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优秀8篇】6-17-19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下是高考家长帮爱岗的小编首席给家人们找到的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 篇一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优秀8篇】6-17-1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本文教学时我采用最朴实,最简单的“朗读”和“感悟”的方法意在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

教学难点:

理解“给”永远比拿“快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由“爱”切入,整体感知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2、课文讲了哪两个人物?

3、请用一个字形容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感受“子爱父”学习第2、3自然段。

(1)、哪些词最能表现儿子爱父亲?

(2)、比较哪一个句子更好:高尔基的儿子10岁了。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

(3)有感情朗读。

2、感受“父爱子”,学习第4、5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春景图,师讲解。

②高尔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他心里想到什么?

③指导朗读。(读出惊喜和赞美)

三、品读“写信教学”感悟信的内涵

1、自主学习,自读自悟,

2、汇报交流。

质疑:第七自然段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第八自然段中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给”指什么?“拿”又是指什么?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

3、指导朗读。

4、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的回信会说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渗透爱心教育

1、交流爱心名言。

2、出示课件——西部贫困儿童的画面。

3、出示课件——献爱心的画面。

4、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谈感受。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学情,指导规范书写易错生字“妻”,正确的基础上写美观。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懂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并从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爱。

3、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等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并积累背诵这两段。

4、通过创设“父子对话”的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读好“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学生根据来信写回信,内化“‘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并积累背诵这封信的核心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积累词汇,学会运用;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难点:

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4课,板书课题,齐读。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感情,你会用哪个字?(爱)课文是通过哪两件小事来传达这一情感的?(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2、明确目标:

今天,让我们深入的研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他们父子间浓浓的爱,体会高尔基高超的教子艺术。

3、效果预期:

只要我们用心品读语言文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同寻常的收获,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品读感悟父子情深

任务呈现:仔细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儿子爱父亲?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父亲爱儿子?分别用“()[]”标出来,重点词语下画上“Δ”

自主学习:按要求读书

展示交流:

1、儿子如何爱父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呢?生交流:从“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的花草”谈体会:儿子不顾长途奔波的劳累,顾不上休息,为父亲栽种各种花草,猜猜看,他做这件事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可能是让花草来陪伴父亲,排解父亲孤独寂寞的心情;也可能在想父亲欣赏到自己种的鲜花身体早日康复)同学们高尔基的儿子当时有多大?(只有10岁)多高?(还没有头那么高)干这样的活容易吗?(不容易)虽然小小年纪,却有这样的爱心、孝心,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你想不想夸夸他?通过你的朗读夸夸他吧。(评价读:抓住关键词语,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记住你是在夸他,而不是向别人介绍!)

2、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非常爱他的父亲?(探望)评价:读得真仔细。换成“看望”可以吗?“探望”说明路途虽然遥远却割不断父子间的亲情,非常想念父亲,所以趁着放假跟随妈妈从俄国来到意大利来探望,作者的用词很准确,一个“探望”传递了一份情感。

3、当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去时,望着自己亲手栽种的鲜花,他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到——————

过渡:我们从二、三自然段里体会到了儿子对父亲的一份关爱,一份思念,那高尔基又是如何爱自己的儿子的?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

交流:

1、“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欣赏”是什么意思?为什不用“观赏”而用“欣赏”?(欣赏不是一般的看,而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这里指高尔基在“欣赏”什么?(儿子种的花)儿子种的花是怎样的美,令他赏心悦目呢?哪段写到了这幅美景图?

2、4段,指名读,听着他的朗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听到了什么?鼻子闻到了什么?(看到: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摆动着美丽的衣裙,扭动着腰肢。听到:风儿和花在做游戏,小蜜蜂边飞边歌唱。

闻到:阵阵芳香,沁人心脾)好美的一幅春景图,能读出来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3、想欣赏一下吗?(出示鲜花图片)看到这些色彩鲜艳的花,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万紫千红、芳香扑鼻……)文中是用哪个词描写花的颜色的?(姹紫嫣红)“紫”和“红”说明花的颜色多,那“姹”和“嫣”是什么意思?花的艳丽。这里不仅花的颜色多,而且开的特别艳丽,特别芳香,这都是儿子辛勤劳动的结晶啊,高尔基怎能不高兴?让我们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再来读,谁已经记下这幅美景图了?(指名背)

4、欣赏着这幅美景图,此时,高尔基心里感到怎样?(高兴、骄傲、想儿子)会高兴、骄傲地说什么?(这是我儿子种的花,我的儿子真懂事,瞧,这些盛开的花儿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人们常说:“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看到花朵就想到儿子,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学到这里,你觉得高尔基仅仅是欣赏儿子种的花吗?(不是)他还欣赏什么?(联系前文:欣赏儿子有爱心,孝心,勤劳,奉献)父亲能够欣赏儿子,认可儿子,这就是父亲对儿子爱的表达啊。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傍晚,……红扑扑的脸庞啊!)

过渡:高尔基是多么的高兴、骄傲,对儿子又是多么的思念!不久,一封带着花的芳香,带着父亲的谆谆教导的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

任务二:品读“写信”,分享高尔基博大的爱

任务呈现:

1、默读课文6———9自然段,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着重想想:(1)信中两处提到“美好的东西”分别指什么?

(2)“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指什么?“拿”又指什么?

展示交流:

1、第一次提到“美好的东西”在那段?(7段)指名读。这“美好的东西”指什么?(鲜花)这里的破折号做了解释说明。抓的好,标点也会说话。花儿明明种在高尔基的庭院里,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留给了更多的人欣赏)

是啊,美丽的鲜花不仅给高尔基带来美好的享受,还给岛上的居民带来一份愉悦的心情呢!(出示填空)

当邻居清早推开窗户,闻到花的清香,他会说:“我感到心旷神怡,今天一定是美好的一天”

心情烦闷的女士路过这里,欣赏着眼前姹紫嫣红的花,她觉得我的烦恼顿时抛到九宵云外了,我又恢复了平静的心情)

劳累一天的渔民走过来了,欣赏着鲜花,我本来已经腰酸背痛了,但是当我看到这美丽的鲜花在风中轻轻摇晃,我的疲劳顿时化为乌有,我又精神百倍!)

所以说,儿子栽的花给岛上所有的人都带来了快乐,高尔基为儿子这样的行为高兴。再来齐读。

第二次提到“美好的东西”在第几段?(8段)指名读。这段话怎么理解?(不论何时何地,也就是经常不断的,随时随地留给别人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这是父亲为儿子的未来提出的希望,仅仅是希望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别人种鲜花吗?那这里“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生活中你有没有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自己心情很愉快的时候?说话练习。(出示课件)

当同学找不到笔,无法做题时,我。看到同学露出的笑脸,我————

当妈妈下班后疲惫不堪时,我。看到妈妈幸福的笑脸,我——————

当时,我。看到—————————————,我———————————

是啊!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善意的问候,一双援助的手,一点助人脱困的物品都是“美好的东西”

所以,这段中的“美好的东西”指————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引读:这就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更高要求,也是对儿子更大的期望。高尔基写得多好,让我们一起读————,翻扣书,教师引导背诵“要是你———”,指名背诵

3、点拨:信中高尔基最想让儿子永远牢记的是哪句话?(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现在你们知道这里的“给',是指什么?(给予、付出、奉献)

“给”什么呢?(给别人美好的东西,给别人帮助,给别人关心和真诚的奉献等。)“拿”就是取得,索取。好记心不如烂笔头,请大家记下来。

比较句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A、这两句话该怎么读?自己练读。

B、指名读

C、听出两句话的不同了吗?学生讲,老师说明:加了逗号强调了这里“给”字的重要性,更强调了“给”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句话。

让我们也牢牢记住高尔基的教导(引导背诵):那时候,你会感到——————给永远比拿愉快————

小结:高尔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还是个懂教育艺术的父亲。在信中,他不仅表扬了儿子,还趁机教育了儿子: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他对儿子的爱,不仅表现在父子之间的亲情上,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让我们一起完整的有感情的朗读这封信,感受一下这份深沉的父爱。

三、检测导结:

引导写信:捧着父亲的来信,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儿子终于明白父亲的用意,提笔给父亲回信。假如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最想说些什么呢?(交流信中最重要的语句。)

小练笔:请你代替儿子给高尔基写一份回信。

二年级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精品教案范例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积累语言。

2、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

2、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名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爱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深深的爱。

2、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生活小事? (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3、师述: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教育儿子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通过——写信来教育儿子的,你认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4、师述: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你对他还有多少了解?(指名交流资料)

5、今天,就让我们围绕这一中心来学习课文。(齐读中心句)

二、品读课文,体会父子情深 栽花赏花

1、课文除了写高尔基写信教子之外,还写了什么? (儿子给父亲栽种花草)

2、过渡:高尔基的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边听边想:你觉得高尔基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懂事)

4、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只有、还没有、顾不上、一直。)

5、抓住懂事,引导想象: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只有十岁孩子的心灵,想想:这是一个对父亲有着怎样情感的孩子?(子爱父)他为什么要给父亲栽种花草?他栽花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 生:闻到花香爸爸的身体会好的快些的

6、现在,让我们一块儿去这块栽满花草的芳草地去看看吧!(师读,生想象:所见,所闻,所感。)

7、你们想亲自去看一看吗?让我们一块儿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8、这些盛开的花在你眼里像什么?在父亲的眼里呢?此时他的感受如何?(说不出的高兴)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父爱子)

(1)指名读

(2)齐读 写信教子 过渡:这些盛开的花儿,真象儿子灿烂的笑容,高尔基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给了在远方的儿子,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封信!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边读边体会:你从这封信里读出了什么?(小组交流) 提示:请大家在读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两个“美好的东西”,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2、扣住“美好的东西”引导交流。 (小结: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的是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指的是鲜花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帮助,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

3、(课件出相关图片)总结“美好的东西”指的另一层含义。

4、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做“给”多“拿”少的人。)

总结: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看着儿子为父亲种的花,我们感受到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深深的爱!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封信,感受一下这深沉的父爱。(齐读整封信)(板书:爱)

三、总结延伸

1、总结:(结合板书) 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中,你觉得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哪里?(教儿子学会做人,塑造儿子美好的心灵。)

2、说话训练: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经历吗?(予人玫瑰,手留遗香。)

3、“‘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教诲,也应�

五、布置作业

课后4题(灯片打出:书信格式) 高尔基留下了这样的教子名言。这里老师也赠送几则名言给大家: 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给”,永远 比“拿”愉快。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栽花赏花”“写信教子”的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全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肢体,语言清新,含义深刻,有父子之间亲情的爱,还有广博的人间真情,让学生从中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洞悉为人处世之道。写法上由浅入深、寓理于事,笔者上来,深切感受到如此美文,无异于一堂活生生的生活艺术指导课。而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更加使课堂上充溢艺术的气息,不时焕发着富有时代感的情趣和语文的独有魅力。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节,交代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关系;第二至五节是第二部分,介绍了儿子来探望他时种下了花草,来年春天,花全开了,高尔基感到很高兴;最后一部分是课文的最后三小节,通过信的内容揭示出一个道理:生活中,“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意义隽永的小文。主要讲高尔基的儿子去意大利探望正在休养的他,并为他栽种鲜花,高尔基有感而发,写信教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文开头就点出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这份爱体现在哪儿?我们可以从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读出拳拳父爱,殷殷教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在这封信中节选三处都是为了说明“给”永远比“拿”愉快。第一处说的是给的对象是父亲,给的东西是鲜花,是美好的事物。第二处进行推广,给的对象是广大的人们,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第三处说明 层层推进,深深期盼,跃然纸上。

儿子给父亲的是什么?仅仅是鲜花吗?课文主要从这一句话体现儿子对父亲的爱。“来到父亲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顾不上”、“一直”写出儿子埋头苦干的样子,10岁的孩子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在他“顾不上”休息、“一直”栽种花草时,心里会想什么呢?当我回家了,希望这些花能陪在父亲身边,让他不再孤单寂寞。当父亲看到这一大片美丽的花海,心情肯定会很愉快的,那么父亲的身体就能很快的康复。儿子给予父亲的是关爱,是浓浓的父子之情。

儿子的这份心意父亲收到了吗?“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高尔基自然而然就联想到种花的人——儿子。两者的共同点,不仅在颜色上,还在于儿子美好的心灵比跟花朵一样漂亮。

这篇课文的精华在后面那封信里,可做的文章也比较多,如理解方面的,两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给的意思?拿的意思?明明是种在院里的花,高尔基为什么说是在岛上?拓展方面的:如果他的邻居来看到这些花,会怎么说?如果岛上的游客看到这些花会怎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的心情如何?身边的人也曾给我们留下美好的东西,你能举例说说吗?训练方面的: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他。调皮的儿子四处游玩,还把院子里的土翻得乱七八糟。高尔基苦恼地皱起眉头,但还是没有说什么。不久,儿子跟着妈妈回到俄国。第二年的春天,高尔基蓦然发现他的窗前长出了一些鲜花,他才知道儿子翻土原来是种花籽。于是,他激动地给儿子写了一封长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下来。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么你的一生将无比美好。”

我更喜欢这个故事,这样的一个故事似乎更对我们的教育有所指导:倘若高尔基在儿子乱翻土时训斥他,那么鲜花与后来充满挚爱的书信很有可能就不会存在。庆幸的是高尔基没有那么做,他给了儿子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或者,也许儿子确实很调皮,他在无意中留下了这美丽的鲜花,而高尔基却用它做了最好的教材。……

文中有两段景色描写,这两段景物描写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为什么会从远方给儿子写去那饱含深情的一封信——那么美的景色、看到美景想到了儿子,于是促使他写了这封信。高尔基将这种亲子之爱扩大了,变得更广博、宽泛。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耶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工,4岁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1岁开始走向“人间”,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8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1892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实主义作品。浪漫主义作品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切尔卡什》、《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主要批判资产阶级世界和市侩的卑鄙龌龊,同时也表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觉醒,表达他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怒和抗议。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1901-1905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6年高尔基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一度接受造神说,发表错误作品长篇小说《忏悔》,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还写了许多重要作品:《夏天》、《三人》、《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人间》、《我的大学》等。

1922年高尔基出国养病,病中完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

1928年回国后,目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景象,热情高涨。晚年除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特写、政论、评论文章外,还著有史诗型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

1936年6月18日病逝。

高尔基不仅是语言艺术家,同时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高尔基的文学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此外高尔基还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他曾担任《红色处女地》杂志的编辑工作,组织“世界文学出版社”,领导一九三四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工作,同时他还是国内战争史和工厂史写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在他的关怀下,培养出整整一代的苏联作家。

[高尔基名言]

(1)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2)学习——永远不晚。(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4)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5)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6)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7)天才出于勤奋。(8)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形象浅析]

高尔基是一位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就为生活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他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

在他充满浪漫主义的作品《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中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在现实主义作品《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中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通过阅读《在人间》一书,我们可以知道高尔基是一位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的革命者,他主导倾向是积极的,是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并且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这部作品创作于1924年,记述的是高尔基青年时代的一段生活。高尔基到喀山去原本是希望能进大学读书,由于生活的原因,他只有在另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社会这所大学里接受熏陶。除了能见到一些真正的大学生外,高尔基更多地是和贫苦市民、工人、黑帮、妓女这些社会的底层人民生活在一起。在他们中间,高尔基了解了社会民众的疾苦,也看到他们中一些人的觉醒意识。高尔基也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成长起来也饱含了许多辛酸的血泪。

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托斯契加耶夫等人》、《瓦萨·日烈兹诺娃》,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革命精神震撼着我,他的求学精神鼓舞着我,他的开拓精神激励着我,他的英雄形象是伟大的,高尚的,神圣的,是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止,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板书:高尔基

通过课前的预习,相信大家对高尔基有所了解吧?谁先来谈一谈呢?(指名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出示儿子的图片)(板书:和他的儿子)。

2、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如果你觉得读一遍不够,可以多读几遍。如果你有困难,你还可以跟你的同桌一起商量商量。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品读“栽花”,体会儿子也爱父亲

1、你觉得高尔基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随机点出“只有”“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等词语(相机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我们可以想象到怎样的一幅劳动画面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这劳动的画面)

生:我看到高尔基的儿子拿着笨重的镢头一锹一锹地挖着,他浑身沾满了泥巴,脸上的汗珠直往下滴。

生:我仿佛看到高尔基正坐在院子里,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忙着栽花的儿子。

2、抓住懂事,引导想象儿子栽花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

生:闻到花香爸爸的身体会好的快些的

3、高尔基的儿子只有十岁,他怎么这么懂事呢?请联系课文内容和书后的作家卡片来思考。

师:什么样的人才会写童话?

生:与孩子心灵相通的人 生:对生活充满美好渴望的人 生:拥有一颗童心的人 生:热爱生活的人

小结:高尔基的儿子正是在这样的父爱下逐渐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孩子的。

4、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临行前,儿子看着满院新栽的花草,此时,有些花还没有发芽,有些花已经成活了,但还没开花,儿子小小的心灵一定藏着一个很大很大的愿望,他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要对花儿草儿说,就请你大声地替他说出来吧!

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祝福。

四、品读“赏花”,指导朗读。

1、出示图片文字,欣赏花美,读读。思考:高尔基此时看到儿子种的花,会怎么想呢?如果儿子在身旁,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岛上的居民,当你早晨醒来时,你看到了高尔基院子里,这些美丽的花,你会怎样?(个别读)当你做完一天的工作累了时,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个别读)当你心情烦闷时,你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个别读)

3、词语积累:当你看到“姹紫嫣红”这个词,你还能想到哪些词?

五、品读“写信”

1.高尔基是多么的高兴啊!不久,一封信带着花的芳香,带着父亲谆谆的教导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上说了些什么。

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读7—9自然段。

2、父亲的心意,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3、出示第9段“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1)请联系实际具体说说“你的生�

(2)设计情境引读:“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记得有一次,我的同桌忘记带文具了,我就把自己的文具借给他,看到他开心的笑脸,那时侯,——

上次,我的一位同学流鼻血了,我赶紧从衣带中掏出纸巾,为她擦去血迹,那位同学一个劲儿的谢我,那时侯——

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没有座位,我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她,她高兴的说:真是一个乖孩子。那时候——

操场上,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摔倒了,我连忙把他扶起,那时候——

△第二段信的内容中,父亲再次提到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帮助、关爱、为别人奉献……)

小结: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的是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指的是鲜花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帮助,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

4.朗读:高尔基不仅真是个伟大的作家,还是个懂得教育艺术的父亲,他在信中不仅表扬了儿子,而且趁机教育了儿子该怎样做人,真是用心良苦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封信,感受一下这深沉的父爱。

5.引导想象:同学们,当你们收到别人写给你的信后,心情怎样呢?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父亲写给他的信后,一定会有许多话要对父亲说,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高尔基的儿子会说,爸爸谢谢你,我会记住你的话,多帮助别人的。

生:高尔基的儿子会说,爸爸我真想飞到你的身边和那些花儿一起陪伴着你。

生:高尔基的儿子会说,爸爸希望你的身体能够早点康复,早点回来。

如果把大家刚才想象的话写下来,那就是一封非常棒的回信了,大家课后可以试一试。

6、总结:(结合板书)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高尔基对儿子那深沉的父爱,同时也感受到了高尔基的儿子深深的爱着他的父亲,明白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道理,板书“爱”。

7、老师再送几句名言,希望它们能伴随你们长大!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8、赠送名言书签:先请几个学生上台朗读书签上的名言,再让学生一起来大声朗读并记住这些名言。

9、延伸: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也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像课文中这样感人的小故事每个家庭中都有,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一定能体会到快乐!

六、小练笔: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父子情深,积累语言。

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3、学会积累感悟的方法,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难点: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学生做一期相关的采蜜集,摘录积累相关语言,并进行自学感悟。课前预先审阅,准备好主讲人,做到有的放矢。

2、自己做一期相关采蜜集。

3、卡片(人名)

4、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生读)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伟大,老师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写作水平高,作品产量高,文学地位也高,简称“三高”,是不是因为他姓高?

老师查了一下资料,高尔基的全名是:阿历克赛·马克西莫维奇·佩什科夫,(出示,生读)阿历克赛,以前中文翻译为“阿辽沙”,读过高尔基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些作品的同学知道,里面的主人公就叫“阿辽沙”,那是因为这些小说很多都取材于高尔基的亲身经历,高尔基是他的笔名,俄文的意思是“痛苦”。

2、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中的高尔基痛苦吗?而是非常的“快乐”,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今天来细读课文。

二、检查自习情况。

1、课前,我请大家自读了这篇课文,并要求大家做了相关的摘录,都做了吗?老师也摘了,不过我先听听你们汇报一下自学情况,好吗?

2、打开你们的采蜜集,先简单地交流一下,这篇课文中,你们积累到了哪

c、如果有句子有价值,学生摘到的不多,师出示自己的摘录本,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一些冷门的句子可以事先交流掉。

5、师汇总大家都有同感的句子

总体评价:这些句子,是大家普遍认为比较有价值的,值得感悟一番的,同学们很有眼光,老师也很认同,这叫“英雄所见略同”。

1、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以上句子在书中划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感悟这些话。

2、文章不厌百回读,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来读读这些话,之前没摘到的,你用心品悟一下,相信你也会有所发现,可以把感受写在书上,先前有摘录的,如果现在有新的发现,也可以在书上继续补充,这叫温故而知新,好,给大家几分钟时间,之后我们来集体交流。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六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意图

向阳小学 张春

一。        关于拼音教学。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有了较强的拼读能力,但学生也常有拼音回生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拼音的教学中:1、要有侧重点。本篇课文,在学生自读第4小节前,教师有意识地请学生借助拼音读准了三拼音、翘舌音、前鼻音。在读后,又进行了重点正音。2、从学生角度出发。如:在找到写儿子的句子后,老师发现学生对儿化音的不熟练,“镢头”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名词,因此,教师随即侧重指导了“个儿”和“镢头”的读音,为读好课文扫清了障碍。3、有意识地滚动复习。平时,对学生容易遗忘和混淆的拼音,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滚动复习。

二、关于识字教学。

进入二年级,识字仍然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虽然和一年级一样都承载着识字的教学任务,但在不同的阶段,教师可依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基本学情及儿童的认知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识字的效率,做到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理解词句”,识字教学切忌脱离文本中的语境,有时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本篇课文的识字教学首先做到了“在语境中识字。”

其次,教学有侧重。二年级的学生们已经有了相当的识字量和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对课文的生字并不一定要逐字讲,每个生字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在教学前,我们给本篇课文中的生字有意识地进行了分类、梳理。 “姹、嫣、晃、阵”四个字重在读准字音。其中“姹紫嫣红”一词,教师不但指导学生读准了音,而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词意,并且适时地拓展了意思相近的词语,帮助学生积累。“基”和“嫣”教师重点强调字形的记忆。“妻”和“霞”则重在田字格中位置的把握。

最后,分散集中相结合。这堂课中,生字出现的形式有2种:按照课文内容顺序出现字词;课文中占主要地位的生词一齐出现;正是这样的形式,使得我们的生字教学有了分散和集中相结合。认识了“高尔基”后,学习了生字“基”,找到描写鲜花的第4小节后,集中重点识字“姹、嫣、晃、阵”。在最后,教师通过书写指导集中学习了“妻”和“霞”。

三、    关于阅读教学。

(一)              预习反馈,整体进入。

进入二年级,学生在学前都进行了预习,对课文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教师请学生用一句话来介绍高尔基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课外的知识储备较少,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文本中预习到的内容反馈出来,引入课题后,学生又通过文中的句子了解了高尔基的儿子。对课题中的2位人物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整体进入课文,通过师生之间互动地串说板书,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

(二)              朗读训练的定位。

阅读教学

这篇课文中的第4——8小节相对而言,比较重要。 例如第4小节:第1次读——读准句子中的字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第2次读——老师的多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使词语教学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让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一同参与到教学中来,把花儿艳丽,蜜蜂采蜜的美景再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创设一个愿读的情境。学生再读,读好文中的关键词。第3次读——教师请学生进行朗诵,把句子读美。第4次读——学生看教师的提示�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对刚才的4、5遍读并不感觉枯燥、乏味,这时,文本中的内容自然在学生的记忆中生成了。7——8小节,教师通过师生配合读,让学生清晰地知道文中美好的东西是鲜花。

(二)多种语言能力的训练。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高尔基)本文转载

这堂课的阅读教学,我不一一展开说明,因为大家都是一线的教师,哪些环节适合学生,便于操作,都能看懂,下面我只想把这堂课中语言训练的亮点或者说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大家都觉得较好的环节,能给学生多种语言能力训练的设计做一个说明:

这篇课文中说的训练较多,1.理解词语“姹紫嫣红”时,用了一个句式“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有(有的)      ,有(有的)        ,还有(还有的)         。”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组不同花儿的图片,让学生运用句式对花儿的颜色、品种、姿态等进行说话,学生的说是有感而发,教师的评是清晰的,(如:你是从颜色来说的——)教师的评讲其实也是对学生的引导。2、看到这么美好的东西,高尔基会怎么样?也用上了一个句式“高尔基看着       ,闻着       ,他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找到有关内容。学生有了读的要求,读得专心,又积极思考,给于一定的句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说话规范,而且能培养学生把文本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教师能够通过学生说的不同的内容,再及时地回到文本中,把说和读有机地结合起来。3、联系生活实际,请学生说“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事,身边的事,给了学生倾诉的机会,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加深了对“美好的东西”的理解。

四、    关于写字教学。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教师平时的写字指导,首先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一些学生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尚不够正确的学生则需要继续纠正。其次,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好字的方法:在指导书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先认识字的整体结构,再看清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要找到字的关键笔画(如:“妻”的女字底的一横写得长,字才会漂亮。“霞”下面一部分的2个横折基本都写在横中线上。)

整个指导书写的过程从“整体——局部——关键笔画”,让学生学会观察,找到规律。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高尔基)本文转载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 篇七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4、 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事。

教学难点:

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高尔基图片、自制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基础性诊断。

(一)看图揭示课文。

(出示高尔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老人吗?(板书:高尔基)对,他就是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是谁?(补充完整课题)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教育儿子也很特别,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看拼音课文试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2、 检查生字读音。

3、 读一读。

妻子 探望 芳香 染

休养 欣赏 盛开

4、 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后再读课文;齐读课文。

5、 指导写字。

(1) 提示“妻、瞧” 的笔顺。

(2) 描红后临写。

二、 诊断练习。

1、 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___养 ___赏 ___香 ___紫___ 红

2、 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哪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3、 交流。

4、 那么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哪个字突出了高尔基和儿子的关系?练习背诵这一段。

三、 发展性诊断。

1、 下面我们看“栽花赏花”这件事。来到岛上,儿子做了些什么?当时他才多大?(随机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2、 儿子为什么这么做?(随机板书:爱)哪些词特别能说明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3、 有感情地读,体会;练习背诵。

4、 儿子如此爱自己的父亲,所以他跟妈妈回苏联的时候,望者满院自己亲手栽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学生进行情境说话。)

5、 (出示花草图片)这就是儿子种出来的花,边看图边读第四段,看看有什么感受。

6、 交流;练读;背诵。

7、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轻声读第五段,找出重点词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情感。

8、 练习背诵。

四、 借助课文6——9段,自主性学习诊断。

1、 指名读。

2、 说明标点符号的用法: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 学生自读高尔基的三段信文,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细读体会。

4、 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想法。

5、 练习背诵。

五、 共同小结并根据“有一年”、“春天对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熟背课文。

板书设计:

2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赏 花 栽

写 信 收

小学语文第九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八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可能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在读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人性美,树立奉献就是快乐的人生观。

2.感受文章语言美。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难点:朗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读熟课文。课件展示。

养成教育训练点:上课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在第二件事中高尔基要告诉儿子什么道理?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3.“给”是什么意思?“拿”呢?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出示课件)

1.你能在书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段落吗?

2.读一读,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读第5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感受的词。

三、学习第7——9自然段

1.请大家大声读一读信的内容。边读边想信里高尔基跟儿子说了些什么?

2.默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两个“美好的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4.背诵信的内容。

四、课堂拓展

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留美好的东西

探望父亲时                       留下鲜花

……                            ……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总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既教书又育人。所以将本课的侧重放在教给学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上。“栽花赏花”的教学原本是要略教的,因徐的一句引发了较长时间的探讨。于是“写信教子”便显得时间不充足了。而学生也因紧张和畏惧心理启而不发,致使课堂显得生涩许多。如果能再给孩子们点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可能就不会在联系实际谈时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