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祁黄羊教学反思(优秀7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高考家长帮为大家分享了祁黄羊教学反思(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一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年老退休,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晋悼公便让他举荐。于是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这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文章,所以我在导入时,也就从古代人物入手: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会让我们想起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卧薪尝胆;想到林则徐呢?——虎门销烟;这个时候再出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选择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是学生学习过的,又是在复习旧知,可谓一箭双雕。

本篇课文在讲祁黄羊举荐人才过程中,是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诵读,通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同时创设情境对话,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会说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十分容易了。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二

20xx年5月1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学校四楼电教室,我参加了学校“适度教育绿色课堂优质课比赛”。从以往教学来看,一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参加了这次优质课比赛。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一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做手偶表演讲故事时,乐曲音量太大,如果戴上随身话筒,这个环节效果就更理想了。另外,为了追求节奏的动态效果,我采用了在黑板上随音乐直接展示图谱,够直观但不够美观。这些细节都是以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总体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三

《祁黄羊》是一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着重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编者的意思。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意外:

片断一: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了不起的中军尉。

师:你说得很好。

生:祁黄羊是对国家的兴亡、安危特别负责任的一个人。

师:你说得真好,祁黄羊对国家真的很负责任。

生:祁黄羊是大公无私的一个人。

师:是的,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是能看出他的大公无私。

生:我觉得祁黄羊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自己的儿子当中军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举荐了儿子祁午。(老师大吃一惊!但犹豫了一下后,他马上把问题抛给大家)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认真思考,祁黄羊真是这样阴险的一个人吗?

(生再读课文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生1:我觉得说得不对,课本是不会教我们学习私心的。

生2:祁黄羊先举荐他的仇人,再举荐自己的儿子,这样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了。不过,从“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和“多年的征战中”这些话中,我觉得祁黄羊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对国家是非常忠心的。

生3:“‘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又想,又郑重地说”中的“祁黄羊想了又想”说明祁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生4:我觉得中军尉是个有生死危险又关系国家安危的职位,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没有私心。

生5:老师,我的想法错了。祁黄羊推荐人,是拿才能作标准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祁黄羊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我们反复读课文后,一定能感受到这一点的。

片断二: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怎样一个人?

生1: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做事出于公心,很值得推崇。

生2:“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很有谋略,他在军中多年,他对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熟悉,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解狐大病在身。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讨晋悼公的欢心,以达到顺利推荐儿子的目的。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很独到。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然后结合自己知道的春秋战国方面的故事对这位同学的说法展开讨论。

(全体学生继续阅读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停留在第3自然段,特别是“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一句。)

生3:祁黄羊应该知道军中的事情,特别是解狐的事情,因为解狐是一个有名的人,能杀祁黄羊父亲的一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生4:如果我是中军尉,我肯定知道的,解狐有病也是一件大事,作为一位中军尉应该清楚。

(此时老师好像被这些学生同化了,越来越感觉这些孩子是有道理的)生5:我看过电视剧《春秋》,看到许多人太阴险了,会用计谋杀人。

生6:我星期天与爸爸到新华书店,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厚黑学》,爸爸说《厚黑学》就是写厚脸皮黑心肠的一本书,其中很多是春秋战国时的例子。读这篇课文我发现祁黄羊可能真有这种预谋。师:你阅读面真广,说得有一定道理。

生7: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史书上所说的是不是全部是真的?

(看得出这位老师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想了好久才回答。)

师(犹疑地):应该说大部分是真的。

生5:那么这件事全部是真的吗?

师(诚恳地):这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出来,课下我们一起研究,好吗?今天每个同学说得都有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片断三: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历史故事。大家先读几遍课文,然后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再与课文对照自学,怎么样?

生(齐答):好!

(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从《吕氏春秋·去私》找到下面一段文字: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师:请同学们将这段资料与课文结合起来阅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全体学生进行新的阅读并讨论)

生1:课文怎么与《吕氏春秋》中所写的不一样?生2:《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记载没有说解狐大病。生3:晋平公是不是晋悼公?

生4:祁黄羊是推荐解狐为南阳令,课文怎么写成了中军尉,到底课文正确还是《吕氏春秋》中所写的正确?

生5:课文中“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晋悼公说的,《吕氏春秋》中则是孔子所说。究竟是谁说的?

生6:两篇文章中的祁黄羊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师:为什么?

生7:我感觉吕氏春秋中的祁黄羊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人。而课文中的祁黄羊好像是有计谋的。

师:你为什么说课文中的祁黄羊是有计谋的?

生7:因为课文中写到祁黄羊在军中多年,又是中军尉,解狐卧床不起,他肯定知道。所以祁黄羊应该清楚解狐身体不行无法胜任了,他的'儿子自然而然就能顺利当上中军尉。师:你的意思是说课文中的祁黄羊也公也私了?

生7:是有点这样。

(全体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该老师没有对这些答案做出结论,却对学生的思考给予了鼓励。)

写在后面:

这三位老师的教学片断比较成功,可以说是不同教学理念之下三种类型的课堂形式。

片断一中,虽然孩子产生了那种与课文不一致的想法,老师也没有打击这位同学的思考,但最终却将孩子们引回到课文的中心内容上。这也是大多数课堂严格遵循教材思想的一种模式。

作为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片断二是一节敢用自己的思维去评判文章的课堂。虽然课堂上,老师的为难使得课无法进行下去,但这是一节十分真实的课,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课上到这里,我们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搞清楚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片断三则迸发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思维,体现了一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不敢说,所有的课文都要这样教,也没有这种必要,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信息来思考文章内容,一定会使学生具备传统教学所培养不出的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他们是不会这么上的,也没有这种心理准备。

我感觉前两个片断是深入的过程,第三个片断是浅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只有跳出前两种教法,我们才能运用好第三种方法。在简单可行的第三种方法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他们主动的参与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这也许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四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对话,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 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读对话,感受人物

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非常不理解,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解狐很快知道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么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知道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五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面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便查找资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来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后来,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应该渗透教材、拓展教材。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六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为:能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等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研读对话,加强感悟。

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分成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指导学习3——7自然段,“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非常不理解,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人。”学生表示不同意,“能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当时想到的是什么?没有想什么?”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二)交流分享,升华体验。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反复诵读,以及巧妙的“与古人对话”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为突破课文重难点开辟了一条捷近。

祁黄羊教学反思 篇七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内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教学过程:

一、 背景导入

春秋是我国第一次全国大分裂形成时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全国分为140多个大小诸候国,经常发生征伐。其中以晋楚两国尤其突出。在晋悼公继位前,曾经称雄一时的晋先后被楚强占去郑、陈、蔡等地,晋悼公继位时又趁机占了东部要邑——彭城。作为当时的国君——悼公,此时最大的的心愿是(振兴国家、收复失地、打败楚国),而这些愿望的实现都要有一位杰出的将领才行。谁能帮他实现心愿呢。让我们随着一个关键人物祁黄羊-----重回那段纷争的历史。

齐读课题 9祁黄羊

二、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文章讲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

2、 学习生字新词

霸主 征伐 晋悼公 举荐 召见 慎重 避免

3、 交流

文章讲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学生各抒己见。

(讲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荐贤当中军尉的事)

表扬:你真会读书,这十个字就能概括祁黄羊的所做的事

“中军尉”是什么意思?

≮www.kaoyantv.com≯对,中军尉是一官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元帅、司令员。

三、 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小节是写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哪些小节是讲他内举不避亲的?

学生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

3——7小节写外举不避仇 8——11小节写内举不避亲

2、学习3——7小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小节,抓住具体的词句,说说祁黄羊是怎样外举不避仇的?

学生读书

3、交流

a、“我看“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祁黄羊是怎么说的?(郑重地)你郑重地读读。

从你的严肃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什么是郑重地。你再试试。从你的语气中老师知道了什么是郑重地。

同学们想想什么是“郑重地”?(严肃、认真等)你试着读读

假如你是悼公,听到这一消息,你会想些什么?

生:祁黄羊怎么会举荐自己的仇人呢?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生:解狐会不会报复祁黄羊?中军尉职责这么重大。

如果你就是悼公,你会怎样对祁黄羊说?

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并通过朗读体验。

你能当一回祁黄羊和悼公,为我们再现那一场景?

学生体验式朗读。

b、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

此时此刻悼公会怎样说?你试读一下。学生读体会。

(从你的语气中老师体会到悼公的忧心和对祁黄羊的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举荐解狐,可见确实是外举不避仇。

过渡:

祁黄羊向悼公举荐做中军尉,可世事难料,此时的解狐已是大病在身,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于是他又举荐了自己的出儿子——祁午,也就是内举不避亲部分。这部分内容与我们刚学的外举不避仇大体相似。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所用的方法,投影出示:抓住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内心 通过体能式朗读体会人物思想 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前文的学习,一定会运用这一方法将这一部分学会。

4、 学生合作探究“内举不避亲”

5、 交流

6、 理解重点句子“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举”是什么意思?(举荐、推举)

重点词语我们理解了,这句话你能解释了吗?

生说。(推举外面的人不避讳对方是自己的仇人,推荐自己家里人不避讳是自己的亲人)

同学们说的真好,,由这点我们也知道了如果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了意思,我们就可以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了。

7、 通过上文的学习我们知道祁黄羊举荐人才完全是“出以公心”,他以何为“公”?

对,以国家安危为公,也就是以“爱国”为公。

四、 拓展延伸

此时,若你是晋国的一名百姓,或是晋国的官员,或是祁府家丁,或是……,你听了祁黄羊的事情,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我是___________.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学生书写

2、 交流

老师点评:同学们真是祁黄羊的知音啊,老师相信他如果听到同学们的话,一定十分高兴,还会夸我们21世纪的小朋友真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懂得这么多道理,真不愧是我们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3、 祁黄羊举荐祁午后,祁午在战场上捷报频传,晋悼公十分感动,说(齐读最后一小节)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又一次捷报传来,晋悼公更是高兴,他对祁黄羊说:再读最后一小节。

五、 布置作业

搜集可以赞美祁黄羊品格的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外举不避仇 爱国心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教学反思: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想让学生通过总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

师:本文讲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生:讲祁黄羊推荐解狐和祈午担任中军尉的事。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哪些小节写的是举荐解狐的'?

生1:4-8小节

生2:4-7小节

生3:3-7小节

生4:3-8小节

师: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其实是3-7小节写举荐解狐。

师:哪些小节是举荐祁午的?

生:……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并未抓出文章的重点句了。此时老师应及时的作出相应的引导,而我只是单纯地沿着学生的思路进行课堂的学习。使整堂课的学习显得有些不尽人意——老师提问过多,有些碎。这充分显示出教师课堂反应能力的欠缺。

在设计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部分时,没能充分备好课,备好学生,(第八小节作为过渡段应点出其作用和特殊性,我却硬生生的把学生拉过来。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作出有效反应,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当时我都没有做)以至在这一部分浪费不少时间,同时也看出了老师课堂应变能力的缺乏。

在学习晋悼公与祁黄羊地第一次对话时隔不久,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堂课,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