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迢迢牵牛星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帅气的高考家长帮网小编为您带来的迢迢牵牛星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为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迢》诗的叠词妙用,

2.探究《迢》诗的意境。

二、重点难点: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方式:鉴赏课形式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A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我们学过“初七及下九”这个文化知识,其中“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之为“七夕”。“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那么为什么说“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呢?因为这牵涉到一个美丽传说,大家知道吗?(对,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B提问学生

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给大家介绍一下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故事: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两人一见钟情。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找同学描述,说出大意即可,注意时间)

是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真是让人感动。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个美丽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

那么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诗作是什么?(最早是见于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板书题目)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2、正音练习

A朗读课文

我们来一起朗读《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注意要有感情,“迢迢牵牛星”预备起,好的,大家读得不错,不过开头部分似乎不太整齐,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诗的题目和开头一句完全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有学生看了注解,有反应)对,我们先来看看课本注解1,明白了吧。它收录在南朝梁代的所编的《文选》,像这样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的诗歌还有另外18首,题为《古诗十九首》。我们再把此诗读一遍刚才大家开始读的是一样,但不是从同一地方读起。我们再把此诗读一遍,这次记着从标题读起,以后读书也应养成这样的习惯,“迢迢牵牛星”预备起。

(在学生读书时,在黑板上写上“纤纤”,“脉脉”,重点指出,并根据前两此学生读书情况而增删)这个词怎样读呢?qian?还是xian呢,对,读xian,maimai还是momo呢?,读momo。

3、正文

A自读

现在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这首诗

B问题:

好,时间到

a)这首诗是把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都告诉我们吗?是在复述故事吗?还是写了某一部分?看看课本。

(生答)(老师给予提示:相见?相爱?分离?)很好,织女写的是离别后的情形。

b)我们知道牛郎织女被银河所阻隔,那么具体环境情况到底是如何呢?诗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遥远的样子,“皎皎”,明亮的样子,“迢迢”“皎皎”我们称其为叠音词,大家找找,这首诗共有多少个叠音词呢?对,共有六个。把他们划出来。这首诗掌握这六个叠音词比较重要。

(老师把这六个词标在黑板上,首先在迢迢后标上路远)

迢迢——路远环境

皎皎——星明亮描写

纤纤——手细织女

札札——织布声的

(不成章,零如雨)相思

盈盈——水清浅伤心的

脉脉——情之深原因

c)牛郎织女只能一年一度相会,那么在平时不能相见的时间里,牛郎织女各自都在干什么啊?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

首先牛郎在干什么呢?有哪些描写吗?(生答)对,诗篇当中并没有对牛郎进行直接刻画。

那么,织女呢?(织女平时都在做什么呢?)

哦,在织布,哪里看出来呢?很好,“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标上“纤纤”“札札”)织女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一扎一扎地穿梭纺织。刚刚我还听到有同学说织女在“哭”,哪里写织女哭呢?“泣涕零如雨”,这里的“涕”是鼻涕还是眼泪呢,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中最后一句写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里的“涕”又是什么意思呢?对,都是眼泪的意思,织女哭得泪如雨下。

d)而且这位织女是终日“札札弄机杼”却织“不成章”,心灵手巧的织女一整天在织布却织不成布,还“泣涕如雨”呢?难免让人奇怪,引起读者的极大好奇?大家知道她哭的原因吗?

e)具体在哪里体现呢?是的,在最后的两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原来啊,织女是因为浓浓的相思而悲伤不已。是啊,虽然又清又浅的银河阻挡着他们相见,但割断不了的是有情人的无尽相思。河汉,就是指银河,古诗最后两句交代了织女伤心的原因。(板书:伤心的原因)

C串讲课文

刚刚我们从环境描写——织女的相思——伤心的原因对这首诗这首古诗内容进行了解,我给大家再把文章的大意串讲一次,看课本,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的织女。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一扎一扎地穿梭纺织。

一整天都织不成布来,哭得泪落如雨下。

银河的水又清又浅,相隔的距离又有多远呢?

在又清又浅的银河两边,只能含情注视而不能互诉衷肠。

老师问:《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同时,还使诗歌具有浓厚淳朴的民歌风味和婉转流利的音乐美,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D学生提问

针对这首诗的字词,大家看看有哪些字词的注音和解释还不清楚,可以提问,坐着就可以了(老师做解答,也可以找学生解答)

E朗读

我们再把诗歌朗读一遍,可以试着看黑板板书试着背诵,“迢迢牵牛星”预备起。

F背诵

不错,我看到不少同学能背诵了。好,这次合上课本,大家一起背诵。

很好,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短歌行》,会讲到曹操,大家做好预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__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

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 篇三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