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读后感优秀10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一
寒假的时候,我利用空余时间学习《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识到了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勤于反思自己,在以后工作中贯彻《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更好的、更科学的实施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的童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学习与发展目标两部分组成。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平等的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给孩子真正需要温暖的关爱,让他们在自己的引导下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成长。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与成长规律的课程、环境,让教育回归幼儿的经验,去追随幼儿的兴趣,提供给孩子自己更多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自己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成长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自主参与,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探索,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快乐健康的进步成长。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合作意识,可是在游戏过程中,总是有些孩子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这种现象总是困扰着我。我细细想来,这种现象也和独生子女有一定的关系。孩子们在家受到莫大的宠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幼儿园生活并非如此,孩子们很容易因为没能得到一样物品而发生争执、矛盾。为了让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可以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们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我想到在我们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因为担心幼儿不会做、不会画、不会剪等,对幼儿过于包办,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比如: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过于包办、对于小班的幼儿,不让幼儿自己画物体的轮廓、不让幼儿自己使用剪刀,担心幼儿画不像、剪不像,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自己练习本领的机会,结果老师累了,幼儿却没学到什么东西,能力没得到提升,若长期下去,幼儿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和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练习,哪怕要练习很多次幼儿才能掌握,我们需要的是坚持和信心。
教师要以关爱、积极的态度接纳全部的孩子,更要接纳孩子的全部,关注每个个体因材施教。老师爱孩子,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了解孩子的当前,并为孩子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同时,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让我们的爱不盲目。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需要家长全身心投入,要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材料来促进每个孩子的有意义的、积极的学习,在生活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之,这次《指南》学习更新了我的教育的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成长,学会了丰富自己。今后的工作中,我努力以创新观念,新思路投入幼儿教育工作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各项工作做得更完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二
利用空余时间,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指南解读》分两个部分详尽地阐释了指南的精髓,分别是:怎么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怎样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解读》通过详尽的阐述和案例分析、结构图、示意图等方式逐句分析《指南》的各项目标要求,并补充指南的内容。通过枝干图和饼图清晰明了地画出来了指南中的五大领域十一个子领域及其目标结构,并对每一个目标进行了概括理解。其中为了读者更好地认识举例了很多幼儿园的小实例。
《指南》提出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在幼儿的活动中生成观察目标。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它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带了蚕宝宝到幼儿园,后来蚕宝宝破茧成蝶后死了,一群小朋友都围着蚕宝宝开始讨论它的死因,有的说饿死的,有的说病死的,有的说毒死的等等。这个案例很好的说明了指南帮助我们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的指引,提供幼儿足够的发表意见和交流的欲望,提出教师观察的重要性,要了解幼儿观察的欲望,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
我们在平时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地抓住机会,提供给幼儿更多探索创造的条件,并从中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发展,帮助幼儿取得进步。
关于《指南》艺术领域目标的内涵与价值,这一部分的《解读》主要通过问答的这种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在读者对《指南》里的各项目标提出质疑了以后,《解读》来解释指南的目标的合理化。
比如在模仿学习中,《指南》艺术教育指出,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的要求。”而有人提出既然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绘画也通过模仿来学习来完成,比如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就是教师提供范画供幼儿模仿,然后幼儿照着老师范画来学习绘画,但是指南又要求我们不要提供范画,这个如何解释呢?解读中详尽地解释了所谓的“模仿”的含义,模仿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或者自然景观引起的自我主动模仿,而不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解读还通过案例来说明幼儿自己创作的绘画往往比范画临摹有印象有意义。
想起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育中似乎为了课程简单化,也忽略了儿童的自发模仿和创造,呆板的繁华临摹会扼制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这就导致儿童不是千篇一律的绘画分格。有的幼儿不喜欢绘画,总是说:“老师,我不会。”想起儿童初期都喜欢乱涂乱画,怎么长大了反而不会画了呢?因为他们脑子里有了模糊印象的固定模式了,这种固定模式不清楚,但却牢牢的固定住儿童的思维。因此《指南》中对儿童艺术思想的解放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三
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名字中可以看出,指南是对3—4岁、4—5岁、5—6岁这三个年龄段末期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的合理期望。并不是绝对的标准,只是发展的方向和常模发展水平,不排除个体的发展差异性。它充分的体现出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重视儿童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地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而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自己和家长总会不自觉地对孩子的期待过高,一旦个别孩子表现的“不尽人意”时,我们总是忧心忡忡,甚至采取“利诱”的方法诱导孩子达到我们成人期待的标准,导致孩子的主动性减弱。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使我意识到:爱孩子就要耐心地陪伴他们成长,扮好引导者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的角色进行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同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教育观、儿童观,对不同能力的孩子要具有相应的合理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和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此外,还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也了解正确的教育观念,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了解,提出合理的期望。从而家园合力,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地成长。
“童年不是赛跑,而是一场旅行”。我们成人应该正确理解孩子学习和发展规律及特点,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而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成长,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让我们与孩子共同茁壮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中让我读到了很多有关孩子活动的案例,觉得老师的观察非常细致,能认真地进行观察记录,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针对案例中出现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迷津指点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例如,解读《指南》“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中案例一和案例二,一是由问题所引起的回答,二是用嘴型“说话”。两个案例都体现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差,缺乏耐心,喜欢边听边讲边做小动作的特点。案例所描述的一件件事情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所接触到的,有的孩子聪明活泼,表现欲强,他们为了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时常要打断其他孩子的发言。
记得有一次,午间活动看电视,我给孩子们放动画片《倒霉熊》,孩子们可高兴啦,他们边看边讲,有的还手舞足蹈,吵得连电视声音几乎都听不到了,我让他们用眼睛看、耳朵听,不许吵出声音,可没过多久,还是老样子。我干脆把电视机音量调低了,这下活动室鸦雀无声,孩子们个个都用心地倾听着。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第一,家园共育,创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家长和老师都要真诚、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讲话,培养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当孩子有表达的祈求时,家长和老师无论多忙,都应该注视幼儿的眼睛,耐心地倾听,并给予积极回馈。当发现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产生诉说的愿望时,要用体态动作、眼神给予及时鼓励。
第二,树立典型,创设良好的榜样形象。
在班级里面寻找平]www.shubaoc.com[时能够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孩子,并在集体面前加以表扬。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耐心、认真倾听的活动掠影,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认真倾听的收获。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
第三,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倾听的快乐,帮助他们潜移默化地将倾听的习惯转移到实际生活中。总之,我们要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流的机会,在倾听中要适时引导,努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为我们一线老师在开展教育工作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对我个人在以后的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很高兴能拜读到这本书籍,增长了我的见识和智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五
这次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觉得观察孩子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刚开始工作时就准备了一个教育观察记录本,还信誓旦旦地和家长承诺要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成长。但是由于观察的无目的和无计划性,加之工作的繁忙,到现在为止我只零零散散地记录了部分行为比较典型的孩子的成长变化,对于大部分孩子则停留在表面化、概括化的了解。
通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我意识到可以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孩子的框架和指导方向。首先要完整地熟悉和掌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各个领域和目标,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观看孩子活动或自由游戏时,能抓住他们比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实际能够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之间的距离,从而设计有效且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支持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其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每天面对30多个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随机观察就能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因此,我们在对孩子有完整了解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针对班级上一位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独自游戏,平时也不爱说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应观察她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的表现,捕捉她的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最后应注意对孩子做分析评价时,要全面整体地看待,从多方面的信息对其做出综合判断,并积极评价孩子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在生活中学习和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也由此而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以及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说教”,而要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抓住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契机孩子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如每天的来园和离园环节,我们可以重点进行情绪安定愉快、体质锻炼等方面的健康领域教育、以及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礼貌用语等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教育等。总之,各个领域的培养目标、途径,都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我们应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让孩子们多体验、多操作、多感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读后感 篇六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游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下和同伴一起讨论、分工,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随着孩子们的游戏经验不停的变化着,在第三章“人际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中,孟老师结合大班的角色游戏中不懂规则的小哲进行了追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可以发现小哲原本对角色游戏的规则不是很了解,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孟老师请小哲担任“景区管理员”的身份,小哲在明确了自身的任务后,能负责的管理“景区”中的人和事,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哲学会了用礼貌的方式进行游戏,也感受到了与同伴交往中的快乐。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普遍会出现的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像案例中的小哲,他们往往喜欢根据自己的意愿表现出一些无商量的游戏行为,然而同伴在面对这些无厘头的行为,总是会感到不解或者反感,这时就存在了商量与合作游戏,大班幼儿对于分工合作已能较好的驾驭,但在角色游戏中出现因意见不合的打打闹闹现象也是难免的,所以教师在面对这种现象要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让幼儿从他人角度看待自己的行为。
在本案例后的名师链接中尼尔创办的夏山学校,让我了解到学校要开展丰富的生活教育,提供幼儿一个安全而愉悦的生活环境,以帮助幼儿做一个快乐的、积极的人,夏山学校的'学习活动更是别具一格,它做到寓教育于无形之中,把课堂搬至教室之外,尼尔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是多元的,他是以“分散”的形式进行“集中”的引导教育,让孩子们在自发的游戏、生活中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仔细观察孩子们的其他活动,例如:蜗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在书本第四章节“科学探究”的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中也涉及到了可爱的小蜗牛,俞老师针对孩子们在自主活动中和蜗牛的互动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她还创设了宽松的、愉悦的空间让孩子们大胆的寻找蜗牛,在自主探索发现中进一步的了解蜗牛的习性,最后针对蜗牛的触角,俞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尝试用各种方式探讨蜗牛的听力。
从整个案例中不难发现俞老师为幼儿的创设了充分的探索空间,孩子们在探索中始终是处于愉悦的、兴奋的。正如案例后的名家陶行知所言:要解放孩子们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而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担心孩子们在探索中出现这种或那种的危险,也害怕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各种磕磕碰碰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完美”发展,成人总是给予幼儿“这样不行,那样不可以”的语言提示,渐渐的孩子们胆怯了,失去了探索的积极性,若要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必须在安全的情境下秉着放手的原则,和幼儿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本书是由李季湄和冯小霞主编的,这本书就像我们幼儿老师的指路灯一样,指引着我们走向成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这本书对于我们所有老师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也是经常把它捧在手中研读,每次读罢都有新的体会,受益匪浅。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和一个附录,附录是指南的具体内容而前面两个部分就是对指南的解读,学习指南必须是抓住重点以及关键环节,学习指南的指导思想,将指南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监督体系,全面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质量,树立科学的导向,建立学前教育评估考核体系。从小的方面讲,指南指导着每一个幼儿教师的行为标准,从大的方面讲,指南引导着全社会正确地认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可以说指南的出现具有着幼教学界划时代的意义。指南的具体内容也就是正文部分,从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五个领域分别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五个领域也就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把健康放到第一位可见健康是重中之重,没有了健康的思想和身体,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又从何谈起呢?这一点也是同纲要保持一致的。在每个领域,指南都规定了具体的目标以及相应的教育建议,比如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方面,就包括具有健康的体态和情绪安定愉快以及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三个目标,每个目标又分为不同年龄段的目标,比如在情绪安定愉快的目标下面,3至4岁的目标就是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4至5岁则是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5至6岁则是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这些都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让读者一目了然,很快的把各个年龄段作出了比较,每个年龄段有共同的目标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小目标,对每个年龄段的孩子要求不一样这一点非常符合孩子的发展特点,让教师在教学中掌握一个度,禁止小学化,把本应该让大年龄孩子承受的标准强加给低年龄段的孩子,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的。比如在教小班孩子绘画的时候,不能因为孩子画的不好就斥责,因为仔细想想,这样的绘画水平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不能要求孩子们画出小学生的水平才算优秀。当然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滞后,中班的孩子还在上小班孩子的课程也是不符合孩子的发展的,孩子们不能没有进步。所以说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适宜的教学才能带给孩子良好的发展,指南就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个度,也让读者学会了掌握这个度,不过分要求孩子,不严厉斥责孩子,适当的鼓励孩子。
人们都说幼儿园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孩子们就是园丁们用心浇灌的小树苗,《指南》就是指导园丁们如何浇灌的一本书,相信,在指南的指导下,在老师们用心的浇灌下,小树苗必会长成参天大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八
利用空余时间细细地翻看、品读了一番,在浏览进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的同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87条教育建议。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实在不是马马虎虎的,有些语句固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具体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固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在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中,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点,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留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榜样”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留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过剩或杂乱,每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纵性非常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具体的指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九
这次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觉得观察孩子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刚开始工作时就准备了一个教育观察记录本,还信誓旦旦地和家长承诺要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成长。但是由于观察的无目的和无计划性,加之工作的繁忙,到现在为止我只零零散散地记录了部分行为比较典型的孩子的成长变化,对于大部分孩子则停留在表面化、概括化的了解。
通过《指南》的学习,我意识到可以将《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孩子的框架和指导方向。首先要完整地熟悉和掌握《指南》的各个领域和目标,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观看孩子活动或自由游戏时,能抓住他们比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实际能够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之间的距离,从而设计有效且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支持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其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每天面对30多个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随机观察就能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因此,我们在对孩子有完整了解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针对班级上一位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独自游戏,平时也不爱说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应观察她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的表现,捕捉她的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最后应注意对孩子做分析评价时,要全面整体地看待,从多方面的信息对其做出综合判断,并积极评价孩子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在生活中学习和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也由此而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指南》强调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以及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说教”,而要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抓住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契机孩子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如每天的来园和离园环节,我们可以重点进行情绪安定愉快、体质锻炼等方面的健康领域教育、以及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礼貌用语等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教育等。总之,各个领域的培养目标、途径,都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我们应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让孩子们多体验、多操作、多感知。
《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读后感 篇十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该熟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了解其中的含义,首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学习发展目标提出了更细化、更明确的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指明了我们需要做到的地方。
《指南》同时分出来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一个领域中就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目标,每个领域的概述部分简要说明了该领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价值、教育要点和特别注意事项。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又划分为若干即子领域,在每个目标下都有“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与相应“教育建议”,供教师和家长参考。
教师可以根据《指南》中所提出的要求和建议,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且作为老师如何进行适宜的'教育促进孩子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这些建议可以让老师更清楚的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对我这样的新老师有更大的引领作用,让我在熟读此书的同时也对与今后组织教学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阅读《指南》让我意识到,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整体,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在进行美工区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渗透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时在进行其他领域活动的时候幼儿也可以增加对于美术活动的经验,老师要根据《指南》的要求,进一步的去了解孩子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兴趣,才能准备适宜孩子的材料,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成长。
作为教师也要尊重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