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分享了《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一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最近我看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书中描述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一批优秀青年,为梁启超先生说的这段话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更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叫“少年强”,如果把这批青年放到现代,任何青春偶像在他们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这本书把在湖南第一师范的五年生活作为背景,讲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和陶斯咏等一批优秀学生在五年里的种。种事迹,还塑造了杨昌济、孔绍绶等优秀教师的形象。
书中有一篇开学前的描写留给我印象深刻。招生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论教育”,有一天,毛泽东本想到臭豆腐摊去吃臭豆腐,但是没有钱,萧氏兄弟刚好看见他,便请他吃了一顿,吃完饭后聊天中得知,三人都想报考第一师范,萧氏兄弟觉得毛泽东值得信赖,于是就将他们写的论文给了毛泽东,让他替他们上交,毛泽东也没有拒绝。可是萧氏兄弟走了之后,毛泽东竟然在臭豆腐摊的桌子上睡着了,而臭豆腐摊老板的儿子刘俊卿又是一个嫉妒心理非常强的人,看了萧氏兄弟写的文章,觉得非常好,可能会影响到他考进第一师范,所以就趁毛泽东睡觉时偷偷拿走了,毛泽东醒来发现萧氏兄弟的论文不见了,而且这件事也不好向他们说明,于是他就替他们又写了一篇交上了。
当成绩出来那天,刘某某看见萧氏兄弟的成绩依然比他高,觉得很不可思议,而萧氏兄弟也凭借这样的成绩成功进入第一师范。
这一个故事不仅刻画了一个非常有文采的毛泽东的形象,还呈现出了一个卑鄙的刘俊卿,使整个故事更加吸引读者。
整本书中有生死、有离别、更有背叛。故事生动,真实感很强,让我在对革命先驱的进一步了解的同时,更真实的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伟大。此书让人读后有想发奋图强,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努力读书的愿望。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二
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是他领导着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解放了中国。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怀着敬佩的心情阅读了《毛泽东》这本书,看完之后,我不禁从心底佩服毛主席少年时代的机智、勇敢。就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毛泽东出生在韶山上屋场里,童年的毛泽东是一个聪明、顽皮的伢子,六岁时就开始干农活,经常带领小伙伴们一起放牛,让牛自己吃草,他们则聚在一起讲笑话、讲故事、唱山歌,颇有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样子。
1902年,调皮、聪明的毛泽东开始了正式的私塾学习,他读起书来常常废寝忘食,而且见缝插针,从不浪费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毛泽东不仅爱学习,而且还乐于助人。他可以放下自己家的谷子不收,去帮助别人家的大婶收谷子;他可以每日带两份饭去学校,原因是他为了让断了口粮的伙伴可以吃上饭。童年的毛泽东让我感受到学习和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当十几岁的毛泽东知道县城有了新式小学堂时,他不顾父亲的阻挠,毅然写诗励志,外出求学。在小学堂中,多是富家纨绔子弟,毛泽东不怕嘲笑,以一篇被老师评为“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的文章征服了那些富家子弟。
长大的他,在经历了半年自学后考上了当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学校中,他常常与蔡和森等人在节假日一起在湘江中畅游,从不论春夏秋冬;在岳麓山间冒雨奔跑,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在湘江边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远足时,他们常常风餐露宿,既废朝食,也不晚餐,只吃一顿蚕豆饭便足够了。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座右铭。
少年时期毛泽东的生活使我体会出孟子那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含义。
读完《毛泽东》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远大的志向,从小就打好基础,长大了才能有出息,为国家做出贡献。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 篇三
安羽扬
在我的心目中,毛泽东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他可是新中国第一代主席。当我拿到《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了一小段后,发现原来是写毛泽东的。心想:“毛泽东是怎样从一个小孩变成一个伟大的人物的呢?”
我每天沉浸在其中,仿佛和毛泽东成为了朋友,跟他一起生活。这是一部红色经典青春励志小说,写的是毛泽东和他的朋友蔡和森、向警予等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和生活经历。
在众多人物中,毛泽东的所为,让我赞叹不已。他的勤奋认真让我欣赏。他读书十分认真仔细,遇到不会的就查字典,并标注出有意义、重要句子,他的标注经常比书上的字还要多。临近期末时,他每天复习到三更半夜,早上很早起床看书。连老师都评价“他是全校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学生”。有一次,他为了做更多笔记,把整本书都抄了一遍。对于他来说,不做笔记,就等于他没看过这本书。就跟我们张老师叫我们做的摘品是一个道理,不动笔墨不读书嘛,我也要向毛泽东学习。
他的勤俭节约也让我敬佩,他的鞋破了也不换,除非是实在没法穿了的时候,才去买新的。他连四毛一双的鞋都嫌贵,但他却把几块大洋花在买书上。有一次,老师给他钱让他去买鞋,他没去买鞋,而是买了几本书。省吃俭用,天天订报纸、买书,关心国家大事。哪像我们现在,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有书读的日子。
他的勇敢无畏让我震惊。在第二十章君子不为亦必有所为中,反动派的枪口指向毛泽东的头时,他还若无其事地在杯子里倒茶。要是我,早就吓死了,毛泽东的胆子还挺大的。我还在第二十四章书生练兵中,看到毛泽东与他的朋友,和反动派作斗争,感受到他们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读到这里,我才发现新中国的成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书中的一系列故事不停地在我脑海中回旋,让我感叹、感慨,我敬佩毛泽东的豪情壮志,他的勤奋认真,勤俭节约,勇敢无畏,深深地打动着我。读完此书,我的心中充满了对青年毛泽东的敬佩之情。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篇四
青春,无限美丽,因为它代表着风华正茂;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怀着对历经风雨的革命先烈的缅怀,我读完了《恰同学少年》这部小说。这部小说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多少青年儿女的雄心壮志,他们一起登岳麓之巅,观天下之变,一览众山小;一起游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起赏湘江美景,看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满怀崇高理想,忧国忧民,指点江山;他们爱憎分明,激浊而扬清,批判现实。正所谓“惟楚有才,于斯为甚”,湘楚之人“崇尚气节、习于忧患、经世致用”的高贵品质折射出中华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与魄力。在书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概所震撼,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青年人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有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毛泽东正是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决心和志向,才能坚持数十年并为之奋斗。我们林业青年儿女也应怀揣绿色兴国的愿景,将远大的志向融入林业工作中来。如塞罕坝的“林二代”王春风场长,几十年坚守塞罕坝,将塞罕坝林场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再比如甘肃古浪治沙人郭万刚坚守沙漠三十载,与风沙作斗争,大幅恢复了沙区林草植被的覆盖。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时正是我等林业青年人的时代,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步一个脚印,以务实的态度把新时期林业事业建设好,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五
“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吃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吃山珍海味就是富有吗?不,孩子们,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的东西。”读完了这本书《恰同学少年》,孔绍绶校长的话,还在我眼前闪现。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以毛泽东等青年在南湖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展现了毛泽东等诸多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于改造中国当时封建社会的雄心壮志。其中,孔绍绶校长对学生们节俭生活的教育,对我颇有感触。
记得我小时候,胃口不好,不爱吃饭,经常会剩饭。有一次,上午吃了太多零食,加上胃口差,吃饭时,饭剩了不少。妈妈劝我多吃点,并对我说:“孩子,这些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要珍惜呀!”那时的我并没有听进耳,只是告诉妈妈自己真的吃不下了,然后,就欢天喜地自顾自玩去了。
有一次,到姨婆家去作客。姨婆以前当过老师,到她家里后,姨婆教我读起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完了,姨婆又给我解释起它的意思来。直到那时,我才知道,米是很珍贵的,它是用农民的汗水变成的,也明白了妈妈为什么不让我浪费食物。
“节俭传下去,中国万年福。”只有节约,才能让大家生活的更好。“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的,就算一天只能攒一天,一千天就是一千元呢!天长日久,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竟然积攒下了许多。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六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句话正好介绍湖南第一师范少年毛泽东等人在师范的一系列经历,少年大志 由寻求教育改良引出一系列一群有志青年。他们勇于探求真理,敢打打拼,为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下所学的。
书中主要介绍围绕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的大学生活。正与我们的大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做实事,敢于干,知行合一,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救国图存,充实的大学生活,则另一个是循规蹈矩,教条的学,吃喝玩乐的大学业余生活,看了这本书,让我意外的收获就是学到了那种有想法,能学以致用,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边看书时常想起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那样的人,艰苦的环境锻炼出坚强的意志,真的是乱世出枭雄?在我们看来,道理谁都懂,可是深深的刻在脑海里又可以经世致用却很难。
其中,书中有这些个片段嘤其鸣矣,欲栽大木驻长天,修学储能,俭朴为立生之本,世间大才少通才等等,以教育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法,鼓励学生学习,和一批优秀教师,教育方法值得沿用,学校不是动不动把犯错的学生给记过处分,而是应该让学生懂得知错就改,是一个改错的过程,遇一二良师,的一二良才。自闭桃园称太古,欲栽大木驻长天的教师理想,男儿志在千里,蔚为万夫雄,易永畦之死得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工人夜学,学生的自治活动,由自己名字想到的二十八画生的奇思妙想,想到的交友形式,袁门立雨,拜师求学,求学及求索,教育能改良社会?答案则是读书或许不能,但书中却可以找到答案,暑假游学,游学及求学,无书胜有书。遇大敌,临危不惧,稳中求胜,学生兵巧胜军队,大学生活是应有尽有,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往昔的少年却已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而我们,我们青春的车轮正在滚动着,我们也充满热血,充满激情,我们也可书写和《恰同学少年》一样的青春。当我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感到迷茫时,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目标,带着激情,坚持不懈,就能排除万难。“逝者如斯”,恰同学少年,修学储能,胸怀五湖四海,头顶白云蓝天。适时代激流,大展宏图。
秉持俭朴优良传统,乃立身之本,实事求是,修学储能,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我国革命领导人毛泽东爷爷对自己上学时经历的往事的回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年轻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生活的经历。
在《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中作者用生动的笔法刻画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勤奋刻苦的优秀学生,以及孔昭绶、袁吉六等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优秀校领导等形象。我最喜爱的人无疑是本书的主角:毛泽东。他机智勇敢,乐于助人,少年时期了他和我们一样,虽然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但仍然懵懵懂懂,还不懂得一些道理和规矩,因此经常会碰壁摔跤,或者办出糗事。
毛泽东的领导力和胆量是无人能及的。虽然是少年,但他已经萌发了极强的领袖意识。在他的校园中,曾来过一个名叫张干的新校长。他虽然诲人不倦,但过度地补课同学们疲惫不堪,甚至累死了一个负了伤的同学。毛泽东对校长的教育方法不满,于是他联合数百号同学,齐心协力,竟把校长赶了出去。毛泽东虽然勇敢,但因年少往往控制不住情绪,经常与老师因为意见不同而争论。
而毛泽东的机智勇敢也曾立过大功。他在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的最后几年,长沙城外曾来过一支溃兵,有几千人之多。但因为怕遭遇埋伏而不敢进城。毛泽东带领学生军,以油桶鞭炮来代替重武器。他还扮成军官,进入敌军营中劝降。他面无惧色,举止镇定,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敌军缴械投降,保卫了长沙城。
在书中也有两个无恶不作的混世魔王,马疤子和刘俊卿。马疤子是当地的匪首,残忍、狡诈,又卑鄙。而刘俊卿和毛泽东原来是同学,但后来当上了土匪。他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一心想对师范大学复仇。但邪恶之心总会遭到报应。两人最终在猴子石战役中被消灭。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丰。我对毛泽东机智勇敢,无所畏惧的品格十分钦佩崇拜。更加明白了,要抵制邪恶,发扬正义。这本书还原了领袖的朝气与美好品质。我认为我们应该以毛泽东及他的同学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奋斗!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