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整编的《方程》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方程》教案 篇一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
学科
数学
班级
五年级
备课教师
张云
备课组
五年级数学组
课题
第一单元:《方程》第三课时 练习课
课时
第( 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二、教学重难点: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的解方程及检验。
三、教法、学法(简要式):
本节课教学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提纲式):
一、基础练习
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三、课堂作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第二次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时间
(2010 )至(2011 )学年度第(2)学期第(1)周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学科
数学
主持人
陈源文
记录人
张云
备课组
五年级数学组
课题
第一单元:《方程》第三课时 练习课
课时
第( 3 )课时
一、主持人(级组长)发言: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年级组集中学习,主要内容是讨论一下我们第一次集体备课
(初案)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帮助我们归纳总结出第
三次的详细教案
二、备课组各位教师说(初案)教学思路:
谢小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算
法,教师在归纳总结。
林朝飞老师:组织学生去发现计算的方法,让学生体验
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陈源文老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自主交流,归纳总结来组织教学。
吴坤理老师:使学生能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三、备课组研讨过程(发言要点):
陈源文老师:在教学练习时应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谢小森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自主
探索,获得新知,明白算法。
林朝飞老师:在巩固练习时,可以指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吴坤理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张云老师:让学生在所设情境中进行学习。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的总体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这里的过程与此前解方程的过程比较,省略了什么,明确以后解方程时,先要在脑子里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什么数,但书写时可以适当省略。再让学生完成后面的练习,逐步掌握简化书写过程,并解出方程。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解含有小数的方程的体会。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程的解法。
第三次集体备课(特色教案)
学 科
数学
备课组及教师姓名
四年级数学陈源文、谢小森、张云、林朝飞、吴坤理
备课时间
( 2011)年( 2 )月( 20 )日第( 1 )周星期( )
课 题
第一单元:《方程》第三课时 练习课
课 时
共( 1)课时
一、本课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方程,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并以今后进一步学习方程积累经验。以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方程学习,再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方法。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方程学习的过程,掌握方程练习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方程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方程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的解方程及检验。
四、教法、学法:
1、 情境教学促感悟
2、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五、教学过程(分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七、学情分析与评价反思:
在方程练习中,主要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在比较中得出: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解方程 篇二
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2、理解移项的概念; 3、学会移项。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投影片。 2、天平称、若干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物体质量相同的若干个砝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 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方程是等式,但必须含有未知数; 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它不一定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 ① 5x+6=9x②3x+5③7+5×3=22④4x+3y=2 由学生小议后回答:①、④是方程。 分析这些方程得: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也有的含两个未知数。 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的一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 注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如上例的④。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 ① 2x+3=11②y2=16③x+y=2④3y-1=4y 6、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 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即求得方程的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点出课题)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讲解新课: 1、 等式性质1: 出示天平称,在天平平衡的两边同时都添上或拿去质量相同的物体,天平仍保持平衡,指出:等式也有类似的情形。 强调关键词:"两边"、"都"、"同"、"等式"。 2、 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x+2=5 分析:要把原方程变形成x=?只要把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即可。 注意: 解题格式。 例1 解方程5x=7+4x 分析:方程两边都有含x的项,要解这个方程就需要把含x的项集中到一边,即可把方程变形成x=?(一般是含x的项集中到方程的左边,使方程的右边不含有x的项),此题的关键是两边都减去4x。 (解略) 解完后提问:如何检验方程时的计算有没有错误?(由学生回答) 只要把求得的解代替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检查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由一学生口头检验) 观察前面两个方程的求解过程: x+2=5 5x=7+4x x=5-2 5x-4x=7 &nbs{SHUBAOC.COM}p; 思考:⑴把+2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把+4x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符号改变) 3、 移项: 从变形前后的两个方程可以看到,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①移项要变号; ②移项的实质: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 例2 解方程:3x+4=2x+7 解:移项,得3x-2x=7-4, 合并同类项,得x=3。 ∴x=3是原方程的解。 归纳:①格式:解方程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以便合并同类项; ②解方程与计算不同:解方程不能写成连等式;计算可以写成连等式; ③一个方程只写一行,每个方程只有一个等号(理由: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前后两个方程之间没有相等关系)。 练习:书本105页 1(口答),2(板演),想一想。 (三)、课堂小结: ①什么是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性质1(找关键词); ③移项法则; ④应用等式性质1的注意点(例2归纳的三条)。 (四)、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5.2解方程(2)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 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3. 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4.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 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教学难点: 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的正确使用。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教师引入 (读教材156页引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①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出示随堂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互评。 出示例题4,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视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后一种解法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出示随堂练习题。 出示自编练习题: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解方程: 2(x+3)--5(1--x)=3(x-1) ②解方程: 6(x+8)一6=0 教师给予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小结。 布置作业:填写成长记录卡及课本158页习题 ①学生观看画面:两名同学到商店买饮料的情景。 ②自主完成问题。 1、学生回答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理由。 2、小组内交流各自所列的方程。 ①学生研讨并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支”想一想”中的问题(2). ①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③四名同学板演。 ③纠正板演中的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1、自主完成例题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①独立完成练习题。 ②同桌互相检查。 ①小组间比赛找错误。 ②讨论交流各自看法。 ③选代表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解本节所学方程的注意事项。 1、做出本节课小结并交流。 2、说出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感知生活,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限制方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交流,思维方面的沟通乃至思维碰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巩固教学内容。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初步渗透将(x-l)作为一个整体的思想。 巩固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巩固教学内容。
§5.2解方程(3)教学目标 1. 经历解方程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题方法。 2. 通过解方程时去分母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3. 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难点 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一组解方程的练习题。 解方程 1、8=7-2y 2、5x-2=7x+8 3、4x-3(20-x)=3 4、-2(x-2)=12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出示例题7,鼓励学生到黑板板演,教师给予评价。 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如何去掉分母。去分母时要引导学生规范步骤,准确运算。 组织学生做教材159页“想一想”,鼓励并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出示例题6,并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方程。 教师给予评价。 出示快速抢答题:有几处错误,请把它们—一找出来并改正。 见教参p159 教师给予评价。 出示随堂练习题(根据学生情况做部分题或全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及方法。 布置作业:填写成长记录卡及课本160页习题5—5.1、自主完成解题。 2、同桌互批。 3、哪组同学全对人数多。 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方程两边都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 ①先自己总结。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①自主完成解方程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③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选代表到黑板板演). ①学生抢答。 ②同组补充不完整的地方。 ③交流总结方程变形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①独立完成解方程。 ②小组互评,评出做得好的同学。 ①做出本节课小结共交流。 ②说出自己的收获及最困惑的地方温故将知新。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巩固所学知识为去分母做铺垫。 通过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团结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巩固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及语言表述的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
《方程》教案 篇三
第一单元《方程》单元评价
主备人:孙丽萍
评价内容:
第一单元《方程》
评价项目:
知识与技能方面:是否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和ax±bx=c等方程的解法;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上述方程解决相关的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否会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检验。
数学思考方面:能否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否有条理地表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抽象能力和符号感是否得到相应的发展。
解决问题方面:应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是否有所增强;能否利用画图、列表的方法理解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否主动反思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适当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否有自觉检验的习惯;是否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并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评价方式:
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刻画相结合的方式,作出合理的、激励性的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
一、填空。
1、三个连续的偶数,最小一个是a,另外两个分别是( )、( )。
2、某运动上衣原价198元,降价后是b元,价格降低了( )元。
3、一头水牛的体重x千克,一头大象的体重比一头水牛的体重的5倍还多95千克。这头大象的体重是( )千克。
4、果园里有桃树a 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有( )棵,苹果树与桃树一共有( )棵,苹果树比桃树多( )棵。
5、京、沪线全长s米,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v千米,用了t小时到达。写出表示时间的式子( ),当s=1950千米,v=150千米/小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 )小时。
二、解方程。
7.8+5x=32.8 0.5x-3.7=4.2
17.2╳3-10x=9.6 3x+2.1x=18.36
8x-0.5x=15 12.5-6x=9.5
6x-2.4=0.36 5x÷15=15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吴老师用72厘米长的铁丝做了一个长方形的教具,长20厘米,宽多少厘米?
2、买相同的4双袜子和相同的2双鞋子,一共需要95.2元。已知鞋子每双34元,袜子每双多少元?
3、王大叔的养殖场里有母鸡2100只,比公鸡的4倍多100只,公鸡有多少只?
4、水果超市有500千克苹果,卖出6筐后,还剩338千克,平均每筐苹果多少千克?
5、如图所示,明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东东家到学校的距离远600米,明明家距东东家2700米。东东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明明家 学校 东东家
6、小芳和小强一共有画片24张。小芳的画片张数是小强的3倍,小芳有画片多少张?
7、去年爸爸比小明大25岁,明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今年爸爸和小明各是多少岁?
8、一个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2.4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56本到下层,这两层书的本数就同样多。原来两层各放多少本书?
课前思考1:
建议将最后两题作为思考题,不计入基本成绩,作为鼓励成绩。因为这两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尽管第7题的方程式很简单,但学生会被去年、明年、今年三个时间词语所迷惑,没有想到两人这三年中的年龄差是不变的。第8题所设的未知数在等号两边,所列的方程比较复杂,尽管在前几节练习课上补充过,但作为基本题让学生完成,可能会有不少学生出现错误。所以我建议将我们平时补充的稍有难度的练习题作为思考题来设计,做对学生可提高积极性,做错学生也不伤自尊心。
课前思考2:
通过本次练习,使学生巩固强化形如ax±b=c、ax÷b=c和ax±bx=c等方程的解法,并更多的关注怎样从问题情景中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更多的关注怎样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获得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体验,进一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学生对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单元评价分析:
1、总体情况:今天做的单元练习卷,孙老师对上面的练习进行了调整与补充,增加了3题思考题,应该说孙老师设计的练习的难度系数是比较高的,基本分中列方程第2小题稍复杂,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第7题也少有难度。从今天的练习情况看,整体情况还可以,有25人基本分达优秀,15人80分以上,7人70分以上,2人不合格。附加的思考题,有2人3题全对,对1—2题的有20人,学生单元练习的整体情况比我想象中的好,看来,孩子们进入了六年级,确实在学习上自觉多了,大部分学生都要求上进。
2、存在问题:
(1)填空题第1小题思维定势,原来做到过的类型是:三个连续偶数,中间一个是a,另外两个分别是( )、( )。今天变成:三个连续偶数,最小的一个是a,另外两个是( )、( )。学生的答案变成一样的了。没有好好审题。
(2)解方程第2小题稍复杂,学生不会解。
(3)应用题第2小题房间的面积不变,相等,学生没有看清方砖的条件是边长还是面积?
(4)第6题求出小明明年的岁数后,要求今年的岁数还要减1,很多学生没有看清问题。
(5)部分学生对思考题有危难情绪,有部分基本分是优秀的学生没有做思考题,特别是碰到以前没有研究的习题不肯动脑筋。
(6)有两个学生与全班学生差距实在太大了,要想些方法进行补救。
3、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外在的形式转向内在的自我要求,学生喜欢数学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要想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体会到只要上课认真听,积极思维,数学是容易学好的。
(2)继续与学生约定,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
(3)进一步与部分家长联系沟通,分析原因,共同帮助孩子进步。特别是两个这次练习不合格的学生,要谈心,要加强个别辅导的力度。
(4)对近阶段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鼓励,逐渐减少学习困难生的人数,将优秀人数不断扩大。
单元评价反思1:
今天的数学课上进行了第一单元的单元练习,一节课的时间对于接近一半的学生来说有些紧张。批完两个班的数学练习卷后,我对两个班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总体情况
六(1)班中17人优秀,3人不及格;六(4)班中27人优秀,4人及格,没有不及格。
二、存在问题及相应措施
1、从填空部分的错题中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对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某个数或数量关系”还存在困难,平时在教学第一单元时这方面练习较少,有些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些数或数量关系的方法,对于数量间的一些关系不会分析。在明天的讲评课中增加这方面的练习,并且关注这方面还存在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障碍,采取相应对策。
2、解方程部分: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形如ax±b=c、ax÷b=c和ax±bx=c等方程的解法,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错误百出,如看错数字、计算小数乘、除法错误等,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解ax±b=c的方程时把它当成ax±bx=c的方程,造成错误;而且从学生解方程的检验过程中可以看出没有真正进行检验,只是形式上的检验。在讲评课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检验的真正意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计算习惯。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部分:从学生练习情况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上述方程解决相关的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还存在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在以后的课上要更注重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多给学生思考和口头表达的机会,而且可以增加相应的练习,如对于同一问题说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并列出不同的方程;还可以同一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解答,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
4、两个班中均有几位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六(1)班的俞亮和朱亚伟,要多花时间进行课后的辅导,并多与家长联系,多交流。
单元评价反思2:
本次单元练习用了50分钟时间,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时间紧了点,导致没时间检查、思考题没来得及做。以下是我对这次练习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总体情况
班中52人,有17人优秀,3人不及格(其中两个44分),3人及格。
2、存在问题
⑴填空题第1小题错了16人,都是审题不清,把3个连续的偶数做成了连续的自然数。第8小题学生受思维定势,错了12人,近来一直把一份数设为x,几份数就是几x,而这题把几份数设为x,求一份数,也有学生没看清题意。
⑵解方程第2小题17.2×3-10x=9.6稍复杂,平时的练习中也没有训练过,学生不会解。
⑶第三大题做错的有6人,其中3人计算出错,3人方程列错。这一型平时并没少练,还是有学生没能真正的掌握。
⑷列方程解应用题失分的学生就更多了,一部分是小数乘、除法没过关,方程列队但计算出错了,更多的则是用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还存在困难,特别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并能主动进行分析的能力较差,没有养成主动检验的习惯。
⑸思考题只有1人3题做对,大部分学生空着没做。
3、措施
在平时课中增加对学生薄弱环节的练习,并且关注这方面还存在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对策。
对本次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加以肯定,使其继续努力,对成绩不理想的要谈心,帮其寻找根源,并加大个别辅导的力度。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特别是对三个这次练习不及格的学生),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方程》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有关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基础知识,并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个9足球,每个a元,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2.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9个足球多少钱?
(2)b个篮球多少钱?
(3)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多多少钱?
(4)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3.学生说出怎样表达这些问题的结果。(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二、系统整理
1.提问:我们除了学过用字母标示数量关系外,还学过用字母表示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交流小组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
a+b=b+a v=sh
a+(b+c)=(a+b)+c v=abh
a×b=b×c s=ab
a×(b×c)=(a×b) ×c s=ah
a×(b+c)=a×b+a×c ……
运算定律 计算公式
3.在书写数字与这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84页上做一做的内容。
4.启发学生谈一谈,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作用?
5.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我们黙认“x”表示什么样的数?
6.让学生填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
求“x”值的过程叫做( )
7.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8.学生解方程并订正结果。
9.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0.(课件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计划每小时走3.8千米,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1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情况。
12.班内交流结果。并让学生将解题过程演板。
13.谈一谈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三、归纳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对哪项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
2.师:有一部分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习惯用方程解,老师建议大家,为了更好的与中学接轨,要多尝试用方程解,而且你一定会领悟到方程得简明和方便。
四、实践应用。
1.完成85页练习十五的习题。
2. 填空
(1)小华每分钟跑a米,6分钟跑( )米。
(2)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是M,另外两个是( )和( )。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如果a=4厘米,b=3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
(4)老王今年a岁,小林今年(a-18)岁,再过18年,他们相差( )岁。
(5)一堆煤,有a吨,烧了6天。平均每天烧b吨,还剩( )吨。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
(3)6x=0是方程。( )
(4)因为a×6可以写成a·6,所以7×6可以写成7·6。( )
3、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x (2)6x+1=6
(3)15-3=12 (4)4x+1<9
4、解方程
2x+9=27 x-0.5= 8+0.3x=14
8x-3×9=37 22.3x+11x=66.6 x- x=12
(要求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
5、趣味数学城
(1)、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N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简易方程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 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理解这类方程的格式。
3.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教学重点
掌握解 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方程的意义。
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解方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 与4的和等于40.
2. 的3倍等于40.
3. 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2
例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图意,找等量关系。
3.教师提问
(1)观察图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2)3盒零4支和多少相等?
(3)怎样列方程?
4.列方程并解答。
(1)教师板书:
(2)教师提问:要想求每盒彩色笔多少支,应当先求什么?解这个方程要先算一步?
(3)教师说明:要把 看作是一个数。即; ,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那么 .
5.学生独立解答。
6.集体订正,板书全部解题过程。
解: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检验:把 代入原方程,
左边=3×12+4=40,右边=40,
左边=右边,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7.小结:解这样的方程,关键是要把 看作是一个数,先求出 ,再求出 得多少。
8.练习:
(二)教学例3
例3.解方程
1.思考
(1)例3与例2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小结:解这一类方程,要先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计算算出来,再
把 与因数的积看成是一个数,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步步求出解。
4.练习:解方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的解方程与以前所学的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四、巩固练习
(一)口头解下列方程,并说出每一步的根据。
1.
2.
(二)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
2.
3.
(三)在0.5、1.5、2.5、3.5、4这五个数中,
哪个数是方程0.5 -1.5=0.5的解?
哪个数是方程22×0.5-2 =4的解?
思考:怎样做比较简单?
五、课后作业
解方程
1.
2.
3.
六、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例2.看图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教案点评:
新授部分注意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抓住关键,提出具体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试做,再通过看书学习,讲清道理,使学生透彻的理解。
练习中注意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合理组建知识结构。
解方程 篇六
教学困惑讨论:为什么解方程时要“绕圈”?
在解方程:x-6=3时,有的教材用到下面的方法:
解:x-6=3
x-6+6=3+6
x=3+6
x=9
对于上面步骤中的“x-6+6=3+6”有的老师不理解,为什么解方程要绕圈。
有一种说法:“四则运算走不远,要走代数化,要用方程处理运算。平面几何走不远,也要代数化,走解析几何的路子。”这一种说法,至少给我们一个这样的信息。用四则运算解方程和用代数方法解方程所用的处理思路或说其中的数学思想是不同的。而这里的不同并不仅仅是指所处理的问题的范围或说是能处理的问题的复杂程度之间的差异。
在解方程时是用算术法解还是用代数的方法来解,我们大多关注的是思维的方法和依据,是逆向思维还是顺向思维,是用到的等式性质还是四则运算的关系。我想除了这些不同之外,还有以下的不同。
1.对“=”号的理解。
2.对未知数的理解。
先说“=”号。
“=”号表示什么意思?2+3=5,表示2与3的和是5,表示2加上3的答案是5,这里的“=”号是表示运算的结果,表示答案。我们很少说“=”号表示相等,即使说“相等”也常常是指2与3的和与5是相等的。很少再做进一步的发展。
仔细看一下解方程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号的意义在这里已有了变化。它主要是指两边的部分相等。这种相等多了平衡、配平的意味。我们是把“=”号连同它的两边看成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等式,就象达到平衡状态的一架天平。运算、结果已变得不再重要,只要它们两边相等,能平衡就行。——而这种发展,学生是很难一下子理解到的,又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未知数的理解。
有的教材中处理时用“□”表示未知数,有的用“○”,有的用x,y,z,a,b,c…等等,我们说这都是形式,不是实质。形式是容易学的,是容易模仿的,而实质是需要理解的。那么,这里的实质是什么?是把x当成是一种数,是一种超出一般的、不同于具体的数的数,它可以代表任何的一个数,与2,3,6,这些具体的数更有一般性。说了这一堆,还是难理解。我们还是看学生在用算术法和用代数法解方程时对待未知数的不同。
用代数法解:
x-6=3
x-6+6=3+6
x=3+6
x=9
在这个解法中,我们不关注x,关注的是如何把与x不同的“6”(或者说“-6” )处理掉,x是什么数,我们不去管。它就是一个可以参与运算的数,至于是多少,它在什么位置,与其他的数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去想,不在它身上劳神费力。在这种解法中,我们更关注的是x与其他数在形式上的不同。
再看用算术法解:
x-6=3
x=3+6
x=9
我们关注的是x,6,3这三个数涉及到什么运算,它们三个数有什么关系。要关注三个数的关系,至于x是被减数还是减数则一定要看清楚,否则会出大错。在这里,我们自始至终是把x当成和6,3一样的具体的数来看的。在这种解法中更多关注的是x与其他数的相同点。
最后再说一点,课标要求是“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对于 x-6=3型的方程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算术方法去解。愿意用方程去解也可以,处理x-6+6时可以这样想,x这个数减去6再加上6等于没有变化,所以还是x。
其实,上面说了许多话,是说为什么学生理解解方程这么难的,没有正面回答为什么解方程要“绕圈”。有关方程解法的问题,王永老师有一篇文章,记得是发表在《小学青年教师》上,可以参考。
解方程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重视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 演示操作,提出目标
师:(天平演示)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有什么问题我们要研究呢?
(1) 运用等式性质把x等于多少求出来。
(2) “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学习目标,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 展示成果,理解归纳
(一)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自学课本例1、例2,并完成“做一做”。(教师深入指导,收集信息)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讲评。
学生:(1):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学生;(2):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学生:(3):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学生演示: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为:100+x-100=250-100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x=150
师:是的,同学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 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二)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1、算法展示
a: x+3=9 b: 3 x=18
解:x+3-3=9-3 解:3 x ÷3=18÷3
x=6 x=6
c、方程的检验方法。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出现的错例展示。如:书写格式等。
三、 激发冲突,验算结果(把这个环节融入学生展示中)
师:你发现“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吗?
师:在解方程的过程要注意什么?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以上x+3=9和3 x=18方程的解呢?
师:怎样验算?让学生说出过程。(分别说出以上两方程的验算过程。)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 拓展知识外延
1 判断题
x=3是方程5x=15的解。( )
x=2是方程5x=15的解。( )
2 考考你的眼力,能否帮他找到错误所在呢?
x+1.2=4 x+2.4=4.6
x+1.2-1.2=4-1.2 =4.6-2.4
x=2.8 =2.2
3 填空题
x+3.2=4.6
x+3.2○( )=4.6○( )
x=( )
4 将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单行纸上。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方程》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7~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 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 12-a=4 x+12=38 45-x<30 x=14+28 45-13=x+16 2、当x=18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 18+x=18 18-x=0 x+15=33 x-10=8 x-18=18 x+3=18+3 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这里的方程与前面所学解方程的过程比较有什么不同? 省略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在解方程时,先在头脑中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数,但书写时可以省略。同学们在解方程时可以照这种方法解。 2、完成练习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要按照上一题的方法适当省略,简化过程。 (2)集体核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一第9题。 知道每题错在哪里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怎样改正呢? 独立完成改错。 4、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题说思考方法。 (3)错误汇报。 说说错误的原因与正确方法。 5、完成练习一第11题。 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x+10=50+20) 应该先算哪一步? 方程右边两个数可以相加,应该先加起来。 第2题怎样列方程? 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6、完成练习一第12题。 “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 (1本练习本+3枝铅笔=7枝铅笔) 你看出了什么?(1本练习本相当于4枝铅笔)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