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余光中《乡愁》优秀4篇

余光中《乡愁》 篇一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

主要教学过程 :朗读——品味——迁移。

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人。

二、朗读

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慕蓉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

1.找出第一首《乡愁》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      美,美在       ”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有如下一些说法:

①“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②“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③“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

⑤“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美,美在它们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

⑥“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⑦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教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以及结构相似的小节富有节奏美,这些又都有整齐美。而量词“枚、张、方、湾”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用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慕蓉的《乡愁》。

四、迁移

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第二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学生写句举例: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教学目的:通过情境体验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境。

教学角度:情境体验课。

主要教学过程 :朗读——想像——积累。

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观看《乡愁四韵》MTV片段导入  。

二、朗读

1.找四位同学分节朗读余光中的《乡愁》。

2.朗读指导。从节奏、重音、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

3.听配乐诗朗诵,要求边听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三、想像余光中《乡愁》的画面,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诵第一节,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远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着……

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嚓嚓地响。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来,母亲也缓缓放下箱子。

母亲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别忘了来信。”少年用力点点头。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提

母亲还在原地,她的眼光随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亲久久伫望,目光深情而又专注,夕阳的余辉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胧而美丽的光晕……

2.学生分组想像第二、三、四节的画面。老师不失时机地朗读诗歌,为学生想像的画面配诗。

3.给想像的画面取名,并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画面依次为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家人之爱与国家之思很好地在诗中融为一体。

四、用画面想像法读席慕蓉的《乡愁》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并想像。

3.师生共同完成画面创设。

清幽的月光洒进窗棂,诗人独坐窗前凝思。远处好像有人在吹竹笛,那声音清悠、渺远、若有若无。诗人的思绪不经意又回忆起遥远的故乡,可故乡的面貌在脑中却总是模模糊糊、似隐似现,就好像那大雾里别离时挥动的双手,心中有而眼前无。可是,在心灵深处,这种思绪和情感却一直模糊不了,就像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记忆里永远茁壮、永远繁茂、永远清晰!

4.体味这首诗的情感。

明确:淡淡的思念与哀愁。

五、根据想像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目的:扩大阅读视野,加深阅读印象,培养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归纳、评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角度:美文助读课。

主要教学过程 :朗读——助读——评析。

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简介作者余光中、席慕蓉的经历、文化底蕴的相同与不同。

二、朗读

1.朗读指导。

2.学生自读。

3.听两首诗的配乐朗诵。

4.放音乐,学生随音乐朗读。

三、比较

1.从情、结构、语言、意象、意境、意蕴、写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意见。

2.下发资料《两首<乡愁>各有千秋》,让学生看看自己的比较到位没有。

两首《乡愁》各有千秋(节选)

首先从诗的意象来看,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呼应,思儿的母亲、思夫的新娘、已故的母亲、祖国的大陆,诗人正借此传达出渐次凝重的感情,并逐步揭示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而席慕蓉《乡愁》的意象是“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结,离别时间愈长,思乡的感情之树愈茂。两首诗都用了多个意象来寄托自己思乡的感情,把分离后的怅然迷惘和无尽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次两首诗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余光中的诗(以下称余诗)在形式上很整齐,具有建筑的美。全诗四节,各节结构都相同,字数也相同,而且形式也都一样,这样从整体上看就显得句子齐整,结构紧凑和谐。开头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形式上定下了模式。以下三节的句式都与此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回环复沓的形式,在音节、节奏方面也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读起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席慕蓉的《乡愁》(以下称席诗)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余诗那般整齐匀称,但也另有一番情趣。开头一节仅两句,字数相同,形式整齐,内容连贯。第二节的第一句较长,第三节中间一句较长,整首诗显得参差不齐、错落<www.kaoyantv.com>有致,避免了呆板划一的句式。

再次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余诗语言朴素,生活气息浓,完全口语化,诗中多用叠字,读起来感到自,亲切,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愉悦感全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叙说着思乡的故事,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席诗在语言上较为讲究,“清远的笛”、“模糊的怅惘用词典雅而富有诗意。就是常见的用语,也被诗人诗化了,那“没有年轮的树”、“有月亮的夜晚”都是从日常用语中提炼出的妙语,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却不是的感觉。

(张祺)

3.学生自读资料,找出自己的比较与资料中的比较有何异同。

4.启发学生说出资料上没有的内容。

四、下发两首写“乡愁”的诗,要求任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

月之故乡

彭邦桢(中国台湾)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乡色酒

舒兰(中国台湾)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还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五、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有可能的话写成鉴赏性文章

(湖北公安县孱陵中学434300)

余光中《乡愁》 篇二

课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

2、发挥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联想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一、渲染气氛

欣赏歌曲腾格尔的《乡愁》谁来说说听了这首歌的感受?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理解,其乡愁诗也异彩纷呈。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预习展示

1、我会读

生朗读《乡愁》(生正音评价朗读优缺点)

2、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余光中说:“一首诗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潜在的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想想应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读?

(思乡之情)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故国暂不能还,作者便滋生了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

3、请大家带着浓烈的思乡之情再读读这首诗歌。

4、想进步的更快吗?老师给大家找一个PK的对象(放录音)。

5、生挑战读。

四、合作探究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乡愁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本诗中作者用什么事物来形象表现它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四项事物上,应该通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像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何人在干什么,他又能想到什么。

示例: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但是路途遥远隔着千山万水不能回到她的身边。他只有在昏黄的灯下把这份依恋和思念倾注在信笺间,再小心翼翼地贴上这小小的邮票。望着家的方向,他仿佛看见母亲此时也在昏黄的灯光下为自己织毛衣……

请大家依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小节诗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3、悟感情:作者借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小)—母子情  船票(窄)—夫妻情

坟墓(矮)—生死别  海峡(浅)—家国恋

4、“已恨海峡相阻隔,海峡还被暮云遮”,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余光中为什么对大陆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师相机补充: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中国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光中60年代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中国台湾的乡愁诗人。70年代初创作《乡愁》,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时,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本文。他还说:“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齐读全文,体会诗人蕴蓄了20年的思乡之情)。

五、巩固拓展

1、“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还能知道哪些写乡愁的诗、词、曲。

2、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勾起我们的思乡恋土之情。请以“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六、师生结合板书小结

七、布置作业

任选一个角度或物象(如:季节、色彩、情绪、校园)写一首诗。

板书:

小时候  邮票(小)—母子情

长大后  船票(窄)—夫妻情  家愁

后来啊  坟墓(矮)—生死别  ↓

而现在  海峡(浅)—家国恋  国愁

作品赏析

《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使“乡愁”逐渐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诗形上,四段文字在字数、句式上基本一致:“……(时间状语),乡愁是……(作为意象的具象化的‘乡愁’的载体),我在这头,……(具体的‘乡愁’的对象)在那头”。一气呵成,回环往复,似乎是情感的一唱三叹,余音缭绕,历久弥笃。

诗歌在语言上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音的形容词,用来修饰中心意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这首诗在艺术风格上,一反诗人早年“现代时期”那种刻意锤字炼句、苦心经营意象和矛盾语法、追求陌生化效果以作惊人之语,在晦涩中求深奥的特点,转而追求恬淡、圆融的美学风格。以简代繁,以淡取胜,也算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余光中《乡愁》 篇三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余光中先生以民谣的歌调,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注于笔端,把乡愁的产生,乡愁的无奈,巧借“距离”表现出来,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王老师的《乡愁》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以读为主,以读促思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王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乡愁的感悟之中。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听读:感受—朗读:理解—演读:想象—比读:发现—创读:创造。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诗歌又是最富情感的语言。因此,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情。这首诗的“情”就重在“乡愁”上。整个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阅读过程是师生共同感悟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王老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诉真情,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第二、处理好学生、教师、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王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在听读时,她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诗,用简洁的文字说感受;在朗读时,她让学生把各自放进诗歌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把诗歌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心声。而且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王老师让学生去多读反复读课文,这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第三,处理好阅读和生活的关系。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让学生用“乡愁是~~~~~”的句式说一句话就是一条有效途径。另外,王老师让学生选一小节用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也很有创新意识,和新时代的生活生动有趣的联系起来。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被感性的文本升华时,抓住学生感情的火花及时点火,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诗情自然喷薄而出了。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重要之点,一切以学生读为主,没有雕饰之意,一切顺乎自然,清新流畅。就在这看似教者无为的课上,实现了师生的共同精彩。我们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余光中《乡愁》 篇四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

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3.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4.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乡愁,是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它是我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人们的脑海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把学生找的诗句用投影打出)

2、作者简介。

二、诗歌的赏析

1.整齐的结构美

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2.质朴的语言美

四个时间段:小时候 → 长大后 → 后  来 → 现  在(平平淡淡)

四个对应物:邮  票 → 船  票 → 坟  墓 → 海  峡(实实在在)

四个数量词:一  枚 → 一  张 → 一  方 → 一  湾(微乎其微)

四个形容词:小小的 → 窄窄的→  矮矮的 → 浅浅的(轻描淡写)

3.和谐的的音乐美: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                        而现在↘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大陆/在那头 ↘

4.深沉的意境美

时间线索: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这头      这头      外头      这头

空间线索:  {         {          {         {

那头      那头      里头      那头

人物线索:    母亲      新娘      母亲      大陆

(祖国母亲)

抒情线索:    母子情    夫妻情    母子情    思乡情

感情基调:愁(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