯。良好的学**惯是学生不断提高和进步的有利保障,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六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各种“规矩”就非常重要,其中包括课前准备时,将课堂练习本打开;上课读书时,用笔指读;读书结束后,积极质疑;课堂练习时,书写工整、规范;当堂训练时,象考试一样紧张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有明确的要求,还需要老师的反复强调和提醒。
2、三清工作,查漏补缺。堂堂清、日日清和周周清是我们的“三清”工作,在还没能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之前,三清工作的开展让我能更加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掌握情况,也让我能及时发现课堂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帮助学生和老师查漏补缺,及时订正学生学习的盲点,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
3、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有三清工作做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加紧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想方设法发现更多学生学**的漏洞,在后来的探究和总结阶段尽量多的解决学生知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三清工作的工作量少一些。所以,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有学生良好的学**惯;有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充分的了解;有教师课堂探究的有效作用;有教师总结提升的方法和思想的提炼等等,总之,高效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的完美配合,是一个可以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问题的课堂。
4、课后反馈,有针对性。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反馈,开始时,我总是掌握不好课堂进度,让过多的讲解占用了学生课堂反馈的时间,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估计不准确,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堂堂清的依据,课堂效率仍然无法提高。后来,通过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熟练掌握,把握好质疑探究阶段时间和效率,即使是5分钟,也要开展当堂反馈,这种反馈有很强的针对性,也为教师课下与学生面对面的辅导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5、引入竞争,激发兴趣。徒弟与徒弟间的竞争,师傅与师傅间的竞争,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竞争,课堂反馈速度的竞争,课堂测试对错的竞争,黑板上板演题目的格式、书写、正确性的竞争,对同学们错误纠正情况的竞争,以及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同学们之间的评价,师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些竞争的引入可以“比”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比”出了班级中浓厚的学习氛围。
6、不断反思,寻求方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学生不会读书;学生为了加快书写速度,致使书写字迹潦草;多次遇到困难的学生,缺乏自信等等问题,对待这些问题我是从每节课的反思中不断总结自己课堂的不足的,从同教研组老师们身上学习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纠正自己错误的教学行为,让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合自己的课堂。
总之,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是在不断的探究和实践中摸索前进的,虽然有困惑,虽然有不熟悉,但新的教学模式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显现在我的面前,我想,我不会放弃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将成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