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掩耳盗铃的道理精选3篇10-1-25

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我觉得《掩耳盗铃》这个故事里的人很奇怪,掩盖不了的事情,他非要掩盖,结果弄巧成拙。如下是www.kaoyantv.com可爱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3篇掩耳盗铃的道理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

掩耳盗铃的道理范文 篇一

掩耳盗铃的道理精选3篇10-1-25

1、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掩耳盗铃。

2、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3、这种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盗铃,欺骗不了大家。

4、这样做犹如掩耳盗铃,除了自己欺骗自己外,还有什么用呢?

5、硬要将违法的搜括说成是合法的借贷,岂不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6、别以为自己聪明,可以掩饰所做的坏事,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7、你找藉口来掩饰贪污的事实,这种掩耳盗铃的技俩,早晚会被发现的。

8、一个人做了坏事,还编出一套理由来掩饰,()那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9、硬把错事合法化,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把戏,事实的真相,大家心头是雪亮的。

10、这两种阴谋论听起来像极了掩耳盗铃。

11、不幸的是,就像他们已经看到的,这种一厢情愿掩耳盗铃式的做法实在是没什么效果。

12、政府之间的交往,看似有模有样有心有意,实际上大家都清楚,我们玩的是掩耳盗铃。

13、就是因为你上次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掩耳盗铃导致了你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14、做事情一定要诚恳,不要万事都是掩耳盗铃的。

15、你这种愚蠢的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

16、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17、掩耳盗铃只有在这儿是可能的,另外一边儿是不成能的。

18、网络上闹的沸沸扬扬的“被自杀”事件,使得当地的公安机关愚蠢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

19、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20、对于自我价值的掩耳盗铃会将你引入邪路。

21、你这样做,跟掩耳盗铃没什么分别。

22、你太愚蠢了,不要再做掩耳盗铃的事情了。

23、我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定要诚恳,要踏实,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24、他这个人从来都不会做掩耳盗铃的事情。

25、美国的债券收益率正在飞涨,而西方的央行尽管内部紧张气氛正在加剧,依然保持着掩耳盗铃的姿态。

26、他们硬把汉奸合法化了,这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27、难道你不觉得你这样掩耳盗铃的听课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吗?

掩耳盗铃的道理范文 篇二

(1)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在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了调整后的漫游费上限标准。(《北京日报》2008年2月21日)

(2)此次东航态度却出奇的好,赔偿大有“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4月6日)

(3)为数不少的店则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的速度,把这张说明书作为“灵丹妙帖”,张贴了出来。(《中国企业报》2009年11月27日)

“迅雷不及掩耳”和“掩耳盗铃”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如此使用呢?原来这源于央视体育解说员韩乔生一次解说的口误:“韩国队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30米开外一脚远射,球进了。”这次口误成为笑谈,并迅速在各大媒体上传播开来。更有人将“迅雷不及掩耳盗铃”恶搞下去,扩展为“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头一棒打鸳鸯戏水淹七军_……”。一些媒体知道这是口误,所以在使用它时大多加上引号。有些不知内情的人被媒体使用的口误成语弄糊涂了,于是网上经常有人询问是不是自己记错了。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所以能够迅速蔓延,甚至以假乱真,除了一些作者出于娱乐目的故意使用之外,还有语言学方面的原因。口误属于心理语言学范畴,并非有语言障碍的人出现的语言错误,而是正常人说话时产生的语言运用上的失误。口误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是人的心理认知的一种外在表现。人们在说话时会将事先储存在大脑中的心理词库提取出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有时会将两个词项同时提取出来放到一个结构中,“迅雷不及掩耳盗铃”是说话者表达“迅雷不及淹耳”的意思时,受到“迅雷不及掩耳”与“掩耳盗铃”中“掩耳”这个共同要素的影响,将“掩耳盗铃”附加并糅合到“迅雷不及掩耳”中形成的。这种糅合主要是受到相同词汇项触发导致的,并非受到“掩耳盗铃”意义的影响。正如沈宏非在2010年10月10日的《东方早报》上对这种现象进行的解释:“解说员解说比赛时,眼睛里看着球员A,脑子里想起了球员B,嘴里说着球员C,实际指的是球员D,观众听的以为是球员E。”由于口误具有相同的认知心理机制,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容易认同别人的口误,甚至会产生相同的口误。再加上有一部分人不知道它是口误,不明就里开始将“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当成正确成语使用了,例如:

(4)形形的炒家纷纷横渡琼州海峡,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亮剑海南。(《城市开发》2010年第2期)

掩耳盗铃的道理范文 篇三

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我的设想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然后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感知寓意,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

教学这则寓言时,当学生自读课文后,一双双小手就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同学们好思、好问、乐于表达的积极性,令我欣慰。就在我准备指名交流之际,黄琪同学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抢先发言:“老师,这个偷铃铛的人方法不对。”我暗自高兴,他读懂了课文,体会到小偷方法上的错误。可我还未对他的阅读感受给予评价,他又拿着语文书匆匆跑到我面前,用小手指着书上的插图对我说:“他应该把铃铛中间的东西抓住,铃铛就不会发出声音了。”“对!”樊煜之同学也情不自禁地应和着,“中间的东西和外面的盖子不碰撞就没有声音了。”樊煜之的话刚落音,范伟同学又抢着说:“这样也行。”同学们的目光又齐刷刷地投向了范伟,让我这个平等中的首席也只好聆听了。只见范伟用手比划着说:“用东西轻轻地把铃铛包住,再偷,别人就不会发现。”“我也有一种方法,就是刮风的晚上,铃铛被风吹得丁零丁零地响,这时去偷,别人也不会发觉的。”孙蔚同学津津乐道地说出了自己的妙计。“我还有一种方法……”哎呀,都是为小偷出谋划策的!我想:这样探讨下去虽然也能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但毕竟想的是歪门邪道,不能提倡。应该撇开这个话题,否则,这节课教学将要游离于文本之外,将要与正确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但是,如果生硬地打断话题,探讨兴趣正浓的同学一定会感到扫兴、颓丧。怎么办呢?此时,一向缺少幽默感的我,不知哪来的灵性,诙谐了一句:“哟,原来你们这些家伙也想‘偷铃铛’。你们的办法再高明,也逃脱不了我这个‘警长’锐利的眼睛。”同学们哄堂大笑。“和你们这些‘神偷’相比。”我指着书上的插图说,“这个家伙算是蠢货了。”这时,田涓同学说:“我知道这个人愚蠢在什么地方……”同学们的思路终于又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又热烈地交流起来。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