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护理管理学论文5篇

护理管理是根据护理组织的内在活动机制,综合运用护理组织中的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以控制及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过程。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大家分享的护理管理学论文5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您。

护理管理安全心得 篇一

【摘要】目的浅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有效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其中对83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20针对2011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偏高而病人满意度偏低的情况,对97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的安全管理,比较两年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

结果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相比于20有了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结论经过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管理学论文 篇二

[摘要]

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针对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7%,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关键词]

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理管理对护理的质量、临床治疗水平及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的影响[1],而且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的高低。在护理管理中,坚持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2]。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就是将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制度、流程均规范化,对其中的各要素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使护理工作能够实现标准化,且能从细节上监测病情,从而使护理质量提高,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3]。该院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护理与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35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2.5±4.21)岁;观察组患者男36例,女36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1.4±3.41)岁。两组患者均为心血管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方法为:

①日常护理管理: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监控患者合理用药。

②心理护理:时刻关心患者,注意沟通交流,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

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方法如下。

1.2.1规范护理制度

在心内科中,应制定具体的规范制度,保证各项细节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并规范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措施。制作护理制度流程图,使护理人员按标准执行,减少误差;规整日常护理排班情况。护理人员需对每一项操作的细节进行掌握,对工作分配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各项工作。

1.2.2基础护理管理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用药,每天按时对病房杀菌并保持通风,以保证患者能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帮助。

1.2.3心理护理管理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多数患者的生活态度逐渐消极,加之经济的压力,常常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的状态。所以一定要重视心理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多多与患者沟通,讲述有关疾病成功的案例,增强他们的信心。多开导患者、聆听他们的倾诉,以增添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念。

1.2.4健康教育

一些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不太了解,所以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讲座,使他们对自己疾病有更深的了解,以及今后如何预防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其更加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积极治疗。

1.2.5观察病情细节

对心内科患者来说,观察病情细节是护理人员很重要的一项素质,这与心内科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心内科患者容易焦虑不安、病情变化大、病程长等,稍不注意就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生命安危。医护人员应多去巡查,了解实时病情。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各项指标,并且做好实时的记录。

1.2.6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细节思维

在细节思维管理的过程中,应成立护理管理小组,请外来专家对小组成员展开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是基础培训、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心电仪器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使用心电仪对心率等进行严格检测,以免在治疗中出现异常而导致生命危险。在培训期间还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可能的自我保护。

1.2.7强化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保证护理安全是工作的重点,有了安全的护理环境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这需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才能保障护理的安全。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口服及静脉注射药很多,稍有差错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所以在工作中严守岗位,严格按照护理等级制度巡视患者,落实好交接班手续,及时发现患者微妙的病情变化,及时实施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记录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向患者就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

1.4评价标准

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减少;不满意:患者病情没有得到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未减少。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

1.5统计方法

对数据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对护理风险管理老年脑血管住院患者跌倒例数等计数资料比较,并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满意度分析

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8%,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医疗质量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而且优质的全面护理能加快恢复身体。相反,护理工作欠缺将会导致护患纠纷[4]。而细节思维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近几年逐渐被应用到临床上,其主要是从规范护理流程、落实细节方面出发,实现优质的。护理工作[5]。细节思维管理模式的任务量大,工作内容细致,需要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细节管理做到位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以达到满意。

该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节思维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分析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7%,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综上所述,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对心内科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医疗单位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军燕。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10):173-174.

[2]蒋争艳。细节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8):2365-2366.

[3]管艺。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5):100-101.

[4]李红霞。细节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J].2013,3(7):381-382.

[5]徐平。医疗护理中细节管理的作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

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论文 篇三

[摘要] 为分析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本文中笔者从护理人员、管理者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增强了安全意识,护理安全也受到重视。

因此,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质量,可以保障护理安全。

[关键词]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1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分析

1.1 管理层的因素

1.1.1 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1.2上级对下级的监控力度不够,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对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分析总结不够。

1.1.3 对护士的教育培训不够,职业道德教育薄弱,业务培训不到位,管理监督不得力等。

1.1.4对护理工作内涵和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迫使护士过多地承担大量非护理工作。

如:科室各种物品的维修、记账、标本的送取等。

分散了护士的工作精力,间接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1]。

1.1.5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士工作负荷增大,认知行为变慢,发生错误的概率增加。

1.2 护士的自身素质

1.2.1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如对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等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告知义务而引发护患纠纷。

1.2.2 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患者态度生硬,语言或行为过失。

1.2.3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对患者的护理时间相对较少,护患交流不及时、不到位。

1.2.4 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不断增高。

1.2.5 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发错药,打错针,入院评估不准确,如患者入院时已有压疮护士评估时未发现,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未及时巡视病房,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延误或遗漏治疗。

1.3 其他因素

1.3.1 患者或家属期望值过高,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不配合护理人员安排,拒绝治疗等,导致人为护理不安全因素。

1.3.2 基础设施配备及布局:如地面过滑导致跌倒,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等。

2加强护理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2.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量小组为主体,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层层把关,各司其职。

2.2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

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可使护理管理有章可循,避免护士在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一些医疗护理过程和流程中如果设计存在漏洞,也会给患者的安全带来威胁,如患者的`用药,从药品进入医院到正确的用于患者,如果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又缺乏核对和校正的机制,就有可能导致用药错误对患者造成危害[2]。

2.3强化核心制度落实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认真、及时、真实记录各种护理记录,防患于未然。

2.4增加人员编制

减轻工作负担,缓解工作压力。

合理安排护士工作,除去非护理工作占用的护士劳动,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2.5尊重护士,理解护士

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及生活上关心护士,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肯定她们的成绩,有了成就感才能极大地调动内在的积极性,使“发动机”处于最佳的工效状态。

2.6加强护士素质的培养

2.6.1 心理素质:培养护士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稳定的情绪、宽阔的胸怀、遇事能沉着应对的心理素质。

2.6.2 专业素质培养,①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要点,能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掌握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护理理论和信息。

病情观察的效果关键是掌握“动态”,如:消化道出血前患者常有烦躁不安,胃部不适、头昏、心悸、面色苍白等。

加强对严重创伤患者血氧浓度的监测,及时纠正低氧血症,防止重要器官出现缺氧性损害,是减少和治疗由于创伤造成机体损害的必要措施。

及时掌握动态,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这就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能规范、准确无误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③掌握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熟悉急救药品的应用,能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危重患者的抢救。

这就要求护士具备精湛的救治技术和较高的独立操作技能。

④高度的责任心:严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查对制度,时刻牢记医疗安全第一,杜绝护理差错发生。

⑤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掌握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

要仔细观察病情,总结患者生理、心理的异常症状,从而因人施护,如对老年人,要说服她们对工作、家庭、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期待。

2.6.3职业道德素质:救死扶伤是工作职责,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换位思考,用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去救治每一位患者,要重视人的生命和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

既有以知识与技术为基础的对患者无微不至的照料,又有敏感和爱心为支柱的对服务对象的关怀。

2.6.4文化仪表素质:护士不仅要拥有丰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扩大知识面,掌握一些人文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更要学法、知法、懂法,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着装更得体,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赖感。

综上所述,提高整体素质,强化安全、质量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质量,是保障护理安全的核心和关键。

[参考文献]

[1]胡晓俐,刘梅玲。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护理,9(11):3.

[2]郭燕红。患者安全目标手册[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

[3]林菊英。论入世后我国护理的应对[J].当代护理,2003,9(1):4.

护理管理论文 篇四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实施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9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没有实施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结果研究组发生医院感染2例,医院感染率为4.44%,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0例,其医院感染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医院感染重点环节进行控制,加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医院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管理;医院感染;应用效果;方法

医院感染防控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和护理质量。因此,医院感染防控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基础,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加强护理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2.8±2.6)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3.1±2.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对照组则不实施。护理管理的实施方法为:

(1)组建医院感染防控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加强护理管理。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已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程以及探视制度等,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考核制度与责任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使护理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因此,医院可定期举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讲座、医护人员继续教育以及岗位培训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优化护理队伍。

(4)加强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监控,对医院的供应室、手术室以及ICU等区域进行重点防控,严格按照各科消毒隔离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定期打扫病房,保持病房的清洁干净。合理分布清洁区、无菌区以及污染区等,对于诊疗器械每日应严格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并使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以免出现交叉感染。保障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各科室应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细菌培养,对室内空气菌落数进行检测,完善医院感染防控监测制度,严格做好手部卫生,防止病菌传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1.3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并对其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院感染率比较

研究组在实施护理管理后,只有2例出现医院感染的情况,研究组的医院感染率为4.44%;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的有10例,其发生率为22.22%,两组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管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8.56±5.26)分,对照组为(72.3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1,P<0.05)。

3.讨论

医院感染,即患者在医院内所获得的感染,医院收治有各种疾病的患者,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接受各种诊断与治疗,又会进一步损害和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1-2]。医院人流量大,空气中病原体多且杂,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在医院内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进步,各种抗菌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使得医院感染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3]。因此,加强医院感染防控,降低医院感染率极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通过加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张蕙茹等研究学者通过对210例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施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感染发生率仅为1.9%,显著低于采用一般性护理对照组的14.3%,且实施护理管理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高,证实了加强医院护理管理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4]。本研究中,给予研究组护理管理,其护理管理方法主要为:首先组建医院感染防控小组,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宣传教育等措施,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4.44%,与没有实施护理管理的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医院感染率显著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说明护理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医院感染率的降低,与上述研究相符,在临床具有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患者的康复,可在临床加强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宁。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3):567-568,575.

[2]武静,胡守紫。加强病区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发生[J].黑龙江医学,2014,38(2):218-219.

[3]王艳红。有效的护理管理在降低医院感染率方面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4):239,244.

[4]张蕙茹。加强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257-258.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五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1眼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一些护理人员往往将精力投入基础护理而忽视患者的健康教育,而许多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或家属的安全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的。由于疾病带给患者极大痛苦,若患者对自己病情不了解、认识不到位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心理,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重的影响病情的发展和转归。一些患者由于害怕失明而增加其心理压力,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另外,由于健康教育不充分,使得患者对眼睛的日常保护不到位,也易诱发其他眼部疾病。

2针对眼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的管理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分层次、详细全面的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对新进人员专科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后续进行定期继续教育培训并考核。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增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例如:播放眼科技术的操作录像,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观看,可建立护理档案记录工作情况。护理人员自身也应做到不断的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并提高眼部疾病的防范意识。对患者眼部进行护理时动作轻柔,技术操作上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禁止临床操作,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保证护理安全。

2.2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眼科诊疗手册》、《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从法律和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规范护理行为,严格实施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医疗纠纷。为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首先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年龄、业务技术等合理安排其日常及节假日值班表,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并在此基础上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责任教育,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强化其主动服务的观念,使其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约束,重视患者安全问题,对风险事故做到事先防范。2.3提升病区环境的安全性护士长定期检查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宣传教育,并详细的介绍病区的整体情况,有效的消除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方便患者日后行动。同时要保持病区卫生间、通道、楼梯的清洁,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为了防止跌倒,出行必须要专人陪同,并在公共区域放上较为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为避免暗室碰伤状况的发生,应合理有序的摆放暗室仪器,事先带患者熟悉暗室环境,进行检查时让专人搀扶患者,进行检查时为了避免仪器碰伤,叮嘱患者不要晃动。

2.4加强老年患者的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应在老年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着重于患者的自理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来分析患者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从而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并确定重点护理对象。对于卧床时间太长或是刚手术的老年患者,醒后不可立即下床和行走。老年患者活动时必须有家属或护理人员在旁,及时的给予帮助。通过以上这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和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最大程度的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

2.5加强患者的安全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细致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指导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缓解其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护理,并重视眼睛的保护。可邀请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醒患者术后以及卧床时间较长后的注意事项,防止意外发生。也可定期的召开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座谈会,让护理人员倾听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的改进工作,妥善的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还应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工作,避免出院后的不良反应。

3结语

护理安全管理是完全符合护理发展趋势的举措,要全面做好眼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还要从病区环境的改善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只有建立完善的眼科护理安全管理系统,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差错,规避一切安全隐患,最终保证患者的安全。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