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新课改形势下更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教育论文优秀12篇3-14-43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论文 1

新课改形势下更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教育论文优秀12篇3-14-43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阅读量、阅读数目相对较少,以吉林省长春版教材为例,先后经过多次改版和调整。2000年以后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供阅读的文章数量才有所增加,直到2011年新课改实施以后,小学语文阅读要求才有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阅读的文章数量也明显有所增加。从数字变化上来看,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每次改版以后,阅读数量都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必须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因此给阅读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小学语文写作现状

首先,小学学生作文写作过程中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不注意对细节进行观察,比如,作文题目《我遇到的助人为乐故事》写作过程中,学生所写的多是帮助老人过马路、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以及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等,整篇都是简单铺叙,没有对身边的事件进行仔细地观察,走马观花式的写作根本没有生命力。其次,学生的观察不到位。往往在看完一件事以后,没有仔细观察和分析,就开始着手写作。学生在观察这些事时,有时他们会把叙述的重点放到与文章无关的内容上。比如,今天的天气好,今天去玩心里真高兴,而没有有意识地去敏锐捕捉事情的重点。比如,当初那位大姐姐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玩得太尽情,又怎么样性格毛手毛脚丢失了钱包,当时为什么旁边的`人没有关注到大姐姐丢失了钱包等等。学生因没有敏锐地捕捉到事情的重点,所以很难把握事情的写作主线,所写的文章缺乏信服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针对阅读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日常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今名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故事,并且与学生一同探讨人物性格、故事情节,通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因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培养其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过程中,应当注意科学引导。比如,读物选择时要注意,小学生自身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差一些,不懂得如何有效选择读物,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并教会他们怎么去阅读。对学习优良的学生予以表扬,对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应当给予鼓励和引导,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

2.针对写作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学生的写作灵感和素材多数来源于现实生活,否则便是空洞的。基于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当将写作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拓展思维空间。根据当前小学生的情况,笔者建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切身去接触社会、感受社会,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生活,去认知事物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必须意识到,课本中的素材是来源于作者生活实践的感悟,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实践,将很难感悟到作者写文章的心情。同时,还要通过不断沟通与交流等方法,来引导小学生进行写作学习。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为学生创造一个交流平台,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作文写作意识和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鼓励的手段,引导学生表演童话故事或者小品,鼓励他们多看一些优秀故事书和作文书,让学生在模仿中不断提高自己,在交流中不断地发现、改进和提高自己。事实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可顾此失彼、偏废其一,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2

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从2013年下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相当多的困惑。现在就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情况作一些介绍、说明。

一、新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我校在2013-2013学年根据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方案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规划,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就制定了《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学校课程计划》、《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为后来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校行政一班人对新课程的实施高度重视。学校在2013年寒假期间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到呼市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和各科的专业培训,之后相继又派出各科教师参加了全市的专业课研讨和课例分析。假期组织高一全体教师参加了网上远程培训。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2013年第一学期,组织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赴山西等课改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2013年第一学期,学校就着手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为学校实施新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2、组织管理

为切实加强我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行,学校成立以下组织机构:

(1)、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2)、课程实施工作小组

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教研组、政教处、办公室、团委、总务处等处室与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负责人任成员。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编制、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学校课程设置。

(3)、学分认定委员会

新课程实施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业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作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学分认定委员会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

学分认定基本程序:(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3)认定学分并注册。(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学分认定委员会实行校长负责制,委员会其他成员由学校其他领导人员、教导处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各科备课组长组成。

(4)选课指导中心

学生自主选课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为指导与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特成立选课指导中心。

选课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指导中心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向,为学生科学选课提供客观依据;学科组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咨询。人员由教导处、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组成。

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5)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

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

成员:各学科教师

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二、加强教师培训,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障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的正确认识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关系到新课程教学的成败。为此,学校把针对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作为实施新课程实施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分段实施”的方法,学校针对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外出学习考察,学校派出学科专业指导小组成员外出学习;二是组织教师参加由区市组织的集中培训。担任新课程教学的高一和高二的全体老师和部分高三教师都参加了区市举办的各种新课程培训;三是校本培训。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都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全校老师进行一次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各教研组组织学科老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和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培训,进行课例分析、和课例示范。

三、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开发校本课程

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研究一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学校的教研课进入学校周工作计划,这样保证了教研课的落实。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教学常规检查等形式,及时解决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教导处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始终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健康成长,重点开发国旗下讲话、班团活动等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信息、数理化生竞赛、开发体育艺术节、心理健康教育。

四、我校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1、学校所开设的课程

2013年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根据《呼和浩特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制定了《新课程实施方案》,并按规定开设课程。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等16个科目,其中音乐、美术、心理健康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都开设,信息课只在高一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在高二年级开设。

2、具体开设方案及完成计划

各科目课程分为必修、选修1(又分为必选即高考必考的模块和任选即高考不考但是由学生发展意向和兴趣自由选择的模块)、选修2为校本课程,以学校现有的师资和设备条件,选修1中的任选部分和选修2只能开出很少一部分,并且准备在本学期开设。

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必修部分用五个学段即高二的第一学段前完成必修五本书。语文选修1的`必选部分的五个模块在第八或第九学段完成,然后进入总复习阶段;英语选修1的六个必选模块争取在第九学段前完成,然后进入总复习阶段;数学选修1的五个必选模块在第八学段前完成。然后进入总复习阶段;物理、化学的必修部分二本书高一年级全部结束,本学期开始选修1的必选部分,高二结束时全部结束进入总复习阶段;生物用五个或六个学段完成必修部分三本书,然后开始必选部分,高二结束时全部结束进入总复习阶段;政治用七个或八个学段完成必修四本书,历史、地理用六个学段即高二的第一学期完成,高二的第二学期开始必选部分,高二结束时全部结束进入总复习阶段; 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3、课时开设,我校一周上6天,每天除了活动课有7节课,每周42节,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为五课时;物理、化学为4课时;生物4课时;政治、历史、地理2课时,其余9课时安排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高考必考科目课时严重不足,完不成教学进度,文理分科后需调整课时。

4、对部分课程开设情况的说明

(1)、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

我校通用技术课程准备在高二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每学期学习一个必修模块,高二完成两个必修模块。由于设备和师资的关系,我校无法开设通用技术的选修模块。我校没有教师担任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学校没有通用技术实验设施。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1)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校内实践我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公益劳动:主要是开展校园卫生、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和学校重大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服务。

校外公益活动:主要是指学校团委组织开展的学雷锋系列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

社会调查活动: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和社区的风土人情、经济建设、人文景观、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的实施等进行调研,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

(2)社区服务课程

社区服务课程是指参加家庭所在社区或乡村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社区或乡村文化活动、社区或乡村环境建设、见习社区或乡村干部活动。其中社区或乡村文化活动是指参加社区或乡村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优属、文娱活动等。社区或乡村环境建设是指参加社区或乡村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活动,如环保卫生、科普宣传、校外辅导、文体活动、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等。

社区服务课程由学校团委统一规划,班主任具体布置,学生利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寒暑假实施。

(3)研究性学习课程

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从2013年就开始开设,学生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各完成一个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由教导处负责,学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备课组,采用专职教师具体负责,任课教师具体指导课题的管理方式。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我们采用开题评价、过程评价和结题评价的三阶段评价方式,严格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管理。

五、学分管理及学分认定情况

1、学分认定的程序

(1)、学生在按规定完成课程(模块)修习并经考试、考核后,方可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提出学分认定申请。

(2)、教学班任课老师要综合学生出勤、过程表现、考试考查等情况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的是否予以认定的初步意见。同时提交给学分认定小组审核。

(3)、学分认定小组对任课老师提出的初步意见和学生相关的资料进行复审,向学分认定委员会提交书面认定意见。

(4)、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在对学分确认后,由负责人签署学分认定的意见。

(5)、公示获得学分的学生名单。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以书面形式通告本人,并告知其原因。 1 2 3 4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6)、学分认定中可能产生的情况及处理办法:

未获得学分认定的学生对学校认定结果如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学分仲裁小组提出复议申请。学分仲裁小组自接到复议申请15日内召集教学班任课老师、学分认定小组有关人员复议,作出书面决议并通知申请人。学生若对其他学生的学分认定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学分仲裁小组反映,阐明提出异议的理由并有权得到答复。 4、学分认定的方法和内容

学分认定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2、学分认定的具体办法

(1)学习课时(共10分)

各模块任课教师认真确定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根据学时数认定其相应的得分,36学时以上(含36学时)为10分;32学时以上(含32学时)为8分;30学时以上(含30学时)为6分;28学时以下(含28学时)为4分;27学时以下必须参加补考或重修。

2、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共30分)

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主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课堂表现、课外表现,以及阶段性知识与理解的测试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①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②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③课堂表现④课外表现等四个方面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得分。⑤阶段性知识与理解的测试由各模块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定。

3、学业水平测试(共60分)

每一学科每一模块完成教学任务后必须进行相应的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的组织、命题、阅卷、评析,原则上任课由教师负责。测试中一般采用百分制,全卷分值100分,测试时间按学科需要可分为90分钟或120分钟。测试后可将实际分数乘以60%即为学业水平测试这一块的得分。

凡学生学习课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三项得分相加满60分者,即可获得该模块相应的学分。

六、问题和困惑

我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摸索和体会到了一些新旧教材的编排区别和教学思想变化的感受,但不可否认新课程的实施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相当多的问题,存在不少的困惑。归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困难和困惑。

(一)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而各级教师培训部门对教师的培训中,针对教师教学有实效的培训不多,尤其是旗县在学期中的培训,组织比较困难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受高考制度和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影响,很多老师的观念难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思维观念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没有考刚,再加上现在的教辅资料在难度、深度和教学思想上并没有在实质上与新教材达到同步,老师们在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很难把握。

(三)通用技术课程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和教学设施,很难结合实际开设。

(四)部分教学设施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跟不上新课程的要求。

(五)研究性学习等非高考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难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学校很难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实践活动有些流于形式。

(六)学生成长档案、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繁杂,容易形式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七)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编制紧张、教学任务重、开发校本课程更加加重教师的负担。

(八)新课程科目多、教材多、教辅多,加上对高考课程教学时难度的增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新课程改革论文 3

1、就我国而言,由于地域的差异,我国各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不尽相同,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部分农村学校而言,课堂依然是老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师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使新课改理念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难度,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一些农村学校多媒体设备和基本实验条件缺失,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基本是口述实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式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课本插图加大脑想象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探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作为凸显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或进行自主实践探究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题,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活动最后变成了少数人的任务。此外,住校因素和当下繁重的课业也会使该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2、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综合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会更倾向于效率更高的讲授法。对一些老教师而言,往往会拿着新教材,凭借以往的经验,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在部分校方人士看来,新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旧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迫于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有的学校也更加倾向于使用旧版教材。这就使新课程改革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3、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情境创设阶段,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很活跃,课堂氛围很好,但由于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或不够丰富,通过情境并不能够引起学生真正的思考,致使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来的问题没有价值。或者老师在进行简单引入之后,又立即回归课本,引入部分的作用并不明显。实际上,并没有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一节合作探究课往往成了一节表演课。学生忙碌之余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很少,导致一节课结束后收效甚微,课堂效率不高,更谈不上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和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基础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制约性。

任何一种教育改革都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会受到当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相关的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一个教育范畴内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各方利益角逐的过程。发展才是硬道理,新课程改革是当今中国实施改革的一部分,具有非凡的意义,比如,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教育公平,以及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自身具有的一些局限性,指望通过这次改革解决所有教育遗留问题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没有任何一种改革是一帆风顺的,前进中的新课程改革要立足国内,对现有基础教育现状进行改良,需要结合我国当下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处理好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权衡多方利益,敢于让课改成果接受实践的检验,力争做到稳中求进。

新课程改革论文 4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础的英语知识,而且还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上。然而,现阶段英语老师对新课改这一教学理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教学活动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

二、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改善措施

1.深入了解新课改英语教学理念

老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而是一名指导者、监督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对学生的引导,将新课程教学内容落实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断改善和提高,实现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契合。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教学活动中得以提升,为其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便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教学目的。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以时代为背景,大多为学生生活的真实描述。其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他们改善以前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未知问题勇于探索,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技能。人们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时应该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老师不可能一辈子跟着学生,也不可能将自己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老师只能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作为一名指路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慢慢地将学生培养成一名自主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单向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改变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课下去、生活中去,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我国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加强英语学习,培养国际化英语人才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新课改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推动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如学校所提供的硬件设施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实践机会较少,课堂环境无法达到与国外一样的水平等,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的资源,探索更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新课程改革关注人论文 5

在北京市海淀区,自开始的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到今年已经走过了近7个年头,度过了第一个磨合期。北京市海淀区是北京市也是全国非常著名的一个文教大区,一些著名的高校都位于这个区域内,目前也是北京市的城市拓展区。在这样一个区域里面,民众对教育工作高度关注,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特别强烈。在这个区里,人人都在关注教育,人人都在谈教育,教育的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无论经过怎样的磨合,但这场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颖惠如是说。

从结果到过程:焦点转移突出以人为本。“当你走进今天的课堂,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一位母亲在亲自观摩了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人大附小的一堂课以后,这样描述着自己亲眼见到的变化,“老师问,这道题谁做错了?做错题的孩子们也一样大大方方地举手,没有丝毫的压抑和不愉快。”正确地认识错误和失误,教师和学生的心态都放对,师生之间原本曾经紧张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解除了。

海淀区自课程改革开始就为学生和教师分别建立了记录手册。与以往单纯要求结果考核不同,学生自入小学以后,建立《学生成长足迹》,初中以上的学生建立电子版,除了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外,还如实地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特长爱好,综合发展情况,整个手册就是孩子1年以来成长全过程的反映。“我们对学生从原来的单纯的结果评价(即期末成绩),转向了成长过程评价,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进行反映。”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颖惠认为,“改变了单一的结果评价,本身已是突出对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视,也将关注孩子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教师发展手记》是作为记录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所思所想所感的专门记录手册,既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记录,又是教育科研部门了解课程改革的资料依据”。“通过填写手册,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心态、理念、技能和思想等),引领教师课程改革教学行为,追踪教学改进与发展过程,教学资源准备、点滴探索、成败思索等,同时在课改过程中寻求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在海淀区教科所给教师进行手记使用的说明中这样写道。“教师记录下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和自己摸索的经验,对校本研究非常有意义,而且还对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记录,有助于对课程改革的深化。”

《教师发展手记》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实施中作为实施主体,对课程改革精神的领会和贯通,也强调了对教师本身发展的记录。有一些教师在手记中就写出了对课堂教学实施时的反思。2月的《海淀课改》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慎防课堂教学中“手术成功病人死亡”的现象》,在一堂运用现代化技术讲授的数学课上,教师虽然注意到了使用多元化现代化手段组织教学,但是忽略了教学对象:知识点传授了,手段也很多样,但是学生们无法掌握知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在什么基础上设计教学……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是否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如果没有,那就说明我们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进入我们教师视野的仍然是我们自身的教学行为,是远离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作为活生生生命个体的学生,更遑论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了……”这位教师写道,“笨死的不是学生,是老师,因为你讲了几遍还没有把学生讲会。”

正是因为教师有了这样的反思,以往那种“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才在今天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从单一到联合:利用教材重塑知识结构。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修订被社会各界关注,先是“金庸武侠”替去“鲁迅经典”,后是“取消战争史”引来了“模块化教学”等等问题,引来了各方的争议。在这个问题上,吴颖惠有自己的看法。

“新教材好还是不好,尤其是高中阶段的,不能现在下定论。”吴颖惠对热点问题有冷静地思考,“至少要教过一个周期你才能知道这个教材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目前的新课程改革教材还在试行阶段,跨学科知识点重复等问题是急需调整的问题。“教师适应了过去的教材,让他们重新来学习新教材,是需要时间的。”

“过去,我们的历史教材是按照编年史的架构编写的,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这样一个顺序,唐代政治,唐代科技,唐代经济,然后是明代,再然后是清代等等。新教材打破了编年史的`概念,是用了模块式的,经济,各个朝代的经济放在一个模块中,进行对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横向联系,进行对比,历史知识从领域的角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联系。”

教材的模块化是这场改革中另一场“思维风暴”。当历史课程由纵向转为横向联系,“学生的思维也有了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教学。”

“教师们拿到新教材肯定是要钻研的,在适应新教材的同时,也是教师的一次重新学习的过程。”海淀区各校鼓励教师充分学习新教材。新教材中的细微变化都激发着教师的教学创新。课后巩固训练在新教材中叫做“语文天地”,有的老师就利用“语文天地”中多样的图形和色彩,通过合作学习等多样的方式,成功地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后,进入巩固练习阶段产生的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从分散到联合:校本教研推动互助。新课改到来后,吴颖惠提出了“以科研带动新课程改革”的观点,新课程改革被细分为七个子项:课程标准对教材实施的影响、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学生发展记录,地方与校本课程研究、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与发展、教师发展手记、评价监控体系。这七项科研分别由海淀区内的七所学校承担。

教学科研已经不再是教育科研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各校承担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成果、问题,海淀教科所负责请专家对其进行诊断、检验和评估。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各校的科研热情,很多老师积极地把自己的经验和问题反映出来,校内进行多学科、跨年级的交流,形成了海淀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

“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是海淀区各校老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教研活动的三个方面。其中“同伴互助”一项就充分地体现在校本教研之中。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内的老师根据某个具体问题,在校内集体教研。这样各个学科老师之间有一个交流,不会再出现以前各科教师都认为只有“自己的科目最重要”的局面。通过校本教研,很多学校的跨学科教研组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地以科研的眼光去看问题,以科研的态度去工作,以科研的方法去做事情。这样的课题研究可以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使老师们受益匪浅。”学院路中学的教师在自己的论文中这样写道,“各学科间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引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这些专题研究对老师们的帮助很大。”

海淀教科所承担着对全区各校教师进行新课改理念、思维的培训,学校与学校之间跨校的交流活动,以及教师的培训活动。“应该说从科研、培训和交流这三方面,我们的工作在加重。”作为教研指导部门,海淀教科所给教师的指导是一种方向性的把握,“我们要给老师们指清楚方向,对他们进行新课改的理念培训。有了理念的指导,才有可能继续将课改推行下去。”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样一场教育改革兴奋。教材的改变,教育理念中‘人本’、‘科学、民主’的思想体现。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是探索性的,需要不断地修正,需要冷静地去推进。”

新课程改革论文 6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改革 初中数学

论文摘要:数学新课程给初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下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对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作者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颇有心得,写下几点感悟,求教同仁。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贯穿新课程理念。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另外,教学目标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一、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改变

首先,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再也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教学应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将自己的定位,从灌输者转变到引导者、合作者的角度上来,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能够去发现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与求解过程。所以,不仅要把数学教学活动搞好,还要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发现数学的实践活动课,通过设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

另外,学生要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为自己而学,要积极主动探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发展自己,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深刻认识、整体把握,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将新课程标准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可以灵活运用新课程教材。由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对新课改的领会能力。在领会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新旧教材变换之处,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学会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养成知识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教师应该定期反思: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是否有遗留问题等。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来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通过观摩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不断充实自己。

三、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依然有部分教师还处在从原来的旧教学理念转变到新教学理念的过渡时期,在教学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困惑,从而制约了新课程的深入改革。笔者认为,要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抽象化之间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不感到困难的情况下,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工具,甚至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表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时代即将过去。但也不应该走入另一个误区:用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教材。在教学中依然要以教材为主,现代技术教学作为辅助,做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不同等级不同教材的之间的关系。国家、地方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是一名课程的实施者,此时教师的职责就是忠诚地执行设计好的课程方案,而在校课程开发中教师还是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处理好实施者、研究者与开发者的关系,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循序渐进推进课程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解决问题。总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在改革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虽然初中数学的教学很具挑战性,只要我们教师能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好数学,使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几点想法是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索,还有待研究,希望广大行提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共同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 7

课程改革在我县自秋季实施以来,已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天把这些问题疏理出来,愿与大家共勉。

新课程改革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由教育部组织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能力和实际运行情况,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在农村能否成功,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程改革运行多年来,大部分农村教师已普遍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新课程教学,但一些实际问题仍困扰着农村教师,并成为他们进一步推进这一实践的障碍。

新课程改革论文 8

在现阶段下,各大学校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地探讨教材改革,大多地方已经普及了新课程下的教材,寻求教学方式和教材相结合,更好的促进高中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1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

1.1教材中内容需适度进行调整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对于教材以及辅助材料的选择可以有多种方式,为了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可以将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删减,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讲解,不会出现为了讲教材而讲教材的情况。因为这样的话,教师教学就会容易出现分不清主次,学生学习来也是重点难点不好区分,对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的完成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书籍选择,可以区分精读读物和泛读读物,精读是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词汇和语法的知识。泛读主要是以阅读为主,让学生提高英语的语感,为后期英语能力的提高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1.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需开展适合能力水平的听说活动

一些教材内容涉及的听说读写的难度大多超出学生现有的掌握水平,一般都是听力语速快,单词生僻或者话题冷门等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这些难易理解的可以进行指导和点拨,过度难得材料就要果断舍弃,不要为了练习而练习,要以学会为目的进行目标训练才是首选,机械的反复训练反而会让学生厌倦,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开展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相关的训练,要结合学生实际,选取适合学生的话题,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让学生提供一些题材,这样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兴趣。1.3需更加注重词汇的讲解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学生对于一些英语词汇的要求是能够使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于所有的词汇,不可能全部都做到掌握,而且一些材料的词汇量很多,而不都是重点词语,所以,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只需要掌握利用率高的词汇即可,其他的词汇可以在提高语言素养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基本词汇和生僻词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有重点的学习,对于一些新词可以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去接触,这样可以扩大其词汇量的掌握。

2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材的优势特点

2.1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

对于以往教材来说,新教材内容更加充实,在好多地方都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口语能力而设计的,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特点,来重点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不断的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那么,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就是要让学生多练习,从而不断的提高英语口语的能力和英语的综合素质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2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才发展产生了新教材。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英语口语、写作以及交流等各个方面。教材的改革,对英语教师的能力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利用新教材,将里面的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能力的快速发展,以适应社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3新课改背景下改革英语教学的方式

3.1丰富教学内容

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推动学生学习英语,对英语不再排斥。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特点,注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练习交流对话,来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其思考能力。

3.2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方式转变

以往传统教学均是教师占有主导地位,为了适应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备课的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就可以有重点的学习。另外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加灵活的学习英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高效学习的课堂。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设计课程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从而高效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3.3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方式的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在随着不断的改变,微课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它主要是利用丰富的材料资源,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其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很大比例,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4结语

综上,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学习英语为兴趣,以达到能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这样学生能够在日后英语应用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所以,在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教学内容和教材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旨在培养成为社会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作者:于艳丽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许秀玲,新课程改革下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J].学周刊,20xx(23):142-146.

[2]李红霞。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04):121-122.

[3]冯玉娟。分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5):52-53.

[4]王蔷。MichaelHarris.SeniorHighEnglish[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7]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xx,25(12):9-1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论文 9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普及,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创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城镇地区推广程度较高,在部分农村地区却尚未实施,导致农村与城镇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之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尚未普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老旧,教学方法未及时创新,导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措施解决现有问题,改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措施

在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害怕写作、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等。一方面,农村小学生在农村中长大,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自身经历太少,所以在写作时缺乏写作素材,导致学生没有内容可写,也没有情感表达,严重阻碍了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农村语文教师要着力解决这一难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一、鼓励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作文写作来说,阅读确实是一种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首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图书室阅读课外书籍,必要时可以将自己所收藏的私人书籍也借给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其次,在早自习时间安排晨读,从语文课本中发现语言文字的美,细细品味经典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最后,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学生对课外作品的感悟,即“读后感”,包括对文章主题的描述、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对文章人物的评价,等等;另一部分是对课外作品当中优美词句与经典语句的摘抄。比如,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当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当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将这类经典语句巧妙地运用到写作当中,可显著提高文章的内涵和质量。如果学生能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长期坚持下来,其写作水平必然会大大提高。

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表达情感

日记是一种趋于生活化的写作方式,其在写作格式和写作内容上都没有太多的要求,完全跟随作者的想法和意识。因此,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就会将每天的所见所闻以及想法表达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还能让语文教师更加地了解学生,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农村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写作文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所以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写日记,可能不会起到太大效果,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在某次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对以前发生过的事情还记得多少?”学生们茫然地摇头,老师继续说道:“那同学们想不想随时了解到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呢?”学生们齐声喊道:“想!”然后语文教师就可以提出写日记的要求,让学生们从内心中接受日记写作,并在日记当中分享生活当中的困难与快乐。在最开始,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比较低,大多数都是“今天我去爬山了,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我好开心!”这类的日记。但是,随着写作次数的不断增加,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可以在日记当中描绘出难度更高的场景,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并且表达出丰富的情感,甚至还有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的。日记的写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长期的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动力。

三、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

农村学生讨厌写作文最大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文章缺乏自信,辛辛苦苦写作出来的成果无人认可,使得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作品的机会,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同学们分享,然后由同学们进行点评,写得好的地方予以鼓励,继续发扬;写得不好的地方,及时指出并进行改正。设置黑板报的形式,每个学生定期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优美词句、经典语句与自己作品当中的精彩部分制作成手抄报,然后由教师统一组织,将手抄报贴于黑板报栏目当中,供同学们相互参考阅读。学生们在阅读过程当中就会发现每个人写作的特点与优势,发现自己写作当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进行改正,努力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四、巧设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作文创新的源泉,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写作特点,巧妙地设计开阔思维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可以采用句型填空的方式。比如,在描写四季景色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春天如同______,______;夏天如同______,______;秋天如同______,______;冬天如同______,______。”让学生们根据该句式进行填空,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了许多十分有趣的答案,如“春天如同天真可爱的孩子,展现孩童的纯真;夏天如同清纯秀丽的少女,散发青春的活力;秋天如同温和的女子,绽放成熟的气息;冬天如同慈祥的老人,散发岁月的苍桑。”其次,可以采用剧情假设法,通过改变文章的剧情,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某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由于缺乏自信,小男孩一直谎称自己听不见声音,无法学习音乐。当一位著名的音乐教授发现这一真相以后,想尽办法鼓励小男孩坚持梦想,勇敢面对,最终小男孩成为了著名的钢琴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故事的剧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果没有这位音乐教授的鼓励,小男孩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各抒己见:小男孩会一直消沉下去,碌碌无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梦想逐渐发生了变化,人生找到了新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科学家。

五、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情感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标准范文”的影响,一提到生活当中遇到的好人好事,无非就是拾金不昧、扶老奶奶过马路等,素材太过常见,显示不出作文的新意,甚至有刻意模仿的意味。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学生从生活当中体验情感。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春游,从与同学以及老师的相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喜悦,从大自然中体会环境的美好;另一方面,在命题时多结合实际情况,从实际生活当中发掘作文题目。比如,班上转来了一位新同学,语文老师就可以布置题目《我与新同学的那些事儿》;某位老师喜欢拖堂,学生们表示不满,语文老师就可以布置题目《xx老师,我想对你说》。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作文的内涵。

六、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村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司武军.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J].读与写,2015,(06):187.

[2]朱明顺.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及对策[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06):124-128.

[3]吴玉妹.农村小学高年级乡土作文教学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93-96.

[4]李静,文雪.三种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6,(07):76-85.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论文 10

一、多形式导练,培养智能素质,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

1、重视词语教学

通过卡片法积累新词。用卡片所摘抄词语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进行积累活动的目的。同时激发学生发展有意识记,引导他们利用卡片自觉地为自己进一步提出识记的任务,并不断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使所积累的词语得到巩固。第二,把这些词语的抽象记忆同具体形象记忆结合起来,使学生自然加深对其具体事物的认识,随后,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描摹事物,使积累的词语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更深刻。

2、加强阅读指导

第一,指导朗读,加强记忆。我们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句段理解读、评议读、重点读、熟读成诵。朗读感受情境、了解言行、揣摩心理、想想画面。通过这些活动,体会词汇刻划作用的魅力,将视觉、听觉的刺激同时进入大脑皮层的同一区域,起到了看、听双重加强的作用。第二,指导复述,促进积累。复述并不是单纯让学生讲述某些情节,而是让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文字,准确而又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表象。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运用重点词语,生动地叙述故事情节,此时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促进了思维与语言的协调发展,强化了词句在头脑中的记忆和积累。

二、多方位导思,进行写作方法训练

1、重视对课文写法的总结

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立意、布局谋篇、秒用语言及叙述、抒情、议论等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选材、组材、调遣语言等能力,为学生日后作文构思做好准备。

2、重视对同类课文写法异同的比较

这种比较首先同中求异,侧重追求事物的差异性。如《桂林山水》、《记金华双龙洞》、《鸟的天堂》同属游记,但写法不同。然后异中求同,总结读写游记的共性规律,即:按顺序、抓见闻、找特点、分详略。最后让学生抓住规律,适当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以典型文引路,让学生掌握典型文的写法

画画要临摹,书法要仿影,要临写,作文也要模仿,然后才能独立地创造性地写作。例如在教学中,我们以《数鸡》一文,指导学生写《一件有趣的事》。以作者的行文思路指导学生编拟提纲;以小作者几次数鸡的不同经历,指导学生选材要突出“趣”;以数鸡的不同方法指导学生行文要因文而异,要利于表现中心,典型的例子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又能激发创造精神。

4、作文中注意写法的。批阅

我们批阅学生的作文不仅注意语句、内容及中心是否明确,而且还要注意方法是否得当。通过以上讨论说明,积累教学是快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智能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应有意识地引导训练,今后要解决的是应建立起一个教学中渗透积累训练的教学模式,实施系统化、规律化、科学化。

三、及时指导完成限时作文

限时作文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即平时所说的当堂完成作文。平时限时完成作文,可以避免在考场上完不成作文的现象出现,有些学生平时作文拖拖拉拉,结果一到考场上就犯难了,常常是作文写了一半就到时间了。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观察周围事物、观察社会习惯、教给学生观察、分析文题的方法,培养迅速、独立解决文题的能力,要随时随地地注意观察周围事件,留心观察周围的人物,通过看、听、想、记等方式去积累素材。因而,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写《妈妈的爱》这篇作文,就要扣紧“爱”,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去选择妈妈是如何教育和帮助自己做人,成才,健康成长的点点滴滴小事,从小处着眼,表现朴素的、伟大的“母爱”。而这些素材的积累便来自于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二是教师要注意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是作文的第一步。要明确一个题目的题材,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即题眼,确定题目写作的范围,吃准、吃透题目。这一步做不好,就会使下面的写作“误入歧途”。在审题的基础上,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明确写作目的。脱离了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所写的文章也就无意义了。根据写作目的来筛选材料必不可少。用哪些材料,叙述的先后顺序,详略的安排,都要根据写作目的理清头绪。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点,最好在动笔前列一个写作提纲,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本文来自于《科学中国人》杂志。《科学中国人》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学生的“向导”工作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逐步提高。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论文 11

一、拟定计划练习文笔

(一)练习文笔的作用

1.让学生能够弥补写作上的欠缺。一般来说,书本上的课后练习比较少,不能很好的让学生有效率的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练习文笔作为课后布置的作业,可以更快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改进课堂上写作的方式。将自习课用来练习文笔,这样一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写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里面,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开拓视野。由于练习文笔的次数逐渐增多,学生要懂得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拿好笔和笔记本,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记录的内容还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4.积累好词好句,或者积累其它有关写作的素材,提升写作质量。写作都要求语句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思想明确。因此,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看书的同时摘抄一些好词好句,让写作的难度大大降低。对以后的写作也能够提供很好的帮助。还可以模仿一些优秀的美文,久而久之,可以使写出来的作文有所进步。

(二)文笔练习的方法

1.多读书,边读边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想要文笔得到更好地锻炼,除了熟悉课本,还要多看看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将书上的知识吸收以后进行写作。让学生逐渐从阅读转变为自己创作。作文完成后,阅读几遍,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地改正。

2.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改善。例如,要求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操场进行观察景物,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当场发言,教师再将学生观察到的记录下来,进行归纳,回到教室再由授课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哪些方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这样学生写作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突出关键的地方。

3.科学合理安排写作的时间。由于平时学习的科目较多,学生不能因为写作就忽略了其它科目的学习,所以写作的时间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课余时间来锻炼写作水平。

二、指导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鼓励其每天进行写日记。写日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写日记的时候,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看法、情感,不能瞎写流水账,学生写出来的日记不仅仅是备忘录,同时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学生今天吃了一种水果,跟以往吃的水果不一样,味道和外观比较特殊,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去描述这种水果的外观,味道。假如有一天试卷上出现了一个题目叫做《我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将日记作为这篇作文很好的写作素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加生动形象。

三、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鼓励,使学生有前进的动力

1.教师在进行作文批改时,应尽可能地使用鼓励和赞美的评语,而不是批评多于鼓励。当然,也不可能全是表扬,而是要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的作文写评语,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十分重视教师给自己的评语,因此,教師适当的点评可以让学生有前进的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写作。无论写得怎么样,都有其闪光点,如果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比表扬还多,那无形之中就是给学生泼了一盆冷水,使学生对写作瞬间失去信心,对写作有了恐惧感,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提升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学生采取鼓励式的教育,让学生们对写作树立起信心,哪怕学生们只是有一点点不一样的观点和想法,都要鼓励学生们大胆说出来,这样学生就容易在内心激起写作文的欲望,也能够更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

四、在人与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花的时间短,能很快积累到不同的语言信息,另外,交流活动给彼此带来的认同感受又是另外一种妙处了,所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堂讨论等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由此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想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上的方法必须结合起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琐事变成写作素材。教师以及家长最好能一起监督学生,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让学生喜欢写作,把写作变成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事情,而不是觉得写作是一种乏味的任务。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书写美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许瑞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现代阅读,2013,(11):211.

[2]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07):65.

[3]李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4,(02):51-52.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12

摘要:世纪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教师是现代化教育的排头兵,“一专多能”,“复合型”的人才更是时代所需,在新形势下,教师除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素养外,应该加强新的素养的培育和浸润,应当包括信息素养,民主素养,国际素养,外语素养,专业素养。

论文关键词:课程,教师,素养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新的世纪,新的曙光;新的挑战,新的需要。在“科教兴国”的战略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彰显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21世纪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教师是现代化教育的排头兵,“一专多能”,“复合型”的人才更是时代所需,在新形势下,教师除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素养外,应该加强新的素养的培育和浸润。

一、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渗透着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应优先开发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知能,改变“信息贫困”的现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其它有效的教学资源利用之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及能力,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汪洋中整合必要的信息,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平台,创造性地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能迅速从媒体、文本、符号、资讯、社区、文化中获得前瞻性的思想和经典性的素材,把信息教育渗透到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中。同时,教师的信息素养,着重于在媒体的取向中把握方向,善于趋利避害,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媒体消费者转为主动的设计者、策划者,避免学生成为媒体的奴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构建新知识、新信息,培养知识管理、信息管理的能力,增进学生在科技社会中学习调适、价值判断、问题解决和创造实践的基本能力。

二、民主素养

现代化的教育样式中,学生“全人发展”、“主体性”、“合作性”等特征越来越明显,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大灌溉”,“大包办”的意识,培育民主素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环节中,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有的偏重社会实践,有的侧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辩的,或者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探究视觉的定位,研究目标的锁定,方法手段的运用等,都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多角度,多层面的反思性、批判性思维层出不穷,为此,教师不应再扮演“权威”的代言人,充当“裁判”的角色,而须“简政放权”,养育民主素养,包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善待其个性特长,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尊重学生,重视团队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有见识、有批判性思维的创造者,发展创造性、分析性和革新性的见解。改变“接受性学习”的被动状态,发展“研究性学习”的民主氛围,在互动的教学中,相互平等善待。现代化的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积极互动的学习构架,学习的类型及方式呈现多元状态,例如,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学习,基于目的的学习,超媒体超文本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等,这些跨学科、跨时空、跨知能的多维度学习程式,增强了知识的弹性,促进了知识的远迁移,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智商和情商,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更多的民主引导、民主支撑、民主调控和民主评价。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正是民主素养的体现。

三、国际素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应对新世纪挑战的力量性决策。“三个面向”的方针,开启了中国教育以开放系统的方式运行。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全方位地融入世界舞台中,在中国和世界互动的发展中,寻求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实现跨越式进步。全球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国际素养,以全球化视野审视问题,创造性的培养出基于高新技术、基于信息技术的合格公民。世界的距离感日益缩小,交互学习的能力迫于眉睫,跨国界、跨洲际的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素养”、“国际意识”、“国际理解”等理念,业已融进教育课程。尊重并学习不同族群文化,理解与欣赏本地及世界各地历史文化,了解世界为一整体的地球村,培养相互依赖、互信互助的世界观,已成为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以国际社会为背景,以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为依托,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生存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一种思路。跨文化的理解与世界大同意识的形成是开放时代的必然格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亲密,信息技术的日益延伸,对异国文化的尊重、认同和欣赏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文明的进步要求世界公民的素质普遍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中,应该有高度的道德完整性和对待多元文化的清晰敏锐性,促使民族素养和国际素养的协调发展,这是现代化教育中教师须具备的特质。

四、外语素养

新形势下,新课程的构架,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必须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追求卓越、优质的教学效率,追求专业的成熟和升华,追求素养的培育和更新。教师的素养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资源,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属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为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外语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

当今的“外语热”一浪热过一浪,“沛沛英语”、“希望英语”、“疯狂英语”、“雅思英语”、“托福英语”、“GRE英语”等等,层出不穷,演绎着“志在四方”的进取豪情;“英文原版教材”、“CET等级证书”、“双语教学法”、“脱口秀课堂”、“同声传译”等等,趋时而兴,打造着“国际通行”的亮丽风景,这些都是对教师的战略性驱动和挑战,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严肃考验,要求教师自身实现先行性、跨越式发展,如同培育“媒体素养”、“艺术素养”、“数字素养”、“人文素养”一样,加快培育外语素养,提高外语能力,应对全球化趋势对外语的需求,尽快适应陌生文化环境。

五、专业素养

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应用性、技术性。以高职高专为例,应专注以职业岗位素质、能力需求为导向的“阶梯递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实施“素质平台、岗位平台、能力平台”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人才培养特色。

1、办学模式:要有机融入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实践要素、职业道德等六大要素。强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的定位,要以市场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努力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要进一步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线,对专业建设的五个核心环节——课程建设、“双师”团队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实施与管理、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等方面努力推进。专业建设要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学理念:探索“一个中心”、“两个主体”、“三重目标”、“四性统一”、“五个魅力”,即:

①“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德育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育独立精神,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②“两个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形成两个主体互动的教学动力体系。

③“三重目标”: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

④“四性统一”:坚持教学的思想性、理论的深刻性、现实的针对性、教学的实效性四性统一的教学标准。

⑤“五个魅力”:努力创造具有思想魅力、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人格魅力的教学氛围。

3、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大纲的契合度和严密性;融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目标性和多维性;透析重点难点问题的精辟性;讲授问题深度和广度的延展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思维逻辑条理的层次性和清晰性;知识运用的自如性和丰富性;多媒体课件的丰富性和逻辑性;板书的整洁性和条理性。

4、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及时进入课堂,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着力研究教学新规律﹑新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利用新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涵,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重点突出,精讲多练,专题讲授,师生互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1)专题讲授法

(2)案例分析法

(3)问题研讨法

(4)时事点评法

(5)学生登台讲课模拟教学法

(6)小组研究教学法。

5、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备好课,做到“四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社会实践。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加强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素质。实现“三个转变”——转变教师知识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瞄准天上的星星总比瞄准树上的苹果打得高”,教育者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者应当做到“用真理的力量感谢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

教师的目标应当高远,教师的情怀应当豪迈,教师的素养应当优质,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实现教师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才能让学生采撷素质教育的甜美果实。“玉不琢,不成器”,教师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做素质教育的开拓者,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焕发素质教育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3自主。协作。探究-研究性学习在天河,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