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优秀8篇】2-17-10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细心的小编飞白帮大家整理的8篇启发式教学的相关范文。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一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优秀8篇】2-17-10

[关键词]英语课堂 启发式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一味地追求高分数,甚至有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师上课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严重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就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谈不上自我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增强他们学习的决心与热情。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指导思想,是讲授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载体,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的法宝。通过对当今中学英语课堂的观察与实践,笔者对启发式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要运用好直观的启发教学,使教学形象、直观、活泼、有趣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又如上“Life on the 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们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二、要运用好设疑式的启发教学,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运用好讨论式的启发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四、要运用好对比式的启发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对比式启发式教学,是现代外语教学法都引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词与词,句与句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进行联想,建立起英语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在大量的陌生的语言材料中找出多种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例如:我在讲到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 some times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 some 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学There be结构时,就将它与 have(has)进行比较,明确指出There be的地点性和have(has)的所有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区别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不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语法教学中,英汉两种语序比较也很有启发性。因为在很多句子中,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不同,甚至相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一致的。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就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尤其是不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这一方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当然,运用启发式教学的途径是各种多样的,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并不断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更�

参考文献

[1]韩英。谈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黑龙江教报,2004,(2):103-104.

启发式教学的经典案例 篇二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探析

案例教学法最早运用于法学教育,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柯里斯托弗•格伦姆布斯•朗德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首创了案例教学法。[1]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案例教学法,之后被广泛应用到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2]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避免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倾听者转变为参与者,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3]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更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4]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及其他经济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得等问题,并揭示其点与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两大部分,如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现代自由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突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国际贸易课程研究的领域和具体内容来看,该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具有理论性、涉外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注重纯理论性的知识,容易造成课堂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过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5]因此,相对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总体实施框架

(一)选择与设计案例

在案例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工作,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选择具体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案例的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之目的。二是案例的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国际贸易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去进一步理解和思考理论。三是案例的综合性,即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找出可能涉及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介绍与阅读案例

在这个环节,老师运用多媒体呈现案例并描述案例背景,把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向学生做简要介绍,并尽可能营造出案例描述的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中。学生在这个环节要充分阅读教师准备好的案例材料、理解案例内容。

(三)分析与探讨案例

在学生对案例背景有了初步感知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分析和探讨环节。这个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关键,因此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6]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国际贸易知识,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大胆进行思考和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始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自己只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整个分析、讨论、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分讨论与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辨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案例教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四)总结与点评案例

学生在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切实进行总结点评,这个环节是对以上各个环节的精炼和提升。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非简单直接给出案例的答案,要对整个案例讨论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对学生在自主性探究中暴露出来的正确或错误的典型思维给予合理的归纳评价,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此外,应总结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面对一个案例时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思路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面对类似贸易问题时积累一定经验。因此,教师在总结点评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准”,运用理论知识、概念、原理要准确,点评要切中要害;其次要“精”,言简意赅,条分缕析,语言洗练,时间把握得当;最后要把握“分寸”,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一个案例分析的示范

为进一步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下面以一个案例作为具体的运用对象进行示范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首先从比较优势的内涵、发展过程和竞争优势产生的背景、内涵一一作详细的介绍,再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逻辑关系来讲,这样的讲解过程是严谨并清晰的,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晦涩。在对这两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讲解时,根据案例选择的典型性、新颖性、� 案例内容: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鞋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但近年来,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家在制鞋产业上迅速追赶比拼,使我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皮革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年产130亿双鞋,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位居第一。作为贸易大国,我国有近百亿双鞋销往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337亿美元(不含鞋材等),出口鞋数量及金额分别占世界鞋类出口数量及金额的73%和40%,位居第一。在世界鞋业论坛上,中国皮革协会做了“未来五年世界鞋业及中国鞋业发展趋势”,其中一组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几个国家制鞋劳动力成本的数据比较引起很大关注。中国年产量13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1.3-1.5美元/小时;印度年产量2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65美元/小时;巴西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9亿双,劳动力成本是4.35美元/小时;越南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8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48美元/小时。中国皮革协会专家分析指出,从鞋业的生产数量上来看,这些国家要在10年内取代中国鞋业大国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中国在今后发展中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彻底摒弃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而向依靠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转变。与此同时,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发展皮革产业还有诸多优势,如丰富的原料皮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加工能力、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可用较低成本生产各种质量产品以及极具潜力的13亿人口的大市场,但应积极从制鞋大国向制鞋强国转变。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完案例后,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设立问题,让学生重点围� 在学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指出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制鞋业的比较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而国家的竞争优势扶持和培养,对于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方面,我国比较薄弱。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的大多数产业缺乏这种支持。因此,要提高我国制鞋业的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簇群上下功夫,促进其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四、结语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承担着把学生引入国际贸易学科、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兴趣的关键任务,承担着为学生构筑学科基本框架、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描绘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拓展国际经济视角的重要使命。鉴于现实经济情况的复杂性和国际贸易理论的抽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使用案例教学来加强学生理解,利用典型案例、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师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言。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教授与案例分析的有机融合及协调等,[7]要求教师课前紧跟当前国际贸易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大量的资料和案例搜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手段鼓励学生大胆灵活运用相关贸易理论探讨问题,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高臣,刘爽.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8.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

[3]傅海霞.基于案例教学的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15(11):151.

[4]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102.

[5]黄爱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118.

[6]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57.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三

启发式教学思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

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

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 对于这

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

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

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

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

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

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

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

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

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

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

结论。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 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

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

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

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

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

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

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

,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

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

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15,因为9+6=15,所以15-9=6

。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

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三、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

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

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

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

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

试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来说明。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图形、分类,三角形的底及对应的高。由于学生

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所以通过讲授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为学习三角形面积打下基础。在教学三角形面

积计算时,就要引导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

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得出要把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2、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饨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

形。

3、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

么关系?然后得出:任意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从中

可以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加上教师的有机讲解、辅垫,学生轻松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

算方法。

当然,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还要注意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原理。一般来说,较紧密的模

式结构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而松散的模式结构则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当然

,每个模式都可以修正,提高或降低结构的松紧,以使模式适应学生进行最佳学习的那个理性水平。以上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实例,就属于探究类教学模式,经过教师的修正,结构紧密程度属于中,匹配的理

性水平是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的理性水平较高时,可以合并上面教学实例中的1、2、3,让

学生自己探索,割拼转化,推导公式。

启发式教学的经典案例范文 篇四

关键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学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和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发轫于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日趋丰富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为三大核心理念[1]。在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国的正式会员,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及其理念在国内各高校产生了越发深刻的影响。在2017年10月,本专业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组的进校考查,并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毕业要求第3点“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第6点“工程与社会”及第7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明确指出:在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中,必须考虑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因此,如何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价值取向,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从“传统教学法”向“案例教学法”转移

传统教学法是目前针对理工科学生最常用的授课方法,即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为辅。传统教学法面临着教学形式单一、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学生参与度不够、激励手段持续性差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有效调动[3]。而案例教学法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以当下热点问题作为经典案例,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4]。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主导地位,而教师处于启发、引导、辅助学生能力达成的从属地位。这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将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扭转填鸭式教学现状,这正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3教学方法实践的具体创新思路

3.1共性环境问题中基础理论的教学

以教师�

3.2针对部分工科专业选取经典案例开展教学

以教师引领为主、学生参与为辅,针对已经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学生,由教师设置案例,以各认证专业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实际面临的一项真实环境污染问题为切入点。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理解国家政策方针制定时的背景及原因,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和解决的基本途径;建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3.3学生自主提出本领域经典案例开展启发式教学

将所有学生以专业进行分组,以学生为主,自主提出本领域工程实践过程中的经典案例。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围绕事件的起因、经过、事件影响、治理方案、事件得到的启示等这一主线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剖析、讨论、辩论、总结等,将真实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转换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复杂工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互动教学过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均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交流与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近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4通过小论文培养所有学生能力和建立环保意识

在期末课程考核中,针对各工科、理科和文科等工程实践过程中具体的环境污染为案例,独立查阅相关的主题文献,撰写课程小论文。授课教师仔细批阅后,对小论文提出指导建议并反馈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后续工程实践。3.5各专业案例库的建立通过对各专业学生小论文中提及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和论证,实现由个别专业案例库到所有专业案例库的建立。同时总结各领域中学生重点关注和感兴趣的案例点或知识�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五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消化内科;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84-02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目前现状教材更新快,教法落后,效果不佳,也就是目前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好,临床工作水平低,面对实际工作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与以往“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所导致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有直接的关系[1]。

随着医学教育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严峻挑战。在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启发式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启发式教育模式是依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最终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消化内科作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临床学科,主要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病理、临床、治疗、预后。与多学科疾病有广泛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

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消化内科教学质量,我们在大班教学中广泛应用了启发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启发式教学在消化系统大班额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步骤是:病案导入阶段精讲、启发提问阶段归纳讲评阶段听取反馈查漏补缺阶段[2]。整个教学是以病案为线索,教师以启发式教�

1 精心设计教学病案

根据消化内科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病案,老师要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和教学重点相关联,在病案导入过程中应以学生联想、师生互动教学为主,而不必在这个阶段得出答案,以便让学生充分发挥探索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奋点。

一般针对病案所提的问题,我们常常根据教学的重点对某一系列症状体征进行设问。如针对肝硬化病例,提出病人为何会出现脾大、腹水及上消化道出血等问题。

以病案的形式导入新课,提出新的知识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教学病案的设计必须要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重点突出、难点,能涵盖教学内容,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病案设计,提出将要解决的问题、方法。

2 精讲加启发式提问

如何讲好一节课,是老师们经常探讨的问题。一般来说主要采取的步骤为:老师精讲启发式提问解答病案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精讲,是要求老师抓住知识的纲,通过对知识点的强化,让学生增强记忆。可以用录音录像、实物图片、教学课件等进行教学。教师要讲得生动,点得到位,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点,给出学生学习的思路和问题。

启发提问,是教师在精讲之后应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教师所提的问题,用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有:比较法、层层递进法、设疑吸引法、反诘法、发散联想法等,教师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运用。

2.1 比较提问法。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准确理解所比较的疾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比较肝小叶与假小叶在形态上不同引出肝内血液循环混乱所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其他如在消化性溃疡病案中胃溃疡病人出现上腹部疼痛,胃癌也可出现上腹部疼痛,那么胃溃疡与胃癌如何区别,以精神症状为主的肝性脑病如何与精神病区别等。

2.2 层层递进法。这种提问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思维的连续性,通过逐层深入的提问题来使学生获得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知识也得到巩固。如通过肝硬化肝性脑病病案精讲肝硬化导致肝内血液循环混乱时,让学生推出门静脉会产生高压。根据门静脉收纳静脉血的范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门静脉高压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严重时产生肝性脑病。

2.3 反诘提问法。在教学中,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出正确回答时,教师有时并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进行反问,使学生在反问的启发下进一步开动脑筋,自觉纠正错误,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出新问题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克服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学风,培养深入钻研、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卓有成效。

2.4 发散提问法。这种是通过学生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各抒己见,使每个思维层次的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提问方法[3]。消化内科教学中常常用于并发症的教学。如消化性溃疡进一步的加重会出现那些严重后果?肝硬化病情进一步加重会造成那些后果?学生便思维活跃,神情激动,跃跃欲试。在这类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要予以指导,尤其是对后进生和不善于表现的学生,对他们新颖独到的观点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他们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精确归纳讲评内容

经过前二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位置上去,剖析错漏,疏理学生认识的结果,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完整地概括病例问题的知识要点,公布病案所提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对知识点加深印象[4]。

4 虚心听取教学反馈意见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讲与导、导与问、问与学、学以用的过程中完成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以往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单调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消化内科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杨东平。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实习的探讨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6):96-97

[2] 黄亚玲,郑孝清,金润铭,等。PBL教学模式探索。医学与社会,2008,18(6):56-57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六

【关键词】精读教学;启发式;积极性;主导

教学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和发展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是重中之重。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培养自己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直接受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从教人员无不在积极探索寻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良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启发式教学便是其中的良策之一。何为启发式教学?如何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我将结合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来谈谈启发式教学在英语精读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启发诱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提醒我们自己要有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并且不断地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大学生的扩招政策,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远不如以前,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人在上英语精读课程Why I Teach 一文时,是一步一步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老师先给出标题Why I Teach, 并说出一条自己教书的理由,然后启发学生“假设你是老师,请说出一条你教书的理由,后面说的同学不允许重复前面同学所陈述的理由,不管合理与否,正确与否,只要你能说出来。(目的是让他们的思维不受局限,体现积极思维)。因此学生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They provide the following answers:

1. I teach because teaching is a steady position for a girl.

2. I teach because there are 2 vacations with pay.

3. I teach because I should support my life and I don’t want to ask for money from my parents in the future.

4. I teach because I hated the teacher when I w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 want to be a teacher who doesn’t punish his or her students.

5. I teach because I like the girl in the same school. I will have more time to see her, to stay with her.

6. I teach because I like to stay with the young person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m and refresh my mind.

……

理由非常多,有些是合乎情理的,有些是出乎意料的,有些还是你可能想不到的,可正是这些出乎意料却又不易让人想起的理由激发了整个课堂,使整个课堂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这又符合当前提出的“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是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活跃了课堂,我觉得更好地运用了启发式教学。

随着对课文进行解读,让学生找出作者的“为什么教书”的理由。再把同学们罗列的理由与作者理由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下来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围绕一个这个主题在进行积极主动地学生,既学习了作者的关于为什么教书的理由,也收集了身边同学的理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课文学完之后,继续启发大家的思维。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吧。文中作者探讨了“Why You Study”,我又给学生抛出了另外一个相关的话题,“Why You Study”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了,然后给出各种答案,虽然有的同学的答案是重复了前面我们的“Why I Teach”的理由,但我觉得完全合理,而且也可以看出学生活血活用的。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就是这样吗?

在讲解 Deer and the Energy Cycle 一文时,也充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讲到paragraph 7 & 8 时,启发学生思考Why did the author mention the advice given on the radio?有学生很快就联系到了Saving energy, Low carbon life, Being a green man 另外也有同学反应灵敏说,respond to the theme Deer and the Energy Cycle. 还有同学说, That is what we learn from deer. 听到这各种的答案我趁机问出了下一个问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deer? 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回答很应主题,比如说,

To put on a thicker coat in winter to keep warm;

To reduce the activities;

To reduce the cost of living;

To save energy ;

And so on.

在同学纷纷说出各种答案之后,再请一位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活跃思想。同时,我还就此问题进行延伸,问学生What can we learn from other animals,such as dogs, birds, cats, cow and so on?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材料搜集整理,下次课进行成果展示。 这样既引导学生拓宽学生视野,同时也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的,并且也锻炼了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更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

在高职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 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化,启发式教学法也开始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举一反三原则

教师教学不但是要为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独立、有效地学习,能够准确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时,就必须要遵守举一反三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时持有一种追求真理真相的学习态度,可以对所学到的生物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更好、更灵活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独立思考原则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 生物学科属于一门理性思维非常强的课程,其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启发式教学中,要严格遵守独立思考的原则。教师要提出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比较关注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来引出教学内容与相关的生物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生物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其独立思考能力。

(三)自主学习原则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实际上,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在高中启发式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自主学习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并且要引导其和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有效培养其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1]。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拥有兴趣才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前提。只有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开展直观教学。由于生物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难度。因此,教师要在生物教学中合理开展直观教学,使得生物知识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开展生物情感教育。由于学生通常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其对外界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丰富的感情,而且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所

(二)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内外启发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这样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思考,而且对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对内容的兴趣点;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特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难易程度的适度性,要做到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更加合理,从而实现内外启发的有机结合,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把握生物本质[2]。例如,在讲解《酶》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马上就要中午了,相信大家的肚子都饿了,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感到饿呢?大家早上吃的食物是如何消化的?为什么在大家咀嚼馒头的时候会觉得越来越甜呢?”然后再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引出相关生物知识。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关于酶的知识以后,教师再利用实验来向学生证明酶是具有促消化功能的。之后,再向学生提问:“为何人体内的过氧化氢可以分解成氧与水?过氧化氢酶又和其他的无机催化剂存在哪些区别呢?”在问题情境提出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演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分解的实验,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聚精会神地听从教师的讲解,以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三)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假如教师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那么就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有助于启发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要将难以理解的知识,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讲解“反馈调节”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轻松、生动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可以将反馈调节比喻成一个工厂,然后讲解工厂的运行过程,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生物概念。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启发式教学,不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策略 篇八

从促进学生开展自适应学习的教学策略来看,在我国的广大教师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只要教师不将知识的结论或问题的答案直接说出来,尽量让学生说出来的,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适应学习。基于这样一种理解,很多教师将以师生对话形式出现的启发式教学作为促进学生自适应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课堂中,教师的任务是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按照“低起点、小台阶”的方式序列化地组织起来,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与基于讲解的、传授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相比,这种启发式课堂教学的策略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能避免学生采用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方法学习知识。然而,启发式教学策略并不是一种理想的促进学生自适应学习的教学策略。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课堂中,为了使师生对话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能够使大部分学生依据在已有的知识或翻阅课本的基础上,通过简单推理就能获得答案。当同一个班级中学生水平的差异较大时,这些问题必然会对部分优秀的和落后的学生不适合:优秀的学生认为提问太简单,不值得回答;落后的学生会觉得提问太难,不明白问题之间的关联和意义。即使对于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由于需要持续地集中注意跟随教师的思路,能够有效应答的也只是少数人。因此,这种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实际上只动员了少数学生配合教师的思考,大部分学生还是被动地跟进,处于接受学习的状态。

我们认为,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自适应学习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向学生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或者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引导他们主动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第二,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第三,必须组织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活动,为学生反思和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交流经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机会。

显然,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并不能满足这三个条件:首先,由于需要将问题分解得很细,每个问题的探究空间极为有限,因此,启发式教学很难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完整的问题情境;其次,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严格控制,很难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来,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也不是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而是如何通过设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再次,在启发式教学中,由于结论是以水到渠成的方式铺垫而成的,学生获得或者理解结论的同时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表达和交流不再有存在的必要。由此看来,启发式教学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自适应学习。

在自适应学习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加强对产生式条件的学习:(1)在具体的实例或问题情境中,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产生式的条件部分,引导学习者从给定的条件推出适当的动作或结论;(2)在实例中展现顺向推理的问题解决过程,使学习者能够建立起简洁的程序产生式;(3)利用简单的再认和判断任务呈现产生式的条件线索,使学习者熟悉各种条件变式;(4)将产生式的条件以不同形式蕴含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学习者能够敏感地再认这些条件线索。(作者单位:北京师大教育学院)