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2023年《赏识你的孩子》原文(精彩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赏识你的孩子》原文(精彩4篇),希望能够为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赏识你的孩子》原文 篇一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

(十)第九章 一通百通,达到一个目标中国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

一次,有个孩子对我说,周伯伯,我不想再接受赏识教育了。我感到困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没有赏识教育,考试成绩不好时,家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谁也不欠谁,现在赏识越多,感觉欠“黄世仁”的债越多。

原因何在?

这些家长的赏识是功利性赏识,目标就是一个——分数,分数是孩子的命根。如果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家长就感到赏识不管用了。

有一位幼儿园的老师讲:“周校长,我一边听你的报告,一边为我的童年哭泣。我的父亲是全国劳模,对我要求甚严,考试必须拿第一名。小学时,仅考过一次第二名,就被毒打一顿,边打边说:‘我的女儿就是要第一,不能给家里丢脸。’令人心酸。”

有的家长,孩子得了第一名,就不许孩子第二名;孩子当过三道社的大队长,就不许孩子二道杠,总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就是所谓成功家长的心态。许多失败的家长也不宽容孩子,强烈的补偿心理,使他们把孩子当成生命的最后赌注。

中国家长最爱孩子,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但他们爱孩子,更爱面子。

2“爸爸,我发现你心疼的是衣服,而不是儿子我”

请看一幅美国漫画。儿子穿一身漂亮的新衣服兴高采烈地玩了半天。回家时;父亲发现衣服脏得面目全非了,愤怒地举起一根棍子要揍儿子,并且向他怒吼道:“衣服是花钱买的,你不知心疼,今天非要教训你不可。”

哪知儿子不慌不忙地对父亲讲了一段话后,奇迹出现了。

这位父亲不仅内疚地把棍子扔掉,而且抱着儿子忏悔认错。是什么语言有着如此神奇的作用呢?

原来这位儿子说的是:“老爸,如果你一定要打我的话,能不能稍微等一会儿,等我把衣服脱光了再打,我发现你心疼的是衣服,而不是儿子我。”

一席话使这位父亲顿悟,悔恨不已。

这则漫画给我的启示是深刻的,这位美国父亲在衣服和儿子面前做出了明智的选择。那么,我们做父母的究竟是爱分数还是爱孩子的生命呢?!

3赏识教育的目标也是一个字——“通”

许多家长把赏识教育的目标理解为“分数”,而在我们的心目中,赏识教育的目标则是一个——“通”字。

为什么想到这个字呢?这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南京一位母亲找到我。

“周老师,元旦收到女儿送的贺卡,这本应是母亲最快乐的时刻,而我看后,心都要碎了。”

“怎么了?”

“上面写着:‘祝妈妈新年快乐,求妈妈今年别再打我。’我都呆住了。”焦虑写在母亲的脸上。

“你慢慢说。”

于是这位母亲讲述了她们母女的故事:

“去年六一儿童节,我们家差点发生一场悲剧。我发现女儿没做作业,怒气冲冲地来到学校,让女儿当众出丑,从联欢会上拉回家。刚进家门,我就忍无可忍地对她说,‘女儿啊,女儿,今天是你的节日,居然不做作业,还有脸参加联欢会,妈妈彻底绝望了,看今天咱俩必须死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女儿看到母亲愤怒的表情,匆匆躲进卫生间,紧锁上门。我拿来菜刀想把门劈开,但转念一想,我的全部生命都是为女儿,女儿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既然女儿不死,我就死给她看。但要死得有价值,死得其所。

“当时不知哪来的勇气,我找了女儿一根红腰带,在卫生间门口准备,一边系绳一边讲临终的遗言。

“‘女儿啊,女儿,妈妈可是在你的生日活活吊死在你的腰带上,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有了出息,为九泉之下的妈妈争一口气啊!’

“女儿的哭叫声惊动了邻居,一场悲剧才避免了。”

母亲的叙述,令人隐隐心痛。活着比死亡痛苦,母女的生命体是相互绝缘的。

这位母亲积极地参加赏识教育家长培训班,一两个月后再见到这位母亲时,她神采飞扬,向我报喜说女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是怎么走过来的?”

“我发现过去教育的悲剧在于,我与女儿的有形生命近在咫尺,天天在一起,而无形生命却远隔千山万水,而且是越走越远。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我终于明白,只有走进孩子心灵,才能走出家教误区。”

“你怎么走出的呢?”我饶有兴趣地问。

母亲说话节奏快多了;

“我学你一招,你见到婷婷时的第一句话是:心情好不好?感觉怎么样?我回家后见到女儿鼓足勇气说:‘女儿,你的心情好不好?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告诉妈妈,好吗?’我讲这句话时舌根都发麻,因为骂孩子都习惯了,讲亲切的话反而不自然了。

“女儿满脸疑惑,表情好像在说话:不要黄鼠狼给鸡拜年,又安什么心?

“我知道女儿在严寒中生活得太久,充足的阳光才能融化心中的冰层。于是我天天讲,时刻关注女儿的心情。也许心诚则灵吧,讲到第十五天时,回到家我还未来得及开口,女儿抢先说话了。

“‘妈妈,你的心情好不好,有什么烦恼告诉女儿好吗?’

“心灵的冰顿时化成滚滚热泪,母女两人的心真正通了。

“这一通不得了,家庭气氛全变了。

“原来总是唉声叹气的女儿,如今经常哼着小调;

“原来走路萎头耷脑的女儿,如今总是蹦蹦跳跳。

“活泼的小燕子飞回来了!

“温暖的阳光洒在女儿的身上,女儿也走出心中的阴影,扔掉动作慢的毛病。这真是:愉快愉快,心情愉悦,动作就快;快乐快乐,越快越乐,越乐越快。舒展的心情带来了成绩的跃升,从倒数第十名升到前十名。”

那位母亲还带来了女儿的一张满分的考卷。上面写着一段话:“周伯伯,我发现人人都是天才,我也是天才。”

我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悟出:赏识教育的目标就是一个字——通,即家长与孩子的生命处在和谐相通的状态。

4与己和,与人和,与万物和

1999年春天,《学习的革命》一书,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风靡神州大地。我有幸在此书的翻译顾瑞荣先生的介绍下,与作者戈登先生作了交流。

在谈话中,我介绍了我在教育上的五次开窍,戈登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的“学习的革命”。

而我认为这不是革命,而是回归,心态的回归。

这时我反问戈登先生:“你接触了世界各地许多优秀的教育大师,搜集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经验,你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戈登先生沉思片刻,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达到三个和谐。即让孩子与自身生命和谐,与周围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

我听后感慨不已。是啊,与己和,与人和,与万物和,本质上不就是一个字——“通”吗?

5蝴蝶姑娘

人类最大的痛苦源于自身的不和谐,世界不和谐的根本源于个体生命——细胞的不和谐。

个体生命的不和谐,表现为一个人大脑里好像有几个人在打架,处于人格分裂的状态。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生命太脆弱,特别是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激烈,人更有一种脆弱感,担心自己被社会抛弃、被社会淘汰。真可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

脆弱的心理导致心态扭曲,总觉得别人比自己行,对社会充满了恐惧和焦虑,容易陷入自艾自怜的境地。

那么如何面对脆弱呢?

在欧洲某个小山村,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善良双亲的百般呵护下,这个小姑娘从小就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心灵非常纯洁宁静,连梦境也如诗如画。

一天,她梦见一只美丽动人、翩翩起舞的蝴蝶。不幸的是,蝴蝶的翅膀被花园里的树枝钩住了。她心怀恻隐,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救出,并细声细气地对蝴蝶说:

“小蝴蝶,回家吧!”

蝴蝶在她的上方飞了一圈,回来变成了仙女。

她吻了一下小姑娘,说:“感谢你救了我的生命。无论你提任何要求,我都满足你。”

小姑娘眨了眨眼睛,想了片刻。

“我希望你让我一生能快乐地度过。”

“这太容易了,你只要记住我的两句话,你就会成为快乐的人。”

于是,仙女低头在小姑娘的耳边说了些什么……

梦到这儿,小姑娘翻了一个身,醒了。

从此,她记住了仙女的话,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不管周围的人多么痛苦,小姑娘的脸上总荡漾着笑意。任何看到她的人,都被她的快乐所感染,她成了快乐的源泉。

众人前来取经,问她为什么?

“仙女告诉了我两句话。”

“那告诉我们,好吗?”众人迫不及待地问。

“对不起,仙女有一个要求,等我到临终时才能说出来。”

时光飞逝如箭,众人一边享受着她的无限快乐,一边迫切地等待着她的升天那一天,以得知快乐的奥秘。

等啊等,小姑娘变成了老太太。临终时,亲朋好友一起来到她的房间,静静地围坐在她的身边。很久很久,她终于开口:

“仙女讲的话是,小姑娘,你永远记住:‘一个人不管表面多么强大,多么狂妄,他的内心深处都是脆弱的’。”

她喘了口气,接着说:

“他们都像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需要你的爱。”

从中我感悟到,脆弱的根本原因是怀疑自己,觉得别人比自己行。第一句话消除了大家的恐惧感,重新焕发了生命的潜能。

第二句话告诉我们,在战胜脆弱后,精神得以升华,在把爱给别人时,你就像天使一样来到人间,成为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6三种人生道路你会怎样选择?

一天,我接到一位北京母亲的电话。

“您能不能帮帮我儿子。”她急促地说。

“怎么了?”我的心一沉。

“儿子以前每次考试都是前五名,这次考砸了,退到二十几名,他感到完了,不想上学,我怎么安慰他都没用。”母亲顿了顿。

“你听听,他正在嚎掏大哭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从北京打长途,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我赶紧让孩子来听电话。

“你为什么哭?”

“我怕呀。”孩子抽泣道。

“我理解,肯定是怕失败,怕丢面子,明天没法见人。”

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分数,难怪孩子压力大,要谅解。

“你是不是想成功啊?”我问。

“当然想,我感到我自己整个完了,活不下去了。”子有气无力地说。

“你没有完,你一定要相信你行,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不怕失败的孩子。”

前面的铺垫是为了引出后面的话题,我接着说:

“孩子啊,你想想,如果有三种人生道路,你会怎样选择。”

孩子“噢”一声,把听筒贴得更近。

我先讲前两种人生。“一种是成功而又痛苦的人生,它的人生经历是痛苦地奋斗,然后失败,再奋斗,再失败……在痛苦中度过了一生,直到70岁。临终前,按照世俗的眼光,他成功了,但是生命也结束了。

另一种人同样活到70岁,它的人生是欢乐而失败的人生,经历是欢乐地奋斗,欢乐地失败,在欢乐里站起来,再失败……在欢乐中度过一生,但到生命结束时,按世俗的评价,他失败了,生命也结束了。一个是成功而痛苦的人生道路,另一个是欢乐而失败的人生道路,你喜欢哪一种?

“第二种。”那孩子想也没想就说。

“你太聪明了,对于学生来说,求知应该是一种欢乐,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欢乐的过程。

孩子情绪上来了,抢着说。

“伯伯,第二种好是好,但如果有欢乐成功的道路不是更好吗?”

“太好了,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种人生道路。”

孩子的思维很活跃,我顺势而下: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段欢乐成功的人生经历,人与人的差异在于大多数人随着生命成长,把这种快乐的感觉忘掉了,而少数人把快乐的感觉延续了一生,他们才是欢乐的成功者。

“每个人在学走路时,都是欢乐人生的缩影。欢乐地跌跤,欢乐地爬起,再跌倒,再爬起,欢乐地迈步……直到成功,这难道不是欢乐成功的人生经历吗?你想想,除此之外,还有欢乐成功的例子吗?”

孩子兴奋了,大声地喊:“还有学自行车、学溜冰。”

“对了,关键在于不怕失败,恐惧就会消失。如果你保持这种心态,那么快乐将伴随你,你的一生能做到吗?”

“能做到!”孩子兴奋地说,电话里传来了孩子的笑声。

放下电话后,我陷入了沉思。

如果让每个孩子始终像学走路那样,走欢乐成功的人生路,他们心灵会多么和谐,生命会多么美丽啊!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次,我在杭州做报告后,一位母亲找到我的住处,她一下子买了四套赏识教育的资料,问她为什么?她说:给亲朋好友看。听完你的报告后,我发现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真美好”。

我豁然开朗。这不正是赏识教育要追求的目标——与人和,与周围的生命和谐吗?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

联想到我们的社会,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孩子容易产生“你好,我不好”的心理,自信心被摧毁,处于人下人的状态,感到活得没意思,太无聊。

反过来,还有一种教育走了另一个极端,孩子产生了

“我好你不好”的心理。中国许多家庭的早期教育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上学前,都认为“痴痢头(方言)的儿子自己的好”,这样长大的孩子盲目自信,处处强加于人,这种人上人心态,往往导致众叛亲离。这样的孩子无法生存。

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心灵舒展,关系和谐,人格健全,大家都做人中人。在婷婷聋童学校里,孩子们互相欣赏,彼此尊重,逐步形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于是我把这三种教育状态编成一首打油诗:

你好,我不好,活得太无聊;

我好,你不好,未来也不妙;

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更美好!赏识的延伸

心里感到快乐还是痛苦,生命的历程是完全不同的。

家长快乐,信心百倍,孩子就有希望;

家长痛苦,悲观愤懑,孩子往往绝望。

许多听过赏识教育报告的家长告诉我,他们由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到学会赏识别人的孩子,由学会赏识孩子到学会了自我赏识,由学会了自我赏识到学会了夫妻赏识。他们拥有了亲子关系的和谐,拥有了内在心灵的和谐,心境一片明朗。

有一些当领导的家长告诉我,赏识教育使他们学会了赏识下级,掌握了与下级沟通的技巧。自古以来,中国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造成了人性的压抑。在一个单位里,如果领导把下属看扁了,老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导致老头卖花生——认堆了。反过来,领导对下属充分地信任、尊重和理解,真诚地激励、宽容和提醒,必然会使下属心态舒展,焕发活力。于是赏识管理应运而生。

有的家长说,他们学会了赏识同行。自古以来,同行是冤家,特别在知识分子之间,文人相轻是多么可悲的现象。当今社会,我们欣赏一棵小草。一朵鲜花,甚至把树根挖出来欣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赏识身边的生命——万物之灵呢?

不少家长还认为,上级也像需要阳光、空气、水一样,需要赏识。领导也是人,也很脆弱,也需要信任、尊重和理解。

学会赏识不仅赋予我们教育的智慧,成长的智慧,而且赋予我们沟通的智慧,生命的智慧。我感到无比欣慰!不让蚊子叮咬大地妈妈的皮肤

赏识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时你看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只蝴蝶,都会找到生命相通的感觉,都会产生愉悦和欢欣。因此,家长从小要教孩子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万物。

对女儿来说,“好消息”可太多了,世界每天都充满了新奇。小草发芽了,梅花开了,又读了一本好书……

每天清晨,婷婷常常脱口而出:“啊!我又诞生了,新的生命开始了!阳光你好!空气你好!花儿你好!小草你好!生命真是太美妙……”

那位写了6000字忏悔信的母亲,改变了教育观念后,她的女儿也改变了。一次,母亲带着孩子在公园散步时,孩子把地上的纸屑—一捡起,妈妈问她为什么,女儿认真地说:

“我感到心疼。这一张张纸屑仿佛像一只只蚊子在叮咬着大地妈妈的皮肤。”

说得多好啊!

10孩子没法对人说心里话,意味着心灵没有家

家长与孩子之间连接着一条看不见的通道,它连接着家长与孩子的心。

如果家长给通道输送关怀和欣赏,那么父母快乐,孩子幸福;如果家长给通道输送抱怨和指责,通道便会渐渐地堵塞。如果孩子与家长之间有一层情感的隔阂,好比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通的状态,家长心里痛苦,孩子心里也痛苦。

怎么才是相通呢?关键要看孩子愿不愿意与家长说心里话。

当今的独生子女,好比是生活上的小皇帝,精神上的小奴隶。他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字——“独”。

孩子从小没有伴,心里话找不着人讲。因此,我每次家访,问孩子的第一句往往是:有没有对人讲心里话?

孩子没法对人讲心里话,意味着心灵没有家,长期孤独的心灵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消亡。

打个比方,地球都要通过火山爆发、地震等把内部的能量宣泄出来,否则地球就要爆炸。地球如此,何况生命!

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重锤打死逼他考入前十名的母亲就是一个典型。平常在老师、家长的眼里,徐力是个好孩子,惟命是从,从不把自己的怒气表现出来,母亲怎么打他也一声不吭,他又没处讲心里话,负面情绪在心中堆积,导致心态扭曲,精神崩溃。

当温顺的徐力用重锤猛击母亲脑袋时,他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这不正意味着,孩子的心灵在爆炸吗?

我时常想,假若徐力妈妈生前懂得一点赏识教育,掌握一点与孩子沟通的艺术,这场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1走进孩子心灵的爸爸

这是一位父亲解决了儿子沉溺游戏机的故事。

那段时间,上初中的儿子迷上了游戏机,就像是烟鬼迷上了鸦片一样不能自拔,而且技艺超群,别人一个筹码只能过一关,他轻而易举地能通十几关。到最后,连游戏机室的老板都怕他。父子之间的矛盾,在游戏机的漩涡中逐步升级。“打”是家常便饭,最绝的是让儿子跪在搓衣板上,头上还顶着一盆水。为了“监视”儿子的行动,每天放学时老爸就“守候”在校门口,把儿子“押送”回家。

可是儿子心想:你可以控制我不去,但不可以控制我不想。

父子之间经常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发展到极点是儿子离家出走,不是一次,而是好多次。记得有一天下大雨,儿子冲出家门,父亲就顶风冒雨到处找,十几家游戏机房跑下来,筋疲力尽。靠在墙根,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连绵不断的雨打在他的脸上,无尽的愁绪涌上心头。他长叹一口气,感慨地说道:生命如果能回头,说一万个也不要孩子。

后来,父亲知道了赏识教育,知道了治儿子沉迷游戏机的问题犹如治水,只能疏,不能堵。

他开始站在儿子的角度做换位思考,于是发现游戏机有个优点:会赏识。每过一关,都会有“你真棒,你真行”的赏识语,儿子在打游戏机中找到了一种征服感。

他开始尝试着走进儿子心灵,融进孩子的内心深处。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儿子的游戏机问题。

于是,有一天当儿子心请烦躁、坐立不安的时候,他对儿子讲:“今天带爸爸也去打打游戏机好不好?”

儿子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愣住了。但转念一想,去也无妨,于是点点头。当他俩来到游戏机房时,把老板吓了一跳,还以为父亲来找麻烦的。两人玩了一个下午,在回家的路上,发现儿子有话跟他说了,老爸看到一丝光亮。

以后的日子,儿子依然想玩游戏机,只是他再也不打儿子,儿子也同意先把作业完成。

父子之间的冰层在逐渐融化着。

儿子中考后,老爸经过深思熟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儿子买一台游戏机。他是这样和儿子说的:“儿子,爸爸相信你可以成为一名电脑专家,所以家里决定给你买一台带光碟的游戏机,爸爸够朋友,你也要够朋友。你要把玩游戏机的时间安排好,要让游戏机成为你学习的动力。”

儿子一阵惊喜,眼泪如潮水般地涌出来,自然这份感动也化为一种动力。儿子住校,周末回家后,他让儿子玩游戏机放松一下,儿子却说再看一会儿书,因为老师讲的一个问题还不大懂。那时候,他真不敢相信这就是一年前那个打死也不服的儿子。

过了一段时间,他对儿子说:“儿子,你现在玩的是别人设计好的程序,将来你要自己设计程序给别人玩才更好呢。”儿子果然开始对电脑感兴趣,他说他上大学一定要考计算机专业。

而最让他这个父亲欣慰的不仅是儿子的游戏机问题,更重要的是儿子懂事了,懂得关心体贴父母了,有心里话“也愿意和爸爸讲”了。

儿子后来说:“当时我根本不愿意离家出走,外面没有家庭的温暖,但在家里,找不着人讲心里话,觉得很痛苦。”

现在父子俩经常在一起谈心,关系处得像弟兄似的。父子的心灵沟通了,笑容又回到了孩子的脸上、父亲的脸上。是对付孩子,还是对付自己?

家长听报告前以为是学两招来对付孩子的,听完后,才恍然大悟。

有一个盲人,家人怕他被人撞,为他点了一盏灯笼。盲人走啊走啊,还是被对面来的人撞了一下。

盲人很生气:我拿着灯笼,你为什么撞我?

路人也很恼火:你的灯笼早熄了,我怎么看得见你。

家长的心亮了,孩子才能看见光明。

家长的心点燃了,才能驱走孩子心中的黑暗。

而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的心灵看到生命的光明,为孩子建立一个心灵的家园,然后再为孩子点一盏心灵的灯。

给孩子一间茅屋,孩子会给家长一幢大厦。

因此,给孩子建家的同时,家长的心灵要有家。

家长如何给自己的心灵建家呢?是自知之明,还是自知之“暗’

我们研究室的员工每个月要写“成长日记”。在日记里各人写对生活的感悟,成长的快乐。其中有一次,来自江西的小姚写道:

她觉得在研究室成长得特别快,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过年回家时,家长觉得她像换了个人似的。接着她写道:“我觉得人贵有自知之明,既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更要看到自己的优点。”

这段话触到了我的灵感。

先人在创造这个词时,为什么用“明”字,而不是

“暗”字,本意是要人们看到自己的光明之处,而不是想着自己的缺陷。只有在看到自己优点,热爱生命的基础上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才能正视缺点,自信改正缺点。

而现在说某某人要有自知之明,就是提醒某某人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暗点,注意自己的行为,要夹着尾巴做人,并以此作为自我设限的依据。

因此,自知之明这个成语被曲解了。它应该是褒义词。现在在研究室如果看见哪个人情绪不好,跟他说要有自知之明这个成语时,那个人心里就会一亮,浑身充满力量。我是一个终于学会了喜欢自己的人

生命的价值在于珍惜自己。

有一个孤独的孩子,常常悲观地问年长的智者:

“像我这样没人看得起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生命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有一天,智者将男孩叫到眼前,递了块色彩斑斓的石头给男孩,并对他说:

“明早,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男孩满腹狐疑,心想这块石头虽然还不错,但怎么会有人肯花钱买呢?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智者报告:“想不到一块石头值那么多钱呐!”

智者笑笑说:“明天你拿到黄金市场去,记住,不论人家出多少钱都不能卖!”

在黄金市场中,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令男孩大为惊讶,但他谨记智者的话,怎么都不卖。

第三天,智者叫男孩拿石头到宝石集市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子怎么都不卖,于是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将这一切告诉智者,智者徐徐说道:

“人的生命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你明白吗?”

男孩不解地、迷惑地摇摇头。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热爱自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这回,男孩若有所思地点头,半晌之后,他终于悟出其中道理,会心地笑了。

我们或许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但它是惟一的、独特的,而且是无价的、绝不出售的“稀世珍宝”呢!它的价值,便在于被珍爱。

教育女儿的过程也是我不断成长、超越自我的过程。因为赏识教育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许多家长称我为“赏识教育专家”,其实,我一直把自己看成一位普通的家长,能取得一点点成绩是与社会的支持分不开的。

从在厂里做普通技术员开始,同事就给我起了个绰号“热血青年”;在女儿会说话后,一位医生曾说,我的教育方法会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女儿评为十佳后,教育界的朋友说我是赏识教育专家等等。我一直是在赏识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赏识促使我奋力向前。

曾接受一位记者的采访,她让我概括一下自己的成功经验。

我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我是一个终于学会了喜欢自己的人。自嘲——自爱的最高意境

不仅喜欢自己的优点,而且正视自己的弱点,生命才能成熟。自爱的最高境界是自嘲,是良好、健康的心态,是不为别人眼光左右自己的美好存在。

我年轻的时候头发较少,不够自信,只要别人向我的头发多看几眼,我的眼睛马上失去光亮。后来,戴上假发效果奇好,看上去年轻十几岁。可麻烦也接踵而至,熟人相见,我还要作自我介绍,因为他们不认识我。还有一次上台发言不小心摔了一跤,假发尴尬地摔在地上,露出谢顶。

越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痛苦越多。现在扔掉假发,回归自然,自我感觉很好,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谢顶是智慧的象征。每次去聋童幼儿园,孩子们都争着摸我的头发,旁人笑说孩子想沾沾灵气。

我丑,但我很温柔;我黑,但我很健康。生命就是这样,会焕发勃勃生机。失落是痛苦之源,得升是欢乐之源

每个人生下来时,都呈智慧态,在“宝宝聪明”“宝宝漂亮”的赞赏中,孩子充分吸取精神和物质的营养。孩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能从四面八方抓取无尽的灵感,好像千手观音。

如果痛苦、忧愁、冷漠缠绕在身上,那么心中就有结,一个心结就束缚着一只手,心结越多,被捆绑的手越多。千手观音慢慢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自由之身。

解心结,就是解除心里的痛苦、忧愁,解除千手观音的束缚,使心灵处于舒展状态,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的光明和黑暗。

祖先创造一个不好的词,“失落”,在失去中坠落。

我想创造另一个词,“得升”,在得到中升华。

正如哲人所说,我们很少去想我们所有的,但我们却常常想我们所没有的。这必然导致心灵的失落。

我们感谢我们所拥有的,感谢造物主给我们的才能和财富,原来我们拥有的是这样地丰富。这必然导致心灵的舒展。

快乐是你发自内心的表白,一个心态舒展的人是不可能不成功的,内心充满快乐的人才能找到心灵成长的感觉。

要学会爱自己、学会喜欢自己。想到爱,家长多半想到“被爱”和“爱人”,很少想到自爱。其实自爱是快乐的发源地,就像活水的源头,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而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忘了自爱的存在,忽略了自己拥有的宝藏。结果,由于久不使用,这个宝藏便遗失了。眼朝下看,脚往上行

我把自己的教育宝藏和家长分享之后,也受到了一些非议,我也曾为此想不通,觉得委屈,产生了失落感。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迫使我思考:为什么我的心静不下来?为什么会产生失落感?

其根源在于眼朝上看,脚往下行。如果总觉得老天爷不公平,就会怨天尤人,心清越来越糟,把精力全部浪费在抱怨上,结果双腿无力,身子不由自主地向下滑,越下滑越抱怨,越抱怨越失落。生命处于衰退状态,最后摧毁了人的精神。女儿残障的巨大压力未能击倒我,难道这点挫折就把我打垮了吗?

因此,我倒过来想想,为什么不能服朝下看。原来我的毛病是横向比较。如果在发达国家,有思想的人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美,因此我对当时受到的待遇充满了抱怨,后来我通过纵向比较,我发现我错了。

像我这样的老三届,许多人都下岗。我还是幸运的,我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眼朝下看,一片光明,心存感激。今天好,明天更好,脚就往上行了。而且我国现正处于民主开放的时代,像我这样的教育探索者,若在1957年肯定是“右派”,文化大革命肯定是“现行反革命”。

我生在这个时代,应该感谢生命,感激这个时代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一个普通的家长总结出一种教育思路,感谢女儿让我的精神生命得到升华。

因此,要牢记得升,心存感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面对人生的纷繁,你会把目光集中在哪里呢?

造物主非常公平,在给你美好事物的同时,总要给你一丝缺憾。关键是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哪方面。如果你把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集中在痛苦上,生命就会暗淡无光、山穷水尽。如果你把百分之百的精力转移到欢乐中,你得到的将会是满足。

联合国前秘书长在战争千钧一发之际,去伊拉克斡旋,实现了和平。他说中学老师的一课改变了他的思维模式。

老师先拿出一张白纸,中间一个黑点。老师问同学看见什么?全班同学盯住白纸,齐声喊道:一个黑点。

老师沮丧地说,这么大的白纸没看见,只盯住一个黑点,将来你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越来越大,最后整个世界变黑了。

整个教室寂静无声。

在沉默中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一个白点。老师又问看见什么?全班同学开窍了,一个白点。老师欣慰地笑了,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所以全世界都认为伊拉克战争乌云密布,一触即发,而我却看见了一线和平的曙光。”幸福之源——把坏事往好处想

有段时间,婷婷一听到“边缘人”这个词,心里就隐隐作痛。在聋人世界里,聋人觉得她在社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属于聋人的范围;在健全人的世界里,因为听障不能完全融入社会,被排斥在健全人的社会之外。游离在两个世界之间,没有归宿感,缺乏安全性,因此心里觉得空空的,没有着落。

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晴天哭,雨天也哭,人们都叫她哭婆。

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时候,又没有人去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我就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说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来。

“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是就不苦了吗?”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婆变成了笑婆。

一切都不曾改变,老婆婆的观念变了,因而她的行为也变了。关键是你如何看待生活,你要把自己看做穿梭在两个世界的天使,在聋人面前,你了解聋人听不见的痛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聋人都会接纳你;在健全人的世界里,你找到了强者的感觉,他们把你看做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给了你莫大的荣誉,因此,你是最幸福的、最令人羡慕的天使,给两个世界的人都带来了幸福和友爱。

女儿幸福地点了点头,心里释然了。

后来她在日记里写道:是欢乐的还是痛苦的人生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如果父母从小教孩子把坏事往好事想,孩子从小就会逐渐地形成健康的思维模式。即使遇到一点挫折,孩子也有信心战胜它,这样人生是快乐的。反之,如果把好事往坏事想,孩子的一生将是不幸的。享受每一天

世界是天堂还是地狱,不取决于世界,而取决于你选择的态度。

快乐的心情迎接光明世界,痛苦的心坠入黑暗的世界。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宇宙中惟一的存在实体,尽管人的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寒暑,在整个岁月洪流中,是何其渺小,有如沧海一粟;因此,人生短暂,要追求快乐,生命脆弱,要平平淡淡。

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自己生命的存在,必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人生潜能巨大,应为此自豪。

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一无所有,但对生命无限热爱。露丝是一位富翁的未婚妻,因对上层社会的生活失去信心,精神痛苦,渴望新的生活,这时杰克出现了。

那次晚宴上的对话太精彩了,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露丝的母亲因看不起杰克,故意讥讽,问道:

“三等舱的感觉怎么样?”

“太好了,没有老鼠啊!”杰克自豪地说。

“你觉得像你这样到处流浪的生活,没根的生活有趣吗?”

“太好了,我虽然一无所有,却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享受明媚的阳光,欣赏迷人的风景,聆听大自然的音乐。前两天,我还睡在桥洞里过夜,今天我居然在豪华的泰坦尼克号上和世界最富有的人们共进晚餐,生活就是这样奇妙。生命是上帝赋予的,不想浪费。”

最后说的一句话“享受每一天”震撼了在座的每个人的心灵。如今每天早晨起来,我总是习惯性地面对自己,告诫自己,用珍惜的心情度过每一天,用感激的心情迎接每一天,用快乐的心请来享受每一天。于是,倍感精神抖擞,充满信心。捡回宝藏,成为天才的父母

记得在第一期赏识教育家长培训班的座谈会上,我问:

觉得孩子进步大的家长,请举手。

一半的家长举起了手。

然后我问孩子们:

觉得父母改变了的,请举手。

哗!有一半的孩子举起了手。

这么巧,一半对一半。我得出了结论,家长观念改变了,孩子也变了。那么另一半家长的孩子怎么办呢?

我用“花苞心态”来解释。

一盆花,当第一朵花绽放时,主人欣喜地观赏着,对其他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格外地呵护,他相信迟开的花往往是最美的。

一窝鸡蛋,当第一只雏鸡破壳而出时,鸡妈妈更悉心地照料看,它相信自己的宝宝都快出世了。

一棵小树,当它的枝头冒出第一片绿芽时,人们欢呼着,他们知道春天快来了,眼前将是一片郁郁葱葱……

相反,我们很多家长却有着另外的思维。这朵花儿开了,这只鸡出壳了,这片绿叶出芽了,我的孩子怎么还不行?

于是把花撒开,把蛋打碎,把树枝折断,生命就在爱的摧残下毁灭了。

早开的花也好,迟开的花也好,相信每朵花都会开的。

因此,捡回宝藏,就是拉回心态。因为这符合孩子生命的规律,即使你不能成为天才,你也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环境,我们这代人包括我自己,大多数人是在抱怨教育中长大的。周婷婷的成功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知道,家长要对自己固有的教育思想进行彻底的否定是非常痛苦的。但这是必需的,更是有价值的。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你要对生命负责。

我相信周婷婷的后代接受的肯定是赏识教育,因为周婷婷得到无尽的爱,她定会把爱奉献给社会和她的下一代。如果全社会都充满了爱和阳光,那么温暖会洋溢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赏识你的孩子》原文 篇二

我以前总以为“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多说逐渐少”。“缺点不说不得了”的原因是因为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所以要天天讲,时时讲,而“优点多说逐渐少”,是担心表扬多了,学生会翘尾巴,产生骄傲情绪,优点便变成了缺点。

因此,我以前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常常把学生的正确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而学生一出现错误行为,就立即予以批评。

“赏识你的孩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反省一下自己,是啊,怎么孩子在我眼里,全是缺点一点优点都没有?自己也是文化人,光说要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怎么就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呢?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一种观点一旦经过多次强化,就会在孩子心中生根。

因此,当我一再指责孩子内向、孤僻,什么都不如人家时,孩子就有一种心理暗示,真的认为自己内向、孤僻,没有一点自信。

赏识是欣赏、拥抱与赞美;

赏识是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觉得“我能行”;

赏识是关注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舒展的成长环境;

赏识是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泄气;多赞扬,少叱责;

赏识是优点的放大,缺点的缩小;

赏识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赏识是爱,是尊重、理解、宽容前提下的爱,是包含信任和等待的爱,是和谐而平等的爱,是鼓励孩子追求成功的爱,更是陪伴孩子品尝失败的爱。

爱是一把双刃剑。摧残的爱带给成人和孩子的都是无尽的痛苦,赏识的爱却会让成人和孩子在欢乐中共同成长进步。赏识你的学生吧,只有这种理性的爱才会让学生在美丽的人生世界翩翩起舞,自由翱翔!

《赏识你的孩子》原文 篇三

第二次觉醒 学会赏识 发现宝藏 ——方法层面:玩

第三次觉醒 学会赏识 改变态度 ——态度层面:行

第四次觉醒 学会赏识 导致成功 ——理论层面:懂

第五次觉醒 学会赏识 走向和谐 ——哲学层面:通

第六次觉醒 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 ——实践层面:诚

教育最忌讳不系统不协调,没有什么比对孩子要求不一致更有害于教育的了。-----海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蒋敦杰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么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不会开发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使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这爱是那样的纯粹,不含一丁点儿杂质,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不管这种付出又没有结果,爱是不变的,爱是不能中断的,爱是不讲条件的。没有什么东西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可以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源于”识”。(体验)

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行,必须要会爱。衡量任何事能不能干好的关键,就是看它有没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事就是再弱小,也会强大起来,变成滚滚洪流。而缺乏生命力的事必然会逐渐衰弱。-----日本铃木镇一教育思想家

感觉对了,才会跟着感觉走,生命在好感觉中提升,才会越走越顺。

成功诱发努力。

人们通常认为,成功是从失败走向胜利,其实从胜利走向胜利,也是一条成功之路,尤其对孩子更是如此。

我突然领悟到一颗童心对胜利的渴望,那正是孩子进取的强大动力啊!(思考:在语文教学中,究竟如何定位胜利,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胜利的信心和感觉。通过什么方式呢?语言、成绩、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还有什么呢?)

因此,孩子面临挫折时,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从消极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养分,提高经受挫折的能力。

关注孩子的心情,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好朋友,愿意和你分享欢乐,分担忧愁。

孩子心里压力巨大,需要理解和宽容。(而现在,家长和老师总是在营造一种更有压力的氛围,形成所谓督促孩子学习,这是一件多么不了解情况的事情啊,这样,难怪孩子由害怕而逃避,哪里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呢?)

调动情绪,开始学习。(课堂之前,使用什么方法让孩子从无心甚至是叛逆的状态中调整过来,进入学习,保证学习质量呢?)

“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不是超常的孩子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是正常的孩子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教育要走出异常,超越超常,回归正常。

大自然不因为花不如树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了花与草。大自然承认花、草、树之间的差异。它知道花有花的艳丽,草有草的幽香,树有树的伟岸,它不要求草长得如树般高大,也不要求树如花般美丽,于是树便是树,花便是花,草便是草。

承认差异,就会有耐心,就会很宽容。

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大人的宽容对孩子来说,慢慢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面对分数的时候,父母开始怀疑孩子不行,导致孩子也在怀疑自己不行,于是父母开始遗失了自己的宝藏。

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越不怕失败;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孩子越怕失败。

大拇指,唤醒好孩子;食指,逼出坏孩子。

“比”法:长比长,短比短。女儿有长处,不必自卑;别的孩子也有长处,你也不要自负。别的孩子也有短处,你不要灰心;你自己也有短处,应当更加努力。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生命权,我们要懂得尊重;

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我们要懂得信任;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与众不同之处,我们要懂得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有长处,都有优点,闪光点,我们要懂得热情激励;

每一个孩子,都有短处,都有缺点,我们要懂得耐心宽容;

每一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错误,我们要懂得友情提醒。

赏识就是无条件的尊重人格、信任潜力、理解个性。

赏识就是有策略地热情激励、耐心宽容、友情提醒。

一提到赏识,很多父母习惯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实际上有很多表扬却恰是不赏识。赏识教育既反对一味地指责、抱怨,也反对一味地表扬、夸张。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小孩不小歌》

未来的优点优点不说不得了

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赏识,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动作。

寻常的钥匙打不开寻常的锁。

“人的需要很少,需要寻找,也需要找到所寻;

人的需要很少,人生后的安宁;

人的需要很少,只要家里有一个人——等我。“——泰戈尔

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你好,我不好(自卑——人下人)

活得太无聊:

我好,你不好(自负——人上人)

未来也不妙;

我不好,你也不好(自闭——人外人)

整个世界乱(www.shubaoc.com)糟糟;

你好,我好,大家好(自信——人中人)

这个世界真美好!

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开启思考,学会“赏识”

——初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读罢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突然回想起以前接受过的“学习力”的培训,让每一个孩子都相信自己具有“超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让每一个孩子都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赏识你的孩子》与培训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越来越多的关注孩子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我们应该庆幸,在中国这个应试大国,终于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心关注孩子的成长;终于可以期待孩子的明天将会越来越快乐;未来的诺贝尔奖或许会因为有了这些而有了新的期盼。而另外一方面也让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于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现行教学状况,寻找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初读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被周弘老师那份执着与大爱而感动,也为书中那么多家长和孩子的改变和幸福感到庆幸。书中很多话语,看似很简单,却是凝聚了深厚的生活感悟。比如:

“教育要走出异常,超越超常,回归正常。

大自然不因为花不如树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了花与草。大自然承认花、草、树之间的差异。它知道花有花的艳丽,草有草的幽香,树有树的伟岸,它不要求草长得如树般高大,也不要求树如花般美丽,于是树便是树,花便是花,草便是草。

承认差异,就会有耐心,就会很宽容。

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大人的宽容对孩子来说,慢慢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面对分数的时候,父母开始怀疑孩子不行,导致孩子也在怀疑自己不行,于是父母开始遗失了自己的宝藏。

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越不怕失败;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孩子越怕失败。”

简单的话语,深刻的感悟,细细读来却是深深的责任与隐隐的不安。

道理越是简单,却越是容易被人忽略,遗忘;感悟越是深刻,越难以在人们忙碌与浮躁的现实中沉淀与领悟。如何将这些简单的道理和深刻的感悟传达给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呢,这是一份深深的责任。

责任必然带来思考,而思考的结果却是让人容易感到不安。不安的是,我们或许没有把握精髓;不安的是,我们目前的力量还小;不安的是,我们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究竟在哪?

从小处着手,作为一个语文学习者,一个新进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首先反思的问题是如何“识”?“识”语文这个主题;“识”语文这个教学行为;“识”我们自身的特点;“识”我们的学生。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有点手足无措,而这些是我们“赏”的前提。如果不“识”,我们就会盲目,就会迷失。那么“赏”也就会失去方向,失去价值,甚至会违背原来的教育方向。

沉静下来,涌入脑海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语文学科成为了“老师最难教,学生最难学”的学科。难教,是因为教学主题不明确,教学目标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合适,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呢?或许很多原因都有,但是我想首先我们应该确定的是:语文到底教什么的问题。是简单的教读书认字?还是教习礼做人?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涉及到层次问题。基础教育固然不可缺,人文提升也必不可少。如何两者很好的融合,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难学。是因为教学内容太杂,教学方法呆板,考试标准不好把握,还是?这个就是“识”的第二个问题了。我们好像都很明白,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语文学习效果不好,但是又有几个人真的对这个问题的原因做过思考,分析呢?看来,在语文这个学科,要做到“赏识”还真的是一件巨大的工程,因为我们在起步阶段就进行得有些举步维艰。但是我们应该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不是吗?

初读后,脑海里的思绪还比较混乱,我想我还会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看到更多闪观点,也会看到更多的问题从而引发自己更多的思考。寥述几言,实难以将此书的精髓表述清楚,此仅为初读后的几点感受。

谢娜2012/7/16

《赏识你的孩子》原文 篇四

周弘对聋哑女儿周婷婷的成功教育是我们每个家长、老师学习的典范。

面对聋哑的女儿,周弘不是急于求成、粗暴相待,而是从动情赏识入手,遵循规律,翻阅大量资料,硬是用亲情的感化,使女儿在5岁时恢复了听力和说话能力,经不懈努力,目前,周婷婷已经大四毕业,准备考托福,周弘也写下了艰难的体会《赏识你的孩子》一书。

书中在介绍女儿认数时,女儿把一只手的手指数为“三个指头”,周弘开怀大笑说:“你太聪明了,才少数了两个。”一声笑,一句话,给孩子干涸的心灵注入了甘露。周婷婷的潜能一发而不可收拾。

由周婷婷的事例我不禁想到我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教室里坐得都是正常的孩子,如果我们也像这样进行“赏识”,那岂不是事半功倍?而往往当我们面对学习慢的、写字慢的、作业拖拉的学生时,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耐心和赏识。学生作业做得慢,我们一句话“就你慢,写不完留下来不准回家”;不会背书则是“你真笨,背不会不能吃饭”;作业拖拉的我们则是一教育、二批评、三叫家长,这几招用完之后就再也没办法了,开始给学生扣上“孺子不可教也”、“不开窍”、“脑子笨”、“基础差”“朽木不可雕也”……一系列帽子之后,就再也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问了,或者是任其发展,提起这些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叹息。想想这些学生和周婷婷比起来,条件不知要优越多少倍,可我们的过早下结论则扼杀了孩子发展的潜能。

在问题孩子面前我们的烦躁阻挡了我们对这些孩子的清晰认识,工作的繁琐使我们无暇顾及这些孩子。在难得的空闲时间,我们也曾像周弘对待周婷婷那样要挖掘孩子的潜能,可往往半途而废,教学工作的繁琐,学校各种活动的冲突……我们不得不使这样的做法断断续续。回想教学的这些时间,我们有没有真正挖掘出那个学生的潜能?或者对哪些学生不离不弃赏识到底?至此,我不得不佩服周弘的坚持,更佩服他那样细心与善于思考。当面对问题孩子的时候,我们是要静下心来思考了。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