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爱岗的小编Waner给大伙儿找到的10篇未选择的路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幻灯机或实物投影仪,自制胶片或卡片一张。 (如果没有教具也可以板书到黑板上)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师点播小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 说到路, 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和有关背景简介
“作者和有关背景”这一问题,谁能帮大家解决?
师作小结即可。
三。诗文理解:
1.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注意字形 (学生演板)
弗 涉足 伫立 萋萋 幽寂 延绵
2. 理解诗意
首先整体把握
(1). 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啊!(先由学生叙述,师再小结。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结)
选择前的慎重(久久伫立), 深思 (板书)
(2). 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
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选择更幽, 更美, 更有挑战性的路(人迹很少)(板书)
(3). 那么诗人在第三节里又写了什么呢?
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十分的留恋,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选错了将“难以再返回”了。
踏上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
但仍怀念未选择的路。(板书)
(4). 最后一节中诗人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里,有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可是诗人并未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结果怎样,而是为未选择的路而叹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啊,人生的道路,结果谁能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来的真实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是在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这是舍弃的美――缺憾美 (板书)
* 小结: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是重点却放在了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是舍弃。然而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人们常用“想当年我要是。现在就会怎样怎样了” 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使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耐人寻味。 3. 再次品读诗歌,研讨问题
(1). 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择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 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更能让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一定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不要随波逐流,不可掉以轻心!
(2). 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 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3)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如果有,请提出来, 大家一起研讨研讨。
如果没有,我们就来做一个小片断练习
说话训练:昨天,今天和明天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作业:当你面临“上学去,玩去?”的选择时,你会。
附: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选择前的沉思 慎重(久久伫立)
未选择的路选择了更幽 更美 人迹很少的一条路 千万条之多
(自然之路)(暗含充满挑战 艰难之路) (象征) 选择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 人生之路 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 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却舍弃 显忧郁惆怅
(一种舍弃美――缺憾美)
学情分析 篇二
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应该是很容易的,但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可能会很茫然,所以教授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应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
七年级《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篇三
七年级《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初读阶段]
层递式提问,引起学生看屏幕,通过麦克风感受朗读。
师:同学们能谈谈,通过学习本诗歌,你希望得到什么。
任燕:我听不懂这首诗讲什么,我想知道主题。
黄杰:是作者的两条路写得好还是周晓燕和董超说得好?
颜建英:这个“路”到底是什么“路”?这样的写法,我们上册在哪里学过?
任燕:走一条路就走一条,干嘛还要改日再见?还要叹息?
袁湘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态度乐观向上,这首诗的态度是什么?
黄晓燕:走条路需要这么复杂吗?
(教师等待一分钟,没有新问题出现)
师:黄晓燕同学很坦率,这一条路为什么这么复杂?
生:(杂乱)也许路上有陷阱,路上有地雷,要么路越走越难走……
师:同学们很风趣,我们小时候听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这里的路指得是读书之路,难道路非得指眼前的路吗?
颜建英:路,可以指“人生之路”!
生(杂):“人生之路,贝贝起步。”
师:好的,广告词都进来了,孩子从小健康,走人生之路才有实力,如果你的人生之路面临选择,比如上“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你会怎么办呢?
陆芳敏:这很难,我想上重点高中,可按成绩却只能进普通高中啊!
师:陆芳敏的难处大家有同感吗?
生(杂):有,还有比如以后工作等等的选择都会很难。
师:那么,现在理解作者为什么小“路”大作吗?
生:理解,因为这是“人生之路”。
师:谁能告诉任燕同学,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汤小锋:人生之路很难走,所以要慎重的选择。
徐彬:人生之路一旦选定,就没有后悔药可以买了。
黄杰:人生有一条道路,不能回头。
师:那么作者所说的改日再见,看起来不可能?
生(杂乱):当然,所以他要叹息了。
袁湘芬:作者不能走回头路,感到可惜,所以诗人的态度是忧愁的。
师:那让我们一起怀着忧愁的态度颂读诗歌,品味作者对读者的劝诫吧!
(齐读诗歌,教师对颂读进行短评)
[精读阶段]
师:同学们读到荒草萋萋时,我想到了黄杰同学说“谁写得更好”的问题。大家能否摘取关于路的描写,来比较鉴赏一下。
(学生五分钟自读比较;自读结束后,可以各抒已见)。
周晓燕:作者写大路用了“消失丛林深处”、“延绵无尽头”,我觉得比我有味道,写小路用了“萋萋”、“幽寂”、“诱人”、“美丽”,更写出小路荒凉,比我好。
徐芳:你太谦虚了,我觉得大路还是你写得形象,作者虽然突出了“路长”,却写得没有吸引力,要是大路荒凉,我还不想走呢!
(大家笑,有短暂的互相评论,教师鼓励大家相互驳斥。)
师:徐芳同学看不起大路,可作者却念念不忘大路。他怎么说来着?
生(齐读):啊,留下一条路等到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师:走了一条自己选择的路,为什么又留恋另一条路呢?
董丽丽:也许作者选择的小路走得并不顺利,所以他觉得还是大路好。
范佳:那也不见得,或许大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呢?
卓俊义:得不到的东西,� 。
何杰: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师:那么如何减少选择后的后悔呢?
生(杂乱):选择的时候要尽量慎重,一旦选定,就要坚定不移。
黄杰:既然选择要慎重,那么作者为什么反而选择难走的路呢?
董慰强:因为小路神秘,富有吸引力,而作者喜欢曲折的人生。
[延展阅读]
师:说得好,大路可以指平坦的人生,小路可以指曲折的人生。这样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什么?它叫作什么?
生:(大部分齐答)《在山那边》、《柴藤萝瀑布》、《行道树》,叫作“象征”手法。
师:(屏幕出示象征的定义)“象征”――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红花”象征“光荣”,“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松柏”象征坚强勇敢。“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在于,“比喻”着眼于相似点,而“象征”侧重于本质上的联系。例如“红花”可以象征光荣,但“红花”不能象“光荣”。
(屏幕出示四幅图画:梅花、宝剑、火炬、长城,请同学脱口而出象征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例举了许多象征意义,可见一个事物可以拥有多个象征义,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千万不能拘泥。
姚佳(问):写诗歌用象征有什么好处呢?
师:这个问题不好答,同学配合我一下,把“路”全都改成“人生选择”,把“荒凉”“萋萋”改成“人生路上的艰难”、“挫折”,再读读诗歌,谈谈感受行吗?
(生改读课文,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改,但是要求换入象征义)
师:读后感受如何?
生(杂乱):太噜嗦,而且像讲道理,不像诗歌。
师:能用平常我们讲的文学用语来表达吗?
袁湘芬:如果直接讲道理,不含蓄,不简洁,不优美。
师:对于她的说法,大家怎么看?
生:就是我们要说的。
师:这也是我要回答大家的。谢谢袁湘芬同学帮助我解答问题。
生:我们写作时怎么来运用象征呢?
师:当然是“学写”啦!
生:笑。
师:我们顺着作者的话题,请同学分别来写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过对擂来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生用5―8分钟来写,师循环,偶尔应学生要求指导。)
姚佳:我走小路,我是这样写的:我越走越艰难,小路上满是陷阱和小山,我一次次地跌倒又起来,但我决不后悔最初的选择。
沈丽:我也走小路,小路上有刺、有蛇、有灾难,我精疲力竭却不能回头,人们啊,走路时一定要小心,别像我那样,遭遇痛苦。
邹利民:我走大路:大路平平坦坦,春风和和暖暖,但我觉得无聊,因为没有挑战。
董超:大路一望无限,前途平步青云,我庆幸我的选择,人生才会一帆风顺。
黄杰:我反对董超的看法:“梅花香从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若要人生有作为,崎岖小路搏一回。”
(下课铃响起)
师:(总结)无论是小路还是大路,老师相信同学们都会走得很精彩。“行路难,行路难”,然而“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同学们充满勇气走下去,天堑都会变通途。
教学反思
因为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兴趣比较高,参与面相对较广。在教学时气氛比较民主,基本上能让学生讲自己的话。教学中采用了换读法,和看图当堂写作,学生感到学法上比较新颖,领悟知识较为自然。讨论时教师的转引环节处理得自然,学生没有生硬的感觉。主题探讨上,深入浅出,联系生活,有实际的意义。在人文性的处理上比较到位。教学的不足包括:对于朗读缺乏必要的指导,朗读流于表面,而没能达成深入的效果;讨论的环节中,时间较长,压缩了其它的时间;对于语文程度相对较弱的同学,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展现机会;写作环节结束得太草率,使之作用不能很好地实现;课堂过分追求完善,而忽视了课堂的实效。
专家点评
片断一,为余映潮老师执教,教师从朗读入手,指导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这种教学策略是正确的,值得更多人借鉴。朗读很重要,怎样指导朗读?要引发朗读的兴趣,要强调变化。片断中教师在朗读方法的要求上突出了一个“变”字。首先采用吟诵的方法,教师着意提出要区别于“念书”,也就是说要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也就需要投入情感;然后尝试讲述式的朗读,把自己的情感在娓娓而谈中表达出来,此时对文章的理解更为冷静而深刻;最后要求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把诗歌读给自己听。从朗读要求的变化,可以看出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读给别人听到读给自己听,从读者、朋友、自己三个角度体会诗歌的情感,而且由外到内逐步深入内心,目的在于通过朗读触动学生内心最敏感之处,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和感悟。
这样在朗读上的精心思考和设计,应该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第二个片断,也有很多值得赞赏之处。例如,从初读到精读,体现了阅读从浅入深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教师语言较为幽默,能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学生课堂较为活跃,主体性得到了较好体现。
这些都是课程改革中,我们所追求达到的。然而,对比第一个片断,也不能不使我们反思一个问题:阅读是需要师生全部参与的对话。这个对话,要有质量,就不能光追求热热闹闹,应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
1, 多层面颂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理解诗歌的大意,思考选择对于人生的意义。
2, 比较朗读优美的语句,通过鉴赏语句,来欣赏诗歌。
3, 通过对不同的形象的分析认识,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美读和分析语句来领悟诗歌主旨。思考选择对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 ]
了解并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并学习有象征手法的诗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入 环节]
师:同学们能否来描述老师出示的两幅画片?
周晓燕:这是二条不同的路,一条是宽广的大道,两旁是笔直的水杉,远处是绿色的田野,还有各种花;另一条是长满灌木的小路,前方都是杂树看不清楚。
师:对于周晓燕同学的描述,哪位同学愿意评价?
董超:周晓燕同学比较准确地概述了两条路的特点,但是作为描述,还应该有些生动的词语,比如“绿色的原野”可以说“田野像绿色的大绒毯,上面点缀着粉红色的小花。”结尾“看不清楚”也可以改成“似乎很神秘”,这样更有吸引力。
师:对于董超同学的建议,周晓燕同学有什么看法。
周晓燕:他补充得很好,尤其“神秘”两个字,的确引人注意。
师:“神秘”很多人都喜欢探索,但神秘事物有许多危险。常常有人走了会后悔。请听诗歌《未选择的路》,来看看作者的选择和反思。
[初读阶段目标:剖析主题]
层递式提问,引起学生看屏幕,通过麦克风感受朗读。
师:同学们能谈谈,通过学习本诗歌,你希望得到什么。
任燕:我听不懂这首诗讲什么?我想知道主题。
黄杰:是作者的两条路写得好还是周晓燕和董超说得好?
颜建英:这个“路”到底是什么“路”?这样的写法,我们上册在哪里学过?
任燕:走一条路就走一条,干嘛还要改日再见?还要叹息?
袁湘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态度乐观向上,这首诗的态度是什么?
黄晓燕:走条路需要这么复杂吗?
(教师等待一分钟,没有新问题出现)
师:黄晓燕同学很坦率,这一条路为什么这么复杂?
生:(杂乱)也许路上有陷阱,路上有地雷,要么路越走越难走……
师:同学们很风趣,我们小时候听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这里的路指得是读书之路,难道路非得指眼前的路吗?
颜建英:路,可以指“人生之路”!
生(杂):“人生之路,贝贝起步。”
师:好的,广告词都进来了,孩子从小健康,走人生之路才有实力,如果你的人生之路面临选择,比如上“重高”还是“普高”,你会怎么办呢?
陆芳敏:这很难,我想上重高,可按成绩却只能进普高啊!
师:陆芳敏的难处大家有同感吗?
生(杂):有,还有比如以后工作等等的选择都会很难。
师:那么,现在理解作者为什么小“路”大作吗?
生:理解,因为这是“人生之路”。
师:谁能告诉任燕同学,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汤小锋:人生之路很难走,所以要慎重的选择。
徐彬:人生之路一旦选定,就没有后悔药可以买了。
黄杰:人生有一条道路,不能回头。
师:那么作者所说的改日再见,看起来不可能啰?
生(杂乱):当然,所以他要叹息了。
袁湘芬:作者不能走回头路,感到可惜,所以诗人的态度是忧愁的。
师:那让我们一起怀着忧愁的态度颂读诗歌,品味作者对读者的劝诫吧!
(齐读诗歌,教师对颂读进行短评)
[精读阶段(目标):欣赏语句]
师:同学们读到荒草萋萋时,我想到了黄杰同学说“谁写得更好!”的问题。大家能否摘取关于路的描写,来比较鉴赏一下。
(学生五分钟比较自读;自读结束后,可以各抒已见)。
周晓燕:作者写大路用了“消失丛林深处”、“延绵无尽头”,我觉得比我有味道,写小路用了“萋萋”、“幽寂”、“诱人”、“美丽”,更写出小路荒凉,比我好。
徐芳:你太谦虚了,我觉得大路还是你写得形象,作者虽然突出了“路长”,却写得没有吸引力,要是大路荒凉,我还不想走呢!
(大家笑,有短暂的互相评论,教师鼓励大家相互驳斥。)
师:徐芳同学看不起大路,可作者却念念不忘大路。他怎么说来着?
生(齐读):啊,留下一条路等到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师:走了一条自己选择的路,为什么又留恋另一条路呢?
董丽丽:也许作者选择的小路走得并不顺利,所以他觉得还是大路好。
范佳:那也不见得,或许大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呢?
卓俊义:得不到的东西,�
何杰: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师:那么如何减少选择后的后悔呢?
生(杂乱):选择的时候要尽量慎重,一旦选定,就要坚定不移。
黄杰:既然选择要慎重,那么作者为什么反而选择难走的路呢?
董慰强:因为小路神秘,富有吸引力,而作者喜欢曲折的人生。
[延展读(目标):学习象征手法]
师:说得好,大路可以指平坦的人生,小路可以指曲折的人生。这样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什么?它叫作什么?
生:(大部分齐答)《在山那边》、《柴藤萝瀑布》、《行道树》,叫作“象征”手法。
师:(屏幕出示象征的定义)“象征”——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红花”象征“光荣”,“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松柏”象征坚强勇敢。“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在于,“比喻”着眼于相似点,而“象征”侧重于本质上的联系。例如“红花”可以象征光荣,但“红花”不能象“光荣”。
(屏幕出示四幅图画:梅花、宝剑、火炬、长城,请同学脱口而出象征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例举了许多象征意义,可见一个事物可以拥有多个象征义,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千万不能拘泥。
姚佳(问):写诗歌用象征有什么好处呢?
师:这个问题不好答,同学配合我一下,把“路”全都改成“人生选择”,把“荒凉”“萋萋”改成“人生路上的艰难”、“挫折”,再读读诗歌,谈谈感受行吗?
(生改读课文,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改,但是要求换入象征义)
师:读后感受如何?
生(杂乱):太噜嗦,而且像讲道理,不像诗歌。
师:能用平常我们讲的文学用语来表达吗?
袁湘芬:如果直接讲道理,不含蓄,不简洁,不优美。
师:对于她的说法,大家怎么看?
生:就是我们要说的。
师:这也是我要回答大家的。谢谢袁湘芬同学帮助我解答问题。
生:我们写作时怎么来运用象征呢?
师:当然是“学写”啦!
生:笑。
师:我们顺着作者的话题,请同学分别来写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过对擂来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生用5—8分钟来写,师循环,偶尔应学生要求指导。)
姚佳:我走小路,我是这样写的:我越走越艰难,小路上满是陷阱和小山,我一次次地跌倒又起来,但我决不后悔最初的选择。
沈丽:我也走小路,小路上有刺、有蛇、有灾难,我精疲力竭却不能回头,人们啊,走路时一定要小心,别像我那样,遭遇痛苦。
邹利民:我走大路:大路平平坦坦,春风和和暖暖,但我觉得无聊,因为没有挑战。
董超:大路一望无限,前途平步青云,我庆幸我的选择,人生才会一帆风顺。
黄杰:我反对董超的看法:“梅花香从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若要人生有作为,崎岖小路搏一回。”
(下课铃响起)
师:(总结)无论是小路还是大路,老师相信同学们都会走得很精彩。“行路难,行路难”,然而“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同学们充满勇气走下去,天堑都会变通途。
作业 :1、运用象征手法写200字。
2、完成语文作业 本。
[附课后小结]
一, 学生评议[选择了三个层次的同学]
陆芳敏:我觉得讨论的太多,诗歌读得还不够,像昨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节课就背出来了。
袁湘芬:我喜欢讨论,这样气氛好,而且很有人生意义。
范佳:我认为口头讨论太多,同学不一定会写,最后的写小诗,应该让大家四人组交流一下。
(师插入:因为时间问题,所以就不安排了)
任建娥:读自己的诗歌在早自修也可以进行啊,我觉得不用为了追求完全,而太简单的结束最后的写作。
庞小洁:听得很懂了,很想讨论,不过怕说不好,你总是叫举手的同学,下次能不能叫不举手的同学?
(师:尽量满足你的要求)
黄杰:换语句读很好,很有趣味。
胡挺:听是听懂了,不过写不出来,能不能再指导怎么写诗。
(师:指导可以,但是你必须自己写)
大家笑,结束课后反映。
二, 教师的小结:
优点:
因为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兴趣比较高,参与面相对较广。在教学时气氛比较民主,基本上能让学生讲自己的话。教学中采用了换读法,和看图当堂写作,学生感到学法上比较新颖,领悟知识较为自然。讨论时教师的转引环节处理得自然,学生没有生硬的感觉。主题探讨上,深入浅出,联系生活,有实际的意义。在人文性的处理上比较到位。
不足:
1. 对于朗读缺乏必要的指导,朗读流于表面,而没能达成深入的效果。
2. 讨论的环节中,时间较长,压缩了其它的时间。
3. 对于语文程度相对较弱的同学,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展现机会。
4. 写作环节结束得太草率,使之作用不能很好地实现。
5. 课堂过分追求完善,而忽视了课堂的实效。
《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五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课时计划】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导入
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仔细聆听这位伟大诗人的谆谆教诲吧!
导入2: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选择一条。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忧郁(yōuyù) 诱人(yòu) 瞬息(shùn) 涉足(shè)
幽寂(jì)延绵(mián)荒草萋萋(qī)伫立(zhù)
(2)词义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形容一眨眼一呼吸的时间。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续不断。
幽寂:幽静,寂寞。
2.作者名片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皇专制的思想。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的诗富有象征和哲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地空间》等。
3.背景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学法指导:
怎样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简单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通俗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评议再现画面。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用手法(或词语)描绘出了一幅……画面,将……(情感等)表现得……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但此后很少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境遇并不好,但他毅然选择了诗歌。1912年,他变卖农场去了英国,在伦敦附近住下。最终他成功了,191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当写这首诗时,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了。正如诗中所说:“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步骤二 整体感知 深层理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因为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只是暂时的,当事过境迁,往事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作者用“欺骗”这个词是否恰当?为什么不用“伤害”或其他的词?这样用的效果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恰当。“欺骗”一词原义是指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的真相,使人上当。此处作者用了“欺骗”一词其实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把生活中碰到的悲伤与痛苦说成是生活“欺骗”了你,这样写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更贴切,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没有把痛苦等说成是“伤害”其实是一种乐观思想的表现。“伤害”是指在人的心里有了伤痕,难以愈合。作者此处只是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轻描淡写成一种“欺骗”,发现了这种欺骗时要勇敢面对,重新振作即可,不要总在伤心的往事中徘徊,而忽略了眼前和未来的美好。
另外,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抱着太理想的态度,所以在碰到事情不如想象中美好时往往会有心理落差,觉得生活“欺骗”了他,所以此处的“欺骗”也可理解为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以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
4.细读课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而那过去了的,就
【交流点拨】可以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暗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即使是痛苦的体验。
(2)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交流点拨】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不能气馁。
(3)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交流点拨】心里总要存在着美好的想象、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作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交流点拨】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未选择的路
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感到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性的道路。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那条未被选择的路。
第四节,写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或许会为未选择的路而心生惆怅之情。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哲理。
【交流点拨】含义: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哲理: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直到取得成功。
3.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定为“未选择的路”?
【交流点拨】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与不可逆转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交流点拨】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比较异同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比较乐观积极,《未选择的路》则有些忧郁惆怅。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交流点拨】两首诗都饱含哲理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让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则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探究写法
教学设计 篇六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
参考资料: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2、字词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
弗(fú) 涉足(shè) 伫立(zhù) 萋萋(qī) 幽寂(yōu jì) 延绵(yán mián)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停顿示例: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2、学生朗读展示。
3、整体把握,理解诗意
(1)全诗共四个诗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小结: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⑵ 《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适当讲解象征与比喻的不同)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纸船》等。
知识链接: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 这首诗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让学生发言。
例如: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合作探究,深入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提示:
1、“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2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3、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五、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1、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你征服了别人/也就被别人征服/你赢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拥抱了晨钟/怎么可能拒绝暮鼓
提示:汪国真的《生活》一诗告诉我们:生活让我们学会了不计较得失,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一种在得失之间作出选择的能力。
2、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六、作业
1、练笔:请同学分别写出走大路或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200字左右。
2、阅读:课后搜集并阅读弗罗斯特的诗。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篇七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的诗歌,尤其是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两个目标是以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论依据的。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一)导入
用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二)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小结诗歌朗读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进行朗读评价。
(三)走进作者,“知人论诗”
教师传授查找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筛选有关诗人生平事�
(四)走进文本,与诗人交流
这一教学环节围绕三个主要的教学活动展开。
1、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2、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
3、小组质疑,共同解惑:对于这首诗,你还有哪些困惑?
(活动小结:在活动1中,通过指导学生的认真品读,学生对弗罗斯特的个人形象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这为活动2的进行作好了铺垫;活动2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与诗人对话、交流,进而达到共鸣,这对于理解诗歌的内涵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活动3的设计,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让他们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再适时点拨、指导,从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五)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
首先,教师讲述故事,故事的主题是:选择改变人生。两个主人公是鲁
迅和诸葛亮,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
然后,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提示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中和个人交友方面
讲述自己的选择经历。
最后,教师总结从这首诗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六)入情入境,升华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想像诗歌营造出来的意境,在配乐歌曲的感染下,入情入境地朗读诗歌,升华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五、说教法
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就是指在导入课题时,我先是要求学生介绍所搜集到的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然后我适时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警句,这样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题。
2、指导朗读法
即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点评。
3、品读诗句法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仔细揣摩诗句的内涵,对诗人的形象进行准确的`把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4、引导总结法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看似倾诉诗人的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诗中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将它表达出来。在“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给学生们讲述了两个有关人物的故事,然后,我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类似于鲁迅和诸葛亮的情感体验吗?请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就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朗读诗歌、搜集资料的能力,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要求。
六、说学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下列方法参与学习。
1、资料搜集法
我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路”的名言警句有有关诗人弗罗斯特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生平简介、创作风格、主要作品、人生经历等等,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2、合作学习法
在预习诗歌之时,我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角度认真研读文本,提出自己的困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答疑解惑。
3、情感体验法
这是本节课上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能将学习活动由浅显引向深入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还仅仅是停留在对诗歌的初步感悟上,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品读诗句,感悟诗人形象”,去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才能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与内涵。围绕这一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⑴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⑵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⑶围绕“选择改变人生”这一主题,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运用以上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 篇八
【教学目的】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品析诗中的美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品析诗中的美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描述导入(出示预先画好的彩图,如下)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图。
师:描述得很好。的确,“神密”,很多人都喜欢探索,但神密的路有许多危险,常人走了会后悔,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看看作者的选择和反思。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透过课外资料可获得相关知识。请两位学生分别简介。
三、配乐朗读
播放迟志强的《愁啊愁》曲乐。
学生怀忧愁之情读诗,体会诗中流露的感情。
点评:读得很有感情。迟志强误入歧途,走进了监狱。那么,诗中作者的选择如何呢?
四、整体把握诗意
分小组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小组长汇报结果。
板书:伫立(思索)决定(选择)
选择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点评:同学们归纳得真不错,简洁准确。
五、问题探究
1、第一节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2、诗人为什么要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路?
未选择的路作文 篇九
未选择的路作文
未选择的路作文一:未选择的路 (1169字)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们都将在路口徘徊,然后,决定你一生的道路,作文未选择的路。――题记
学校组织我们去上了一节关于法律的课,让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里面的犯罪分子都是青少年,这很让人不敢相信。上完这节课,我知道了他们的选择,我们都还站在路口,等待着选择的机会,而他们却已经急迫的踏上了人生的道路,一条错误的道路。
当我听完他们的自述时,有点晃神了,他们都是因为抢劫才被判了刑,他们的心里曾今一定也想过要停止犯错,但最后还是没有忍住。当他们正在犯错时,父母老师的教导有时也感动过他们,在感动那一瞬间,他们曾经立下无数誓言,后来,困意袭来,他们闭上眼睛沉沉的睡去,只是不知道,那些咬紧牙关许下的承诺,他们是否,还会在醒来后想起?虽然,他们最后没有再想起,但是我相信他们出来后一定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虽然我们都会犯错,但是我们有勇于改过的心。但是当你犯下大错时,这就已经不是在于你是否有勇于改过的心了,而是在于你是否有一颗冷静的心。在你怒气冲天时会不顾一切,只想保存自身利益,但当平静下来后,会感到很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忍下来,但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也没有时光机,我们只能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让自己不要犯错,他们现在一定也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他们也知道人到了绝望的时候就会变得坦然,只剩一点希望就会躁动,这个也要,那个也要,赶得人很累。绝望了,什么都放下了,反而有舒心的感觉。这就是他们现在的感觉。
我希望,他们可以淡忘着一切,因为唯有淡忘,才能在大悲大喜之后练成牵动人心的平和;唯有遗忘,才能在绚烂已极炼出处事不惊的恬然。人生的遭遇难以控制,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你能选择的不是放弃,就是继续努力更好的生活。
有时候,我自己做了什么错事或看到别人做了错事,但又不敢指出,我就会独自一人,在半夜醒来,看着妩媚而沉郁的星辰在我眼前升起。我会说自己的所作所为,起先是狂热的大叫,之后,我的。声音变得有气无力,渐渐成了低语,因为我不敢再继续……我想倾诉,倾诉,倾诉我所知道的一切,我所想的一切,我所猜测的一切,所有让我欣喜让我受伤让我惊讶的一切;但每每,当聒噪之夜消退、黎明来临之际,一只清凉的理智之手就会按在我的唇上,于是我兴奋的叫喊平息成温和的闲话,恢复孩子的伶牙俐齿,高声说话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安心或麻木……人就是一棵树。当我们有所失去的时候,必须去适应,你会发现生命中那些曾以为不可或缺的东西,就像树的须根,一旦失去,人同样的顽强的活下去,这就是生命力。当人被迫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时,曾经的成就与辉煌,就像那华丽的树冠,只
人生里,有太多的患得患失,差别在于,大多数人失去了平常心,成为平常的人。另一些人却以平常心,成为不平常的人。
任何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得有寂寞的漂泊和孤独的奋战。――后记
未选择的路作文二:未选择的路 (484字)
今天,我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了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诗人借自然之路写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了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示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了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未选择的路。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这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能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其实为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选择眷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在面临人生选择时的犹豫与彷徨。
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同时,不能随波逐流,应自主选择。
未选择的路作文三:未选择的路 (390字)
人生总要遇到很多的岔路,面临很多的抉择,对于已经不再年幼的你我来说,似乎“选择”遇到的太多了,甚至很多关乎一生……可是多少人能在选择了以后毫不后悔的走下去,也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如果当初我选的是另外一条路或许今天我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如果恰逢别人选的是你没有选的那条路,而且成绩显著,那种不是滋味的滋味会更浓。可是你不知道的是那个人正在他那边望着你走的这条他没有选的路兴叹呢!
人生是场AB剧,选了A剧就再也没有机会选B剧了,不仅没有机会选连试看的机会都没有,你永远无法想象到另一种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我很喜欢一个游戏《剑侠情缘》,选择不同的路线。地点就会导致不同的结局,甚至让你不知是哪一个起了决定性作用……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啊。
有一句广告词我很喜欢“成功路不同各有各成就!”殊途同归,既是如此!
相信自己的路,偶尔停下看看别人的,但不要动摇自己的!
知道了么?
未选择的路作文四:未选择的路 (1119字)
微风悄悄拂过,吹动了松林梢,“沙沙沙”地作响。一缕缕耀眼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撒下,稀稀疏疏地散落一地,好像那点点繁星,一闪一闪的。走在童话般的密林丛中,我轻轻打开了语文书,一阵书香扑鼻而来,翻着读着,一个题目映人眼帘――《未选择的路》,我饶有兴趣地放声朗读起来,读着读着,心绪飞向了遥远的从前……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还是个稚嫩的毛头小孩,胆子特别小,别人突然击个掌或是叫我名字,都会被吓得魂飞魄散,冷汗直冒。可我的妈妈,偏要让我走一段不敢选择的路。
那天晚上我跟妈妈到外婆家去吃晚饭,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别提有多高兴。哥哥一个个酸不溜秋的笑话把我们笑得前俯后仰。兴致正浓时,一个不愿意听到的声音打住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妈妈撕破喉咙喊道:“鉴蔌,去消防队给舅舅送个东西。”
我满脸不乐意,嘴巴张得大大的绝对能够放下整个地球。冲妈妈吼道:“不去嘛!行不行?”哪知,妈妈命令说:“不行!”我不敢出声,二个字的命令最可怕,我只好乖乖听话哕!
我慢吞吞地走出了家门,此时,黑色的幕布弥漫天空,天上的圆月已被乌云遮掩,空中散落的星星顿时变得那么可怕,甚至是那么吓人。
走在一条小路上,远远望去,这条小巷仿佛没有尽头,深不可测,而且窄得仿佛只能容下一个人,路灯昏昏黄黄的,有时传来街上几声汽车的鸣笛。我非常害怕:“可恶啊!要是有强盗怎么办。”
突然,一阵“吱吱吱”的声音传来,我吓得身体哆嗦如筛糠,心跳急速似要蹦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过了一会儿,我回头一瞟,原来是一只老鼠,我总算松了一口气。继续向前迈进,远处有一盏破旧的路灯,我隐隐约约地看见我的后面有一个人在追赶,是劫匪吗,我顿时像脱缰的野马往前跑,不要命地往前狂奔。跑了一会,怎么没有动静呢,我猛地一回头,根本没有人,是我自己被自己的影子给吓着了。
这条难走的路总算到了终点,我看到了舅舅,便马上把东西递给了他。他却对我说:“哟,又长高了,成个大人啦!”似乎我走这段怕人的路是天经地义的,哼!我匆别了舅舅,再一次踏上这难走的路。
脚步慢了些,我抬头望着天空,天空墨黑得那么深邃、美丽,天上的点点繁星一闪一闪,就像一双双可爱的大眼睛眨呀眨的,一切都那么的美好、温馨!
“耶,我终于敢走自己从未选择的路哕!”
刺眼的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撒在我翻动的书页上,是那么的闪亮,那么的美丽。远处的松涛呼应着溪水潺潺的流动,是那么使人神清气爽。我再一次读起了《未选择的路》,摸着脑袋,问着自己:人生难走的路恐怕还多着呢,我该如何选择呢?
耳旁,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响起:“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随着这声音寻去,依着斑驳的密林阳光,走上了一条人们从未走过的路……
七年级语文《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只要大体了解一下,有助于诗歌的理解就可以了。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他一生热衷于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沙俄统治者极端的不满,曾两度被流放,最终死于沙皇政府的阴谋之下。这首诗歌就是写于流放期间。
三、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思考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可采用课堂发言的形式,互相补充指正,作出解答,并说明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明确: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问题探究
这首诗歌虽文字不多,但却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采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答疑解难。
问题(教师备案):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 这句话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它与违背生活规律,被生活所捉弄不是一个概念。
2、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到来。
3、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
4、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明确地说明道理。一般诗歌的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而将主题含蓄地暗示给读者。
五、朗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