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丰碑》读后感5篇1-11-61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是细心的小编沧海红颜为大伙儿整理的5篇丰碑读后感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丰碑读后感 篇一

《丰碑》读后感5篇1-11-61

“我是班长!”这是汶川5.12地震之后流� 如今再次捧起《精神丰碑》这本书,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依然会震撼我的心灵。

这本书里聚集了全国道德模范一个个动人事迹。首次翻开此书,浏览目录一个个醒目的故事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多想尽情地饱览一下,可最后为目光还是停留在了见义勇为、抗震小英雄林浩的事迹上。小林浩是四川映秀镇鱼子溪小学的一名二年级的学生,5.12地震发生前他是这个班级的班长,地震发生时他被倒塌下来的楼板压在了废墟的下面。万分恐惧之时,他听到了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林浩很快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安慰那个女同学说:“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

当他们唱完最后一首《大中国》时那个女生居然不哭了。两个小时后,小林浩的身体慢慢能动了,居然爬出了废墟,有了生机的小林浩并没有选择马上逃离,而是不顾还在余震中断断续续摇晃的大地和废墟,连拖带拽地将两个昏迷不醒的同学救了出来。

当记者问林浩当时是怎么想的时候,他说的救赎那句最朴实的话语:“因为我是班长!”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上多处受伤,左手臂也严重拉伤,九岁的林浩在危难之时,表现出了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从容和镇定。是什么让年仅九岁的林浩做出如此不畏生命之危险冲进废墟里一次又一次地救人?我想一句“我是班长!”已经足以诠释了他身上那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心,“我是班长!”就是他的信念;我是班长就是支撑他带个同学们生的希望的擎天柱。我们还需要问为什么吗?

一切都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在危难之时心中唯有他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

!现在的我们和林浩是同龄人,甚至于还比林浩大个两岁,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感恩的情怀,爱的责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让我们再一次诵读一下林浩的那句“我是班长”,从中去品味出那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吧!

《丰碑》读后感 篇二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了。多可惜呀,这么好的一位老战士牺牲了。为了革命事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我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受感动的情节是课文中对军需处长牺牲时样子的描写:“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他的真实身份。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风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淡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从这段话中,我看出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他本是负责战士们的后勤工的,是管发棉衣的,有方便的条件得到棉衣,他却把大家的冷暖放在了心头,关心每个战士,唯独没考虑自己。他对革命无比的忠诚。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就连将军都没有想到死的会是他。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了。多可惜呀,这么好的一位老战士牺牲了。为了革命事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我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他本是负责战士们的后勤工的,是管发棉衣的,有方便的条件得到棉衣,他却把大家的冷暖放在了心头,关心每个战士,唯独没考虑自己。他对革命无比的忠诚。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就连将军都没有想到死的会是他。

《丰碑》读书心得体会 篇三

今天,我学了课文《丰碑》,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队伍在翻越大雪山的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被冻死,将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只穿着一件又单薄又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的感人事迹。

每当读到军需处长被活活冻死时,我便语塞了,说不出话来。我被军需处长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行为所震慑,为军需处长的死感到深深的宛惜,他的死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悲痛。他用自己的死换来别人生的希冀,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其他的灵魂,用不朽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让战士们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个,而正是因为有这千千万万个舍身的人,才会取得胜利,才会有美好的今天,才会有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

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会万古长青!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献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陆游读后感 篇四

当我看到封面中那个骑着毛驴,握着宝剑,双目有神的人物时,我发出了大大的疑问:这个人是陆游吗?他想当英雄为什么是“梦”呢?课本中学的《示儿》是有着悲痛情感的,可为什么这个人表现的却是壮志凌云呢?

于是,我细细品读了这本书,看完后我才知道,他的老师曾几,从小就告诉他,老师原来是被秦侩罢官的主战派大臣,并告诉他,皇上和奸臣秦侩是如何卖国求和的。陆游愤愤不平,扬言要把所有奸臣都杀光,并且收复失地。我读到这里时,心中升起来了漫天大火,想:“真是气死我了,秦侩,你害死岳飞还不够吗?你还想继续出卖和背叛国家!还有你,高宗皇帝,你听信奸臣,不明事理,苟且偷安,陷害忠良。你压根就不配坐在富丽堂皇的皇宫里,你还有脸面舒舒服服地坐在龙椅上!”不同的是,小小年纪的陆游竟然想征战沙场,保卫国家,实在令人赞叹!

当我读到后面时,发现宋朝已经快倒台了:朝廷奸臣当道,百姓民不聊生,我不由长叹了一口气,为那时的国家担忧。就在这时,陆游主动请缨,要上战场杀敌,无奈报国无门,朝廷偏偏让他当文官。可就算这样,陆游还为百姓造福,赈灾、不畏强权、为百姓伸冤,不禁使人佩服,陆游不仅有谋,也有勇,他骑马射箭上战场也是个勇士。

本书由几个历史小故事组成,讲述了陆游的一生,语言易懂,文笔生动,着实引人入胜。

读完后,我觉得陆游身怀大志,无奈报国无门,一生还是很遗憾的。相比之下,现在的我们国家民主,官员正直,社会安宁,人民幸福。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真的太幸福了。但愿世界上不再有战火弥漫,愿世界和平、昌盛!

陆游家训读后感 篇五

陆游家训读后感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陆游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为此,他专门写了一段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这段家训的意思是:“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这看作是忧虑的事,不能看作是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陆游这段家训告诉我们,孩子的品行要从娃娃抓起,有了好的道德操守,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能真正服务社会;而教育孩子,不是简单让孩子们掌握多少书本知识,在考试中取得多少分数,而是要让孩子先成人,后成才,让孩子们懂得宽容、厚道、恭敬、谨慎;当然,孩子的成长与环境是分不开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损者三友,益者三友,所以,不能让孩子和一些轻浮的人来往;当孩子们养成好的习惯之后,十多年之后,一定

陆游非常重视家风教育,一生留下家训26则。记得在小学的'课本里有一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由此可见,陆游的爱国情怀流淌在每一文字里。陆游一生写诗词无数,其中写给儿子的诗词特别多。除了这首人人皆知的《示儿》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五更读书示子》:“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床头瓦檠灯煜爚,老夫冻坐书纵横。暮年於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吾儿虽戆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万锺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陆游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念念不忘守国、爱国、护国,时时不忘爱民、惜民、济民。子夜读书偶感成诗,告诫自己的孩子:高官厚禄不足为念,有了机会就要去救助民众。

从这些诗词里,我们可以看到,陆游对于后代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他对于孩子的要求不是简单的“成功”、“找一份好工作”、“有车有房”之类,而是教育孩子们能够“为天地立心,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陆游的影响与教育下,陆游两个儿子均是有名清官;孙子陆元廷,为抗敌奔走呼号,积劳成疾而死;曾孙陆传义,与敌人势不两立,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在战斗中宁死不屈,投海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